• 大家好,線上的委員好,很高興大家能夠來這邊參加我們第二屆青年諮詢委員會的第四次行動座談,我們之前有一次是在宜蘭探討地方創生相關的政策,也有一次是在新竹來探討老屋街區再生的政策,今天我們是在這邊討論關於藝術教育的政策。

  • 我們每一次青諮會的巡迴都是由一位青年諮詢委員所發起,自己來安排議程、自己來邀集相關的利害關係人,我的角色大概有兩個,一個是確保之後大家講的每一句話都會做成逐字紀錄,會公布在行政院及青年署所負責的青諮會的網站上。

  • 第二,在討論的下半場,當大家凝聚出一些共同的意識之後,我們會確保相關部會的朋友們會來到現場,透過聚焦討論的一個方式,盡可能讓大家比較不會有寫陳情或者是寫一個建議書,然後你寫A、人家答B的狀況。

  • 我們說見面三分情,大家就是在這一次直接認識所有承辦的朋友,這一場討論就會是未來比較長時間夥伴關係的開始。

  • 當然我們在線上的青年委員,也有見面兩分情,所以等一下是不是請定芳解釋一下今天的安排,因為完全都是召集委員來安排的。

  • 大家好,我是韓定芳,這一次的巡迴座談是由我來主揪,行政院的青年諮詢委員會有很多來自不同各行各業的委員,今天也都會加入大家的各組一起討論。等一下我們的流程主要是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的時間,今天總共分了三桌,事前有先請大家做一些提問,我們針對三組自己先分組討論。

  • 大家手邊應該都有拿到這一份資料,裡面有大家的提問跟部會先做的回應,等一下我們的討論不限於此份資料,如果您在這一段時間有心想到關於大家服務的藝術教育領域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等一下的討論裡面提出。

  • 如果您對於部會的回應不是很滿意的話,我們也可以再繼續做延伸討論。

  • 下半場是在3點30分的時候開始,各部會會加入,我們線上也會再有五位委員加入,我把下半場的討論做一個收攏,然後各組就跟部會的大家來作討論,然後他們會逐桌回應。

  • 等一下我們在開始之前,也請大家先稍微幫我們介紹一下你是誰、服務的領域跟對象是什麼,讓我們先彼此互相認識一下,認識完之後,我們就開始討論,討論到大概3點至3點10分的時間,中間會有20分鐘的休息跟互相交流,下午3點30分的時候再開始。

  • 我發現一直都沒有自我介紹,我是定芳,我是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的團長,我們劇團以表演藝術陪伴青少年,不管是特殊境遇青少年或者是一般就學體制內的青少年,已經十九年的時間了。

  • 接下來這一次就是我擔任主揪,所以有關藝術教育的問題,大家可以侃侃而談,謝謝大家。

  • 下一位請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羅清水署長跟大家介紹,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及線上的夥伴大家好,青年署很高興擔任我們青諮會的幕僚單位,這次主題是藝術教育,特別感謝定芳長期關心台灣青少年,從藝術入門作全面教育的推展,非常感謝,也歡迎各位一起來參加下午的這一場討論會,謝謝。

  • 請線上的夥伴家豪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好嗎?

  • 大家好,我在新北市有成立電腦資訊勞動合作社,我們是原住民的團體,經營了十二年,我們團隊有二十位,有八成都是原住民,一直在資訊這個領域,期望可以培育多一點的資訊人才,我是家豪,很高興今天可以參與會議,謝謝。

  • 各組手邊都會有一張大的紙跟小的紙,我們每一組都有放三張,還有一支筆,就是大家可以隨時做紀錄跟收攏。

  • 現在先請第一組的夥伴們跟大家介紹一下大家是誰,每一桌都有配一個麥克風,麥克風在旁邊的話就是你本人,從你本人開始,謝謝。

  • 大家好,我是情境科學教材創辦人,目前主要在做的是國小科學教材,主要是非營利組織的方式,提供給全臺灣大概有10至15%的國中、小學生及老師來做使用,主要是在推動科學教育這一塊,我也是第二屆青諮委員,很高興認識大家。

  • 大家好,我是曾廣芝,我現在是在台北醫學大學就讀傷害防治學研究所,所以現在還是一個碩士生,主要研究的領域是在公共衛生的這一塊。今天會來這邊,主要是我是第二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很高興在這邊能夠認識大家,謝謝。

  • 大家好,我是蘇品瑄,我今天代表的是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出席,多年來我們都是一直在做社區劇場的工作。這幾年我們一直有在進行國、高中公民老師、表演藝術的教育劇場培訓,我們這幾年也有做以移工為主題的劇場演出,也有跟各個老師們合作,進到不同的學校裡面做演出、跟學生互動,謝謝。

  • 大家好,我是李筆美,我目前是一一擬爾劇團的團員,今年度剛做完一個藝術青春期的議題,最主要是用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方式,面對不同的族群做社會議題的故事分享、演出。

  • 大家好,我之前一直都是體制內的表演藝術老師,現在在體制外的機構擔任教師『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也在做一些陪伴青少年的非營利團體工作,也是99、105、108藝術群課綱的撰寫委員。

  • 大家好,不好意思,我遲到了,我是吳怡潔,我是一個戲劇治療師,也是參與式劇團的成員,這一次做了很多人權相關的議題,我們也做應用劇場,今天早上跟擬真體驗團隊做了白色恐怖的戲劇跟排練,現在驚魂未定,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黃德慧,我是景文高中音樂班的主任,我們是景文高中跟優人劇團合作的一個班級,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思樂樂的於勤,主要是做戲劇跟社會議題結合的方式,所以我們的做法有教育劇場進入學校表演並跟學生互動。

  • 另外,也做老師的培訓,就是如何讓老師用戲劇的方式在課堂上做社會議題的討論。

  • 另外,我本人也有做一些青少年的劇場,或者是藉由素人來表演,也會跟青少年合作過,謝謝。

  • 各位大家好,我叫張麗玉,我是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應用學系的副教授,我另外一個工作是剛好今年接了文化部的文化體驗教育南區研發中心計畫的主持人。

  • 大學的工作都讓我有機會在體制內跟學生和老師一起在戲劇方面工作,文化體驗教育這一個有趣的工作,讓我看到藝術家進到學校裡面教學的收獲,以及面臨的一些挑戰,因為藝術家跨入教學的領域,必須要知道教學相關的概念,還有跟體制內的行政的磨合,所以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希望透過研發中心,幫助藝術家成為教學藝術家,同時也希望藝術家能夠把藝術的養分帶進校園當中,然後補充體制內藝術教育資源非常不足的狀況,希望這一年的計畫可以有對於藝術教育有一些貢獻。

  • 另外一個工作是在教育部的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教學輔導的部分擔任委員,這一個工作讓我有機會全省跑透透,到每一個學校裡面去看學生的藝術學習,還有老師們在藝術教育工作上面臨的一些狀況跟挑戰,我自己很喜歡到學校裡面去跟小朋友做互動,所以我也有機會透過這個工作到學校裡面去跟小朋友做第一手的接觸。

  • 另外一個工作的部分是台南市政府兒童及少年福利委員會權益促進保障委員會的委員,這個工作可以讓我知道台南市政府對於青少年福利關注的議題或者是有哪一些可以更改進,然後更讓我們的青少年在受教權或者是社會福利上有更多的資源,以上,謝謝。

  • 大家好,我叫做許尚茹,我現在是新北市青年政府的青年代表,我們家是九天民俗技藝團,我爸爸是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團長,自己想要改變的也是大家對於認同、認知這一方面,或者是想要積極推動這一塊,基本上第一步是從認知開始,因為新北市政府有做過相關的討論,但是第一步光認知的方法就沒有辦法全面讓大家都認同,我這次想要藉由這一個主題推動臺灣在地藝術文化,大家對陣頭文化的認知,先從認知開始推動,謝謝。

  • 大家好,我叫陳彥良,我是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的秘書長,我同時也是台北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的專家委員。其實我們在這一段期間其實都陪著美感教育的政策,我去做一些教學上的影響,剛好這幾年因為在青委會做一些政策的陪伴,也跟著台北市政府的文化局、教育局,有一些相關的方案,等一下透過這一些經驗,包含知道的政策上有遇到的困境,包括可以突破的方法,可以再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找到一些共鳴,謝謝。

  • 大家好,我是行政院青年委員何子斌,我現在就讀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三年級,我本身是focus在新住民子女這一塊,我本身也是新住民子女,也滿常去跟比較小的弟弟、妹妹自己的一些身障過程,大概是這樣,謝謝。

  • 大家好,我是青諮會何明原,看起來姓何的在這一桌。

  • 我們是工業總會青年委員會的教育長,我們自己有一些公司,但是自己處理的跟這個不太相關,這個是我自己的背景,我國小、國中都是美術班,因此很深刻體會到體制內、體制外學習的差別,我們花很多時間在做不一樣的事情,可是好像在結果來說,是殊途同歸,因此來這邊,謝謝。

  • 大家好,我是思樂樂劇團的曾令羚,因為我的夥伴在這邊,他有介紹過曾令羚劇團。

  • 我本身是一個資深的應用戲劇行政,之前曾經做過很久的劇場,思樂樂劇團,每一年都會進高中、高職演教育劇場,所以累積到現在已經超過一百二十場。

  • 在這一些經驗裡面,我們除了跟青少年工作,其實我們也在跟各種不同的學校體制單位,還有各地方的一些文化狀況,我覺得每一次的演出都是不同的衝擊。

  • 也是因為我們想要持續地做教育劇場的演出,因此會跟很多不同的青年戲劇工作者合作,也會做很多的師資培訓,在線上的老師,跟著他們一起發展戲劇教育的方法,來討論這個時代正在改變著我們很多社會議題。

  • 這一些過程、經驗我覺得其實對於藝術工作者或是所謂的藝術家來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覺得教育體制跟藝術其實是不同的思維,因為取裡面中間還有很多在行政門檻上,我覺得有一點像不同的腦袋放在一起做一些事,我覺得今天的這個會議,希望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意見,也希望不同的腦袋可以有更多的交集。

  • 大家好,我是SHOW影劇團的團長陳義翔,我們劇團主要在桃園推動親子、親少年劇場,也培育素人成為表演藝術家。

  • 我自己本身也有在體制內兼課,或者在外面兼一些專案進學校,並且跟學校合作,自己劇團曾經因為帶領過很多青少年,也出了兩本的青少年劇本集。

  • 今年很高興來到這邊,跟大家探討差不多的問題,謝謝各位。

  • 大家好,我叫葉智文,現在任職在兆基政策的部分,我們公司主要是在做包租代管,還有政府推動社會住宅這一塊,我們自己公司也有商務中心的平台,主要就是在空間這一塊,所以我自己關注的其實主要是在住宅議題,或者是居住方面的一些部分。

  • 因為上個禮拜的時候,我們有去淡水,因為定芳的安排,我們有去淡水看了青少年的劇,當時很多委員看了,都覺得非常地感動,今天也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來這邊瞭解到大家對於藝術領域方面的推廣上各式各樣問題,青諮有辦法做一些什麼事的地方,想說今天剛好是很好的場合,能夠來瞭解大家的意見,謝謝。

  • 大家好,我是潘苾祈,我是青年諮詢委員,目前就讀臺灣大學森林學系二年級,主要關注的方面是客家文化的推廣與發展,謝謝大家。

  • 大家好,不好意思,我遲到了,我是Impact Hub的青諮委員其中之一,我對這個議題有興趣是因為有執行過表演藝術團體及企業專案,那時有滿好的成績,因為換了董事長之後,所以就取消了,因此就沒有這一件事了,因此想要在這邊共同討論如何從不同的企業層級那邊,除了用CSR的預算之外,是不是能夠讓企業在採購的時候,可以提供表演藝術團體更好的服務,這是大家來這邊互相交流的事,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魏琬容,我是OISTFT。我們組織是2006年的時候把總部移來臺灣,是唯一一個把總部移來臺灣的國際組織,我們組織主要其實服務的是劇場幕後人員,設計師、建築師,但是我們組織旗下有一個教育委員會,因此會常常聽到各國其他的國家怎麼樣推動國家的戲劇教育、藝術教育及技術教育,因此希望來這邊可以跟大家多多交流,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是青藝盟的負責人,很常跑這一種論壇的活動,其實大家來交朋友,不過也希望今天在定芳、委員及署長的加持之下,希望今天可以產出很棒的想法,可以讓我們的制度跟民間來結合,不要再讓大家參加這個活動都覺得很疲勞,大家加油,謝謝。

  • 大家好,我是徐亭婷,我是學校裡面的老師,我是兼課的,我在校內看到一些對於表演藝術很有想法的老師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 再來,因為我是表演藝術工作者,所以身邊對於表演藝術很有熱情的人會遇到的一些困境,希望在這邊可以有很好的收獲,跟大家有很好的交流,謝謝。

  • 也跟大家介紹一下旁邊的同仁們,首先是青年署的愛珠組長。以及唐鳳政委辦公室的夥伴們,還有今天會負責幫大家紀錄的Wendy,以及青藝盟的行銷公關,以及台經院的夥伴們康康,還有負責直播的朋友們我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對不起!接著是負責這一次執行活動的台經院星穎,再來是我們的淑美,以及淑玉,今天有很多人會協助大家,會針對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先做一波的討論,大家的回應都在我手邊的這一份資料裡面,第一組是針對體制內課程制度或內容調整的可能性。

  • 第二組是藝術教育與學校社會現況的部分。

  • 第三組是針對藝術教育推動相關資源補助的部分來作討論,如果您在這一段時間有其他相關覺得有遇到新問題,我們也是可以直接討論,不用限於這一份資料。

  • 重複一下各組都備有紙跟筆來做紀錄,都會討論到3點10分的時間,3點的時候我會再提醒一下各位,等一下下半場的時候,部會加入的時候,都要請各組派一位代表來跟部會溝通一下剛剛討論的狀況。

  • 現在的時間是1點56分的時間,所以大概還有一個小時又10分鐘的時間,請大家展開討論,這中間都很free,很想上廁所都ok,如果其他有什麼需求都可以看現場的工作人員,謝謝大家。

  • (分組討論)

  • 現在結束討論,桌上有餐盒大家可以享用。

  • 上面有show出一個網頁sli.do,請大家用手機掃一下,政委會講說這個是什麼東西。

  • 謝謝定芳,有兩個做法,也就是用LINE加朋友的掃QR code的地方可以進去,如果掃不到的話,用的是電腦,也就是sli.com,再輸入731,不管兩個哪一個方式都是進入可以匿名,也可以具名的聊天室,具名是願意署名,匿名是如果舉手會打個六、七折就很適合匿名提出來。

  • 無論如何在上面放出來的,都會納入今天的會議紀錄跟舉手發言是一樣的,等一下請部會進場的時候,他們都很習慣,就會用sli.do,有一個好處是如果有一些補充資料或者是網址的話,在放上去的時候,就不用把網址唸出來,就算唸出來也沒有人看得懂。

  • 好比像現在就示範一下,匿名貼一個網址,這個網址是什麼呢?是青年諮詢委員會第二屆的大會,我們目前是開過一次,就是蘇院長主持是開過一次,這一次大會裡面有兩個具體的提案,我們都會在這個網站上具體管考這個提案之後、院長裁示之後有沒有變成明年的施政計畫及影響到預算分配等等。

  • 因為青諮大會都是院長親自主持,在會前會的時候,承辦的司處長都會一起來,而且評估過這一件事對他們其實是有credit的,也就是一個政績,所以他們不會有風險,尤其是沒有什麼圖利瀆職的風險。

  • 第三個,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省到一些力氣,發現民間在做可能比政府在做得好,所以這三個不一定滿足,但是不要不滿足,也就是不要扯後腿的話,其實我們青諮會之前的紀錄滿好的,大家可以回去看這一個網站裡面,大會的提案大概院長都會同意,包含國慶安排、國際青年競賽代表,比照亞運選手規模,就是去表揚,讓他們融入未來在教育體系變得比現在來得容易,或者是也有委員反映國際的學生要進入臺灣來就學,有層層的關卡,也有具體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等等,這個level,不需要改到法律的,因為法律要去立法院,只需要改到一些法規命令跟實行方法的level,都很歡迎今天提出來,我們請各部會做出回覆之後,如果各位還不是非常滿意回覆,或者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在場每一位青年委員都有資格把各位的意見在這個大會上提出,然後讓院長來進行裁示,所以一部分也是回應青盟主,開完之後就沒了,其實有收斂,也就是在場的公務同仁沒有聽得懂意見的話,都可以收斂成具體的提案,因此sli.do就歡迎儘量使用,謝謝。

  • 等一下我們下午進行第二個部分,如果大家對於你的回應有想要再說的,或者是有想要補充的,都可以透過sli.do發上去都是沒有問題的。

  • 現在的時間是3點6分,大家可以去休息或者是要繼續交流都ok,我們等一下是3點30分的時候會開始下一個階段,謝謝大家。

  • (中場休息)

  • 大家好,我們的討論就要開始了,我們線上總共有四位委員,家豪已經介紹過了,所以我們就請其他三位委員先幫我們介紹,介紹完之後,請部會也幫我們介紹一下單位職稱及姓名。

  • 等一下進行的方式是,我們一桌有20分鐘的時間,第一桌先開始,中間就可以互相提問,20分鐘之後再換第二桌,然後再換第三桌。

  • 線上的委員是不是可以請希慈幫我們自我介紹一下?

  • 大家好,今天沒有辦法過去,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參與過執行長的表演活動,我有去看,所以知道青藝盟在推動關於青少年的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滿認同的,基本上就是跟青少年相關,所以我們機構叫做「國際城市浪人育成協會」,主要是希望能夠帶領青年來自我探索及社會式參與的一些活動及設計,很開心今天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參與,謝謝。

  • 下一位,請筱菁。

  • 大家好,我是台南七股在做食育教育推廣,我們的團隊是「股份魚鄉」,我們在臺灣七股做養殖漁業的食魚教育的推動,針對青年的部分,我們有帶著青年大學生有到台南的漁村去瞭解養殖問題的狀況,謝謝大家。

  • 謝謝。接下來請李欣委員。

  • 大家好,這樣有聽到嗎?

  • 不好意思,我是李欣,因為這半年在上海工作,所以沒有辦法參與會議。

  • 因為我本身在學校的時候,也有雙主修社工系,因此對青少年這一塊很有興趣,很期待跟大家交流,謝謝。

  • 請工作人員幫我切到sli.do,所有討論的過程中如果大家有任何的意見,歡迎直接把你的想法打上去。

  • 我們現在想要先請各部會來跟大家自我介紹您的職稱、姓名及抬頭,謝謝。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高教司代表,我姓王,我們負責高等教育相關的業務,因此今天很高興跟大家交流關於藝術教育的議題,以上。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的科長蔡宜靜,今天主要會與會與實踐教育相關的議題有關,我們是負責實踐教育相關法規的解釋跟辦理情形,以上。

  • 大家好,我是文化部藝術發展司的專委宜璇,藝術發展司其實主要處理的是各類藝術發展。像在今天的議題裡面,有提到關於文化節慶的議題,以及我們與教育部的藝術教育司也在藝術教育和文化體驗上有很多合作,希望大家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跟交流。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的副司長李毓娟,很高興有機會跟各位青年朋友交換有關藝術教育的問題,因為藝術教育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工作,事實上我們昨天晚上才參加了青藝盟花漾青少年戲劇節的頒獎典禮,非常受到感動的,很高興跟大家有機會再見面、交流,謝謝。

  • 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教育部人事處科長陳怡君,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這邊跟各位青年朋友做交流的活動,主要負責的是有關藝能科的老師,到底可不可以在外從事一些兼職,或是藝術作品的一些交流活動,今天很開心可以有這樣的機會來到這裡,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教教育研究院的助理黃祺惠,很榮幸來參與這個會議,在國教院是負責藝術領域課綱的部分,今天有相關的問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謝謝。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國教署同仁,我是科員謝雅君,主要是負責實驗教育的相關業務,希望等一下大家可以給我們一些意見,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高中職組的科員,主要是負責高中課綱的審議,還有高中課綱的推動,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高中職組的陳專案助理,因為之前的業務是負責藝術才能班的業務,雖然在1月1日相關業務移給師藝司主政,但還是對藝術教育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希望今天可以來學習一下各位先進的觀念,謝謝大家。

  • 大家都已經介紹完畢,一組有20分鐘的時間,中間要怎麼樣的問答都ok,現在先請我們的第一組開始,謝謝。

  • 我們這一組談的是體制內課程制度或者是內容調整之可能性,我們看了所有的問題,主要都是來自於學校提供的時間不夠、空間不夠,或者是老師的資源不夠等等,我們在看了整個部會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原則上每一個學校都會有自己排課的彈性,所以我們能夠找到的,就是我們沒有辦法直接透過例如像部會來協助,也就是資源不夠等等的,因為每一個學校有自己的彈性,所以我們就開始在思考如何替學校找到動機,我們今天會開這個會是因為有這個前提,這個大前提是表演藝術是重要的,表演藝術可以帶來什麼呢?每一種表演藝術一定都有其功能,所以我們在這個大前提底下,表演藝術可以帶來為學生的教育上帶來很多的好處,所以才開始有這個討論,因此幫學校想動機,因為學校有動機才會讓我們的老師開課。

  • 老師願意開課,才會引發我們的動機,這個是討論時發現階層的關係,所以我們幫學校想到可能的動機是,有沒有可能從部會的角度,比如評量學校的時候,例如我們夥伴有提議,績優學校的評比將長期培育表演藝術納入評比之一,這個是我們找到有可能可以的方法,可是重點其實並不是我們提出的方法,而是如何喚起學校的表演藝術動機,這個是大哉問,老師如何培訓、薪資如何引發,藝術家有沒有教學能力,其實都不是重點,所以這個是我們今天的討論,就是如何引發學校認知表演藝術是重要的,引發學校的動機。

  • 我先分享一下課綱,現場可能有一些人不太瞭解課綱分了很多種課綱,有國中的課綱、普通高中的課綱,還有藝術群的課綱,也有適用藝術教育法的學校,目前體制內有很多專門培訓的高中職藝術科別,不一定學校有納入藝術教育法,所以就會回到學的是哪一個課綱,你就會開出哪一些課程。

  • 有一些學校有表演藝術科,班級數也不是少數,但是他們還是只用藝術群的課綱,或是他們用的是設計群、家事群等其他的課綱。

  • 所以我們就是在想如果當課綱的這一些時數是不能夠被調整或者是修改,其實最困難的是在國中或者是普通高中比較少時數的部分,因為要培養的是如何讓藝術教育可以進到一點點心裡面開花,可以有一些滋潤。

  • 接著是國高中的年段其實是毛手毛腳的時代,很多心理的不舒服、家裡不舒服、朋友不舒服、社會不舒服,他們有很多的事情,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他稍微可以理解我現在的不舒服也是有一點應該的,或者我應該要怎麼樣去調整看這一些事件的想法。

  • 老師們也有自己的壓力,所以就會變成好像普通國中或者是高中的老師就會回到運用翰林出版的課本,也就是教科書來上這一些事,但是真正需要的是陪伴學生的,又有很多,人數也很多,一個班可能30個至50個人,然後又沒有空間的這一些事,所以我們這組會期待的是,當學校有重視藝術教育這一件事的話,是不是學校可以有一個統整性,也就是這個學校的藝術教育,我要怎麼走,我要怎麼去整合這個學校裡面所有的音樂、視覺,我們在這三年裡面要帶給學生的並不是這個學期要做什麼而是這個學生在學校的三年裡面在這個時數做什麼,我需要要到什麼資源、申請什麼,因為有一些計畫是老師去寫的,有一些是藝術家寫的,然後再找老師進來媒合。

  • 但是,學校端可以知道的是,由學校來帶領一群老師們來討論,由學校發動,一起來想三年學習的脈絡跟怎麼樣做,有可能學生在三年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次是我們會一起做一齣戲,可能是一個班級做一個戲,可能一個代理的代課上了一年的表演藝術課,然後就離開了,他來的時候,應該是這個學校應該要賦予這個學校要做的事是什麼事,今年來代課的時候,你的目標是什麼?因為你的今年目標上了之後,我明年跟後年的目標才可以繼續執行,那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就是要升學考試,因此第三年的時候,學生不會做團體性的表演,但是壓力很大,像升學或者是下一步的思考很重,因此有可能那時候會轉往情緒上平和的活動,可能是看表演或者是做一些可以讓同學抒發的角色扮演,或者是讓他們可以演一些現實生活可以演的戲,可以更貼近不舒服的,這個是我們的想法。

  • 因為有的時候老師去寫這學期要上幾個小時的課程、教案,還不如是這個學校一起來帶動,這個學校才會回到剛剛所說的動機是什麼,如果這個學校是反正老師就是教老師的,我就是告訴他說教學組或者是教務處告訴他有幾個小時上幾個班級,就沒有什麼好說,也改變不了,也符合規範,都在課綱的架構下,不管是部定或者是校定,都是在那個領域,那個沒有辦法推動。

  • 藝術課不是考科,這個是很抽象的心靈陪伴,或者是一種涵養,這個涵養在108課綱都有說,以素養為導向的話,怎麼樣具體可以理解這一些小孩到底需要怎麼樣的藝術陪伴或藝術課程很重要。

  • 有沒有需要哪一個部會特別做回應的?

  • 因為20分鐘是各切10分鐘,所以我想第一輪不一定要指定、特定的單位,任何各位有類似的想法,其實都可以拋出來,其實剛剛這個討論讓我完全回到2015年我在課發會的時候,我們在做協力同行的網站,面臨的是素養是最重要的,但是學校課發會又不知道一下子如何切換到素養導向,所以理論上要翻轉成硬式教育最重要,現在變成最不重要,但是這個不重要大家都會瞭解,但是新的東西怎麼樣最重要,這是非常需要摸索的一個部分,所以我想各位都是這個領域的第一線工作者,不管是法規上或是大家看到一個很好的案例,或是自己有什麼類似的想法,不一定要代表你們單位的立場回應,這不是立法院,主要是大家凝聚出一些共同的價值,然後看我們的青年委員願不願意把這個凝聚成他們在大會上的提案,這是比較有政治責任,我們去大會再說,但我們現在很需要大家幫忙一起想有沒有可行的地方,所以也傳一下麥克風,如果沒有要回答的話,就傳到下一個,我想比較自然一點。

  • 就剛剛的提問,在文化部的部分,想像的是不管是表演藝術或者是視覺藝術,其實是要回到感知與情感層面,進入到孩子的週遭和生活中。

  • 想分享一下,關於剛剛第一組提到的如何為學校找到動機,我們自己這兩年推動文化體驗,除了跟教育部合作的部分之外,也另外有以補助經費支持藝文團體發展文化體驗。在去各個地方跟不同的計畫執行者在聊跟瞭解執行情形時,發現通常執行很好的,因為我們以國中、小為主,絕對是國小或是國中的校長,非常非常願意投入。有一些也許會試著把它納入特色課程,就是對於在地文化特色的重視,願意把它變成一個文化體驗的精神,進到特色課程裡面發展,那個計畫就會執行得特別好,為什麼做藝文扎根,因為文化從土地裡長出來,所以是在地特色、在地扎根。

  • 有些例子裡,前一個國小校長努力放進特色課程,願意全力支持學校的老師來規劃,因為他認為跟整個社區、成長背景是有關的,因此願意延續下去。但是校長會輪換,我們觀察就會發現,有時很可惜,前一年很好,今年好像執行得不是很順暢,追問下去才會發現可能的原因或許是人的變動。所以為學校找動機,確實是一件重要的事,當然校長們有時也有壓力,因為家長們對於學校可能有不一樣的要求。從文化部的角度,我們會覺得整體氛圍要慢慢不斷透過任何一種可能去嘗試,告訴大家說這一件事是重要的,對孩子們對他的人生是有一些感動,不管是人生的哪一個階段。

  • 現在的方式比方有和地方文化局合作以經費協助提增動機,用文化體驗這樣的概念,希望可以慢慢多落實一些,但是確實第一線的國中小校長們,因為自己不清楚那個評量機制,並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具體的評量來做這一件事,確實也會反應很多困難。我想如何為學校找動機,這個可能是大家可以再一同發想的,謝謝。

  • 第一,從高教的角度,很現實的一件事是,學校考什麼、大學要用什麼樣的人,高中就會教什麼,或者是在下一個階段,就是高中只要什麼樣的人,都是整體導向的,在國中的課程就會是這樣。

  • 可是我的看法是這樣,不代表我們司或者是部會的立場。我會認為在行政這麼多面,你會發現所有的人到後來都會歸咎於兩件事,一個是要求政府訂規定,規定時數多少、規定老師要教什麼、規定資源要配給哪一個單位。

  • 另外一件事是,希望大家一起立法來重視這一個事情,但是我會發現規定越多,教育的本質會越遠離。

  • 以我個人瞭解的經驗是,因為我們認識的孩子在中山女中,他今年就因為生涯課或者是國文課,他們有找一個表演藝術的老師來帶,然後可能是帶了兩堂課,他個人對於那個事情開始觸發生命的成長歷程,所以原來中山女中是很升學導向的學校,但是今年的第一志願,他的學測也考得很好,他也如願上北藝大的戲劇系。因此惟有引發孩子的動機這一件事是大人阻擋不了的事情,即便父母的期望再大,但是看到他的孩子對於那個東西這麼大的熱情,還是會讓孩子去發展他要的,其實做父母唯一的擔心是,小孩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一旦小孩知道要做什麼,現在的父母不會擔心以後會不會沒有飯吃,或者做表演藝術或者是走藝術這一條路沒有前途,現在的父母比較不會有這一種觀念,也許在偏鄉地區的父母還會有,但是至少北部地區的父母,我們最擔心的那一個部分,我覺得是想法上比較開放的。

  • 因此這件事也不一定完全要由上而下,要啟動學校要由校長統籌,學校要能夠重視這一件事,但是我認為最大的潮流是由下而上,當學生對某一件事有感動的時候,產生的成果會讓行政人員或者是老師動起來,會希望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這裡。

  • 目前就我的瞭解,高中的資源配置跟老師的訓練,還有老師的社群這一塊,本來就是很蓬勃的,如果藝術類科覺得這樣的一個課程方向其實是很好的,可以在社群裡面先形成一種對於這一個課綱的詮釋,能夠做什麼樣的教案,怎麼樣的活動、配置來由下而上,讓學生贊同這一件事。

  • 以我自己的小孩來說,他選理科的,但是第三類是平常不考的,但是最喜歡上地科課,他們老師一開始就講說:「地科課我已經知道被放棄了,我們就放輕鬆來學。」他最喜歡上地科課,他對地科課的瞭解是最好的,我知道學藝術的人可以拋開迷思跟表面的迷思,如果可以的話。

  • 應該是回到現在的教學方法是不是老師之間有一種共識,是我們大家其實是朝同一個方向,朝我們覺得好的方向一起去前進的,這個是給一個小小的個人看法。

  • 剛剛提到藝術教育是我們司很重要的工作,另外我們也辦師鐸獎和藝術教育貢獻獎,我們的浩瑋有得過藝術教育貢獻獎。

  • 是教育部,不是文化部。

  • 所以我們在辦理這一些獎項的時候,其實會接觸到很多很棒的校長、老師,他們很有熱情在從事藝術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些其實不是透過正式的課程,而是在學校裡面發起一些社團,像成立戲劇社、偶劇團等等,也還是可以發揮很大的功能。

  • 剛剛有提到校長是很重要的,其實在這一次二期的美感計畫裡面,特別是針對教育行政人員,不是只有針對藝術領域老師,而是對於學校行政人員,包含校長、主任、組長及行政的系統,也必須要瞭解藝術涵養、美感的重要,這個部分是二期的重點,我們會透過一些座談會或者是到學校去做一些觀念,我覺得最主要是觀念的改變,不一定是透過這個行政的規定,一定要怎麼樣,這種方式去執行,也許從軟性的鼓勵跟宣導,還有透過一些藝術教育的補助,還有一些獎勵的方案,剛剛有提到藝術教育工作獎的這一些方案,可以讓學校的老師、校長們,他們會主動地想要願意去從事不管是表演藝術或者是視覺藝術等等方面的藝術教育的活動或者是教學或者是社團,其實我想可以用在這種民主多元的時代,我們比較希望的是從這一種方式來做軟性的鼓勵跟宣導。

  • 國教院做一個簡單的回應,雖然課綱訂了,不能改,其實裡面有很多的彈性,不是寫死的,一週三節,像表演藝術、細節如何安排,我們給了學校很大的彈性空間。

  • 其實第一組分享的內容,我也非常地認同,很多老師在規劃課程的時候,可能沒有考量到學生三年的發展是什麼,沒有一個脈絡性跟連貫性,所以老師就會以專長來主導這個課程。

  • 很有可能學生學習的內容是重複的,所以課程地圖就非常地重要,就是學校的課程計畫,必須要有一個全盤的思維。

  • 其實藝術在學校本位課程可以是一個很大的亮點,如果說學校非常重視這一塊的話,其實是可以發展成學校本位課程或者是一個特色課程。

  • 我覺得學校如果想要更成功地推動藝術教育的話,其實是四個元素:第一個是老師的能動性要非常地強,如果老師有自己組成一些專業社群的話,他們會比較有熱忱。第二個是行政要支持,學校像經費、空間這一些,如何怎麼樣來做配套。第三個是家長認同,因為新課綱非常強調多元的發展,所以未來在升學的時候,並不是只重視考科,像表演藝術有一些學生的歷程或者是影片,或者是視覺藝術或者是音樂,都會有影音檔,都是未來升學很重要的參考依據。第四個是學生會喜歡,假設前面三個都有達成的話,學生就會非常熱愛這個課程。

  • 我覺得這四個元素裡面最容易改變的是老師的熱忱,老師先從自身做起,必須對這個課有非常地有責任感、很有熱忱,就會帶動其他三個元素,謝謝。

  • 謝謝,我們現在請第二組。

  • 大家好,這邊是第二組,我代替組員報告,有任何不足的地方請再補充。

  • 我們這組討論的主題是,藝術教育難容於學校及社會的企業,我們先針對參與的組員,九天的尚茹和思樂樂的於勤等,因為他們在現場,所以我想先針對他們遇到的挑戰來作討論。

  • 九天這邊遇到的問題有兩個,他們想要申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之前曾經申請過遇到的問題是,在申請的第一關被刷下來,因為找不到一個合適的類別,我們查了一下,有一個類別是傳統的戲曲,可是九天的定位不見得是在傳統戲曲這一方面,所以可能要請相關單位來幫忙說明。是不是有可能增訂一個像民間藝術的申請類別,像民俗技藝的類別,是否有什麼樣的困難沒有辦法克服,或者是可以增設類別的?

  • 然後他們在申請的時候,就印象當中,好像並沒有針對通過這一件事有得到一個說明,申請的團體會很希望知道沒有通過的原因是什麼,知道原因的話,可以做接下來申請的改進,不曉得是記錯了,或者是並沒有這樣的說明存在,這個是我們等一下希望可以請相關單位回應的部分。

  • 第二個,他們很希望能夠改變社會大眾對於陣頭文化刻板的認知或者是印象,認知方面比較難由政府訂定一個規定來改變社會大眾的想法,所以我們就討論到一些可行的方式,我們認為孩子是比較容易會被影響認知的,所以怎麼樣從學生、孩童的身上認同文化的感受,因此就有提到是不是讓九天藝術的推廣,不是只有在表演的形式上,他們目前是用演出或者是用演講的方式,演講畢竟還是單向的,我們討論到是不是可以透過實際體驗,像文化體驗教育的形式,讓孩子可以實際去感受陣頭文化跟生活的連結。

  • 這個會連結到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任何問題打的結必須要鬆動,如果大家都堅持在自己的立場就會越結越死,因此需要試圖找到一個可以鬆動的環節,大的政策面很難在一夕之間改變,一個具體的政策提案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是調整自我的認知比較快。

  • 從去年開始參加北藝大領隊的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今年接研發中心的這一個工作,我找到一個可以鬆動個人認知的點,因為我參與新課綱的推動跟教材教法專書的編寫,都強調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話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很難,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就不太是被視為終身學習者在學習,以至於我們在推文化體驗教育或者是新美感教育的時候,如果還是依照以往學習的經驗來教學,那很難落實新課綱的精神。

  • 老師和藝術家必須要自己改變認知,個人認知一旦能夠鬆動之後,問題就有解決的可能。

  • 我們剛剛說認知的建立是受學習經驗影響的,在和文化體驗教育藝師藝團討論教案的時候,常會看到教案第一個暖身活動,都是用PTT在介紹藝師本身熟悉的藝術形式,是知識的傳遞,不管是歌仔戲、布袋戲等等,都會先用這個方式來教孩子。

  • 但這並不是文化體驗教育要的,知識重要,但是並不是第一步,必須要情感先,如果今天是國小的中、高年級的孩子,會好奇你今天來跟我講的陣頭和我的關係是什麼,陣頭是源自於民間的藝術,因為社會的需求才會產生陣頭文化,找到那個需求點跟孩子之間的生活關聯才能讓人感動,然後才會引發好奇,產生好奇是變成終身學習者的第一步。

  • 如果我今天是要把藝術的形式帶到學校裡面的藝師,我必須要先鬆動自己的認知,必須要回到學習者的起點,先去感受對於這樣的藝術形式,在他的生命中是不是可以發揮作用,如果用舊的教育思維,把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技藝來教孩子,卻忽略了其實應該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這一件事,就很難連結情意、引發學習的好奇與興趣。所以教學者認知的鬆動是我今年努力試著做的事,我們的研發中心辦的第一場工作坊,希望來參加的藝師可以透過體驗比較少接觸的藝術形式,比如舞蹈,像身體是自己的,但跳起舞來身體就好像不是自己的。

  • 體驗一個自己不熟悉事情的時候,才會感受到好玩、好奇、不確定跟害怕,各式各樣的情緒就會出來,我就會討論說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如果是學習者的你,又會希望引導者幫你什麼,才可以在新的藝術形式當中得到發光發亮的點。所以第二點是,要幫助學生找到發光發亮的點,成為終身學習的目標

  • 藝術是一個綜合的媒介,是幫助孩子可以在這個藝術形式裡面找到自我探索跟發光發亮的點,因此身為藝術家進到學校場域,就不會從知識的層面開始,因此針對九天希望扭轉大家對於陣頭文化的認知,

  • 我們有一個小小的結論是,是不是試著先去連結孩子的生活,不是一個藝術形式的傳遞,而是把九天擅長的藝術當作是一個媒介,那個媒介可以幫助孩子找到生活,甚至生活問題的連結,因為陣頭需要一群人在一起、孩子需要跟一群人在一起,跟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會遇到困難,怎麼樣跟別人一起工作,然後跟他們一起工作,在工作當中可以投入自己擅長的這一件事,能夠從中探索自己擅長的事,慢慢可以發現自己以後在人生中能夠發展的方向,所以我覺得認知的鬆動很重要。老師也是、行政單位也是,所以先做個人認知的鬆動,然後就比較可能找到改變認知的地方。

  • 接下來是關於思樂樂遇到的問題,他們最主要的經費來源不太是問題,他們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教學對象,他們目前必須要透過國教署,找到他們這些戲劇計畫媒合的對象,因為這個對象是被指派的,以至於學校的老師不見得有意願主動想要參與這樣的計畫,意願上不主動的時候,就會產生問題,就是把事情做完之後就結束了,因此他沒有辦法觸及想要教學的對象,回過頭來就會有一些沮喪挫折的經驗,因為辛苦製作的一齣戲,讓參與的學生有所感動跟思考,然後播下一個種子,這個期待是沒有發生的。

  • 第一步是如何找到有意願的對象,第一步找到有意願的對象,就我接觸的老師們,他們只要有意願,即使不眠不休都願意幫助學生來完成這一件事,可是他們的困擾是找不到。在討論的過程中,好像不知道這一些媒合的學校怎麼來的,因此等一下看看有沒有相關的單位可以針對這一點來幫忙提出說明,怎麼樣幫助他們找到本身有意願的老師,可以透過怎麼樣的程序來申請這個計畫。

  • 因為就我知道,有一些老師很喜歡,但是不知道怎麼申請,因此申請的過程是不是有一個透明化跟公開的過程,像今年教育部的網站,去年一些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上傳到藝拍即合的網站之後,學校可以透過藝拍即合的流程來申請,由教育部提供經費補助,但今年上線的時間有一點短,以至於公告到截止的時間比較短,有一些老師並不知道這樣的計畫,有的老師是在計畫截止前兩天才知道,就急著知道透過哪一個窗口,目前的狀況是一個學校只有一個帳號,有的老師不知道學校的申請帳號由誰管理。

  • 我要講的問題是,學校這端有兩個問題,讓老師知道窗口是誰,第二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很多這樣公文傳遞到學校之後,就被存查了,所以我辦研習時會跟老師說藝拍即合的計畫很好,歡迎學校申請,老師就說:「計畫在哪裡?不知道。」後來回去問才知道公文被存查了,或許有行政上的困難,行政端有一些他們預想的困難,因此如何為行政人員設想、減緩他們的行政負擔,讓他們願意去做,書面資料上有關單位是有回覆,我想說可能還是可以有一些更好的方式,而不是只有帳號移交而已。

  • 另外一件事是訊息的傳遞,跟認知也有關係,文化部這兩年的文化體驗教育,就我這兩年的觀察是非常好的方法,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藝術師資不足,所以沒有辦法讓藝術教育普及,文化部願意提供這樣的經費,讓藝師進到學校裡面去,等於開了一個窗口、平台,讓各式各樣的藝術體驗可以進到學校裡面來。

  • 我在十年前看到英國唸書的時候,看到他們在做「creative partnerships」的旗艦計畫,我那時是國際學生,而且是熟齡學生,但因為我是學生的身分,所以可以免費看戲,因為砸了大錢,所以鼓勵大家進去看戲,每場戲都會保持一定的比例讓學生來看戲的,我想我們政府可能沒有那麼有錢,所以做不了這一件事。

  • 但是這幾年我發現,藝術體驗這一件事我們政府真的有努力在做,但因為現在的媒體太多元了,大家吸收資訊的管道非常地分散,所以去年北藝大跟文化部很努力想要將文化體育讓大家知道,但是今年接了研發中心的工作之後,開始跟學校的老師接觸,結果發現很多學校老師不知道文化體驗教育是什麼,其實在自己熟悉的圈子裡面很熱,離開這個圈子之後是可能冷掉的,因此我今年的做法是希望廣邀中小學優秀的藝術老師成為諮詢委員,請學校的老師來跟藝師作課前討論或是教案書面審查、觀課的時候,能知道有藝師藝團在做這一件事,這一些很有經驗的學校老師也能為藝師設想在學校教學可能會遇到的狀況,然後提供教案調整的建議,就是我剛剛講的鬆動,怎麼樣找到自己的平台,我們也才知道我們可能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讓這麼好的訊息,讓更多的老師知道,所以部會看有沒有什麼樣的方法。

  • 所以除了發公文之外,還可以想想還有什麼推廣的方法,其實有很多課程是做得很好的,但是訊息出不去的這一件事,我相信是很多在場共同的難題,很多很有品質的教案或者是影片,為什麼受眾會收不到那個訊息,這也是大家要想想看可以如何解決。

  • 思樂樂有一個困擾,他們很難延續在教學現場給學生的感動跟衝擊,很難延續是找不到一個對口的對象,就是來參與不見得是有意願的,因此回去很難再做延續,就是今天劇團進來,用擅長的形式來做很棒的戲劇來引發大家的感受,但是那個種子播下去需要繼續灌溉,但是老師要如何灌溉?如果老師沒有主動的意願,我們講再多都沒有用,如何有意願?需要老師在場,老師不能說因為有藝術家進來教學自己就回去改作業了,他們一定在現場陪伴,有不少老師告訴我,他們在文化體驗教育的課堂上,看到學生不同於以往的表現,他們很感動,因為不知道孩子可以這樣,所以覺得這樣很開心,而這樣的開心是不能勉強的,是要有老師的主動意願。

  • 比較沮喪的想法是,覺得永遠改變不了了,這又回到我之前提的鬆動,我認為自己要先成為鬆動的環節,即使可能只有動一點,但是那個鬆動會像石頭丟進水裡,會不斷地有漣漪擴散出去,如果先能找到願意主動配合的老師,有了好的合作經驗,產生影響,學校裡面其他老師看到,可能就會願意參與了,藝師藝團播下的種子才有發芽和成長的機會。第一個階段不要先找一個很硬的目標,碰了之後枉然無功,會覺得沮喪。

  • 另外,希望在政策面上,不是只有思樂樂,會透過相關拿到經費補助的申請流程是可以公開透明化的,是有一個申請的平台,而不會好像今天行政單位為了省事,然後就找個學校來配合,做個結案報告就好了,這樣關起門來做的事,對於各方都不好,行政單位也會擔心是不是會被認為圖利誰,想要參與的老師就會說怎麼不知道有這樣的訊息,因此有沒有一個方式是任何接受補助的單位,他們在提供這個補助的申請過程是可以被公開透明知道的。

  • 成果報告一直都是各方的困擾,因為文化體驗教育還是要成果報告,成果報告就有各式各樣的核銷,這就不是認知的問題,而是行政上的環節,成果報告這一件事是很多部會相關的,因為核銷也會擔心是要負責任的。

  • 需要思考可以如何簡化成果報告的內容,像成果報告要求質量並重,需要有一個量化的東西,就藝術教育來講其實有一點難的,因為播下的種子怎麼知道這個是有效果的,在執行上難,但是我們可以想想看,能不能不要以理工的思維或者是一些可以被數量化的領域,來評量藝術教育的成果,有沒有一個比較彈性的空間?

  • 甚至整個核銷的過程是不是可以更有彈性?像現在好像教育部高鐵的車票都不需要票根了,這個是要互相討論出具體可行的方式,這個是成果報告的部分,可能可以做一些調整吧!

  • 另外一個比較大層次的問題,就是有關於補助,對藝師藝團來講,這一些文化體驗教育計畫補助都不是常態的,因為現在的主事者覺得這一件事重要,就會去推動,所以有人問說研發中心還會不會有,我不確定,因為明年會不會繼續進行不知道,但是這一件事很難讓藝術家安身立命。

  • 很多家長認為說不要讓孩子成為藝術家,因為可能會餓肚子,不曉得哪一天沒有飯吃,所以這個是更高層面的問題。

  • 比如國光劇團,因為政府是一個常態性的補助,所以劇團會覺得身上肩負一個使命,會努力、非常認真並把傳統戲曲的感動分享給大家,目前有沒有一個常態性的補助?可是一般的團體都需要靠這樣子非常態性的補助非常非常地辛苦。

  • 也不能讓藝術家安身立命在很重要的藝術媒介上推廣,所以更高層次的問題是沒有可能提供民間藝術有一個常態補助的空間,一旦有了補助之後需要有相關的辦法,因此如何讓這些做常態補助的團體,可以有一個評量、審核的機制,講到審核又會產生一些細部執行上的問題,這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事,但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就可以朝目標前進。

  • 或許就可以扭轉剛剛所提到的,好像陣頭文化會被認為是負面的,如果有一個比較高層的常態補助,就會扭轉大家對於這一件事的認知,這個是可能可以試試看的。

  • 我剛剛比較沒有系統地講了一些分享跟問題,再請相關的單位幫忙做一些說明。

  • 老師這邊有提了有關媒合學校、媒合平台的問題及帳號的問題,這個是比較技術性的問題,我想可以透過比如系統帳密,一個學校不只一組帳密,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來解決。

  • 我覺得公文系統應該是比較落伍的方式了,因為我們現在一直被提醒新媒體時代,所以我們其實也有粉絲頁,也有一些網站,藝教很多的訊息、補助資訊,其實我們有放在藝術教育網,藝術教育網其實應該很多學校老師都知道這個網站,我們會儘量把訊息集中在那邊,讓各校的老師可以在一個網站,就可以獲得很多不同的補助、資訊或者是有什麼樣的藝團願意提供到學校去服務的資訊。

  • 藝拍即合的網站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希望可以提供學校、表演藝術工作者很好的媒合平台,當然功能的部分可以再精進。像剛剛老師提的意見,我想可以再來跟藝教館及開發的廠商來溝通,看怎麼樣來作改進。

  • 剛剛還有提到成果報告的簡化部分,我想我們有「藝起來尋美」計畫,就是跟文化部合作的部分,其實已經是很簡單的報表了,儘量希望能夠減輕學校的行政負擔。

  • 至於核銷的部分,我知道我們前一任的會計長做了一個剛剛提到便民的決定,回程的高鐵票票根是不用給的,因此教育部是有進步了,但是不曉得其他的部會有沒有同步簡化,我們希望能夠提供藝術界和學校教師,更便捷的管道跟平台來服務。

  • 謝謝剛剛張老師也幫我們說明了文化體驗教育的推動內涵,這是前年起文化部和教育部一起推動的。在文化部的部分,主要是內容端的產出,也包括去年請北藝大這邊協助民間文化體驗提案的修整,因為從提案到教學現場其實會有很大的落差,相信張老師今年在幫我們執行時也有發現,並不是把團隊帶到學校裡就知道怎麼面對小朋友,要發展出的教案並不是知識性的、而是能帶出體驗與感受的,不見得是要讓每一個小朋友都變成藝術家,而是要讓他有機會體驗藝術、產生興趣,其實孩子有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內容端產出我們是用補助的方式,由民間團體來提出,提案領域很多元,像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資、文學、電影。

  • 由民間提案之後,其實跟一般補助不一樣,因為我們知道團隊在進校會遇到困難,在進校的時候會需要老師的共同支持,這也是為什麼會非常感謝教育部一同加入,來負責學校端的媒合和推廣,透過這個方式,也讓老師開始參與。因為確實如剛剛第二組所說的,老師在場是重要的,團隊進校跟老師在場,才會共同產出一個好的案子,所以每一個補助案都要花費力氣把它收整,收整的過程稍微有一點辛苦,因為有時會需要團隊也在觀念上改變,你現在是國中的小朋友或者是國小小朋友,因為不只是在藝術教育的課程上,還有在社會課上,就會用到這樣的型態來做這樣的體驗,所以其實是滿常的時間來觀課,然後收整,且大家互相討論。最後的目標則是讓案子能夠上「藝拍即合」網站,讓更多學校能夠選擇和參與,這是我們文化部跟教育部在推文化體驗的大概情況。在內容端的部分,把資源下到民間團體身上,由民間團體進場,跟我們北、中、南、東的四個資源中心作配合跟協助之後,再跟教育部結合進到學校端裡面。

  • 另外第二組提到陣頭文化的部分,我們從去年開始有文化節慶補助、藝文扎根補助,其實陣頭真的是從地方出來的是與文化有很深的連結的,所以像台南跟大溪大禧這一些,其實我們有好幾個案子,地方文化局也跟我們一樣看到這是在地文化特色,其實都已經開始在做這樣的投入和重視。關於國藝會補助機制,第二組提到陣頭的申請案在第一關就被刷掉,需要由國藝會來說明比較清楚。國藝會在補助其實做了非常多年,儘量朝向透明化,包含補助成果上線,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看一下過去幾年,每一個人獲得的補助的產出,所以花了滿大的力氣來把補助成果上網的動作,大家也可以持續關注,看看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有沒有漏掉哪一個問題,先回答到這裡,謝謝。

  •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組不是藝術教育領域業務的主管單位,但是我想就行政的部分跟大家分享,有關學校公文的部分,其實我們近年致力於減少,希望各部會不要都是用公文的方式來轉知相關的訊息,像剛剛副司長提到像新媒體或者是各種多元管道,希望用這種方式,避免學校接受到過多訊息,造成行政的困擾。

  • 剛另外成果部分,教育部近年也善用新媒體,就是FB推播的方式來做成果展現,同時既可以達到政策宣傳,也可以達到相關文件太多的問題,以上跟大家分享。

    1. 無法提供未申請通過原因說明,是因每期審查委員不一定相同,若本期委員未通過建議為計劃內容有待改進,下期申請單位依建議修改內容後,因審查委員不同,且每期經費預算有限,僅能擇優前10-15%獲得補助,申請單位不一定能獲得補助,因此無法於線上提供未申請通過原因說明。
    2. 藝拍即合帳號問題、在校老師不知道窗口問題,本補助不需加入會員即可透過藝拍即合網站提出線上申請補助,每一申請單位於申請時會須提供郵件信箱與密碼作為登入並上傳成果報告用,惟每單位僅會有一組申請帳密,若因單位人員異動,致使接手承辦人無法登入網站,可聯繫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或是網站系統廠商協助於後臺做修正。因中等以下學校本部發文窗口為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再透過縣市政府轉知有意申請的各級學校,因學校學期業務交接,不一定是同位老師收到申請公文並處理後續申請作業,因此若欲申請補助的學校老師為新接手業務,不知道各縣市政府窗口,請學校老師於學校公文系統調閱縣市政府發文承辦人。
    3. 藝拍即合網站可供申請單位查詢申請狀態,申請通過與否及當期獲補助名單,過程一律線上可查詢。
    4. 依「教育部補助辦理藝術教育活動實施要點」第3點補助對象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其所屬機關(構)、國立及私立各級學校、本部所屬之社會教育機構、立案之非營利性質法人、團體。申請者為個人,非屬本部補助對象,若為上開對象,則可依規定進藝拍即合網站申請。

  • 無建置戲劇計畫相關媒合網站。

    1. 本部積極推動文化體驗教育,並已納入文化基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將爭取資源持續推動,並鼓勵中央、地方共同參與。
    2. 本部為健全表演藝術生態均衡發展,鼓勵民間藝文團體培育優秀人才,訂定「表演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以常態性一年一次之補助機制,支持國內經政府立案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演藝團體及大專院校等組織或團體,辦理有關國際性、實驗性、扎根性、文化多樣性為主之計畫。

  • 謝謝,現在請第三組。

  • 各位夥伴大家好,我們是第三組,前面第一組跟第二組已經把我們想要講的問題都回答了,我剛剛想知道到底要講什麼,我整理一下,我們去分那一些利害團體的話,像藝術家跟藝術團隊,像接觸學校也是一個團體,我們也可以找得到有熱忱、領導力的校長,非常有行政能力的行政人員,還有各個老師,也許不是教表演藝術,但願意用表演藝術跟教學的主課來作結合,這是剛剛都有提到。

  • 另外一個是兼課的表演藝術老師,如何在學校撐出生存的空間,這是學校這一塊看到的問題。

  • 另外,因為我們這一組討論的是資源從哪裡來,資源不外乎從公部門跟民間部門,就是有各部會的資源,像教育部、文化部的,我們這邊也有團隊提出來,也就是要跟區公所申請補助,但是區公所是劇團、並不是人民團體,他就覺得自己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是政府各部會,有資源,可是像藝術團體或者是個人如何找到符合需求的資源,這也是一個問題。

  • 另外,像剛才不知道哪一個部門的長官有提到,你們用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學校,就是想要做各種藝術的嘗試,藝術家也會接到學校這一方面的邀請,但是當競賽這一件事變得太過目標導向的話,要過的藝術體驗的感覺非常地少。

  • 像我們這邊的夥伴是說接受到學校的邀請,然後要帶領學生去做一些戲劇競賽,可是學校給他的時間是早自習的時間,那個學校在海邊偏鄉,也就是要教20分鐘,這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這個是不是起點?其實是的,因為開始邀請藝術家,不管是時間、經費或者是目標導向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個限制,這個是我們剛剛談到的。

  • 還有對於藝術家、藝術團體補助資格的認定是什麼?如果不是民間團體的話,可以申請一些內政部的資源或者是社會局的資源,藝術其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做情境教育、生命教育,可以防治自殺率,但是社會局可以認同這一點嗎?可能沒有看到這麼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人的生命中沒有影響,但是那個影響沒有說在什麼時候產生,這個可以變成公部門或者是跟企業溝通這個價值、做法,這個講到另外一個,我們如何去跟企業溝通。

  • 當然企業有想要做的一些企業形象或者是社會影響力的推動,這個東西跟藝術家的專長或者是能力,兩種是不同語言的人,中間有沒有辦法找到一些媒合或者是轉譯的幫手,像剛剛這邊也有提到一拍即合的平台,像這一些平台或者是資源,對於藝術家來講,尤其是比較單打獨鬥型的藝術家,他們知道這一件事嗎?或者是如何找到幫助嗎?這個是我們想要提出來的。

  • 還有夥伴們有提出比較具體的事情,像藝術團體要找空間很難,要找一個固定便宜,或者是有部分公部門的劇團排練,其實是很困難的,又或者是藝術家盡校的工作費很低,又或者是藝術家在學校教,已經找到教職了,但是終點費很低,又因為是教職,所以不能在外面兼課,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想要做藝術實踐,但是又不行,他是一個教師,有沒有辦法解套?

  • 做表演藝術,不管是對自己的個人、熱情或者是可以養活自己,都是有可能的,老師沒有辦法示範這一件事,我們覺得很奇怪。

  • 像其實剛剛也有提到想要做青少年實驗學校的這一件事,這個概念其實我覺得想法很大,但是我覺得人是你敢去做一些想法、衝撞,其實浩瑋很簡單提問,部會也回答了很多,學校跟部會回答很多,但是這一些是不是真的回答我們的問題?是不是真的都解解決到我們的問題。

  • 本部每年均編列預算輔導人民團體辦理各項重要紀念節慶及重要業務活動,審查依據為「內政部補助民間團體經費申請作業要點」,並未限制申請團體之種類或屬性;惟依據人民團體法第3條但書規定,人民團體之目的事業應受各該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爰有關藝術家、藝術團體之補助,仍請依據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文化部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各自訂定之補助辦法辦理。

  • 本部為支持藝文團體及藝術家進行創作,針對不同對象及需求訂定補助作業要點。如訂定「表演藝術類補助作業要點」,符合政府立案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演藝團體及大專院校等組織或團體等資格,皆可於申請期間向本部提出經費補助申請;又如「扶植青年藝術發展補助作業要點」,只要年滿20歲至40歲,且領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之個人,或經政府立案之財團法人、社團法人、演藝團體、大專院校、美術類博物館等組織或團體,皆可於申請期間向本部提出經費補助申請。

  • 不知道是誰幫我寫的。剛剛老師有講,如果比較有具體的一些建議,然後又可以不用動到去修整法規的話,我這邊有兩個,我們自己的經驗常常在參加藝文補助的時候,也就是新增類別的事情,今天題目在討論的時候,我覺得藝術教育,剛好是藝術、又是教育,其實是完全兩個不一樣跨部會必須要合作的。

  • 也很感謝、教育部這邊,其實在參與文化部的會議,其實也參加很多次,也真的開始比如跟教育部開始進行合作。

  • 第一個我想要問一下一拍即合的網站裡面,一般人是可以申請或者是登入嗎?因為剛剛看是會員,剛剛聽到好像要學校或者是單位申請,如果要像Trivago這麼簡單的話,或者是Hotels.com的話,一般人是不是也可以有機會加入這個系統?

  • 第二,剛剛曾老師有提到在評審的時候,像藝文補助申請的時候,像新增類別的事,像臺灣的藝文團體越來越多元,其實做的專案也越來越多元,像這樣的系統,這幾年也開始慢慢有他的影響力。

  • 比如像民俗技藝的部分,像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也是目前正在成長、也在努力經營的問題,但是通常藝文團體進到藝文補助,就只有專業審查,所謂的專業是美學。

  • 如果新增類別的這一件事是可以做討論的,我非常地強烈建議或者是期盼,像我們在藝文補助的時候,類別能夠稍微多元一些,如果把不同的性質,像我跟李老師一起比,我怎麼比都輸,但是我的意思是,我們在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事情,都放在戲劇,因為文化部的補助是現代戲劇,現在都在現代戲劇裡面,我覺得這個是不是可以有機會的。

  • 第二,我非常強烈建議,現在國會都有直播系統,評審是不是也可以有直播的系統?我覺得非常重要,小時候的時候吃過很多苦頭,都是在那個小房間裡面,出去了也不能對外說什麼,就是這樣摸摸鼻子。

  • 當然現在……對嘛!大家覺得好像在幹麻。

  • 不是你個人。

  • 這一件事都不需要,國會、議會在審查預算,討論法案的時候,都有這樣的公開透明性,我覺得評審只是公開一個他的名字或者是比如像剛剛所說的,像有些人被打槍不知道的原因,我們收到的公文,上面是蓋部長的名字,也就是競爭者非常激烈,然後名額有限,也就是謝謝。

  • 如果可以理解細部的原因,然後在評審的過程中,也可以有一個機會,我們雖然申請到補助,用到的是國家人民的納稅錢,我們要做的事,像成果報告,我們必須要負起這樣的責任,我們要符合相關的規定來做這樣的核銷、結案,藝術團體有責任,我們並不是要補助拿錢而已,我們在用的錢就是大家納稅的錢。

  • 比如我們在做這一件事,我們都符合這樣的規定去走,前端在審查的這個部分,既然我們的國會都能夠有這樣,是不是在審查的時候……這個也許可以當作跟大家來呼應比較實際的,今天的議題當然很大,大家提出也非常非常重要,這個是小弟的一點淺見,謝謝。

  • 大家好,我想要表達一下表演藝術老師的困境,因為表演藝術老師現在是分兼課、代理跟正式,因為正式少子化的關係,正式的缺非常地少,大部分都是代理缺,就是學校會一再強調不能在外面兼職,這樣的問題就來了,如果是表演藝術的人,你進了學校這個門,你就永遠都不能再表演,你只能教別人表演。

  • 不管是舞蹈或者是戲劇都是一樣的,或者美術老師畫作只能自己收藏,就是變成只能辦公益的展覽,演出的話,也是變成要義演,但是作為義演要付出的心力、困難度,長期下來一定是有負擔的,所以都是不可行的。

  • 變成熱情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只能從書面知識上提升自己,然後才能教學,所以我遇到的問題是,很有才華的人他們去學校當代理,因為聘老師,但是代理一陣子之後,還是覺得無法捨棄對演戲的熱情。

  • 兼課的話可以在外有其他演出收入,但課可能會比較少、收入也比較辛苦,今年在網路上看到大部分都是代理缺,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困境。

  • 自己在藝術實踐的這一件事就停滯了。

  • 我看文件的回應是可以有條件地鬆綁,但不清楚文字上的定義。我們若想要在外面有演出收入是不是可以的?其實是一個灰色地帶,如果被投訴之後,學校可能也不想要續聘,所以我建議要非常明確訂出,一年可以演出售票幾場的戲?可以賣自己的畫嗎?或者周邊產品是可賣或者是不可賣,這一些很細的東西是需要被規範出來,讓所有的人都可以很安心地生存,希望長官們可以慢慢思考這個問題。

  • 我有看到一個回應是出版自己的物品,也就是當作家或者是在媒體上講一些跟自己藝能相關的知識,這個是ok的,我也理解。也就是在藝術創作與教學上,未來可以並進,也讓小朋友可以感受到表藝老師們真的可以是在藝術實踐上發揮自己,不只是課本的教學,謝謝。

  • 我這邊再說一下我自己的部分,剛剛說的是比較前面的,通常比較容易被遺忘。

  • 我們學藝術的都會留在台北或者是新北,這邊的資源比較多,但是也是某一個因緣際會,也就是十多年前,我回到桃園,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協助文化局來做劇場的演出,承辦人看到很感動,希望可以回到桃園自己的故鄉,我這樣想一想之後,我決定回到桃園。

  • 沒想到回到桃園之後是青年返鄉,但我返鄉是在自己的家鄉流浪,我立案的劇團,我去申請的時候,承辦人說又來一個不怕死的。我立案之後,剛剛才在這邊真的認知到原來才知道我們演藝團體也是人民的這一件事。

  • 我在桃園做這補助案的時候,只能向文化部或文化的單位申請補助,我覺得我是弱勢中的弱勢,比社福團體還弱勢,沒有辦法有更多的管道申請到補助。當初我真的有收到回函來說我們不是人民團體,所以很多地方是不能提案的,因此這一方面的規定,文化部是不是可以協助溝通統一定調,因為我在桃園、台北、新北的距離沒有很遠,但是我覺得我在另外一個國度,這個讓我非常納悶。

  • 包含桃園的青年事務局,之前我是要去提一個案子,他們說以協會人民團體來提一個什麼案,但一樣也是劇團,非人民團體。包含青年事務局裡面有一些規定,這個案子是幾歲,然後規定的青年到底是幾歲,我有時覺得是自己是青年,然後有時我是中年人的感覺,我不知道該如何提案符合這些規定,我也搞不懂,因為法規的文字,我不太可以理解,因為裡面還是有曖昧模糊的地帶。

  • 接著是空間的問題,像桃園也是一個國度,台北、新北其實有其他的計畫有申請補助,或者是有什麼計畫可以進入,桃園我知道的是,只有桃園那邊可以有一個空間釋放,但是這樣子的狀況底下,如果我去申請,好像是半年為一期的事情,這個半年我只能在那邊做一個工作坊跟回饋,這個東西對我而言,我去做別的事情,不見得一定在那個地方,不能有一個據點,沒有辦法好好成為一個有發展性的,然後讓那邊的地方凝聚,可以讓人可以更靠近的事,好像大家都是從外面來的,不是住在同一個很靠近的地方。

  • 很奇妙的是,規定用到9點,做表演藝術的人,通常9點不太可能下班回家,還甚至會有夜排的這一件事。

  • 我跟文化局長提過這一件事,她說可以用兩把鑰匙的概念,你們可以跟活動中心一起用,里長有一個鑰匙,你也可以有一個鑰匙,但這個變成在地回饋深耕的人是不太行得通的,如果現在家裡有一間廁所是兩個人會搶著用,不知道什麼時候誰會肚子痛,我在這邊要弄一個空間,需要是包含倉庫、工廠等等之類的,不太可能建置起來的。

  • 里長有很多里民要上課,總不可能彼此跟地方更分裂,這些可以讓長官一起幫忙,讓桃園不是另外一個國度,我們中華民國是同在一個土地上的,謝謝各位。

    1. 本部為兼顧藝文發展之平衡,建立中央、地方、中介組織密切合作與分工,另為因應不同在地文化特色、需求及藝文發展之目標,爰由各縣市政府訂定相關藝文補助作業要點,以落實文化多樣性及文化保存,健全藝文生態系。
    2. 本部補助各縣市演藝場館以專業劇場模式營運,培育專業劇場人才,開發不同族群走進劇場參與藝文活動,成為藝文體驗教育實驗場館。各縣市可以依據在地藝文發展條件,朝專業發展或社區扎根為營運方向。桃園市政府以桃園展演中心為核心場館,輔以中壢藝術館、光影文化館等空間,連續8年獲本部補助辦理藝文場館營運升級計畫,以深耕在地化、普及化推廣及專業化升級三大面向為主軸,從生產創作、觀眾培育、在地社區連結到行銷推廣,活絡在地表演藝術產業。
    3. 本部目前也藉由「媒合演藝團隊進駐演藝場所合作計畫」,推動演藝團隊長期駐點於各地演藝場所,形成雙方合作機制,落實演藝場所專業治理,促進演藝團隊穩定發展,規劃長期發展目標。如108年補助九歌民族管弦樂團進駐中壢藝術館辦理整年度合作計畫,共同推動藝文扎根,培養在地藝文人口。

  • 有沒有要回應的部分?

  • 其實正式老師或者是代理代課老師,是不是可以販售自己的藝術作品或者是書籍之類的,教育部本於教育的立場,會覺得老師本職其實是教學,但是我們會希望老師應該要把他自己的專業跟專長,跟社會有所互動,因此當然除了他的本職之外,我們會希望在教學現場或者是社會現場上更有助於他發揮,或者是可以運用專長的部分,我們都相當鼓勵,老師可以跟社會交流的活動。因為這樣子,可能我們在回應上寫得沒有那麼容易讓人家理解,老師如果是把自己撰寫的書籍或者是藝術作品來做販售的話,原則上是沒有不可以的,這個其實部裡之前就有做過相關的解釋。只是我們當然也希望老師做這一些事的同時,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也不要做一些商業宣傳的行為,免得對老師的形象會有所影響,大概是這樣。

  • 臉書可以宣傳自己的戲嗎?

  • 那個是沒有問題的。那個宣傳是一直促銷我的東西,就是逼學生或是其他人去買自己的書或作品的商業宣傳或是行為,但是做的都是一些原則性的規範,各地方政府如果要訂更嚴格的規定,還是要回到地方政府或者是學校。這邊老師有講到像有一些學校或者是地方政府對於代課老師有不一樣的規定,因為代理代課老師的權利義務事項其實是各地方政府的權責,我們只能就專任老師的部分,做基本規範的限制跟鬆綁,因此代理代課教師這個部分還是要回歸到各地方政府來做處理。

  • 我們要賣票跟演出,我們要看當地政府的法規,還有學校在招聘時的簡章、公文嗎?

  • 這個是指代課老師嗎?

  • 對。公文並沒有講到其他更細的部分,代理簡章可能會寫「不得兼職」,但更細的規定就會變成我們要再去問學校,是不是?

  • 我們沒有辦法代替他們作回應。

  • 不好意思,我們的場地只借到5點,並不是想要打斷兩位。

  • 但我剛剛跟署長有討論一下,這個臺教人(二)字第1040069402B號令釋,講的是有一個載體,所以那個令釋的範圍應該是不及於表藝,這個是很清楚的。

  • 雖然是有推定適用的原則,但學校大概不太可能去推定適用,我覺得這可能是另外一個解釋才能夠解決的問題。

  • 因為我們講推定適用,這邊當然會覺得到底表意的媒介是什麼,可能是空氣或者燈光,這個如果要算成媒體網站的媒介,我覺得會滿扯的,等於已經把當年函釋擴張到一個難以適用的位置,所以說不定我們需要協調另外一個函釋出來。

  • 因為剛剛講的是針對國立學校的部分,但是因為其實我們跟私立學校的代理代課或者是兼職的規範其實是回歸到各個學校,所以私立學校有很多學校是同意老師在外面是名人,但是在學校裡面還是一個專職的老師。

  • 那一塊就可以回到私立學校規定來跟學校討論,如果學校本身是鼓勵這樣子,其實很鼓勵老師在外面有自己的事業跟名聲,回到學校裡面可以更幫助學生。

  • 剛剛講的那個問題,其實要回到更高層次,整個政府部門裡面對於公立學校人事規範來解決才有可能。

  • 關於詢問的怎麼樣讓文化體驗的藝拍即合更開放讓大家自動上傳和媒合,對我們現在來講是1.0版,剛剛有稍微解釋,到底使用它所產出來的東西如何讓老師最快能match到學校,我們需要教育部幫我們直接媒合直接進到學校端,當時的願景是2.0跟3.0,希望大家都能夠更容易使用和媒合,像剛剛有提到,所謂的文化體驗這一個東西也需要團隊跟我們一起把它定義出來,什麼是重情意,而非只重知識性。

  • 您提到應該新增類別的部分,文化部並沒有只給當代戲劇,現在的補助項目非常多,其實文化部跟國藝會從去年開始有一些分工,對於創作的補助儘量由國藝會來支持,文化部則會繼續著重在政策型、實驗型和扎根型的補助支持,比方文化平權、青年藝術扶植等。

  • 另外,有關於桃園,不是很清楚您的問題癥結點,會再把議題帶回去,適時跟桃園市文化局瞭解一下,看看到底落差點在哪裡,或者是影響申請的補助要點,確實有一些補助資源上想要特別導向的地方或者是什麼,謝謝。

  • 因為演藝團體是不同的行政區有不同的要點,而新北市在要點裡面特別寫的「非法人」三字,別的地方未必有寫這三個字,所以就會變成他的認定不一的情況,就是他跟人、跟法的競合,甚至我們自己在處理社會創新組織登記要點的時候,都沒有想到這一件事,表示這是跟類似儲蓄互助社是一樣的,當你平常在列這個的時候,大概不會想到這個,但是不會想到就會漏掉,因此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以有稅籍登記,但是願意開到這麼寬又不會這麼多,這個是在中央可以協調的一件事。

  • 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好意思,所以有兩個程序性的事情:

  • 第一,我們說在sli.do上的發問,等同發言發問,因為這個是書面的問題,所以接下來會有十個工作天,也就是兩個禮拜的時間,所有與會的部會,也包含所有的朋友們,都會收到我們的逐字稿,在這邊會對於好比像校長的課程調適,或者是輔導校長的窗口,或是在雙語國家政策裡面的一些調配等等,這一些就看接下來的兩個禮拜裡面,各位是不是可以盡可能具體回答,就像剛剛看到逐字稿之後如果有一些相關的資源、網站連結的話,都請儘量補充到這個共筆,因為這個共筆不但會公開,也會變成青年諮詢委員接下來討論的基礎。

  • 第二,我們把場地的,請大家幫我們主辦單位先進行一個大合照的動作。

  • (以下為 Sli.do 提問)

  • 雙語敎學的政策對於藝術敎育、專業師資以及學生學習動機的正負面影響?

    1. 行政院自107年起推動我國成為雙語國家,其中雙語教育為外界關注的重要政策,教育部於107年11月函頒「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畫」,啟動培育中等及國民小學能以英語教授學科之專業師資,自108學年度起有10所師培大學參與培育。期望未來的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接觸與使用英文之機會,提升學生學習英語之興趣。
    2. 全英語教學對我國而言是一種全新教學方式的嘗試,教育部於108年補助8所師培大學,進行全英語教學之課程研究、課室語言的彙整、並研發推廣適合我國學生進行雙語學習的教材、教學方法。中等學校全英語教學課程研究以英語科、數學科為先。國民小學全英語教學課程以數學領域、自然領域、藝術領域為主。各校仍可視學校能量,自主研究其他領域。
    3. 本計畫仍於啟辦階段,師資培育養成及師資生學習成效仍待辦理時同步評估其正負面影響。

  • 雙語教育業務涉及綜規司業管範圍,建請洽詢綜規司。

  • 本部國教署試辦國中小沉浸式英語教學,以英語教授「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等學習領域,108學年度增加至20個地方政府67校參與,計畫官網設有「推薦教學範例」專區,分享辦理經驗,持續鼓勵更多學校參與。

  • 以彰化縣立原斗國中為例,以英語教授表演藝術,幫助孩子不怕出錯,勇敢地說出英語。

  • 軟性的觀念在校長身上發酵而產生行動,但不知道是否符合規定?因為曾有聽説就算校長有意願調整課程時間,但還是會擔心不符合規定,甚至影響部份安於現狀的老師,而有可能老師對某窗口爆料,或申訴。

  • 藝術教育課程時間調整涉及國教署業管範圍,建請洽詢國教署。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業於103年11月28日發布,並規範各領域、學科之上課時數;針對課綱相關意見,將由國教院納入未來課綱研修之參考。

  • (以下為 Sli.do 留言)

  • 第一組整理的資料,部訂課綱不能修改,校訂必修或選修需要學校行政的優先支持藝術教育,所以我們嘗試去找出動機,如附件

  • 支持補助案審查公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