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是後面的。
某種程度我們在徵詢完以後,「Join」以後會做專家學者的諮詢,五個部會要查帳的時候,我們也會徵詢五個部會的意見,因此我們的資訊來源,我們剛剛也有提到input的部分,來源是比較多元的。
不會,我們不會這麼惡劣。
暫時還沒有。
沒有,我們現在是在「眾開講」區。
包括:我們去諮詢專業團體的意見、公民團體的意見,有些我們會基於綜整判斷後,也不會全盤採納,這個是大部分的方向。
但是會上臉書對象的目的跟專業性是不同的,如果真的不設定帳號、密碼進來的話,可能會收到一些不專業的人(的意見),如果不專業的人(提供的意見),也許有不專業的考量。因此,我們也有請教過國政,也許是攻擊性的言語就隱匿、隱藏,如果是意見,就可以作整體性的回覆,不見得每一個來發言的人都一定要採納,當然並不是這樣的。
我不曉得,因為網路臉書的部分,因為在網路上的操作,可能跟我們一般私人在玩臉書的功能一樣。
當然,不特定的大眾有可能是被審核機關的內部被審核人員都算在內,因為必須透過帳號登錄才可以投票,上個禮拜我們才私下發現,是否有些人想要表示意見,或者是我們辛苦的公務人員們可能想要表達意見,但是想到要登錄帳號怕被標註所以有些人不敢上去,因此這個是這一個平台希望審計部發揮目的有一點小障礙。
我知道,我們的想法是不設定族群,全部都上,今天會會來這邊是上個禮拜緊急奉交代,原來透過國發會工作坊的理念,還有我們自己參考國外政府審計機關的做法,我們知道在這一個平台上的徵詢,其實對象應該是不特定的,也就是一般你們所講的網民或者是一般不特定的大眾。
可以拒絕查核的方向是不對的。
公民參與審計的最後決定權是在我們的手上,我們可以決定我們的查核重點,但是不可能完全撤架或不查,這個是我們的底限。
我在這邊拜託各位PO多多回去宣導,這四個議題的業務單位主管,如果知道這一個訊息,也歡迎他們上「Join」投票,看看是不是贊成我們目前所擬的這幾個查核重點,看看是贊成或者是反對,或者有任何的回應,我們也歡迎蒐集到各被審核機關的資料,這個是我們今天來這邊的最主要目的,也謝謝政委來這邊給我們宣傳。以上說明,謝謝。
今天四個審計議題的四個審計議題的五個部會都在,退輔會、教育部、交通部、原民會、經濟部都在內,我們並沒有要增加PO的工作,我們目前平台上丟上來的部分,都是由我們審計部自己承辦科的科長主動當版主回應,如果真的有很多訊息,就跟我剛剛舉例跟退輔會有關的議題,我們私下會做一個統整的整理,然後找一個適當的時機pass給這幾個部會的承辦單位。
就像剛剛政委所講的,開放政府所謂透明、課責的組織,甚至於政府國際機關的組織,不約而同都有提到所謂的開放政府必須不能讓審計機關外部監督敬陪末座,這一些都是公開信的資料,都可以查得到,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來說明,希望各位PO回去之後可以幫我們審計部宣導。
其實審計部導入這一個過程,網路最近有一則很紅的哲學即「雞蛋哲學」,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由內打破是生命,其實審計部也是自序自己,當外面給我們的要求就是一種壓力,如果審計部自己自我主動要導入公民參與的話,對我們來講就是成長,其實審計部非常前瞻,希望透過前瞻性的前導,可以達到人民、政府各機關及審計機關的外部監督之三贏局面。
公民參與審計與一般傳統所謂的「檢舉」不太一樣,這個地方特別作了一個定義,我們需要參與規劃是在不同時間運用不同的工具及手段來執行,這與檢舉模式是不太一樣的。
其實link到芳睿所說的,我們是在辨識問題、形成概念,最後形成我們審計部真正要去查的具體化查核重點。
在公民參與的過程中,其實就必須先導入到我們審計部整個在規劃審計案件PDCA的概念,我抓一個圖簡單來講,也就是從實際查帳前、查帳中及所謂查帳回來後的三個階段,我們這一次放在「眾開講」裡面,所要徵詢的議題,如果轉換成一個文字來看的話,其實就是在這一塊,也解決在執行實際工作的planning階段,包括不同利害關係人的來源,來蒐集潛在的一些資訊,進一步focus我們要查的重點。
公眾溝通的部分時間不多,就不多講;重點放在第二個,這個是全球資訊網或者是紙本及媒體的發布,因此可以彰顯作公民溝通。
主要核心跟概念只有兩個主軸:一個是與公眾溝通;另外一個是公民參與審計。
公民參與審計中,我們希望的目的是,審計部辦的每一個案子,希望用最少的成本來發揮最大的影響力,前提是對各被審的機關也是有很正向的影響力,這個是公民參與審計的目的。
這個是公民參與審計的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公民、各機關及審計機關間可以三者互相合作,並達到三贏的局面。
剛剛看到的平台,就是國發會幫我們設計一個簡單的概念,我簡單跟各位PO們在這邊宣導,順便為各位部會解惑,希望不要帶給PO們很大的負擔。
我們帶一下這個是我們最新的思維,當然公民參與自2010年開始就是顯學了。
簡單來講,因為前面有國發會國政幫我們鋪陳,我們已經有針對四個專案審計議題去作「眾開講」的討論區,針對這樣的議題,我想不光是各位在座的PO夥伴們,甚至連我們自己審計部的同仁都覺得為什麼要做這一塊。
政府從短短一、兩年之內從無到有,我覺得這個是很不簡單,也看到政府落實所謂資源共享的成功及實際的案例,也就是有關於「Join」平台的運作。
大家好,政委、各位行政院辛苦的PO,在PPT還沒有出來之前,先跟各位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