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準時開始。

  • 這一季在開放政府政策協調聯繫會議,可以看到我們的報告事項比以前多滿多的,這是因為我們這一段時間這一季以來,我們處理了第三十次到第三十八次共九個案子。只以本季來講,不管是內政部、財政部、教育部、交通部、衛福部等等,都處理了兩個以上的議題。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當部會累積了一些經驗之後,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人民跟政府中間的互信,我們一直說先相信人民,也許有些人會願意相信我們,目前看起來有逐漸提升,所以大家會提出更多攸關民生的建議。

  • 昨天各位也有看到晚報,協作會議「新一代健保卡」的設計,這一件規劃案的協作也受到主流媒體的關係,昨天是這一次協作會議的第二場,接下來還會有第三場,以攸關民生來講,健保不遜於報稅,都是非常攸關民生的案子。非常感謝衛福部主動透過開放政府這樣的程序,積極廣納多元意見、廣泛地討論可行的方案。

  • 今天我有跟署長稍微就協作的狀況討論,他有分享以前這一些應邀而來的朋友們,常常會懷疑是不是只是幫忙背書的,但是他們來了之後,發現真的是要他們來設計,所以在醫界群組的反映上,真的是比較正向,而且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 我相信這部分,稍後各主責機關PO會有更深入的說明。

  • 我們做協作會議主要是協助各位,主、協辦機關聽取多元意見,與民眾對話機會。

  • 第二,我們也越來越能夠透過協作,來釐清議題的爭點,並找出解決的方案。

  • 第三,透過實作,讓各部會的朋友們更瞭解政策的思維、設計工具這一些程序面的部分。

  • 好比像財政部主辦的稅收預算,有些朋友們認為有短估,或者民間所謂超徵,這個就是所謂典型的「溝通型」,我們是把事情對焦;像序號35,由內政部、通傳會和交通部共同主辦的「地震速報」案,這就是「解法型」,民眾帶著期待解決方法來。當然也有這兩種類型也有混合,因此無論是哪一種,都是藉由實作來逐步熟悉這一個程序,不管是議題最前期或者是議題後面,但是要踩剎車等等不同的情況,都有相對應的思維及工具。

  • 當然有一部分的部會,因為我們目前大部分的案源都還是從「Join」平台來,所以目前有一些部會還沒有主辦的機會,大概都是協辦,所以這一季以來,有些部會找PDIS的小組,以授課、講座或者是形式,因為大家不知道我們參加協作會議是有終身學習時數的,意思是我們大規模的跨部會教育訓練,我們用別的形式、講座的形式來分享,還有做這樣的實質模擬、討論,我想這個是很好的方式。

  • 在真正有機會進行實作,所以當主辦之前,我想用比較輕鬆、模擬聽取別人經驗的形式,也是可以讓各個PO在部會內部,以我所知,現在有一些內部三級機關也開始推動PO,多了一些助力,這一些有安排相關講座的部分,就我所知道的,包含原民會、農委會、衛福部、交通部公路總局等等,大概都會有,只要PDIS時間允許,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 我們現在也跟國家文官學院有一個「薦升簡」的課程,在這個課程當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考試院對現在的開放政府也相當地重視,好比很快我們就可以請以一小時為單位的休假,而不是以半天來請休假,我們慢慢透過院際的協商,就是他們也發現也許所有「薦升簡」的朋友慢慢也可以多瞭解協作怎麼一回事。

  • 在今天的會議資料裡面有一本漫畫,是我之前去東京的時候帶過去推廣的,最早的是日文版本先,然後才有中文版,目前也有社群朋友翻譯了臺灣台語的版本,客委會跟原民會的朋友,也正在政策協助,所以我們以後不但有美語,也有阿美族語的版本,讓大家未來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語言推廣運用。

  • 今天的議程有數位外交的部分,我們很感謝莊副處長會分享參與美國紐約g0v「促進工作坊」心得,PDIS小組的琬梅,也就是外交部借調過來的同仁Aurora,會跟各位分享參與喬治亞「開放政府夥伴聯盟(OGP)2018年全球大會」的心得。芳睿跟書漾也會分享他們去英國參加創新的公部門設計方面的脈動。

  • 想要特別感謝外交部的協助,在外交部長上任之後,覺得我們在推動的這一件事,對於永續發展目標,尤其是第16項、第17項的扣合,是全力地支持,所以未來如果有更多PO出訪機會的話,也希望在座督導開放政府的朋友們,能夠多多鼓勵PO同仁的參與,因為外交部提供這樣的機會及經費,希望可以核准大家出國。

  • 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隨時都可以在sli.do上面提出,我們就照議程開始今天的會議,謝謝。

  • 謝謝主席,先宣布一下今天sli.do的號碼是00809,各位PO如果需要發言的話,歡迎連上去。

  • 接著是議程第一項。我們先請國發會、農委會的PO來幫我們報告g0v紐約行的分享。

  • 唐鳳政委、各位主管大家午安,首先由我國發會莊明芬代表唐鳳政委率PDIS小組及PO兩位聯絡人遠征到美國紐約,幫他們辦理workshop的過程及心得,為大家作實際經驗的分享。

  • 我們是在6月11日至12日,由美國的個人民主論壇邀請,我們到美國的Manhattan,Manhattan是紐約的心臟地帶,這個地方非常地繁榮,我們在那裡辦了這一次的workshop。

  • 這次工作坊參與的對象非常多元,包含了美方的公務員,尤其是紐約市政府,很多同仁都到場,另外還有學術界,因為美國紐約在那邊包含像有很多的名校,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及紐約大學,有一些教授及學生們到場來聆聽。

  • 另外,美國的公民社群也是非常活躍,這一次公民社群的邀請,有部分的原因是去年唐政委在「個人民主論壇」有很精彩的演講,他們同時也派人來臺灣實際瞭解我們在做workshop的過程,他們非常驚艷,所以這一次特別邀請我們原班人馬帶到美國去幫他們授課。

  • 經過我們縝密的規劃跟安排,我們在那兩天的議題,其實我們排得非常緊湊,我們第一天是介紹「vTaiwan」,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裡面,我們如何透過「vTaiwan」的機制來做法規的調適與研議。第二天介紹國家開放政府PO協作的工作坊。

  • 第一天的會議如同我所說的,是以「vTaiwan」為開頭,我們很感謝PDIS小組的書漾、郁溏來介紹臺灣的「vTaiwan」,因為我們「vTaiwan」在上面討論的議題已經有二十多個了,無辦法一一為參與者來舉例說明,因此我們以最經典的案例即Uber及資料整合的部分來跟他們作實際的說明。

  • 說明完之後讓他們自己去分組討論、操作,以Data integration議題來操作。因為我們是去講課,很重要的精髓是在「vTaiwan」裡面首先提出要討論的議題,

  • 第二,在線上要蒐集一些資料。

  • 第三,召開多元諮詢會議,讓大家從差異中漸趨達到共識的過程,最後大家草擬出一份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版本、草案,所以這基本上是「vTaiwan」整個操作的流程。

  • 有關場布是我們跟當地公民社會團體一起布置的,在前一天就把它布置起來,大家的互動非常地熱絡,我們也開了sli.do,讓他們提問,他們的提問題非常踴躍,所以每一次的section裡面,都沒有辦法在如期的時間完成,會議一直往後延,可以從現場拍攝的照片中,知道大家討論非常熱絡。

  • 最後,我們一樣要請參與者來分享他們到底學到什麼、真正的收獲是什麼,我們要來驗收,我認為從公民社群的團體,確實把「vTaiwan」的精神畫成一張懶人包或者可以說是便利包,各位可以看得出來,「vTaiwan」怎麼起源,包含是從太陽花學運開始的,我們如何跟g0v合作。

  • 我們從參與式民主的歷史脈絡講起,在開會的時候我們有一些ORID,也就是釐清事實、感受揭露、討論建議及凝聚共識,他們也把它畫下來了,中間的過程中我們使用到哪一些工具,包含了「SayIt」、「Hackfolder」、「pol.is」,這一些工具我們都逐一跟他們介紹。

  • 在介紹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我們在開線上直播的話,Youtube的畫面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包含一些資料的呈現、與會者要如何與網民互動。因為多元參與非常地重要,因此參與者包含公民社群、PO、學者及政府部門,都要一起來參加。

  • 甚至於最後還包括座位要如何安排,他們都把它畫出來,這部分大家沒有辦法看得很清楚,也就是把一至四的步驟都畫得非常清楚,我覺得這就是非常好的懶人包,一張圖就可以秒懂我們那一天授課的過程。

  • 從這張成果示意圖也可以知道他們是完整吸收了我們授予他們知識,這也是非常不簡單,因為在準備講義時,我們討論了很多版本,一直在rehearsal,從學員的反應當中可以知道他們確實吸收到很多。

  • 第二天的時間是從早上9點安排到晚上9點,早上9點開始,我們這天其實有四個主要的議題:一個是工作坊的實作,由芳睿講授;第二個部分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介紹;第三個部分是PO機制的分享;最後是快問快答,由政委主持的綜合討論。因此整個run下來大概是十二個小時。

  • 第二天的實際案例,我們討論「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第二個議題是討論「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海域劃設禁漁區」的議題,從這兩個議題來切入,讓他們瞭解我們就這兩個議題如何來作協作。

  • 在議題結束之後,我們還是會請學員來作分享,這是他們當天把後面這一些工具的簡報都把它做出來,然後由學員分組分享。

  • 這張照片拍攝於6點,當時我們正要準備綜合討論,其實那一天會場上陸續還有很多人進來,我在那個時候把場景拍下來。在第二天的過程中,我想最大的結論是希望他們可以畫出一張心智圖,他們沒有排列得像我這麼整齊,大家七嘴八舌,時間又很趕的情況下把它完成,基本上他們瞭解最終是要產出這一張心智圖的過程。

  • 在下一個階段由我來介紹公共網路政策參與平台,他們對於這一個平台也是12萬分地好奇,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跟他們講說會有這個議題的協作,起源是2015年開經貿國是會議的時候,就有網友說希望可以參照美國we the people的平台,因此我國受到美國啟示建立公共政策參與平台,他們很好奇受到他們的啟發之後,我們的平台會長什麼樣子,所以我們也告訴他們大概有四種服務,聚焦於「提點子」、「眾開講」這兩個服務,因為時間非常有限。

  • 在整個平台當中,主要的目的是透過單一的管道鼓勵民眾踴躍參與;第二個部分,鏈結多元利害關係人徵集群眾智慧;第三個部分,我們如何面臨到這麼多的議題、聲量之後,跟民眾做最好的溝通與回應,這是我們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精神。

  • 平台的界定當然很容易,但最困難的部分是,要如何讓這個制度永續,因此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時,我們做了實施要點的修訂,我們也是與時俱進、歷經了三次的修訂,包含最近有人認為「提點子」可能會有灌票之餘,我們就設計了手機跟電子郵件有雙重認證的過程,在整個網路參與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改進;尤其是政府回應的部分,我們也經常透過PO的機制,把政府的回應做好。

  • 我同時感謝各部會各位主管的協助,在置高點來督導每一個部會的PO,把這一件事做好,這一件事真的非常感謝各位主管的協力幫忙。

  • 我接著介紹PO制度,因為PO制度,他們也非常好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比較想要知道制度如何運作。

  • 我必須要講一下,當時我們在2015年建立參與平台時,我們有跟美國we the people比較,從形式上來講,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但究竟如何勝出?我覺得可以歸納出這幾個要素,勝出的原因是有良好的法令規範,我們執行的過程中,不是只有工具而已,我們還做了幾次的實施要點的修正,廣泛地徵集大家的意見來修正,讓法制環境更佳完備。

  • 第二,在面對紛雜而龐大議題時,非單一部會可以解決的議題時,我們有一個PO的網絡,把跨部會的議題透過跨部會來做最好的思考解決,因此我覺得勝出的部分是在這兩個部分。

  • 過程當中美國人聽一聽也覺得we the people做得確實遜於join平台,我在會後講完這個制度之後,他們覺得臺灣在這個部分非常有經驗,尤其他們認為政府回應的部分,並沒有把網民的聲音棄之於不顧,而是好好地把他們的意見收攏、正式的回應,而且所有的過程中都是公開且透明的。在這個過程中,農委會的PO秀美主任也分享農委會如何作聯繫。

  • 她的分享我覺得也讓與會的人備受感動,她提到在PO的網絡當中,其實要改變文化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我們就是循序漸進慢慢把這個精神、職能傳遞下去。

  • 第二,很多時候問題並不是單一的,有些時候他們提出來的問題只是表象而已,更深往下發掘的話,會發現民眾要解決問題是非常多面象的。以農委會為例,當時在澎湖的這個案例當中,為何要到當地協作,因為有一派的人認為要產業發展、生存,有一派的人覺得應該要保持澎湖天然的自然景觀,如何在兩方力量拔河之下,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 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並不去美化一切,因為確實有其困難,但是都是在大家的智慧下找出一條最適當的解決之道。因此這部分我們也希望未來跟民眾溝通的思維與職能,能夠內化到每一位公務人員的心中,可以做好與民眾溝通的角色。

  • 最後,則是引述唐政委的說法,在那兩天的會議當中,大家可以看到那一天接近9點的時候,有很多人來參加,會場上其實有滿多人來參加唐政委的快問快答。外交部或者是經濟部,他們在隔天都有安排記者來採訪唐政委,唐政委認為「伸張民主、自由、協作等理念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是只是軟實力,而是暖實力,對於需要的人,我們都可以隨時提供這樣的機制。可以文件共享,人員互訪,讓大家共同開啟參與式民主」,以上是我在美國紐約的心得報告,謝謝。

  • 非常感謝。一氣呵成地分享,看大家有沒有想要詢問或是討論的部分?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想我們議程先往下走。

  • 接下來請PDIS小組蔡琬梅小姐來跟我們分享她參與開放政府夥伴聯盟的心得分享,謝謝。

  • 主席、在場各位長官、先進、同事大家好,我是琬梅,就是政委剛剛說從外交部借調來的同仁,所以我分享的觀念跟心得比較著重外交人員的方向。

  • 我們想要分享的是一個新成立的國際組織叫做「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OGP)」,中文可以翻成「開放政府夥伴聯盟」,也有人說是全球開放政府夥伴關係,都可以,沒有關係。

  • 今年他們在喬治亞共和國的首都Tbilisi辦了全球大會,這個地方滿特別的,其實從2015年、2016年之後,就正式公告不承認我們的護照,所以這一次能夠去這麼特別的地方開會,其實背後有一些小小的努力。與會的人蒐集到喬治亞共和國海關蓋的章,大家都很興奮。

  • 這一次OGP於7月17日至19日在喬治亞的首府舉辦全球大會,全程招待,與會人士只要出機票與住宿費用,報名後主辦單位就會發給你邀請信,所以參與的人,包含全世界各國的政府代表、民間組織、國際組織、民間專家及學生,甚至你說憤青、一般人,通通都有,高達了兩千人。

  • 組織架構跟背景也很簡單,成立的背景是2011年由美國主導,聯合了八個國家的政府發起,你會發現這八個國家政府,組成有點特別,除了美國、英國、挪威,我們印象中是民主走在很前端的老牌國家,你會看到怎麼也有菲律賓、墨西哥、印尼及巴西,其實在各個區域這些都是人口數一數二的大國家,因此他們聯合成立開放政府聯盟,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也是一種宣示。

  • 這一些國家共同簽署了「開放政府宣言」,這個「開放政府宣言」在會前提供給大家的資料裡面都有,大家有空可以看,這裡不多說,走到七年後的今天,已經有超過七十多個政府是裡面的會員,也有二十多個地方政府加入了。

  • 組織的精神跟原則是透明、參與、課責及涵融,英文他們說是「transparency」、「public participation」、「accountability」及「inclusion」, 「inclusion」的部分,有人翻成「包容」或者是「inclusiveness」,聯合國或者是APEC或者是WTO現在非常重視「inclusion」,所以這四個字其實是現在國際當代事務最流行的四個字。

  • 大家可以發現我們今天坐在這邊討論,其實跟世界脈動結在一起,雖然為了協作,我們開了很多會,也許大家累的時候,會覺得浪費很多時間,但是我們想要分享的是,我們真的是跟世界脈動、走在前端的運動,是結合在一起的。

  •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特色是,OGP官方跟民間的代表各半,這個國際組織的最高指導機構叫做「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有人翻成「執行委員會」,有四個共同主席、有兩個是官方政府的代表、另外兩個是民間社群的代表,目前在任的一個是喬治亞的司法部長、加拿大的財政部長,另外兩個民間社群的主席,一個是美國的民間社群代表,另外一位是南非民間社群的代表。

  • 因此可以看得出來真的是民間、官方各半,重視協作,也就是今天會議的重要精神。下面還有一個秘書處,是主要負責行政的業務,設在美國華府。

  • 另外還有一個working group機制,是專注推動各個議題的討論,不過你可以看得到OGP目前的組織架構還相當精簡,他的秘書處已經有一點無法負荷working groups的工作,會有可能日後慢慢淘汰,改成別的方式來推動這個運動,所以我這邊先不多談。

  • 下一個,你可以看到加入OGP的程序,如果大家在網站上Google OGP,很容易就會進到他們的網站,可以看到這個流程圖,從左邊開始,初步檢查自己國內現況是不是符合開放政府精神後,接著你要告訴OGP說我有這個意願,我要簽署開放政府宣言,就是剛剛第1頁所看到的。

  • 第二,你要制定國家的行動方案,而行動方案底下,你要訂出你想要執行什麼承諾,這一些承諾可以是開放政府資料,或是開放政黨接受政治獻金的資料,或是要促進多少的公民參與、比例要提高多少,你可以訂很多的承諾,每一個國家可以訂不一樣的東西,可以分階段去執行。

  • OGP會有一個IRM,是一組獨立、不受干擾的專家,可以跟你討論、協商定期到你的國內來檢視目前做了多少、執行了多少。

  • 這個流程圖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在左邊,我有把它特別標出來,也就是「process where governments and civil society meet」,是一個協作的概念,它是一個過程,是政府跟民間社會共同合作制定出的這個國家方案。擬訂出來的國家方案,IRM會去檢視,如果你協作成分不夠,主要是國家政府單方面制定的話,他們會認為國家行動方案其實是不太夠格,所以你不一定永遠會是OGP的正式會員,可能會被降為「inactive member」,目前南非可能就面臨這樣的難處。

  • 剛剛說過OGP的工作小組機制可能要開始慢慢淘汰,因為行政上無法負荷的關係,未來會改為朝向推動優先議題的方式處理,這裡可以看到OGP想推動的優先議題,包含反貪腐、公民參與空間、教育、營養、健康等等,甚至連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都有。有時我們可能會很難想像所謂開放的概念到底是什麼,例如,natural resource要如何開放?其實如果把國內所有各種天然資源的蘊藏量都公告,還有政府怎麼樣去找承包商開發這一些資源,你的合約寫什麼、招標程序等等,這些資訊都可以開放的話,是可以避免很多貪腐的狀況發生。

  • 我們政府的努力,其實從張善政、林全前院長時代就已經開始follow開放政府的運動,其實國發會、科技部、科技會報辦公室、相關單位及民間社群,都已經做了不少的努力,想要加入這個OGP。

  • 我們到底為何要加入這個OGP?其實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舉例,就像你要減肥,一定要繳錢去健身房,才會有教練來敦促你,是要透過主動、承諾的方式來進行能力建構,才不會懶惰。

  • 我們必須記得,這已經是一個世界的潮流、國際的脈動,已經沒有辦法忽略它了。

  • 民間有一個組織叫做「開放政府基金會」,他們很自動自發地寫了開放政府的觀察報告,雖然有人批評這個報告不盡詳全或偏頗,但是我個人覺得滿值得參閱,有中文版、英文版,大家有空可以下載。

  • 最後,我想要分享的是,有很多人會去質疑開放政府的未來,但其實開放政府已經是過去十年來最主流的國際運動,大家可以回想,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整個全球經濟不彰,民粹主義興起,從阿拉伯之春,美國有占領華爾街運動,我們自己的318占領運動,至香港的雨傘運動,你可以看到,這是很明顯、一脈相承下來的影響,主張政府應該要開放、人民應該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的一種呼籲,開放政府議題可以一直展與延展,甚至連司法開放、國會開放,青年跟婦女要參與開放政府,這次在喬治亞的開放政府大會裡面都討論了。

  • 大家會想說,司法開放?台灣不是所有法庭都已經讓公眾參加了,且記者也可以進去嗎?但有人會說法庭空間太小,不是每個人都坐得進去。試想,如果每一場法庭都可上線直播的話,法官在審判,或是檢、辯雙方的互動,其實是可以更透明的,透過數位科技讓所有的人都看得到,不是只有親自出席法庭就已經是開放了。也有人問大法官究竟是如何遴選出來的?候選人的資料、個人的背景,這東西是不是適合公開?有人說可能會危及他們的安全。

  • 仔細去想,你覺得已經開放的東西,其實還有更多面向還是被隱藏的。

  • 我們現在也覺得國會很開放,因為都有直播,但你想想為何會有密室協商跟黨團協商?有人說是因為我們要促進黨團協商的效率,如果把所有的東西都攤在選民的眼前,選民可能會質疑代表他的議員為何沒有在第一時間爭取,或者是為何為了交換某個東西而妥協讓利。一般密室協商或黨團協商,通常會做一些利益交換,以促進議事效率,如果這一切都攤開在陽光下,也許有人會說:「這樣不是阻礙我的效率嗎?」這樣一來,我原本願意讓的,或原本要積極爭取的,都不敢講了。

  • 其實還有很多跟開放政府相關議題,大家都還沒有檢視,我們有空可以想一想。

  • 此外,青年跟婦女上一向在參與上被視作是比較弱勢的團體,一般開放政府的參與者,都還是行政機關、立法機關,我們還沒有認真討論到,青年跟婦女團體是不是也要留給他們一些空間,或者主動邀請他們來參與開放政府的運動。

  • OGP的網站也很有趣,寫了一個guide,如果你質疑開放政府的話,可以點進去看,他會告訴你為何開放政府是重要的。

  • 其中有一點我覺得很有趣,也就是商機。我們身為政府官員,幫民眾找商機,總是被標成最重要的責任。

  • 為何推動開放政府會有商機?其實我們可以借用總統盃黑客松第一名勝出的自來水公司「搶救水寶寶」為例,就是透過公、私協作的方式找出方法、寫出很棒的程式,來偵測哪裡漏水,減省很多偵測漏水老師傅的時間,原本他們可能要經過三年才可以繞全台一圈找出漏水點,現在可以縮短成1/10的時間就能達成。

  • 這樣的成功,可以申請專利,可以向外輸出,例如像澳洲或者是美國這麼加州缺水的地方輸出,這個其實就是商機的展現。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目前國際上應該是有個來自以色列軟體可以很有效地偵測漏水,但使用他們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這個以色列開發的軟體公司,並不像我們的自來水公司,擁有自來水管線、數據及自來水系統相關專業人才,他們就單純只是一個軟體開發公司,我們的自來水公司,可以運用自有的資源,包含專業技師、水的數據,經過協作、運用開放政府的概念,產出了一個profitable的軟體software。

  • 最後,對於開放政府的質疑,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叫做「open washing」的詞,我們看OGP裡面的成員,像印尼、菲律賓、南非及喬治亞,其實很多政府的領導人還算是威權式主義滿重的領導人。有人批評這些國家別有用心,加入open government,只是為了要洗白國際的形象、增強領導的正當性,因此加入這個聯盟,不代表很開放,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對於open government的質疑,我們可以放在心理當作一個檢視的標準。

  • 我最後想說的結語是:開放政府其實是一輩子的政治實驗、公民教育,我們身為政府的螺絲釘,不管你是承辦人或者是有決策權的主管,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甚至任何一個思考,都可以影響一個政策,或是人民的福祉。既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到開放政府的領域,我們已經真正在實施協作了,我會覺得不要把它當作一個負擔,而是當成一種政治實驗,因為你已經進到這個體系,你就已經是具有特殊權力的族群,有權推動或參與政策實驗,即使它失敗了,我們也不需要難過,因為在過程中,開放政府的概念與精神已經在所有參與人的心中,所以如果你把它總結成,是一個一輩子的公民教育,我覺得也是很適合的。以上心得跟大家分享,謝謝。

  • 謝謝琬梅。

  • sli.do有朋友問說這個簡報會後會不會提供,致翔已經把網址貼上去了,其他簡報我們會後都會公開,會主動寄給PO們,所以這一個部分會後如果需要轉傳或之類的話,都非常歡迎。

  • 琬梅剛剛講了一個point,是非常好的,這也呼應農委會秀美在紐約工作坊,讓全場非常鼓舞跟拍手的講法,PO算是種子,但等到整個公務體系上上下下都有這種協作式概念式的時候,也許大家都是PO,所以就不特別需要PO的概念。

  • 我們從公共治理的理論上來講,也就是我們設計出一個課責的機制,到變成建立一個問責的管道,大家都有當責的精神,英文還是同一個字「accountability」,我想讓我們可以不至於成為open washing很重要的概念。

  • 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問或者是分享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接下來請書漾跟芳睿幫我們分享她們到英國的心得,謝謝。

  • 大家好,我是政委辦公室的書漾,我先開頭,等一下芳睿會一起講同一份簡報。

  • 很榮幸跟芳睿顧問一起有機會去英國參加工作坊及研討會的活動,這一趟行程的目的,我們想說當大家的眼睛,所以最後也做了這一份觀察報告回來,並跟大家分享。

  • 在這一個活動當中,我們去參加的主要有兩個行程,一個是「Internationl Design In Government Conference」,也就是「設計在政府」的研討會。一開始的初衷是因為連線上國際上於政府中工作各種不同level的設計師,一開始是讓這一些設計上先在網路上有一個虛擬的網絡,聯絡久了,大概是一年多左右之後,就開始希望跟大家見面,互相交流彼此的工作心得。

  • 在英國政府中,他們一開始對於數位服務的運動比較有經驗,所以他們就當領頭羊、帶領這個網絡,並希望扮演這樣的活動並與大家見面。因為芳睿顧問在英國留學,所以有這樣的人脈、因此受邀,我就去當她的助理。因為知道我們在英國有「OPEN.COOP」的活動,希望我們去參加,並介紹臺灣現在在做什麼事,所以就講了「vTaiwan」、PO制度。

  • 第三個是臨時新增的,他們有一個有點像那邊公務員的連線,英國政府公務員的連線叫做「ONE TEAM GOV」,是一個比較沒有那麼強制力的社群,剛好在那段期間也辦了meet up的活動,好像一次可以見大概七、八百位英國的公務員,覺得和樂而不為,因此就去參加了。

  • 總共算下來,稍微做一下KPI統計,我們去了三個研討會,接觸到一千三百位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還有實際工作的公務員、國際同仁等等,大概有五個作業的side meeting,包括進到其他的國際組織,還有增加一些比較有意義的連結跟現在目前還有在進行的專案共有三個。

  • 簡報當中,我跟芳睿會介紹這一些組織,主要是分享給各位長官、先進,如果之後有需要跟他們聯絡的話,我們都很願意把這些連結分享出來,包含英國人或是其他國家在開放政府或是數位服務領域的人,跟我們有進一步交流合作,我們都很願意進行,或是一起合辦活動、進行經驗分享等等的各種合作不同方式,剛剛有提到「ONE TEAM GOV」很像我們的公務革新力量聯盟,不管是什麼階層的公務員同仁,只要是在公部門工作的員工,都可以進入到這樣子的族群或社團,裡面有不同身分的人,像服務設計師、數位人,在不同的政府部門中工作。

  • 第一個印象,我覺得是非常熱情的一群人,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熱情的外國公務員,之前看到工作坊是看到一些很有名的講者,第一次看到可以說基層公務員,會覺得大家怎麼這麼有熱情、活力,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然後就開始偷偷觀察辦活動的組織方法。

  • 這個meet up其實背後有一個core team,會說滿激烈性的話語,我覺得也滿贊同的,在這種活動中把十句很厲害的話語講出來,我覺得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

  • 他們會說他們的movement是「增進跨部門合作」、「破除藩籬」,我覺得跟PO在做的事情也滿像的。下一句是「creat a safe space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about how we can work better together」也就是說,也解決勇於求救的概念,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大家可以提出自己想提的問題。

  • 在這一場的活動中,另外一個我覺得滿特別的現象是,他們沒有特別的議程設定,也就是他們安排了一整天的活動,但去之前我們都不知道活動的議程是什麼,但在一天一開始前二十分鐘把議程生出來,生出來的方式就發給大家人手一張A5的小卡片,寫說想在今天學到什麼東西,再借由彼此跟隔壁的人交換1分鐘之後,再跟別人交換1分鐘,去幫對方想要學的東西打分數,最後排序成那一天最熱門的前五十個sections,然後就變成演講、工作坊的形式,這樣子給出來。

  • 接下來進入到比較正式的行程,我們這一次滿主要一點是去英國內閣辦公室,他們底下有Policy Lab跟GDS兩個team所舉辦的活動,就是有關於剛剛設計的活動。

  • 因為有很多section,我們都有聽keynote,也都非常精彩,網路上也都有,我想要分享動手做的工作坊。這跟我們PO在辦協作會議的工作坊非常地相關,我也知道一開始在設計這一些PO用的工具單、PO的工作坊形式,滿大一部分是從Policy Lab這邊參考過來的,因為芳睿已經很清楚這一套,然後就派我去參加。

  • 我參加之後,我覺得非常受到啟發,因為很多工具單的設計跟他們去辦工作坊的主持方式、帶活動的方式、帶腦力激蕩的方式,都可以看到我們知之所以想要辦成這樣是因為想要達成他們什麼樣的現況。

  • 因此在參加工作坊之後,我覺得開始瞭解到為何要做PO協作會議、開放政府的事,也比較有動力去進行一些輔助的工作,比如重新設計工具單或者是幫忙帶小組的主持等等。

  • 因此我在感動之餘也偷偷錄影,這個工作坊的名字叫做Policy Lab的工作坊,題目是「How can we use design to tackle complex government policy problems?」但工作坊也沒有真正解決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大概是demo一個假想的情境,比如今天有一個提案,比如是「我們想要建造智慧船的政策」,如果智慧船出現的話,怎麼辦?這可以用無人機去想,比如無人機這樣的新科技出現,法律要如何跟上?他們先預想雖然還沒有人提這個案子,但如果有智慧船出現的話,法律該如何跟進?他們是以這個假想的情境去demo給我們看他們會如何辦這樣的工作坊。我播放一個影片。

  • (播放影片)

  • 大概把整個場地分成六組,每一組都是一個部會,包括有寶藏部……不好意思,真的是非常抱歉(笑);是國庫署、教育部,及其他四個不同的部會,可能是跟這個議題有關。桌上也會散落許多的工具單,像技術卡、成本卡,就是一些數據的分析,或是一些議題的背景卡,主要是讓去參加這個工作坊的人可以知道議題的背景長什麼樣。

  • 右下角左邊第二張的白色工具單是「Policy in one paper」,當我們辦了這個工作坊之後,如果要跟首長報告,我們提出proposal是什麼的時候,先寫到這一張上面可以回答一些比較基本的問題。

  • 我也知道各位想這一些proposal的時候,很多問題也知道自己要回答,只是放成一張工具單的方式,可能跟你一起協作的人比較可以在同一個情境下處理這個議題,並不會最後只到一個承辦人身上,把文句寫出來,然後再往上呈報,是會在一個比較公開的狀態下去協作。所以一樣是把東西公開出來,呈現在桌面上的方式,內容是以協作的方式產生出來。

  • 下面的連結是一個參考的資料,可以讓大家有空的時候去看,裡面有提出公務員可以在這樣協作的產生方案過程中扮演什麼樣不同的角色,他們列出了十幾種不同的角色,比如公務員是一個服務提供者,也可以是蒐集不同資源的管家,蒐集不同的資源,把資源用在對的人身上,也是協作者,大概列出了幾種公務員在政府中會扮演的角色,每個人會有各自不同的角色。

  • 在工作坊當中,他們在某一個section的時候,讓與會者自己戴上這樣的帽子,以這樣角色的身分去作腦力激蕩。腦力激蕩的方式是比較活潑的,大家不只坐在桌子那一組,可能腦力激蕩過5分鐘之後就請大家站起來,然後去別組幫他們腦力激蕩,以這樣的模式都會存在。

  • 所以還有很多不同一起協作、想出方案的方式,比如直接把海報貼在牆上,大家去貼便利貼,他們不只有雙菱形,他們還有三菱形,這個是我覺得非常有經驗的,還有最後的prototyping,可能是直接在一張紙上,不只是用寫的、而是用畫的,是直接用樂高把東西疊起來。這樣測試的方式,我也覺得是非常值得我們參考的。接下來交給芳睿。

  • 剛剛書漾分享的Policy Lab坐落於中央政府的內閣辦公室,我接下來要分享也是在做政策的單位,分別是法務部與勞動部內部的團隊。

  • 這兩個部會承襲了Policy Lab做事的精神:在制定政策時,都有真正瞭解人的需求,去產出政策。

  • 現在播放一下法務部關於政策設計的2分鐘影片。

  • 總結一下影片內容,呼應到剛剛說的「人本」的政策制定,希望可以讓政策制定的這整個過程可以更合理、更符合人的需求。影片中提到數位不是重點,數位是幫助事情完成的方法或途徑,重點是回到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沒有面對與了解人真正的處境,避免產出讓人難以理解的政策的文件,直接呈現可能的作為,讓人去給回饋。影片中也有提到,他們會做一些小型的測試並搜集意見、看公民的反應,這是屬於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 我去法務部了解他們正在進行的案子,關於「我們可以如何重新委託目擊證人的服務,以至於政府提供的服務可以更便宜、更符合目擊證人的需求」。在工作坊當中,為了要讓我們瞭解這一個議題,他們有提供比較敏感的研究資料,無法拍照,所以我憑記憶大概說一下。一疊的資料當中有寫到這目擊證人遇到了什麼問題,有38%的目擊證人,他們到法庭出庭、給證詞的有效比例只有4%,數據上看出的落差,透過研究,了解到的原因包含預約出庭時間的系統不友善、證人不曉得如何提供有品質的證詞...等等,這些以「人」為出發點的研究資料,幫助部內同仁、工作坊參加者用「人」的角度去看到政府服務的問題。

  •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有很多的程序及方式,工作坊裡展現的是一個小部分,這個部分對應到我們協作會議裡的「問題定義」,我們在早上時讓與會者補充事實,之後我們會開始歸納問題,收斂成比較開放式的文句,用這一些文句做基礎,去啟發大家思考下一步的可能解法。問對好的問題,我們才能夠精準地解決問題,形塑「問題定義」的論述必須思考:我們可以如何去「改變什麼」,要幫助「誰」,以致於「達成什麼目標」。

  • 另外一個政策設計工作坊在勞動部,題目與回應孤獨(loneliness)問題有關。為什麼勞動部要處理孤獨的問題?有新聞指出皇室成員和一些名人覺得這一個問題很重要,同時輿情壓力也達到制高點。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上、下議院也都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三個月的辯論,最後首相認為孤獨是一個問題,部會可能要用三個月的時間去研議出一個可以回應這個問題的下一步。

  • 在工作坊的過程中,引導者有提供目標族群的相關資料,用人物誌呈現孤獨的人的樣態。他們也有呈現一些實際上的數據,例如7.7 million的人獨居,預估2028年會達到10 million,另外也有細節的問題盤點,這一件事的學習是,接到指示要做任何的政策,要花時間去釐清問題,如果孤獨議題被盤點、做完研究之後,後續發現方向需要調整,會需要勇於向上溝通。

  • 法務部當中有一位公務員叫James,他自己有部落格,其中一篇寫兩個很重要的事:

  • 一個是我們要真的去瞭解問題、公民真正生活的情境、動機及文化,幫助我們思考與規劃政策,這樣在執行政策的時候才不會有政策推動無法呼應實際狀況的風險。

  • 第二,今天產出一個政策,沒有在真實的世界試做,也會有風險,因為不知道大家會如何反應。

  • 從剛剛法務部到勞動部,這些都在講如何做出一個比較以人為本的政策。

  • 接下來會分享一個跟合作社有關,但是跟公務、市民這幾個領域也都是非常相關,這個團隊是我們去「OPEN.COOP」研討會時的其中一個團隊,他們本身是「社會創新」的團隊,主要做的事很有趣,想要改造公民的概念。

  • 如果把自己想成消費者,我們就會傾向不去處理或者是面對社會的問題,像氣候變遷,如果我們在社會中把自己定位是消費者的話,我今天可能買一杯飲料、拿一個垃圾袋,這可能不會是我們會覺察的東西,但是如果把自己定位是公民(citizen)的話,我就比較會參與、願意去做志工、願意去凝聚,讓這個社會更茁壯。這個單位會與不同的組織合作,如公民組織、政府組織、企業,希望這一些組織可以用「公民」的心態去做事,連結不同的人。

  • 非常想跟大家分享簡報第27頁這張圖,表格有三個欄位,分別是臣民(subject)、消費者(consumer)、公民(citizen)。「公民」和大家的關係是交互關聯(interdependent),而非依賴(dependent)或單獨(independent);「公民」會一起(with)把事做好;「公民」可以參與(participate),而不是順從(obey)或要求(demand)的心態;「公民」可以創造(create),而不是接受(receive)或選擇(choose);「公民」應該去促進(facilitate),而不是命令(command)或服務(serve)。 右邊這整列「公民」的心態,完全與開放政府及協作會議實際的操作理念呼應。

  • 也是在那個研討會有遇到幾個團隊,我很快走過去。

  • 其中一個滿有名的是,大家覺得很榮幸他們也會參加的一個團隊叫做「Enspiral」,這個是在紐西蘭的community,主要是大概有兩百位的自由工作者一起成為一個合作社,用合作社的方式去經營這個社群,包含他們的財務也是用合作社方式經營,工作的方式也是用合作社的方式經營,大家會用非常扁平化的組織與型態去討論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財務如何分配跟接什麼樣的工作,因此這兩百個人是一起合作形式的族群。

  • 為什麼會被我們抓出來介紹?雖然合作社跟開放政府乍聽之下不是相近的領域,但在開放政府中,做決策的這一件事才會被拿來討論。如何做Decision making?他們介紹在run合作社的時候,有四個不同的level,大家一起決定我們要先用哪一個prototype去做決策。

  • 他們就介紹大概有四種:一個是mandate,也就是我直接做決定;第二個是我聽了一些建議之後,就做一些決定;第三個是consent,如果大家都不反對的話,我就做這個決定;第四個是consensus,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話,我再做這個決定。

  • 不管是任何的Decision making,都是有人在用的,不同的場域也適合不同的人,像今天這個決定是很重要的、需要很快地被決定,可能直接做決定,不聽任何人的意見就可以了。

  • 如果這個決定是需要大家慢慢花時間去討論,然後會影響到很多層面的時候,可能就是用下面的Consensus比較好。跟他們學習這一些有各種不同的Decision making prototype,我們現在用的是下面的兩個,不管是協作會議的上面,我們想要跟大家一起決定接下來的方向要如何做,是在會議當中是用下面兩個跟大家一起討論出大家喜歡或不喜歡的方案到底有哪一些面向,之後就會進行到接下來的步驟。

  • 另外一個我們也有去參訪的組織是「Nesta」,在他們的網站上自我介紹是一個國際的Innovation Foundation,也是一個慈善機構。對我們來說,這個組織是跟我們聯絡滿久的組織,他們寫了很多文章,兩年前左右出了一系列的文章,在講數位民主的這一件事,也舉了六個例子,臺灣是其中一個例子,這一次我們有去英國,因此有去拜訪他們。

  • 他們寫很多文章、做研究之外,有時也會出團到其他的單位,幫他們看他們單位的情況,然後給一些實際的經驗,可能是類似顧問的性質。這個例子就是在智利的單位,也是在做開放政府的單位,他們請Nesta幫他們看一下做了兩年之後的狀況怎麼樣,然後也有辦一些類似共識營的感覺,並給一些建議。

  • 這個是我們的Content,有一點像臺灣的好朋友,會幫我們寫很多臺灣好話的文章,然後放在他們的網站上。另外一個是剛剛那個人的老闆,他們兩個都非常地受臺灣的影響,然後寫了很多的文章,他們把文章集結起來,然後寫了更多的文章,變成一本書。

  • 另外也有在TED演講,叫做Digital Democracy。

  • 我們的分享就到這邊,沒有什麼結語,謝謝大家。

  • Enspiral合作社是2014年開始認識的,在318占領運動時的g0v線路組的決策系統,就有用到他們所寫的Loomio,同一套系統也用在經貿國是會議的線上討論。

  • 我們後來開發這一些東西,很多東西是受當時Loomio團隊的啟發,也因為這樣子的因緣,像「Join」是受we the people啟發,當他們發現有人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時候,現在不斷地在寫書,在幫臺灣宣傳,大概就是這樣子。

  • sli.do上有兩個問題,剛剛提到法務部也好、勞動部也好,很顯然受Policy Lab的影響,他們跟Policy Lab做一個toolkit關係是什麼?他們是做toolkit,然後再發揚光大?或是用類似PO的關係,Policy Lab可以有像我們這樣有合作互動的平台?

  • 第二個是,剛剛提到法務部的政策或數位組都是公務員或者是怎麼樣的任用來源。

  • 這兩個看芳睿要不要回答一下?

  • Policy Lab比較像PDIS在政府組織中的位置,法務部與勞動部的政策團隊是編制在部會內部,有點像部會裡面會有綜規、資訊的單位。

  • Policy Lab編制在內閣辦公室,他跟部會的關係是,如果部會有需求的話,會提需求請Policy Lab協助。但是法務部、勞動部是自己單位裡面的公務員。有一些公務員是考試進去的,另外有一些特殊專業的人會透過面試管道成為公務員,例如與資訊、數位、設計背景的人才。

  • 在臺灣就叫「聘用」?

  • 有透過面試去定期「聘用」的僱員,也有透過面試的長期、有退休金福利的公務員。

  • Policy Lab一年大概跑多少個案子?或是有多少的議題會經過這樣的程序?

  • 會看那時可以處理幾個案子。

  • 看多少人就接幾個案子,並沒有一定的定額。

  • 看大家有沒有要詢問或分享的事情?

  • (與會者結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進到報告的部分。

  • 接下來是歷次協作會議的摘要報告。我們從序號30,有關於單身女性可以合法施行人工受孕,請衛福部。衛福部這一次有額外簡報,請衛福部一併把相關的衛福部主辦的案子報告完,謝謝。

  • 非常"榮幸"(?)是本季主辦最多案件的部會......我們有三個案件,一共是編號33、36及37,我就依照順序。

  • 第30案,這一個議題的背景是,不管現在是單身的女性,或是目前是女性的同志家庭,現在不具備婚姻的身分,如果她們想要有孩子的話,這樣的女性是不是可以進行人工生殖,這個議題大概的狀態是這樣子。

  • 在這一次協作會議當中,主要的共識是「子女最佳利益」是最重要的,這個是大家認同的,但是生長過程中,父親的缺席到底會不會影響到最佳利益,則不是所有與會者都能達到共識的。

  • 這個議題的主責單位是國民健康署,收到協作會議的討論後,署內認為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及社會的共識,因此這個階段是不會參採這個提案。另,在之前的月會裡,政委辦有詢問重啟這個議題再來討論有沒有相關的條件?署內認為當國內、外的實證研究可以證實開放單身女性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的時候,就會重新做評估。

  • 這個案件就PO角度的詮釋,這一次的協作會議,大家可以理解因為牽涉到同志的議題,與會者立場差異相當大,這次協作會議有做到的是,讓與會者彼此交談他們的想法,互相交流是有的,但要達到互相理解、甚至進一步達到共識,這部分則沒有做到。在這樣的前提下,PO後續正式回應能處理的是,署內在相關資料及研究要等儘量將其所參考的資料做公開及來源確認。

  • 接下來下一個案件是編號36,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今年3月份陸續發生好幾起在托嬰中心的虐嬰事件,在那個階段同時有兩個跟托嬰中心相關的案子出來。一個是,托嬰中心及幼兒園,這兩個場所是否可強制立法加裝監視器;另外一個訴求則是希望在托嬰中心跟幼兒園的師生比降低,因為反回頭來看,可能是因為人力相對不足,因此人員壓力太大,所以希望師生比往更優化的方向走。

  • 這兩個因為主體都是相關的,利害關係人都是類似的,因此併案,與教育部一起合辦協作會議。

  • 監視器這一個案子,大家有的共識是信任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但要減少兒虐事件的發生,監視器有沒有辦法達到這個效果?與會者的共識是可能反而會破壞信任,而且即使你裝了,不可能每一個角落都裝,所以要做還是會做,雖然原本的提案是希望強制加裝,但經過協作會議之後,基本上是認同不要強制加裝,與會者覺得這不是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方式。

  • 另外有關於師生比的部分,更大的層次是整體托育人員的待遇,除了師生比之外,還有薪資等等,所以這個議題在協作會議上是開更大的面向來作討論。

  • 我們部在這一個部分的回應,如果大家有發現的話,在上禮拜有一波新聞,在8月1日的時候,我們跟教育部有一波托育新制度上路了,在這個新制度裡面有處理了托育人員待遇的部分,包含薪資都有在相關的要點都有做一些準公共化托育新制下做一些規範。

  • 另外,人數的部分也讓大家瞭解,我們的回應方式是:在這個新的制度之下,管控收費及希望照顧比、師生比,兩個部分都兼顧,但是雙管齊下,可能對業者的影響太大,所以短期之內,還是以管控收費的價格為主,但師生比原本訴求的議題,我們還是會做相關的研議。

  • 這個議題如果做簡單的總結,這是輿情而起的議題。這一次協作會議的作用是讓各方討論完之後,反而讓原本超過五千人提案的監視器部分,大家覺得這不是好的方法。而師生比剛好在新制度交界的期間,PO儘量處理的是,政策在轉換的期間,儘量讓它在說明上更清楚一點,這是編號36協作會議的狀況。

  • 第37案是健保卡案,謝謝政委剛剛cue我們,昨天晚上聯晚的頭條就是本案,我剛剛在sli.do上也先貼了昨天署發的新聞稿(新一代健保卡仍在規劃中,啟動協作會議廣納各方意見),歡迎大家有興趣看一下。簡單來說是這樣的,如果各位看了聯晚之後,有一些錯誤的印象,先容我澄清。

  • 第一,這個議題還在政策前期,並不是馬上要改、明年馬上就改這種程度,並不是那麼快會發生的事。

  • 第二,我們沒有要做健保卡的電子錢包,也沒有說每個人出生就一定要有手機,健保卡一定要綁手機才可以處理等等,目前的大原則是實體卡仍然維持的,只是在維持的同時,是否額外增加一個虛擬卡的選項讓大家考量而已。

  • 所以各位聽完之後,若有親朋好友跟你說健保署不知道在做什麼的話,請幫我們稍微澄清一下。

  • 回到原來健保卡案的原委是這樣的,健保署本來就有要做新一代健保卡的規劃,在4月份的時候其實已經報院了,行政院是請國發會幫忙審查,國發會希望能有更前瞻一點的規劃,因此當時國發會也請我們來找唐政委協助,既然請我們找唐政委,我們也就順勢報了月會,希望做這個議題本身的研議。

  • 因為這一題顯然很大,健保卡每個人都有,但是更新並不是一次性可以討論完的,因此跟政委辦討論完之後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先蒐集整健保卡的想法及需求,第二個階段是在昨天開了第二次的會議,希望針對可行的技術方案來做初步的想法發想,另外有一些是法規及成本的評估,在9、10月的時候可以產出比較可行一點的具體方案,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想法。

  • 針對這三次討論完後,這中間是不是要經過一些小規模的試做等,這一件事政委、署長及部內正在做進一步討論,可以確定的是並不是年底啦、明年馬上要上路這種程度。

  • 因為這是一個較大的專案,要感謝政委辦及PDIS在這一段期間就時間、精力及犧牲睡眠的協助,以上。

  • 接下來請財政部就序號31、序號34,我特別說明一下,原則上請各部會報告的時候,不需要製作簡報,可能Peggy覺得文字比較多,所以特別做了簡報,謝謝。

  • 主席、各位長官及先進大家好,財政部首先就31「超額徵收之稅款-歸還於民」案來作報告。

  • 經過協作會議之後,我們發現有一些觀念需要再加強,希望跟社會大眾加強傳達,未來財政部將從兩個方面來努力:

  • 第一個,精進稅收的估測來降低決算、預算的差距,編列稅課收入預算的時候,我們將會綜合考量稅目的特性、各年徵收情形及修法調整等等,並且我們會參酌各方面預測經濟成長率的情形,持續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共同研議,以降低決算數、預算數的差距,這是第一個部分。

  • 第二個,我們將加強資訊公開,落實財政的透明,除了公布稅收的執行,財政收支、債務等等的資訊,我們將適時用懶人包、圖像化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加強這一方面的宣傳,我們也會視需要發布記者會、網路發散及臉書等等的多元方式來對外說明,以上這部分是針對31案的參採情形。

  • 另外,對於第34案有關「在電子發票實施作業要點加入規範,禁止它用或可選擇的印出商品優惠」的議題,我們經過協作會議的討論之後,與會者均瞭解到感熱紙並不會比傳統彩色印刷的DM還來得差,大家獲得的共識是在於推廣行動載具及eDM的方向來努力。

  • 財政部未來參採的情形,主要從兩大部分:

  • 第一,積極推動支付工具與雲端的發票結合。像信用卡、電子票證載具等等,讓消費者在使用工具的時候,同時取得雲端的發票,以簡化使用的程序,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二十三家的發卡銀行跟我們合作。

  • 第二,積極推動行動支付,結合手機條碼及信用卡載具。財政部目前已經提供電子發票行動支付應用API的介接服務,近期我們中心也積極地拜會各支付業者,與業者合作,讓行動支付APP能夠優化手機條碼的設定,並讓手機條碼與結帳條碼的畫面能夠整合,以方便民眾使用。到目前已經有八家大型的民間支付業者來申請介接這一個API的相關功能。

  • 另外,我們也協調了八家公股銀行推動公股行庫共通QR code行動支付,來結合手機、條碼載具,這部分已經在今年6月全部都上線了,以上簡單報告。

  • 接下來請交通部,序號32的開放蘇花改多車通行及電視加入地震速報的案子。

  • 主席、各位長官,交通部先報告開放蘇花改多車種通行的案子,首先是開放蘇花改多車種通行,在協作會議的時候,我們協助聚焦於機車行駛蘇花改的課題上,經過一些溝通與說明之後,有針對兩個部分來作結論,第一個是評估機車通行蘇花改的部分,辦理相關長隧道的通行機車的研究、還有辦理通行機車可行性的研究。

  • 至於蘇花公路安全的部分,是要落實車種分流,部分的路段是要改善,這個案子是「Join」平台上的成案議題,我們已經有正式回應,從長隧道通行機車的條件的研究來著手,適時參採討論的結果來執行。

  • 對於原來舊蘇花公路的部分,建議加裝路燈的部分,也會著手進行評估與改善的作業。

  • 目前最新進度有兩個部分來作說明:

  • 第一,公路總局已經著手來辦理長隧道通行機車條件研究的採購,但是因為本身要探討的事項、複雜度非常高,比如要蒐集、分析國外開放機車長隧道的現有溫度、空氣品質、噪音、照明等規定,經費較高,所以現在還是在採購的過程當中。

  • 至於原來蘇花公路的部分,106年有針對東澳至南澳山區路段,做了八處彎道的改善,另外還有六處的彎道在改善當中,其中有五處預計會在今年底完成。

  • 另外,在大清水到崇德路段,也有彎道五處會進行改善,至於連結市區道路人口比較密集,或是每日交通量比較高的路段,會設置路燈的照明。

  • 在居住比較少的山區路段,因為本身沒有布線輸電線路,所以我們是以增設相關交通工程設施(如反光導標、安全方向導引標誌等)導引民眾通行山區路段,維持公路通行的安全,這是有關於第32案,開放蘇花改多車種通行的部分。

  • 第35案,強制全電視頻道加入地震速報訊息的即時蓋台播送功能的部分,這案子是由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我們本部的三個部會來主辦的案子,當天民眾認為全電視的頻道可以即時蓋台的功能,並不是僅限於六家頻道而已。

  • 在協作會議的過程中,也有跟民眾溝通及說明,因此後來協作的方向是針對如何透過電視呈現地震速報,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用呈現地震速報的方式協作?

  • 最後在三個方向來呈現,並有相關的結論,如何透過地震呈現地震速報的部分,有一些相關的結論,比如持續討論電視切換發布的標準。

  • 至於速報的誤報,這部分也有討論,地震速報的時候誤報,要如何澄清?另外也有針對如何緊急避難?像地震速報是不是有一個統一的聲音?聲音是不是要讓民眾注意等等。

  • 在交通部注意的部分,我們會依照那一天協作會議的方向,針對現行地震速報的機制、電視台推播統一格式的部分,還有針對災防告警服務、電視推播,不同管道的地震速報發布標準是不是一致、地震速報訊息有誤報等部分,會依照業務權責、依三個機關所協調出來的時間,也就是107年8月31日,在「Join」平台上正式回應,以上報告。

  • 謝謝交通部。

  • 接下來請內政部,跟內政部有關的案子是序號35的地震速報及序號38的警、消人員是否得於警察節、消防節放假一天。

  • 主席、各位先進大家好,內政部報告,承接交通部有關於序號35,針對內政部的部分,主要是有關消防署,7月27日的協作會議可能執行內容有包含評估統一地震警報,有關於播音員的相關建議,這一塊消防署在今年地震演習,就會納入並進行演練,播音員的部分也會請教交通部氣象局的專業意見。

  • 消防署自動介接地震局的地震速報、簡化訊息傳遞的機制,因為這部分需要資訊設備的提升,需要較高的成本,因此這一個部分會繼續蒐集意見。

  • 至於村里廣播系統,也會研議加強橫向聯繫。

  • 誤報的部分,消防署也會蒐集國內外的經驗。

  • 我們也會配合NCC及交通部在8月底前,正式在「Join」平台回覆。

  • 第38個議題,有關於警、消放假的議題,在7月17日有召開協作會議,依7月23日政務會議的指示方向進行回覆,這個案子在8月7日本週回覆了。

  • 主要的回應有兩點:

  • 第一,考量到紀念日及節日的放假日訂定,因為是全國性的規定,不過只就特定職業來放假,可能會造成其他的從業人員想要一起來比照,進而影響整體社會運作,因此該建議比較難參採。

  • 至於針對警、消工作性質,是有高危險性、辛勞性及不確定性,本部會請警政署、消防署結合地方政府,持續就警、消業務的簡化、工作環境及待遇改善進行努力,以上報告,謝謝。

  • 謝謝內政部,接下來請通傳會報告地震速報案,謝謝。

  • 主席、各位長官大家好,通傳會報告地震速報後續案件的處理情形,已經先將更正後的簡報電子檔傳送到PDIS,並且公布。

  • 第二,有關於平台業者的部分,包含中華電信及各有線電視,將來會持續讓業者進行地震速報相關的演練,並配合災防主管機關的運作,謝謝。

  • 謝謝通傳會,接著請教育部。

  • 教育部報告,教育部跟衛福部一起在6月29日協作會議進行討論,提案人有兩個訴求,有關教育部的部分,一個是降低幼兒園師生比、一個是立法強制設立線上監視系統。說明如下:

  • 有關提案人的訴求,師生比太高的部分,認為目前師生比規定二至三歲是1比8,希望能夠降到1比6。三歲至國民小學前1比15,希望調到1比12,這是因為覺得現在師生比太高,造成老師的壓力太大,所以希望調降。

  • 至於設監視器的部分,如同衛福部剛剛講的,虐童案越來越頻繁,因此希望立法強制幼兒園均能設立監視系統,讓不適任的教保人員沒有辦法隱藏,父母也可以比較安心。

  • 現行師生比的規定,是規範在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中,也就是規範在簡稱的「幼照法」中,如果幼兒園超收學生違反師生比時,是可以給予罰鍰、減少招收人數,或者是予以停止招生,甚至是停辦,又或是予以廢止設立許可等不同程度的處罰。

  • 關於監視器的部分,依照目前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之規定,並沒有要求幼兒園的基本設備一定要包含監視系統,不過幼兒園可以視需要來裝設。

  • 6月29日協作會議討論時,發現調降師生比,其實有兩個滿大的影響層面,就是會影響幼兒園收托人數及增加幼兒園的人事成本,就公立幼兒園而言,如果僅調整三歲到入國民小學前的師生比,由1比15降到1比12來估算,公立幼兒園之收托數

  • 將會少4萬餘人。倘欲維持現行公私幼兒園的比例在3比7,就必須增班,因而也必須增加教保人員的數量,須增加三千多人,預估要增加的經費會高達19億多,因此是非常困難的。

  • 另外,如果私立幼兒園要降低師生比,增加的人事成本就會轉嫁到家長付的費用上,所以將會增加家長的育兒負擔,也令大家產生疑慮,因此調降師生比恐衍生這兩個滿大的影響層面。

  • 在強制幼兒園設立線上監視器系統的部分,大家討論時也發現,這可能會侵犯到人權、隱私權、肖像權,也會影響到親師、師生間的互信關係,而且實際上也無法完全遏阻或預防兒虐事件。

  • 因此協作會議聚焦於討論如何提高教保人員的勞動條件,如何增加彼此間的互信、建立良好的互動等,希望這些都完成後再談降低師生比的部分。

  • 有關於降低師生比的議題,經過這樣的討論之後,教育部將先持續現行幼兒的三項施政策略,就是持續擴展平價的教保服務、持續減輕家長的負擔,以及持續營造友善教保職場。

  • 在減輕家長的負擔部分,如同剛剛衛福部所說的,有新的策略,就是108年學年度起,會擴大發放二至四歲的育兒津貼,只要符合條件的,每人一年可以補助3萬,第三胎以上會加發1萬2,000元。

  • 老師對孩子會沒有耐心,可能是源自於職場的不友善,因此友善教保的部分,教育部會持續地落實,包含薪資權益納到幼兒園評鑑的指標中,人事薪資制度很完善的幼兒園,會給予經費的獎勵。也會建立準公共幼兒園的機制,來提升教保服務

  • 人員的薪資待遇。另外,也會補助地方政府規劃辦理勞動權益的相關演習。還有教育部已經制定公布了教保服務人員條例,明訂出教保服務人員的勞動權益。

  • 關於裝設線上監視系統的部分,教育部會持續強化幼兒園的管理機制,目前已經有一套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的通報系統,會加強督導幼兒園落實於此系統進行教保人員的通報、查詢及管理。也會落實不當管教的處罰,只要查證屬實,將處以

  • 6至30萬的罰鍰,也會公布老師的姓名及機構的名稱。另外,會給予教保人員一些專業研習,每一年會給十八小時的專業研習,來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能,進而強化親師間的互信關係。設置監視器的部分,也會持續研議。

  • 經過協作會議的討論,發現要降低師生比還涉及收托人數、營運成本等,尚需審慎評估,因此教育部將會在公共化教保服務的供應量到達一定程度之後,再來研議降低幼兒園師生比的可行性。

  • 教育部同時也將落實相關法令,來確保教保服務人員的勞動條件、教學環境,以保障幼兒的受教權益及教保人員的勞動權益。

  • 至於裝設監視器的部分,因為大家討論後覺得強制對於幼托機構與家長間的互信關係是沒有幫助的,所以教育部將依據幼照法修正時立法院的附帶決議,繼續研議幼兒園裝設錄影系統的相關事項及規範,因此我們會持續研議,以上報告。

  • sli.do上只有一個主要的建議:「PO只有主要處理Join平台議題很可惜,跨部會協調溝通不是只有join平台的議題才需要,希望未來跨部會的議題,不限於Join平台,也可以透過PO間協助溝通協調。」也跟大家分享這一個月的月會,其實大家投票出來的實際協作題目,是跟「Join」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議題。

  • 我們新設立的海委會所提關於東沙環礁海洋國家公園要不要開放觀光的議題,我覺得這個是滿好的,因為我們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不管國家公園在內政部或是觀光規劃,甚至是國防上的意義,或是環境保護的意義等等,並不是完全海委會就可以處理的議題,所以像這樣形狀的案子,可能不需要等到五千人來連署,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自提。

  • 有一位朋友提到:平常處理議題,發現像這樣的狀況出現,也就是一個部會的議題需要其他部會集思廣益的時候,也可以參考這個方式,來做相當好的管道,以上是sli.do上的意見。

  • 最後有一個廣告,如果不知道剛剛所謂「托育新制度」是什麼的話,我們有3分鐘的懶人包,我們就不在這邊播放了,如果有空回去播放的話,一下子就可以瞭解新的制度。以上是sli.do上的意見。

  • 動議的部分,我們沒有書面的意見,看有沒有要分享或指導的?看老師要不要給我們一些指導?

  • 政委、各位同仁,有兩個部分:

  • 第一,剛剛聽教育部剛剛的處理,我有一個疑問,你們剛剛講的理由當中,有一個東西是調整師生比的話,會使經費增加預算,我不知道是基於現在的師生比現況去算或者是按照法定去算,現況很多並不是那麼多都達到法定上限,當法定上限調整之後,對他們來講是沒有影響的,這個計算方式是不是可能說服人,這個是滿關鍵的事,這個是我從剛剛報告引發的好奇。

  • 最近幾個部會政策造成輿論,以至於很快就縮手的狀況,包含交通部、內政部購屋貸款,是不是有可能有些部會的政策丟到前面來做討論?一講出來,就被認為是定案的政策,然後又退回去,這其實對政府的決策是滿傷的,是不是可以發揮什麼樣的機制?

  • 我想後面的部分,也就是小規模實驗或者是前期的討論,我們只要看昨天聯合晚報到今天日報的處理方式,就可以知道其實媒體朋友雖然不習慣這一件事,但當我們說現在真的是公開討論,討論出來一些可行方案,我們小規模測試,這樣就可以對大家介紹新的概念。

  • 老師提醒得很好,如果能夠用這個概念,比其一被批評就收回去,這個做法雖然也是花了兩、三個月的三場協作會議等等,也許有一些溝通成本,但相形之下花一個月規劃丟出來,然後回來再擬,不知道要經過幾個輪回,至少這是每一步都不會往回退的做法,所以這也是可以請大家參考的。

  • 剛才講的師生比,同仁是不是也可以初步說明,或是逐字稿公布,也就是十四天的中間也都可以用書面補充。

  • 將回去跟業務單位釐清。

  • 書面提供之後,我們就跟逐字稿一併公開。

  • 看大家有沒有臨時動議?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就很謝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