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們一向準時開始,這個鐘快三分鐘,我們就準時開始,今天非常高興,這是第一次的月會,年前有兩次大家都反映只看到一半的PO朋友們,好像有一點缺憾,雖然我們在網路在閒聊了滿久的,因此我想說不只是兩個禮拜一次(召集)一半的人,而是一個月(召集)一次所有的人,希望不會造成大家時間上太大的負擔,這個是我們這一個結構。
-
然後因為是第一次月會,所以之前雖然都有送書面的流程、原因之類的,但是考慮到各位業務繁忙,我還是簡單講一下為什麼要作這個月會。
-
等一下PO的PO致翔會報告一個新的時間結構,這個時間的結構是這樣子的:我們一樣會有季會,好比像每一次從3月底開始,是向所有的資訊長或者是部會的副首長們去報告我們在前一季大概做了哪一些事情、下一季有哪一些要做,這個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他們授權的話,其實很多東西沒有辦法開展。
-
在季會中間有月會,我們的月會比較有趣,因為我們這一整套開放政府的目的,對我來講有一個外面的壓力,這個外面的壓力之前在PO chat,之前有一位立法委員吳焜裕,他大致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在開發一些人民透過各位這些專業的事務官對政務官來行使議程設定權的方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如果不做開放政府的話,現在其實大家在網路上、馬路上都有各種大量消耗社會成本的方式,其實各個地方都有,這是政務官比較碰巧遇到的才會討論。
-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方式是,各位真正覺得可行,還有如何讓人民聲音被匯聚,之前某一職等被卡住了,或者是哪一個政務官不會買單,所以我們希望這一個階段大家主動提出在這一個月裡面有哪一些需要向上管理的部分,芳睿會花二十五分鐘講一下精神跟做法。
-
早上的會議我給院長看過,院長也沒有問題,我也有跟院長講說三、四個月下來不可能那麼快會有很像跨部會智庫,但目的是希望任何大家覺得如果不在接下來一、兩個月的政務層級處理而會出的問題,(雖)不一定是部會的量能能夠處理的,大家彼此來幫忙,這是月會最主要的目的,所以我不會預先設定這一個月要討論哪一些事情,但是我們在月會裡面,如果大家透過投票或者是討論的方式,以知道接下來要討論的。
-
像接下來有三件事要處理,能夠出席的朋友或者是帶一些資源進來的朋友們,我們會安排週會,就專門來處理那三件事情,這個是各位提出來、各位決定,並不是我提出來而決定,這個(說明)流程跟機制。
-
但是對我來講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如果不做的話,拖了三個月之後,就是馬路上或網路上非做不可,所以不如我們還是先來處理一下,這個是我們基本的想法。
-
接著請致翔講一下安排。
-
有關於PO例會的規劃,其實之前有發信請大家上PO chat討論,基本的規劃相信大家都有初步的瞭解,程序上我們還是在會議裡面簡單報告,決議之後,我們會發正式的會議通知,讓各位簽辦,也讓長官們瞭解PO的工作未來會越來越繁重。
-
首先,季會稱為「開放政府政策協調聯繫會議」,原則上會請各部會的副首長來出席,藉由會議,讓PO工作的成果能夠讓長官們有一個認知,瞭解各位辛苦工作完成了哪些事項,也有一點向上管理的意味,讓長官們知道我們透過PO的制度,協助公部門完成哪一些事、需要哪一些授權,也就是協助各位PO取得長官令箭,這個是「季會」最主要的目的。
-
季會目前規劃是3、6、9、12月最後一個星期,3月份預定為3月28日,儘量會在前一週去發開會通知單,而這個開會通知單原則上按照之前PO們給我的意見是不要增加公文,所以我們還是用email附加開會通知的形式,各位可以就自行掛號之後往上簽。
-
「月會」稱為「開放政府聯絡人工作推動會議」,如同唐政委說明的,我們每一個月的第一週開會,最主要的目的是作按月規劃的工作,大家可以在這個場域認識到所有的PO,也可以規劃接下來一個月最主要需要處理的議題是什麼。
-
最後是例行性的,我們稱之為「開放政府聯絡人及第○次協作會議」,這個需要大家具體討論出成果,原則上會在早上十點到下午二點,類似午餐會議的形式,但時間是暫訂的,有可能立法院備詢期間或者是因為這一個議題輕重緩急的程度來作調整,會議的內容最主要的目的是具體協作,以上說明。
-
-
不曉得針對這樣的時間結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PO chat都一直在做,也會開sli.do,也可以用匿名的方式提出,但如果現在有什麼問題要問致翔的話,我們可以先收一下問題。
-
所以「季會」的時候,PO需要做什麼?如果是要讓上面知道PO工作狀況的話,意思是有要我們準備報告或任何其他東西嗎?
-
基本上是這樣子的,剛才我們有兩個部分,一個是上三次月會各發生過什麼事,這一個東西我們本來每次月會會有紀錄,所以這個東西不會是由部會(整理),而是我們這邊;但是如果你有要向上管理東西的話,你也可以自己排進報告裡面,或者是丟過來,我們幫你提出,這兩種做法都是可以的——我們這邊每一個月會產出的格式,等一下芳睿會介紹,如果在那個結構裡面可以放進來的,都歡迎直接放進來。
-
這有兩個做法,一個是比較上層的general principle,希望所有的首長們或者是次長們都要知道的基本原則,這個可以融入在我們的簡報裡面。另外一個是特定的案子,是在月會裡面提,我們在週會處理那一個案子,然後那一個案子各個首長如果是跨機關的案子,三、四個首長要做什麼,等於是協調的概念,我們也會在季會裡面提出,一個是一般原則,一個是by案子,這樣清楚嗎?
-
點頭。
-
對不起,我打斷一下,發言之前,可能要先報一下單位跟姓名,以方便速錄師做紀錄。
-
請教一下,每個月的「月會」,有沒有可能現在就訂出時間?因為我們內部是每個月的第一個週三要開業務會報,有沒有可能現在決定是第一個星期幾?如星期二或星期五?
-
我們現在是第一個週一。如果第一個週一有沒有任何問題?不在場的想必是有問題的,但是今天出席率滿高的,所以有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太大問題的話,這個對我們來講是最簡單的,我們就直接排下去;如果照顧不在場,或者未來看逐字稿的朋友,有問題的話,我們再以書面的方式提出。如果現在大家都能夠來的話,可不可以推定以後都在第一個禮拜,大家都可以來?目前看起來都可以,如果可以的話,就請致翔直接記下來。
-
有沒有別的時間結構上(有問題的)?
-
(與會者皆無問題)
-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直接進到月會,我們就切換到張芳睿的PPT。
-
因為我們理論上每一個月會會回顧之前四次或者是三次週會的處理狀況,這一次比較特別的是,我們意義上開的週會只有兩次,而且真正處理到比較能夠demo議題的其實是一個案子,也就是「Internal Join」。但是「Internal Join」就是公務人員參與平台的那一個東西,其實在年前那兩次大家都有提出過,所以希望最基本的想法,大家應該都有收到信,我們今天要討論倒不是這一個案子本身,而是為什麼這一次採取這樣的策略來進行這樣案子的政策規劃,我們就交給芳睿。
-
(簡報: https://www.slideshare.net/autang/20170306-po )
-
大家好,我是芳睿。
-
跟大家說明一下PO工作坊跟會議的培力重點,內因的部分是希望讓各位的工作能夠更能夠有意義與價值,更能夠被這個社會看重。
-
接著與大家解說一下我們做這件事的架構屬於開放政府的哪一個部分,(簡報圖為概念圖)這個是概念圖,黃色的部分是願景,分別是透明、參與、課責及涵容,如何達到這樣的願景?淺綠色就是達成願景的途徑。第一個途徑是開放思考與合作方式,第二個是開放政策決策過程,第三個是開放參與。
-
我們在PO週會、月會及季會的培力,有把這三個途徑設計進工作坊與會議。關於開放思考與合作方式的植入,我們在週會的時候都有帶過一些不同的工具及思考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可以協助大家在政策發展與決策的過程中,讓思考能夠更周全。
-
因此在這樣的流程中,我們也可以透過工具協助紀錄,把決策的過程記錄下來,變成開放政策的政策履歷。
-
在這樣的開放過程中,我們有內部的參與,以及2月22日有議題的連署者來參與,因此是內部及外部的參與。
-
達成這樣的理念,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是「數位連結」,而「數位連結」包含開放資料,政策履歷也是「開放資料」的一部分。
-
現在辦公室裡面,執行開放政府理念的案子總共有三個,最基層是處理公民素養養成,接著是開放資料,再來是公民參與;公民參與這一個部分是我們PO工作坊在進行的部分,也就是淺綠色途徑來達到開放政府的理念。
-
下一個是簡單的培力流程圖,大家在會議當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工具、流程及思考方式,將此分成三個階層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培力的是思考方式及接納合作的文化;流程及工具是我們達到此文化的工具,因此大家可以活用工具,不用被工具所限制。
-
我們現在正在透過PO週會、月會及季會在推行的事情,就是要推行周全的政策形成過程,以下是理想政策形成過程,分別「共識形成」、「問題盤點、歸納、定義」、「政策與服務概念發展」、「政策與服務設計」、「政策測試」及「政策執行」。
-
接下來要讓大家更瞭解這樣的過程會透過過去兩個月來工作坊的進行內容來搭配的講解,會讓大家更瞭解我們可以如何執行這樣的過程。
-
「1.共識形成的過程」:跟大家快速回顧一下我們在1月18日及20日這兩場的共識營,大家都還有印象我們做的願景與憂慮卡,這個卡只是工具,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啟發式的討論方式,讓大家說出自己的願景及擔憂。
-
我們當天有讓大家開放兩種思考方向,一種是針對部會內部的願景與憂慮,一個是針對開放政府的願景與憂慮,透過這個方式瞭解每個人在想什麼,並形成共識。
-
這個方式是利用在政策形成非常前端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要來釐清做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此方式來做一些調查與歸納。
-
透過此方式,也幫大家整理住1月18日、20日大家所貼的便利貼的五個大重點,也就是開放政府由各位PO一起發展出來這樣的想法與共識,跟大家報告一下五點:
-
第一,開放政府政策前期要做出足夠的付出與努力,但長久運行後其實應會減少業務量。
-
第二,會處理到的議題多會是跨部會機關,且要顧慮有多方利益關係人的。
-
第三,PO們需要彼此互信互幫助使每一位PO在自己部會能夠取得長官與所屬信任。
-
第四,開放政府是開放公民參與政策開發過程的政策。
-
第五,開放公民參與政策制訂過程,可增進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技能並提升整理社會公民素養。
-
這樣的共識其實可以幫助PO們更有說服力地去和上級或者同仁去傳達理念。
-
像剛剛提到這樣形成共識的方法,其實可以使用在各種議題前期討論上,以幫助凝聚共識。
-
接下來的流程會依照「Internal Join」政策發展的過程、脈絡來進行回顧,因此我們剛剛說到政策形成的過程會凝聚共識,接下來是問題盤點、歸納及定義。這樣要如何做?我們在1月18日、20日工作坊的成果來跟大家回顧。
-
是否記得1月18日、20日的時候有拋出許多國旅卡的問題?拋出問題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發散式的蒐集,也就是問題盤點的部分,瞭解我們現在有什麼問題,儘量都提出來。
-
而提出來之後,因為討論時會有一些意見是相近的,所以我們會需要漸漸歸納,並找出重點,最後我們就可以釐清其實重點就是這七個主要的問題,定義問題之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會比較有效率。
-
最左邊的是從「問題」、到「洞見」、到「挑戰」第一個階段的問題盤點、歸納,大家可以看到中間的部分,我們在1月18日、20日,綜合八組形成的問題、歸納流程,將近兩百張的便利貼歸納出七個問題重點。因此我們依照此七個重點來釐清接下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一開始把問題釐清,之後要發展解決辦法就會變得簡單。
-
下一張圖可以看到我們在研議國旅卡議題討論時,中間有出現了一個非常有共鳴的議題,也就是「缺乏內部溝通」,其實是造成國旅卡背後的問題之一,解決這一個問題的方式,其實跟國旅卡是分開的,因為是更根本的問題,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問題背後的問題抓出來,去針對根本問題來解決,剩下的問題可以留在國旅卡問題的脈絡中來解決。
-
因此,一開始並不是我們要做「Internal Join」,然後這一個政策就制訂下去,而是我們從瞭解大家的問題是什麼,大家形成了一個對於問題的共識,進而來解決這一個問題,這一個政策形成的發展其實是很健康的,因為大家都會認為「缺乏內部溝通」這一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是針對問題去想解決方案,進而產出「Internal Join」。
-
這張就是把上一張PPT抓出來放大,這個是最原始大家寫的資料,也就是關於「缺乏內部溝通」的部分,這個部分是屬於問題歸納的過程,而問題盤點完、歸納完之後就會需要作一個問題定義,然後可以想解決辦法,因此在2月10日的工作坊,我們就操作了問題定義的過程。
-
「問題定義」是「我們可以如何在開放創新的文化中,以解決問題,在首長認為是重要的前提下,去幫助全體公務人員能夠在公開透明的管道中發表意見,以致於意見能夠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被充分討論,積極對話、產生共識,回應提案訴求,並提升決策品質。」
-
定義好問題後,接著「概念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解決問題非常明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腦力激蕩、各種方式去想如何解決這一個問題,這個是1月18日、20日在共識營產出的解決方法,我們在2月20日有更進一步針對「概念」的部分去作使用者經驗的規劃。
-
也就是說,初期的概念如何讓它更完整,會需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在這樣的思考當中,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在一開始沒有想到,我們就可以在樣的過程中,把沒有想到的東西補進去。
-
跟大家回顧一下流程圖的使用方式,流程圖從左邊到右邊,是使用者從一開始到最後的流程,一開始的時候就會需要登入這一個系統,而這一個系統就會需要分眾,我們就需要思考分眾的機制,進而一起來作內部的討論方式。
-
接下來的流程有包含如何檢核、附議跟成案,可以透過這一張圖去制訂非常多的細節,比如成案的機制?需要多少附議才能成案?在服務結束之後,有無其他的服務?比如獎勵機制?我們也可以思考這一個案子成案之後、機關也回應之後,可以增加一些不同的設計,比如讓人可以透過這樣的系統去表達意見,因此我們就有獎勵措施、首長有約、公開表揚等等,把以上想到的設計方式,再回應到介面上的設計,那麼就會很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
「概念發展」完之後就會進行更下一步設計的部分,要進行到設計的部分就會需要「規範草案」,再針對這樣的規範再作進一步介面上的政策、政策上的設計等等,像這樣的過程中,目前過程中「Internal Join」的發展是到設計過程的初期,也就是有作業規範的草案。
-
我們目前透過週會的方式,進行「1」至「4」階段,我們接下來也會繼續進行政策測試以及政策執行,也會在之後的週會帶大家操作這樣的流程,把它變成是一個很完整的,從需求面導向開始,去產生一個政策。
-
像剛剛提到這樣的流程,都是可以反覆進行的,如果覺得我上一次做的「概念發展」不是非常完整,可以找更多的利害關係者來作腦力激蕩,反覆進行讓它更完整,因此這個部分並不是單一式的,而是可以滾動進行。
-
這樣的流程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從需求去出發並發現問題,也就是回應到我們一開始(18日、20日),大家對於內部溝通的問題非常有共鳴,而發現這一個問題,因此我們來解決它。
-
而解決的過程也與使用者一起修正與設計,也就是「Internal Join」的使用者是公務人員,因此我們大家都是使用者,我們來設計自己的內部意見反映系統,如果由使用者來設計的話,就可以非常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
一般政策的流程可以像左邊的「一般流程」欄位部分,其實是政策先出來,好比像下情上達的系統,其實是從政策出發的,因此要點都已經訂在那邊。而政策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就會發現為什麼這一件事並沒有辦法做得順,因為使用者的反映與建議沒辦法改變這個平台的設計,而這樣的服務就會變成儀式性且喪失功能的服務,這就是制訂一般政策流程的思考。
-
以上這一段話並不是我們單方面的觀察而已,事實上是今天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來,他提供這一段話的人事總處PO,對於本來參與建議制度,如果大家有上PO chat有打出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只是轉陳人事總處PO對於這一套系統的評估,並不是我們武斷他們(笑)。
-
謝謝補充。
-
我們現在要和大家一起進行政策制定的流程,是從使用者開始,就像在1月18日及20日的時候,讓大家一起盤點問題,和使用者去作服務、系統開發、政策檢核,然後再進行法規,也就是像剛剛提到的草案部分,我們其實是照著第二個流程去進行。
-
我們接下來會透過週會的不同的議題來帶大家操作實際的流程,讓這樣的方法與思考去內化到每一個PO的內心當中,然後可以把這樣的思考,應用到每一個PO的日常事務當中。
-
我們最終希望大家可以培養良好的溝通及互助合作,然後勇於嘗試思考這樣的多元文化。謝謝大家。
-
接下來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想是這樣子安排,今天第一次所有的PO們都到齊,我覺得我們至少會有一個機會,希望每一個人大概花一分鐘左右的時間,也就是接下來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是給大家的。
-
我們速錄師Wendy也是第一次看到所有人,所以我想說如果大家覺得沒有太大問題的話,等一下儘量不要跳過,就像開「vTaiwan」會議一樣,我們也是在這一個場地,從主持人左邊開始,然後就接續著看要U型回來或者是輪流都可以,請自行決定,用某種方式,也就是盡可能先按一下麥克風,說一下自己的所屬部會及希望如何被稱呼,以及任何想法都可以講出來。
-
目前我們的sli.do上面有一些意見出來了,我把sli.do開出來,如果別的PO們開始說話的時候,就可以打sli.do,今天的code是0305,這一個小時並不會是你一分鐘講完,然後五十九分鐘聽人家講話,大家一邊在講的時候,就可以把意見打到sli.do上。
-
我們先蒐集意見,sli.do投影會用統問統答的方式,芳睿跟我再來回應,可能是這樣子,我們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們在用投影的時候,先請左邊的朋友開始,想到任何東西都可以,不管是實際的,或者是在部裡面,或者是任何覺得需要討論的東西都可以提出來,或者一般感受都可以。請說。
-
中央銀行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的部分,民眾提議的部分比較少,目前只有兩個議題,都還沒有成案,而且附議的狀況也不是很熱絡,我今天來主要是向前輩來學習的,謝謝。
-
各位夥伴大家午安,我是農委會的秀美,我的匿稱是「務農的胖貓」。農業的議題其實目前開始有一些進來到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是有關於海釣的部分。除此之外,我們在之前的禽流感防治,我們把產業團體在做成決策之前,有透過網路直播分享給所有的社會大眾,那一次的反映滿好的,媒體也特別撰文來肯定這一塊。
-
透過這一次小小成功的經驗,可以誘使……紀錄會寫下來,對不對?
-
可以改的(笑)。
-
好(笑),我現場講的是可以誘騙長官,開放資訊參與是安全的、對大家是有好處的,我再想辦法看會議紀錄是用什麼字,也就是讓長官覺得這個是很好的發展,之後其他的政策也願意朝向這樣的方式來前進,謝謝。
-
大家好,我是僑委會的林季蓉,我帳號是Velalin,叫我Vela就可以了。我們從事的業務跟海外僑務有關,國內的民眾其實比較不瞭解我們,我們很樂於讓大家更關心僑務工作,特別是國內的青年。我們從104年底到現在,已經開放了五個議題了,包括如何讓國內青年志工投入他們的熱血到東南亞去擔任僑教的教學服務等等,到目前為止運作滿順暢的。來這裡的每個部會涉及的案例都不一樣,其實是保持開放的態度跟大家學習,自己覺得很開心,謝謝大家。
-
各位好,我是外交部的慕賢,參加過PO工作坊,包括「眾開講」單元,已經算第三次了。
-
本部的業務性質比較特殊,跟民眾的民生跟個人權益比較沒有相關,因此「提點子」有提議的案子,但是都沒有成案。
-
「眾開講」本來規劃有一個議題要準備上架,但是經過工作坊討論後,發現其實並不太適合上架。我認為透過網路平台讓民眾參與制訂公共政策的過程是時代的趨勢,也是跟民眾溝通的新方式,因此我樂意來這邊跟大家學習,謝謝。
-
我是外交部的PO林孟瑋,叫我孟瑋就好了。我們部裡面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中是說由主秘擔任督導,開放政府之後變成由次長來擔任督導,所以我現在很困擾是如何把兩件事變成一件事。
-
主席、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法務部的PO。大概一半的人認識我,我叫羅柏,或者叫我旺哥,像秀美都叫我旺哥。
-
作PO以兩個月了,我覺得多一項工作,目前還搞不清楚到底我們可以介入多少、可以得到多少的授權,長官想一些什麼、長官到底是否知道開放政府,我真的持懷疑態度。
-
我是來學習的,我儘量把這一件事做好,法務部在「提點子」這一個部分的案子並不多,我整理從過去到現在(的資料),過去完成的也有、正在附議的也有,我們看題目也知道大概附議不成,因此我們比較持樂觀的態度(笑),附議成的話,我們就很多事要做。
-
對不起,我多說一點,部裡面很多其他的單位對這一件事並不是很清楚,我接了PO之後,我去找他們,他們會覺得多了一個人介入這一件事,也相對給他們壓力,這個是好事,剛才我跟PO研究、討論,很多事情都是由上而下的,我們要介入的時間點,說實在有限,也就是長官如何看待這一個問題,以上,謝謝。
-
唐鳳小姐,所有的PO大家好,我是退輔會的PO,我姓鄧,叫鄧文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我們一開始就介入,但是不論是在「眾開講」或者是「提點子」或者是「來監督」,退輔會就這方面的議題,幾乎是沒有被PO上去,最近PO上去是法案的公告方面,才有被PO上去,但是反映並不是很熱烈,你說退輔會沒有重要的議題嗎?其實是有的。
-
比如我說年金的制度、退伍軍人的月退俸,因為我們是下游工業,整個制訂政策是國防部,我們是負責發放,因此我們發言比較謹慎,我們一定是follow國防部的政策制訂,看如何做我們就如何做。
-
有關於長照制度,總統推了長照2.0,退輔會主管很多醫院跟榮家,在整個行政院的政策方面,我們退輔會是配合資源盤點的工作,接下來就是資源釋放的工作,這個部分我們也有在做,但是很少人注意這方面的議題。
-
接著是有關於募兵制的問題,募不到兵,因為退輔會是下游,當了兵以後,可以享受到就學、就醫及服務照顧的工作,這個也是我們的下游工作,因此我們扮演一個下游工作。
-
因此,上游的政策形成方面,想要做積極政策的部分,比較難一點;即使如此,我們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的部分,看看有什麼議題要我們退輔會配合協助的,或者是將來有什麼更積極的議題要我們提出,我們會全力配合。
-
我覺得這個是滿好的方向,也就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法務部的PO都是上而下,但是我們政策制訂的時候是很趕,如果要由下往上,一步步走來,的確實務上執行會有困難,因此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我覺得可能要更加思考。報告完畢。
-
其實在月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不管上、下游有提出來,不管是國防部或者是法務或者是其他相關朋友們,其實可以作一些比較具體的回應,甚至提接下來週會要處理的案子,這個是很明確的東西要產生出來,我就可以提到政務會議上。
-
我現在是說我除了在數位方面的協調,那個常常是發生什麼事,我就非常規業務,那個禮拜就會處理好,但是其實常規業務裡面,真的最主要就是開放政府。
-
而開放政府業務裡面,就是各位在月會所提的東西,因此我每一個禮拜跟院長報告的就是週會的題目,因此我不會有別的題目,有任何的東西,不管你在執行的時候,或者是還沒有執行,但是預測明年會變成議題,根本不用等五千人,就往上升,當然我不會是督導政委或者別人是督導政委,但是至少有足夠討論時間時先讓院長知道。
-
主席、各位長官大家好,我是來自NCC的曾憲康,我在平台上很好認,我寫「NCC」,後面就是寫我辦公室的直播電話,歡迎大家有問題撥電話比較快,因為有時跑來跑去,不見得在座位上。
-
我接PO的工作,因為我目前是新聞國會的聯絡工作,因此我把這兩個工作結合在一起,自從我們講說網路越來越發達,行動寬頻推波助瀾的情況之下,網路治理變成非常大的顯學,因此我希望在這邊跟各位長官跟夥伴們共同勉勵,面對新世代的政策上溝通管道,只要我們善用一些工具,並且排除不必要的階層化處理,70%的事情都很容易解決掉,而不是等事件燒得一把火,讓政府的形象在民眾觀感間是有落差的,在此,與各位長官及夥伴們一起運用網路治理的觀念來結合目前的工作,謝謝。
-
我想特別讚美一下NCC,我們在「眾開講」的法規預告期是六十天,大家知道最後有一個綜整回應六十天後,之後再處理的時候,應該是九十天再說這個法案跑到怎麼樣,但是我看到《數位通訊傳播法》草案意見徵詢時,其實沒有看過有人這樣用「眾開講」(笑)。
-
有人問說是不是以後看不到中國大陸的漫畫,也就是虛擬點數如果被偷走怎麼辦?不只是在底下有具體討論,我看到通傳會幾乎每一天,對不對?9日、10日、11日、13日、18日,會把那一天的問題收攏,然後會在上面用公告的方式逐點回答,也就是在「眾開講」的過程中,已經把問答集做出來了,我們直接請立院助理看這一些問答集,這個事實上需要同仁們花一些時間做,我沒有想過可以這樣用,所以真的是滿厲害的,所以稍微講一下。請繼續。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的PO,我叫劉文惠,大家可以叫我文惠。
-
我來參加這個,其實我也還在學習,上一次在工作坊的時候,我們也先做一次的操練,今天我看芳睿的簡報,剛剛講說「如何強化公務體系內部溝通」,我才發現上次我們提的意見,我參加的是18日那一場,而20日那一場也有提出類似的建議,當時我個人因第一次參加,所以抱著學習的態度,就國旅卡的議題來跟大家腦力激盪而提出一些建議。
-
但沒有想到,好像國發會明天要針對「如何強化公務體系內部溝通」的議題找各部開會,讓我們有點受寵若驚。本來我是想那天來參加工作坊,較像研習或訓練,所產出的建議,不知就正式被列入國發會後續討論的重點,我希望國發會不要覺得多了一份工作,這個並不是我們的原意(笑)。
-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其實來參加工作坊或者研習,其實政委或者是團隊會非常重視的,因此我們在相關的討論上,所討論出來的意見可以更完整,大家可以提出更有共識及周全的想法。
-
我要表達的是:國發會不要覺得那一天過後多了一份工作,那並不是我們的原意。
-
而教育部相關的議題,其實我看到民眾在「提點子」所提出的議題,教育的議題其實是滿受大眾所關心的,而部裡面有另外一位PO參加,或許她有另外的一些分享。
-
這個沒有辦法統問統答,馬上具體回答一下。
-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進政府並沒有非做不可的事情,我只是想要傳染一種開放協作的文化,這個我在媒體上講過上百次了,簡單來講,我的議程就是各位決定的,我也沒有別的決定我的議程的人,就是大家了。
-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只是玩假的,或者只是練習而已,每一個只要有足夠多PO說出來的共識,對我來講,那就是直接成案的東西;當然,這一個東西院長的授權或者是每一個機關首長的可行性分析,那個是另外一回事。
-
但是各位事實上就是使用者,我們就是要推所謂使用者先行的政策制訂方法,並不是長官有一個想法,然後最後要調查的時候再來問使用者;相反的,各位使用者就是啟動的人。
-
我們現在說「Internal Join」三百人成案,在外面是五千人成案,從「Internal Join」角度來看,其實在月會一個人提就成案了,對我來講是這樣子。
-
未來國發會會多一些工作,這個也是先跟大家說一聲,凡是有凝聚的東西,我每個禮拜一定都會跟院長講,院長說這個東西要做,這個東西就會變成要做,所以在提的時候,如果可行性分析或者是更多的意見能夠提進來的話,我在提的時候,就會提一個更完整的意見。但是即使是不完整的也沒有關係,透過週會及其他的方式做得更完整;不好意思,請繼續。
-
就剛剛各位先進所談的,有一個想法是,對PO的定義,也就是PO到底要做什麼事,好像還沒有定義清楚。
-
剛剛主席有提到蒐集意見,將想法凝聚,這個是「Join」外部的平台,然後將來又要做「Internal Join」平台。
-
我們之前遇到一個問題是,有一個提案,也成案通過了,主辦機關提議要總處當協辦機關,我們當然透過行政程序去處理,請業務主政的單位去回應,可是公務人員就是依法行政,並不會自己講說這個是個人意見,因此會簽到一層,簽擬的意見是「這個與本總處無涉」,通常簽到一層之後就會批「如擬」,所以,就變成這一個案子的回應結果,也就是這提案議題跟本總處業務是無涉的。
-
後來國發會同仁找我幫忙,因為主辦機關希望我們能提供意見,但是就如之前PO談過,業務承辦已經簽奉一層核定的結果,我們就是下面的PO,我要如何推翻長官核示?這個是滿難的,我們真的很想幫忙,但幫不上忙。
-
後來想到的是,剛剛會議報告有談到前幾次工作坊的結論,其實在公務機關當中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跨域協調」,有一些事跟你有一點相關,又不是完全相關,就如剛剛所講的案例,別的部會覺得這個跟我們相關,但是承辦人會引很多法條,說明解釋與主政業務無關,但是問題就是在那裡。
-
我曾聽之前的政委談過,其實在政委期間花最多的時間是在瞭解業務、互相協調過程中,也就是兩個部會間去作溝通協調,因此不管是PO或者是之前「Join」平台之下,若在政委領導之下,可以作跨部會的協調,感覺這個是滿大的進步,因為在部會裡面,這麼多年看下來,具體明顯是某一個部會主政的業務,其實公務人員滿優秀的,都做得滿好的;但很多問題是(牽涉到)跨部會,如果大家能勇於任事,那也很好解決,但很多承辦同仁層次不是很高,通常都是引經據典,直接回說「與我們業務無涉」,然後就擋掉了。上面的人可能也不曉得,因此業務承辦人如何講,通常就批「如擬」。
-
因此大家在這一個平台(團體)裡面,對於跨域問題能夠進行協調溝通,並透過(政委)由上而下的方式請某個部會一起負責辦理、往前推進,我覺得這就是個很大的進步。
-
非常具體。
-
事實上大家都有所有人的PO聯絡簿,我們的理想——我知道離很遠——每一個PO在各自部會裡面要有類似政委的能力,就是三級機關,也就是在那一個部會裡面底下的承辦協調;但是確實碰到跨部會的時候,其實是沒有辦法這樣處理的。
-
因此在月會的時候,或者是在月會之前的線上就提出來,那就會變成我的業務,我就會協調,那就儘量用,本來的想法是這樣。請繼續。
-
大家好,我是教育部的PO謝淑貞。任職綜合規劃司,司裡是負責「提點子」的承辦窗口,因為有「提點子」這個機制上市之後,其實同仁業務蒸蒸日上。
-
目前提點子據了解成案的議題有五十幾個,而屬於教育部的有十六案,約占四分之一是教育體育相關的問題,當中參採有三個案子,包含高中生延後上課的民眾提議等等。
-
關於提點子,目前是由國發會透過系統email轉知民眾提案,我們收到時第一時間要處理到底是部裡面哪一個司、處、署承辦,這是我們比較即時性要處理的,碰到比較困擾的是,較具爭議的議題需花時間協調單位主政。因為,具時效性要趕快回覆給國發會。這類信件很多,每天打開我的信箱就是一堆信件,有些是提案、有些是成案,有些是過了附議期不成案,每一天會有很多這樣的信件進來。
-
在此跟大分享的是,在教育部成案的16案,目前是集中在兩個單位,一個是學務特教司跟國教署,大都跟學生議題比較相關。目前提點字讓同仁的業務蓬勃發展,現在再加上PO,之後可能還有一個「Internal Join」,像部裡面並不是專責的PO,都是用兼辦的人力,因此在承辦業務時,loading會加重。
-
主席、各位長官、夥伴大家好,我是來自海巡署張致遠,我們機關的PO是林處長,他今天還在立法院,委員針對我們所屬機關的組織法修正,因此不克前來,因此很高興有這一個機會來向大家學習。今天會議討論相關的重點,我也會如實轉答給我們處長,謝謝。
-
主席、各位夥伴,我是財政部楊金亨,我們可以叫我金亨。我將是專責的PO,我之前在新聞科擔任科長,配合政委如此重視要作PO的部分,我們部裡面的長官也非常重視,像蘇政務次長是我們的發言人,他一來就要求我們每週要開所謂的「輿情週報」,我目前在接任的狀態下,我知道很重要,因此把財政部有關開放政府平台上的案子、進度及列管的議題等等,我一併在「輿情週報」裡面來跟次長報告,因此讓次長有相當的掌握。
-
我舉一個例子:像我們開會前收到國發會發的工作坊3、4月受訓調查,我很主動在會上提出來報告給大家,基本上我覺得大部分公務人員比較不敢主動做這一塊,因為以往我們的受訓人員,像綜規司在調查的時候,都沒有人報名的,而我們次長非常支持,因此安排每個署都要派人受訓,我作這樣說明。
-
我們未來一定是朝這部分開放,因為早晚都面臨得到,我們藉由各業務單位,也就是輪流作這樣的培訓,哪一天碰到的時候,就可以馬上上手,也可以順便把開放政府的觀念,帶到各個署、各個組、各個科,而長期慢慢落實。
-
我們同仁會後也有反映說很害怕,因為報名後要提所謂的議題,會不會參訓之後就把這一個議題給放上去作政策上架的部分,我是跟他們說不會,目標是先瞭解、學習,這個部分會不會有後續的影響?
-
其實接了這麼一陣子,我的感覺大家還是滿擔心的,財政部老實講滿保守的,要如何po一個議題跟網民對論,我想非常不容易,各部會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有沒有一個比較制式、很明確的管道,或者是很明確的遊戲規則,也就是由院的高層指示、要求,如:財政部稅改的議題一定要做,那我們就責無旁貸努力去做,但是如果是由我們自己講說要做,可能推不動。
-
如果我跟次長講會不會質疑我的態度?如果是院裡面指示下來,我們就責無旁貸,如果要自己發想一個議題,會不會未來對長官們會造成困擾?或者是攸關政策成敗的影響,這亦是我們擔心的,以上幾點分享,謝謝。
-
政委、長官,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環保署的余家光,大家可以叫我家光。
-
人類文明的發展,公共政策由早期的牧民到民主到了現今公民參與,其實都跟人民平均教育程度提高有關,當全國人民平均素質都非常高後,大家對公共事務都有想法,如果還全然採行以往代議制度,人民容易產生不滿,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制度讓人民適當的參與。現今公共政策參與平台就是提供了這樣的管道,而唐鳳政委的團隊就是要進一步精進這個管道。
-
民眾既然參與了,可以提供很多新的想法,周全了公務員草擬的政策,再者因為大家想出來的東西,相信反對的聲音也會小多,因而推動的更順利。就像開放原始碼一樣,將程式開放出來,因為大家都在看,如果想要表現,就把它改得更好,而不會也不能在裡面作怪。這麼好的政策當然要全力支持囉。
-
大家好,我是陸委會的張鳳玲,大家可以叫我鳳玲。我是第三次來參加這一個會議,其實我心裡滿忐忑,其實上了幾次課之後,我覺得在這一個meeting上不管是政委或是芳睿講師都滿希望我們PO變得滿厲害,好比五個步驟,如何發起、構思、形成概念等等,希望我們學得會這樣的流程;但是我覺得上了三次課,我還是在學習當中。而部會裡面很希望知道我在這三次課在做些什麼,我卻沒有辦法說上具體的部分,因為只是還在學習的過程中。
-
會中的長官,像我的處長也希望PO真正有用,但是以大眾來看陸委會的角度,很容易流於一種意識形態的討論,很難放在「眾開講」的平台,因此陸委會的PO要如何、做什麼,其實是很無力跟無用的,這個是我上了三次課以後非常忐忑的部分。
-
另外,前兩週有一起請國發會幫我們做了一個工作坊,但是其實有幾個議題,後來國發會建議我們相關的議題若與某些部會有關的話,其實是由PO來作跨部會的協調,這又會讓我覺得難度有一點高,因為畢竟每一個部會的PO層級是不相同的,因此我們如何作這樣的協調而有具體的效力?這個是我覺得有一點難度的,是不是就像唐政委所說的,我只要丟到Standstorm,委員就會幫我處理了?
-
我說「儘量用」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
我理解每一個部會至少要有一個PO的意思,從新聞進來或者是內部的綜規或者是研擬,以及資訊或者是開放資料方面,本來就不可能一個人,即使是超強的主秘,都能夠協調好的這三個人,因此我們這邊講的是要如何慢慢在裡面開始出現類似三個或者是四個協作的組織。
-
而組織的方式就像您剛剛說的,並不可能三次來了之後就自動生成的,一個是部會政治上的一些處理,這個東西我們這邊能夠做的事情是,PDIS可以用影子的方式,也就是實際跟著大家開會議,這個是一件事;另外一個是,我提到政務會議說這個組織要調整的話,可以排成議程。
-
我們講的時候,有非常多人報名,因此我們等一下一次統答來處理。
-
主席,大家好,我是來自科技部的雅庭。我是資訊處的,本部目前的PO是薛處長,他今天派我來出席,我在部裡面主要的業務是負責配合推動政府資料開放,因此處長希望我一起參與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因此我今天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請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
主席、各位與會先進,我也是科技部的同仁,我是宜燕,我應該是個路人甲,因為我不是PO的成員,我是為了3月份的議題而來的,今天來真的學到很多。
-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我之前曾經參與過一次,我有一個朋友寄了一個建議,希望我去附議,因此我曾經上過一次那個平台。
-
我擔心這個平台成為少數或者特定利益的人運用的工具,因為這樣的議題其實最容易取得附議,所以我在想說除了附議之外,是不是有可能增加一些反對的建議,似乎我在上次的時候沒有看到這個,謝謝。
-
恭喜你,那個功能下半年就會上線了,我一上任就有跟潘處長講說不管是支持或者是反對的人都會表達的地方,廠商修改程式需要一些時間,同時可以表達反對意見,但是反對跟贊成是會分開列的,以上。
-
大家好,我是中選會的徐易麟,在會裡面負責新聞媒體的工作,這一次也希望透過網路參與平台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東西。
-
在會裡其實我們最主要負責選務的工作,因此在「提點子」的部分比較少看到我們的案子。在「眾開講」的部分,因為近期內有一些法規要預告,所以我們也會在上面做一些廣徵社會意見的動作。
-
其實在會裡面,包括我們的長官,也就是綜規處的處長及副主任委員其實對於PO的工作,抱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他覺得我們PO在這邊學習,如果對於將來在政策制訂上有相當助意的話,其實是希望我們在這裡多學習的,以上,謝謝。
-
主席、各位長官大家好,金管會的PO為綜合規劃處的林處長志吉,因今天在會內有一個重要的會議,他擔任報告人,所以今天不克出席,因此派我來這邊跟大家學習。
-
有關於金管會公共政策平台的部分,目前案例比較少,就算有的話,大部分也沒有成案,因此這個部分還需多跟大家學習。
-
大家好,我是內政部的PO,劉姵吟,叫我姵吟就好。目前我們內政部在「Join」平台「提點子」有兩個案子必須要在3月回復,一個是有關於消防同仁權益、一個是關於警察同仁權益的案子,很感謝國發會替我們召開工作坊培訓,讓承辦的同仁可以知道如何處理。
-
在處理比較困難的是,其實業管同仁看到這些案子,都會用比較保守的態度,都會看到很多現行法規及預算的限制,目前我們也積極溝通是不是有可能找出一些可以突破的點。後續還要跟各位先進學習如何在協調上,可以讓同仁比較知道如何處理這一些案子,謝謝。
-
蒙藏會的PO也不克參與,他線上說的是問一個很critical的問題,他覺得週會的工作坊不遜於人事總處給予的課程內容,是否可以給予學習時數?
-
(聽眾笑)
-
PO的PO都說之前具體有給學習時數,幾小時就是學習時數,未來也是這樣,這個是非常critical的部分。蒙藏會應該沒有別的意見了,從右邊開始。
-
衛福部Peggy,四個部分:
-
第一部分,我發現PO Chat還滿好用的,因為在裡面可以直接cue其他部會問一些其他部會相關的問題,例如同件事別的部會的作法......在此感謝這一段期間有幫我回答問題的朋友們。
-
第二部分,有兩個PO與既有體系關聯的問題想要問:
-
我有一點搞不太清楚,今天的會議議程有納入國發會「Join」平台的一些報告,關於功能是否調整等等,但是去年12/27也有一次類似的會議,政委主持也討論「Join」平台規劃等,想知道未來「Join」相關事宜的討論與決策,會放在今天這種PO月會,還是正規國發會召開、政委主持的會議?兩個會議的關係是什麼?希望可以說明。
-
再者,週會的時候,芳睿會帶著大家去討論一些「Join」上「提點子」的案子,但同一個時間,前面有很多朋友提到,國發會也有持續辦一些培訓,也有處理「Join」上「提點子」的案子......這兩個教學體系的差異是什麼?關聯是什麼?是否會有重疊的部分?我現在有一點混淆,希望可以得到說明。
-
第三,近期的煩惱是我們家的預告案,我發現預告案回應的量差異性很大,我們比較專業的案子只有兩則回應,但是像《菸防法》有五百多則;我們在思考的是,不是只能處理網路上的,同樣是菸防法,網路上、email、民意信箱等所有管道合計有兩千多則,大家都是政策建議,我們不可能拆出500則來自Join的額外處理。所以要怎麼不只從網路這個角度去思考,而是把不同管道的意見整合起來做?這是我們在思考的。
-
最後一個是心情抒發,我覺得芳睿老師是非常溫柔的人,以下沒有不敬的意思,但想要回應剛剛芳睿老師提到:「先前經過一些PO工作坊討論之後,發現『缺乏內部溝通』原來是隱藏在其中的問題」......但對我來說,這完全不是隱藏的問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問題。
-
這是我第二次來PO工作坊,中間的週會沒有參加到,初步覺得這些芳睿老師帶來的工具都很好,剛剛講的工具的每一個說明都聽得懂,但我完全不知道聽完這一些東西之後,回到部會裡面,在我實際工作的場合,例如:立委因為某一個政策來質詢部內、或者我碰到什麼案子的時候、我開跨部會會議的時候......什麼東西是在真正平常工作時間點派得上用場的?聽完課後我目前沒有辦法這樣子銜接。
-
我覺得課程內容本身都很好,但我真的不太知道要如何用,我不知道,這一些工具過去被實作的地方,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公司或是其他情態的組織?或至少不是像政府這一種層層階層的文化空間裡。
-
因此我會有一種感覺是,學完之後覺得世界很美好,在真空的環境之下,人類都是良善的情況下,這一套應該可以用,但回到部會內顯然不是這樣子,每個階層跟角色都有不同的出發點與困難,也的確會有內部或外部的政治問題、溝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建議,或許未來芳睿老師的課可以搭配一些有實際跟公部門合作過的老師,是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真的實際政治判斷的人,有實際跟部會運作合作經驗的老師,我想對我們的幫助會更大,以上。
-
我們統問統答;我只能答快的,各位剛剛發言的時候,直接會變成便利貼。
-
我們在12月底那一次「Join」平台的會議,當時大家才剛被遴選出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各位比較像是列席,大概也不太可能主動提什麼,因為連PO要做什麼都還沒有任何狀況的情況,因此未來「Join」公共政策平台報告是併入月會或者是「Join」會另外開,我尊重資管處,我沒有覺得哪一個一定要比較好。
-
這一次併入的原因是要有新功能,而且也是跨院的,而且在sli.do上有人請資管處出來解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國政作為國發會的PO,有一些東西跟大家提出分享,所以這一次是用這樣的方式提出報告;但是如果未來「Join」的東西提出報告,我覺得都ok,尊重國發會這邊的判斷,也就是統問統答的部分之外可以快速回答的,慢速回答的部分,我們等一下一起進行。
-
衛福部的另外一個PO,其實剛剛Peggy講了很多,我在部會裡面算是比較Lucky,因為有Peggy。
-
但是這也呈現一個問題,我們也會有很多顧慮,到底這一個PO的範圍在哪裡,我們還看不到那一個邊界,目前就部裡面所產生的狀況,其實我們在「提點子」的部分,一直沒有停過,其實是很熱鬧的,剛才Peggy講到法律公告的部分,那個也是現在也是,我們原本也很直接說,因為今天再更新到七百多則,但是我們實際上收到四千多則,我不可能為了七百多則出來,因此他們現在需要開一個專家學者的會議,因此這個就變成好像跟我們預期的兩個月有一點不一樣。
-
第二,因為明天國發會又要開一個會,我們的理解是,其實人事行政總處早就有做,而且相似度極高,但是是國發會的文,我們非接不可,而人事處就不接了。其實是不一樣的工具,而是一樣的東西,如果是有意義的,我們還是願意做,但是能不能最後做到一件事?也就是要導入制度,我們很願意做一個先驅,但是最重要是要進到制度,否則以後誰都會不在自己的位置,而制度會繼續運作。
-
因此,我們做這一些有意義的,最後是要導入制度,就像我常常跟Peggy說如果她走了,我們壓力會很大,但是我們也希望Peggy的經驗可以導入衛福部,因此我現在要回過頭是芳睿老師講得很好,但是制度很空,我們是一個小螺絲釘,我看政委也有一些感覺,因此會連結我們的次長跟長官,可能訊息要回到我們的制度面,我們才可以做更多的影響。
-
澄清一下,本來是說人事總處的那一個,也就是下情上達的要點,我們現在正在制度化就是「Internal Join」,也就是公務人員政策參與的作業規範,剛剛分別講的是這兩個,是這樣嗎?
-
可以用這一個作例子。
-
我完全同意應該要制度化,有幾個PO說為什麼一下子就制度化,好像大家練習個幾場之後,作業規範就出來了。但是它一定要制度化,不然大家要如何做事?這個是我完全同意非常基本的東西。
-
另外一個是,為何不把舊的制度改一改就好了?其實芳睿講得非常清楚了,她的形成脈絡不一樣,變成我們連改都很難改的情況,這個我等一下統答的時候會講。請繼續。
-
主席、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國防部熊蒂生,我是第一次來參加與學習。
-
經過剛才簡報看到很多新的功能、新想法、新作為,給我很多新啟發。但是我覺得在國防部裡面碰到的問題,前面的先進都有提到,基本上國防部的單位層層負責,分工又很細,很多工作需要與其它司室溝通協調,因此,PO工作會很吃力,但是我相信國防部會很努力參與,不過還是請各位先進夥伴給予多多鼓勵與支持,謝謝。
-
各位PO夥伴大家午安,我是原民會的劉維哲,大家叫我維哲就可以了。我剛剛看了一下,原民會大概有三個案子,兩個案子是「提點子」,一個案子是參與式審計,其實去按讚的反對原因不多,我想這很正常,因為原住民的人並不多,只有五十五萬人而已,要達到五千人門檻是有一點難度;但是如果達到的話,一定是很重要的事情。
-
舉例來講:有一個案子是開放原住民使用獵槍,因為原住民還是有土製的自製手槍,你說開放使用獵槍的時候,即使原住民超過五千人贊成,而贊成的結果,也沒有辦法,因為主管機關並不是我,而是在內政部警政署。又好比是否開放狩獵,而狩獵又是農委會的權責,因此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
其實剛剛講這一些問題,在部會之間也協調過很久,而一直沒有進展,如果今天成案出來,我不知道類似這樣的案子是不是提到政委來協調?因為不同族群的不同價值觀,當然就會有正反兩方,包含保育人士,將來如果討論很熱烈的話,也就是一個價值選擇的問題。
-
所以,假設萬一有的問題涉及到原住民的議題會超過人數,我更想知道後面按贊成及反對的族群背景,我們從裡面會得到更精準的一些資訊來解決。
-
第二,在PO工作的協調上我個人覺得還好,對處之間的協調還沒有發生太大的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在於據……對不起,這個是官僚文化,不同處可能有不同的督導副主委,我指定不同的處,也把那個工作交給副主委做,不見得副主委願意做,所以協調的時候,會變成要請示這兩個副主委誰願意接,如果其中有一個願意的話,其實對我來講作指定的話,其實是更簡單,以上兩點報告。
-
大家好,我是勞動部的莊美娟,大家可以叫我Mei。事實上從我兼任這一個工作以來,我一直覺得這一件事滿有趣的。這一段期間其實勞動部要處理的問題很多,包括一例一休等方面,其實大家一直在處理這一件事。也因此我們本來預期也許「提點子」成案會很多,結果反而沒有。
-
我們最近有一個成案的案子,就是公務人員組工會的案子,這案子我們需要在4月4日之前回覆,我們也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去經歷處理的流程,事實上我們之前看了處理國旅卡的程序,覺得是一個很好的程序,很希望把這樣的程序,包括芳睿老師今天解說這樣的程序、思維及模式,能讓部裡面的同仁能夠學習及經歷,然後從他們自己在這樣的運作過程當中,去改變處理議題的方法。
-
對我來講,兼任這件事其實並沒有壓力,我在協調各單位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同仁滿幫忙的,但我不會一開始把它提到說要找哪一個次長來處理,通常都是先找主責司來研處。
-
有關公務人員組工會,我們都是利害關係人,我本來想在PO群組裡徵詢大家意見,本案基本上我們覺得跟著大家慢慢學習,我覺得這是好的經歷過程,而我們同仁也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及成長,謝謝。
-
大家好,我是原民會的陳鈴雅,大家叫我鈴雅就好。我算是協辦PO,最近比較有心得的是,2月28日國發會有回覆國旅卡取消的案子,因為我不定期會上PTT看,發現其實有兩種聲音,一種覺得這個是官方回應,第二個是大家都很同情承辦人(笑),我覺得其實還滿有感觸的,很感慨,如果在「Internal Join」上,因為我當初也是提案「Internal Join」之一,如果放上去的話,是不是也不符合大家的期待。但是就想說現在還是有一個新的平台,也就是大家還可以暢所欲言,所以有這一個平台是很開心的,謝謝。
-
PTT公務員版已經幫我們做辯護,也就是約來了那兩個連署人,有來跟沒有來真的差滿多的,有來週會其實可以看到是在既有的現制底下做;但是如果沒有來的話,就算文書寫得再好,因為沒有錄影,所以其實很難感受到,但我覺得真的比去年年底大爆炸的放向,我覺得很的有好多。
-
政委、各位夥伴,我是原能會的杜若婷,在上面的代號是RTTU,我是第一次參加這一個會議,其實原能會有兩位夥伴,我主要負責與新聞工作有關的,另外一位是管考的,因此我們兩位交替出現在這樣的會議當中。
-
以我自己的經歷,也就是前面幾個夥伴所提到的,我覺得滿幸運的,因為原能會算是比較小的部會,不管是開放政府或者是資訊公開,都是非常認同,因此在內部的協商或者是尋找資料或者是請同仁來處理這一件事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有太大的困難。個人看了很多「眾開講」,過去在全國能源會議之後,大家都有上去看一下人家如何留言,我們是不是要適時回應。
-
但是就我個人認為,在上面po資料的人,實際上我並不太清楚其背後(背景)到底是什麼,因為在很多議題來講,其實不同利害關係人去看待,都應該要不同的態度,因此我前面沒有這樣的列席,因此我並不清楚,大家上去回應以後,對於這樣的回應是不是應該有所區隔。
-
對我來說,原能會本身主委其實非常重視,在網路參與之前,其實原能會就有公眾參與平台的會議,而這個會議是每兩次一定要開一次會議,透過跟一些民間團體或者關心議題的人,甚至於相關的部會,是透過面對面溝通在談論,同時現在已經開放到直播、網路留言,就是希望我們的議題或討論的東西,能夠與更關切的人來直接溝通。
-
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也許跟原子能委員會的相關工作來講,發現其實有相關資訊的落差,在上個禮拜的會議中,他們甚至有提出來是不是可以開一些課程,提供給大家來學習,這樣的話,大家彼此在談論這一個異地的時候,大家會有比較平等的地位,以上經驗,希望能夠在未來跟大家學習到更多,謝謝。
-
剛才sli.do有一個程序性的問題,也就是房間裡的二氧化碳濃度太高(笑),因為這個是程序性的問題,空調需要調整一下。
-
我們統問跟統答之間先休息十分鐘,大家先喘個氣,不然就會像318佔領立法院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氧氣可以使用,會影響判斷的品質。
-
那統問還是先講完?
-
不是說要休息了嗎(笑)?
-
如果你的具體建議是要休息,那就這樣。(笑)
-
現在是四十三分,我們五十三分回來。
-
(中間休息)
-
(休息結束)
-
剛剛大家講的東西都有放在realtimeboard上,像統答的時候,我們會整理出每一個部會實際反映的狀況,如果大家把逐字紀錄去識別化的話,也尊重大家,希望最後有一起的收攏,就像剛剛芳睿老師demo的。
-
我們給院長看最後這個版本,其實你已經沒有辦法還原到哪一個部會提的,看起來就是大家的意見,而我們的目的是一直產出這樣的東西,也就是不會危害到大家公務生涯的情況下,又有一些院長可以用的東西,等一下統答再繼續說。請交通部。
-
我是交通部的PO,也就是楊惠如,我每一次的名字都不一樣,今天可以叫我小星星(笑)。非常感謝政委給我十分鐘的時間呼吸,所以我比較能夠正常說話。
-
第二,我今天座位的選擇是不錯的,前面很多PO,已經把我的意見表達了,我就直接「加一」。
-
第三,我們交通部在105年有關於「Join」的成案數是第一名的,但是想不到今年被教育部追過,所以我要感謝教育部,這個是我三個感謝,謝謝。
-
各位PO夥伴大家好,我是經濟部的蘇惠君,大家可以叫我惠君。我來這邊有參與過兩次會議,就像剛才前面的夥伴講的,上了這麼多次課,基本上對於PO的工具,就我個人來講,我也是覺得不曉得怎麼用,在我們部裡面,像我們長官對這一些業務並不瞭解,但是也很支持,所以基本上我們在這一個工作就是做一些案子的協調,都沒有遇到太多的問題。
-
雖然這些是分辦跟協調的工作,像我們部裡面提案的案子事實上也滿多的,因為現在「眾開講」有很多法規及命令放上,雖然我們是副知的單位,但是我們也要通知很多單位去關注。
-
我們有一些擔心,現在平台的功能越來越擴大,包括像審計部的案子、立法院的案子,其實我不太知道,因為行政跟立法之間有一些分工,我不知道未來這一些平台,以後我們的角色是什麼?
-
如果我們要參與的角色,我很擔心是不是未來繼續被壓榨的角色?這個是我很害怕的,以上大概是我目前的擔心,謝謝。
-
政委、各位長官,大家好,我是交通部的PO呂世暘,我在PO chat上的帳號就是ghost,我在部裡面我的帳號也是ghost,我會取這個帳號是因為,我們學資訊的,一個軟體很有名就叫做ghost,反正有問題,ghost過去就好了。我每次到單位就想說要取一個比較好記的帳號,這個沒有人取的,所以我就用了這一個帳號。
-
我從去年12月底到現在參加過三次工作坊,就我對開放政府的感覺跟我一開始進來的感覺,其實差滿多的,跟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因為我發現現在的工作還是focus在「Join」平台的部分;不過我後來發現慢慢有往我想像的方向前進了,這個久了應該是慢慢可以達到我想的東西。
-
因為我是學電腦的,我之前在大學服務,所以很少接觸到公眾議題的部分,我其實來交通部不過一年左右,所以其實在開放政府這一塊,我的感覺有一點使不太上力。
-
因為我們交通部的業務不太瞭解,目前又用不到一些網路工具,我對科長不太好意思,因為幫不上他什麼忙。
-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上個月月底有開過一次國旅卡的工作坊,我想問的是,像之後的議題是不是會像上一次的方式進行?因為像上次的方式,我覺得有一個好處跟一個缺點:
-
(缺點)雖把相關的部會找來、利害關係人找來,可以比較快速達成共識跟快速回應,但我覺得這樣的缺點是,有一點太浪費時間了,把大家找到那邊,然後花了一天的時間去討論出那一個結論,而那一個結論,其實業務單位在單位內部就可以討論出來了,感覺到把大家找來是在寫作文,是想說如何潤稿會比較好。
-
(好處)但另外一個好處是,真的可以減少很多跨部會的協調時間,這個也是滿好的。以上是我的問題,謝謝。
-
大家好,我是審計部的邱團寶,我們今天是來學習,也順便來說一下感謝。
-
審計部最近這幾年來,其實在審計長的領導之下,很重視公民參與,剛剛在會議開始談到開放政府當中有幾個元素,包括一些公開透明及課責,其實審計機關在整個公共治理裡面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因此這一次承蒙這一個平台幫我們增加審計部的專區。
-
其實主要的目的是,我們會針對一些查核的議題,也就是一些專案的調查,會把它放上去,我們希望去蒐集民眾的意見,因為以往在推公民參與,希望這一次可以透過這個平台來蒐集廣泛的意見,因此非常謝謝能夠幫我們用一個完整的專區,謝謝。
-
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PO吳紹群,可以叫我紹群,其實非常幸運,因為故宮是一個小部會,所以大家不會有意見,非常謝謝這一個順序。
-
大部分我想講的話,都已經在前面公務界的前輩說過了,我這邊沒有什麼意見,內部溝通真的是非常困難,雖然我們是小部會,不只是這樣的角色,在外界的詢問及質疑上,其實內部要取得溝通及共識,其實難度非常高。
-
再加上,其實大家不太瞭解維持大型或世界型的博物館並不是那麼容易,有很多的專業並不是外界那麼瞭解,大家會覺得很簡單,但是其實並不是很簡單,最近新聞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長辭職,他留下了12點多億的虧損,我們還沒有這個資格虧損12億,(事實上)不是這麼簡單,他們有投入這麼大的資源,而我們人數非常地少,整個故宮加起來的編制只有經濟部一個局那麼大而已,我們的經費也沒有像大都會博物館這麼多,所以要回應外界的要求或反映,其實是有其困難的。
-
因此,我們希望這一個PO的機制,可以促進社會各界對文化機構的瞭解,可以提供一定的幫助,謝謝。
-
大家好,我是工程會的張兆琦,對這一個會的心得是,一直加一加一,我覺得參加這幾次的工作坊,我感觸很深的是,以前對於上課這一件事是很排斥的,因為以前準備五分鐘就開始神游了。不過很感謝張芳睿跟政委帶領的學習模式,這一種思考腦力激蕩的方式,對於我個人在解決問題的這一些處理方式,我覺得幫助很大。
-
我也試著把這一些方式帶回去在工作上,所以我也問了realtimeboard如何使用,雖然還是卡卡的。政委辦公室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可以多問政委,有時一個問題要如何把它定義為情緒性的反應、什麼是事實上的反應,上次政委講了很多個,我還是沒有辦法分辨出來,政委是不是可以出一個「政委語錄」,把每一個問題的本質分析,哪一些忽略、哪一些可以跳過,以上,謝謝。
-
個人崇拜的事情,是絕對不做的(笑) 。
-
但是我們有系統的ORID法的訓練,那個訓練有線上的課程,我們會後再提供。
-
( 線上課程1: https://www.slideshare.net/autang/orid-60305691 )
-
( 線上課程2: https://www.slideshare.net/autang/ss-64083251 )
-
我們這邊廣告一下,接下來張芳睿也會幫地方政府帶類似的東西,我會盡可能全部將教材做成線上教材,有時間的人可以看整個錄影;沒有時間的人至少看簡報跟realtimeboard,時間多一點的人可以看逐字稿,會儘量做成這樣。
-
各位PO大家好,我是公平會卓秋容,大家叫我「秋容」就好。每次參加PO工作坊或是會議對我來說都是全新領域的學習。公平會是獨立機關,執掌公平交易法的執行,基本上公平交易法並不是很容易被瞭解,所以在參與平台裡面要有「提點子」,應該也不是很容易,「眾開講」就比較相關了,因為法律或法規命令的修正都必須要放在「眾開講」去徵詢意見,因此對於國發會舉辦「眾開講」的工作坊,我也會儘量鼓勵本會同仁來參與學習。
-
我在公平會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是協調的窗口,並不是個人抽離出來專辦開放政府這件工作,而是建構在國發會原本推動公共政策參與平臺時所建立的運作機制,目前本會就參與平台業務的協調運作,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
各位好,先感謝各部會的PO,我是國發會的國政。
-
今天來大概想要瞭解一下PO工作的負擔,因為我們是儘量少加一點工作在上面,我們等一下有一個報告案會提到,院列管跟部會列管計畫中一千多項計畫,我們上個禮拜有討論到,後續如果民眾留言,會主動通知到計畫承辦人跟部會的管考單位,有沒有需要再通知PO,有關這個議題我們等一下可以討論一下,感覺PO做得滿愉快的(笑)。
-
另外,剛剛有提到政委這邊的PO機制跟原來在一開始104年建立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整個聯絡管道那邊要不要整併,因為有部分是重疊、有部分是分開,我們後續要瞭解是不是要整併,讓聯絡管道單純化。
-
當然,我們也是想要原來機制,下個禮拜會清查一下目前重疊的狀況怎麼樣,建議整併一個管道比較好,不然多個管道會有溝通的問題。
-
不管人是否整併,我們開會的這一件事,因為本來也有請次長來開的那一次,也就是去年年底的,每一季3、6、9、12月底是不是也會請次長來開的,是不是在「Join」那邊一併報告或是次長要開兩次?
-
我們建議合併。
-
以後「季會」併進「季會」?
-
-
瞭解。
-
次長跟資訊長不見得是同一個人?
-
對,而且剛才我才瞭解到,我們本來想像中都會有類似像次長的角色,但是有一些部會比較特別的,好比像國防部(笑),我們想得太天真了(笑)。
-
所以季會是哪一個副首長來會比較好的這一件事,也是大家可以幫忙想一下的,因為開會通知單畢竟是我們發,所以如果你們覺得哪一位,或者即使不是次長,而是別的官階,但是實際上比次長還高,也可以請他來參加,這個可以列入紀錄,因為我沒有講哪一位(笑)。
-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就切sli.do進行統答的部分。
-
底下是大家打最新的,所以有一些比較像是在閒聊的部分,關於「語錄」不要造神有的沒的,這都是屬於個人感受,這個是可以不回答的,馬上就可以跟各位講一下,只要回一句「尊重您的感受」就可以了。
-
但是我們還是從按讚的數量開始處理,其實大家最關心這個跟「Join」業務的重疊性,之所以有這一個平台是因為當時318佔領以後,佔領的人包含我在內——還有這邊的其他一些人在內——說不開什麼公民憲政會議的話就不走,後來就稍微打了一個折扣,就變成開了經貿國是會議,至少有一個直播牆,多多少少還是願意參加一下,有收到一個多數的共識或者是全部的共識,要有一個系統性的跟公民多項意見,包含「提點子」、「眾開講」、「來監督」,都是在上面去確立的,因此從那一個結論去做「Join」。
-
當然「Join」事實上在我這一任上任的時候,只剩「提點子」還在運作,其他的部分其實是處於冬眠的狀況,我來做的事情,主要是恢復到它當時被規劃出來時理論上應該要做的事情,我也沒有加新的東西上去,這個是大概的想法。
-
但是其實如果我們回到老師會處理到那一次經貿國是會議的話,其實民間參與的管道,並不只是網路的參與平台,當然這邊也非常辛苦、做非常多事情,但是事實上跟網路上及網路上朋友們,當初要的還是有一點落差的部分。這是剛剛講的「外因」即外面有這樣的需求;「內因」的部分是張芳睿一開始說比較想要有成就感的部分,這個倒是跟網路上或者是馬路上朋友們要的不一定相干,但是也可以用開放政府的方式去解決。
-
因此我們用開放政府解決,同時解決外因跟內因兩件事。我們用PO做這一件事,雖然目前公部門、私部門跟公民溝通的管道只有「Join」,不表示未來只有「Join」,也不表示未來只有網路,從年改會的直播到司改會修改成開會之後馬上上網,其實在技術上已經有一個很大的突破了,因為可以減低很多表演性質的東西,不然會覺得表演給同黨看,某方面可以兼顧到同黨性,然後可以照顧到表演性比較強的人——我就不講誰了——所以技術上在進步了。
-
公務員或者是常任事務官的朋友們,每一次上來跟下來的時候,都會限期把某個政務官想像的東西變出來,但是並沒有真正每一天可以日常拿來用的動不管是上、下、左、右的與會都沒有,這個是我們規劃的原因,目前的案源確實是「Join」的「提點子」。
-
第二,剛剛有人自我還原去識別化了(笑),確實缺內部溝通並不是隱藏的問題,剛剛講過國旅卡的問題又浮現過一次。
-
第三,關於不太理解公部門,我這樣講好了。其實2012年至2015年英國專業文官模範及來源,這個制度是抄他們的,雖然不一定都抄到了,專業文官國家在政府保守跟自由民主黨的聯合政府底下,決定公務員做的事實在讓人沒有成就感,當時開放政府還沒有變成國際上的顯學,因此變成「公務人員重新架構」98的概念,這個是2012年的一份報告。
-
(報告: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305148/Civil-Service-Reform-Plan-final.pdf )
-
這份報告裡面第15頁,其實就把大家剛剛講的,也就是差不多都歸納過一遍,也是用類似我們這一種蒐集的辦法,雖然國情不同,不一定完全一樣。
-
舉例來說:長官說了算,屬官根本沒有講話的空間,大家卡在本位主義裡面,大家都推來推去,大家發生事情的時候,一定先課責旁邊的人,如果沒有動作當然是第一時間就先說跟「本部無涉」。
-
雖然決策的結果是透明的,但是決策的過程是重重黑幕,據以決策的工具是不公開的。
-
民眾提出來的具體建議,公務員是吃案的,並不是幫他們向政務官所反映的,當我們產出各種各樣政策的時候,事實上在政務官的腦袋裡面運作順暢,但是事實上丟下去是大災難,這樣的狀況是不斷發生。
-
接下來,政府今年到底要推動什麼計畫、旗艦方案,完全都是執政黨的口號在決定,這個東西就是變成專業事務官,反而並沒有什麼進入的空間,也就是馬上進入了立法院。
-
這個是類似用收攏的方法英國專業文官系統的一些問題,相信大家同意,至少高達八成也是我們這一個政府的問題才對(笑)。
-
因此他們提出「協作」的概念來當作這一個問題的方式。
-
只要有專業文官系統,這個問題就是制度性、跑不掉的,因此他們當初提出「Open Policy Making」的概念,所以開放政策制訂,因此張芳睿之前服務的Policy Lab,也就是專門做Policy Making,所以她碰到所有這一些東西,包含內部溝通、PO chat,及如何做出故事之類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Join」平台目前就是「E-consultation」一個非常小的一個部分。
-
這個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容易讓大家看到,大家才知道我們有在做Open Policy Making,所以等於是這整個東西的新聞台,但是事實上專家會議,或者是研究工作,或者是怎麼樣善用社群媒體,或者是如何營造眾包的(「vTaiwan」)等等,其實是有一個整體架構。
-
因此並不是未來PO就莫名其妙懂這個整體架構,英國2012年寫出這一個,而是2014年Policy Lab的Mission Statement才出現,Policy Lab第一個實際的案例是到2015年,也就是結案的報告出來,他們開始滲透回去,我記得是2016年的時候,才慢慢法規、制度化;我以上應該沒有背錯(笑)。
-
以芳睿在Policy Lab的經驗,這並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是非常花時間的。
-
不過,第一,這不是我們憑空想的;再者,這些發展出來的東西,我們在國際開發社群是不斷在交換這一些工具的,因此這部份也並不是我們自己憑空想的。
-
這整件事,是有一群太瞭解公部門的人,去決定把它溫柔示範改革的方式,去做出來的。
-
在英國成效還滿好的,但是我不確定我們這邊是不是也像2012年至2016年四年的時間,才能做出一些外界看得到的成果來,我並沒有預定的時程表,只是這個在各國都在發生,有很多經驗了。
-
「問題:太學術了。」
-
對,芳睿在re的時候,我們說要結合實際的實務,我相信這個部分逐字稿就可以了。
-
「問題:長官事務繁忙?」
-
這個是重點,我記得在sli.do討論是有一個脈絡的,也就是長官政務繁忙的這一件事,這個事情是我們為什麼要推一大堆看起來很繁瑣記錄工具。最主要原因是:可以在一張A4紙的範圍裡,再花長官六十秒左右的時間裡面,就可以比傳統的會議紀錄傳達更多的資訊,還不會讓大家的公務生涯遭到威脅,因為是充份去識別化,因此在這一件事上,這個是這一個工具具體的用處。
-
另外一個具體的用處是長官認為這個不錯,像今天早上院長說這個不錯的時候,你可以很容易展開,因為每一個小點可以展開到後面的便利貼或user journey的概念,如果你可以看三、五頁的資訊,其實會發現看得比較多,因此把大家的創意發散之後,如何收回到A4紙上,這個是我們現在正在解決的實際技術問題。
-
我們上次有調查過,也就是新傳體系、綜規體系及資訊體系,好像是各三分之一,我們的理想狀態是,每一個部會最好有三個PO,這三個PO最好是鐵三角之類的,相信剛剛各部會已經分享了,確實有一些已經往這個方向邁進、有一些是軸承之類的,我們今天有盤點。
-
有提到是不是可以直接從主秘來擔任?排行程空間有很多空檔的時候,可以順便來協調一下。我相信在某些部會是適用的,在某些部會我們調查是不一定適用,因此每一個狀態不一定一樣,所以各位的資訊長如果大家覺得不是做適合做這個的話,歡迎用匿名或者是半匿名的方式來讓我們知道。
-
因為Policy Lab的做法,我之前有一些朋友在美國、紐西蘭或者是西班牙,他們的做法其實是從政府的邊緣開始,也就是從一些真的碰到民眾的東西開始,用想像中最理想化的方式去處理一些案子,接下來往內縮,如果只學到一成或兩成或三成,還是有一些作用,是這個目的。
-
我們每一週在帶工作坊的時候,我們會更滲入大家工作中的詞彙或脈絡,所以Peggy提到如果特定的案子有更適合的中介者來帶,那個是很好的助力。
-
「問:大家講週會是不是可不可以不要每一個月都一定要參加週會?」
-
我記得有四個PO講了這一件事,確實會影響到公務,等一下週會的參與投票,每一個人可以投三票,每一個人會投零票,你預期接下來一個月都不會參加相關的PO工作,你不需要附理由跟可以匿名,所以大家按照自己實際的情況,如果你覺得可以參加一場就投一票,依此類推,大家都不投,月會再來,至少大家知道我們週會在做什麼。
-
「問:跨部會業務的協調很廢力?」
-
確實,我花了九成的力氣在協調工作上面;另外一成是在吉祥物上(笑),這個大家都知道。
-
「問:定位不明?」
-
定位不明這個確實是真正的狀況,鐵三角不可能結合在一個人身上,三個人在公務階層中也不明,但是這個定位不明是完全聯繫到這一件事上,如果硬要在本來純階層式的可層架構裡面去找定位的話,其實根本沒有這一個東西的空間。
-
剛剛在sli.do上也有說,大家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槓桿,但是我們左邊的問題是非常大的巨石,到底要如何穿洞?我的想法比較像是滴水穿石的想法,並不是要施力,除了讓大家過勞、爆肝壞掉之外,絕對不會有別的下場。「盡可能不要施力」,至少這是我自己的人生哲學,但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並不表示不做事,而是盡可能讓更適合、更專業,或者是更有位階的人來做事,也就是去找到那樣的連結。
-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覺得部會才會慢慢知道PO的價值,事實上就像參事一開始講的,國會聯絡人、新聞聯絡人一開始的角色定位很尷尬,議定設定權是空的,是慢慢才發現很重要,中央還要徐國勇老師團隊來處理,我們也經歷類似的過程,也就是PO當然有增進跨部會議題合作——我們等一下要投票——但是在內部的這個處理上,我建議真的建議不要硬推,如果有某件內因或外因出現的時候,就可以去處理。
-
PO一開始的公文確實是說需要簡任以上,但是我們後來把這個放鬆的原因是,按照參事的說法是有時可以跨級授權,所以我們後來是建議簡任以上,但是這個東西我們一開始是有想到的,果然NCC的朋友就講了我講的話,所以直接重新複述一次。
-
「問:我們在做的事情是高度影響性的?」
-
其實這裡的長官也不是閉著眼睛講出一句話,好比看到某一本雜誌的某一篇文章,也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要讓這一個政策產生的過程那一句話,等於是自己發展出類似像雜誌社的說服力。這個的意思是,為什麼要很強調倒金字塔的概念?長官只看一頁A4,也會覺得這個東西是玩真的,不遜於某些雜誌的調查報導;但是這一個東西,是這一個工具、紀錄原則自動可以滿足的,並不是需要花額外太多力氣才滿足的。
-
「問:今天有會議紀錄,而且要做逐字稿,非常佩服剛剛講真話的所有朋友們。」
-
其實我們是有保護傘,十天內可以把自己匿名化、去識別化,把自己講的話收一點或者是整句刪掉,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
另外,承上啟下的工作,我覺得NCC這一次在「Join」上破格利用,其實對民間起了非常好的示範,每一次想要改《通訊傳播法》,每一次要討論封網的時候,馬上就走上網路跟馬路了,根本不需要集結,只要一跟言論自由有關係,大家就抗議了。
-
但這一次NCC平台上是這樣處理,而且民間辦的有點類似民間公聽會的共識會議,NCC也都主動跑去參加,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反而這次民間的互信相當好,並沒有在報紙突然說NCC要查封網路,也是為他們的未來節省了不知道多少的時間。
-
下一個問題,剛剛國政已經回答了。
-
「問:在週會跟月會凝聚的共識就交給院長,這一件事難道政委不用負責嗎?」
-
對,我還真的不用負責,因為課責是這樣,權力跟責任是相輔的,如果現在做出來「Internal Join」的要點,到最後的執行,好比像是管考處或者是人事總處要幫忙的,他們並沒有權力,就是課責到那一個主責部會,還真的沒有辦法課責到我,所以我必須要跟大家說明這一件事,大家對傳統的形式想像有一點差別(笑)。
-
我們提出這樣的可行性,管考處跟人事行政總處說不想做,我也沒有辦法說什麼,我只能回來說他們做出可行性評估,即使是怎麼樣,就是不想做之類的——因此,這只能是溝通的角色。
-
大家也知道公務人員服務法的關係,我說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事,大家要花一些時間去想,那個不可行也是很具體的事。那個是很類似的狀況。
-
如果有些東西要還原到業務單位做的時候,我們需要說服業務單位的方法,就是工作成本攤提,現在做這一件事,未來可以省多少事,要不然需要更上位的架構是,現在多做這樣業務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其他的業務可以減量,而這一個東西當然又牽涉到零基預算,但是這個東西都可以放在整個脈絡裡面,現在的統答沒有辦法講太多,大概是這樣子。
-
如果沒有別的政務手段,不可能,這個我同意,但是事務狀況有時是可以用這樣的手段來解決的。
-
「問:感謝政委對本會的肯定。」
-
不客氣(笑)。
-
至少大家看到完整的realtimeboard比較像的,橫向溝通也有一些準據來做。
-
「問:會有學習時數?」
-
會有學習時數,這個沒有問題。
-
另外,像email、傳真、臉書、部長信箱、署長信箱,這一些東西都要合併思考。事實上PDIS,有些部會的部長信箱系統沒有辦法跟其他「提點子」或者是其他問答集作整合的話,這裡會有一套指示系統的建置方式給各部參考,這個東西是很多PO跟我們提過,我們也有在處理。
-
「問:我們家次長秘書是負責行程。」
-
這個是事實層級的東西,大家參考就好(笑)。
-
「問:這個是要爭取政策決定流程作改變。」
-
這個是為什麼先期拿出來講是重要的,如果在月會講的東西,其實在上個月就應該要處理的,也就是已經是爆炸的地雷,我們今天早上很誠實跟院長講說我們沒有那個量能,不可能大家的工作就是救火,如果大家知道兩個月、三個月或五個月之後會值得討論,但是還沒有上升到好比像部長或者是立委們或者是媒體,他們知道這一個政策是會改變的,他們會demo好一個政策的討論,是怎麼樣做的示範東西,因此越前面是越容易弭平事實的差距,越到後面救火的時候,理想跟事實差距越大。
-
當然,現有流程有非常非常多改變方法,不管是Policy Lab那一套或者是英國GDS那一道,或者是芳睿講的這一套,其實都是一些我們參考的座標,每一個部會或者是政府,我們到最後實際去採行的方法,每一季都不一樣,我們會按照實際的狀況來修正,這也是我們會儘量鼓勵大家參加週會,因此在參加的過程中,就會知道這個方法並不是很好,是不是可以引入新方法的機會,在月會的時候,大家都在,每一個人講話都有限,因此很難去收。
-
「問:PO如何有能力觀察到議題的爆炸?」
-
當然不可能,重點是在沒有爆炸的時候,你覺得這一件事重要,或者是覺得重要,或者是兩、三個朋友覺得這一件事重要,就要先提出來了,即使這一個是小議題,因為越小議題,越容易去用正規良好的程序去處理,不要說非爆炸的議題,而是不處理的話,未來有爆炸的機率,這樣就可以了。
-
「問:並非完人,不易負荷。」
-
所以量力而為。
-
「問:開放政府並不是只處理專案的工作。」
-
這個我們剛剛處理過了。
-
「問:比平台本身?」
-
國發會真的運作很好,資管處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只是我們現在在做別的東西而已,這些別的東西我們要慢慢把它長出來。
-
「問:很喜歡你,但是覺得政務官要有自己的政治判斷跟承擔,而不是把未來可能爆炸的議題詳細說明給院長聽,不應該只是院長的參事或幕僚的角色。」
-
報告各位,除非有督導部會,政務委員就是院長的參事跟院長的幕僚,我們按照組織法,這就是我的工作,因為我目前並沒有督導特定的部會,除了資管處之外,所以我只能做這一件事,這就是我的政策判斷。
-
「問:PO的工作就是提問題請政委幫忙解決?」
-
並不是只是提問題就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有「小我」、「中我」跟「大我」,好比你家水管壞了,我可以幫你協調秘書處去解決,當然不是這樣子嘛!重點是提的問題至少是「中我」,也就是在你的位置看出來,即將在你部會即將難以負荷的東西;或者是「大我」是,即使這個不歸你的部會管,但是你覺得如果不處理的話,可能會有問題,而你的部會在裡面可以扮演一些協助的角色,像這樣的東西才是重點。
-
而這個比起「Internal Join」跟「Join」的好處是大家都是固定的人,每一次固定的人都是陌生人,即使邀請他來,我們也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相處,但是未來的三年半不出什麼太大問題的話,就是會一直跟各位相處,所以到最後希望溝通會變成比較有效率,因此希望我剛才的回答比較……
-
「問:體系不一,覺得PO是條不歸路。」
-
如果認為有更適合的,要禪讓的話,也可以趕快,開始做打算,但是事實上這一個位置真的是要自己定義跟長出來的,所以我還是滴水穿石的話,並不是現在各位會變成槓桿的想法。如果我現在有很強烈的政治意志,要大家改變,我是由上而下命令大家的話,這樣才是槓桿,事實上我並沒有任何一個業務想要命令大家,大家以自己能夠承擔的狀況去處理。
-
「問:開放政府會不會只是buzzword?」
-
當然,就好像「數位政委」也是buzzword,過了十年之後,所有的部會數位轉型都完成了,我們可能還要有一個「類比政委」,來處理沒有上網的人(笑)。
-
事實上就是這樣嘛!任何的流行語過了十年,就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只是處在讓它變成生活一部分的過程,跟大家一起走這個旅程而已。
-
「問:公務到底如何減量或減輕?」
-
或者如何把更多人拉大家進來、推坑跟抓交替,這個是大家互相分享的東西;空調不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Wifi的密碼大家都有了;故宮加油(笑);十天之內要修逐字稿。
-
其他都是零票,大概都是這樣子,因此統答的部分到此為止,還有任何想要追加的問題,我們就回PO chat聊,現在請將sli.do切成投票模式。
-
今天是國政講大(範圍),審計部講小(範圍),在國政及審計部講的時候,大家會希望sli.do留著嗎?這樣就擬議匿名提問?先留著好了。
-
首先報告參與平台跨域合作及計畫開放來監督,跨域合作的部分我先說明一下,目前有立法院-立法倡議的部分,3月會上線;審計部目前有開放「眾開講」,一開始來接觸的時候,我們建議是「來監督」,後來他們主要是在查核前面的意見徵詢,所以目前是用「眾開講」。
-
部會的部分全部都有開放申請,但是導入縣市的部分,還是「眾開講」。而「提點子」是台北市政府導入,但跟中央「提點子」的模式不一樣,等於是做i-Voting的前置作業,目前來申請的有台北、南投、嘉義及雲林,上線的只有台北市。
-
從去年2月蘇院長的演講裡面就有提到開放政府。我們後來跟立法院資訊處接觸。立法倡議上線訓練在2月15日、16日、17日各辦理1場,3月3日、10日有加開一場,10日這一場結束以後,會彙整意見給院長裁示,目前的規劃是試辦。
-
目前立法院「國民網路連署立法倡議試辦實施要點」與行政院「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之差異,並不是像行政院僅限於行政院的業務。
-
另外,有關於隱藏的情形裡面,用簡略的情形,只是新增「血腥、色情、自殺、施用毒品等有害兒童、少年身心健康之內容」。
-
立法院成案是十日,行政院工作日是三日;立法院成案是六十日完成一萬份附議以,行政院是六十日完成五千份附議。我們目前也在考量是不是要調整。
-
成案的部分,因為我們這邊是行政機關要兩個月內回應為原則,但是立法院這邊是黨(政)團可以自行回應,可以到立法委員的提案裡面去,也就是由他們自己去做。
-
成案以後,目前的規劃不限時間,都可以上去回應,並不是兩個月,而是永久的,然而「永久」也可以撤案。他們提到未來在選區負面印象的時候,馬上就可以撤案,這個是立法倡議的措施。
-
(投影螢幕)這個是立法院的beta機。
-
接著是有關於審計部,已在3月1日上線,等一下審計部會報告,因此我就不再說明。
-
台北市這邊主要是做i-Voting,台北市目前的規劃是3月要上線,他們附議達三千人即達門檻,他們認為台北市民眾的素養會比較好一點,因此目前是三千份成案。
-
而成案以後會提到i-Voting去做,他們說要投票作政策決定,因為i-Voting裡面會有實名制,也就是會連結到戶政系統,等於僅限於台北市市民可以投票。事實上,一開始的規劃不是這樣,實際上是i-Voting前置作的提議,另外一個是跟行政院「提點子」的模式是一樣的。
-
但後來討論以後,另外一塊就拿掉了,也就是只有這一個前置作業,本來2月14日要上線,後來在過年前跟市長報告,而市長認為要完備法制的作業程序,不要突然曝光,因此先用法制去修,目前是等法制完備後再一起上線。
-
另外一個是GPMnet的規劃,因為「來監督」的議題比較多元,本來是經貿國是會議十二項的討論,後來下架以後,只有一、兩個議題在上面,上禮拜有跟副主委報告,目前確定是3月上架。
-
目前的樣態大概是這樣(如投影),首先會看到各部會的預算比例,接著是各部會個案計畫,底下會顯示目前最多人討論的(議題),接著再顯示目前來看是一千零九項的資料,每一個月會從開放資料裡面倒過來,因此資料會增加。
-
開放的計畫大概是一千三百五十項左右,底下可以作綜合討論。
-
如果是部會別的話,例如從經濟部進去個案計畫,好比裡面有兩百八十三項計畫,而操作的方式跟「眾開講」的方式是雷同的。
-
我們上個禮拜也有討論到,如果目前整個「來監督」的留言,超過一千項,基本上沒有辦法用人工去控制,而是用系統,因為都有留承辦人的聯絡方式,另外一個是通知部會的管考,我們想說是不是要通知PO,但是我們覺得PO的loading很重,想說是不是要PO處理,或者是要不要副知PO,或者是要不要PO上去關注一下互動,以上簡單報告。
-
我剛剛 sli.do的call in立法院那一整套跟立法院有沒有關係?然後逼部會同仁去立法院回應?
-
後段是確認的,成案以後一定會通過立法的管道來邀行政機關去說明跟解釋,但是成案前或者怎麼樣,是不是透過管道來要求說明,那個是立法的權責,目前立法跟行政是完全切割開的。
-
完全切割開的?意思是當他提中間的時候,我已經可以想像很多議題,贊成跟反對鬧得很兇,對我們來講,也不用分主責部會跟協辦部會?
-
沒有,不存在。
-
所以立法院自己玩,好,這個確定了。
-
像前兩個禮拜立委來索取成案的參採情形,我們就mail給各部會PO;同樣的道理,各位要上去關注一下,很多立委會從這邊找議題來質詢各部會。
-
這個就比較像媒體聯絡人的功能,知道這一個長官會被問到,不表示協調業務單位上去回?
-
沒有。
-
這樣應該很清楚。
-
「問:平台生意興隆。」
-
國政還好嗎(笑)?你可以選擇不回答(笑)。
-
另外一個是GPMnet,現在是3月底(上線)嗎?
-
對,他們預計過兩個禮拜,也就是20日左右會開說明會。
-
但是馬上碰到六十天法規預告的狀況,網友有對業務同仁留言,同仁按照之前參與式預算的做法,他們是給三個禮拜的時間,再由各局處的同仁上去回答,但是這個東西的規劃,我不知道PO們有沒有什麼想法?這個會變成我們另外一個工作,或者是下放到承辦人之類的?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到4月3日去討論及去蒐集大家內部量能,而且每一個部會的狀況也不一定一樣,好比像4月3日才談得出來一個東西的話,因為離上線只有十幾天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人去回應,所以那個是可以接受的?
-
不是很清楚,因為「來監督」的量能不是很清楚。
-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上去留言,我們可以試著冷處理,也就是新聞稿是在4月3日之後再出去,先上線,然後我們功能都可以用、PO們都可以用,也就是先不擴大宣傳,4月3日確定之後再處理,可以嗎?
-
這個我們跟何處長講一下。
-
我們如果這邊心裡沒有一個底的話,很難有一個一致回應期程的看法。
-
下一個朋友問的是:「如果被副知了,是不是自己就會被列管了?PO根本只有三分之一不到,是管考單位,另外兩個單位是不是可以不用做這一件事?」
-
我覺得這個是每一個部會自己考慮一下,我們的目的只是要讓大家對於這一些公務預算執行的成果有一個就事論事討論的地方跟可以發出來的地方,跟「眾開講」最大的不同是,「眾開講」其實是法規預告案或什麼,有一個確定的期限。
-
但是GPMnet所有的這一些東西,其實期限都是用「年」來計算的,或者管考的週期是季,最快也是月,所以在下一個管考週期簽回,我覺得就已經很不錯了,這個是大家可以實際上看,並稍微想一下的部分。
-
我們請審計部同仁(說明)。
-
大家好,政委、各位行政院辛苦的PO,在PPT還沒有出來之前,先跟各位說謝謝。
-
政府從短短一、兩年之內從無到有,我覺得這個是很不簡單,也看到政府落實所謂資源共享的成功及實際的案例,也就是有關於「Join」平台的運作。
-
簡單來講,因為前面有國發會國政幫我們鋪陳,我們已經有針對四個專案審計議題去作「眾開講」的討論區,針對這樣的議題,我想不光是各位在座的PO夥伴們,甚至連我們自己審計部的同仁都覺得為什麼要做這一塊。
-
我們帶一下這個是我們最新的思維,當然公民參與自2010年開始就是顯學了。
-
剛剛看到的平台,就是國發會幫我們設計一個簡單的概念,我簡單跟各位PO們在這邊宣導,順便為各位部會解惑,希望不要帶給PO們很大的負擔。
-
這個是公民參與審計的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公民、各機關及審計機關間可以三者互相合作,並達到三贏的局面。
-
公民參與審計中,我們希望的目的是,審計部辦的每一個案子,希望用最少的成本來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前提是對各被審的機關也是有很正向的影響力,這個是公民參與審計的目的。
-
主要核心跟概念只有兩個主軸:一個是與公眾溝通;另外一個是公民參與審計。
-
公眾溝通的部分時間不多,就不多講;重點放在第二個,這個是全球資訊網或者是紙本及媒體的發布,因此可以彰顯作公民溝通。
-
在公民參與的過程中,其實就必須先導入到我們審計部整個在規劃審計案件PDCA的概念,我抓一個圖簡單來講,也就是從實際查帳前、查帳中及所謂查帳回來後的三個階段,我們這一次放在「眾開講」裡面,所要徵詢的議題,如果轉換成一個文字來看的話,其實就是在這一塊,也解決在執行實際工作的planning階段,包括不同利害關係人的來源,來蒐集潛在的一些資訊,進一步focus我們要查的重點。
-
其實link到芳睿所說的,我們是在辨識問題、形成概念,最後形成我們審計部真正要去查的具體化查核重點。
-
公民參與審計與一般傳統所謂的「檢舉」不太一樣,這個地方特別作了一個定義,我們需要參與規劃是在不同時間運用不同的工具及手段來執行,這與檢舉模式是不太一樣的。
-
其實審計部導入這一個過程,網路最近有一則很紅的哲學即「雞蛋哲學」,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由內打破是生命,其實審計部也是自序自己,當外面給我們的要求就是一種壓力,如果審計部自己自我主動要導入公民參與的話,對我們來講就是成長,其實審計部非常前瞻,希望透過前瞻性的前導,可以達到人民、政府各機關及審計機關的外部監督之三贏局面。
-
就像剛剛政委所講的,開放政府所謂透明、課責的組織,甚至於政府國際機關的組織,不約而同都有提到所謂的開放政府必須不能讓審計機關外部監督敬陪末座,這一些都是公開信的資料,都可以查得到,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來說明,希望各位PO回去之後可以幫我們審計部宣導。
-
今天四個審計議題的四個審計議題的五個部會都在,退輔會、教育部、交通部、原民會、經濟部都在內,我們並沒有要增加PO的工作,我們目前平台上丟上來的部分,都是由我們審計部自己承辦科的科長主動當版主回應,如果真的有很多訊息,就跟我剛剛舉例跟退輔會有關的議題,我們私下會做一個統整的整理,然後找一個適當的時機pass給這幾個部會的承辦單位。
-
我在這邊拜託各位PO多多回去宣導,這四個議題的業務單位主管,如果知道這一個訊息,也歡迎他們上「Join」投票,看看是不是贊成我們目前所擬的這幾個查核重點,看看是贊成或者是反對,或者有任何的回應,我們也歡迎蒐集到各被審核機關的資料,這個是我們今天來這邊的最主要目的,也謝謝政委來這邊給我們宣傳。以上說明,謝謝。
-
謝謝。
-
大家都匿名,而且有人把問題設成名字,這個是什麼概念呢?
-
有一位朋友列說:現在要查核什麼,因為現在要回去宣導,如果反過來,實在不想被查核這一個東西,我們可以拒絕嗎?或者可以請你們撤下嗎?
-
公民參與審計的最後決定權是在我們的手上,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查核重點,但是不可能完全撤架或不查,這個是我們的底限。
-
簡單來講是不可以拒絕。
-
可以拒絕查核的方向是不對的。
-
但是不可以說完全不查核。
-
另外,除了宣導之外,這一件事宣導的目的是要民眾檢舉行政機關,或者是往內部同仁宣導,行政機關裡面知道這一個東西實在應該查核的朋友們扮演鄉民上去查核?對外比較是新傳體系了,對內比較是研考體系。您知道我的意思嗎?
-
我知道,我們的想法是不設定族群,全部都上,今天會會來這邊是上個禮拜緊急奉交代,原來透過國發會工作坊的理念,還有我們自己參考國外政府審計機關的做法,我們知道在這一個平台上的徵詢,其實對象應該是不特定的,也就是一般你們所講的網民或者是一般不特定的大眾。
-
當然,不特定的大眾有可能是被審核機關的內部被審核人員都算在內,因為必須透過帳號登錄才可以投票,上個禮拜我們才私下發現,是否有些人想要表示意見,或者是我們辛苦的公務人員們可能想要表達意見,但是想到要登錄帳號怕被標註所以有些人不敢上去,因此這個是這一個平台希望審計部發揮目的有一點小障礙。
-
馬上有朋友問說:你們的目的現在變成是盡可能完全不登錄?這樣讓最來洗版或者是外行,因為連不登錄都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們的目的?因為你們是最專業的,你們希望最不專業的來(提問)?
-
我不曉得,因為網路臉書的部分,因為在網路上的操作,可能跟我們一般私人在玩臉書的功能一樣。
-
但是會上臉書對象的目的跟專業性是不同的,如果真的不設定帳號、密碼進來的話,可能會收到一些不專業的人(的意見),如果不專業的人(提供的意見),也許有不專業的考量。因此,我們也有請教過國政,也許是攻擊性的言語就隱匿、隱藏,如果是意見,就可以作整體性的回覆,不見得每一個來發言的人都一定要採納,當然並不是這樣的。
-
包括:我們去諮詢專業團體的意見、公民團體的意見,有些我們會基於綜整判斷後,也不會全盤採納,這個是大部分的方向。
-
最後的設定權也是你們,並沒有連署的機制,並沒有隨時統計五千人的事?
-
沒有,我們現在是在「眾開講」區。
-
未來也沒有?
-
暫時還沒有。
-
審計部現在有一點像「立法院」,我現在看到還是列在行政院裡,在行政院區也看得到正在審計?
-
那個是系統的問題。
-
上線的時候是正式切開來的,因此也回應朋友們的意見,我們還是有五院架構,並不是變成行政院的一部分。
-
另外,還有朋友提說,如果這整件事如果讓一般民眾來提是有價值的,如果對內宣傳會不會變成背後打小報告的概念,或者這個是你們設計目標之一?
-
不會,我們不會這麼惡劣。
-
某種程度我們在徵詢完以後,「Join」以後會做專家學者的諮詢,五個部會要查帳的時候,我們也會徵詢五個部會的意見,因此我們的資訊來源,我們剛剛也有提到input的部分,來源是比較多元的。
-
所以會希望這五個部會即時上去跟民眾詢答陳請,或者是統問統答?也就是你們收完之後,你們專業化之後,回專業的意見就好了?
-
是後面的。
-
後面是可以接受的?
-
可以。
-
不然部會就會覺得跟你隨時上有什麼不一樣。
-
-
有沒有人有任何意見?(有人在sli.do上打:「嘆氣」)這個我沒有辦法回應(笑);目前看起來沒有,我們現在切成sli.do的投票模式。
-
還有一點時間,關於國政提的或者是審計部提的,有任何口頭的問題,我們現在就不用sli.do,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
-
我想關於GPMnet連接「來監督」的部分,一個想法供參考:
-
第一,是不是要CC PO,我誠實講如果PO這個角色真的要做整個單位的公民參與(據說政委有說過PO=Participation Officer)的話,這沒有道理不CC,PO不了解的話對整體部內公民參與的掌握度跟完整度是會有缺損的,這是客觀上來講;但主觀上來講,在座各位很顯然很多人沒有辦法再負荷這一個工作,因此我具體的建議是,預設不CC PO,但是想要被CC的PO自己跟國發會溝通,自己加上去。
-
OK,我們配合。
-
第二,我現在對這一個功能有一點模糊,意思是只要在GPMnet上面的案子,會自動放在上面更新嗎?
-
-
每一次更新完,上一次的資料如何處理?
-
是會保留。
-
-
剛剛唐鳳有提到延到4月3日之後,原因應該是因為4月3日是下一次的月會,要在那一次的月會上讓大家討論回應的原則?
-
若是,我講一下我的想法:「來監督」這一個東西幾乎各部會大多過去沒有在使用,包括我們部。所以我其實有一點難想像,雖然我操作過眾開講了,但我其實不知道來監督該怎麼操作?GPMnet上是這麼多年的計畫或政策案子,我很難想像要如何回應?
-
雖然剛剛唐鳳提了一個週期回應一次,但這個原則性還是比較不具體,PO目前都還在初步培訓階段,單純放給PO去自己想出來這種態樣的回應方式要如何?回應頻率?怎麼跟管考週期的其他相關事宜串接,我覺得有一點殘忍。
-
我們可以思考,但我個人認為這樣跨所有部會都要處理的事情、需要抓出大原則與大方向的事情,我還是會認為國發會或者是政委辦公室應該要對整個回應大的範圍、規劃及想法,至少有一些想法及案例讓我們參考,這個應該是政委辦公室或政委辦公室要請國發會Take的。
-
另外,就我所知GPMnet還有包括跨部會的議題,跨部會的來監督如何處理,也需要有一個相較完整的思考規劃。
-
管考都是跨部會。
-
在回應原則還沒有出來之前,是不是可以請政委這邊幫忙,承諾在回應原則還沒有出來之前,新功能暫先不上線?
-
我剛剛不是隨口講的,2016年11月25日跟潘處長說要開始做這一個計畫的討論紀錄,逐字稿都有,但是我知道讓大家看逐字稿是不人道的,我自己講好了。
-
我剛看到界面,這一個東西放上來,打五顆星的意義到底要如何詮釋,或者會不會變成質詢或者是媒體的材料,而我們不知道這一個計畫的那五顆星,因為這邊有執行每一個週期,這邊的線會多一個點,但是本來的都還留著,但是我們打星的時候,是沒有週期性的,如果你的回應很好或者是做得很好,到了第四年,你的星也不會有折線圖……國政知道我的意思。
-
所以這一個東西的價值跟意義是可以商榷的,當然如果能夠打分數,大家就會開始問整個GPMnet最高分是什麼及灌票,我記得這一個東西當時跟處長討論的時候,也就是要就給他一個更明確的意義,不然就先不上,我會再跟何處長討論。
-
另外,機關的回應,我本來的想法是,每一個管考週期裡面,希望大家知道的新訊息,或對外界質疑,已經公開發佈的相關回應資料都可以放上去,這個就像是政策履歷;至於網頁上的留言,如果在下一次管考週期裡面可以提出資料,當然很好。如果手邊沒有資料可以回,也不用一定要回。
-
如果願意做更好的,像通訊傳播法在「眾開講」上被NCC做成問答集,那民眾一定更有感,但我本來並沒有任何設定一定要在逐條回應。
-
也就是說,綜整回應隨著管考週期,希望外界看到什麼資料順便回應一下,這個是我去年年底的想法,現在並沒有改變,大概是這樣子。
-
上線的時間?
-
如果大家基本都覺得這種最低度要求是可以做得到,又像Peggy提的願意被copy的人再copy到,其他人先上去看一下再決定;如果造成負擔也是自願造成負擔的情況下,是不是按原上線時間,也就是3月20幾日?
-
我們會再確認,是3月底以前,3月31日以前,我們建議提早。
-
我之前收到是3月31日。現在把它提早了,我看到Peggy很不爽了(笑)。
-
從提早到擴大宣傳,我覺得當然有一段緩衝期可以調整。如果我們在4月3日月會回過頭來盤點,國發會可以看實際上線使用量或者是有人願意被copy到的PO有多少,我們再針對那個來具體討論。
-
不然這個是想像中的討論,我不確定有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這樣大家ok嗎?
-
因為具體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模棱兩可這個空間太大了,因為計畫的管考週期是年,如果我們真的要變動,其實是扣分的,大家不會動,一定是到年底,而且我們部會都會再找專家學者來對明年的計畫、KPI,都會審查。
-
因此如果確定是低度管理,是不是能夠有文字明確讓我們放心?
-
我再說一次,以記明會議紀錄:「GPMnet與『來監督』的線上回應,是希望部會根據自己的管考週期跟民間分享更多資料,並不是藉此改變計畫本身的實質範圍。至於公開回應的頻率及方式,由各個部會自己評估。」
-
這個東西要規劃並不只是多久回一次,而是要做的銜接,其實像剛剛也提到這一個東西本身我們內部會有一些實體的行政流程與處理、回應,這一個計畫再轉動的時候,有一些既有的行政流程,再加入「來監督」之後要如何彼此串接?這些是需要被規劃的。
-
是指接出去(發佈計畫進度),而不是接進來(更改計畫期程),我剛剛明確的意思是這樣子。
-
你想成一個媒體好了,是你發出去的地方,像接下來,比如call in,下一次的月報或者是季報,可以選擇用這個來回應。大概的想法是這樣。
-
理論上我們可以做到,內部的公文流程或者是計畫的管考流程,有一點像GRB的研究案,政策履歷自動跑到這個上面,這個是機器做,而不是人工做的前提底下,盡可能減少大家的工作負擔,並不是增加大家的工作方式在推動。
-
最後有十分鐘,還是要請大家投票,如果大家在手機上有開sli.do。
-
還有六個議題簡單的說明。
-
請說。
-
第一個議題是:「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這個是委員一直在關注的。而這一個議題是不是透過開工作坊,邀請交通部跟車商來談,因為外部對這一個議題滿明確的,但是都是負評,而交通部的回應是用鼓勵的機制來處理,因此是不是能夠建議有一個積極的作為。
-
第二個議題是:「支持公務人員可合法組織工會,以保障相關權益。」,我們認為這個是內部的議題。
-
第三個議題是:「維護道路安全請立法強制規定駕駛『每週擁有45小時的連續休假,最多連續上班6天。」道路安全這一塊實際到有關於前兩個禮拜,交通部蝶戀花的事件,因為民眾po了很多相關的議題,這個議題是透過Yahoo新聞網,這應該會成案,這個是滿久的時間,因此成案的話,是不是統籌來考量?如果在交通部回應的時候,如果作相關的管制,其實陸陸續續都有出來,因此是不是全面性跟比較完整的?像4月都有po一個要繫安全帶的,因此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東西來處理這一個議題,而這一個議題的範圍也是滿廣的。
-
第四個議題是:「計畫管理法案台灣版,不再浪費人民的納稅錢。」,這個案子一開始是給工程會承辦,而他們認為不是他們的業務,而科技部認為是協辦,希望參考美國的樣態,然後導入到政府機關當中,也就是作一個要點。
-
這一個案子應該會成案,雖然到3月16日,但是目前已經超過四千三百人了。
-
第五個議題是:「將『睡眠呼吸中止症』重新納入身心障礙。」,這一個案子會討論的原因是,這個案子有提兩次,第一次我們請衛福部建議,衛福部認為4月5日就要施行的措施,因此認為不要提進去。我們拒絕以後,後來民眾又提一次,我們研判還是於公共政策,因此就放進去了,而這一個雖然是到4月12日,但感覺目前的人數幾乎是停滯的。
-
第六個議題是:「請於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桃園市五大直轄市建設海釣公園。」,這一個議題涉及到跨地方政府。
-
底下的議題是「提點子」的改版,我簡單說明一下,未來的改版是往下拉的時候,因為目前的留言不能改,而未來的留言是可以修訂。
-
未來,我們也增加相關的議題,會放在下面,可以同時附議其他的議題。
-
民眾一直在討論希望能夠開放更多的意見表達,因此會有贊成跟其他不同意見的表達。
-
接著,後面呈現的方式會用贊成及反對加起來,數字比較高的會排在上面,也就是相同的議題不要再重複反映,也就是正方與反方的意見表達。如果後續有相關建議的話,歡迎提出,大概6月跟7月可以改版。
-
有一個具體建議,「贊成」的左邊顏色是綠色,而右邊的顏色是紅色,會錯亂(笑),建議用四種顏色,不然就是贊成(綠)、反對(紅)。就是一邊贊成是按紅鈕,左邊的贊成是要按綠鈕,這個滿困難的(笑);但其他都很棒。
-
成案機關回應滿意度調查功能,機關的回應會放在網頁上面,接下來是請機關回應的過程,會帶一段對於回應的過程及滿意度調查說明,因為不同議題會有不同的面向,將請公行系的老師再指正。
-
問卷不會一頁一頁跳,而是以一頁呈現,點完以後完成問卷,不希望問卷太長。
-
連署人才可以填?
-
提案者跟附議者才可以填問卷,不開放,主要是瞭解參與的民眾對於回應滿意度的情形。
-
接著是民眾的建議,民眾對於機關的回應中,一直說不是很滿意,除了回應的過程以外,但是回應過程的處理,其實不是很滿意,所以有民眾建議「戳戳樂」,我知道會讓各機關同仁壓力更大,因此我在這邊聽聽看各位的意見,看看有沒有需要提供「戳戳樂」,讓民眾爽一下(笑)。民眾會感覺在督促政府要快點回應,比如回應的頻率是每一天戳一次,以上報告。
-
這個對我而言也是新的(笑)。
-
PO channel從今天下午1點33分開始,可能會看到「joincat」的帳號,PDIS寫的機器人,會在其他事情發生的時候進行來討論,也就是告訴大家這一件事剛成案之類的。
-
因此我有一個具體建議,如果未來有「戳戳樂」,那個數字直接附在上面就可以了,不要再額外增加大家的負擔,也就是不要洗版。
-
大家可以想一下,也就是未來會有比較多的資料或者有比較多民眾來的訊息可以用,這一些要如何使用,這個是可以想一下的,至少大系統架構沒有太大的改變,至少在這一次;GPMnet有一個小的guideline有一案,也就是資訊服務開放資料的那一案,也就是那一案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可以討論一下,也就是做成一個小的投影片給其他的PO看,我們會後再討論。
-
有關於議題4現在權責機關掛科技部,我們非常惶恐,因為科技部掌理科技計畫的審議跟管考,所以科技計畫的部分我們絕對責無旁貸,其實我們已經積極在做處理了,但是政府計畫不只是科技計畫,這一位提案的民眾,他列舉出來的都是公共建設的計畫,所以這部分是不是比較適合讓國發會,因為國發會負責了整個管考的部分,科技部、工程會及其他行政業務組,我們都是會審單位,是不是建議改一下國發會?以上。
-
我先說明一下投票規則,投完後就可以走,投票的意思並不是你的部會應該當他的主管部會,因此不用急著拉票跟退票。
-
另外一件事,因為每一個人可以投三票,也就是sli.do的同一個網址,你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面你大概參加幾次週會,如果零票就不用投,如果覺得投一次就想參加的那一次,跟你的部會沒有關係;如果很幸運的,好比計畫管理法變成最高票的三案之一,我們就會安排週會處理,我們跨機關的權責處理會在那一次裡面討論。
-
也就是說,我們希望這一次的拉票或者是退票,除非你覺得這一件事跟你的這一個部會完全沒有任何一點關係,因此你連列席都不用,這樣我當然是接受的,但如果還有一點關係,你覺得不是主責,那個是ok的,我們可以在週會處理。
-
不好意思,有耽擱到大家兩分鐘的時間,投票完之後就可以走了,其他的時間是歡迎各種各樣PO chat或者是找朋友聊天的方式,正式的會議到這邊。
-
原本我們的議程安排是,最高的三票得獎主會請主責部會來發表得獎感言,但我剛剛聽完之後,得獎感言大部分會是「是由別人來做」(笑),所以如果大家沒有意見的話,是不是就跳過這一個部分?因為有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來推,但是到週會的時候,這一件事已經協調好了,所以花我們先投票,今天會議就到這邊。
-
現場會轉到開票,所有人投完之後就會看結果,如果要強烈拒絕這一件事跟我們完全沒有關係的話,是可以納入會議紀錄,目前二十一個人投票了。現在是三十三分鐘,我們到三十六分鐘。
-
如果想要投零票,但讓我們可以掌握投票人數,可以勾選、取消再送出,這個時候投出來是零票。
-
(投票中)
-
我們收單。
-
三案分別為:「支持公務人員可合法組織工會,以保障相關權益」、「計畫管理法案台灣版,不再浪費人民的納稅錢」、「國產車上市前,必須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
-
如果有這一個案子不適合交由PO討論的程序性動議,請現在提出,不然就當作是定論了。
-
(全場無意見)
-
今天會議到這邊,謝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