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興大家來到下午場,各位青諮會的委員、各個青年署的代表,及正在看本次會議直播的朋友們,大家午安!
-
很高興各位能夠撥空來參加這次比較像會前會的協商會議,這個協商會議的目的是讓各個機關的代表跟青年們有機會在27場的Let’s talk辦理結束之後,有一個初步對話的機會,把這個辦理方向加以釐清,主要的原因是每次結束之後有一個綜整出一個具體的建議,但是要分辦到哪一個機關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們今天確保每個理解到真實的意思,也就是青年們收攏出來的結論有什麼對我們具體的指教,二方面是確保我們不要有漏接的情況,也就是各個承辦機關有適合的機關來處理某部分的議題,我們就在這場上加以確認。
-
這個確認的過程不但有現在的網路上直播,待會也會有一個sli.do的網址,建議大家可以連到那個網址去,不管是透過鍵入slido1014或者是掃QR code,都可以到 線上匿名留言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發言,我們會列入今天的紀錄裡面,就跟講話發言是一樣的。
-
現在大家連上去會看到一些1點12分以前回的,那是因為我們上午在同一個地點有過一場了,但是同仁們會把很快的上午留言清掉,我們可能需要留著的是直撥網址及青年署Let’s talk的官網,在這上面會有今天手上會議的文件已經在早上公開出來,所有看直播的朋友們都可以實際用我們手上的這份文件去看,所以大家隨時有問題都可以問。
-
除了直撥之外,我們也有逐字紀錄,大家的發言會在經過確認之後,逐字紀錄會在網路上公開。
-
今天的討論,前面當然是Let’s talk,今天的討論前面當然是Let’s talk已經舉辦相當悠久歷史的活動,主要是由青年自主發起,運用審議民主的方法,這次也融入了開放政府,透明及、參與、當責及涵融的四個精神,當責的意思是給得出交代,除了說各個青年的建議轉送以前就有的做法之外,我們也特別安排像今天這樣的對焦會議,確保給出交代的過程是來參與的,這個部分是在11月9日開始,會有兩天的時間,把大家最後定稿版的回應來當作當天討論的項目,讓每個相關的機關都有機會,實際上就大家的回應,如何再納入青年的參與跟意見,能夠跟當時綜整的主持團隊可以面對面機會,這個是我們Let’s talk的成果分享及交流會。
-
這個部分是希望政府在制定的過程中有更多關照的面相,我們會在11月4日把大家的回應,事前在網路上公開,等於是所有參與的青年們也有4至5天的時間,能夠進一步去說「如果我覺得你們的回應很ok,未來希望往哪一些新的地方發展,希望11月9日可以就事論事就未來性的部分來討論」,這個是我們回應公開的時程。
-
當然也要向出席的機關代表致歉,大家知道的是10月25日會有最終版的回應,但是不知道中間會突然冒出階段性草稿公開的這一件事,所以也向大家致歉,會把之後的時程確認之後,明年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會講清楚,不會有被突襲的感覺,所以也理解到有一些機關回應的時候,特別跟青年署講說這個是草稿、還沒有訂稿,實際上都在簽的過程中,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今天主要還是讓青年代表們去把大家收到的建議跟我們的回應做一個初步的對齊,所以今天的草稿並不是提出草稿,而最後訂稿就有字在裡面,這個是今天討論用的準備稿而已,最後公開的時候跟現在的版本可以有非常大的不同,沒有關係,所以今天發現這個方向跟機關想的不一樣,接下來有兩個禮拜的時間來回應。
-
最後,暖身是台經院來協助彙整青年的意見,這個議程就會請青年署的同仁就本年度Let’s talk的辦理情形、機關回應情形來簡要說明,接下來的說明是一案案走,每一案會先確定現場跟線上青年代表們的意見,然後包含提問等等,用統問統答的方式,接下來請機關代表們回應,接下來覺得這個更適合其他機關回應,也在這個地方提出就可以了,我們會把大家覺得也應該回應的這一些新機關,也會列入這樣子接下來兩個禮拜之內書面回覆的名單當中。
-
也會向各機關說明Let’s talk的成果交流會配合的事項,這一個就等每一案處理完之後再請青年署來說明,接下來情況同仁來說明一下今天的議程來做一些基本的update。
-
我們就這一次的計畫來進行簡要的介紹,今年配合行政院的政策辦理108年青年好政Let’s talk,除了強調青年引導及開放政府的理念,我們同時也以地方創生、教育創新、媒體識讀及部落發展作為討論的主題,辦理的方式包含專案合作及青年自提兩種類型,專案合作主要是要邀請相關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夥伴們共同規劃辦理,青年自提則是由三至五位,18到35歲的青年自行提案,提案的過程要經過初審、複審審核,另外兩類的Let’s talk需要參與今年審議民主主持人的人才培訓,並按照業師的建議進行修正,最終審核共計核定28場Let’s talk,7到9月除有一場,因為颱風因素取消辦理之外,其餘27場均如期辦理完畢,一共捲動699位青年共同關注哪一些公共議題。
-
由於今年配合辦公室來配合唐政委辦公室來推動開放政府政策,Let’s talk的各項執行環節,我們強調資訊公開及政府當責的精神,將Let’s talk的結論報告公開在活動的網站,並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彙整議題的結論,送請機關回應。
-
這一次各主題有涉及機關列表,請參閱會議資料的附件1,這一場媒體識讀請參閱會議資料附件2,目前規劃10月召開三場協商會,並在11月9日、10日辦理成果分享交流會,議程可以參閱附件3。
-
感謝這一位同仁,我們在sli.do上,有一個跟這個程序問題有關的是有參加論壇,當天有提出許多內容,但是我們到摘要報告的時候是有所篩選,也就是有一些部分沒有放在報告裡面,想要問的是,篩選工作是最終負責的是台經院或者是論壇的主持團隊,這一個部分是不是也可以請我們青年署的同仁先回應一下。
-
這一次最主要的意見彙整,會由台經院來就當天會議結論來進行摘要的整理,摘要整理以後,我們會再參考各場次的結論報告來進行綜整,然後再請各個場次的專案合作單位跟青年自提團隊來進行確認,確認無誤以後,我們來分送給各個機關。
-
不過因為這一次的時間上比較趕及所以其實在青年意見確認的部分,是在比較後段這幾天開始進行的,其實青年相關的意見在之前都送請相關的部會來回應,因此才會有後續有一些青年意見來進行補充。
-
不過,我們看媒體識讀的部分,專案合作單位跟青年自提可以再進行意見的補充。
-
理解。
-
簡單來講,在我們提供給主持團隊之後,主持團隊目前以媒體識讀來講,並沒有要加減的部分,但是彙整本身是以台經院當天會議結論的部分來進行整理,所以線上的朋友本身是主持團隊,或者是當天有參與的話,我們也很鼓勵大家可以直接在sli.do上提出,您覺得在那一場會議的綜整報告有出現,或者是您覺得手上沒有出現,您覺得有提出討論,但是大場並沒有,這一些都有收到紀錄,也會請合作的團隊來參考,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只能收到有確認版的東西,如果您覺得有參與,但是沒有被大場收攏到的話,這個是很好的地方,謝謝同仁的回應。
-
程序的部分,看機關或者是青年諮詢委員有沒有什麼想要補充的?如果沒有的話,就會進入逐案的討論。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我們的做法是會先唸過,這個是幾月幾日跟哪一個合作單位在什麼地方討論的題目,接下來我們就會青年代表們來發表意見。
-
第一場是由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來辦理的,討論的議題是「為什麼假新聞比真相更吸引人」。
-
謝謝。這邊看起來的分案分到的是教育部國教署、終身教育司、文化部及似乎有一些不同意見的通訊傳播委員會,大概是這幾個。
-
主要的建議大概可以分成一至四項,這四項感覺上也都是相當明確,不曉得青年委員們或者是線上有參與過這一場的朋友們,有沒有什麼想要提出來覺得回應還可以加強或者是方向上有需要調整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線上有一個,第一案的教育部國教署有回應,說在三面九項裡面的科技媒體素養內落實的知識,但是這位朋友說因為新課綱才剛實行,所以要問辦理的情況怎麼樣,目前不太有的,因為畢竟8月才上路,想要知道教育部是不是有相關的辦法,確保一個學期之後、一個學年之後,課綱的初衷有完整落實,這個聽起來比較像評鑑或者是管考這一類方面的疑問。
-
現場的朋友如果沒有(意見)的話,請各個部會看按照順序有沒有要補充,或者是要分到其他的部會、其他的機關,或者是覺得這一個部分需要提出來討論的,我們是不是請國教署先回應。
-
主席及今天所有的青年朋友與線上的朋友午安,針對媒體識讀的部分,其實部裡很重視,所以在總綱中,有特別訂在三面九項中的其中一個面項。12年國教課綱尚未推動前,我們納入公民學科中心、社會領域及資訊科學領域來執行。 12年國教課綱開始推動後,媒體識讀與素養提升這部分,主要是放在各個領域去落實,並教導學生如何批判思考。目前,國教署也在北、中、南設置五個中心學校,培訓相關師資,並發展教材教案,提供老師於教學時運用,以教導學生如何正確辨識及批評思考媒體所揭露的相關訊息。這個議題本部正積極推動當中。
-
此外,線上的朋友也有提到12年國教課綱如何推動,如何檢核的部分;本部已將新課綱的推動納入各縣市統合視導,除了解各縣市政府推動情形外,也提供支持協助。另外,也透過相關配套計畫,如研習、培訓宣導計畫等,逐步推動落實。
-
謝謝。
-
也跟線上的朋友說明,12年國教課綱有一個特色是自己的方式來落實要達到的素養,所以比較沒有辦法說預先於則到每一個學校課發會要怎麼做,只能比較後面透過像剛剛所有講的素養基地學校方式,讓更好的教材、教法讓更多的學校看到,而不是大家都看到變成是教育部的執行單位,這個也是在評鑑上跟以前的課綱更柔性一點的這一件事。
-
其他看終身司或者是文化部有沒有要回應的?
-
補充說明,其實教育部針對媒體素養的案子是非常重視,我們配合行政院的方案,行政院有針對識假、破假、抑假及懲假,有不同的部門來負責。教育部是針對識假的面向,因此我們成立了媒體素養教育推動會,由部長主持,我們頒發了媒體素養教育行動方案,在這個方案當中,我們從幼年到高齡者,從學校到一般的社會大眾,我們都有全面擴及,希望針對所有的國民都可以全面提升識讀媒體的能力。
-
針對一般民眾的部分,我們主要透過多元的管道培養他們這一方面的素養,像有一些社區大學,還有一些公共的圖書館,甚至我們各地的家庭教育中心,還有樂齡學習中心等等,我們透過這一些地點,增加一些相關的講座或者是活動的課程,讓一般的民眾都可以參與來學習。
-
我也透過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製播相關的節目,還有透過民間基金會的方式來推動,希望在年底之前會有一些初步的成效,在以後也會繼續落實,以上補充。
-
感謝補充。
-
剛剛提到的是四個面向,也就是防制假訊息危害因應作為裡面,識假、破假、抑假及懲假,這方面是當時我們去年12月13日羅秉承政委所公布的藍圖,而這個藍圖的網址我也有提供在sli.do上,接下來請文化部。
-
青年朋友大家好,文化部因為主要是在平面媒體的輔導,其實廢止之後,我們並沒有法規對於平面媒體來訂定相關的規範,我們基於尊重媒體第四權的角色,對於媒體的新聞報導是以自律、他律跟法律的三管方式,如果有違反相關規定的話,主要還要回到所保護的法律依據相關法規來做處理。
-
但是我們部裡面基於輔導媒體的職責,還是用委託案或者是補助案的方式來委託或者是補助一些專業團體,不管可能是兒少保護的團體,或者是新聞專業的團體,然後來透過舉辦一些媒體識讀的宣導活動,不管是透過像學生或者是像一些社會大眾來進行這樣的媒體識讀的宣導,以上。
-
謝謝。
-
我想這一個部分參採的情形,完全沒有參採到,至於如果剛剛大家所補充的,如果覺得書面資料有一些部分可以舉一些案例,或者是有一些相關的網址,尤其是網址的部分,因為大家都會有四、五天的時間,也就是10月25日給出書面回應之後,至少是4日公開,4、5天的時間,也可以試著去,剛剛有講的這一些作為,像有相關的網站,也可以把網址更新到這個上面,10月9日當天可以假設是看過網址才來的,也不會望文生義、理解不足的情況。
-
接下來是實名制的全名事實審查平台,這個是第一方的眾包,NCC有一些見解,請NCC略微說明一下。
-
謝謝主席、各位朋友對於這個議題的關注,簡單來講,針對假訊息查核的處理,在先進民主國家仍採業者自律、公私協力,不由政府以公權力直接介入的方式來處理。目前我國第三方事實查核機制,已經有媒觀跟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合作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還有g0v零時政府,及MyGoPen等等,事實上在今年7月行政院跟LINE也做一些澄清專區的查核機制。以上的簡單說明,如果大家還有意見的話,可以參考我們的書面回應意見,謝謝。
-
您講的非常好,這個部分按照羅政委的概念,比較是破假到抑假這一塊,這個是不以行政院來經營,而是跟第三方有所合作,至於第二部門,像LINE等等的平台,他們有自己的自律準則,所以這一個部分是不是還是由你們來做這個書面的回覆,或者是你們覺得即時是破假這邊也有更適合回應的部會?
-
我們實在很不願意說是哪一個部會,其實行政院各部會都有這個責任。而這方面,其實羅政委有統籌各部會在做,至於破假是新傳處來主導,謝謝。
-
我覺得你們現在這個回應滿好的,我覺得部分不用特別刪掉,但是可以copy新傳處,可以請新傳處看一下這樣的回應有沒有要補充的,或者是統合式的訊息跟你們溝通,因為大家希望是可以參與的管道。
-
但是g0v真的、假的或者是臺灣事實查核中心都有這樣的參與方式,像Mygopen是自然人,所以沒有這麼容易參與,但是新傳處可以參與的話,就請新傳處提供,但是新傳處認為NCC的回應非常好了,這樣子請NCC的朋友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覺得不適宜用方式來億做這一個查核,所以這一案就先這樣子。
-
接下來已經進入懲假的部分,當然羅政委之前已經有過三波各種各樣修法,這一個部分您的建議還是以NCC方式來回應,或者是您會希望別的機關有所貢獻?
-
謝謝主席。誠如剛剛教育部的回應及主席的說法,其實羅政委在去年12月於行政院院會裡面來做了一份報告,院會也有一個決議,也就是有識假、破假、抑假跟懲假四個方面。在懲假這方面,羅政委已經在去年年底完成五個法令的相關修法,並分第二波、第三波在進行,我相信一定達到青年朋友的一些關注情況,謝謝。
-
所以意思是我們這一個是不是就按照假訊息危害防治專案的分工,先保留NCC的回應,並不是瞎扯,而是請法務部來提供更多的意見,我想未來第二波、第三波並不是NCC主導的,尤其未來的方向,這一個部分或者是法務的研討會,我們就請法務部來擔任協辦人來出具意見,謝謝。
-
謝謝主席!其實羅政委這部分就是跨部會,所以各部會要依其權責來做相關修法的完成,謝謝。
-
我看是跟全民事實查核平台是相同的狀況,所以copy新傳處的時候也把第四點告訴新傳處,如果有一些希望給青年朋友參考也希望可以給,如果沒有的話,就以回應來作為你們的藍本。
-
謝謝主席。
-
線上的朋友有關注到終身司有提到包含社區大學、樂齡學習輔導團等等的部分,但是這一位朋友會來社區大學或者是會來樂齡輔導團的朋友其實是已經不受假訊息的影響,會受假訊息影響是在終身教育上,反而是目前不太碰得到的這朋友們,希望可以更進一步擴大多元的管道,而不是只有現有的這一些可能來的朋友們本身不會受到影響。
-
我聽起來這有兩個方向來回應,一個是train the trainer,希望來這邊學到的並不是只有自己的媒體識讀,而是告訴長輩們說有做媒體識讀,而是有一個種子教師的情況。
-
第二個是像這一位朋友字面上的建議,有一些不是大家來上課的方式,而是他們本來在用的訊息管道等等的方式,這個部分誠如剛剛NCC所提到的,其實LINE已經在自律原則裡面,把LINE today的版面把第三方的合作放在版位上,像僅次於八卦跟娛樂新聞,表示我們的澄清訊息不夠好笑,不然會高於八卦跟娛樂新聞的位置,這樣長輩就會自己看,就不需要來上課。
-
我想這一些trainer的一些講者們,也可以有一些教材、教法帶回去讓他的親朋好友們也可以免疫,我想這是滿重要的一個方向,如果終身司或者是文化部對這個部分已經有一些案例或者是做法的話,也很歡迎在兩個禮拜之後的書面回應補充,sli.do上大概就這樣,看其他有沒有補充?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往下了。
-
第二案是7月18日,由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辦理的,「為什麼假新聞比真相更吸引人」,資料是第8頁至第12頁。
-
我看起來第一個是比較新的,直接針對新聞媒體來進行筆報的概念。第二個是一般性的假現實,第三個部分是第三方事實查核是一樣的。第四個法律的部分也是跟剛剛講的,跟破假的部分是一樣的,所以這一個部分看起來比較新的概念,因為不是對於所有正在流傳的訊息,就是針對可能廣電新聞相關的媒體,也就是把自己叫做新聞的部分來進行比較跟分類管理。
-
這個部分NCC除了我知道好像之前有去調查提到什麼特定人名的描述之外,有沒有一些其他相關的想法或者是做法?
-
謝謝主席!我這邊再補充說明一下,目前這個書面資料的部分是還沒有的,因為還在行政程序中,NCC管的是廣電媒體,所以衛廣法於105年修正第27條,其實講落實,並不是說廣電媒體有責任去澄清哪一個是假新聞,因為事實上並不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而是廣電媒體在報導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落實事實查證。
-
因為法遵上有事實查證的部分,所以我們有針對廣電媒體如何落實事實查證,我們有成立一些參考的準則,但是事實上目前正在做行政程序的一些公開說明會,希望將來有一個結果,以後再跟青年朋友報告,以上。
-
不過我想大家在意的是有哪一些,也就是包含正在進行中的程序,能夠用書面的方式更新的話,我覺得青年的朋友們少一些疑慮,因為我們叫「新聞」是有查證的義務了,不然不配叫「新聞」了。
-
我們不用「假新聞」三字是有進到責任的話,就不會覺得是假訊息,也不會覺得中間有什麼環節,先不糾結於假訊息、假新聞上,如果有查證義務的落實上來回應的話,比較可以回應到這一題大家討論的目的。
-
可能我剛剛沒有說明很清楚,因為法遵有這樣的義務,有課責於廣電媒體,所以我們針對廣電媒體如何落實事實查證,還有遵守衛廣法第27條第2項,是不是盡到公平原則的義務,我們有一些優先的相關措施。除了本會書面回應上的資料和我們有做一些新聞觀測以外,關於事實查證,如剛剛也說明了,是針對這樣子的參考準據,接下來會跟廣電媒體來做一些公開的說明會,並且參考他們的意見。
-
事實上我也不可諱言的是,事實查證跟公平原則在很多國家,倒不一定是落實到法律來,基本上還是以業者自律為前提,這個部分目前還在徵求意見,用網路的方式跟公開實體說明會的方式,分別來徵求各界的意見,未來會對外公布,謝謝。
-
線上也有一位朋友有參加當天的討論,他是說這裡講的「分類管理」,並不是法律上說要吊銷執照的意思,比較是自律跟他律中間,也就是有一個很明確可以看到如果有某一個新聞媒體,就是有一些偏頗之處,可以透過市場機制,他的原話,並不是我的,也就是「要淘汰不良媒體」,如果要特別在意某一個記者或媒體或新聞的素養,至少有一個評分網,可以讓人看到,之前曾經被糾正過,或者是有其他別人都已經陳請,但是他沒有陳請等等的方式,這個不一定是NCC來建置,也不會是NCC來建置,但是如果也有跟這個相扣合的部分,不立法,但是以市場自律的話,以意見徵求的訊息放在書面回應上,這一場的朋友們,才可以把一些具體的構思放到系統裡面。
-
謝謝主席的建議,我們會在會後補充這樣的意見。
-
另外,我先說明一下,因為衛廣法第27條有這樣的法遵,事實上我們上NCC的公開網站,有關於像事實查證或者是哪一個媒體違反這一個部分,倒不是一定說證明新聞是假或者是真,我一直要強調沒有辦法證明它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但是在播報新聞過程中,有沒有落實事實查證的程序,我們會有一些懲處,其實NCC的公開網站可以查得到,大家可以參考。
-
所以這個有回應到線上網友說是不是無法落實查證是不是也有一個公開的地方,目前看起來是有的,至於其他的是不是有一些罰則等等,這個我想是以目前實際上衛廣法有授權的為主。
-
但是在市場機制上,是不是可以建立更多的,像閱聽者所施加的壓力等等,民間以所公布的事實為基礎,自己在上面架構,所以我想這一個部分的分案,應該就還是NCC,應該不需要別的部會進來,這一題感覺上很純粹是你們的,或者是有建議哪一些部會或者是機關還需要對於這一個部分來進行回應?
-
如果主席今天把這個議案的界定為廣電媒體的話,那當然……因為所謂的新聞媒體,事實上有一些人認為平面也是新聞媒體,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也是新聞媒體,但是事實上平面跟網路上的新聞網站,事實上NCC都是力有未逮。以上做一個補充說明。
-
理解。文化媒體文化部也說明,並沒有類似於衛廣法的法源來進行這一節所說的事情,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你一定要文化部回覆,他就是回這一句話而已,當然也要讓文化部有一些表示意見的機會好了,看文化部有沒有什麼想法?
-
透過補助或者是委辦的方式,跟民間合作,一般性的媒體識讀上有著力之外,我們每一年不定期也會整理一些跟平面媒體相關的法規,我們也會函請各地縣市政府,然後再請縣市政府協助我們轉給所轄媒體的相關團體,讓這一些團體轉知他們所屬的媒體會員來作溝通,希望能夠知道這一些法規,然後儘量依照相關的法規來辦理,這個是一個宣導。
-
感謝。
-
所以這一個部分,你們函請的法規匯編,網站上有嗎?或者是有相關的資訊?
-
其實有媒體、出版相關的條文有整理出來。
-
我是說有一個網址嗎?至少NCC可以附在回應上。
-
我看一下放在什麼適當的位置。
-
至少就平面媒體的部分,文化部可以回一行,也就是像您剛剛所說的轉知的相關法規。
-
也就是能夠堅守新聞自律。
-
對,其餘其他的部分,我想監理的部分,文化部不是,所以這個要稍微溝通一下,所謂法定的主責,不表示必然有監理的權利,如果沒有賦予文化部的監理權利,沒有辦法討論一下就冒出監理的權力來。
-
這一個部分就請文化部,這部分請文化部至少就我們為何相互比對觀看、分類管理等等的部分,文化部目前的權限到哪裡、實際匯編到哪裡,這個是140個字之內來做事實性的回覆就可以了。
-
NCC也謝謝文化部到時可以會提供書面意見。另外,就是因為建議開發專用的APP,NCC沒有這樣的規劃,NCC會針對此部分進行公開資訊,誠如我剛剛講的,像是法遵、有懲處的部分去做一些回應。而進行分類管理各家媒體新聞這個議題,或許未來……,但是目前沒有辦法,先跟主席、各位青年朋友說一聲。
-
瞭解。
-
如果NCC所有的相關資訊都即時用網站公布或者是開放政府資料方式的話,其實很多時候APP也不一定要NCC自己寫,民間的朋友也可以運用NCC的自己,主要是公開、快速、結構化,並不是發函給媒體,而是快速看到,並不是裁處之後兩個月才出現,這樣子的話,民間沒有辦法加值運用,最好是放固定的格式,放在開放資料的專區,我想這三個原則大概都有達成的話,民間可以做非常多的,包含APP的事情,也不一定都要政府來做,因為政府來做,我們還要宣導或者怎麼樣,其實不一定真的很有效,這個部分我想可以先回答到這裡
-
接下來,第二個媒體識讀的課程跟剛剛是一樣的,不再花時間來討論。
-
所謂打擊假新聞的部分,這個也是一樣的,法律的這一個部分有一位朋友在sli.do提到議題相關管理辦法當中,有提到「意圖如政治的廣告,包裝成新聞發布給臺灣民眾」,意思是所謂的業配或是所謂的政治廣告,但是這個政治廣告包裝成新聞的形式,加以報導、處理,這一部分是希望有相關的管理辦法,這一個部分NCC的回應,目前看起來是以事實查證原則為主?
-
-
這個部分不用特別更新。如果是網路媒體的部分,當然我們知道像臉書已經確保政治廣告在選舉期間,現在都已經開始了,都要用實名的方法來刊登,也要確保不能境外的人裝成境內的人來進行散播,包含散播下了多少廣告、給多少人等等的部分,都會揭露,而且在選完之後也會繼續保存,這個部分也跟平台業者有一些互相他律的方法,倒不一定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法律的方式來處理,這個跟NCC的想法是滿一致的,我想這一個部分我們就這樣子。
-
其他的部分就跟剛剛處理的方式是相同的,大家還ok我們就往下。
-
第三案是9月21日,討論是假新聞的部分,從觀察到判斷的媒體識讀,會議資料在第13頁至第17頁。
-
目前看起來有一些重疊,但是有一些是新的,像第15頁第2點,也就是希望國中以上教師取得一個證照,也就是有一個專業的教媒體識讀或者是媒體素養相關議題的專業能力,這一個部分看起來是比較新的。
-
其他的部分大概漏洞跟前兩案沒有相差很多,不過這個是我剛剛的第一個印象,先看青年代表們或者是線上的朋友們有沒有要再追問或者是澄清的部分?
-
廣芝有一個詢問,在相關議題的網頁上,是不是可以方便大家傳播的,我要看事實查核,是要先看哪一個部分,廣芝有提供哈佛的網址,像臉書也有一些媒體識讀,也就是四步驟或者是三步驟等等,這個問題的是機關,也就是議題相關機關,是不是也有我們自己的建議,或者我們目前是以民間所提供的這一些為主,這個跟剛剛的媒體識讀、證照,其實是很像的,所以是不是先請我們的師資培育這邊來進行一些回應。
-
主席、各位先進朋友,對於這一個問題,我不知道要從何回答起,我先跟各位報告,對於我們老師的培育,是按照師資培育法來培育,必須要修課,然後還要考試及格、實習半年之後取證,我們核發的是老師的教師證,也就是當老師的話,這樣才可以的。
-
另外,有關於媒體識讀的證照,這個就不在4-1教師的工作範圍之內,我們有很多的證照,像我們要餐飲業或者是烘焙,可能丙級、乙級或者是甲級,水電也是一樣,這個是勞動部在列管的,我不知道提這個要發媒體識讀證照用意是什麼,這個不太清楚,我發的是教師證,但是這個並不是教師證的範圍。
-
是不是再跟各位報告,我們在培養老師,並不是想要培養什麼老師就隨便設的,並不是,而是根據12年課綱,課綱有設科我再培養老師,像國英數,比如108裡面有閩客語,這個是培養課綱老師的,像媒體識讀是一個國文科、英文科來培養老師。有發媒體識讀的證照,這個並不是如何回答相關的報導。
-
這樣的意思是,其實三面九項有這樣的概念,所以希望能夠把像教育專業課程的師資職前教育的部分,您的書面回應是列為必修科目或者是必選修科目,這個是一定得選,或者是按照師培單位的規定?
-
在師資培育課程當中,我們有一個課程培育基準,有分為教育專業跟專門課程,像國、英、數是專門課程,教育專業像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學課程、教學評量,還有我們的一些實務教材教法等等,這個是我們的教育專業。
-
在教育專業裡面有很多的議題,像12年的課綱裡面,已經超過是19個,但是在我們來講,其實不只19個議題,我們只要跟社會有關的,我們就會放在我們的教育議題裡面去,像安全課程的時候,像性平、民族、法制、人權、海洋教育及勞權等等,我們就會在重大議題裡面,各大學就要融入,我們有一個檢核的機制,像在融入教育議題的時候,在課程設計當中必須告訴我,我們會有一個統計,每一學期會對課程有檢核,這是目前對於教育議題當中,像媒體識讀當中,我們已經在課程融入當中必須要做的,以上報告。
-
瞭解,這並不是選修,而是無論如何必須要放進去的。
-
之所以剛剛講到比大家在總綱上看到的多,因為一直有新興的議題,像AI、永續發展,我們在弄總綱還沒有的東西,現在就冒出來了,還是必須放進去,所以這個是實際上是如此。
-
但是至少應該有回應到素養融入的部分,其實並不是單一單科,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並不是單科,並不是一個禮拜開幾小時,而是你在上每一節課時候的老師都有這樣子融入議題的能力,也因為這樣子,所以也是在教師證的一部分,並不是一個學校裡面特定老師才有這樣的證照,這是很具體的師資培育師的回應。
-
另外,目前的終身教育也好,或者是相關部會也好,有沒有一個標準媒體識讀的程序或者是教材或者是方法論,能夠去讓在地的朋友們來發揮,或者是目前是百花齊放的狀況,也就是所有來提申請案或者是來擔任現場教學夥伴都可以開發自己的一套事實查核或者是媒體識讀的方法論,這個還是請終身司來回應一下。
-
其實老師教媒體素養這一塊還有一點困難度,這個是過去比較不重視的議題,所以針對這個議題的部分,其實像是在國教署跟高教技職的部分,都有委託相關的團隊來發展這一方面相關的教材跟教案,我們現在正在發展當中,希望在年底之前有一些初步的教材跟教案放在網站上。
-
現在正在建置一個網站,也就是「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預計在10月底、11月可能會上線,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相關的教材、教案為網站的主要內容,提供給老師、學生及一般的社會大眾來瀏覽作學習。
-
我們也會逐步充實這樣的網站內容,包括像一些比較新興的時事或者是議題等等,透過這樣的時事或者是議題等等如何來反思,如何從時事裡面來觀察到有哪一些假訊息,或者是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這樣子隨著新聞發展議題的部分,這個是之後會再努力擴充的。
-
另外,現在已經有的網站查核部分,應該是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網站,這個是目前已經上線,大家可以上去查核一些是不是假訊息的資訊,以上補充。
-
謝謝。
-
當然一方面是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有其方法論,所以到網站上可以多加瞭解。
-
第二方面是剛剛說月底會上線一個新的網站叫做「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有多「資源」兩個字,因為「媒體素養教育網」是香港的網站,多了「資源」二字不會同名同姓,這個是有媒體素養的基地學校、夥伴關係所產生出來的,教育部也看過沒有太大的問題,這個是對廣芝問題的具體回答。
-
我想要回應一下,以前我大學唸世新大學的時候,有一門課是媒體識讀,所以想要知道可以上什麼,其實像我們這樣子傳播的大學都有開這樣的課程。
-
所以我剛剛在想的是那一門課幫助我們很多,是不是可以鼓勵各大學廣設課程,並不是硬性規定老師一定要具備或者是什麼的,而是可以有一個這樣子的課程,讓大家可以更去瞭解這樣的事。
-
我覺得至於到國中、高中的話,我覺得也可以不用硬性規定,但是我們強調這一件事很重要,所以可以在某些班會課的時候被呈現,或是家政課我覺得可能也會很有關聯,可以反過來鼓勵教師來認為這一件事很重要,不要逼第一線的老師說必須要有這個證照,因為我覺得當第一線的老師要有學理的知識,還要關心同學,已經非常辛苦了,所以我們告訴老師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是很重要的,大家一起努力。
-
按照總綱的概念,不太可能設新的科目,事實上是做不到的,這個題目剛好很適合每一科的老師都用這一種老師不是有標準答案,而是陪著大家一起看線上各種各樣的資訊來源,教導大家來做批判、創作思考要注意哪一些事,老師不太可能擔任真實性守門員的角色,但是可以確保大家都有自主的能力。
-
另外,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是專門針對特定學習階段,或者是高校跟終身教育都在上面。
-
資源網是全面性的,像小學到大學的教材都在裡面,我們會找一些適合一般民眾,像老年人所學習的教材。
-
針對剛剛那一位同學,我不知道是同學或者是青年代表……
-
委員。
-
有關於大學通識課程的部分,大學比較是學校自主,目前也會鼓勵各個大學,希望他們儘量在一些通識課程或者是專業課程來開設有關於媒體素養方面的課程。
-
怎麼樣引導他們呢?我們會透過像我們的高教深耕計畫的經費資源引導,希望他們來開這樣的課程。
-
針對高等教育的部分,其實現在已委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來幫我們統籌,我們會在北區、中區、南區及東區找四所大學,培養相關的教師,希望未來可以引起風氣,然後有一些教師社群,建立人才庫,也會培訓一些老師跟發展一些相關課程跟教材內容,這一些資源都會放在網站上,可以提供大家來做一些運用跟學習,以上。
-
謝謝。
-
我想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的網址,月底會有一些內容,11月4日的書面回應才對外,所以建議直接把網址放在你們的書面回應裡,11月4日是點得到的,到底內容有多少是一回事,但是至少有一個討論的標的。
-
我想要詢問,因為既然提到在師資培育端沒有辦法把媒體素養當成單獨的科別,因為確實也不是來作為每一個老師必經的培訓課程,是不是有機會不是從培育端下手,而是像師鐸獎這樣子的獎項,對於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榮譽肯定,可以把原本的三面九項或者是十九項的社會議題作為師鐸獎頒獎時的評估面向,或許可以從後面的角度出發,或者是從獎勵的角度出發,讓教師在多元選修課程安排時,可以更重視媒體素養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社會議題,所以這是補充在剛剛提到,既然師培端沒有辦法從前面加入,是不是可以從獎勵端來鼓勵這樣的課程可以真正落實在學校裡面,這個是補充建議。
-
師鐸獎是非常有創意的,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的,師鐸獎拿來這樣子使用,我覺得也不無道理,也許你們已經討論過這個事情,是不是可以回應一下。
-
師鐸獎是我們在負責的,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教育行政上,一個是在教育教學上,如果你有很杰出的表現,然後經過委員會選拔出來的話,就會有一個獎。
-
您的建議是,我在想師鐸獎不一定是做單一的事情,也有可能是做單一的事情,這個建議,我們可以帶回來,看看明年的師鐸獎會不會有一位得獎主在這一方面也是有貢獻的,以上報告。
-
謝謝。
-
這邊的意思是師鐸獎是以那個老師本身,可能是很專門把某一項特定的加深、加廣或者是特定的素養做得很好,也有可能是在教學教材上非常有創造力,不限於特定的單一部分,所以很難明文要求,但是在下一次籌辦的時候,可以說12年國教的新課也才剛上路,是不是可以融入這一些議題的部分,我想不是單純只針對科技跟媒體素養,而是每一個三面九項的部分,是不是有可能進入師奪獎的討論,這個部分就先不放在書面回應,但是如果可以書面回應的也很歡迎。
-
我有一個想法來補充,其實不用從頭培育媒體素養的老師,像很多大學都有傳播類的科系或者是廣電類的科系,我們都會學基本媒體識讀的概念了,可以變成像學習廣電素養同學們的一種志工或者是目標,讓進去到跟國中小或者是國高中來做一些互動,這樣子老師也不用變成是學校的老師,就什麼都要會,這個有一點像承接到上午所講的,很多表演藝術的東西可以進到學校裡面,很多的問題,我是老師,但是不知道怎麼樣是表演藝術課程,也就是並沒有學過相關的背景,讓學習的人進來就好了,不是老師十八般武藝都會,不要誰都是從0開始打地基上來,這個是我剛剛聽到的一些想法。
-
這個非常好,我也很同意,未來這個資源網上並不是只有教案,也有研發教案的團隊部分,或者是執行教案的團隊,這個也很適合學校做校定必修加深加廣。
-
因為家父是在國小端投入,算是臺灣第一屆的實驗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想要做這一件事,像剛剛有提到的是師培加入的那19個要帶入,但是很多老師運用的成分是要不要運用,像要帶一,但是並沒有完整的系統跟方法學,這樣是很零散的知識面或者是資訊面帶給學生。
-
我的想法是,有沒有辦法給教師比較方便入手,像工具包或者是懶人包,也就是從這一方面來入手,交給教師這一些工具,來帶領學生來做假新聞,也就是很容易帶給工作坊或是教師從國小到國中、高中,這樣子一個部分很有系統性的,也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系統規劃,而是從進入國小的12年國教開始就有系統性去學習怎麼樣參與假新聞,從國小就開始認知到了,進到大學的時候就更知道如何去分析,我是在想說目前有沒有系統性的規劃,第一個是系統,第二個是工具。
-
第三個想要額外問一下,像老師也有想法,比如師奪獎,比如要爭取榮耀,最現實的經費問題是有一筆經費給老師實作,也就是在學校開設課程,像SDG很紅,教育部有播預算下來,像是不是有假新聞、媒體識讀來做一些預算,讓老師帶領一些課程或者是學校。
-
大概有三個:一個是系統性的,也就是對於學習階段,對於這樣子的素養可以學習到什麼程度,並不是全部混在一起。第二個是,對於老師的培力,就是讓老師有一些就是這個學習階段,現在想要融入教學很簡單的指引。第三個,我看了指引也導入了,是不是像教育部特別重視的議題一樣,看有沒有額外的經費來做這一件事。我們統問統答好了。
-
政委、各位委員好,感謝剛剛師培司長官的回應,因為我大學唸的是台北教育大學,研究所唸的是臺師大,在師資培育的課程規劃當中,其實如同長官所說的,在前端課程就包含了媒體素養,像必選修裡面是教育議題專題,就有開設媒體素養,但是我想提的一個建議是,像我過去大學的經驗,因為所涉及的專題議題非常多,並不是兩、三個選,而是幾十個,例如在教育議題專題中包含性教育、性別教育、藥物教育等等…非常多,我們那時的做法是,如果專題沒有太多人選就不會開設,而是人數足夠的專題才成班,也許我們可以做的是,協助這一些師資培育的大學,像教育大學或者是像師範大學這樣的高等教育機構,媒體素養課程必定要開成,一定要能夠成班,確保師培生們可以上到媒體素養的課程,如此一來就可以不只是剛剛希慈所講的,我們用獎勵的形式,我們還能確保在教育議題專題的課程中就可以上到媒體素養的課程。
-
這個其實大概有往往已經往必修的方向來做,但是這裡面我們要釐清兩個,第一個是我們要特別把這一件事變成在所有師培階段都要落實,第二個是在進入現場之後發展教材教法,不一定是當時學的這一套,這兩個要拆開,當然這兩個都很重要。
-
看有沒有其他要發言的?我們就統答好了,任何順序都可以。
-
針對國中、國小及高中的老師,媒體素養提升的部分,國教署已成立5所北、中、南的媒體素養中心學校,目前正發展國中、國小及高中職各階段的教材教案模組,完成後會結合到終身教育司剛才所提媒體素養教育資源網,以提供各教育階段及各領域老師下載運用,之後仍會持續發展更多元化的教材、教案,讓老師在相關的教學領域當中更能取得,以運用在相關的課程上。 另外,透過精進計畫鼓勵教師組成學習社群,如針對媒體素養這個議題有興趣者,也可以透過這個計畫申請相關的經費。
-
後面很值得補充在書面上,我想不一定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儘量在書面資料上有所補充。
-
其他的部分,像剛剛有提到沒有完全回應到的,像目前開設這樣子,除了鼓勵之外,像SDG或者是AI這一類的,有額外經費去補助進行這一方面的教學,或者是還沒有?
-
上面所提精進計畫,縣市政府的經費就是由教育部統一來補助。
-
這個是九項共用的,並不是特別挑一項出來說要特別促進這一件事,這個是從總綱的角度來看。
-
看有沒有要追問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我們看一下線上的意見,當然有一些討論,好比像希望這樣子整理出來不要又變成好像填鴨式的標準答案,因為其實媒體識讀的關鍵是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並不是這一些教材教法在師培的時候,也就是讓師培的老師背起來,這樣沒有什麼好處,而是盡可能用互動的方法來培養職能。
-
第二,資源網也有一些串聯,人才庫是否可以運作,這個也是大家想一想,或者是有回應的話,也可以放在回應的事情。
-
最後,也有朋友提到不管是「真的假的」、「美玉姨」、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等等,越靠近選舉,反而是攻擊這一些事實查核的工作者,是有特定的政治立場等等,這一部分NCC有沒有什麼處理的方式?或者覺得這是必然發生的情況之類的?
-
我們目前的想法是,像事實查核中心,這個是有一個世界性的,也就是IFCN的方式,這個其實是用各國交岔檢視的方法,也就是有沒有一直保持中立性,是由日本的一位朋友來檢視,這個確定不會被國內的政治勢力來把持,並不收國內的政治團體或者是錢,基本上是以群募的方法來運作,這個是有國際通用的標準。
-
只是國際通用標準也被質疑是很容易的事,這個是把持住標準,並不是另起爐灶,其他看NCC有沒有要補充的?
-
謝謝主席,主席講得非常清楚。
-
我想,NCC雖然是獨立機關,若要政府去介入,也不可避免會被一些朋友說我們有立場,所以NCC在這一個部分,我們會依法行政,依照廣電的相關法令去執行,我們不太會去介入。還是希望業界自律,然後民間團體可以用他律的力量來抑制相關假訊息的竄流,謝謝。
-
不好意思,同學第三次發言。我剛剛看了sli.do朋友在2點32分都有提到「可是現在記者們都是大學老師教出來的,他們已經教出一批假訊息或不查證的記者」,我回應NCC的這一位朋友,其實大學並不會教出來做假新聞的記者,而是因為有學用落差的,我們在大學學到的所有媒體素養,到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有很多被影響的因素,包含閱聽人要看什麼或者是所在的公司有沒有被不同來源的資方報到什麼新聞,這個都是非常關係的,所以這個是非常龐大及複雜,因此大學並不是教我們要做什麼樣的記者,而是進到社會當中有很多很複雜的因素出來,所以要開會解決,我在這邊回覆,我是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韓定芳。
-
感謝韓委員。要多瞭解學用落差的話,文化部有運用得獎無數的《我們與惡的距離》,請多加參考。
-
很感謝網友們的意見,已經超過100多個意見了,都有理解到媒體素養的這一件事,並不是集中在教育部辦一個標準答案的教材,或者是培養出有標準答案的老師,並不是這樣子,而是動態性的,每一個人都要保持批判、創造思考能力的素養,這個素養老師可以以身作則,但是不可能當守門人來判斷,在資源網的經營上跟分享上可以保持這樣的精神,並不是上面說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
也很感謝NCC跟我們坦率說哪一個人有公信力就真的有公信力,我們先把依法行政做好,民間尤其是國際上的這一些平台,並不是我們來制定國際的規則,這個是目前實際上的狀態,也請大家瞭解。
-
個案的部分先處理到這裡。
-
署裡面想要分享一下交流會的流程。
-
今年的成果分享交流會的部分,我們預定在11月9日至10日,也就是禮拜六、日來辦理,地點是在台北教育大學大禮堂,是從下午2點30分至5點30分結束,第一天是安排政府機關跟青年來進行意見交流。
-
第一天會議進行方式,我們也同時進行網路直播,討論過程會進行逐字紀錄並對外公開,進行的方式是先開場,然後再Let’s talk的回覆,接著是部會的代表自我介紹,每一個部會自我介紹跟簡要立場說明,每一個部會的時間是2分鐘,之後會進行青年跟機關的成果交流。
-
青年提問原則上,預計會有一至兩個部會來進行回應,每一個部會的回應時間是1至2分鐘左右,也會進行大合照,接著是青年交流競賽。
-
接著是11月9日的部分,我們會需要請部會後續配合事項,也就是協助指定11月9日的成果分享交流會,跟現場的青年來互動與交流。
-
接著部會的名單跟陪同人員,也就是提供教育部青年署,以利後續的作業。
-
這樣子聽起來有三個時間點,一個是10月25日的時候,請各相關機關,包含今天被額外加進去的像法務部,都必須要提供從他們角度來看這一件事的書面回覆,還有當天要派員出席的話,有一定層級以上的朋友,從這2分鐘的介紹裡面,從讓大家瞭解到對於這個議題、部會的基本態度什麼,不用講到很細節,而是書面資料都有了,而是像剛剛講的基本態度,這個部分是在大家2分鐘之內,這個是大家第一次認識你的機會,25日的時候就是給我們書面回應,以及哪一個人邀來講這2分鐘的話,這樣就好了。
-
接下來書面回應之後,也就是11月4日會對所有的人公開,公開的網址之類的,之後青年署會再跟大家更新,但是像剛剛所說的,如果有一些網站是11月4日就已經上線了,不妨在書面回應當中把網站給出來,至少有很多具體的意見、討論,還有這一些做功課的部分。
-
最後是9日當天,除了2分鐘的自我介紹之外,也會有當場像今天這樣子,包含網路意見的統問統答,氣氛是像今天比較輕鬆的,跟立院質詢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希望有哪一些部分,其實剛剛聽到很多部會是民間問的青年們,可以自己再發展有更多創造力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要部會來招標或者是寫APP,如果有這樣子夥伴關係的態度,也很適合在當場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應,並不是很像一個沒有回應好青年就可以扣你的預算,並不行的。
-
參與這個討論是想要做一點事情,所以可以開一些地方出來,也許這一些部分還沒有做得不夠好,希望大家發揚光大,比較是夥伴關係,也是希望這個方向來進行回應,也就是完全政令宣導型的就不用了,看大家初步的回應都沒有政令宣導,所以就這樣很好,謝謝大家。
-
看大家有沒有想要詢問或者是要調整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都還好的話,看副署長有沒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
-
沒有,就是拜託大家準時給我們,讓我們準時公告,謝謝。
-
上午有一句話,我重新講一下好了,因為青年署的會議是今天上午才給出來的,所以我們已經被很多青年主持人糾正過一輪了,不可以說這樣子不給我們半天的時間,然後就希望有具體的回應。
-
因為這樣的關係,青年署下一個時間點,也就是11月4日會準時對外公開,所以各部會覺得11月4日之前的草稿還需要簽核流程之類的,最晚是11月3日一定要讓青年署拿到,而且青年署不會再做編輯作業,也就是大家給什麼就是什麼了,那個會變成11月9日的議程,不會特別再延後跟特別等,因為大部分的主持團隊都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來消化大家的回應,所以希望11月25日就可以簽出一個版本來,如果發現一個錯字,至少11月3日就改完,11月4日無論如何不管到什麼階段都會公開,應該會比今天的狀況稍微更進步一點。
-
大概是這樣子,有一位朋友在sli.do上說政府回應是不是只限於自提或者是一般的場次,一般都會,我們今天逐案討論的時候……
-
其實有幾場青年論壇大多不是這四個議題,沒有導師去輔導以審議民主的方式討論,所以那個部分就沒有放在部會回應裡面。等一下請佳婷科長進一步說明。
-
理解,簡單來講我們會有部會回應是限於創生、教育、媒體、部落這四類,這四類之外的是專案合作或者是青年自提?
-
是青年自提。
-
所以青年自提的這四類之外不在收攏會議裡面?
-
青年自提的部分,在參與整個培訓過程以後,我們最後分成了一般類跟審議類,我們實際上有收到這整份報告當中,因為我們希望這整個討論過程或是討論出來的結論,也就是在Let’s talk的過程中,是有實際上討論的,所以我們只有收審議類場次的talk,一般類的五場次,在討論的過程中,或者是實際辦理的過程中,我們是比較尊重青年團隊的,我們並沒有特別要求一定要用審議類的方式來討論,所以如果是這四類的話,最後的結論報告,我們會公開在網路上,但是不會收到這一次的意見彙整表上,以上補充。
-
簡單來講是有經過審議類的程序,最後有共同意見或者是大部分意見的收攏,我們才會進入拘束力程序,如果是一般類的話,因為沒有經過一般類的審議程序會公開,但是公開只是作為討論的基礎,並不是我們現在這樣子,包含會前會跟部會回應的程序,是這個意思嗎?
-
-
謝謝。希望有回答到網友的問題,看網友有沒有動議或者是還想要討論的?
-
沒有的話,就希望各部會盡可能早一點交卷,讓青年署少爆肝一點,青年署也會把今天對於新傳處或者是法務部的相關詢問,問法務部有沒有書面回應的意見,第二個是要不要派人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