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主管人民團體,就人民團體的部分來提供一些經驗或者是建議給學生會要做這些事的話,那就讓學生知道怎麼做是比較事宜的,金管會是如果是會計師,因為金管會是會計師的主管機關,所以金管會如果可以協助,那個是滿不錯的。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需要一個標準,也就是學生會有特殊性質,他需要一個財務的標準,怎麼樣是可以給大家適用,但是又不會因為每個學校有不一樣的特色,又過度去限縮他們目前的狀況,所以才會說主管機關應該有一個標準浮現出來,當然這個議定是要滿長的討論跟很多機關進來,所以原則上回到這個提案,這邊會建議這個案子是教育部主政,我看有一些部會好像有點誤會為何我要把他們列在這裡。
而且學生自治如果大家把這件事浪費在這件事上,其實我覺得是滿可惜的,因此其實是可以有一個專業外包的概念,因為青年署有提到可能規模太小,所以提案這邊也有回應到,其實可以多個學校,有點像包裹在一起做這件事。
會就研處意見來作簡要的回覆,盡量不耽誤太多的時間,這個提案是要說為何要把學生會的財務委外,大家可能會看到教育部青發署的回應,他認為這個事情是學生自主要來做這件事,就學生的自治上會遇到困難,財務事項主計、審計,各位是公部門,應該會滿有感的,但是大學生是很難有能力來作審計,比如怎麼樣是合格的憑證,像交通費要付票根、領據或者是牽涉到外幣,這一些其實是滿細鎖跟具有專業性的東西。
是。
我會覺得教育部先擬出具體如何改革或是做哪一些方面的修改,像短、中、長程方案,即使可能真的做下去會有一定的落差跟時間都沒有關係,但是至少要看到這個東西,因為現在會讓我覺得我們一直持續在精進、加強,但一直沒有看到比較根本性的改變。
剛剛教育部有提到其實特諮會那邊有列管,其實本來學特司也想要解列,因為我有意見,所以沒有被解列。我可以理解到各個大學,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協商、共識形成,我們才有機會來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但我希望至少看到你們願意怎麼做的具體方向跟政策,我們可以來談解列,而不是好像兩年前聽到部的回覆跟現在聽到部的回覆類似的,很難在這邊說同意解列。
但我要講的事情是,雖然供過於求、教育部剛剛有提到的,其實有幾成的學生走哪一個管道,但是真的是想像的管道?或是很無奈、很困難做了這個選擇?其實我們還是要回到具體的狀況。
大家好,我是提案委員,我這邊補充,因為這個議題很細,但是我大略講過,問題是在於教育部雖然書面提供很多說明跟解釋,我們還是要回去看是誰開了什麼缺、給哪一些人,這是比較具體的問題,很抱歉我沒有辦法一個個抓出來說現在哪一些不合理、不合理的狀況怎麼樣。
第二個,誠如剛剛的夥伴也有提到,我們的生活都是由各個部會一步步構成的,也就是去銀行辦,像外國人來到臺灣,在臺灣的生活中,每個地方都會碰到,只要是生活就會發生問題,像剛剛所講的 1990,這樣聽起來是很棒的措施,但是有時還是被動的,我們怎麼樣讓這個資訊,像移民署會比較知道我們要如何跟外國朋友來作交流、溝通,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部會都有內建這樣的功能或者是意識,所以怎麼樣跨部會整合跟誰要帶頭做這一件事,我覺得這個是這些問題解決的關鍵,也歡迎各部會的長官跟分享,謝謝。
我們當然知道居留證一次最長多久是牽涉滿廣的,也需要很謹慎的事情,但是看不到移民署怎麼考量,也就是即使不是,考量哪一些部分,而這一件事如果可以說明的話,在場的夥伴也可以比較瞭解這一件事兩年變成三年如何困難,也就是可以跟大家說明,大家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或者大家也可以理解這一件事為何暫時還沒有辦法改變,這個是第一個點。
大家好,聽到大家的討論之後,有一些不是我們的問題,但是還是想要提出來的是,在問題清單是寫目前居留證最多兩年,但是提案人都希望是三年,因為是比較長的時間,也可以作比較具體、比較長的規劃,因為內政部移民署的回應只有現有的法規,也就是一次最多兩年。
政委、署長、在座各位委員、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陳建穎,我目前是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的學生,主要關心的領域是障礙議題或是有關於弱勢族群的議題,有機會到這個場合參與,像公部門的法規如何回應到現場的困擾與需求,想要跟大家一起討論看看,謝謝。
跟委員報告,這個部分分兩個部分,一個是高中以下,像各位比較常看到,也就是不在原核定的名額,再外加 2%設計出來,在大學以上,也就是升大學這塊,就只是簡單講一句「由教育部來辦」,但並沒有講實際上怎麼做,實際上怎麼做都是教育部每年來做。
我講的是思考上的邏輯,規範上這邊還是缺的,我希望可以更進一步的做法。
剛剛還有提到本來有這些學測、指靠跟一般入學管道,這是作為特別入學管道,我必須要強調一件事,一般入學管道的無障礙管道是不充分的,不能說本來就有這個,這個對於障礙生來說,不一定可以完全利用,邏輯上因為這樣子,我們才有特殊的管道,所以這是補足一般管道不足的部分。
回到議題上來講,這真的是需要大破大立,就是比較有結構性的改革,因為要怎麼談如何讓特定障礙別,像狀況與環節是很困難的,必須是障礙生的升學或是障礙生的保障這件事,如何從法律上開始做,不是拿著槍抵著學校的頭來說怎麼做,像無障礙的完善或者是特殊教育、融合教育這方面的資源都到位,才有辦法真的實質上來解決這個問題,我還是希望教育部不要拿那個人數來講。
第二個是法規的事情,剛剛法規沒有談很多,但是有一些原則還是要入法,好比是不是採分類,或者是錄取的原則、錄取的規則之類的,其實應該也要放在法律授權的位階上,新給我們的修正條文,有名額、方式、資格及其他,這樣還是會覺得稍嫌不足。
更不用講的是,因為這些整體的名額大於考生的人數原因,因為特定障礙別,我必須講直接一點是比較受歡迎的,比較不受歡迎,這樣的分類制度,可以導致排除特定的障礙別,當有這樣的想法出現時,其實這是很直接的歧視,哪一些障礙別比較不好控制、不好相處,或者是不喜歡他,我可以透過制度上的選擇來排除他,這是第一件事。
委員的論述,我覺得還是要補充,剛剛一直說要用總體的名額來增加,像類別的名額是不是足夠的,假設 100 個人來了 100 個缺,剛好每個人想要的或者是適合的缺,剛好可以一個對一個嗎?顯然不會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你要直接用這個數據來跟我說即使這個類別是缺多於考生的,你要用這樣的數據來說服大家說這樣應該就是合理的,我認為這是需要思考的。
總體的數量其實影響反而不是這麼直接相關,而是比較不同障礙別,像失覺障礙、聽覺障礙、自閉症及其他障礙的差異,其實都沒有被解決到。
因為只呈現一個數據,但是在這當中一直出現的問題,像後段的大學會透過廣開這個名額來拿教育部的補助款,他們要開缺是他們的自由,但這樣數據的呈現,我們要看質性的部分,不是只有某個系開了 20 個缺,而是如果我是障礙學生,是不是有辦法充分的選擇,也就是我對藝術、法律有興趣之類的,是不是有這個跟學校上不一樣的選擇。
這些問題其實都沒有看到,教育部這邊有比較具體或是比較針對這些問題的回覆,還是希望給予一點具體的回應,第二個是必須要時間做,這個牽涉比較廣,這我可以理解,但是沒有看到教育部的部分,先請部會的代表可以給個回應。
關於條文的部分,條文只是法源依據,也就是最基礎,但是並不是訂了這個條文以後就沒事了,而是有這個條文之後,後續要如何實質讓整個大學入學可以障礙別平等,不因為障礙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入學可能,就是某一些學校的名字,不然這樣就沒有機會。
大家好,我是建穎,提案的內容就請參照文件上的資料,我這邊就不重複,其實針對這個議題,我這幾年一直有跟教育部討論這一件事,但是我會認為這個回應沒有處理到實質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要叫大學比較積極一點,但是現況來說,大學真的沒有什麼意願要積極做這件事,真的會需要的是法規。法規的部分等一下再講,第二個是障礙生升大學的入學規劃,但這邊沒有看到結構性跟體制性的改革。
這部分我也有在關心,如果其他委員沒有人想要接下這個案子的話,我可以來負責這個部分。
我常常在問自己說如果是公部門如何來改善這些狀況,我目前還沒有找到答案,所以我把這個問題帶到這裡來,跟各位分享、也希望能夠在未來跟各位夥伴或是跟長官討論,還有公部門一起找到這個問題的解答,謝謝。
其實我們知道的是,新課綱或者是12年國教講了一句話,也就是要成就每個孩子,像特殊教育在這塊上是更需要留意、改善的,所謂的終身特殊教育、障礙者的權益,不會是一個部會責任,不會是教育部或者是單一個部會要做的事情,而是像法務部,甚至是整個公部門跨部門的合作才能一起來努力。
政委、各位長官及夥伴,大家好,我目前是在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就讀,我關心的議題是特殊教育及收容者教育及整個障礙者在社會上的困境或是公部門可以改善的部分。
地方政府是從台中市、桃園市開始推動有機米落在學校裡面,也就是跟學校合作的那一塊,也就是有機營養午餐的那一塊,最後也感謝行政院及青諮委員會對於有機米的重視,因為農委會在推動的過程中,遇到相當多市場性需求還沒有拉進來,也就是永續環境保護的原則下遇到很多的困難,也透過政院、青諮會的支持,在部會間的合作,也因為這樣子的關係而變得相當順暢,也謝謝委員們的一些提案。
最後一塊是針對食農的政策推動,其實這次疫情的發生過程中,也可以發現民眾會認知到什麼糧食自足率的比率,其實國內並不是糧食生產量的不足,而是消費者習慣及選擇的農產品大多是以進口農作物為主,針對國產米或是國產的農作物為優先的選擇對象,因此提高糧食自給率,所以後續提供很多推動有機農業、有機米及食農教育的政策。
除了剛剛提的這些振興跟通路的開拓之外,另外想要促進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針對國內水稻種植的面積跟產量過大,有機的比例還是偏低的狀況,所以會採兩個措施,一個是針對水稻雜糧性作物的轉作,不管是補貼的政策或者是農地的一種一休的合理耕作模式的條件之下,去做一些鼓勵、獎勵的措施,像現在持續推動計畫,能夠帶動市場拉力的需求調整過來,未來對於有機米的推動上是很大的助益。
有機產業裡面其實又以有機米為主要最大宗的農作物,所以在第四點至第六點的部分,在去年也持續跟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國家來洽談臺灣農產品直銷到那邊的通路,可以發現在108年10月下旬合作到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成果。
大家好,主要辦理的情形是因為上次的會議其實是在108年的下半年開,這次主要是在有機農業促進法,因為是在107年通過,在108年的下半年還沒有看出效果,這個重點是會在著重資料第3點至第6點的部分,因為在有機農業促進法裡面有規定,其實目前以我國單方公告的國家,必須在一年內必須跟我國來協定官方的內容,可以發現在108年的10月底,我國、日本及109年初,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已經有一些雙邊協定的簽署,現在陸續還有其他的國家跟我們洽談有機的同等性,有機農業的振興過程中是具有指標性的成果。
目前國防部那邊還是傾向以三章一Q,也就是優良產品、有機產品及以QR code的方式來採購,我們只能以鼓勵的方式,能夠均衡國軍營養的方式來採購我們的有機米,以上補充說明。
補充一點,也就是針對國軍的部分,像今年遴選十大神農的時候,也是做有機米跟蔬果為準,希望增加國軍的採購量,目前國防部的採購狀況,他們很願意配合,其實在委辦的廠商要找有機的通路並不是這麼容易,農委會農糧署會將採購通路提供國防部那邊,他們希望可以增加採購量。
這五項的具體建議來說,大部分都是現在正在努力的內容,所以基本上都是以採納的方式來做。
另外是市場需求及條件,因為跟農委會的關係滿密切的,其實有提到新南向的部分,誠如書面資料有提到,但是還是面臨到一個問題,也就是市場的需求性,其實以有機米來說,沒有辦法大到可以完全消化掉、去化掉在花東那邊米的產量,這個是我們要克服。
我們也會透過很多的行銷管道來鼓勵或者是透過像剛剛所有講的跟國防部、教育部合作,來鼓勵運用這一個部分。
像剛剛提到的,外銷的部分我們簡單說明一下,米的外銷率,其實吃米的國家並不多,基本上就算有吃米的國家先不論是不是有機,光台灣米的適口性不見得是國際市場需求,以有機米來說會考慮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成本價格的問題,不管是外銷或者是內銷,其實一般的收獲量並沒有產銷履歷來得多,所以在成本的問題上,先不論國外,國內的接受度就會有一點落差。
因為其實像剛剛提到的豆類或者是無雜糧的部分都是依賴進口為準,會希望透過轉作的方式去取代目前的進口需求,因為現在國人飲食改變,在推動食農教育的部分,希望透過政策來調整飲食的觀念,來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這樣才可以最根本透過內須,讓稻米的需求來提高。
剛剛政委有提到針對有機雜糧轉作的部分,現在目前臺灣其實在糧食自給率的部分只有30%多,相較於日韓的部分,農業生長環境沒有臺灣那麼好,糧食自己率卻有40%多,表現出國人對國產農產品的支持度是不夠的。唯獨在稻米的部分在我們國家的狀況是破百的,當然,因為從以前的農業背景來說,水稻是最容易栽培,也是最容易升級成有機的。
像每一年都會開放給各個學校或者是農會來農委會提案,針對他們特色課程或者是校本課程來跟食農教育來結合,這個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並沒有說到違背或者是競合的問題。
有關教育部推有關於食農教育的部分,其實教育部一直都有提食育課綱,其實以食農來講是分為農業教育跟食育教育,其實學校一直以來都有食育的教育,現在是把跟各在地的農會、社區,甚至農委會轄下的改良場來作合作,把農業合作的知識跟資訊導入,就可以滿足農業領域跟飲食領域的知識完整。
食農教育法的部分由農委會主責,正在立法院審查,依目前使用教育的內容來說,都是以鼓勵性質,不管是從中央跨部會或者是地方政府的部分,有一些機制在裡面來做一些規範,所以這個可能要等到法案通過之後,在中央部會或者是地方合作上才可以更順暢。
剛剛有提幾個問題先做回覆,剛剛提到的台北市政府未以團膳業者採購,而以北農蔬果平台提供,無法提供有機米食部分,我這邊舉例以桃園市政府來說,就有運用在有機食材營養午餐的補助,因為等於是升級安全強度,也就是每人每餐多補助4元,這個其實像剛剛政委所提到的,這個關係到地方政府願意不願意去做這一件事,桃園市政府變成每週三餐吃到有機蔬菜之外,還會多吃到一餐是有機米,米的部分被我們列為加工品,這個部分如果地方政府採用的話,是透過地方政府來採購,沒有辦法透過北農的蔬果來供應。
另外,像剛剛提到大學的部分,其實我們有針對公費生的專班來研提,其實大學並沒有相關的公費專班,其實來做一些研提計畫的合作,可以針對特定的漁產區的教育部分來強化。有關於料理的部分,像農委會有針對田媽媽來做一些品牌式的行銷,像台南這邊有一個輔導的青年漁民,也就是黃國樑(音譯),除了是青年漁民之外,也是田媽媽的輔導對象之一,這個是魚產業發展過程中發展的一些漁業料理跟文化傳承,這個部分我們有相關的計畫在做協助,以上補充。
像有針對漁會的會員,像農村青少年的部分,像針對漁業的相關作業或者是演習的部分,也會對青少年來教育。像也有鼓勵高中生從農計畫,我們今年也納入了漁業科,因此在漁業的部分也有透過這一些機制在運作,希望高中生從事漁業訓練完之後,未來是希望願意投入漁產業的部分。
針對有關於剛剛漁業教育的部分,我這邊做一個簡單的補充,我們目前在國中小的部分,針對學校,其實每一年度都有提有關於食農教育計畫,其實都會直接研提一些計畫到農委會當中,其實要提到不同的課程都有計畫在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