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次長、各位首長、各位主管,先報告今天出席的情形,李次另外有其他的行程沒有辦法出席,但是李次辦公室有派人參加;數位產業署是由胡副署長代表出席;資安院何院長因為前面有一個行程,會晚點進來,先由楊總監在這邊;數位政府司是由楊副司長代表出席;政風處由陳副處長代表出席。

  • 在會議之前,各位應該有發現桌上多了電子桌牌,電子桌牌已經買了幾個月,但是花了一點時間做設定。大家會發現電子桌牌只有面向自己,並不是給對方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桌牌面積不大,我們試過,遠一點會看不清楚桌牌上寫的內容是什麼,所以主要功能是引導大家找到自己座位。柯維然分析師又設計了 QR code 來呈現座次表。所以與會者不熟悉其他與會人員姓名的,就可以用掃描 QR code,看到現場其他人的座次。這個桌牌的目的是導引與會者找到座位,目的可能和大家想像的有一點不一樣,先跟大家報告,等一下有一個報告案會再跟大家詳細說明。

  • 接下來說明:上次部務會議的逐字稿,已經公開在網站上。接下來本次會議,案由一依照慣例是本部重要會議指(裁)示事項列管情形報告,請數位策略司。

  • 謝謝。mymoda 之前有一個案子是說要有小辭典、多媒體,今天已經上線了,在網站公告訊息按最底下的「moda 小辭典」可以看到第一篇,也就是零信任,按進去之後可以連到資訊處副座所寫的第一篇部落格,也就是零信任架構,這個是滿好的開始,之後在工作上,雙語詞彙有非常多的詞,任何一個說文解字一下,都很歡迎大家投稿。

  • 有關於追蹤管考項目,有沒有要補充或者是說明的?

  • 部長、次長、主秘及各位長官,謝謝蔡司長,在案次 8 部分:

  • (一)本部自 110 年起依前瞻計畫,補助電信事業推動非偏鄉 5G 建設佈建,110 年至 112 年補助成果:補助非垂直場域 5G 基地臺共 13,200 臺、垂直場域網路建設共 91 案、提升韌性之網路建設共 16 億 2,871 萬 2,048 元。

  • (二)考量前瞻計畫將於 113 年底完成第四期補助,規劃延續成果與能量,刻正研擬 114 年至 117 年社會發展中長程計畫,推動策略規劃以電信業者為主軸,獎勵業者推動 B5G 網路建設,提前布局 5G/6G 支援的數位基礎建設,及研析全球通訊產業展望與垂直場域未來應用發展,獎勵輔導電信業者跨域合作,推動 5G 垂直應用實證場域,並推廣發展 5G 創新應用服務,預計於 113 年 1 月 31 日前報行政院核定。

  • 性質是科技、公建或者是社發?

  • 看大家有沒有其他要補充或者是詢問的?

  • 資訊處補充以行動自然人憑證線簽密件公文加解密之工作進度,內政部在 12 月 19 日的時候有交付 iOS 版本 API 的加解密軟體給資訊處測試,經資訊處同仁測試都可以正常執行加解密作業,但是並沒有依照原來所提的規劃提供註冊及查詢註冊結果的 API,經洽詢內政部須至 113 年 6 月 Android 版本 API 上線時再一起提供上線。另外如果憑證到期辦理展期的時候,原來已加密的公文會因憑證展期失效而無法開啓已加密之公文,如更換手機或者是自然人憑證也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因此資訊處刻正積極與內政部、中華電信及公文開發商洽談解決這些問題。

  • 以我所知,其實像大家簽公文都會有實體自然人憑證,像我有一台 iPad 再加一台 Android,我等於有三對公私鑰,怎麼樣讓這三個任何一個還在,就可以進行加解密等等,這個是很重要的工作。以我所知,民主司有一支公建,準備明年來做這個,所以我覺得有一些自己用到,然後應該要有這樣的基礎建設,這個部分盡可能併到已經核定的公建裡面,以及未來即將的公建來辦理。我鼓勵資訊處把缺的 spec 開出來,可以在民主司這邊解決。

  • 民主司的公建計畫之一,是建置臺灣 DID 數位基礎環境,也就是網路上的分散式身份憑證,未來可將政府核發的憑證,如自然人憑證等橋接至 DID,後續即可透過 DID 來處理網路身份驗證的作業。這案子還在初期規劃階段,後續於有明確進度時,再跟部次長報告。

  • 沒問題,我們資訊處就是提內部需求,需求到幾月可以滿足,這個是之後規劃的時候可以來想。有沒有其他的補充?

  • 數產署跟歐盟將在 1 月 4 日對電子簽章的技術規範進行討論,民主司也會一併參與本次會議,希望能夠逐步與歐盟洽談測試,讓本司規劃中的數位皮夾可順利銜接歐盟 DIW 標準。

  • 麻煩數位產業署跟民主司一起。如果沒有的部分,就按照策略司的建議解除列管跟改變列管的時間。再往下。

  • 報告案二,數位青年 T 大使各行各業數位轉型人才儲水庫報告案。

  • 我再補充一下,剛剛同仁已經把計畫講得非常完整,其實這個計畫謝謝同仁跟團隊的推動之外,也要謝謝外部的 T 師傅願意參與,還有部、次長每次都可以幫這些團隊做加值與經驗的分享,就像陳立委也很關心這個計畫,覺得這個計畫做得很不錯,謝謝。

  • 謝謝,有沒有評論或者是詢問的部分?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這個概念也是類似「雲市集」,我們在籌備階段或者是之前就反覆來討論,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在以前需要相當久的訓練才可以進去企業或者是組織做數位轉型,但是現在由於 no code 等等的技術發達,任何人只要願意花兩個月就可以掌握一定程度上數位轉型的能力,但是因為之前的高等教育是分科系等等,不一定會像我們現在這樣看到需求就立刻請學生來做,還是要等開課、有學分等等,所以我覺得像這樣子從做中學的方式,現在看起來是非常正確的,也獲得年輕人 NFT、解任務、樂於助人、社會貢獻等等很好的內在動機,並不是外部很像一定要考 100 分或者怎麼樣的動機,我覺得這個品牌未來還是有很多可以再進一步擴展的部分,請數位產業署持續努力,謝謝。再往下。

  • 報告案由三,政府資料隱私強化基礎建設及多元應用發展計畫,請多元創新司報告。

  • (報告案三)

  • 謝謝。有沒有要詢問的?

  • 多元司這個計畫是很具有政策思考跟戰略思維,本部成立有期待可以對資料治理跟資料創新應用有進一步的發展,可是說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因為大家固然知道資料創新應用很重要,但是一方面又會說,比如有生成式 AI 的發展,要小心注意,不要侵害人權、不要侵害別人的財產權、要注意資通安全,公務機關很可能想,那最好不要做,推動起來會比較困難。

  • 大家會期待是不是有一個戰略思考,多元司其實滿認真去想,但不是去訂更多的規範限制,而是幫大家把路徑或者是使用說明寫出來,而這個是可以改的,因為只有開始做了之後才知道對不對。

  • 另外一方面,要找到實作的案例,從小規模案例的試做,不能說數位部都是 best practice,但是至少知道最小可行方案是什麼,才可以讓各部會相信是可以做下去的。多元司這次所提出來的,可以看到是四年期的計畫,當然希望得到行政院跟相關部會的支持,所謂打造可信任的資料生態系,才有真正實踐的可能。感謝多元司的同仁,從大處著眼,也從小處著手,算是相當完整,以上補充。

  • 兩個問題,第一個隱私強化的部分,有成為明年 APEC 的兩個提案之一嗎?我知道好像有,但是我不太清楚。

  • APEC 經濟體在去年開始討論 PETs 議題,本司及多元司在 112 年資深官員會議期間也分享我國的 PETs 推動經驗,引起經濟體的熱烈討論。113 年 APEC 提案時間為 3 月及 6 月,本部將提出 2 項計畫,包含多元司的 PETs 及民主司的 Public Code,目前的提案資料已上陳,核定後即開始撰擬計畫內容並提交 APEC 秘書處協處,希望透過提案及舉辦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國的數位成果能對經濟體的科技發展有所貢獻。

  • 所以都是 3 月的意思?

  • PETs 會在 3 月,Public Code 會提在 6 月。

  • 剛剛提到資料經緯的部分,現在看起來想到的合作單位是中央部會,但是之前部長去各縣市座談的時候,跟縣市首長會談的時候,地方政府會有一些想像,他們的想像是所謂的「一站式資料庫」便於民眾提供服務、為一線承辦人員節省時間,這個幾乎是排名第二名的議題,第一名的議題是資安人力不足;我只是在想第二個問題,多元司在做這一件事,到時成果如果可以讓地方政府應用,是不是在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可以探尋他們的使用情境是什麼,因為相當的使用情境未必會發生在中央部會,可能會發生在地方政府。

  • 第 13 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跨機關異動通知的共用服務,對地方政府來講,我拜會縣市首長時,很多都提到用他們服務的人不見得是設籍在那邊,如果狀態改變了,中央機關不見得會即時更新,這一件事就變成要重新調查、重新填報,等於是換了戶口或者是身分狀態,可能要更新三、四個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設籍地、居住地跟工作地等等的地方政府,這個就是很明確的痛點。

  • 像這種之前在 Mydata 打掉重練的規劃當中,葉次有提出這可能是一個亮點,因為真的解決痛苦之處,目前看起來是有進去,但是有沒有強調是另外一回事。

  • 剛好壽險公會有提部長剛剛提的命題,大家是不是可以通知一下,他們在做壽險納保都要填戶籍地,也就是一次訂定,不用到處問。

  • 這個是愛沙尼亞 X-Road 的招牌,他們只需要填報一次,然後到處可用,我們在學 X-Road 變 T-Road 當初因為沒有 Data Fabric,所以這一個招牌我們並沒有繼承下來,我們只是把資安的部分作為 T-Road 的重點,所以上面的部分,不曉得多元司有沒有什麼想法?

  • 這個部分我們後續可跨司討論評估,但這是 114 年的計畫,我們也許在 113 年先找內政部來做討論,一些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先來討論看看。至於地方政府的合作,我們在啟動這個計畫的時候,也面訪了地方政府,像台北市政府等等,他們也確實希望有這些技術的交流,未來大家也可以互相參考、沿用,這個部分我們也會納入考量。

  • 這個可能要想一想,包含我們自己 Mydata 當中的即時服務(不包含臨櫃)的部分,還有跟 MyEGov 裡面的線上服務部分的中間關係,這個可能要稍微想一下,因為從地方政府來看這個是兩個櫃台,從我們的角度也許是有 API 什麼的,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一件事,看葉次。

  • 補充說明,一站式服務比較是資料自主那一塊,也就是 MyData 改版精進。我的理解是資料經緯推出來之後,大多數的資料還是中央比較多,所以地方政府不會那麼快;但事實上中央資料治理的改善一定會連動到地方,比如像內政或者是衛生,實際執行並不是在中央來執行,到時一定是各地方的戶政或衛生單位。

  • 如果把中央處理好,特別是中央才有辦法處理跨縣市的問題,比如身心障礙手冊,各地方可能有自己的戶籍地民眾的資料,並沒有他縣市的,但民眾使用不會限於戶籍地。只有中央部會的規則,順著資料治理有所改變之後,地方才辦得到,所以藉著中央改變他們一些既有資料應用的規則,成果會反應在地方的施政上。

  • 我想雖然這個公建比 T-Road/6,000 元的晚一點,但是 T-Road 那一支對地方政府已經有很好的示範,不需要自己建置發錢跟發簡訊的平台等等,而是數政司可以把需求向上集中,所以我想在明年一整年下來,數政司因為公建先走一年,這樣跟地方政府權力關係的改變,也就是他們被攻擊的表面減少了,但是意思是多一點他們的需求,趕快告訴我們的話,我們就可以趕快把共同的需求來建置,這個跟以前不一樣,也就是我們給一點補助款,但是他們還是要建置大部分的事情是不同的。

  • 我想明年一整年地方政府會慢慢熟悉跟數位政府司的互動,而是這個 pilot 明年也在內政部戶役政、地政、民政等等去推行的話,是不是有可能搭著權力關係的重新調整,也讓他們知道跟內政的資料或者是數據治理相關的部分,也慢慢可以往這個方向去走,不急著一下子擴及到環境、農業之類的,但是我覺得內政可以當很好的 pilot,地方政府七、八成都是資料異動的狀態,大概都是內政,另外一個是商工登記,但是人的部分是比較麻煩的,公司不會整天改戶籍地。

  • 看有沒有要提出來或者是討論的?

  • 綜觀簡報第 4 頁 Gartner 研究報告所揭露的 10 大資料與分析趨勢,由商業思維思考構面、從平台到生態系統構面、以人為本構面,可看到三大構面的共同點是聚焦於 D&A Sustainability,也就是持續性的資料與分析,然後,再扣合到資料的可使用性,會發現有一件事必須先被處理,也就是資料本身的可解析性,回歸到MyData 本身,除了提供現有的 PDF 檔案外,如能以 Raw Data 的方式提供資料,並於規劃中的資料匯流 API 進行異動通知作業,應有機會達成地方政府同仁所期待的一站式資料服務。

  • 瞭解。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可能也要想一下,就像 Open Data 有一些半結構或者是非結構化的資料,變成結構化資料的自動 API 化的介面,也許以後 Mydata 在接機關所提供資訊時,也要想一想有沒有一些工具可以把那些資訊又反過來變成結構化的資料,以前聽起來很困難,但是現在因為有 AI,所以其實滿簡單的,只要有足夠的量,就訓練一個 AI,幫你寫這一部分的處理器就可以了,所以這個倒不是不能想,我想 Open Data 那邊,我記得多元司也有提過這樣的概念,現在只是把同樣的概念套到 Mydata 的概念。

  • 報告案四,本部及所屬及行政法人檔案移交接管的執行情形,請秘書處報告。

  • (報告案四)

  • 謝謝。有沒有要詢問或者是補充的?剛剛報告的意思是還在想辦法轉檔的那一些,如果現在有需求的話,請秘書處跟兩署的秘書室協助處理,意思是這樣嗎?

  • 謝謝。我們再往下。

  • 報告案五,內部服務的精進案,請柯分析師報告。

  • 這個系統的初版就是做預決算主計相關的部分,我今天才簽了一個公文,已經獲得主計總處的甲等獎,因此把相關的主計人員跟維然敘獎,到核銷跟財產管理,想必明年可以再提主計總處的獎。

  • 像剛剛大家聽到一些基本概念,像資料經緯之類的,因為公建的範圍比較大,所以用的都是比較抽象的詞,其實就是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用手抄,秘書處要 key 進去,然後再轉過去,但透過生成式 AI,稍微掃描一下,後面的部分都是用 no code 的簡化方法來做,公務當中有類似的案例,都可以用 mymoda 提案,接下來各司、署、處長都要領銜提 mymoda 的提案,當然並不是都要提這種流程再造案,而是在自己的工作當中,若看到未來公用的公共建設題目,節省到彼此同仁的時間,所有其他地方的主計也好、政風也好、人事也好,當他們用類似的系統時,都可以節省同樣程度的時間,大概是這樣子。

  • 看有沒有要補充的?

  • 今天所提的案子,大部分都跟我們秘書處有關,在 mymoda 實施以後,有關派車、便當請購、財產增加無紙化的工作,首先感謝各單位這些同仁很用心提出,其實提出這些以後,我們實施的過程其實是利己利他,因為我們很多重複性的工作,以我們秘書處來講,都不需要重複再做。

  • 另外,真正要特別感謝的是主計處跟資訊處,因為不管牽涉到經費的核銷或者是流程改造,也都是要他們同仁共同付出,我們也希望大家提 mymoda 時努力討論,因為同仁便利的成果,可以讓所有同仁共享的,以上報告。

  • 謝謝,很棒。有沒有其他的補充?

  • 部長、次長、主秘跟與會的主管大家好,主計處報告,有關於剛剛提到經費控管系統這一塊,我想當然要感謝柯分析師在這一方面的努力,期間也跟主計處同仁多次討論。112 年很有很多試辦的成果,經過大家優化以後,大概可以進入成熟的階段,也就是說,各單位窗口上跟主計處在管控結合為一個,以後變成一套系統,以前可能兩個各做各的,然後再做校對處理,所以這中間有請柯維然再做一些優化的處理,像未來可以備份或者是回復的作業,如果年底 Ragic 在流量大的時候,也可以承受同時很多單位在上線作業。

  • 我們也有請求另外一個部分,各單位輸入的時候,為了要能夠讓主計處鎖定,也就是不容許業務單位再修改,這個控管系統以後只有這一套,不能有錯,反過來講,不容許發生錯誤,也就是必須要鎖住。同時,各單位在輸入的時候,必須要有人審核,我們發現過去的經驗是,各單位由窗口人員輸入後就送出來了,常常須主計同仁擔任複核跟校正的工作,因此當然增加主計同仁的負擔,所以在這邊希望請各單位幫忙,除了輸入的窗口以外,須有科長這個階層的人來做覆核的動作,像包含後面要產生財產增加單,如果前面沒有輸入資本支出資料的話,就不會產生財產增加單,這就變成一開始錯誤的話,後面就會通通錯了。

  • 我們本來是希望不容許有錯的情況發生,如果只有一個窗口負責輸入,那就變成要靠後面來回歸校正,因此這個部分請各單位來幫忙,也請柯分析師幫我們強化功能,以上。

  • 再來,當然這個工作,我們主計處的同仁可以很樂意一起來處理,能夠讓整個過程更順暢、工作更簡化,但是這個也會增加主計處的同仁工作量,除了人力的部分以外,明年加班費的問題還是請協助一下,不然同仁加班的情況滿嚴重,當然人事處一直提醒 EAP 的問題,我們也會注意同仁身心的負荷,但是在本職工作優先的情況下來協助處理,我們還是請加班費的部分可以協助,以上幾點意見。

  • 有關於加班的部分,我記得主秘有提過一個概念,今年這些加班,有些想成是投資,我們投資同仁的時間,但是建置不用重複登打等等的系統,這樣到明年的時候,大家加班的情況,理論上會有所改善。但是,當然剛剛看是滿有野心的計畫,勢必又要再測試新系統等等,又要再投入時間下去,這個我也瞭解,看我要如何幫忙。

  • 不過,我想講的是建置這些系統的人,不一定是主計人員,也就是主計人員慢慢提出需求這樣協作的能力養成的話,其實只要把需求能夠講得足夠清楚,甚至第一部分的測試也可以讓一些不是正職主計人員的朋友來進行這一方面的工作,甚至我看主總也有類似公建化,像之前提到的經費結報等等的系統,因為已經用了相當的時日,所以也在想說要怎麼樣把它變成更有彈性的架構等等,這個也是我們可以幫忙的部分。

  • 我具體兩個建議:第一,盡可能把投資到系統開發跟測試時間的部分,也看看怎麼樣不要都用事務官的時間來進行測試,而是把時間專注在提出前面 end point 的需求上;第二,有一些如果可以融入既有的公建,或者是我們已知其他的重要機關也有興趣提出的公建,就移到那邊,因為那邊的資源比較充足。

  • 看主秘有沒有要補充的?

  •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是從經費面來處理一些事情,例如這張圖從概算編列開始,到後來經過立法院審查變成預算,預算之後大家可以開始使用經費,最後甚至可能有些是採購,採購結果又有財產增加等等流程。這些流程其實有上下游關係,可以透過資訊串起來。我在跟柯分析師一直討論這一件事,看能不能把它實現出來;當然從主計的角度會暫時增加他們的工作量,但是出發點還是希望最終能夠節省主計人員的時間,還包括許多同仁填報、登打、用 mail 寄來寄去等等的傳統管理時間,當然這也不是一蹴可及,可能就是要花一點時間。未來部長同意的話,我們就繼續在這一塊花一點時間再跟大家一起看怎麼樣處理比較順暢。

  • 當然同意,而且之前也有跟主秘溝通過,雖然我們的資訊處並不是資訊總處,主計處並不是主計總處,實際上我們跟數政司辦的共識營的主管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日常,其實很多是消耗掉很多部分,特別是地方政府,但是也包含中央資訊主管非常多的力氣在做這種非常重複的事情或者是系統,我們可以有系統解決這一個問題,其實服務到的公務人員的數量,很可能不遜於我們其他大規模的那一些公建,我想這個是很好的時間投資,麻煩主秘督導跟改善這一個部分。

  • 我這邊倒是有一個建議,我建議部長如果有機會碰到蘇人事長,應該有一個比較新的想法,幫我們主計處來做組織結構的調整,事實上剛剛部長已經有提到,因為我曾經做過國發會管考處的處長,做過核銷簡化,知道核銷這個業務會秏費公務員很多的心力,只為了每天要處理這個核銷行政作業。

  • 事實上,並不是只有我自己的經驗,今天在座的每一個業務司都有數位轉型的責任,所以應該跟蘇人事長建議,數位部的主計處或許可以更名為「數位主計處」,除了做現在的部會例行的主計業務以外,就數位部的角度,因為部長也在推動 Public Code,還可以做其他的數位主計的工作,資訊處是負責技術的業務,但是技術以外的主計數位化工作因為也在主計處同仁他們身上,所以應該給他們增加一個科,主計現在也沒有統計科,一個中央部會要循證治理,我覺得長遠來看,應該從數位主計的角度來思考,能夠讓我們數位部的主計單位不是只有做部的主計工作,而是能夠感同身受,體察全國所有的中央到地方每一個主計單位都在做重複的工作並數位化,因此如果能搭配數政司跟資訊處,將全國所有主計單位例行的核銷、管理,甚至採行電子核銷等做數位轉型工作,都可以由本部主計處來協助規劃及推動,說不定變成數位主計處以後就可以增設第三科。

  • 雖然國家投入給主計處多一個科的人力,但是可以幫所有全國的民眾、中央到地方的單位,解決很多的核銷問題,當然大家會覺得我是另類思考,但是夢想是行動的開始,如果配合數位推動公共建設的政策,也配合部長要推動的 Public Code,我覺得應該要給主計處增加一個科。除了數位主計的規劃協調,等部這邊的預算、會計、統計等業務已經慢慢數位轉型之後,就可以減少人力的需求,然後再將人力運用來做剛剛部長想要推動的工作,我提出這個建議,人事總處是不是覺得可行,我不是很清楚,但如果可以說服蘇人事長說只要給數位部主計處多一個科,可以做統計、電子核銷及全國主計業務數位轉型的規劃,可以幫國家省多少錢,不必各機關重新開發系統,而且可以一併解決所有的基層公務人員核銷問題——我也當過基層的公務人員,為了要辦理核銷可能要重複填很多聯存單的人力負荷,所以這個問題看起來雖然是小問題,但是在林全前院長的時候,這個是全國的大問題;我的建議不一定很成熟,部長您可以把我的名字抬出來向蘇人事說是何院長的建議(笑)。

  • 我們就說何院長其實目前已經用資安院的人力支援經費共同結報系統跨平台設計,像是 PDIS 或者是資安院是機動式來支援,但是挑戰就是很難在同一個領域很久,等於支援到一個程度就會移到別的地方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剛剛何院長所說的是專門在主計處有一個專門的數位轉型科,就算本身不是主計人員,而是表 20 的資訊人員等等,但是至少他的領域跑不掉。看處長覺得怎麼樣?

  • 其實知識是可以通的,主計是可以雙向通資訊。

  • 其實在成立的過程中,主計長要我來擔任處長時,他對這一塊憑良心講也很憂心,因為我們的人就只有 11 個,一個科就是 3 個人,交通部最近剛組改,他們一個局處的主計人員都比本部主計處的主計人員多,甚至多到一倍以上,像觀光署、氣象署,氣象署就很多人,比主計處現在人力還多很多,所以我們就退回到做預算跟會計的工作量。

  • 像主秘一直想做的這些東西,憑良心講,我們覺得是心有餘力再來處理,不然每個月要產生的報表、每年要的預算書、決算書,我們這 11 個人過去一年來,同仁加班,每個月加班平均都是 40 個小時以上,才可以按照會計法、預算法、決算法的時效性完成,畢竟法定規定裡面有很多業務要完成,現在透過這個系統,不管是 GBA 系統、共同經費結報系統,透過這些系統,另外因為現在是單一簽入的方式,只有一個同仁可以輸入帳號作業,沒有辦法讓別人去幫忙,這也是一個困擾點,當然也是一個很好的管制方法,沒有辦法兩個同仁同一個帳號進入系統作業,這在以前事可以,但是現在完全不行,所以要由非主計人員幫忙也是有限。

  • 另外,主計人員在內審作業、處理帳物也是有財務責任,因此同仁必須要小心謹慎,在法規的體制之下來進行這一方面的處理。

  • 謝謝何院長這樣的提點,我想如果可以增加,從部裡面所需要做的,像統計這一塊,主計總處的綜合統計處、明年開始數位產業署的統計工作,他們都說想了解到底怎麼接,因為過去在經濟部或者是綜合統計處的處理方式,他們有足夠的員額,不管是勞務承攬人力或者是定期約聘的人力在執行,他們對這一塊也是很有使命感,他們希望未來這一塊的統計可以延續下去,但是以目前剛剛提到的,主計處的統計人力應該說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可以增加的話,雖然是挑戰,但是也是很有成就感跟使命感的挑戰。

  • 不好意思,我剛剛講的 Ragic 經費控管的部分,還是要回歸說,如果可以長遠的話,應該還是要有專責的單位來負責這一方面功能增修跟改善、優化這一塊,目前當然是柯分析師可以建置起來,這一塊還是要由專責單位來做這個工作,以上建議。

  • 我想維護的部分,以我所知,柯分析師跟主秘之前都有討論,主要要突破的是人事的部分,這個部分我可能就如何院長所說的,要抬何院長的名字出來(笑)。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建議或者是詢問?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往。

  • 報告案六,本部各單位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情形,已經有書面報告,不曉得各首長、主管有沒有要補充的?

  • 跟各位報告,當然現在決算是在關帳的時間,很多單位都陸續送來經費核銷的部分,時程的部分請大家幫忙協助,謝謝。

  • 還有沒有其他要補充或者是更新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接著往下。

  • 討論案一,修正頻率使用費的收費標準,第 2 條附件一案,請資源管理司說明。

  • (討論案一)

  • 次長有沒有補充?

  • 這個案子是本部成立就開始研議修正,深度跟廣度可以看到,資源司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跟心力與各方溝通。有點像新課綱,剛開始家長、老師、學生都有意見,所以都需要溝通,希望在今年這樣的深度溝通之後,有一定的共識,明年實施之後只要就教學現場所發生的問題來解決就好,希望至少到目前看起來,各方雖不滿意、但可接受,未來滾動檢討時,可以在共識的基礎上解決問題。

  • 謝謝司長報告,我想請教一下參與數位多元應用服務,第二項有數位信任的部分,我不曉得這個信任有沒有包含資安跟韌性,如果有的話,可能對部裡面將來要推八大關鍵基礎建設通訊的網路跟數位韌性就有一個誘因,可能將來還有很多細部要審查的問題,這個部分不曉得司長對於可信任有沒有包含資安韌性跟數位產業署在做的 AI 可信任的框架?

  • 基本上電信頻率使用費是跟業者收的,並不是補助的性質,而是折扣的性質,因此折扣對象是電信事業,剛剛院長所提的是可信任,但是路徑其實是多元的,最終的目標是信任,像資安、韌性與防詐都是建置電信網路的信任一部分。

  • 政策會期許電信業者要做好防詐。

  • 信任包含防詐跟資安等,這個是比較全面的方式來解釋信任,這個是第一件事。第二,其實業者目前為止看他們的做法,大概都是跟產業界合作,像我剛剛所提的產業署隱碼技術,這個是最標準的案例,還有像資安也有一些精進的作為,所以我們的用詞是可信任,其實可信任的範圍就涵蓋剛剛院長所提的事情,以上報告。

  • 這個也是我們之前反覆討論過的用詞,我們如果是用「打擊」、「防堵」之類的,我們很容易就會落入因為我們並不是警、檢、調,並沒有辦法真正執行「打擊」、「懲罰」的工作,因為我們用了這個詞,大家就會對我們有些期待。

  • 這個我們之前有討論過,不管叫做「促進資訊完整性」、「建立數位信任」、「信任科技」等等,大概都是在講 end point,中間就不特別講打什麼、懲罰什麼,而是透過這些防患於未然的投資,最後會達到可信任的狀態,這樣就不會落入個案被一個個要求的情況,所以用這個傘的好處是,如果未來有新的途徑,也可以達到促進信任,也不用回來改這個折扣費用的名字,因為反正新的威脅層出不窮,也會有新的對應方式,最後只要能夠促進信任,都算在內。

  • 有沒有其他要說明或者詢問?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剛剛提到包含法制已經跟通傳會溝通完成,財政部也溝通完成,請儘速完備法制程序公告,謝謝。

  • 臨時動議。

  • 有沒有其他臨時動議?

  • 本部試辦遠距辦公、以及在沙崙異地辦公的辦法,原定試辦到今年 12 月 31 日,謝謝人事處的整理試辦的成果,目前已經簽呈出來,遠距辦公有些同仁有申請。沙崙的部分也是有同仁申請,但是並沒有那麼踴躍,但仍謝謝數位產業署繼續提供沙崙使用的空間,人事處的簽奉核的話,明年就當作正式實施。

  • 感謝,「試辦」二字拿掉,沙崙變成是真正的辦公空間。

  • 有沒有其他要提出的?如果沒有的話,我想這個是今年最後一次部務會議,也特別用這個時間非常感謝所有的司、署、處、院的同仁。

  • 這一年我們克服相當多的挑戰,從普發 6,000 元的挑戰、外島海島斷網的挑戰、促進數位信任方面對我們的期許,包含下個禮拜院會終於要上線的共同供應契約「111」簡訊發送機制、衛星頻率審核,包含商用的部分,各式各樣資通安全方面的挑戰、數位產業的發展等等,在轉型上不只照顧到企業,也照顧到各種組織,就不一一細數,這一年大家都相當成功克服這些挑戰。

  • 也很感謝策略司之前辦的共識活動,包含 mymoda,未來這一些共同價值應該有逐漸成型,而且明年也會有更多的新興挑戰,需要大家攜手面對。滿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會期來不及送到立法院的《電子簽章法》、《資安法》,這一定是明年年初就要面對的。剛才也有提到資料創新的法制工作,這些都是外界期待已久,而且都是期待一整年以上的事情,所以一旦端出來,還是會有各方利害關係人很多不同的期許,大家就共同來面對。

  • 數位公建的部分,這也是大家期許已久,有些據說期許十年、二十年以上,端出來雖然不太可能瞬間解決所有的問題,但好在公建已經形成一個制度,所以大家發現到其他部會、地方政府有需求,湊到 3 億元,就馬上再來提一個數位公建,這也是要鼓勵大家的。

  • 中間如果有任何需要我協助的地方,歡迎隨時找我,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身心靈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