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們準時開始,很歡迎參加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今天有相當多新朋友,包含我們的連署人、青諮委員及各部會的PO們。

  • 在討論今天「強制取消國中、高中的第八節課後輔導及寒暑假輔導」建議案之前,我先跟大家講一下今天的紀錄原則,因為沒有連署人要遠端參加,所以今天沒有直播、沒有對外,跟上次不一樣。

  • 但是我們會做紀錄,這個紀錄會在速錄師的協助之下製作成逐字稿,而這一個逐字稿並不是馬上對外公布,而是有十個工作天的時間,大家可以進行編輯,在大家編輯完之後,我們才會對外公布。

  • 雖然希望大家在四個小時裡面對這一件事多少有共同的認知或理解或交換意見,但是其他的四千九百九十七個連署人沒有參加這一個過程,所以我們希望這樣子的過程紀錄能夠送到另外四千九百九十七個連署人的信箱裡面,也能夠像我們今天的過程一樣,大概知道這一件事是在做什麼。

  • 我們今天會議的性質是為了讓大家不同觀點的多元意見能夠彼此之間聽到,釐清這一個議題的爭點,也讓芳睿顧問教我們一些新的、比較能收納意見政策思維的工作,但是並不是進行價值判斷或者是會在這一個會議上決定跟不要做這一件事,這個還是要回歸到主管部會來做。

  • 但是,今天不管收到什麼意見,我會在下個禮拜一政務會議的時候,跟院長、其他政務委員報告今天收到的東西,至少他們會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流程?之前很多次的連署案大家都提到——包含部會PO們有提到——有向上管理的需求,就是大家可能討論出一個狀況,部長、次長或者是院長不知道這一件事的話,之後的落實會比較困難。

  • 所以我們從公務人員網路參與平台那一個案子開始,一直跟院長報告的這一個狀況。

  • 今天是有「sli.do」的平台,如果能夠用手機或者是上網的筆電,今天如果需要wifi的話,可以上sli.do,這個算是匿名的聊天室,有人在講話的時候,可不打斷他的情況之下,就可以問問題的方法。

  • 我們今天「sli.do」是code是428,這個是匿名的,我們之前試過如果需要具名才能問問題的話,就不會收到比較挑戰性的問題,所以今天如果任何時候大家想要提出討論的,又或者有意見,又或者是覺得今天訂的便當或飲料好不好吃的主題都可以往這上面丟。

  • 通常是在午飯之後對「sli.do」上問題的綜合回應,這樣ok嗎?

  • (沒有意見)

  • 如果都ok的話,我們就交給主持人芳睿。

  • 大家好,我是芳睿。

  • 今天議程開始之前,因為今天有非常多不同的新朋友,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互相自我介紹一下並彼此認識。

  • 如果剛剛已經有先填便利貼的人可以先放著,但還沒有填便利貼的人,麻煩您在桌上有寫號碼的便利貼上,可以幫我寫一下你們的單位、姓名或匿稱、與今天這一個議題的關聯,及第四點請幫我空著,等一下會跟大家說明。

  • 大家好,我叫劉廣懿,是一名高中生,謝謝。

  • 我是新竹高中的學生,呂伊笛。

  • 大家好,我是斗六嘉商的教師王嘉偉。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的代表廖慧伶,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國中小組副組長蕭奕志,很高興今天能夠來參加論壇,謝謝。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高中職組的業務代表張永傑。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業務代表蘇秀娟。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資科司月碧。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綜規司許嘉倩,我是PO。

  • 大家好,我是青諮委員成大臺文所碩士班的馨如。

  • 大家好,我是青諮委員台少盟督導處的吳政哲。

  • 大家好,我是青諮委員《技職3.0》黃偉翔。

  • 大家好,我是高雄市各級學校家長協會代表吳文哲。

  • 大家早安,我是新竹市育賢國中退休主任,我叫做劉如麗,我今天代表的身分是利害關係人,謝謝。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高雄市壽山國中退休校長,今天很高興來到這一個平台跟大家互動,謝謝。

  • 大家好,我是經濟部秘書室的意詮,我是負責有關於參與平台的一些業務。

  • 大家好,我是輔導會的PO,這一個議題跟我們比較沒有關心,但是我在學習教育部處理問題的過程,以後對我們部會若有問題的話,希望學習經驗。

  • 另外,我也是以家長的身份來參加這一個議題,因為以前我的小孩子就是甲組籃球隊,跟這個議題有沒有關係?要不要課後輔導?如果沒有課後輔導,贏得過人家嗎?雖然不是歷史、地理、英文、國文有關的話,像那一些體育班的學生也面臨這一些問題,要通案禁止或者是通案開放?我想來這邊聽大家的意見。

  • 我是財政部的PO金亨,每次協作我大概都會出席。

  • 以這一個議題來講,我已經走過教育子女的過程,一個上大學、另外一個畢業了,這個議題是社會、家長都很關切的議題,我想今天能夠跟大家共享這一個議題,謝謝。

  • 大家早安,我是全國家長教育協會陳崇亮,很高興有這一個機會來跟所有教育界朋友學習。

  • 不過我今天更興奮的是,看到一位十多年前——當時還是小朋友——大概是民國90年在希爾頓飯店的轉角,一群小朋友抱著吉他跟所有社會大眾請求支持辦理自學,沒有想到今天這位小朋友已經成為我們國家政務委員,非常非常高興!謝謝。

  • 大家好,我是內政部的PO姵吟,謝謝。

  • 謝謝各位的介紹,我們就進入下一個議程,請國教署幫我們作簡報,謝謝。

  • 大家好,大家很關心這一個議題,我首先會就教育部從高中職及國民教育階段這兩個部分,來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們目前在辦理課後輔導相關業務,我們一些相關的規定。

  • 首先我簡報之前,大家都很關心教育,而且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接受過教育,所以大家對於教育的議題也都是非常熟悉。

  • 教育議題其實是一個價值,有人認為這樣的方式可能很適合我,也有人認為可能這樣的方式是不適合他,教育應該是從過去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因此教育部走的是多元的發展。

  • 課後輔導也是這樣子,不管高中職或者是國中小都有相關的原則,等一下可以跟大家報告。

  • 相關的法令規定給大家參考,高中職的部分有「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在國民教育階段是有「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

  • 在高級中等學校辦理課業輔導重要原則有四個,這個是由學生自由參加,也要經過學生家長的同意,程序上是這樣子,所以課業輔導是在自由意志的前提下參與,家長、學生同意之後才可以收取相關的費用。

  • 大家也特別關心是不是會提前進度,我們有要求學校不得提前授課進度,因為我們剛剛提原則是自由參加,表示有的學生可以選擇有其他的規劃,如果上新的進度,對於不參加的學生,一定會影響學習與權益,因此我們有特別的要求。

  • 另外,有關於上課時間,這個也是涉及到學生家長的問題,我們在上課的時間有要求不得在國定假日或者是例假日實施。

  • 另外,每一天上課的時間,小朋友上了超過十個小時的課,因此要求結束的時間不得超過下午五點半,每一週不得(超過)五天。寒假上課總節數是不得超過四十節,暑假的部分不可超過一百二十節。

  • 這一頁簡報是課業輔導收費及自用相關規定,我想這一個部分,原則上費用都是在支付教師的鐘點費。

  • 其實在「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從國教司時代就把業務進行相關整合,從常態編班、藝能及活動課程教學正常化,我們做業務整合之後,主要有兩個要點:第一個,「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第二個,「國民中學教學正常化視導實施計畫」。

  • 國中小的部分也跟高中職一樣,學校的正式課程是以九年一貫課程相關綱要的領域及學習節數辦理,在這次課程以外的,像有關課後輔導、寒暑假、學藝活動及留校自校,就依照此要點辦理。

  • 原則應該是一樣的,我再強調一次,課業輔導以自由參加為原則,不得為新進度的教授。課業輔導最後的時間也是不超過下午五點三十分,例假日或者是節日不辦理。

  • (簡報第10頁)各地方政府自訂相關實施規定及收費基準,畢竟上課時間與授課老師相關,因此學校在推動時,也能夠衡平教師假期的權利來辦理暑假課業輔導的課程。

  • (簡報第11頁)我們在推動教學正常化視導實施計畫,事實上各縣市政府針對所屬學校要進行一次視查,我們是以抽訪的方式來進行督導。

  • 結論想要跟大家強調:學生參加相關的這課業輔導是以自由參加,學校不得提前上相關的進度,我們也特別提醒不得在假日或者是國定假日辦理。

  • 另外考量實務運作及衡平原則、衡平教師假期權利,這個是同時兼顧,不管從學校、行政、教師及家長需求,我們在推動時,是依照此原則來辦理,以上先簡要跟大家說明。

  • 很高興今天有這一個機會來聽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很多行政作為如何落實,我們持續執行中,非常歡迎提供建設性的意見給我們,作為未來再改進的參考——尤其很多是以學生的角度——我們這樣的說明,也是可以自由參加,我不知道在實際執行上有沒有發生什麼問題,歡迎提供給我們。

  • (今天的參與者)很多是過去的家長,或者是現在的家長,或者是未來的家長,大家都息息相關,如果有什麼問題,很歡迎有這一個機會指導,謝謝。

  • 謝謝教育部國教署的簡報。

  • 我會作一個簡短的會議簡報,來瞭解一下會議進行的方式。

  • 這一場協作會議有非常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參與,為什麼要辦這樣的協作會議?目的是如果越多人能夠參與、研議此基礎建設(不只實體建設,包含虛擬法規建設),就越多人使用此建設。

  • 參與的人有哪一些?像今天有非常多的不同利害關係者,像有時會有跨部會的議題,有時會有承辦廠商要參與,有時也會需要專家學者,像今天的議題就有學校的代表、學生的代表、老師的代表、校方的代表、教育部國教署代表。

  • 有這麼多人的參與,所以我們可以更清楚研議不同的議題。

  • 在此架構下是於唐政委一直推的「開放政府」概念,我們今天做的即是「開放政府」議題研議的流程。

  • 我們如何做此議題?我們希望今天協作議題的處理最後結果,並不是解決一次性的問題。

  • 何謂「一次性問題」?如果今天一個房間裡面有非常多的蚊子,解決的方法是打死蚊子,用電蚊拍,打死一隻是一隻,但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問題,今天的問題是要解決跨部門、跨利害關係者(問題)。

  • 第二個階段則由環保署加強環境清潔,衛福部就會想如何做好防禦措施,因此就會有一個好的機制,而降低蚊子的問題。

  • 而第三個階段,如果這樣的事情協作變成常態,就可以要點化或法制化,因此可以持續進行。

  • 因此我們今天的研議目標是希望可以朝第二點及第三點前進。

  • 有關於大家講到參與建設的部分,一般的流程跟我們現在進行的流程有什麼差別。一般的政策、服務所產生的流程,都是由上位來決定生出政策,在這樣的政策產生之後,就會有因應的流程與系統呈現,但到使用者的部分回應常常被忽略而沒有被聽到,因此常常流程導致停止。

  • 我們在第一次協作會議時,議題就是國旅卡的議題,這個就是一般流程去制訂下來的,因此從政策制訂下來之後,使用者的反彈變成到非常後面,所以使用者進行更多的研議,並不會改變原本政策產生的流程是否有符合更多利害關係人的意見而進行調整這一個政策,只能針對這一個政策目前的狀態去作最大公約數的調整。

  • 如果我們在不同利害關係者都稱為「使用者」,最一開始拉到最前面,我們就開始想,背後的問題解決方式有哪一些,我們再因此把系統想出來、政策想出來,最後將法規及維護方式一起呈現。

  • 到最後的意見回饋就不會有太多的反彈,因為在有看到「步驟6」的反彈時機已經拉到最前面討論了。

  • 我們要作「參與建設才會使用建設」的方法,其實是有因應的工具、流程及思維。

  • 「思維」意思為何?好比我說:「希望大家幫我建造一座橋,以利過河。」,大家會如何幫我想如何過河,大家腦中會想像顏色、尺寸的橋來過河,因此大家會設計出各種不同的橋。

  • 但如果今天是說:「今天如何過這一條河?」,我們想出來的方法就會是各種方法,也就是如何想到對面的岸上,可以看滑船等等,我們就可以有更多元的方式思考,因此可以避免這一個思維是單一化的解決方式,而是朝多元的方式考量。

  • 能夠達到此思維有一些流程可以帶大家思考,如果應用到政策形成的過程會有六個階段:1.共識形成;2.瞭解問題;3.發展概念;4.針對概念作設計;5.測試;6.執行。

  • 我們今天會專注在第2點及第3點,如果我們今天要把這一個議題做到好,其實大家會需要七至八個月的時間,我們希望用今天四個小時的會議,可以達到爭點釐清及初步的概念,可以用協作的方式來釐清。

  • 其實一開始在月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由PO投票決定這個是每個月重要的三個議題,因此我們就有形成共識今天要處理教育部的問題。因此我們就會進行「問題盤點」至「問題發展」。

  • 「Double Dimond」圖中的箭頭往上的意思是「發散」、箭頭往下的意思是「收斂」,因此我們會做一次「收斂」與「發散」,然後再做一次「收斂」,是確保「發散」時有囊括到大家的問題,然後有把各個不同的問題收斂到下一步可以進行的狀態。

  • 等一下大家會有問題盤點與歸納的流程,因此會帶大家走議題分析的過程。

  • 我們講解基本的議題分析脈絡之後,我們就會讓大家進行問題案例具體化的小活動,這一個活動是希望大家描述一下上述已經提到的這一些問題,也就是真正的情境為何。

  • 等一下也可以透過情境的描繪再搭配讓大家形成一個小共識之後,我們再做一次問題的收斂與定義,以確保大家的意見都可以被容納進去,這是問題從「盤點歸納」到「定義」的流程。

  • 我們接著就會進行概念發展,確定這一些問題之後要想如何解決,因此等一下會有一張概念發展單,帶大家走這一個流程,在進行的時候會有一個詳細的說明。

  • 希望大家可以培養良好的溝通並互相合作,大家帶著不同的想法來,然後可以帶著共識回去,我們就開始進行問題盤點的部分。

  • 另外跟大家說明一下,在「sli.do」上有貼上連結,realtimeboard有非常多的顏色,黃色是問題大綱,淺黃色是問題細項,橘色的部分是教育部目前回應的狀況,綠色是解決方案,淺綠色是願景,這一個部分大家都可以上去看,如果有一點忘記這一個顏色代表什麼意思的話,可以回到上方。

  • 可以跟大家解說一下頁面整理資訊的方式,這一個方式有一點像用圖來整理方式,用這樣的脈絡整理,讓大家在整理的時候可以在水平面上,並不是東講一個議題、西講一個議題,如此很難形成一個共識,因此先把脈絡分出來,以方便大家討論。

  • 「1.1」是「背景資料」:剛剛國教署已經有說明法規規定為何、目前的狀況是家長同意及學生自由報名參加的狀況,因此藍色的部分是事實的部分。

  • 「1.2」是「討論方向」:我們可以就機制與實質內容討論,我們可以就人事方面來討論機制與內容。因此單純就機制與實質內容可以如何討論?現在有分兩個部分,分別是「希望保留現有機制」、「希望廢除現有機制」,但是我們在研議的時候,並不會直接討論要保留或者是現有,我們必須去瞭解提出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我們就整理一下為何「希望保留現有機制」?依照國教署的簡報及之前的資料去整理,現在實施與克服的必要性。其實是基於保障學生權益、照顧學習弱勢學生、因應家長下班時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且不得強迫、經濟效益高又具正面意義,這是為何希望保留現有機制的原因。

  • 後續就想說「如何強化實施方法」?好比未依規定實施的學校,國教署將持續督導、視導各學校——等一下可以再發散討論,也就是可以就現有的議題補充。

  • 另外一個部分是「希望廢除現有機制」,等一下可以再說明。

  • 我們討論的方向,可以先用圖來釐清,分別為「事前」、「事中」及「事後」:「事前」為現有的機制,規定的問題;「事中」為實際實施輔導課,可能會有連署人及提案人的問題;「事後」為檢舉的部分。

  • 我剛剛講的是「事前」的部分與「事中」的部分,「事中」實施的過程中並不符合原先機制所定出來的實際方式,因此希望廢除這一個機制。

  • 但是另外一個狀況是,教育部認為機制有非常多的美意,因此好好按照這一個機制走,「事中」的部分應該不會有問題,因此「事中」與「事前」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但會相互影響,因此希望大家可以討論,這個是有關於議題前導的部分。

  • 「1.3」可以盤點「利害關係人」,剛剛已經介紹過了,所以大家可以瞭解一下在座的利害關係人有哪一些,因此我們就直接進入「提案人訴求」的整理。文字上陳述「雖規定輔導課程不得教授新進度,但學校卻用來上新課程,因此輔導課程之原意已消失」。此有兩個重點,分別為「輔導課程不得教授新進度」、「輔導課程原意已消失」,因此就會變成「建議取消此課程,並強制執行」。

  • 至於淺綠色的部分是有關於「願景」,「學生放學後有足夠之時間自行運用或複習」、「學校可省下第八節上課時間的成本(如教師鐘點費、水電費)」,這個是盤點到提案人的訴求。

  • 接著是針對國教署的資料來作盤點,國教署有針對問題分析,因此除了提案人原本提到的問題之外,國教署有盤點更多相關的問題。有部分跟提案人是重疊的,好比「課後輔導部分學校有上新課程,導致學生被迫參加」、「學校強制學生參加輔導課」、「學校辦理課業輔導,家長要求學生參加——此為大多數情況」、「課後輔導收費偏高」,此為教育部所盤點的問題。

  • 也有針對上述四個問題做出回應:

  • 第一,「課後輔導部分學校有上新課程,導致學生被迫參加」其實要點都有規定得很清楚,要點是很清楚沒有問題,因此如果在執行上,解決方式是「地方政府應依前述計畫至少對所下去各校完成1次視導外,本部國教署亦組成視導小組隨即抽放學校」,這個是目前盤點到的參考,透過今天的研議之後,可以產出更好的方式。

  • 第二,「學校強制學生參加課後輔導」部分,分別收攏「由學生自由參加且學校不得提前教授課程」、「提供學生課業複習、加深加廣課程之學習活動」、「本部得不定期至學校查核課業輔導辦理情形」、「學校強制學生參加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第2條規定課業輔導應該學生自由參加;絕大部分高級中等學校都能遵守」。

  • 第三,「學校辦理課業輔導,家長要求學生參加—此為大多數情況」,須學習與家長多作溝通。

  • 第四,「課後輔導收費偏高」,教育部回應是「以支出授課鐘點費及著手水電費核計合理費用,且收費時應開立收據並公布經費明細,以避免家長質疑」。

  • 其實我們有五千個議題連署人,有四個是不屬於剛剛提到的問題,但是有滿值得參考的意見:

  • 第一,「中學生課業壓力遠比小學時沉重,休息時間往往被忽視」,這個是前面都還沒有都還沒有提到的問題。

  • 第二,「無法在輔導課程中提供有效地複習或學習規劃」,這是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

  • 第三,「挪出適當休閒時間讓學生培養興趣」;第四,「雖不強制,但課堂還是在教進度。可以安排更多探索興趣的課程或是體育之類的課」,三、四點是關於建議。

  • 教育部的資料,可看到輔導課可以安排藝文活動的科目,會產生這樣的建議,也許是這一位附議者不瞭解這一個狀況,又或者是「事中」的部分沒有被執行,因此僅停留在「事前」的機制部分。

  • 議題盤點到此。

  • 我們可以停在議題討論的脈絡,可以思考有哪一些問題是希望加強並釐清,我們接下來會請書漾帶小活動,會希望大家剛剛所畫出實際問題的情形怎麼樣。

  • 大家好,今天接下來是屬於協作,把問題畫出來的活動,大概有二十分鐘的時間,為了大家想要順利畫出來,我會稍微解說一下怎麼作每一個步驟比較順利一點。

  • 想必大家聽了一下把 realtimeboard 的問題盤點,盤點出來之後,因為自己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想法,可能是屬於教育部、家長或者是學生,想要增加一些想法,又或者是否決某一些想法。

  • 這個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把這一個想法表達出來,因為如果會議這麼多人的,每一個人是言語傳麥克風會非常耗時間,因此這一個想法會比較不容易之後再被提到。

  • 因此平常可以有的協作方式,我們把它畫出來,好比我在會議較後期的時候,看到某一個想法是之前描述過的,就不用說那一位先生描述過的,可以直接指就是這一個想法。

  • 這個方法叫做「快速繪圖溝通技巧」,quick sketching communication skill 就是把一些心理的疑難雜症、有建設性的想法或開心與否的事情都可以畫在裡面。

  • 好比今天的議題是有關於第八節課後輔導,提案人希望強制取消,剛剛聽起來好像是闡明並不是強制的規定,不管如何,每一個人現在都還沒有達到共識,但希望把現在覺得是對的、想要表達的事情畫下來。

  • 畫出來是作為溝通的輔助,為了溝通,所以紀錄下來。另外一個好處是畫的時候比如畫出一個人,然後就覺得長得更什麼很像,所以就產生不同的想法,就會變成一張多了第二張。

  • 每個人先拿到A5的白紙,接著下個標題,比如不太確定想法的標題要如何下,可能可以先以我是一個學生來想,看看是否不想要有第八節課,因此我先畫自己,然後因為上第八節課,所以會不開心,因此就畫出第八節課、無效率、影響精神,又好比想要培養其他才藝,卻沒有時間上課。

  • 又假設我是一位家長——也可以乾脆寫出來或畫格子——畫上第八節,其實不用想說大家是否看得懂畫什麼,因為我們都會留時間讓大家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只要有一輪之後你畫的東西後,腦中就會有連結你的idea是這樣子。

  • 如果大家覺得很恐懼,不知道怎麼把事情畫出來,也是可以用寫的。

  • 總結一下畫一個「小想法」的小技巧,像「上方留一行寫標題的位置」,「畫的範圍大約八分滿」、「一張一個想法」、「強調重點」、「確認標題」,如果有五個想法就畫在五張紙上,強調重點的部分,如果畫完之後,重點還是沒有被強調出來,之後再把標題放上去。

  • 有問題嗎?謝謝。

  • 接下來十分鐘的時間,桌上有麥克筆,請大家把每一個人的角色有想要提出的想法放在紙上,畫完之後就跟大家一起present,也就是說明一下畫了什麼,並將畫出來的圖貼在玻璃上。

  • 請大家搭配剛剛概念流程圖的脈絡畫,謝謝。

  • (進行活動)

  • 接下來有一段時間讓大家輪流看一下你畫的是那幾張,而想要把東西介紹出來,我們從PO開始往回傳。

  • 可以直接走動,沒有問題,不要擋到攝影機就好了,講話的人還是要記得拿麥克風,從最後面開始,闡述自己想要畫的那一張是什麼。

  • 剛剛問題釐清的部分,我覺得比較少討論的是,到底為什麼校方想要強制課後輔導,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在於家長跟學生希望可以給他們自由到底是否要參加課輔的權利,教育部說現在本來就規定不能強制,校方到底為何要強制及造成期待的落差,我覺得這個部分要再瞭解。

  • 其實校方覺得大家這麼不滿,如果偷偷強制的話,被抓到,會被懲罰,到底為什麼他們想要強制課後輔導,其實是現在制度的問題。

  • 比如:因為覺得想要教更多給學生,是不是現在課程安排的機制有一些問題?或者是他們想要收錢,也就是代表學校的經費可能會有不足的問題?這個是我自己的猜想,我不太知道。

  • 也就是說,為何這一個機制不能落實,某方面也要先瞭解一下為什麼他們要強制課輔的原因,也就是要知道這一個機制如何改善,因此要讓大家的期待都可以達到一致,謝謝。

  • 這一個問題我比較跳脫出來看,不要只在國內比較,因為我有接觸到不同國家的青少年,我以美國跟日本來舉例,台灣的小朋友下午時光就是國文、英文、數學、理化、社會,全部塞滿滿都在上課。

  • 日本的小朋友有很多可以做,可以射劍、劍道、音樂活動,他們的下課時間比我們早很多。

  • 更不要說美國,美國下課的時間更早,各州當然不一樣。但以美國來講,其實不會強迫家長同意要讓小孩子留第八節,其實他們下午的時間可以參加啦啦隊、打籃球、可以做科學研究跟打棒球,他們的活動很多元。

  • 反觀,我們的孩子其實從下午開始,一路到第七節都在上課,第七節不夠,再來上第八節,有的還來第九節、夜自習。

  • 比較起來,我認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山之石,可以攻錯」,留得比我們的晚的是韓國、中國,但是以國力來講,是不是留得越晚,學生就越有競爭力?不一定,其實第八節的好意是要幫學生,但真的有幫到學生嗎?或者只是讓大家留在第八節現場,讓學生打磕睡跟做自己的事情,沒有辦法發揮他的專長,是幫助孩子或者是用我們覺得對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我覺得可以想一想。

  • 這張是我個人手寫的圖。

  • 我是來自於幾十年前舊體制的小朋友,所以沒有聯絡簿,因此無法像現在的小朋友有聯絡簿可以作很多表達,雖然畫圖的事情我很喜歡,但沒有被訓練過。

  • 我自己的思維邏輯,我希望談上位的思考,包括很多的東西跟前面同學特別拋出來,未來要面對哪一些現實面?要讓我們的小朋友要有國際的競爭力,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現實,如何針對這一個需求作往下思維?

  • 雖然我們很多有全世界第一,但像小朋友學習的時間很多的這項,也是第一。

  • 整體來講,思考一定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很簡單往下推。

  • 接著是要談「問題分析」:一定要看學生的考量、需求是什麼;再者是學生、家長學生及考量為何;第三個是學校的老師;第四個是行政需求;第五個是國家發展必須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 接著談到「解決方式」,主持人拋出來我們希望透過對話來找到解決的方法,我相信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等一下有時間的話,我們可以拋出個人的想法。

  • 接著「對話溝通」,這個是尋求共識,並不是容易的事,但社會的進步,並不是透過尋求社會共識往前行,接著是直行,以上說明,謝謝。

  • 大家好,其實以目前國內的教育制度,還是朝向升學或者是高學歷為導向,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也許造成許多的家長會注重成績、課業的輔導。

  • 另外,第八節事實上是很複雜的問題,怎麼講呢?有些人希望學生學多一點,有些人是因在上班,如何處理小孩子第八節的問題?不是在學校處理,就是到外面花錢,因此接送也是另外一個問題。

  • 現有的教育制度是規定第八節,但執行卻不符,如何讓執行一致?教育部雖有規定,但執行聽起來好像不是這樣。因此「如何讓其一致」的部分要想辦法解決,像教育部有規定,但在學校執行的部分,A校有A方案、B校有B方案,因此這兩個部分有所落差。

  • 我的想法是:教育部可以思考一下要不要成立「課輔回報有獎APP」,學生實際的情形怎麼樣,可以回報,累積多少點就可以回饋給學生圖書禮卷,如果有回報的資訊,各縣市的教育單位就會知道各校的執行情形怎麼樣,就可以來作導正,因此我的發想是成立「課輔回報APP」,謝謝。

  • 看了前面的分析,最重要的觀點是,為何會有這一個制度?也就是因為有這一個需求。

  •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經歷了什麼樣的學習狀態,相信在座很多人當了父母之後,有一定的心態是為何小朋友要有輔導課,為什麼可以不要去?其實是有因素的。

  • 各位前輩已經有講一些東西,我只是來闡述一下從小到大的經驗,為何要去輔導課跟補習。是因為父母覺得小孩子如果放學了,在父母還沒有回家之前,要如何處理小朋友?一定都是送安親班及讓小孩上第八節的輔導課,因為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 大家知道小學一、二年級及三、四年級有空堂的時候,就是往安親班跑,如果禁止上新東西的時候,會不會直接解決學生新的問題?可能會從這一個攻擊面跑到另外一個,我們希望的是能夠解決學生跟家長間的矛盾,如果家長擔心學生不知道跑到哪裡,或者是沒有拋棄本位的思考,這個沒有辦法。

  • 像一天上七節課已經筋疲力盡,但為何還要去上?因為大家都有去上課,如果不上的話,也會送到安親班,因為會覺得至少有學習,討個安心。

  • 因此要瞭解供需面的問題在哪裡,要知道設計的方案為何,不只是要減少輔導課的情況,也要避免學生從一個學習的定義跑到另外一個學習的定義。

  • 我的小孩已經走過這一個歷程,因此我用自己的想法來表達。

  • 我認為要不要上第八節課,採用自願的機制,如果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就不勉強。而且,是以補救教學為主,不能上新的進度,我認為應該如此。

  • 再者,我覺得家長也要參與,最好導師也參與,在五點三十分結束。

  • 不參與的學生怎麼辦?家長自己帶回去,第二種方法是學校要維持學校的課外活動,好比學校要有籃球社、游泳社的課外活動的課,如果學生不願意回家,而願意在學校裡面,參與其他類似準社團活動,有一個管道可以讓他發揮過盛的精力,這是我的意見。

  • 各位夥伴大家午安,我寫的是「違反規定,校長考績不得列為甲等」,圖中描述有一個老師在第八節輔導課上新進度,學生排排坐,恰好遇到兩個人(教學正常化訪視委員)拿著弓箭,指向老師,那校長就完蛋了。

  • 不知道這是不是高雄市單有的法規,又或者是全國都有,「若違反教學正常化,當年的校長考績是不得列為甲等」,不管這一位校長當年度的表現有多好,又或者是學校經營有多棒,當年的考績還是不得列為甲等。

  • 我來自基層的校長,從學校經營的多元價值切入此一問題,首先要說的是:教育有其一致性,但也要考慮其個別差異性,正因如此,我們在公共論述任何一個政策時,絕對不能用單一角度來看待政策;任何一個教育的原理、原則,真的很難普遍用在每一個學生身上,這個是教育恒久不變的價值,第8節輔導課的存廢政策也是如此。

  • 其次,個別差異會發生在哪裡呢?第一個發生在校際之間,第二個則是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校際間的差異存在於城鄉之間,例如我們在談論第八節課存廢問題時,經常會用都會區的角度來看,而忽略了很多偏鄉地區的現況。例如,高雄市雖然屬於六都,但還是不乏存在像甲仙區、桃源區等偏鄉,這些區域的學校,一個班可能都不到二十個孩子,他們對第八節的需求、授課的內涵,難道會與都會區一樣呢?我想應該不一樣。也許都會區會汲汲營營,把考試當作唯一,但在偏鄉區也許不是,那裡的老師正兢兢業業地,要把孩子的文化素質、落後的學科都帶上來,因此我期盼大家能用多元價值的角度來看待此一政策,要能兼顧偏鄉小校的特殊需求。

  • 在學生的個別差異方面,可能源自不同的文化刺激、社經地位的高低以及生理條件的差異,這些差異也造成學生很大的學習落差。以Learning style為例,有人是視覺型,有人是聽覺型(學習);有人的IQ非常高,一至七節課聽一聽就懂了,但有的學生很努力地學,卻是連50%學習程度都不到,這些孩子如果又是屬於經濟弱勢、文化弱勢的話,那將何去何從?因此,從學校補救教學的需求上,我認為第八節課還是有存在的必要。

  • 談後續強化作為的部分,有人說第8節輔導課有很多學校違反規定,所以要廢,那我們就舉酒駕為例,要斷絕酒駕惡行時,是要禁止喝酒還是禁止駕車呢?都不是!酒駕包含兩個要素,一個是喝酒、一個是駕車,這兩個事情當同時存在時,才會發生酒駕這的事實。同理,當發現有許多學校第八節輔導課教學不正常時,就一刀切割而廢止,那就好像發現酒駕歪風盛行就禁止賣酒或禁止駕車一樣,因此我認為強化「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的實施與督導是很有必要的,像剛剛有人提到設立檢舉APP,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點子。

  • 最後,我們也應該從正向的角度來看待這一件事,像高雄市並不是所有的學校第八節課都是排學科,有些學校會在第八節輔導課排一節社團,連同原本彈性課程的社團,讓一個禮拜的社團連兩節上,因此第八節課有很多經營模式的突破。此外,12國教新課綱的實施,在彈性節數中有很多內涵,比如剛剛有很多前輩講補救教學系統、技藝教育系統、指導多元智能發展系統,像體育、美術及舞蹈,像高中的X、Y再加「P」的歷程檔案,也許很多學校沒辦法用時間去指導學生,可能可以研議排在第八節的可行性,因此第八節是可以多元發展方向的經營模式,絕不是只有考科跟考試,因此有待國教署規劃及提醒縣市端往這個方向發展。

  • 剛剛有談到經費的問題,以國中第8節為例,一節國中的輔導課鐘點費是400元,開班成本是要到二十二人至二十三人間才符合,很多班級人數偏低的偏鄉地區,鐘點費都不足,更何況油墨、水電、紙張的費用,但很多校長還是願意開課,可能來自募款或是爭取教育部(局)的補助而來,其目的為何?無非就是要維護好孩子的受教權,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公平而專業被對待,以上,謝謝。

  • 我們這邊盡量加快速度,讓更多人把他們的想法也講出來。

  • 大家好,我從學校的主體之一,以老師的角度出發來思考。

  • 我不想把老師跟行政以對立狀態來看,而是希望學校應該有的理想面貌是:學校無論開什麼課都能透過正式會議或課發會討論,因此即便是課後輔導也應該在正式會議裡討論,讓學校老師參與決定要不要開課,形塑這樣的課程教學行政運作文化。

  • 我先從老師一般面對課後輔導的心態來講:當一個老師知道要上八節課的時候,他心裡的想法是什麼?是增加工作負擔!尤其假如要成為一個理想的好老師,一天下來已經很辛苦,想要喘口氣,還要準備明天的教材、教具、作業、考卷、學習單及出題,甚至孩子有一些狀況要聯絡家長。可能還又想到自己的家裡,要準備晚餐及家事,以及須要接送我的孩子,我雖在照顧別人的孩子,但我自己的孩子呢?

  • 老師界只好說:好好照顧別人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也會被別人好好照顧。

  • 此外,老師也有身心健康的需求,這些都是老師面臨第八節會有很多心裡的實際想法,所以,學校裡也有老師維護自己,就是都不要上第八節,都讓沒有家累的年輕老師去上。

  • 但是,真的學校都不開輔導課的話,老師又會擔心什麼事?擔心有的孩子課後在外面游蕩、甚至涉足不良場所,結交校外人士等等的問題。現實是有許多家長真的一點都不擔心孩子,有時候我們老師比家長還擔心,因為有的父母工作到很晚,課後時間父母不在家,大多青少年不喜歡回家面對空蕩的家,他們已經不是給他鑰匙,他就直接回家的年紀了,他若不想回家了,父母也管不著。因此課後輔導課可以解決許多學生在外游蕩的問題。

  • 此外, 若學生不寫作業或者是學習不佳,藉著課後輔導,老師可以有多一點時間幫助學生,

  • 總之,第八節輔導課是可以陪伴更多的孩子,讓家長安心,甚至多一點時間可以讓孩子在一起,學習同儕合作、加強輔導功課跟指導完成作業。

  • 所以,大部分老師都還是會贊成學校為學生開第八節課後輔導。

  • 然而,上第八節課的需求是什麼?

  • 從學生想要什麼來看:學生事實上只想放鬆、好玩,不想上課。但學校假如有第八節,大家都留,因著其他學生留,自己就願意留了。除了拚升學的學生,大多學生總是想第八節課輕鬆聊天就可以了,不想要再上課,或者是部分跟不上進度的孩子願意學習接受複習輔導。

  • 而老師呢! 因有家長期望的升學績效壓力,所以想幫學生加強、複習跟考試,甚至有的有進度壓力,不管規定,偷偷上進度。輔導課原本是很好的用意,但因為家長的想法一貫,也就是加強、加強再加強,所以教師為讓家長心安,就忽略教育原理的學習需求。

  • 其次,正常化訪視規定不可以上「進度」,那麼什麼叫「進度」?很多老師會說:九年一貫能力教學沒有範圍,請你告訴我,什麼叫做「進度」?

  • 其實老師都知道:真正的教育不該是無限增加沒有範圍的學習,無形對孩子增加很多新的學習的負擔,也綁架了孩子自主的能力,但是又無力抗拒輔導課上進度的問題?以上僅提供一些現實狀況,供大家參考。

  • 我站在家長的角度,從三個面向跟大家分享一下。

  • 會有第八、九節課,其實教育現場依照家長的要求,所以產生這麼多的節數。其實以現在這一套制度我覺得不錯,可以到五點三十分下課,而家長的需求是配合家長下班的時間去接小朋友。

  • 以我個人的例子,接送孩子上、下課的時間,是我跟小孩子親自互動及對談的最愉快時光,一天是否愉快在那一段時間分享。

  • 我想學校的環境優於外面補習班更好,師資也更好,至少有一定的品質,也就是環境更安全,不會提早太多社會化,因此這是家長觀對於環境上的需求,認為學校還是比較安全的學習地方。

  • 從經費的部分,我認為校內的課程一定比校外的課程更便宜,以高雄市的例子,一個學生負擔不但500元就有一個月的課程費用,我覺得非常不錯。

  • 我倒是建議學生如果可以有更多元的學習,像高雄市的設置要點,活動課程內容很多元,學生應該反過來要求學校要如何成立一個多元的班級,讓他們不是正課的話,可以從其他多元的課程給建議,我想高雄市有很多滿成功的例子。

  • 簡單來講,以上就這三個面向跟各位分享,謝謝。

  • 各位好,我是青諮,我補充幾個實際現場看到的狀況。

  • 第一,上張圖跟下張圖是一起畫的,有些學校不只上第八節,而是上到第九、十節。下圖是指我記得在繳費用的時候,八成是給師資,另外費用是兩成。

  • 為何會開九、十節?比如可以透過家長會或什麼,也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加開第九、十節,在南部是有看到,我不知道國教署是不是有去檢舉這樣的行為?補充一些在實務現場看到的部分。

  • 大家好,我是青諮的政哲。

  • 我提供接收到學生現場的部分,基本上在學校不可能沒有參加輔導課,雖然表面上說自由參加,但沒有參加是非常少數的,被學校認為是個案,因此如果要在上課的時候離開學校,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有很多同學反應,他們必須要經過很多的手續,才可以出校門。

  • 另外一張圖代表的是,雖然有自由意願的同意書,但是同意書上面只有同意的表格,並沒有不同意。如果不同意怎麼辦?必須到教務處填另外一張不同意的東西,然後提出證明、各種申請,可能有其他的課程或等等,其實很多學校都還是這個情況,又或者是發給家長,並沒有讓你勾選是否同意,又或者如果勾不同意等等,旁邊會有很多老師的想法會給回饋。

  • 我覺得造成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現在的時間就是這麼多,我們的課綱從以前到現在,似乎沒有減少太多,很多人都想要把課程加進學校,包括海洋資源、性平等課都要上,但學校五天共四十個小時,怎麼上得完呢?

  • 從另外一個觀點,學生一天的時間就是二十四小時,如果在校必須留很久的時候,沒有其他的時間發展其他的課外活動或者是其他的休閒活動。

  • 像剛剛前輩有提到其他國家的情況,其實在其他國家有發展課程與人力時,其實競爭力才會因此產生,並不是把孩子關在你想要的地方,如此只會關出人的型體,並沒有關住孩子的心。

  • 回應剛才高雄市的兩位前輩,我以前在高雄市念書,我是讀公立學校,我們有第八節至第十一節,我們是公立高中,可以上到晚上七顛;現在好像有好一些了。

  • 然而,國中其實沒有好到哪裡去,也許到六點。念那一個學校最好的好處是,不用去補習班,因為學校就是補習班,這樣有比較好嗎?我覺得不一定,因為繳的費用負擔是很大的,謝謝。

  • 這一位講完之後,我們直接請提案人說明。

  • 大家好,我是青諮的馨如,現在是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的碩士班。

  • 這一個階段是澄清試題的部分,包括機制跟實施的實務面向發生什麼事,因此我從真自由開始。

  • 主要談這一個部分是,剛剛看到這一個命題的時候,因為我是碩士班,我就問現在大一的學弟、妹,問的樣本數裡面,有問了中女中、西苑高中及雄中的學弟、妹,他們三個很直接跟我講說有自由參加跟家長同意書,自由參加就是發下來,怎麼可能不會勾不同意或不參加這一件事,因此我的圖是用「T」來代表老師、「s」是代表學生,學生是以受教權或以學生為主題為思考的話,之於學生來說,其實已經被雙重剝削。

  • 學弟、妹們告訴我說沒有自由與否的這一件事,因為牽涉到的是校園裡面的權利關係。

  • 透過不自由的這一件事,其實在實務現場上課的時候發生什麼事?第八節或者是寒暑假,我後來才知道一天上十個小時之後還有晚上,學妹跟我講說他們已經上到五點三十分,吃個飯接著晚自習到九點三十分。

  • 台中另外一家學校,也就是我詢問的樣本數中,有些同學住在比較遠的地方,參加晚自習,然後老師還要留下來講,校車回到家已經晚上十二點了,隔天早上五點又要搭著校車到學校,對他們來說,每天光睡覺就有問題。

  • 到底留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像剛剛國教署講的,是要複習或者是不能上新課程,但怎麼可能沒有上新課程?複習是不斷寫一些練習卷、考古題,新課程就是不斷趕課跟提供更多新課程的其他面向,這就是老師們解讀國教署加深、加廣的課程,因為我有小教的執照,因此我知道老師在操演這一套技巧的時候發生什麼事。

  • 老師也很委屈,因為上課已經趕不完課了,還要留下來陪學生,繼續上上不完的課,所以對老師來講也是很頭痛。

  • 這是我在澄清試題時,站在姐姐的角度或學姐的角度,又或者作為一個曾經有機會擔任一個小教工作者的角度所看到的面向,謝謝。

  • 大家好,我是現在就讀於一所公立高中的學生。

  • 剛剛講到接送的問題,台北市柯市長曾經講到:「在先進的國家,學生應該是要有獨立上學和返家的能力。」,家長所擔心不良場所的部分,這個是屬於治安的問題,不在於學校有沒有提早下課的問題。

  • 回報APP的部分,因為大部分的學校禁止使用手機的,代表學生無法蒐證、沒有辦法提出有效的證據,會造成學校可以自由的製造真相,可能造成督察單位被學校誤導視聽。

  • 關於上課進度的部分,剛剛有一位講到沒有進度的問題,沒有規定哪一節課要上什麼,但當有人沒有參加第八節的時候,對那一位學生沒有上到課程的學生,就是超出他的進度,何況考試還會考老師第八節有教的內容。

  • 我想要請教一下教育部的官員,在法規上真的管不到私立嗎?像私立某一間學校課表,直接是排了國文(星期一第八節)、英文(星期二第八節)、公民(星期三第八節)、地科(星期四第八節)及音樂(星期五第八節),還沒有簽同意書,就已經寫上去的課,造成公立學校為了拚升學,跟著私立學校一起違規。

  • 另外一張圖是我國中同學實際碰到的狀況,老師發下同意書,學生就跟家長說已經有補習了,家長說就先不要填,但跟老師講了之後,老師就說:「我們不上的話,我們會跟不上進度。」,而家長說已經有補習了,老師:「學校上的效果一定比補習班好,幾點補習?」,家長說:「七點。」,老師說:「可以下課之後再去補。」,結果學生差不多一天上了十二個小時的課,上課九個小時,補習三小時,用晚餐一小時,搭車三十分鐘。

  • 像我們學校有一位學生,他每天早上五點就要起床,他的通勤時間就很長。因此通勤時間,我寫三十分鐘其實是很保守的,大多有人可能會是三十分鐘到一小時,扣掉以上時間之後,每天剩下十小時,減掉睡覺時間,另外還要寫功課,他還能有多少時間休息和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 我也是一個高中生,我畫的有一點多張,先從這一張開始。

  • 為什麼自由參加很難實施?雖然國教署說不強迫,但老師一定會有趕進度的壓力,因此一定要上進度,造成學生不能不參加,如果不參加的話,下一堂就聽不懂。

  • 假設有上第八節課,校方說要排很多人,但實際上進度就是趕不完,所以沒有辦法有多元課程選擇,一定還是要上進度。

  • 像新竹高中是新竹的重點升學學校,學校有非常多的升學壓力,因此會造成必須要開很多正課跟新進度,以增加競爭力。

  • 雖然可以視察有沒有參加新進度,但是學校會接到通知,老師說因有人要來視察,所以就比較要按照規則來,因此都是假的。

  • 家長說怕孩子亂跑,我們是一群即將成年的人,怕我們亂跑,難道要擔心到我們二、三十歲嗎?應該是要訓練自主,並不是在十八歲上大學的時候,突然丟到自由的環境(指大學),這樣不是更亂嗎?

  • 接著是接送的部分,有些學生是家長接送,因此輔導課是排到五點,但也有很多家長是六點才下班,所以輔導課要排到第九節嗎?

  • 其實大部分的高中生、國中生,大家上完第八節,事實上還要去補習,並不是上完第八節就不用補習,可能補習到七、八點,回到家到八、九點,寫個功課,讀書、睡覺,這樣家裡就跟旅館一樣,沒有時間跟父母、兄弟姐妹培養親子關係或家庭關係,謝謝。

  • 我是代表高職教師。

  • 大家好,我是高職教師,所以我代表的聲音是來自於教育現場第一線人員。

  • 我們目前在學校的現況,我服務過三個學校,有私立、國立及縣立,有北、中及南部,大概差不多有共同的狀況。

  • 以目前來講,大部分的學校在第八節課都上新進度,如果不上新進度的話,你就會跟不上,不會有人替你額外補課,必須要自己負責。

  • 同意書上只有「同意」選項,沒有「不同意」選項,這是在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狀況。學校要如何做有很多的做法,但大家都為了方便了事,所以用最方便、最能夠統一大家想法的方式去做事。

  • 不是上進度,就是拿來考試,一直複習跟考試,這一個學生回家就可以學習了,不一定要關在那邊只是讓他自習或者是複習。一般我們上課的鐘點費是400元,但第八節的課輔費是500元,學生其實是繳了更多的錢,但學生有沒有學到更多的學習效能,沒有!

  • 我們教課是很無力,尤其高三是十二年國教第一教,我們很明顯看到十二年國教以前跟以後的學生特質實在真的落差太大了,真的很大!

  • 因為我們學校是國立學校,素質都很好,功課都很不錯,但是十二年國教進來,學生的特質不一樣,並不是說他們笨,他們可能是靠體育加分、才藝加分、偏遠學校加分進來的,他們的屬性改變了,但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改變,我們還是用十二年國教以前的教育制度來教現在的孩子,所以造成現在小孩子上課時,學生覺得很無聊,禮拜一上國文、禮拜三英文、禮拜五數學,因為我在高職,所以另外兩節是上專業科目一跟專業科目二。

  • 第八節幾乎都是為了升學考試,國家的教育政策一直都是升學領導教學,我們老師很無奈,我們也不想上,但學校就會說有升學的壓力,要榜單貼出來都是國立的,國、英、數的老師上課進度壓力很大,因為我們的課趕不完,是不是我們的課程太多了?是不是要求孩子唸的東西太多了?孩子有無辦法學習這麼多?

  • 學校這個場域的主體是學生,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因此應該要尊重孩子多元的選擇、尊重孩子的學習意願,我們就是要給孩子很多東西,要讓學生學,學生有沒有閱讀習慣跟自主能力?完全沒有。

  • 我之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圖表非常震撼,我看到我們的國小學生小學,讀書、考試、讀書、考試,國中也是讀書、考試、讀書、考試,高中也是讀書、考試、讀書、考試,到了大學才開始自我探索、瞭解社會及環境,很多應該被培養的能力,都沒有在高中以前被培養,因此這是不是教育失功能跟反教育?這是我們身為教育人員要思考的。

  • 坦白來講,一個學校要開始改革跟革新,除非校長很有魄力,否則大家都會按照現在教育制度的體制走,沒有人想要改變,當有第八節課業輔導的時候,人家會說為何沒有第八節課,這樣是不是沒有競爭力?

  • 因此,我畫了三張圖,以目前來講「上課時間太長,學生的學習成效不佳,大部分都是學科或考試,並沒有辦法真正提升,而且學生付了更多的錢」。

  • 所以目前上第八節課的狀況是,學生認為又要上學科,又要複習跟考試,而且又上了一整天七個小時的課,又要上第八節,因此很累。

  • 因此剛才有老師提供高雄市的做法,那也是很好的做法,不一定是上考科。

  • 我們學校每一年有很多扶輪社的交換生,這一些外國學生來我們學校,最受不了的是台灣上課這麼長,比如這一學期是四個交換的外國學生,有歐洲、澳洲的及美國的,他們會對我們上課時間不可思議,七點半就要來、五點才下課,日本競爭力也很強,九點上課,三點放學。

  • 他們認為社團很重要,因此剩下的時間是培養社團的興趣、培養人際關係的能力,而現在的教育有培養這一些能力嗎?我們把孩子關在學校關了很久,學生真的變得比較聰明、會讀書,真的比較有競爭力嗎?真的並沒有。

  • 我們老師很想上嗎?坦白跟大家講,其實我們很不想上第八節,因為學生會浮躁,因為疲累、不想上課,因此會趴著,因此覺得又是考試,四點五十分下課,因此四點半就一顆心浮著,想要趕快放學,這是教育的現場,就是現在的情況。

  • 學生會講說:「人生只有升學嗎?難道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考上榜單嗎?」我覺得要回到學校教育的本質,學校的主體是學生,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不是關在一個籠子裡面,給學生一堆書,讀完就對了,告訴學生說人生會因此一帆風順,因此家長、教育現在有很多謬思,我覺得真的滿奇怪的。

  • 學生、老師與家長現在處於一種三角的矛盾戀情,學生會覺得上課帶到方法,現在網路自學,除了自己看以外,東西都可以做得出來,好比看TED演講,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關著沒有用,有些東西是自己探索跟自學能力,特別是十二年國教進來的這批學生,已經不符合我們這個教法了,真的要調整跟改變。

  • 再者,除了讀書之外,自我探索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我們現在都是讀書、考試,對於不會讀書、考試的孩子怎麼辦?就會被否定掉。因為成績差、不會讀書,所以要一直重補休教學。

  • 因此我們現在的教育給學生只有一個單一的價值觀,也就是「會讀書有前途,不會讀書的人生是黑白的」,現在的價值觀就是如此。

  • 而家長的觀點是什麼?待在學校裡面不會亂跑,會很安全,學校要負起安親班的功能,老師很無奈,除了教學之外,還要當安親班。

  • 若學生品行不好,家長說是管教不好,但這不是家教的問題嗎?老師除了要負責專業的教學,還要負責兼顧安全、品格督導,所以當孩子有狀況的時候,家長就打電話來罵說:「教的不好,孩子是你帶的,品德有問題。」,在學校有九個小時、家裡十幾個小時,到底是家教的時間比較長,或者是在學校教育的時間比較長?家長好像都把責任推到學校上,我目前覺得是這樣子。

  • 我們老師很認真教,下課、假日也都幫學生上課,沒有鐘點費,我們也都幫學生上課,我們很認真,但家長似乎只要把孩子的安全顧好、不能讓小孩子受傷,如果小孩子有問題的話,都是老師的責任。

  • 家長也會認為要上第八節才會有競爭力,同學都在上、如果你沒有上,怎麼會有競爭力?可是第八節大家都想睡覺了,如果想上第八節真的有辦法學到東西嗎?沒有學到東西。

  • 我還是有聽到一點是贊成第八節的聲音,因為我昨天就在FB po說我明天要來開會了,問大家有沒有想法提供。也有人提出沒有錢補習的孩子,因有第八節課,可以有學習的機會,因此我們並不是全盤否認,不能說家長希望孩子安全是錯的;我現在沒有孩子,也許哪一天我有孩子,我也會覺得很重要。

  • 老師的想法是與其關在這邊沒有興趣學,不如學一個有興趣的東西,我也跟其他老師討論過,因此我們認為第八節可以這樣改變,並提供大家可以思考。

  • 第八節沒有強制,但是針對有一些學習能力比較不好的同學,國教署或者是教育部都在推補救教學,每天都上到下午五點了,請問補救教學是什麼時候上?就是用假日跟寒暑假,因此我認為如果沒有第八節課,這些弱勢的孩子、學習能力比較不好的孩子,可以用第八節來作補救教學。

  • 再者,特別是十二年國教進來的孩子比較多元,其實學校可以開一些多元化的課程,可以加修並培養他們的興趣。

  • 雖然可能沒有強制第八節,有的人想要參加補救教學,又好比體育課沒有學網球,但想要學網球,而體育老師有加開網球課,因此可以利用這一個時候去選修網球課。

  • 我們也可以開放圖書館,圖書館開放到五點三十分,我們學校有提供場地,可以留在這邊,因此如果家長不放心孩子,可以參加學校的補救教學,如果要培養多元能力,可以參加一些多元化的課程,如果想要自學,可以不參加、可以回家,因此尊重多元的學習,不能用強制的方式,強制的方式是一種比較消極的做法,我們要改成積極做法。

  • 很開心能夠讓提案人講,所以讓他們有比較完整的時間表達出來。接下來是兩個單位,各請一位代表,請在三分鐘說明。

  • 大家好,我是國教署的承辦人員,我講幾分鐘,我把我的發現跟大家分享。

  • 國教署為確保學生學習權益每一年依相關要點及計畫進行教學正常化訪視活動,由本署組成視導小組隨機抽訪學校,視導後皆以正式公文檢送視導紀錄表予各受抽訪之地方政府,若有未符規定之處,請其訂定改善措施,督導所屬學校落實教學正常化,對於已被抽訪但仍未改善之直轄市、縣(市)及學校進行複查,其視導結果及地方政府追蹤輔導之狀況。

  • 從本計畫從102年開始進行,本署將持續督導公私立中小學落實執行自我促進教學正常化之措施,以維護學生之受教權益。

  • 針對補救教學我們自己也在作調整,今年從補救教學要點,可以作課中補救教學、不僅在限於課後辦理。

  • 未來我們積極謀求其他的配套,謝謝。

  • 我是國教署代表,其實課業輔導這樣制度的存在,剛剛先進提到其實是來自於需求。剛剛也有提到主要是來自於學生家長需求的部分,以一個教育主管機關的立場,我們更關注的是學生的需求,我們知道確實有學生需求,可以透過課業輔導的實施來提升成績跟學業成就,這當然不是我個人主觀的臆測。

  • 我昨天也在網路上搜尋一下相關研究報告,確實有針對偏鄉的學子作一些調查,有一些孩子確實經過這樣的課業輔導,他們覺得很開心、想要參加,讓他們覺得學習更有興趣,因此這樣的需求確實是存在的。

  • 課業輔導的部分是提供有需求學生的服務,而且要強調的是,我們提供的是更經濟、實惠的服務。

  • 這張圖我要表達的是,剛剛有先進提到課業輔導的收費有一點偏高,如果以暑假最高可以上120節課,而收費上限是2,400元來算的話,1節課學生付出為20元,因此畫了2個銅板,學生很開心可以在學校上課業輔導。

  • 什麼叫做「昂貴」跟「便宜、實惠」?當然是有其相對性,因此可以把錢買雞排、珍珠奶茶,如果便宜的話,雞排要50元、珍珠奶茶要40元,因此這樣來算1節課20元的課業輔導,可以上4節課,當然這也是相較之下的參考。

  • 學生有這樣的需求,確實從課業輔導中得到滿足,這應該大家都不會否認的。至於這樣需求的滿足,如果找到另外一個方式來滿足此需求,否則課業輔導就是有存在的價值。

  • 如果課業輔導要繼續實施的話,我想方向及辦理的方式,大家都有普遍共識,也就是自由意願來參加、不能強迫及不能上進度,大家好像也沒有反對的聲音。

  • 只是在面對執行的過程中確實發生一些問題,而這一些問題就包括強迫參加、上了課程進度,及包括學校老師教材、教法不夠活潑,因此不能引起興趣。

  • 我們是否需要執行上的問題,而完全廢止此制度,這可能是很簡單的方式,是不是也阻斷有需求的學生透過此機會來得到滿足的方式,這可能是我們要思考的。

  • 基於主管機關的立場,我們更會期待當我們執行上出現了問題,給我們一些解決的策略,我們後續也會持續召開一些會議來邀集各界代表,探討一個可以更有效率解決,並且滿足各方需求的方式,謝謝。

  • 謝謝大家把那麼多問題跟意見提出,中間參雜一些建議,這個部分我們先留待後面來處理,很謝謝大家把各個角色自己的想法都講出來。

  • 有提供意見才有辦法收斂出一些共識。

  • 等一下是午餐時間,在午餐時間之前先把麥克風交芳睿。

  • 不好意思,因為午餐時間到了,我們需要在上午作一個小收斂,耽誤大家十分鐘的時間。

  • 以「事前」、「事中」、「事後」的方式整理出不同的需求,剛剛大家有提出非常多的意見,其實問題跟需求最好分開寫出。

  • 希望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分組,去填剛剛聽到各個不同的意見,覺得最有共鳴、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請大家用A4的紙寫。

  • 把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放在這邊,也就是作一個初步的盤點,並認為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午餐後會作盤點的蒐集,下面就會接「問題」與「解決方式」,因此在上午結束之前,我們需要盤點一下大家覺得最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與「解決方式」是什麼。

  • 分組的方式是桌上的便利貼,我們分五個人一組,共有二十個人,因此分四組,儘量數字不要重複,也就是那一組人一起填出最需要被解決的議題及需求。

  • (中午休息)

  • (收納大家意見詳見表格所載:https://ey.pdis.nat.gov.tw/shared/nK_HHFtpBxWPKPOdKk3OXTyQky6YU0q-KVbcSylH9bq)

  • 今天目前為止我們盤點出來的這些問題與需求,在不同的角度上是這樣,如果大家透過這個表格,其實可以看得到在講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身分去講,其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理解。

  • 我們今天有各個不同角度的與會人士,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瞭解每個人針對同樣問題所產生出不同角度的反應,如何換位思考及找出折衷方式。

  • 這上面有這麼多的問題與需求,我們解決的方式並不是看第一點、第二點的解決方式分別為何,而是需要從這些素材當中,挑出幾個脈絡相關的問題或需求,可以把問題或需求整合在一起,因為有些問題與需求是一體兩面的。

  • 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多元經營價值」,因此沒有多元課後輔導供學生選擇,但仍有需求,因此常常問題與需求可以一起看,只是有些是需求、有些是問題,因此我們要作界定,我們到這一個階段是把問題與需求一起看,而把同樣脈絡的問題與需求整理在一起,因此我們希望整理三至五個類別,把有關的放在一起,然後用一個解決方式來思考。

  • 我們接下來帶大家用現在分組方式,大家盤點出來的問題,然後挑出可以一起被解決的部分,我們就直接用那一個部分去想解決方式。

  • (發概念發展單)

  • 第一塊區塊是寫「問題」,因此我們把這一些「問題」綜合寫成三至五個大問題。

  • 上週在探討要不要解除強制兩段式左轉及車速分流的提案,我們有盤點出三個問題,我們並且把這三個問題寫在「問題」脈絡下。

  • 像「安全方面」,我們要思考對於一般大眾說對於「安全」的定義是什麼,因此我們把「安全考量」寫下來,後面再寫解決辦法。

  • 像「兩段式左轉」並不僅是安全問題,還有機制與教育的問題,我們都把不同的問題寫在後面。希望大家針對剛剛所看到的這一些素材,統整出一個很明確的問題。

  • 而後面再寫「解決辦法」,像有的是第一階段要做什麼、第二階段是做什麼。

  • 接著再想「可能風險與障礙」,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比如第一個問題視導制度無法落實的問題,解決辦法也許是課輔APP方式,但是有學生提到學生沒有辦法在上課的時候用手機,因此這一個辦法就不可行,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此方式檢視寫出來的辦法是不是真的可以做。

  • 接著寫「克服方式」,我們再回過頭來在「解決辦法」的部分調整。

  • 接著是「負責單位」,也就是誰可以執行這一個概念。

  • 接著是「願景與檢討」,若被解決之後,這一個問題解決之後,會有什麼願景。

  • 我們希望在二十分鐘寫完這一個部分,我們會有小幫手帶各位。

  • (進行活動)

  • 請第一組分享。

  • 我們這一組主要整理出六個問題。

  • 第一個問題,因為偏鄉學校還是有實際課輔的需求,常常因為人數不足,會有未達開班人數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解決的方法是偏鄉應該要持續辦理,而且可以鼓勵他們併班或者是爭取社會資源幫助,可以讓他們繼續辦下去,而且可以照顧偏鄉學生的需求。

  • 第二個,要符合多元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要分高中職及國中的需求,因為現在可能比較沒有辦法滿足這一些多元的需求,因此希望可以鼓勵學校開設真的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而且這一些課程必須用去,並且讓學生來上,而且應該要訂定一個最低的比例,才不會讓有些學校沒有符合多元的需求。

  • 另外,他們也提出可以檢討多元入學的方法,讓多元教育的發展可以更加落實。

  • 第三個,我們提到家長的考量,因為家長可能還會有一些安全的考量,覺得同學還是必須要在學校,可能比較安全;另外還有一個成本的考量。

  • 這個牽涉到學生跟家長間溝通的問題,學生是不是一定要留在學校才安全,其實是要透過學生跟家長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 第四個,學生反應如果參加課輔的話,會有上課時間過長,或者是強制參加的問題,因此我們的解決方式是尊重學生的意願。

  • 另外,同意書的格式要調整,比如要選擇選項,不能強迫他們一定要說明原因,就是要尊重學生的意願來設計。

  • 第五個,像教師的部分,他們會覺得上課的進度壓力很大,而且為了升學率的考量,其實在第八節被迫要上一些正規的課程。

  • 這個部分的解決方法,我們建議要加強提升老師的教學能力,鼓勵老師可以盡情教學轉型,讓教學更有效率,不一定要藉由第八堂課才能做這一件事。

  • 第六個,現在訪視機制沒有辦法落實的問題,尤其高中職現在根本沒有督導的機制。

  • 另外,學生檢舉了以後,就會被學校說怎麼會去檢舉的問題,因此解決的部分是希望可以建構高中職的督導機制,再加強落實現有的督導機制,如果學生去檢舉的話,應該要保護學生,不要讓他們因為這樣子,而又不利的影響。

  • 我補一下,剛才談到檢討多元入學方案的部分:第一,高中職多元入學;第二,四技二專。主要是在成績採技的科目要下修,才能挪出空間,讓學生課程學習時數下修,才有辦法有空間,以上說明。

  • 請第二組派一位代表報告,謝謝。

  • 目前輔導課的問題有以下四大面向:

  • 第一大面向的問題是,時間安排無法同時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求,因為學生跟家長想要的是不一樣的。這方面包含了老師們上第八節的意願不一定高,再加上時間上,家長會認為小孩太早回家的話,如果家長還沒下班,會有接送及安全上的問題;但對於學生來講是相反的,他們認為上課的時間已經太長了。

  • 第二大面向的問題是,我們的制度無法落實,不管是國中或者是高中,我們現在的制度都是強調要自由參加,可是在學校執行上,其實並沒有落實自由參加,或許有時是學校讓學生自由選擇,但是老師在第八節課上新進度的情況之下,去影響到學生或家長的心理感受,而造成他們認為是無法自由選擇的。

  • 第三大面向的問題是,課程過於制式化,學生無法自由選擇。第八節課要上什麼東西,其實都被限制住,缺少了多元性的選擇。

  • 第四大面向的問題是,有關於社會價值的問題。為何要上那麼多課?而且第八節課都要上這一些所謂的正課進度,來源是在於升學壓力的問題,還有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可能成績沒有很好,所以需要進行補救的教學。在這一個前提底下,學校辦學可能會產生惡性競爭,才導致了現在這一些問題。

  • 我們這邊想出來的一些解決方法,首先是希望可以落實讓學生自由選擇的措施,然後縮短上課節數。又或者是提升教學的效率、精進教師教學方法。

  • 另外,在制度面上是因為部分學校沒有落實自由參加的這個制度,可能在檢舉時,造成師生的衝突,因此希望檢視一下現在視導的規範,而要求學校能夠落實我們目前的要求。

  • 最後牽涉到比較大範圍的部分,也就是社會價值的問題,希望可以去打破班級限制,並多元開設課程,可以兼顧升學、安親及自學的選擇,讓學校、學生及家長都能夠有一些多元化的選擇,以上說明,謝謝。

  • 謝謝兩組的報告。

  • 我覺得這兩組的問題盤點跟解決方式,其實都有滿多交疊的部分,代表這兩組對於問題的定義跟解決方式都滿有共識的。

  • 這兩份便利貼會在會後整理到剛剛大家看到的realtimeboard,所以大家大概明天可以看到更新的版本,也可以讓教育部帶回去作日後的研議。

  • 我們今天會議的角色是把問題跟可能的解決方式,透過大家的討論,大概盤點出來,最後如何作業,就是回到部會身上去執行,每個月政委這邊會舉辦「PO月會(開放政府聯絡人月會)」。

  • 在月會過程中,我們也會讓開放政府聯絡人,定期與大家回報這一個議題之後處理的狀態為何。

  • 以上,大概跟大家報告一下會議的目的及之後會繼續運行的情形。

  • 今天謝謝大家的參與,我們會議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