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長官、青諮委員,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第三屆第二次會議,蘇院長因另有公務,稍晚會蒞臨主持會議,由唐政委兼副召集人先行召開,歡迎政委。

  • 大家可能有看到新聞,因為今天擴大防疫會議,院長需要去視察邊境防疫的情況,所以可能今天的議程會作一點調整,因為我們知道定芳本來已經準備亮點報告的報告案可能就會移到最後等院長回來聽,但其他的話,我想就照著本來的議程走,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謝謝。

  • 接下來先進行報告事項第二案,行政院第三屆 110 年工作報告,110 年 1 至 12 月計有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等 15 個部會辦理 152 場的活動或會議,邀請青年委員計 190 人次參加。

  • 報告三,針對青諮會前屆委員提案,尚未解列後續辦理情形,青諮會第二屆委員尚有 10 案持續列管,建議全案解除列管者計 7 案,其中序號 1、4、6、7 列為部分參採;序號 3、9、10 列為完全參採。其他三案,序號 2、5 建議部分解除列管,序號 2 涉及原民會部分列完全參採,序號 5 涉及內政部部分列為完全參採,國防部部分列為部分參採,持續辦理中。相關辦理情形請大家參見會議資料附件二。不曉得針對這兩案報告事項,有沒有問題?

  • 這個就按照各部會會議給我們的參採情況決定,看各位有沒有要更新的部分,如果沒有的話,這兩案我想就洽悉,非常感謝各位青諮委員,就算是疫情期間,也繼續作地方巡迴座談、組團拜會部會、發起線上的交流活動,我們可以看到透過主要是遠距活動,我們這次產生出來的提案內容,還是非常豐富、多元,非常謝謝各位委員的用心, 勇於承擔這些責任,非常感謝各位委員,是不是爭取時間的關係,我們進入具體的議案討論,如果報告案沒有更新的話,我們就往下。

  • 進入到討論事項,在請委員說明之前,為了讓整個討論順利進行,青年委員、主辦機關代表等一下發言時,請先告知姓名再發言,時間原則以 3 分鐘為限,滿 3 分鐘會按鈴兩聲,協辦機關如有必要說明時,麻煩舉手,讓我們工作人員知道,協助遞上麥克風,說明時請同樣告知姓名、所屬單位,原則上不超過兩分鐘為限,滿兩分鐘會按鈴兩聲,議事規則等一下會由幕僚單位執行,接下來進入到第一案。「第一案,外國人返台前的陪伴計畫」,這個案子由蔡旻綺委員提案,麻煩委員說明。

  • 政委、各位長官、各位夥伴,大家好,針對這個提案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可以整合現有跨部會資料,來協助正在海外有計畫或者是正在猶豫回台的臺灣國人,綜合目前我所有訪問過的對象,其實大家都一致認同在那一段即將要回台前的日子,多少都會經歷因為需要轉換環境而產生的壓力,即使臺灣是我們的家鄉。

  • 我也知道目前各部會其實都有提供給海外國人相關的服務,不過正因為這些服務是分散在各部會底下,因此才希望可以透過這個提案來建置平台,讓這些正在籌備回國的國人可以一次瀏覽,不管是創業、求職或者是心理相關的資訊,還有其他的項目等等,去加速更快適應臺灣的環境。

  • 經過先前籌備會的討論,我將具體的做法先分成兩個階段,資料盤點、平台選擇,當時會希望外交部跟僑委會可以來擔任共同主辦的原因,其實我想畢竟是兩個部會的服務對象不同,並且身為第一線在服務海外國人及僑胞的單位,他們還是相對更瞭解大家的需求,所以在資料盤點的階段,其實我的想像會比較像分工合作,也期待外交部可以統籌去彙整比較適合一般海外國人參考的跨部會資料,僑委會的部分則是針對僑胞比較有興趣的議題,以目前針對「i 臺灣」窗口專區的現有分類來進行適度的資料擴充。

  • 所以,要先針對外交部有關於駐外館工作同仁負擔的疑慮來澄清,這個提案並不是要駐外館同仁提供更多的諮詢,我希望在資料彙整的過程中,其實他們可以來尋求駐外館同仁的意見,也就是他們提供急難救助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問題比較容易被問到的,也許就可以作為資料彙整的參考依據,當然新的平台上線之後,看是否可以降低大家被問問題的負擔。

  • 另外,在平台選擇的部分,其實我也非常認同政委、外交部當時所提的,我們就用僑委會的「i 臺灣」的窗口來用平台,也感謝僑委會針對平台更新,但是針對平台,是不是也可以針對我們把一般的海外國人、僑胞來進行資料的平台導流,讓相對應的族群來瀏覽,而不是把跨部會的資源放在同一個地方閱讀,我不確定還有多少的時間,我一次講完。

  • 也非常感謝其他的協辦部會的配合,尤其是衛福部的心快活專區,我也有在這次的連署意見看到他們即將要新增海外國人的專區,如果可以的話,也希望可以後續參與更多的討論。

  • 另外,勞動部的部分也是非常棒的資源,如果後續可以放進新的平台上,不過會期待後續可以的話,可以加快資料更新的頻率。

  • 我想有這些服務的協力,這個平台的 base 會更加重大,以上是我針對這個提案的初步想法,也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焦慮中的海外國人,以上,謝謝。

  • 謝謝蔡委員,是不是由主辦機關外交部、僑委會先行回應,先請外交部說明。

  • 謝謝委員、主席,我是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針對委員提到的一些問題來作回應,其實各部會對於這個議題都有滿多現成的資訊,外交部在外館上的工作量很重,我們會處理滿多的急難救助,不過在實務上,僑胞或者是國外就學的青年,他們有問題來問駐外同仁,我們一定會針對他的問題來提供相關的協助。

  • 根據這個提案,僑胞來問問題的時候,我們同仁一定會提供他所需的相關資訊,也會配合這些平台的資源,我們會導引他們去參考相關的平台,平台上其實也會有一些對應的承辦窗口,相信這樣子會比較有效解決旅外國人對於返台求職的一些資訊提供。

  • 本部其實在相關網站,不管是領務或者其他資訊,我們很願意把相關的資訊跟「i 臺灣」連結,並充實「i 臺灣」內容,不管是到外交部的網站或者是僑委會的網站,會滿同步的,會在第一時間就取得相關的資訊,部裡面也會定時更新有關於本部業管的資訊網資料,以上,謝謝。

  • 請僑委會代表說明。

  • 政委、提案人蔡委員,我是僑委會的副委員長徐佳青,針對剛剛您所提出來的相關建議,本會很願意來加以協助與辦理。目前「i 臺灣」的 window,除了網站本身,美國設了 11 個辦公據點,在菲律賓、加拿大溫哥華各 1 個,美國在 11 個大城市,巴西有 1 個、澳洲有 2 個(雪梨、布里斯本),如果大家在那邊讀書,即將回來之前,可以找僑教中心的同仁,包括就業、尋找工作的機會,或者要瞭解各部會的資訊,我們都會作為平台來提供,如果沒有在這 16 個僑教中心直接連結的話,也可以透過網站、Line 也可以跟我們聯繫,我們同仁只要接到各位的詢問,會在第一線的時間幫大家把各部會的資訊聯合起來提供給大家參考。

  • 另外,我們事實上已經在全球建立了超過 100 個急難救助協會,這個是在外交系統正式的急難救助之外,是民間的救助系統,也是當地的僑胞已經移民在那邊 3、40 年,對當地的警政、法務跟相關的急難意外事件發生時,往往都會提供最好的資源結果,所以如果各位青年朋友在海外真的有遇到一些緊急事故的狀態,也可以跟我們的急難救助協會,我們也是有一個群組,也就是 LINE 的平台,一樣可以就在地的急難救助協會,當地的會長就會幫忙聯絡,看看是警察局陪同或者是需要律師,還是需要醫療方面的協助,又或者是幫忙尋找補助的可能性,這個是屬於民間的系統,但是是由僑委會來輔導設立,因此超過這 100 個急難救助協會的名單,不方便花時間唸出來,但是各位只要在網路上 google 搜尋「急難救助協會」、「僑委會」的這幾個關鍵字就可以跳出來,分別輸入所在的城市或者是國家,應該都會跳出來這些相關的資料,先將目前已有的狀況來作參考。

  • 剛剛蔡委員有提到希望作資訊的導流,這部分我們未來會加強,把各種不同部會類型的資訊,我們會分門別類,作一些歸納整理,方便大家在搜尋資料時會快速且有效率,以上說明。

  • 剛剛委員有特別提到勞動部、衛福部、教育部,是不是也有需要補充說明?

  • 各位委員代表,我是勞動部部長許銘春,有關於這個議題,在之前本次會議的籌備會,本部是列為協辦機關之一,其實勞動部為協助回台工作的求職者能夠順利進入就業市場,我們在「國人海外就業資源中心」網站設置「海外人才返國就業專區」及「青年度假打工返國後就業服務專區」,所以求職者只要透過專區,進入到勞動部的台灣就業通的網站,就可以尋求就業的服務協助,這個是第一點說明。第二個,我們也考量到青年朋友善於運用網路的習慣,提供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勞動部另外也有專為 18 至 29 歲的青年,建置了 Youth 職涯就業諮詢平台,青年朋友有職涯諮詢需求的話,可以不受地點的限制,也是在台灣就業通的網站,完成預約以後,我們會有專業的職涯顧問,提供線上一對一的諮詢,來協助青年就業職涯所需要的服務。剛剛委員有提到勞動部能夠把相關的網站也放在新的平台上,這個是沒有問題,我們會配合,也會請網站主管機關把網站的資訊做好,謝謝。

  • 接下來衛福部有沒有要補充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教育部的部分呢?

  • 我們要邀請一些回臺國人的代表來進行,這個沒有問題,但是除此之外,部裡面從 2015 年開始,就有建置了一個臺灣 GPS( Taiwan Global Professional & Scholar Networking) 平台,提供教育部各類獎學金的資訊、公費學人分享國際經驗、海外獎學金等等跨校園的交流平台,也促成各類獎學金的受獎人到上面來分享獎學金的申請攻略、留學期間準備、工作歷程等等,這個平台也非常希望大家一起來分享,就是在海外的一些經驗給國內的學子,讓他們在準備要出國之前,能夠對於如何準備、在海外可能會經歷的一些生活、求學等等的情形,以及畢業之後如何求職等等提供經驗,我們也非常歡迎大家上網、分享,謝謝。

  • 還有其他部會同仁想要補充嗎?如果沒有的話,有請政委。

  • 那這樣聽起來是「i 臺灣」窗口返台資訊的網頁,我看了一下包含各部會提到,尤其如果只有中文,而沒有英文的那些服務,目前應該是沒有列在上面的,所以這個情況,可能我們盤點時,關於「i 臺灣」窗口本身的網站是不是可能做成雙語服務的情況,這可能也要稍微看一下,因為每個要返台國人的狀況不一樣,有些看得懂中文,有些看不懂,至少用自動翻譯也可以看到 80%左右,比完全不知道有這個資源會好一點。

  • 第一,希望外交部僑委會可以密切聯繫,把剛才各部會提到的資源,不管是只有中文,或是中、英文都有,都盤點進「i 臺灣」窗口的改版當中。另外,即時更新的情況,盡可能不需要承辦人,很像又多填某個地方,不如要加上承辦人的負擔,而是可以商量出更新格式、服務更新的格式,用自動介接的方式,就直接跑到「i 臺灣」窗口上。

  • 青年署的網站最近才在我們的青年朋友的參與之下,完成一次關於中、英文的從各種不同不是青年署自己,而是教育部或是其他部會相關自動介接的改版,我想這個改版的歷程也是可以給僑委會、外交部參考,儘量在不增加同仁負擔的情況之下,尤其是駐外館處負擔已經很重的情況,可以節省他的負擔來進行規劃。

  • 第二案「研擬各級學校積極設置再生能源與減碳辦法之討論案」,這個案子請林孟慧委員說明。

  • 唐政委、長官、部會夥伴及青諮委員大家好,我是孟慧,目前是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會學程的博士生,現在在進行的是大學尺度的低碳轉型路徑的研究,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各級學校的低碳轉型有一些政策的缺口,也回應蔡總統的日前宣示 2050 年淨零碳排的重大目標,所以有這個提案。

  • 案由跟具體的建議就會議的文件,我沒有逐點說明,請大家參閱。在此針對各部會提供的回應來進行四點補充:

  • 首先,氣候變遷是系統性的問題,所以回到大學核心的功能,也就是教學與研究的這件事,其實大學還是有教學跟研究的用電需求,如果單純只是以減碳量跟節電量來要求大學進行節能減碳的話,有可能會造成大學在營運上的困難。

  • 過去的政策其實是著重在硬體的更換來補助或者是提供一些技術上的更新,但是我們發現這樣的硬體更換,其實帶來的節能效益是有所限制的,應該要加強教育部門在國家 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當中,來發揮教學、研究角色的功能與責任,跟其他部會來進行策略的謀和,來發展國家整體的減碳策略,讓青年學子來面對 2050 年全球挑戰的能力。

  • 第二點,現在國際的高教界也發現學校在看大學永續發展影響力來選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以我國現階段及接下來大學的再生能源跟減碳的方案會影響到國內大學的國際競爭力,這個部分就會需要政府更加具體的政策來引導跟輔導,例如再生能源的使用上,過去教育部可能是鼓勵學校採用 PV-ESCO 的模式,但是當綠電已經回售給台電之後,就沒有辦法進入大學使用的綠電量,在大學的國際評比當中,就沒有辦法呈現出大學的影響力,但是大學的資金非常有限的情況之下,要讓大學自己來設置再生能源的裝置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就會需要有一個資源的謀和及策略導入來降低大學使用綠電的門檻。

  • 在減碳的面向裡,建議不只針對用電正成長的學校,而是讓節能輔導團先協助各個學校來盤點基礎用電的需求,然後再針對各校的需求來進行節能的輔導、規劃再生能源的裝置。跟社會面向結合的部分,就可以結合 USR 的方案,來鼓勵大學進行社區或是產業的合作,由政府來提供媒合平台,促使多方的合作來進行減碳跟能源轉型的工作。

  • 針對高中以下的各級學校,現在行政院有個重要的政策,也就是班班有冷氣的計畫,我們都知道班班有冷氣的話,勢必會增加用電量,但雖然現在有規劃校校有光電的目標,但是我們發現有些學校只是裝設部分的光電板來回應有光電的要求,但沒有確實發展裝設的潛能,因此就這個部分要相關的部會來積極能源轉型的方案,因為當這些學校都可以瞭解為何要執行這些政策時,才可以對我們的學生進行完整能源的教育及說明。

  • 最後一點,本案雖然有鼓勵導入公民電廠的模式到各級學校的教育量能到社區,但是還是建議要規劃完成的配套,避免學校的負擔太大來引起反彈,尤其是在高中以下的學校,建議由外部輔導團隊來協助社區參與活動或者是行動這樣的模式,讓學校單純提供校舍屋頂、規劃能源教育的方案。

  • 大學像前面所講到的,可以結合 USR 方案來推動,以上建議提請討論,謝謝。

  • 先請教育部同仁回應。

  • 委員、各位主席及長官,我是教育部資科司的副司長,非常感謝委員所提供這些意見,之前四點的建議我們都在書面,就不再贅述。

  • 剛剛委員有提到幾個,我重點式地跟各位委員進行報告與說明,有關於大學肩負著未來淨零排碳的缺口、負起大學的社會責任,不僅是校園裡面的節能盤點,還有國家在能源轉型當中,人才培育的重要關鍵力量,所以我們的能源教育其實是向下紮根,向上是在培育我們國家能源轉型的人才,部裡面從過去的能源人才培育,一直對接到接下來的世代,我們會持續推動永續能源轉型作為人才培育的根基,這是第一個。

  • 第二個,有關學校過去比較著重採用 PV-ESCO 的模式設置太陽光電,其實學校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是走得比較快的,於 105 年學校盤點可設置的屋頂,希望趕快搭接上 2025 年低碳永續、非核家園的目標,所以採用 PV-ESCO 的方式,學校零出資,我們也成立輔導團隊來協助學校,也訂定相關的獎勵措施。

  • 剛才孟慧有特別提到未來要引進公民電廠的部分,過去公民電廠的募資比較沒有接觸到,原因為能源局於這一、兩年逐漸完備公民電廠的獎勵機制、運作方式,部裡面預計第一步驟先於學校場域建立試辦的標租範本,並且採取獎勵、鼓勵的方式來進行推動。

  • 孟慧有特別提到要成立輔導團隊,降低學校設置的行政負擔,這個我們會做,目前已有輔導團隊協助學校進行標租作業,未來我們預計也由輔導團隊協助學校進行公民電廠的設置。

  • 另外,有關於班班有冷氣、校校有光電的部分,我們也不僅只有盤點,其實過去學校已經做了 256MW 了,這次盤點要做 340MW,預計在明年最晚 5 月就會全數到位,屆時光電所產生的發電量,可以支應新增冷氣的用電量,而且還會再多出來,大概會多到 1.3 倍至 1.4 倍的用電量,達成學校在新增冷氣當中的碳中和與碳平衡的目標。除了搭配光電設施外,配套的能源教育也同步進行,校園的屋頂光電是學校大型的教具,編訂適當的教材,在不同教學領域當中來融入這樣的課程,讓學生不僅有冷氣吹,也能夠知道光電在國家能源轉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也都會陸續執行。

  • 另外,有關於 USR 的部分,於 109 年、110 年對接所謂聯合國 SDGs 的目標,其實對接 SDG 7 可負擔的能源、氣候行動作業的相對目標,也會鼓勵學校負擔起學校社會責任,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對接到永續發展的目標,也鼓勵學校朝這方面來做,以上說明,謝謝。

  • 主政機關另外有經濟部,經濟部有沒有想要補充?

  •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我來作一些補充,謝謝孟慧提出來的,他關心班班有冷氣、校校有光電,校校光電意思是有空間就做,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議題。所以我們現在對於每一個學校(4,000 多個學校),我們去作空拍圖,透過比例尺算出來之後,學校要提出計畫的數量有多少,我們會做第一次的比對,看看提出來的面積、空拍圖,是不是相當的,如果不一樣,差距超過 3%,我們有系統商直接進到現場,跟著能源局的團隊來看是什麼原因。

  • 目前允許不設的原因是,這個房舍在短期內已經核定要改建了,因為太陽光電裝下去之後,如果這個要改建,我們就可以不裝;或是這個房子旁邊有大樓會遮陰。也就是要有特殊的原因來說明,我們才會讓這個案通過。

  • 另外跟大家順便報告,在院長的班班有冷氣、校校有光電的政策下,4,000 多所的中小學,以太陽光電的屋頂來講,在明年 5 月也會全部裝設完畢,過了明年之後中小學就會裝完,那就沒有空間再裝了。當然剛才副司長提到我們在大專這一方面還有空間,我們另外有一個計畫是公有房舍屋頂裝設太陽光電計畫,包括行政院的屋頂、立法院的屋頂、總統府的屋頂都沒有放過,每個都要做,我們都有目標的。

  • 另外,提到公民電廠導入的部分,確實是比較少,也比較難,因為公民電廠是由公民來發起,也就是在社區找幾個人,第一個他們缺乏經驗,有熱忱,但是不會規劃,第二個是缺錢,。所以這個補助計畫,透過修法,我們特別給他獎勵。通過的辦法是,你只要提出你的規劃是可行,我們是給一個案子 60 萬,當然也要提出一些構想,真正施作要比較多錢,我們施作的補助,時間是不超過半年,然後上限是一個案件 1,000 萬,也就是如果要做 2,000 萬,政府可以補助 1,000 萬,扣掉補助款我在想比成本價要低非常多了,我們是透過這樣子。

  • 不過,我坦白要跟大家報告,這並不容易的,你要作規劃,要真正去實作一些,確實是不容易的,目前大概有 10 幾個案件,我們現在已經申請核准,也在在進行中,以上補充。

  • 謝謝經濟部能源局說明,環保署、永續會有沒有要補充?

  • 環保署、教育部一直都共同合作推動校園減碳的工作,舉例說明:

  • 第一,本署推動校園設置保水降溫的雨水花園設施,去年在北部有兩個地方設置,設置之後可以降低溫度 2 度或保水可以增加 7%,同時也具很好的教育功能,可以提供給孩子們來瞭解在氣候變遷的情況之下,如何來增加校園韌性跟調適能力。今年在中部跟南部 – 臺中市、高雄市各兩個學校、臺南市、嘉義市各一個學校參與設置雨水花園,明年也會持續辦理校園推動設置雨水降溫雨水花園的設施。

  • 另外,本署也辦理補助學交設置空氣綠牆的計畫,在校園裡面設置綠牆,除了可以讓空氣品質有一些改善,也會有降溫的效果,從去年到今年,已經有 125 所學校來申請補助設置綠牆,這部分我們也會持續推動。

  • 此外,本署也在今年發布了行政機關學校減少使用免洗餐具、包裝飲用水作業指引,希望從源頭減少學校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達到從源頭減廢、減塑的目標,而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其實就是減碳最好的行動,因此,也舉這個例子來跟大家分享。

  • 謝謝補充。還有沒有其他同仁要說明?那請孟慧委員回應。

  • 謝謝各部會的回應。

  • 我再強調一、兩點就好了,剛才回應是教育部這邊提出的,先前已經有開始推動 PV-ESCO,這在學校的部分其實算走得滿快的,像我剛剛講的,國際高教界在看能源轉型、永續發展相關進程時,其實已經進入到去看各個學校到底實際使用多少綠電,這可能會跟現在推動的政策是有所抵觸的。

  • 我舉一個例子,也就是英國泰晤士報的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裡面,很具體的題目是「請問你這個大學在今年度使用的綠電量有多少」,這個已經進入到實際使用的情況,我們過去 PV-ESCO 都是把再生能源賣回台電,並不是學校現地、現發電及現地使用掉,因此這樣沒有辦法進入到學校裡面,可是這樣的排名其實就跟以往我們認識大學世界排名,大家都會看哪一個學校表現比較好的情況,其實也是有關的。

  •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更具體的策略來輔導大學可以在國際的競爭中來凸顯出我們的優勢,再加上臺灣的科研能力都很堅強的情況之下,我們很有機會在這一波,也就是全球的淨零碳排的需求底下來凸顯國際高教的能力。

  • 也謝謝能源局剛剛回應學校的部分,我必須要非常肯定能源局在執行很困難的政策,但是我們都知道困難的事情才有挑戰的價值,所以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謝謝。

  • PV-ESCO 那邊部會是不是要回應?

  • 謝謝。本部在 105 年已經大力在推 PV-ESCO,中間有滿大的轉折點,要感謝能源局,現在 PV-ESCO 的電不是全部接到外線,其實是可以先接到內線,由學校自己來使用,多餘的電再來饋接到台電,另外像碳權的設計、交易及綠電的憑證,可能都還有需要在能源局的制度或合約上細談,哪一些是屬於學校所擁有的綠電。

  • 但是這個國際趨勢是不會改的,也就是學校要用綠能,綠能指標要提升的趨勢是不會改的,我們也會協助學校,尤其是大學推廣綠能發展的策略,要符合未來國際趨勢的發展,讓每一個學校都可以接軌國際綠能大學的發展方向,以上跟大家報告。

  • 不好意思確認我剛剛聽到的,目前已經有這樣的設計,像憑證跟 T-REC 還沒有導入的例子,是這個意思嗎?

  • 看經濟部有沒有要補充?如果接下來青年委員想要往這個方向 push 的話,有沒有青年委員自己或者是所屬的大學可以來做的事?

  • 謝謝。這個方向很明確,一定會遵守減碳,其實大家也相信未來會走那一條路。

  • 其實在跟國內綠電賣掉價格比較好,自己用就要負擔成本。目前學校用台電的電比較便宜,就乾脆把自己發的綠電賣掉,然後就用台電,當然如果未來國內要課碳費或者是碳稅,就會改變這樣的狀況。

  • 反過來講,使用綠電的情況,事實上是為了環境比較好,這是要成本的。也就是從經濟方面來考量,當然賣掉也比較划算,但是要算到綠電也要自己用,那自己用的話,就可以得到綠電的 credit,但相對就要付出成本,所以大概是這樣的狀況;不過我相信在未來如果國內實施碳費制度,這個狀況就會改變,因為外部成本會內部化,以上補充。

  • 謝謝教育部、能源局再一次補充,剛剛也有發現在教育部跟能源局提出當中,大學的角色其實會遇到一個矛盾點,大學在面對國際競爭力時是需要碳權或者是綠電的使用量,但在經濟面向上又需要負責比較高昂一點的成本,但對於現行的大學來講,我們大部分的經費來源都是教育部,教育部是不是在這一個面向上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不管是政策面向或者是資金導入媒合資源的這一個角色,都會是需要更明確的政策來輔助。

  • 我聽到的是,「填平溢價」的意思,是這樣嗎?希望儘可能由教育部的經費來填?

  • 不一定是教育部的經費,有可能是教育部媒合一些企業,是不是有機會發展企業做 CSR 的方案,將資源導入跟學校合作,碳權跟發出的綠電看是企業跟學校如何分配,這個東西是需要一些獎勵的措施來使企業願意來投入資源。

  • 所以意思是填平溢價的機制是由教育部來幫忙設計,但不一定是教育部是出資者的意思?

  • 對,這部分還有包含剛剛所提到符合國際的標準,像碳權的分配、認定的標準,或許環保署會比較有經驗,這部分可能就會需要環保署來協助、制定這樣的機制。

  • 因為剛剛提到碳費等於已經提到環保署,請環保署補充想法。

  • 環保署已經預告溫室氣體及減量管理法修正條文草案,名稱也會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在徵詢相關意見當中,我們希望明年上半年在立法院爭取讓法令可以修正通過,這次的修法主要會放進碳費的徵收法源,母法修正過後,下半年開始就會有很多相關子法進行訂定,很重要的一點是碳費的收取也要考慮到國際間,特別是跟我們有貿易競爭的國家排碳成本的負擔情形,就碳費徵收的機制也必須跟產業界密切意見交換,最終會把碳費決定下來。目前的做法就是朝向先收取碳費,以這個方向來執行,至於費率要多少,會考慮各種因素跟各界的意見,以上說明。

  • 感謝。因為這個議題是很多青年委員關心,想問有沒有其他青年委員趁大家已經很聚焦的狀態,有沒有想要別的提出來分享或是討論或是詢問的?

  • 我想呼應剛剛孟慧提到的部分,請教育部提出的方案,這件事我覺得是可行的,因為現在也越來越多企業或者是機構,他們非常希望跟不同的機關一起共同合作之外,希望在碳權的部分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先取得,如果這件事教育部可以領頭,然後跟其他的部會來做這樣的事的話,民間參與的機會是滿高的,因為過去跟不同的企業,很多企業已經在做這件事,像我知道金控已經有兩個很大太陽光電的面板在學校上,我覺得他們正在看的是這件事,如果政府有一些影響力措施,我覺得這件事是可以參與的,很多的青年委員們對這件事或者對於企業網路連結都有,這個是可以一起討論,我覺得可以促成幾個重要的示範點,往後民間的企業會更加跟進。

  • 其實可以滿有效的是這些示範點,降低剛剛一開始提到規劃的落差,畢竟這邊有模式來用,本來就是節省登記。

  • 各位委員,大家就等著教育部的一句話,也確實該如此,因為都很聚焦,而且都知道 2050 年蔡總統所宣示的部分,因為這個機制已經有了,能源局副局長所提的這個是關鍵,這也是大學比較優先的地方,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教育部確實與各部會、幾個比較成熟的大學來推動,我想這個應該也會是起很好的示範,以上說明。

  • 非常感謝部長,不曉得其他委員有沒有要分享或者是補充的?

  • 沒有,謝謝大家。

  • 如果沒有的話,就完全按照部長剛剛所講的,在機制設計上最主要是要用創新跟多面向的方式來調動各界的這些資源,其實以我所知,之前有一些 USR 已經在往這個方向推,USR 自己內部整理到的,或者是剛剛所說的外部已經有一些模式,就研究成類似範本的東西,盡可能讓每一個個別的大學來看,不要有那種逆誘因的情況,我想這是提案委員的初衷。

  • 國中小的部分,非常感謝能源局跟所有相關的部會一起努力之下,如果有任何的需要,青年委員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也隨時讓青年委員知道,這一案大家 ok 的話,我們就這樣。

  • 第三案,「開放山林政策實施後之原住民傳統領域及其他現況解決,請討論案。」提案委員為黃約農委員,請約農委員說明。

  • 政委好、各位長官、委員大家午安,我是黃約農,今天第一次發言,我是影像工作者,也是泰雅族人,其實我們之前也有帶團隊到泰雅族的聖山,到古道跟一些有歷史關係的山林裡面來紀錄,所以有關於山林的議題,其實多多少少有一些認識與瞭解,這個提案也是跟自己的觀察,還有一些山林從業的部落青年或者是高山協作員等等有一些想法,所以在這邊提出一些提案。

  • 其實大家可以參閱資料,我們可以提一下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們的提案,也就是開放山林的法定政策當中,大家看到的也許是很多的困境、挑戰及危機,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其實我對開放山林政策是保持非常正面的態度,我們想要解決一些問題,但是我們要反過來看有很多的契機跟值得做的事,因為三個具體建議,這些基本上是基於臺灣大眾開始往山林走,也就是開始變多,可以用自己的腳來踏到山林當中,會產生一些問題,但是這個好處是他們開始願意真的去瞭解我們的山林。

  • 他們願意瞭解我們的山林之後,當然短期之間會遇到很多狀況,像部落的登山客,路本來就已經很小了,像山林已經沒有住人、人很少,所以山上的朋友就會受到一些干擾,當然山林裡面也會有很多的垃圾,短期之內都是我們可以預期的,但這是需要被解決的,長久以來是可以解決的,但我覺得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大家開始往山林走的這件事,好好宣導對於山的歷史,如何面對它的態度,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時間點。

  • 所以無庸置疑,原住民是臺灣山林主要生活的人,我們會聽到有關於傳統領域的詞,或者是很多原住民在山林裡面的故事,這個都跟土地都有關,我們換句話說,其實在原鄉其實有很多原住民跟漢人間土地的關係處得不好,不僅這個議題,像在獵人的議題也是,或者是其他的原住民議題也是。

  • 大家仔細來看,兩邊講話都很有理,但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所以我覺得溝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要用什麼溝通?我們可以用影像的這件事來溝通,我們可以用軟性的,並不只是改變政策,政策改變在短時間內,有時衝突是更大的,所以我們如果可以用一些影片,像上次也有提過,2020 年客委會也有提出客家向原住民致敬的影片系列,客家的朋友早期在住的地方,其實都是以過去原住民朋友住的地方,他們願意做這件事,願意用影片來溝通或者說故事,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 就像大家有看到斯卡羅,有挹注了很多經費,不管正反意見,但有引起很重要的討論來跟大眾說故事,當然這個議題希望利用影像跟大家在山林政策來作原漢的溝通,這個是長久以來的事情,因為影像工作者,雖然我是警察大學畢業,我不是學影像,但是周邊也有很多原住民族的說故事者會對議題的瞭解。

  • 因此在山林政策利用影像,用族人的觀點來進行成熟的敘事,這個對溝通的主體性是很棒一件事,因為很多事情都是對的事,但是由誰來講很重要,如果是不一樣的角色,意思就不一樣。所以這個提案當中,其中第一項,有關於影片的宣傳,或者是做溝通的這件事,以原住民的主體來性來做這件事,其實還滿重要的。

  • 第二個跟第三個的具體建議,第二個建議是在我們到山林當中的國家公園或者是有關於傳統領域的風景區,我們可以加註或者是宣傳你們的地方是原住民族過去的領域,主要是可以瞭解、尊重,接著是這趟旅程的收獲更多,希望有關的部會可以再瞭解一下。

  • 第三,因為入山的人多,希望可以多多宣導入山的知能、技巧,因為過去開放山林的這一、兩年,其實有滿多人在山裡犧牲掉自己的性命,所以我覺得這個部分也可以再加強宣導的。

  • 這個案子由原民會、教育部主辦,先請原民會代表說明。

  • 主席、各部會、委員大家好,為了回應向山致敬的開放山林政策,引導登山客向原住民族學習傳統山林的智慧,我們也希望能夠促進山林永續、原住民經濟的發展,所以原民會也正在擬訂原住民族山林服務政策計畫,進一步推廣原住民的傳統領域。

  • 所以有關於約農委員建議宣導或者是推廣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概念,我們會納入計畫的工作項目之一,以上說明,謝謝。

  • 院長已經抵達會場,用熱烈的掌聲歡迎院長。

  • 唐鳳政委、韓副召集人、李秘書長,羅發言人、教育部潘部長、經濟部陳政次、勞動部許部長,各位委員、各位朋友,大家午安、大家好!

  • 近日國外疫情升溫,加上農曆春節第一波返鄉人潮,為保護國人健康,臨時變更議程趕往桃園機場,視察邊境防疫措施,感謝唐鳳副召集人先行主持會議,也謝謝教育部潘部長兼執行長與大家同在;此外,我要更要特別感謝各位青諮會委員,這段期間,雖受疫情影響各樣集會數量減少,但委員們沒有減少熱情,積極參與活動,產出各種成果;也感謝各部會整理青年委員相關意見,讓政府在決策過程中得到重要的參考依據。

  • 我們前天剛剛完成全國性公民投票,公投是對「事」的投票,而投票年齡下修至 18 歲,是執政黨在憲法修正議案中,與其他政黨形成共識的成果,除了符合時代潮流,也可見國家愈來愈重視青年;也因為青年朋友在各方面的投入與傑出表現,讓全體國人更加信任,因此在各項政府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中,青年的意見獲得重視,青年也更願意積極爭取擴大參與並承擔責任。

  • 另外一方面,全世界目前仍受疫情影響,而臺灣相對安全,防疫被國際認定是第一名,在臺灣,可以觀賞職棒,也可以進行 800 多萬人的公投,亦未停止各種公共政策、公共事務的討論與參與,我們沒有鎖國、封城,也能正常生活,更因為我們做得好,所以在全世界受疫情衝擊、經濟衰退的同時,臺灣經濟逆勢成長,創 11 年來新高,讓全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 另外,蔡總統特別重視年輕人的公共參與,,並要求從各方面協助青年朋友,如落實推動嬰幼兒照顧、學習環境安全、舒適,包含明年 2 月班班有冷氣,明年 9 月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明年 9 月完善營養午餐等,可以看到政府透過大力投入資源在公共政策上,解決青年朋友各項問題的決心。

  • 為了讓年輕人走出去,能夠上山下海,看到本次會議討論案中不僅有防疫回國陪伴計畫,也有向海致敬的各種活動參與,今天海委會李主委也特別在場,顯見政府重視大家的意見。因當年我年輕時,政府是壓迫監督、不相信人民,且防止人民上山下海,而現在是大開放的時代,期待年輕朋友盡量發揮能力、發揮創意。

  • 我們在半導體及晶片方面領先全球,市占率非常高,世界各國對我國產品有高度的需求;面對各國的太空計畫與活動,如上火星、低空衛星等,我們積極迎上前去,而近年來,對於低軌衛星、火箭、衛星發射之研究等,我們也投入非常龐大的資源,希望青年朋友能關注政府在這一方面的作為,同時,也看到許多年輕朋友在這非常有能力,希望能共同一起加油。

  • 非常不好意思,之前為了防疫需要趕到機場去,幸好還來得及聽成果報告,會議請繼續進行。

  • 再一次謝謝,也鼓勵年輕朋友,大家努力為我們一代比一代好、盡力,謝謝大家。

  • 謝謝院長!現在進行到第三案開放山林政策,剛剛原民會副主委已經說明完畢,現在請教育部補充。

  • 院長、各位委員,第三案委員的說明,黃委員其實是很贊同開放山林,也是很大的突破,剛剛特別有提到這個方案,剛剛原民會有說明,主要是提到過去確實對於開放山林跨部會進行,院長對於整個推動,不只是當時有一個很明確的政策宣布,其實都是立即對於這樣的政策來滾動修正,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也鼓勵更多的國人,尤其是青年,甚至是很多學生能夠勇敢地冒險,瞭解自己這些美麗的山林。

  • 我們剛剛提到的這一個部分,確實過去幾個部會在登山方面的安全宣導與技能,強調要怎麼樣來作這一方面的安全登山,像內政部、農委會及幾個單位在管轄的這一個部分,大家都有這一些事項。

  • 有個很重要的部分,像開放山林也要記得,原來原住民族領域的概念,如果透過好的影像跟原民來作很好的對話、溝通,我想這部分確實過去有宣導,但是沒有考量到這一段,這個是原民會副主委有提到,教育部跟原民會有關這一個方面也會持續加強,因為這是永續性的工作。

  • 如剛剛所說的,難免一開始是在調適中,相信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前進,溝通是很重要的,我想這個部分是這個提案當中特別關鍵的,雖然開放山林,但是山林往往是過去部落原民大家生活的場域。教育部在這一個階段也培訓很多的部落族人來擔任翻譯的嚮導,但是這個提議,我想教育部跟原民會持續進行,希望可以有更好的影片,除了介紹這一些安全的事項外,在原、漢或者其他的對話透過好的影片也是很好的溝通,如果有機會再請讓我們知道、參與。

  • 不曉得其他協辦部會有沒有要補充?如果沒有,有請約農委員。

  • 謝謝部長跟副主委,其實關於剛剛的回應我覺得都滿好的,覺得這樣的方向可以繼續推動開放山林政策。陸陸續續的政策執行跟規劃時,我覺得還是有一個精神,其實如果可以增加一些部落或者是年輕人的參與,一起闡述有關於山、傳統領域的這件事,其實是很不錯的,以上小小的建議,謝謝。

  • 我想剛剛原民會已經提到,不管是傳統領域,或者是族語對照的這些資料,目前就事實性的產出其實都是收到開放資料的部分。

  • 不過因為我自己稍微看了一下,如果現在要作告示牌或者是取用,比較沒有很結構性的是這邊本來的名稱,想要用某個原住民族的族語方法來講這些事的時候,應該要對應哪一些名稱很容易的,其實以教育部就是以類似國教院雙語辭典的網站做法,因為要推雙語國家時,大概都是把目前所有中文的部分,對照這樣的詞去進行翻譯。

  • 依我的理解,在原住民族山林服務計畫當中,本來就有打算作融入的做法,請教育部後續在推廣登山教育跟協辦部會協助時,就是按照資料的需求端,我們隨時在用的時候,覺得這個很像不是很容易查得到,或是不容易找到原本族語標示等等,一下子要讓資料的供給端知道這件事,這樣之後不管是告示牌、導覽網站等等,從導覽網站開始,可以從提案委員立刻看到差別?

  • 等到這個資料走通之後,之後就是包含各級政府要製作他自己的導覽告示牌等等時,就比較可以是依循的方法,知道怎麼樣去用原住民族主體的方法來製作。這個部分,我想教育部其實經驗很豐富,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做,如果部長 OK 的話。

  • 現在是不是請院長給我們一點提示?

  • 對不起,我剛剛進來,還沒有注意到討論到這裡,開放山林跟向海致敬都是本人去年宣示的重大政策,本人從小對於這塊土地,一直充滿著敬意跟感謝。年輕人,要多多認識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國家,在室內飽覽詩書、到戶外壯覽天下,上山下海、鍛練體魄,勝讀十年書。我剛考上台大時,就跟著跑去屏東、台東交界的鬼湖,在山裡面走 7 天,這是我一生很得意的壯舉。

  • 開放山林,要從尊重開始。很多山林是原住民的聖山或者傳統領域,不該像逛大街,所以要從認識山林、尊敬山林開始,每棵樹、草及石頭,都是教育,都是老師,就看我們如何學習。同時,我認為應該充分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不宜隨著統治者而改變。

  • 入山更要帶著尊敬山的心,要了解自己有多少腳程、體力,不應該拿著一罐礦泉水、穿著高跟鞋就入山,要懷著尊敬、認識、謙卑的心往山林走,才能真正到山裡面去,才能學到東西回來,政府也要從這方面進行教育等等。

  • 同時,也應該好好運用網路,透過網路,像口罩實名制,網路教育等,在入山前先瞭解山,掌握山的資訊,從心做起,我不要講太長,謝謝。

  • 海委會李主委請你來這邊坐,這邊有你的位置,等一下就要談海了,我們繼續,謝謝。

  • 謝謝院長。第四案,「港口轉型,提高大眾親臨海洋的公共參與和對話,請討論案」,提案委員林書豪委員,請林委員說明提案內容。

  • 蘇院長、政委、部長、長官及青年諮詢委員,大家好,我是來自基隆正濱漁港的林書豪,這次提案的動機主要是港口轉型提高大眾親臨海洋的公共參與與對話,其實這幾年在基隆的正濱漁港因為彩色屋的效益,增加了觀光人潮,但是在漁港的彈性使用與相關的活化機制其實是受限的。

  • 另外一個部分,其實我們有發現在正濱漁港面對的是漁業人口下滑、漁船減少,我從漁業署的相關報告裡面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到,2014 年的漁業產量是 140 萬公噸,2020 年是 80 萬公噸,其實你會發現臺灣的遠洋漁業從 2011 年的 60 萬公噸到現在的 40 萬公噸,將近減少 3 成。

  • 面對基隆的發展及我從基隆的經驗看到,其實臺灣的港口轉型是非常切要,臺灣總共有 219 座漁港,在臺灣第一類漁港目前有 9 座,因此我非常希望透過這次的提案來增加跨部會的合作與機制的討論。

  • 上次我們在籌備會的會議當中有提到,其實目前是由交通部跟海委會來作為主辦,行政院農委會為協辦,我希望透過今天這次的參與討論,希望將漁業署、農委會的部分增加為主辦單位。

  • 對於親海的建置與討論上,非常希望有個新的單位來整合,適合各角色合力討論的結果。因為我發現在漁業署有相關低度使用的活化跟漁港計畫,其實更需要有新的角色來共同推展這整件事的開始。

  • 非常感謝院長對於親海政策跟向海致敬的理念,非常希望臺灣港口在轉型上其實是跨部會單位及增加民意的討論,以上是我今天的很快補充說明。

  • 謝謝補充說明,請海委會主委回應,謝謝。

  • 院長、政委、秘書長、各位委員,我想今天能夠來參加會議我覺得非常高興,剛好也有一個議題是海委會要來答覆的。

  • 大家都很希望開放海洋,我記得接海委會主委時,最深刻的印象是,臺灣說:「為何在臺灣的海洋都一直管制?為何不能去鼓勵大家去海邊?」院長推動「向海致敬」,海委會擔任秘書單位,我們就朝著原則開放、只有例外才管制的方向來走。但是,開放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些風險的管理,要做好安全的措施,以往我們為什麼都在禁止?大家到海邊可以看到很多的海域,說這是危險海域、禁止進入,本來海就有一些風險、危險性,但是我們來作風險的評估後,我們就可以適度地進去,可以安全來使用海洋、運用海洋,所以海委會今年做得最重要的,就是把臺灣周邊海域分成 57 個區,我們做了風險評估的標準設定,然後由風險評估的標準設定以後,在這些海域裡面,我們看適合做哪一些海上活動、不適合海上的活動,有哪一些條件下可以作活動,哪一些天候的條件下不適合作活動。我們希望大家進入海洋、運用海洋,但是能夠安全地使用,這一點是我希望透過今天這個會議的討論,希望大家要建立共識。

  • 第二點,大家很希望的是,我們運用海洋,要獲得一些資訊,而希望資訊可以充足,所以我們今年也做了一站式的平台,我們把所有相關的,像中央氣象局、漁業署及氣象資料,還有相關的國家風景管理處的討論資訊,國家公園的資訊,所有有關的海域資訊,我們全部鏈結、集中到一站式的平台上。

  • 在這個一站式的平台上,還可以告訴你所有要使用海洋即時的資訊,由你來決定,也就是今天進入到海洋來做這些活動。這個一站式的平台於去年 7 月份就已經正式上線跟公告,使用的狀況都非常好,大家都可以很踴躍獲得這些資訊。

  • 第二,因為你要到海上活動,就必須要運用港口進出,不管是商港、漁港,以往是這些漁港歸地方政府、有歸漁業署、航港局,大家要從不同的漁港來申請,就會造成大家非常多的困擾,也就是一站式的平台接受到大家的反應之後,所以現在進出漁港就不需要一個個申請,在一站式的平台上一次申請,我們海委會一站式的平台就直接鏈結到各主管機關,由他們馬上答覆回來,三天之內如果要申請環島所有港口的進出,三天之內就可以完全回覆是同意或者是不同意。

  • 像林委員提的是,怎麼樣使用讓大家方便,我們都朝這個方向來做,這個系統也在 12 月完成,也正式上線了,大家都可以去運用。我們要如何提供給所有的國人能夠方便、安全去使用海洋,我們是鼓勵的,尤其在院長的大力支持跟要求下,我們一定會全力完成。

  • 有關於港口轉型,我想大概牽涉到我們有很多的遊艇,現在靠泊的位置,航港局也積極調整,像港口的轉型,比如低度使用的漁港,轉型作其他的用途也在檢討,我想航港局在也可以再說明。

  • 最終的目的我還是要講的是,「向海致敬」如同院長所指示的,我們要認識海洋、瞭解海洋,以及積極進入海洋,之後才可以運用海洋,所以我很佩服林委員有這種雄心,我們會共同努力,海委會會全力做好協調平台的工作。

  • 謝謝,請交通部先行回應。

  • 院長,各位委員、長官,交通部是遊艇跟商港的主管機關,以下只就促進遊艇活動的發展、商港的轉型來跟各位作報告,首先交通部航港局為了促進國內遊艇的發展,同時帶動各式港口的轉型,交通部航港局已經提報遊艇泊區的整體發展計畫,這個計畫是要來協助地方政府,特別是漁港的部分,要來建設、管理我們的遊艇泊區,讓遊艇的使用者能夠有更方便的遊艇使用環境。

  • 整個計畫的研擬過程中,我們也謝謝海委會、漁業署及地方政府的協助,我們也跟各個遊艇的活動團體都有作充分地溝通,後續整個計畫奉行政院核定推動之後,我們也會邀請海委會、農委會的相關部會,成立一個跨部會的審議小組,協助地方政府的提案計畫,加強跨部會的橫向整合。

  • 同時,航港局也會依照林委員的提案,未來會每一季定期跟我們的民間團體,特別是青年的團體召開這個座談會議,建立這個對話機制、廣納各方的意見,有關於商港轉型的部分,是不是麻煩港務公司的代表來作補充報告。

  • 院長、各位委員,我是港務公司的副總,對於港口的規劃來講,這已經行之多年,每一年都會做一次滾動式檢討,也就是對於商港的未來發展跟建設計畫,每五年就做一次檢討。而這個檢討的過程中,我們會參考縣市政府的意見、相關公協會、業者及相關機關的意見來訂定,甚至我們在去年也辦了一個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產業代表共同討論港口未來的發展及方向,也納入我們整體規劃當中。

  • 至於港口的轉型,我們知道以前的商港是以貨物為主,這幾年來,我們漸漸納入,包括郵輪、遊艇、親水遊憩都納入,像郵輪的部分是,比如高雄、基隆變成是郵輪母港,其他的港口就會以他們的方式來進行,相關的郵輪設施,港公司也強化和希望提供一個好的遊憩環境。

  • 至於,其他遊艇的部分,像商港來講,安平港,包含亞果等也在投入遊艇的設施,像高雄港也有一個遊艇的設施當中,有一個案子也標出去了,也就是在愛河灣,所以遊艇是未來的發展,像高雄以外,比如臺中也有一個計畫在推動。

  • 行政院的「向海致敬」,我們也提供一些海釣的區域,像安全設施、友善的設施也建立起來,所以整個部分,比如像海釣的部分跟相關的團體有作一些瞭解、溝通,認為海釣到底要怎麼推動,這部分也是跟民眾有作定期的瞭解,以上。

  • 剛剛委員有特別提到請農委會列主辦機關,不曉得針對這部分,農委會是否要回應?

  • 院長、各位委員、長官,漁業署在這邊說明,有關剛剛委員說要列為主辦機關,漁業署全力配合並列為主辦單位。我們要特別說明,我們的漁港朝向多元化的發展,漁港除了原本的漁業功能使用之外,也提供娛樂漁業、遊艇停泊等休閒多元利用,漁業署也依照行政院的指示,盤點了低度利用的漁港,漁業永續經營基礎建設計畫中長程計畫 (110 年度到 113 年度) 編列了 3,000 萬元補助地方政府進行漁港轉型規劃,有關像交通部的部分有提到遊艇的審議,漁業署會積極參與,以上先簡單說明,謝謝。

  • 書豪委員有沒有想要補充的?

  • 謝謝海委會、交通部及漁業署的回應,我非常肯定海委會、漁業署跟交通部給我們綜合性規劃及整個合作機制,我一直非常希望未來是中介組織來統籌這三個單位,因為我們在面對港口轉型,漁業署在針對低度使用港口在作計畫跟規劃,但是在推展上,其實時程上有時沒有辦法面對現在即刻性的因應措施,所以很希望是不是有機會能夠讓這三個單位透過更具體的中介角色來把這三個單位一起能夠作連結與討論。

  • 因為有發現各個機關其實各司其職全職,常常會因為每個單位不容易接洽到,所以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機會可以爭取到更具有魄力的第四個角色,拉齊地方政府、海委會、交通部跟漁業署之間的合作關係,以上。

  • 很謝謝書豪今天的提案,這個提案包含很多面向,其中,最重要的是漁港的利用轉型,整體來說,海洋是改變的,過去我們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今已大大改變,所以,才更該談談漁港的轉型與利用。

  • 在過去,海巡署是「巡」跟「管理」,現在提升為部會層級的「海委會」,為什麼呢?因為不只是要管理、巡、保護,更該面向海洋整體相關資源,這,就是一個改變。

  • 第二,我的做法,就是著重改變,漁人碼頭雖然早年是台北淡水第二漁港,以前的港是漁民出海捕魚用,但現在漁人碼頭已經不是捕魚用,而是遊艇、觀光。

  • 再看這一年來,全國開放 100 處海港區垂釣,以前是管理、不能開放進入的,現在儘量開放垂釣,所以書豪,你應該可以看到不只是港區已經開放適當地區垂釣,也不妨礙漁船進出。不只是基隆正濱漁港,像台南的安平漁港跟商港,我從那邊回來,看到 200 艘遊艇停在那邊,這已經改變了。

  • 從管理、圍堵、管制、開放、使用到出海,只有低度利用,到高度進行,這涉及的還不只是你點的這幾個部會,還有很多相關部會,像經濟部,臺灣做遊艇是世界級的,歐洲很多大富豪都是來臺灣訂製頂級遊艇,再來是帆船,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能夠多多使用出海的工具,不一定是遊艇,看看環保少女搭著帆船,年輕人就應該是這樣子。

  • 請海委會持續規劃對海港的管理,優化從近海到遠洋的服務;農委會持續協助漁船、漁民於港區的使用等等,避免影響漁業經濟;經濟部應該要引導遊艇的製造產業,不只關注遊艇環境耗損等等,更可朝向利用如風力帆船等等,在國外這種比賽很多,請交通部加快全國港區的盤整,期能夠做到更好。種種作業,就是要讓我們的國民,不只是年輕人,而是各種年齡層都可以使用各種工具,從在港邊垂釣,到入海、親水,到駕著各種帆船出海,從近海到遠洋,都可以親近、利用。各部會各司其職,再由行政院統合,謝謝書豪這一方面的提案,我們會往這個方向來進行,謝謝。

  • 謝謝院長,討論事項 4 項全部討論完畢,剛剛會議流程保留報告事項一。現在請韓副召集人定芳代表青年委員報告青諮會第三屆 110 年青年委員成果,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韓副召集人。

  • 院長好、在座各位的長官及夥伴們大家好,我是韓定芳,今天由我來跟大家代表報告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的成果,今年是我們委員會第三屆,一樣任期是兩年的時間,很感謝各部會的推薦、院長的圈選,可以讓 24 位來自不同領域,各自耕耘一段期間的青年,在這個委員會齊聚。

  • 我認為,我們青諮委員會就像政府的眼睛,可以把在自己領域第一線看到的問題帶回來跟部會討論,我們也是橋梁,可以把政府對於青年的施政、政府在做的事,帶給更多我們身邊的民間朋友們知道。

  • 今年是我自己擔任行政院青諮的第三年,在座也有三位跟我們一樣,從第二屆連任而來,我們很常被問到:「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到底在幹麻?」這個時候我就會比出神秘的「六」,行政院青諮的六大任務。

  • 第一個,是由我們的委員輪流來統籌的巡迴座談,我們帶著自己的議題、也去滾動我們身邊關注同樣的議題的青年朋友們一起討論,透過巡迴座談直接跟政府對話。

  • 再來,部會也可以透過任務編組的列席、諮詢會議來邀請委員來到現場列席跟參與,我們也可以帶著我們想要關注的議題跟委員一起組團到各部會拜會,直接跟承辦人對話。

  • 透過青年協作平台,我們可以跟全國青年組織一起交流。

  • 最後,也是行政院的青年諮詢委員會獨有的責任,就是我們可以針對國家的政策來提案,如同我們上個環節所討論的部分。

  • 今年的委員會非常特別,我們遇到了疫情,會議的延期、活動的停辦時不時發生,但是非常感謝各部會的支持跟幕僚單位的高機敏性,我們完成了一次的巡迴座談、三次線上會議、三次實體會議,還有多場次任務編組的會議,以及組織兩場的部會拜會。

  • 在巡迴座談的部分,由林書豪委員帶著我們大家到基隆的正濱地區,討論青年創生、空間轉型再利用的議題,在這個討論之中,我們也促進了地方的單位,一起來思考怎麼樣把閒置的空間作盤點再利用,也積極研擬推動諮詢整合的平台,提升民眾使用公共空間的便利性。下一場巡迴座談會在 1 月 22 日由科廷委員來擔任主要的統籌,討論實驗教育的議題。

  • 在任務編組列席的部分,我們也參與了多場次的會議,像陳建穎委員也持續跟教育部國教署青少年諮詢會就特殊教育的法規來協作;黃約農委員是影像創作者,也是原住民的身分,在 4 月份的時候到文化部的社區部落發展會議來分享經驗;在 8 月的時候我們的蔡旻綺委員、張哲瑞委員也到了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兒童青年事務推動諮詢會,對於將文物融合創作的議題作經驗分享。

  • 在部會邀請諮詢的部分,因為林孟慧委員跟杜晴雯委員長期耕耘環境保護、能源轉型領域,3 月份受到行政院環保署的邀請,在第一屆環保青年領袖業務座談會當中,分享對於環境事務的創新行動與實際貢獻,並期許部會未來更加積極輔導創新方案,統整跨部會資源。

  • 在 5 月份跟 9 月份時,我們也組成了兩場的拜會,5 月份由曾廣芝委員帶著七位委員到了衛福部,做長照 2.0 的機制還有孕產的友善環境等議題來作討論,衛福部承諾將相關建議列入未來施政參考。

  • 在 9 月份時由我帶領了八位委員拜會教育部,討論慈輝班師資人力聘用、警專學生權益保障的議題,在這次會議當中,張哲瑞委員特別提出應該要把障礙者輔具的應用教育普及化,讓政府的無障礙政策可以更加落地。

  •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要連結全國的青年組織,所以我們透過青年好政的 Let’s talk,青年社區參與行動、全國青年諮詢組織聯繫會議的交流當中,跟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朋友們,互相交流、建立青年網絡,一起身體力行去推動我們對臺灣的想像與美好。

  • 其實我今天本來一開始要做開場的,但沒想到突然變成壓軸,突然間覺得整個人的身分地位都不一樣了起來。(笑)我想要說的是,全世界受到疫情的衝擊這麼劇烈的當下,因為每個人的努力,所以今天可以在這個會議當中齊聚,還可以把我的口罩拿下來,讓大家看看我美麗的臉龐(笑),很感謝各部會對青年的認同與用心,我們才可以在這邊一起討論、往前進。

  • 青年好、國家未來就會好,即便今年因為疫情帶來很多不穩定,但且戰且走也有滋有味。我一直相信,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其價值和意義,只要我們好好當自己,善盡自己的專業,就能互相成就彼此,乃至於整個國家。

  • 今天其實一開始非常地緊張,但是前面我覺得讓大家討論議題也好,因為我真的看到委員會,大家都很優秀,講話這麼有條理,真的是很厲害。我們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的大家,有著謙虛的眼睛和熱情的心,希望在接下來一年的任期裡,跟部會攜手一起努力,讓我們的臺灣、國家更好,謝謝大家!

  • 謝謝韓副召集人。今天議程到此結束,感謝院長蒞臨、各部會同仁參與。

  • 今天會後有安排大合影,邀請院長、青諮會青年委員、部會委員一同到台前合照,也請工作人員協助引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