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國內、國際朋友大家好,環境參加今天座談會,今天座談會的是唐鳳政委,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我也不需要多作介紹。
-
另外,我們今天還有國發會管考處何處長全德、農委會資訊中心蕭主任柊瓊,唐鳳政委今天會跟大家來談一談公務員政策參與平台機制的設立,唐鳳政委辦公室協助農委會建立的蔬菜產銷資訊整合查詢的平台。
-
我們現在請唐鳳政委針對今天的主題來說明,之後會開放提問,我們今天可能看到表訂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不過政委說會讓大家問到飽跟滿,沒有時間的限制,如果比較細節的部分,由唐鳳政委請何處長及蕭主任補充,我們今天的茶敘非常輕鬆,我們一邊進行,各位朋友可以享用新傳處同仁可以為大家準備的茶點。
-
我們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對於這一個部分會由政委來跟大家說明。
-
大家好,叫我唐鳳就可以了,今天人數滿多的,接下來應該是半年一次,有很多朋友是半年前我入閣大概一個月左右見到大家,之後會滿定期的,只要我半年後還在這邊,還會在這邊見到大家,會讓大家問到滿、問到飽。
-
上次的體會是確實人數滿多的,也許有朋友的問題會追問,問不完的感覺,所以我們今天試著用線上非同步提問的方式,我現在在說話,大家如果有手機的話,也可以連到sli.do。
-
在這一個網站上可以輸入5005,就會進入匿名的聊天室,你要具名也可以,我在解釋事情或者是講任何話的時候,你可以把想要問的問題就可以放到這裡,如果也想問按讚就可以了,我會按照按讚的數量會優先回答大家都有興趣的問題,我就可以確保每個人都想聽題目的話,我一次就可以回答到十位朋友,沒有太多的問題,我們就先從現場開始,sli.do會切換到線上,然後再回到現在,就是透過網路跟實體整合交叉進行的方式,不曉得大家覺得可以不可以?
-
如果可以的話,因為這一次有一點像我半年來業務報告,我們先開放大家提問,與其我作簡報,不然先看現場的朋友們,有沒有覺得想要我先講的?
-
政委對於數位這方面的內容相當瞭解,對於這次前瞻計畫本身,如何看待這個議題?對於數位建設有何幫助?
-
第二個問題想要問的是,前瞻計畫本身整個社會不是那麼好,到底政府跟一般人的溝通出了什麼問題?請分享您的意見。
-
這兩個問題其實可以分開回答的,我就按照順序回答好了。
-
前瞻基礎建設,我有參與的部分是數位的部分,其他綠水道鄉確實沒有參與制訂的過程。
-
在數位建設方面,可以跟大家報告的是,前瞻基礎建設對我的理解是,我們有一些前瞻性的願景,這一些願景大部分在半年前跟大家討論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裡面,已經有描繪出一些願景,像資通安全的系統、數位平權的上網權利等等,在這一些願景之下,開放、共通、協作的願景,我們要達到的是需要一些物質基礎,需要硬體基礎,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一些前瞻的願景,它的基礎建設就是我們編進數位建設的一部分,這個是我對數位建設的理解。
-
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當時主計處給我們這個題目的時候,他們說因為這個畢竟是特別預算,可以編進去是資本、一次性的題目,也就是說,其實還是以硬體為主,經常性、補助性的東西,我們就是用公務預算來處理,現在「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八年方案裡面都有,我們只是把這八年中需要的一些硬體基礎,移到特別預算裡面,提早在四年或者是兩、三年就完成,這樣子接下來的軟體跟應用層面的東西,就可以提早在這邊運行,也會照顧到弱勢、資訊安全最基本的要求,這個是我對數位建設的想法。
-
但是第二個問題,我覺得比較尖銳了。
-
這個想法,我剛剛一句話就說明完了,為什麼朋友會一直覺得還有很多問題?我自己是這樣覺得,我們在院的層級協調各個部會提計畫的時候,我們當然是用我們的判準跟標準等等,但是確實我們之前比較不習慣,在形成政策前的最初期,就先跟大家進行溝通。
-
我們比較習慣的是這一個計畫的大方向,院的人都討論到一個程度了,在每一個子計畫執行的時候,該評估的評估、審議的審議,該做什麼做什麼,是在這一個單項裡面懂的人、利益關係人進行討論,為什麼這樣子?在每一個單項裡面是聚焦的情況,利益關係方可能只有三、四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擴大參與、透明的技術上是比較容易的。
-
但是,當我們在問完整的綠樹水道鄉全部加起來的那一個狀態計畫時,其實利益關係人,基本上就是所有人,包含地球上的所有人,不只是台灣。這樣子的話,我們目前確實在院的層級,還沒有辦法用這樣的方式,一次去做完整的擴大、收斂的過程。
-
但這一次比較沒有辦法這樣做,也沒有以前人類政府做過,這樣的情況下,不表示我們沒有要做,這個是我們數位政府的重點,我們希望把「政府頻寬」加以升級,讓我們在決策的時候,可以更多用一些電子化、數位化及互動式的,我們馬上接到就透明、分享出去,討論的紀錄也可以分享出去的方式來進行決策,這樣真正的參與才有可能;但是當我們還沒有這一套作業環境或者是系統的時候,在計畫最先期的參與,確實是非常困難的問題,這個是真的。
-
我想要請教一下,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對於電子競技的產業,其實有滿大的企圖心,今天有一篇報導,我們電子競技的選手,甚至在運作時,並沒有獲得到行政部門相當大的關切。
-
當然我知道政委您自己居中協調之下,電競所謂的硬體設備就有著落了,只是不曉得包括蔡總統未來的電競要用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等等相關後續的政策,不曉得有沒有一些眉目?
-
因為到目前為止體育署的部分,態度很消極;接著文化部的部分,可能也會有人擔心派遣到其他產業的預算。不曉得政委在這一個部分,覺得我們未來政府可以怎麼做?
-
電競確實是我進院裡面來第一個跨部會的協調題目,基本上因為好像是我剛進院裡,跨黨派的公聽會就請我去了,當時我們用速錄、接近逐字記錄的方式,把那一場公聽會裡面每一個朋友、選手、家長等等的訴求加以收攏。
-
當時其實這三個燈不是綠色的,而是紅色的,不管運產條例適用、替代役、學校是否可以開設專門課程,在升學上是否能夠加分等等,當時的燈是紅色的。
-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處理這一個議題?其實我們替代役為例好了,文化本來不管是指揮或者是其他藝術的工作者,本來就有這一套替代役的方式,當然作運動的朋友,不管是球類運動或者是下圍棋的智力運動也是有替代役。
-
電競覺得是技藝表演文化的朋友,覺得不太適用運動,所以不是運動主管機關管的;另外一邊覺得是運動,所以不應該是他們管,所以許多年來是三個部會都不管的地帶。
-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主要的工作,其實毋寧是平權的工作,至少要讓它跟其他表演技藝文化或其他智力運動要有相同的對待,也就是下圍棋的朋友有什麼樣的權利、電競選手就應該有什麼權利,當時我在協調的時候,有很常講的講法。比如:我認為現在圍棋,因為大部分的訓練跟很多比賽都是線上發生,而且圍棋現在電腦下得比人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圍棋在人跟人間發生,就是一種競技的線上表演,所以我覺得圍棋是一種電競,我就是拿著這樣的理論——雖然聽起來有一點奇怪——但就是拿這一個理論跟每一個部會協調說為什麼圍棋有、電競沒有。
-
當時很感謝各個主管部會的幫忙,真的協調到基本上圍棋有的,電競都有的情況,但是它的目的我再次強調,不是我們覺得電競比起圍棋更好、更尊貴、更有文化等等,而是類似性的東西,為什麼這一個有、而電競沒有,我們是持這樣的想法。
-
至於可能有一些對電競關心的朋友或產業的團體,我相信在這一個法令、法規都已經修正好之後,他們自己會找出如何運用這一個平權後的法規而長出生態系的方法,跟其他任何的運動或任何其他的跟表演藝術一樣,如果國家指定只往某個方向或電競只朝那一個文化發展,長期來看對那一個文化或者是產業不一定有利,但我們讓這一件事可以發展,但是目前以我所知,我們沒有一定要它往哪裡發展。
-
在3月中的時候,我們有提出成立一個「假新聞真實查核機制」,現在5月初,不曉得這一個機制目前的進度如何?
-
首先,我是覺得不用「假新聞」三字,在法律裡面沒有定義,是不實訊息、謠言,可是沒有「假新聞」。
-
大家看到會有三種不同反應的解讀,可以不是新聞的東西,而假裝新聞,這個是解讀,也就是內容農場;一個是新聞,但報導的內容是錯的,這是不實報導;但也有蓄意的,也就是影響國家安全的,也就是所謂心理攻擊、網路戰、五毛黨,也有一些人是這樣的想像。
-
當然,最近去台北市政府,柯文哲市長說是「標題跟內文不符」。也就是說,這三個字沒有定義的關係,每個人看到跟想的事情都不一樣,這個是不可能處理的。
-
另外一個部分,即使是網路謠言或者是不實訊息的工作,在院裡面,其實是吳政忠老師、NCC或者是資安處的朋友們負責,其實不歸我管,可能網路上有一些謠言說我要管網路謠言,可是這一個東西本身就是謠言(笑)。
-
我自己的立場其實是很清楚的,網路謠言本來如果觸法就是回到法律去執行,網路上的工作或者是動作,不應該是我們用不同性質的法律,這個是我們用通傳法的精神,如果不是觸法的,我覺得國家不應該設計法規去侵害各位的新聞或者是自由言論自由。
-
其實院長跟徐發言人都是一樣的想法,絕對不會立法或者是修法侵害言論自由。
-
如果民間要查核的團體要跟FB或Google合作,其實本來就在跟芝加哥大學合作,只是政府是不是要自己出資成立呢?我覺得是不妥的,只要看這樣的團體會不會來糾正我們,好比像中央社發的新聞就知道了,如果現在是民間做的,當然他們就會讓我們做的事情接受更進一步的檢驗,政府發更準確、即時的消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可以因此有所警惕。
-
但是如果政府自己跑去設立一個的話,自己永遠不會糾正自己,這個對我們的精進是沒有幫助的,對民主也沒有幫助,因此我覺得政府不應該干預或插手這一個事實查核的動作。
-
但以上都是我個人的……你可以說是立場吧!但因為這一個業務說真的不是我主管的,所以我只能幫助到這裡。
-
我想請教委員,前天院會有通過金融科技創新條例,因為委員您也有審。因為金融是管制非常嚴的行業,我不知道(提出)這一個條例,新創的公司會不會覺得開放的程度還不太夠,在金融管制之下,他們要如何做這一些業務?謝謝。
-
您的問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回答:(第一,)本來是高度管制,而高度管制的金管會,是否真的有可能來執行實驗性的東西?第二,民間的期待是否都有收納到院變的新創條例裡面。兩個都是非常好的問題。
-
在我入閣之前,已經協助政院透過「vTaiwan」的平台,當時叫做「金融監理沙盒」來收大家的意見,當時收相當多的時間,一整個月的時間,去用線上、滾動式的方式來蒐集民間對我們的期待,我們看當時收到的東西……不好意思,我開(網頁)一下好了。
-
可以看到一百三十二位專家學者、公民團體,在去年8月15日至31日方面,對於放寬及調整法規、改善政府與相關業者的溝通方式,參考國外經驗、展現政府推動的決心,確認沙盒的主導單位、目的及應用範圍、保障沙盒間公平,強化交易安全、提供相關資訊與協助。這一些東西都已經有了共識,接下來他們會說接下來會去做這一些在沙盒中的工作項目,不只是抽象對我們的期待而已,也包含他們接下來把這一個去做什麼事。
-
當時有一些比較爭議性的,這一個政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實行的前提是哪一些、開放什麼範圍對主管機關、消費者、投資人權益保障等等,以及最重要的,對傳統金融業者的影響是什麼。這個就是接下來我們在審議的過程中,我們非常密集跟以上一百三十二位及更多他們認識的朋友們進行溝通,確保我們最後收納出來的這一個東西有納入大家的意見。
-
具體來講,我們現在的設計是:如果現在有一位朋友還不是金融從業者,也沒有那個資本額,但他有很好的主意,也就是想要做實驗,或許需要我們對一些法規命令進行調整,就可以提這樣的實驗,我想要在違反這一些法規命令的情況之下,但是不是法律的情況下,我要試著當一個小小的金融業,但只是對一些人在某個地區試著做六個月。
-
這一件事試的時候,當然非常重要的是資安、交易安全、第三方的審議、爭議解決,我們這些都有放在條例裡面,在這樣跑了六個月之後,也許他覺得還要延長實驗,可以再延長六個月。
-
但是民間最關心兩件事:第一,是否可以變更實驗計畫及可以稍微擴大一些範圍或者是多實驗的部分,這個有拿到新創條例裡。第二,當實驗成功了,會需要一段時間募資或者是跟現有的金融業者合作,才可以接下來經營這一個行業,需要一段調整期。
-
其實不瞞大家說,政府也需要一段調整期,如果經過實驗之後,發現這一些法規需要修訂,我們也需要兩個月的公告期,之前也需要法規會的工作,我們也需要實驗,這一些法規才可以真正鬆綁,所以在六個月當中雙方有功課要做,或者是要跟新聞金融業合作,我們也要公告調整法規,我們都做完之後,6+6+6結束之後,這一位朋友就可以正當光明跟大家用相同的捲入原則,在這個新興出現法規的新情況下運作。
-
實驗有成功跟失敗,法規有說要公布為何失敗,主管機關覺得有哪一些要調整,事實上現在不宜等等的理由,因為這樣的關係,幫整個產業界付了學費,或者是幫整個產業界累積了經驗,不管是成功或者是失敗,都很有價值,因此金管會的朋友在這樣的前提下說:「我們慢慢從監管改成輔導,或者是陪他一起做實驗的過程。」,我目前的感受到金管會非常有誠意來做這一件事,並不預先限制能夠實驗的法規或者是要修正哪一些法規。
-
關於數位建設的部分,4月底的時候,有成立AI實驗室,這個禮拜科技部又說要爭取十四年20億作機器人基地,從前瞻基礎建設這邊爭取。
-
這一個部分您認為如果投入這樣的資金進去,對於整體台灣帶來多少的效益?
-
另外,院長有談到關於前瞻基礎建設能夠帶動多少效益的部分,他的見解是認為不能完全以GDP的貢獻度來衡量,對於院長的回答,您有什麼看法?
-
第一個部分,在數位裡面,我們的價值是「安全、平權、開放、共通、協作」。在協作的部分,我們強調的是,不但是人跟人之間的協作,就是教育方面或者是科技人才方面,也是人跟機器的協作,所以在討論這一個部分,也就是AI跟校園關係的時候,不能只看前瞻基礎建設。
-
我們要全面看關於人才培育、跨領域及取消領域新一代的人才培養,不然永遠只能做價值鏈裡比較屬於製造或者是連結或者是零組件的部分,我們需要的是一些比較創新跨領域的人才,能夠想哪一些事情在有AI之前其實沒有辦法解決,現在有了AI之後,突然可以跨領域解決。
-
在培養這樣人才的情況下,讓大家負擔得起GPU或者是AI相關的平台,其實相當有幫助,不然只能租用一些國外現有的業者平台。
-
另外,我們想要在公部門裡面推動AI,因為我們公部門裡面有非常多的冗事,現在還是可以解決的,像辨認掃描,掃描成A4,進去變成字,甚至手寫筆記也可以變成數位化的這一件事,我之前才幫忙院、檢進行這樣交換的工作,之前他們都是用紙本。
-
但是接下來會用PDF、OCR的軟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做科技法庭的時候,才不會被紙本綁住,這一件事就是機器學習,辨識率前年才比人類好的情況,所以在此之前,導入到公部門是無法想像的,也不能怪之前的政府沒有做這一件事,因為人工智慧還沒有到這一個程度。
-
但是到這一個程度的時候,我們要即時把它引進來,這時不能更加使用國外業者的平台,因為這個畢竟是公務資訊,必須要在公家信得過的地方運算,不管是內部、教育、產業的使用,我們要讓大家很熟悉人工智能計算的基本硬體建設。但是如何運用要回到十二年國教新課綱裡面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媒體素養融入教學,要回到國家去看,我們在軟體層、人才教學層,如何用這一些硬體建設,硬體建設放在那邊是不會自己用的。
-
但是我覺得是有必要性,而這一個必要性,沒有取得很困難的話,只有自己很有錢的學校或者是一些家境很好或者是在都市地區的朋友,才能融入教學,長此以往就會變成不平等會快速增加,這個是全世界都很擔心的事,這個對我們來講最基本的數位平權是非常非常重要,這個也是數位前瞻裡面最基本的想法。
-
第二個部分,我們指標可不可以不要只看GDP?這個很有趣,這個是院長的專業,不是我的專業,我本來不應該評論,但我想要多加一句話是,我進來之後有多負責一個社會企業的項目,有一些社會企業的朋友們,在我們對談的時候,會跟我說其實他的企業存在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獨占這個市場,如果這個社會問題因為他社會企業的倡議,讓我們知道調整了一些法規、產業界加起來,這一個社會問題解決了,那就失業了,但是他覺得這個是好事,他可以解決下一個社會問題,就覺得人生更有意義。
-
我們發現這樣創業家的想法跟之前要拼GDP的那樣創業家想法不一樣,他的想法是如何對整個社會做出貢獻、做出使命,這也不只是從頭創業的朋友,也有很多大公司在進企業社會責任時,是不是能夠多做一些,我的賺錢跟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使命可以併全的情況,這是所謂「共益公司」的想法。
-
我想要說的是:確實不只是行政院自己在這邊看到社會價值的東西,整個產業界的朋友們,也在越來越邁向離開匱乏(scarcity)的情況裡,會去追尋更多人的價值。
-
有關於行政院會通過的金融科技創新條例方面,不曉得政委你有沒有參與?因為據我的瞭解,金融創新科技,當然我們政府要發展數位經濟,非常好,尤其物聯網,我們現在弄一個國外Google pay,而台灣的財經公司弄弄一個Taiwan pay,公布到3月初,台灣的行動支付已經有3,000億的產值。
-
這當然很好,但是行政院要審議這一種監理沙盒,在國外,中國、美國及日本他們都拿到一、二萬種的專利,你現在科技公司說他們要來開發這一方面物聯網,然後來找銀行結合,銀行是跑不掉的,科技公司上千萬都可以開一家科技公司了。
-
萬一去踩到地雷的話,那怎麼辦呢?銀行要負責終端責任,科技公司,大不了公司倒了,被訴訟、求償,但是最後還是找銀行。
-
我想要請教唐政委,有關這一方面,國外的法規、專利這一方面,我們的行政部門有沒有跟學術部門說各方面大家來研究,看有什麼樣的踩剎車的機制,要不然的話,這個雖然發展很好,但問題出了狀況怎麼辦?這一些創新公司,大家去創櫃什麼的,大家到投資市場募資很好,但問題出了狀況怎麼辦?最終銀行要倒楣,政委您的看法怎麼樣?
-
這一個法規的主審政委是陳添枝老師,但是從一開始的審理,我都一向陪在旁邊,我們算是一起審理這樣的法條。
-
細節我應該滿熟悉的,沒有到每一個字背得起來的程度,但是您剛剛問得到,我可以馬上找到條號的程度,這是第一個回答。
-
第二個回答,本來監理沙盒就是一個實驗,是希望以前是非黑即白,金管會認許能夠做的就是白的,不能的就是黑市的,黑市不表示不做,只是表示看不到而已。
-
在黑白中間有一些新想法冒出來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就變成黑市,要能夠願意起來,然後說我們在可控風險的範圍裡面,讓大家知道這是一件什麼樣的事,就像我們在推無人車,我們會有一個實驗、慢速行駛的場域,也許不是轎車或者是小型巴士之類的,會這樣的原因是大家要慢慢習慣無人車是怎麼回事,如果一下子就在街上橫衝直撞,大家不知道怎麼想這一件事,如果一開始有一個小範圍的場域,這個大家比較清楚,這個是最基本的想法。
-
在這中間如果有不利參與實驗者權益的事,逾越主管機關核准的範圍,限期改善而沒有改善的話,不但主管機關可以馬上廢止掉這一個實驗,而且要把廢止核准的原因也要揭露在機關的網站,意思是試到某一個程度,這真的是壞主意,為什麼是壞主意要寫得很清楚,而且要公布在網站上,也就是幫整個市場付了學費說這真的不是一個好主意,而是在風險一開始露出來的時候,就知道這一件事不是好主意。
-
整個目的是,金融業、新創業者及金管會都不需要擔負高風險的情況,大家一起來討論新的科技,很多人工智慧的科技,這個是我們經驗裡面沒有的,因為一、兩年前還在實驗室裡面做出來,在這樣的前提底下,讓整個社會一起慢慢來瞭解,這個是我們在設計實驗條例最基本的想法。
-
所以您剛剛的想法,包含學者、專家的這一些意見,我們透過線上徵詢、公聽會、諮詢會議,其實已經捲動了非常非常多的朋友,我們希望推出來這一個院版,也是成文法系國家裡第一個制訂建立金融監理沙盒條例的地方,所有其他的都在英美法系,所以我們是第一個作為制訂這樣的地方,我們會希望未來、別的大陸法系的國家,也可以參考我們這樣的設計,謝謝。
-
我們終於(sli.do)有超過十個問題了,我一次來回答。
-
你經常跟年輕人相處,你覺得他們對現在的政府滿意嗎?如果不滿意,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
我進院裡服務之後,其實相處很多是事務官,也就是公務人員朋友,公務人員越年輕就越不滿意(笑),他們甚至成立了一些線上組織的串聯,像「台灣公務人員革新力量聯盟」這一些串聯的組織,用匿名的方式來表達對政府有多不滿。
-
所以我們說抗議的朋友,不只是在政府外面,裡面也有非常多的年輕朋友覺得我們政府這樣的運作方式,在之前也許運作得很好,但現在主、客觀環境都改變了,大家習慣用協作的工具,私部門朋友、公民社會朋友都用了非常多即時、串聯的工具,院內跟各部會的作業,好像還是在用一種頻寬比較低的方式在運作。
-
「頻寬低」是術語,也就是傳遞的資訊比較小、傳遞的速度比較慢,會造成一些不滿意。
-
不瞞大家說,我進來處理連署案,其實一看都是公務人員自己發起、自己連署的,我記得當時有國旅卡案、公務人員組公會案,還有各種各樣,大家都是用外面的輿情反應的平台,但是卻是公務人員告訴我們對政府哪一些過程不滿意。
-
我們跟何處長有討論,也有跟這一些年輕的朋友們,進行了一次對談。
-
而對談的過程大概是說,他們希望有一個在內部更透明的方式,不管是政府要徵詢年輕朋友的意見,或者是這一些年輕的朋友有一些提案,想要改變這個政府,但很怕他們如果是直接寫信給院長的話,雖然其實院長也有看其中一封信,還有幫那一位作者簽書(笑),就是魚凱的工作,但畢竟不可能直接什麼都寫信給院長處理,還是有一個結構性的方式去綜合大家的意見,讓比較專業的朋友們來參與。
-
所以,後來我們就有一個內部由年輕公務員所發起倡議的公共參與平台的規劃。細節我想說何老師,是不是可以幫忙說明一下。
-
謝謝政務委員。
-
我想最主要的是,能夠比照一般民眾,他們也有一個公開的平台,對政府的政策能提出建言,公務員也是重要的內部顧客,所以我們在推動數位國家、電子政府,也應該讓他們用這一種方式。
-
參與的方式,如果是政府政策很重要,就是讓公務人員表示意見,就是像國旅卡可以表示意見。性外一個,有關於對於自己公務員的權利、制度或內部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希望用這一種頻寬比較高的方式,能夠對政府在制訂政策表示看法。所有的公務員在第一線最瞭解的是政策的執行,同時整個政府的政策,越來越複雜,而且需要跨部會的知識,所以如果有這樣的平台,就很方便能夠蒐集多元的意見。
-
事實上行政院決定要推動公務人員參與政策作業的平台,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有這一個平台,而是希望這一個數位的平台,能夠集結現在運用科技的方法,把所有的方法能夠作有效的溝通與運用,希望能夠激發所有公務員的主動、積極並熱情參與。
-
「開創」最重要,政府能夠跨部會,不管是中央或者是地方的協力合作的文化,我想這個是最主要的目的。希望年輕的公務員或者是其他的公務員,認為這一個平台的推動,是我們整個國家在行政現代化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也會希望往這一個地方跟大家溝通。
-
這個平台最重要的特色,過去政府的平台,大概政府制訂遊戲規則。我跟政委報告,既然是公務人員,他們都有非常優秀的知識,也非常有經驗,所以我們就有一個非常創新的做法。是這一個平台將來營運管理的遊戲規則是由公務人員自己來決定、自己來規範,我想這個跟過去政府的做法有一點不太一樣的地方,以上報告,謝謝。
-
我當然理解線上這一位朋友的問題,不只是公部門的年輕人,也包含公部門外的年輕人,我要強調一個重點,其實年輕人們最想做的事,我覺得就是比較不滿足於透明而已,開放政府四個步驟:「透明」、「參與」、「課責」、「涵容」。
-
很多朋友覺得政府不夠,不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廚房不夠透明,要進去做菜?在這樣的情況只恰,年輕朋友們不管是在公務部門內或外,都有共同的連結,就是有「參與」的精神,很多年輕基層的公務人員朋友,他們很願意再引入參與的過程,也很願意跟政府外的年輕朋友結盟進行更多政策事實的討論。
-
但是在公部門裡面,我們比較少這一種自己倡議、組織、集結的工具或者是文化,之前我記得在討論這一個平台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做了很好的比喻,之前外面可能在吵,公務員都是保持靜音,這一個平台出現之後可以慢慢振動,也許有一天會有聲音,有聲音的程度是由公務人員自己制訂這一個遊戲規則,可以再達到一個再沸騰的程度,但是再沸騰可能會花滿久的時間。
-
大家都有倡議、連結、討論的第一手經驗,就會對於政府外的朋友們,想要參與的心情會比較有同理心,比較知道原來想要一件事要增進一些權利,他們這樣的感受是什麼?相同的感受、經驗,我覺得才能真正解決青年參與的問題,如果讓青年參與的問題不是問題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好的機會,能夠讓年輕人的專業,能夠更進一步結合政府保持公平、公開平台的角色,我學的就是這一個,我非常願意貢獻所學,慢慢讓這一件事得以發生,大概是這樣子,我覺得這個同時也是一個挑戰。
-
許多亞洲國家和都市都希望能夠成為亞洲矽谷,包括深圳、北京、新加坡等等,請問您認為台灣的亞洲·矽谷計畫相較於鄰國,有什麼優勢或特色?連結矽谷經驗對台灣為什麼是重要的?」
-
我們沒有要成為亞洲矽谷,我們是「亞洲連結矽谷」,是亞洲跟矽谷之間的連結。
-
不瞞大家說,我入閣前看到「亞洲矽谷」這四個字,是有一點不滿,我的朋友們更不滿,很多都寫了很多文章。
-
究其原因是,我們多少待過矽谷,對矽谷有一份感情。好比看到有人說是新竹金城武,但是你很喜歡金城武,那對於說新竹金城武的朋友可能會不滿,但是如果是說「新竹‧金城武」,金城武沒有搬到新竹,也不是說新竹的人都變成金城武,只是有所連結,這樣的話,突然之間大家的感受就好一點,所以中間那一個點是連結的意思。
-
我們實際看這一個計畫,「連結」什麼?連結的是人才、法規、資金,我們剛才其實已經講到了一些法規調適的工作,像「金融創新實驗條例」、「數位通訊傳播法」,之後會對共享經濟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題目有所調適跟討論。
-
在資金的部分,我們會希望以前這一種補助,政府來指定發展什麼產業的思維,變成投資的,也就是鼓勵大家去試、儘量讓大家失敗沒有成本,就是能夠match矽谷的創業文化。在人才方面,確實之前朋友們要進來台灣,即使是創業家簽證,也要找到200萬或者是在台灣已經找到雇主。
-
但是最近送出去的是外國人才的專法,裡面的精神是,如果「數位游牧民族」,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創造,我們吸引這樣的專業人才,不用先在台灣找到雇主,可以先來台灣,可以一次審核之後發給他,包含工作permit、VISA,可以離開再回來,包括他的ARC,他可以四卡合一的「金卡」。
-
我們希望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專業素養的朋友,來台灣也許只是參加一個研討會、做一個顧問工作或者是非常短期的工作,後來發現這一個人非常棒、文化非常棒、食物非常好吃,就多帶一些他們的朋友留下來,這是我們的優勢沒有錯,一旦這一個朋友接觸到創新創業的體系,我們很願意跟全世界協作的,並不是只跟某些特定的朋友或者是族群協作,我們文化的多元性,我覺得是非常大的優勢跟特色。
-
「亞洲‧矽谷」對台灣重要的是,重要的原因是產業也在轉型,比較不是像以前能夠鎖定產業鏈的特定位置,然後專門做這一件事就好了,接下來要做跨越領域聯合世界上各種各樣,甚至是開放、不需要成本就可以取用,但是需要非常大的知識能量,不需要成本就可以知道的東西等等的連結,所以我們才會希望「亞洲‧矽谷」能善於吸納這種有連結性想法朋友的經驗。不管像剛剛朋友有提到AI Lab,其實的政府並沒有指定杜奕瑾老師去做任何題目,或者是拿什麼補助,完全沒有,我們做的事情是在這邊試著長出他們自己找到的這一些人想要實驗軟體上的題目。
-
這個跟過去我們想到硬體要推某個特定的技術而軟體要配合它,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讓技術走遠一點、離人近一點,我們用技術的例子去連結硬體業或者是以服務設計為主這一些朋友的心情,大概是這樣子。
-
政委談談入閣半年的心情?
-
就平常心,沒有什麼差別(笑)。我在入閣前也是做開放政府的工作,入閣後大家讓我專心做這一個工作,不用想蘋果電腦或者是牛津大學的事。我本來做很多事,現在是只做這一件事,比較專注、也滿開心的。
-
我們入閣之前覺得公務員不肯擔風險,但我進來之後發現他們不肯擔的是無限大的風險,好比像圖利罪這一些,但只要把那一些風險控制住,沒有人被不當究責,大家都很勇於創新、大家都非常願意去開放心胸跟討論事情。
-
每一個禮拜「開放政府協作會議」——我剛從那過來——大家討論那一個過程是非常充滿腦力激蕩,尤其是年紀多大、多小的事務同仁都會試著去想一些創造性的想法。
-
我進來之前對公務體系的印象,因為我們從外面看到都是一些不當被究責跟無限風險大的朋友,但是我實際進來,發現只要創造一個不會不當究責、沒有無限大風險、風險可控的環境,其實這些朋友們都非常有創意,我很高興跟這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
這一個問題其實是差不多的:政委您來到政院已經半年,你覺得這個政府是否曾讓你失望?行政效率、與民間溝通、拒馬隔離等。另外您認為民調新低的原因是?
-
是這樣子的,在2014年3月的時候,當時大家對於黑箱作業什麼都有一些想法,但當時其實我是滿少數有參與,但是我並沒有反黑箱的人,為什麼?因為我覺得白箱或者是透明的箱子,其實沒有人打造出來過,這個是資訊社會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五十萬人上街很容易,五十萬人如何一起作決定這個是很難的技術、文化、心態、教育、素養全部都要解決的問題,這一個東西如果不解決,五十萬人上街非常容,五十萬人一起解決問題、達到共識是更不可能的。
-
所以,以前我覺得沒有人發明這一個方法、嘗試這一個方法,就把它叫做黑箱,並不是很公平,因為並沒有更好的方法。在這樣的前提底下,我一直都是投入這樣通訊方式的開發,所以我的想法是我們慢慢打造一個可能一開始是小規模、實驗性質的,但是慢慢可能用它來討論越來越多的公共政策。
-
在此之前已經溝通,本來是作業系統有非常非常多讓人不滿之處,但是這一些不滿都是對我們的期許我們可以具體收斂一些不滿,對我們有改進的地方來改進。
-
我之前跟何老師有參與會議,以前的困難、問題,就是面對它、接受它,還有決心來處理它。
-
民調新低的原因,我其實沒有看那一份民調,不好意思,我沒有辦法做出推測,因為我還沒有實際去看那一份資料,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一個問題,不好意思。
-
提問者:政府部門正在努力讓電競這件事情可以發展,那您認為可以設立一個主管機關來跟產業、玩家對口,共同讓這項產業發展嗎?
-
這一件事其實是這樣子,確實政府非常善於分工,但合作或者是協作就不一定作業系統的強項。
-
確實大家一定會覺得要有主管部會,不能各自有三個部會,然後各管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越來越多新的東西,不只是電競、青年政策或者是社會企業,所有這一些東西,已經脫離當時組織法設立任何一個特定部會,就能夠全部管的,如果硬要它全部管,這就是「不當課責」,如果沒做好的話,要他擔不歸他事情的責任。
-
這樣的事情,其實長期看來,對於公務員的士氣、想法的挫折感是會增加的,所以重點還是在部會是不是領不到好的部分或者是好的橫向方式,既不會漏接跟重複,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可以共同讓產業發展。
-
大家很盼望在舊的系統裡面有一個主管機關跟設立新的機關,這就是為什麼機關數增加速度可能比裁撤的速度快原因,但我覺得慢慢可以往協作的合作平台角度來想的話,不一定什麼事情都需要成立「電競事業處」的狀況。
-
提問者:東南亞市場崛起,全球各大電商搶進東南亞,蔡政府現在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是否有輔導台灣電商的相關作為與政策? 唐政委今年曾表示,政府將激勵數位創新的運用,帶動跨業別的數位創新,串連國際數位間的產業研發資源。可否進一步舉具體案例來說明?
-
這個是很好的問題。台灣的電商,包含這邊提到的東南亞,其實是一個發展相當成熟的,我們對於使用電子商務這一件事並不陌生,在東南亞其他的國家,其實往往不一定是這樣子,所以這一個商機是滿多的。但是對我們來講,所謂激勵出創新的應用,政府盡可能說產業要發展什麼發展,然後就發展這兩個。
-
我們剛剛提到政府的頻寬比起民間是比較少的,所以儘量處理公平、好的數位通傳這一類的法規環境、好的實驗場域等等的這一些工作,像以前政府要主導一切的狀態,其實以電商的角度來講,我不覺得是適合的,這個是我自己的看法,我自己在業界就是這樣看,我現在進來之後並沒有因此改變,換了位置、並沒有換腦袋。
-
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我舉例來說,大家現在已經叫得到Uber,是合法的Uber了(笑),他們在退出一陣子之後,願意是用符合租賃、有職業駕照、有車行、願意納稅整套的情況,其實有一點回到當初到台灣的情況,然後來進行創新、市場的發展。
-
這一個工作,其實後面有非常多的斡旋法規調適或者是外交的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所以我沒有辦法跟大家進行詳細的報告。
-
但是這個是政府才能做的事情,在目前的體制下,如果把後面的這一些協商、法規調適都做好,大家就可以在一個彼此間不會互相仇視的情況去做實驗、創新,我覺得這一個東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這一個東西在政府的內部也會需要跨部會的合作,這一件事的政府另外一個功能是所謂的資訊透明,能夠讓整個業界都知道目前這一個業界的相關資訊、客觀資訊到底是什麼。
-
再舉一個例子,雖然跟Uber已經完全沒有關係了,QR code上的例子,其實我現在講的案例,全部在「pdis.tw」的網頁都可以看得到,我們說政府頻寬的時候……就是這邊目前的網路速度,所以要等我一下……確實需要數位建設(笑)。
-
在整個過程裡面,我先用口頭報告一下好了,這一個網址帶到的是叫做「菜價看板系統」,這一個系統的目的,為什麼會成立這一個系統的原因是,因為在之前汛期,也就是颱風季的時候,大家知道之前有過一些關於菜價到底為什麼跟大家的預期都不一樣的狀況。
-
所以好像是我們預測颱風滿準的,但預測菜價完全另外一回事(笑),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院長很關心這一件事,也是我入閣時就接到的題目之一。
-
但是我必須跟大家說,我對蔬菜跟農業完全不懂,當時是說如果要處理這一件事,必須要回到農業會的資訊專業來處理,所以從農委會借調的朋友,實際來這邊進行工作,而這一個規劃的工作,其實我們的工作就是試著協調各個部會、機關,甚至包含地方政府去提供一個完整的(資訊),包含雨量、天氣、菜價、栽種、滾動倉儲釋出,所有關於民生用的菜的資訊,不但是讓種植的朋友或者是消費者能夠在同樣的資訊平台上去進行討論,也能夠讓農委會在進行預報或者是討論的時候,能夠發文跟附圖,讓大家以往機制。
-
是不是可以請蕭主任多作一些關於這一個系統,也就是政府作為資訊透明,帶動不管是創新或者是一些不良競爭的消弭作用。
-
農委會之前有開了一個記者會,這個是我們農糧署做了菜價產銷資訊整合平台的系統,而這一個系統最主要是把我們自己本身擁有生產的資料、生產的預測、批發市場資料,另外也整合了關務署的進出口資料、氣象局的氣象資料,及台北市、台中市及高雄市零售市場的資料,這一些資料都跟菜價息息相關。
-
為什麼我們會建這一個平台?其實我們有這一個概念,而這個概念是在唐政委的指導之下,讓我們慢慢去瞭解到資訊越開放的話,對於生產者、消費者其實是越公平的。
-
我覺得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可以解決的問題是,大家不知道菜價會往哪裡去;第二個,如果資訊很開放的話,很多業者就沒有辦法壟斷,這也是我們希望藉由資訊開放的方式,讓菜價在有天災的時候;我必須要特別講,今天來講之前,我同事跟我說有了這一個系統,以後都不會有菜價的問題。
-
我要跟各位說:這個不是特效藥,我們這個系統是一個維他命,而這一個維他命是強健我們的體質,讓我們的消費者在氣候變遷的時候,能夠得到公平的資訊,能夠預測到底應該要怎麼經營自己,因為這個跟消費者平常要購買菜是有關係的,以及生產者如何作生產規劃,這個是我第一個要特別說明的。
-
昨天我們記者會上也特別說明了幾個重要的措施:
-
第一個,大家都知道我們農委會有一個滾動倉儲計畫,我們把原來兩千公噸的倉儲變成三千六百公噸,大家都知道去年第一次遇到寒害,還有很多颱風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倉儲來因應天災造成的傷害。
-
第二個,我們也鼓勵民間作強顧型的設施栽培,就是溫網室,我們預計在五年內做兩千公頃,這個是很大量。
-
第三個,我們也輔導大型賣場來作平價展示、銷售區,這個是我們因應每一年越來越多的颱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氣象災害時的具體措施。
-
最後要說明的是,我們也很希望有一個網址,就是在農糧署的網站上的菜價系統,我們希望所有的消費者,能夠藉由這一個網站,而得到相關的資訊,對於農委會相關的措施更瞭解,讓大家心裡能夠更有預測性,讓我們未來對於菜價在穩價的措施之下,對於菜價的發展能夠有預期地瞭解。我想這樣我們未來因應相關災害會有比較好的結果,謝謝。
-
謝謝。出來了,在這邊(指螢幕)。
-
這樣的工作,我覺得絕大部分都是農委會這邊的規劃,包括要出哪一些圖表等等,我們這邊起到的作用是在技術上進行思考、創意,另外一方面,當然是在協調上,本來哪一些資料調不到,我們可以幫忙請人來開會,除此之外,就是農委會的專業工作。
-
我們這邊的工作,不管是一開始檢討會議的資料,我們跟國外的「開放知識基金會」的會長Rufus Pollock討論這一個案子要如何進行,乃至於跟各部會的開會的整個政策履歷,都跟我在做電競一樣,有非常非常完整的逐字稿。
-
因此可以看到開會的小花絮,比如像我們講到的各懷鬼胎,可能有這一個系統之後,可以懷同一個鬼胎之類的(笑),各種各樣的想法都有完整的政策履歷,如果各位在發稿的時候,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稍微複製貼上。
-
如果要替行政團隊打分數,你給幾分?
-
我從小就非常討厭別人幫我打分數,我覺得打分數是把很多維度的東西強迫壓到一個線性維度,幾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一概拒絕,真的很抱歉,我就婉拒。
-
現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網友參與度,以及各部會主動釋出討論議題的積極度顯然不足,各部會回應說明品質落差也很大,此網站近期有改版的規劃嗎?
-
此網站近期還真的有改版的規劃,事實上才改版過一次,把院管考所有的計畫,執行進度放上去了。
-
這一個東西其實我們現在在「Join」上的想法是如果部會有主動釋出任何的資料,那當然非常好;但是被動、常規性的資料,部會不管是否願意,就是要釋出。
-
而且可以看到這一個平台已經四院了,快要五院,各個院都在運用類似的平台,所以可以看得「提點子」有非常非常地活躍,像最近報稅季到了,大家希望明年的軟體更好用一點,一瞬間就被提到開放政府協作了,我們接下來真的就會開始處理這一個案子。
-
一直到「眾開講」,部會主動提的也有很好的案子,我們是把所有六十天以上法令的預告,不管部會是否願意,都放到這邊來,所以我們這邊其實是非常非常正規的,也就是任何事情六十天之後就發生的法規預告,在這一個上面就可以看到。
-
以前只能在公報網看到的,不管這邊是法律或者是法規一百一十六個,其實就真的滿多的,大家就可以去看。不只是公報網的看,也可以回應,像魚槍、採捕、水產、動物區就三百三十個回應,潛水器材就六十七個,農藥殘留就九個等等,大家可以在預先知道政府接下來要做這一件事的情況下,幫忙踩油門、剎車、轉方向盤,都可以的,我們是把一部分的driving這一件事交給大家一起討論,這個是「眾開講」的部分。
-
關於這一個問題,也就是各部會不主動釋出,上面就沒有題目,所有法規的預告案或者是法規的預告案,在上面都一定有的。
-
在改版上線的部分是「來監督」的部分,這個是院列管的重大方案,本來是在執行或者是特別預算,開台十二建設之類,都有列出他們工作的成效、管考哪一些部分,我隨便點一個……以及它的執行成果、工作摘要、工程等等,不過這張圖其實我不會解釋,請專業的來解釋當時規劃的想法。
-
政府的預算大家很關心,我們看它規劃的進度跟實際執行的部分,可以看到最後是接近的,因此我們在管考上是一個月及一季。
-
但是「來監督」我想是民眾很關心政府執行跟政策規劃的成果,在跟政委共同努力之下,目前是先把六十項院管制的計畫,慢慢希望讓各部會的人員也能夠熟悉做這樣的平台,把做的事情跟民眾互動,民眾也跟這一個平台瞭解政府做的計畫或者是提出一些建議,因此未來我們會分階段來做。
-
目前是把最重要的六十項計畫,將來希望把政府每年列管一千多個的計畫,裡面的金額是7、8,000億,這是非常重要讓民眾能夠知道政府做哪一些事、績效好不好,這一個計畫好不好未來才會有評價,而評價的結果,以前是政府來評價,可能未來民眾也會做評價。
-
就像我們在推動開放政府、開放資料,第一年我記得在推的時候,要求每個部會只能拿五個項目,從五個變成五十個,大家慢慢可以接受這樣的文化,所以目前跟政委辦公室的合作之下,我們找各個機關,大家都願意往這一個方向努力。
-
謝謝,回答了這一個部分。
-
提問者:各部會回應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如何改善? 接下來在開放政府議題上,還有哪些努力目標?
-
回應品質層次不齊,不見得是承辦或者是負責溝通朋友們不專業,有時候本來回應好好的,簽到某一層之後就變成不同的話了,這並不是承辦的問題,這個要先幫第一線的公務員平反一下。
-
確實,大家對於政府以前,不管是新聞聯絡人,也就是跟各位交流的朋友,久了就認識了,久了就熟悉了,國會聯絡人久了也熟悉了,但是對於陌生人,但是網路完全不知道,他的人格特質、興趣及背景等等,也就是只有一段話的情況,到底要怎麼回應的這一件事,真的是很不熟悉的。
-
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個概念,網路並不是取代實體的溝通,網路是讓更多人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實體的溝通,讓沒有辦法實際來同一個會議室的人,能夠透過影音或者是其他文字紀錄的方式,也能夠感覺到大家互相聚焦的過程,以及在事後可以回來看這樣的紀錄。
-
這整個過程,不管是轉譯、主持及紀錄都是專業,而這樣的專業在每一個部會裡面,我們目前是透過所有部會都有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工作來加以推廣,所以任何開放政府聯絡人的這一件事需要透明、參與、課責的系統,其他的部會朋友們也可以一起來幫忙。
-
像今天上午才剛討論的那一個題目,聽起來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題目,Atropine稀釋到0.01%的話,就可以預防小孩近視,而且沒有畏光這一些副作用,這個是最近才出現的研究結果,於是有人來「Join」平台提案,希望大家來推廣這樣一種新的散瞳劑使用方式。
-
所以與會的利益關係人,有家長、眼科醫師、衛福部食藥署各種朋友們,以及其他部會的開放政府聯絡人,像財政部(PO)跟這一件事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他有小孩,他也是家長,小孩也有近視的情況,所以他也很關心到底要怎麼樣來預防學童近視的工作。
-
每一個部會的開放政府聯絡人會帶來不同的看法,大家慢慢聚焦變成一個過程,在禮拜五收攏,然後禮拜一政務會議跟院長及其他政務委員討論的時候,這整個過程大家可以發現,如果他的長官、是部會首長,或者是該管的政務委員足夠重視,這樣由下而上看起來枝微末節,但也許真的可以解決大規模近視問題的一小部分。這可能也是吃維他命,不是馬上特效藥,但是逐漸有一定幫助的政策。如果政府在本來的規劃裡面,還沒想到這一個,確實這個是很好的議程設定方法。
-
隨著實際執行的這一些事務官朋友們,覺得這樣子真的能夠進入議程設定,他們才願意花更多的心力投入在良好的溝通環境等等,這個是我們的努力目標。
-
就您在體制內的觀察,官員們是否要轉換既有保守思維,才能回應民間對開放政府的需求?
-
這個可能要分政務跟事務層級,我接觸到政務官的朋友們,我之前開玩笑說接近暴民的等級(笑),都非常地有理想性,覺得我們有哪一些價值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實現,要讓整個社會脫胎換骨等等。
-
我覺得跟我合作的,不管是政務委員老師們或者是部長們,其實對推行很多東西有很多想法,所以我一定不會用「保守思維」這四個字來形容他們。
-
跟我合作的事務官朋友們,也都有非常多自己覺得可行性的評估,在可行的範圍裡面,他們很願意帶領公共政策往前邁進;我接觸到的人都不保守,所以問題發生在哪裡?
-
如果實際執行的朋友們、他們的主管都願意執行,以及政務官這邊也有相當多的想法,也有進步的價值,為什麼民間感覺上還是不能回應一些對開放政府的需求?
-
這個我們用通訊理論來講。有些政府機關可能是在內部網路裡面的頻寬很快,但是連外的頻寬非常地不怎麼樣。不但不怎麼樣,而且是不對稱的,可能從大家的角度來看,從政府下載資料,像之前推行透明、開放資料,這些有初步的成果——我們現在連續兩年世界第一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民間從政府下載資料,確實頻寬越來越寬,這是所有公務同仁努力的結果。
-
但上傳的頻寬,民間的意見要如何上傳?我們目前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四年上傳幾個bits的資訊,就是投一次票;除此之外,好像沒有非常有規則的方式,能夠銜接進所有的行政流程裡面,因此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把這樣公民參與的管道,讓它的bit數多一些、頻寬高一些。其中有一些有用的資訊,並不是都是noise,來想一些辦法收納,像sli.do是一個例子,其實有些只有發問的人想聽,但是其他的人不想聽的東西,我可能晚一點回應;但是大家都想聽的時候,我可以早一點回應。
-
我們透過資通訊的技術,能夠改變的是這個空間的性質,但沒有辦法達到人與人間達到聚焦跟共識的過程。我們只是試著把這一個過程比較延展性,讓比較多人參與,所以這一件事並不是誰的保守思維,而是這一個作業環境、作業系統能夠怎麼樣一步步達到內外對接的頻寬,不但比較寬,而且是對稱、雙向的想法。
-
以南韓為例,電競被納入文化體育觀光部管轄,也興建了大型電競館,但是台灣似乎卻感覺不到政府相關部門有在推動相關的事務,或者相關的政策有在擬定?可否請政委幫我們說明一下,政府到目前為止,對於電競產業的推動在那些部門有動作?
-
這個是電競其實是差不多的題目,都已經回應了。
-
也就是說,政府各自相關的部門都有擬訂相關的事務政策,大家覺得一定要主管機關,這個剛剛已經說明過了,電競本身是跨越產業發展,文化表演、展延及競技型的智力運用等等的東西,所以本來不可能把它當作單一的事情。
-
但是回到每一個部會,如果看電競政策履歷的話,也就是「 http://esport.ds3d2x8n3szkj73oe8n0.lh.pdis.nat.gov.tw/ 」,逐字稿底下我會用紅、黃、綠燈的方式來列出每一個部會具體承諾的事,這個就請李老師自己麻煩來取得每一個部會具體承諾什麼的項目,裡面已經包含最新「運產條例」的評估與修正。
-
政府推動社會企業的重點項目為何?政府的關鍵角色是幫忙整合資源、引進天使投資人,或是在法制上創造更有利社企發展的環境?
-
當然,這些都要,這些都是我們的重點項目。
-
社企在法規上有兩個,一個是在公司法裡面創造一個空間,讓願意使用公司形式的社會企業找到一個比較讓社會大眾都知道社會使命的方式,所謂的共益公司,但是政策內容並不是排除性的,並不是只有共益公司才是社會企業,才會是一家閉鎖型的股份有限公司。
-
也可以是一家NPO、完全基金會,不一定要用某個共益的題材,共益公司的組織適合某些想要用這種形式來經營社會企業,並不是排除性的。因此這一件事在法制上,我接下來之前有聽到「中小企業促進發展條例」裡面,也可能開始納入更多關於社會企業的精神。
-
Social Enterprise的意思是事業的意思,我們聽到企業真的是往公司賺錢去想了,但是意思是在社會上有一個使命,也就是解決社會問題來做一番事業,組織形態是要看事業是適合哪一個組織形態來做,有一些適合天使投資人,但是有一些也許更適合群眾募資,每一個事業的方法,只要讓我們知道想做這一件事,目前的法規或者是投資環境上,好像不太行,這樣就會盡力幫社企的朋友進行調適,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責任是要有回應,不是我去指導整個社會說社企只有這一條路,而大家都往這一條路走,我們是不會這樣來做。
-
青年政策遇到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要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解決?
-
我自己感觸很深的,不管是公務部門內或外,比較是世代間第一手經驗要如何互相理解的事,我覺得這是非常迫切要解決的事情,因為畢竟現在的社會環境,不管是經濟、文化或者是年輕人對於自己期許或社會實現等等,跟上一輩或者是上一一輩,也是靠每一個禮拜對話,像我每個禮拜都打電話給我阿媽跟我媽來進行對焦,不然大家第一手的經驗是非常非常不同。
-
確實是這樣,年輕人要從老一輩或者是老二輩去汲取經驗跟人生的智慧,反過來說,其實很多,像之前寶可夢的時候,孫輩帶著祖輩的朋友們出去玩,教他們如何觸控螢幕,共同學習是跨時代,如果不是共同學習,而是彼此可能有第一手經驗的否定或者是無法對焦,最近有很多類似的新聞,我就不講哪一些類似的新聞,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社會沒有幫助,所以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應該是一個世代間取得理解、取得對話的方式。
-
同樣的,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解決?人跟人之類的溝通,我覺得重點還是在分享自己的第一手經驗及第一手感受,越有能夠讓大家第一手經驗跟感受,像我們現在平和的溝通方式跟機會就越好。
-
像之前經濟部有辦過好幾場「Mix Taiwan」,讓很年長事業有成的朋友、草創階段的年輕創業家及跟人工智慧或一些新進趨勢專家的這三面來作經驗分享跟對談,傳統企業也知道要如何轉型、數位轉換,新創也知道如何取得比較好的資源跟人脈。
-
大數據或者是AI,我很不想講「大數據」三個字,像機器學習或者是資料處理的專家們,也可以告訴他們說有那一些技術有引入的話,本來沒有綜合效果,忽然就有綜合效果,多邊各個利益關係人間,沒有預設立場的互相對談機制,我覺得是值得鼓勵跟推廣。
-
線上暫時先收到這邊,我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詢問?
-
政委,我請問一下,據我瞭解下一個禮拜,好像台南或者是高雄要舉辦電子遊戲活動,您是不是可以透露一下有沒有被應邀出席?類似VR這一類的。
-
我不曉得是不是講「放視大賞」?
-
-
訪視大賞我會去,沒有問題。是一些年輕的朋友們,他們定期去進行數位藝術、數位文化上面的一些展延、創作交流的活動,這一件事其實我一直都很關心,簡單來講,我還是很喜歡玩電子遊戲,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新一代的創作者跟他們交流,對我來講,不管是哪一些領域的創作跟微電影或VR體驗等等,我都非常感興趣。
-
我辦公室裡面,從剛進來的時候,有Gear VR、VIVE,現在已經有Hololens了,我們一直在用各種虛擬或者是擴增實境的方法,試著把政策討論,看能不能讓維度更多、增加。
-
這裡面有非常多說故事的工作,不只是技術工作而已,也會接下來跟這一些專業說故事的朋友,不管是年輕朋友或者是年長的老師們一起去看政策制訂的時候,如何用彼此說故事的方式,來達到更深一步活動的凝聚,這個是我的興趣。
-
我想問的問題還是跟前瞻數位基礎建設有關,因為在核定版裡面,數位建設其實包含了五個項目的部分。
-
我自己覺得核定版裡面比較缺乏的是,我們看到一個也許對基礎建設願景的目標,但想要再請政委解釋的是:關於這一些政策評估的過程是什麼?為何最後形成了這五個東西?中間到底經過什麼樣的過程,覺得這些目前在基礎建設當中覺得最需要的?
-
舉例來說:校園光纖化的部分,在台北工作,所以比較難感受到偏鄉或者是要改善的地方,為什麼寬頻有什麼程度,以至於在基礎建設當中需要改善?希望請政委再多說一些關於這五個項目當中評估的過程,謝謝。
-
非常好的問題,其實剛剛已經講了,因為當時我們被要求的是,資本門、一次性編在這邊,經常門、補助性留在公務預算作「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的那些願景。如果要看願景的話,還是要回到數位國家方案,我們是拿那個願景,能夠達到前瞻願景的基礎建設,裡面那一些能夠編進資本門、一次性的部分放到這裡來,是這樣的編法。
-
因此如果只看這邊是很偏食的,我要很誠實地跟大家講,不是不來這邊就不做,很多沒有辦法編進這邊的原因是經常性的東西,我們不可能一直用特別預算來做特別的事情。
-
所以完整的願景,雖然在分項上確實多少有對應到我們「資通安全、數位平權、內容開放、服務共通、人機協作」的願景,但要看願景陳述的話,可能要回數位國家裡面看,沒有辦法在核定版裡面看,因為當時的交換格式沒有這一個部分,這個事實上是這樣子。
-
我自己有參與實質審查的,包含災防、民生物聯網的案子、自駕車的案子、文化部4K影視案子等等,只要到PDIS網站,按tracks,這邊按「防救災」,就會看我們在做公共民生物聯網所有防災的會議紀錄,逐字每一個字都有。
-
同樣的,無人車的部分也在這邊;4K內容的這部分也是。
-
所以我要講的是,只要是我作主席的會議,都有非常非常詳細完整、幾年幾月、誰來開什麼會等等,甚至進到非常細的技術細節部分,這一些都有。
-
但只要不是我作主席的,許多是其實我根本沒有出現的,那目前院裡的作業系統,確實很難支持這種基進式透明的處理方法。
-
理由不只是技術上的。我們用的是自由軟體,不用付授權費,但是在法規的解釋上,包含政府資訊公開法,其實擬稿作業是不應公開的,除非事前大家同意這個對公共利益有幫助,這個是法規上。
-
另外一個是行政流程,如果很多是用紙本的話,我們要公開,說真的,非常困難。像之前我去討論自駕車的會議──無人車示範場域第二次會議──這個前瞻裡也有,很多朋友說逐字稿非常有乾貨,也就是完全沒有摻水,也就是事實上目前國內對於自駕車的絕大部分及廠商都是這一些人了,看了就完全知道台灣對於自駕車的狀態在哪裡。
-
但當時這裡面只有紙本的簡報,而紙本的簡報,說實在我也沒有那個時間、能力去把它一頁頁掃描做到OCR再公開,那是非常大一本。所以像前瞻計畫核定版一出來的時候,我馬上問院裡PDF放在哪裡,到底什麼時候放出來(笑),原因是對我來講,不能全文檢索的東西,我實在很難套用在這個透明的流程裡面,這個是事實。
-
不管剛剛講公務流程,或者對於法規一致解釋,或者底層技術,這三個都要到位,才能滿足民間對我們早期擬稿階段的透明、參與的需求。目前我們在試著用這一個作業系統,套用在我自己作主席的會議裡,但是要一下子適用到其他的部分,非常困難,事實上是這樣。
-
另外,關於整備度,我們看起來是大家接得上網路,但是接得上跟能夠用它來做遠距視訊,這個是非常大的差別,遠距視訊的特色是,如果是用來當教育用的話,必須要看得到學生大致的狀態,要除了要聽得到他說的話之外,能夠讀的到他的肢體動作或表情這一些非語言訊息才有比較好的教學環境。
-
如果解析度低的話,看了一陣子之後,人會直覺就不想看,就會喪失注意力,事實是這樣;我們對偏鄉不管是翻轉教學要看一些預錄的影片,或者是要即時要把幾個課堂融入在一起,或者是引入4K或者是VR這一種所謂的融合教學,到最後甚至老師本身都是跟學生不一定同樣的場域,透過AI一起來學習的東西,都需要,至少要100Mbps的頻寬,這個東西其實是很多東西是沒有的。
-
大家之前可能會問一些像ADSL的連結,難道不是已經有了嗎?不是就好了嗎?可以上傳作業嗎?但我們對於翻轉教學跟數位教學的想像,已經會把空間融合的想像,或者是學生在進行一些資料分析的時候,必須能夠高速連到AI的計算平台,再把結果傳回來,或者是即時作建模跟算圖的東西,這些需要的頻寬,是100Mbps起跳,300Mbps差不多可以用,但是慢慢要到Gbps等級。
-
雖然台灣網路的可接取在全世界是排名非常前面,但如果不做寬頻普及,城鄉可能差10倍或者是20倍的速度差距,最後會決定教材、教法哪些可以用,那些不能用,到最後還是會分成haves或have nots,只是帳面上是快跟慢。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
我對金融創新條例,還有兩個問題:委員剛剛提到實驗六個月延長六個月,在公告六個月。我的問題是,如果要涉及修法的部分,因為以目前立法院的生態,誰也沒有辦法保證什麼時候修法,假設實驗成功,法律一直沒有修完成,我不知道你們當初在研擬條例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這一個狀況?
-
第二個問題,因為金融牽涉到管制,新創業者沒有牌照,資本額比較低,假設在實驗的過程中,因為金融業者也很聰明,你在實驗,都知道你做什麼,金融業者有牌,後面實驗成功,市場也沒有活路,會不會這樣子?我不知道院裡有沒有考慮到這個,謝謝。
-
兩個都是非常好的問題。
-
第一,我覺得如果人盡皆知,而且有6或6+6的實驗期,而且大家覺得這個是好主意,通常大家擋一個法案,也就是「社會沒有共識」這六字,不管怎麼樣,基本上就用這六字打發了;但反過來講,如果已經有這一個機制,讓社會已經形成共識,讓金融創新實驗條例的本身,不會看到任何一個委員跳出來說不要做金融科技創新,相反的,大家搶提自己的版本,就說這一個版本比那個好等等,所以我們在院裡面真的是參考跨黨派許多委員的提案,特別是余宛如委員從「vTaiwan」最早期就跟我們一起協作,特別感謝Karan。
-
在這一個過程裡,我們做的比較是凝聚出社會共識,當有了社會共識,然後再送進立法院,沒有一個「尚無社會共識」來擋這樣的法律。條例本身是這樣,我們預期未來條例要修的法律也是這樣;也就是說,當整個社會充分討論,討論仲裁、審議等等的機制,而且不是金管會,而是跨部會的,如果行政體系一概覺得這真的是好主意,社會上利益關係人已經試過覺得沒任何問題跟風險,對任何一個立法委員而言,要擋這個的政治成本非常非常高,我們就不受立法院您剛才現有的描述生態所左右。
-
像閉鎖型公司法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送進立法院以前,我當時是政院的專案顧問已經做了非常完整的功課,蔡玉玲前政委已經跟各方利益關係人都已經談到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最大公約數,在這樣的情況下,送出去的時候,其實沒有任何立法委員覺得是壞主意;相反的,覺得這個是更好,但不會有人說是社會共識,因為已經明白有社會共識。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法律的調適,我自己比較樂觀,也就是有前期的程序。
-
後面的問題是產業結構的問題,產業結構的問題,金融業家大業大,現在可能沒有專利、程式碼跟相關的人才,但這一些都可以買,但買到的話,會不會實驗期都到了,可是大的金融業者就進入跟相競爭等等。
-
第一,有一些實驗的經驗是買不到的,我們在做自由軟體的時候,有一個口號是「不論比爾蓋茲再有錢,也買不到一個沒有問題的Windows」,很多東西是必須實際在做的過程中,才知道應該要用什麼方法建置,而建置的過程中,隨時跟使用者不斷調整,才知道系統如何做才完整,這東西必須要花時間,就像教育一樣,並不是砸錢就能買到完美的小孩。
-
另外,英國在沙盒過了之後,其實有相當多的公司已經做了,幾十個,這個也告訴我們說,很多現有的金融業者對它是一個夥伴的關係,並沒有那麼想要養一批人想要做這一件事,他們並不是真的很懂,他們很願意用策略聯盟的方式,跟這一些新創結合,這個也是我們很樂意看到的,大概是這樣。
-
其實有一些部分,也就是知道前瞻之前就已經做了,像「產業創新方案-綠能篇」之前有做過影片,院長臉書都有貼出來,我們不知道那時會有前瞻,也就是吳政忠老師跟科會報辦的朋友們,我們每個禮拜固定開會,當時說要有願景式的意象,要用說故事的方法來告訴大家對綠能的想法跟願景。這一次就剛好用上了。
-
以後會慢慢養成一個習慣,並不是等社會來跟我們要求這一些願景式的描述、陳述的說故事方法,我們要很習慣在出紙本的同時就要出電子本,電子本出專業的模型跟資料試算的同時,就要出大家能夠看得懂的,像農委會這次的平台。
-
這一些資訊並不是農委會沒有,農委會都有。只是在此之前,一個是只有給長官看,外面看不到,這個是一個問題,另一個是沒有用很高親和力的方式,讓甚至是農夫,也就是比較專業的青年農夫可以挑自己關心的事來組合,也就是之前並沒有所謂願景模型溝通的概念。
-
我們希望透過具體的示範及寫成案例研析,讓各個部會越來越習慣我們在規劃一個政策的時候,並不是說資料與數據與文字先行,我們是併行,也就是資料視覺化、文字能夠做成願景,對於各種各樣不同接取習慣的朋友,習慣看資料、文字或者是互動式模型,喜歡聽聲音等等各種不同語言的朋友,都要能夠理解公共政策,這樣才能對焦。
-
這個是從透明、參與、課責一路走到「涵融」,也就是不只是特定專業,像學程式、法律的人才看得懂,任何人用他想要的方式都可以看得懂具體意象。但是作業系統升級需要時間,我們在某些部分,之前有做一些,未來會做得更多。
-
延續「公共政策網路平台」剛剛的回答,雖然將所有部會預告的法案上網,但感覺民眾還是很少使用(雖然剛剛顯示有許多人回應),例如剛剛的魚槍開放,我看到的討論還是在臉書上居多,或是之前關於農藥預告也曾發生立委找不到資料的爭議。要如何增加這個平台的近用性呢?
-
有一個機器人會在所有開放政府聊天室,只要到某個程度會跳出來說為什麼有一個主意出來,也就是二十四小時之內就回應到發新聞稿的程度,這個是有一個系統性處理平台輸入的過程。
-
我覺得這裡的重點是,本來很多法案的預告,利益關係人本來就覺得這個並不是壞事,所以零個留言是常態,不覺得要踩剎車,覺得要轉方向盤,這個毋寧是先期預期系統,很多留言會告訴我們說這裡面可能需要擴大溝通的地方,那一些沒有留言的人也是一個訊號,也許這一些東西要等真正上路才會有感覺。
-
有些是很多是零,但很多留言很多的分布是分開的,我們看各國是這樣子,所以其實不需要擔心。
-
政委是否會覺得 衛福部對才女作家林奕含事件 處理不當?
-
在我完全不認識這一個人,只認識作品的情況下,我基本上不會對這一個人或者是相關的處理提供任何的評價,這個跟朋友們問我對青年人給建議,如果沒有跟某個人相處幾百個小時,我沒有辦法給建議,不然我覺得是不負責任的,所以很抱歉,這一個問題我沒有辦法具體回應。
-
現場有沒有最後一輪的問題?
-
亞洲矽谷的問題,法規開放及引進國際人才等等,其實其他的亞洲國家都有做,方向是一致的。
-
您認為台灣的方向,看起來差不多,台灣有什麼優勢?我的第二個問題是,現在引導創新這一塊有兩派看法,一個是政府引導特定產業發展,另外一個是主導好創新的土壤,讓它特定成長就可以了,當年的主客算是培植特定的產業起來的,您認為哪一個思維是台灣比較需要及適合的?
-
這個問題很大,我如果要非常非常完整回覆,可能要好幾個小時,我們可能辦一個seminar,這真的是一個大問題。
-
我最近在Twitter才跟一群朋友們討論外國人才及對台灣的印象比起亞洲國家,這個東西非常有趣的是,這一個作者本來就是在國際間倡議所謂數位游牧作者的朋友,而這一位朋友在亞洲已經去了非常多國家,台北是其中一個地方而已,他寫了一篇其實影響力在那個社群裡面滿大的文章,然後就跟大家說。
-
其實看他的標題就可以瞭解,他覺得這個是boring的地方,但是他非常enjoy,我們好像沒有要急著往哪一個地方衝去,他去很多亞洲國家,不管大家急著辦什麼服務、急著什麼地方、急著去排隊,急著變成強國之類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大家好像跑去特定的地方。
-
只有他在台灣這邊,他發現食物很棒、人非常友善、社會氣氛非常溫和,他因為都是用寬頻做數位的工作,他發現我們到哪裡都可以上網,網路速度4G非常快——他沒有在高鐵上試著上網——但是那個問題我們會到9月解決,他覺得有一點無聊,但無聊是一件好事情。
-
他列出了非常非常多實際的建設、文化及city本身的重點,我想強調的是:這個是非常平靜、寧靜的社會文化,並不會因為它是外國人,然後就覺得被指指點點之類的,他覺得不會中文,還是有一點不方便,但是他覺得大家都很好,不會覺得好像他來了台北,有一定被push到任何特定的事情。
-
所有人都會說食物很棒,我就不特別提了。
-
在這樣的前提裡面,我看這一篇部落格,他唯一的具體請求是:他在這邊待不久,他就得走了,因為沒有我剛剛提到這一些法規的修正,不是幫台灣特定企業主工作,他可能做很多顧問的人合法在台灣工作,因此我接下來就開始跟他進行討論,包含外國人才專法的適用,還有一位朋友說明明第7條就不適用,我說你看錯,要看第8條之類的,這一種非常具體的討論(笑)。
-
所以您剛剛講得也沒有錯,像第8條是金卡制度,其實跟新加坡的PEP(Personalised Employment Pass)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一個差別是,我們可以renew,新加坡的不能;除此之外,大同小異。
-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覺得我們的重點仍然是創新文化並沒有那麼受到計畫時的經濟,就像您剛剛講到第二個問題部分的影響,不管對什麼有興趣,甚至很狂想的點子,在台灣還是得到志同道合的人,不會說這一區就重點發展什麼,然後那一個行業的人都找得到,除此之外都找不到的計畫。
-
因此我覺得多元性對於這一些跨學門、多學門、數位創造者來講是好事,他們會受到感覺吸引來進行創作,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多一些時間,如果願意常駐在台灣,他的親戚或者是小孩等等,不要在權利上有一些不平等的狀況,我覺得慢慢解決這一個就好了。
-
對我來講,台灣就是做好台灣,這樣就可以了,不用去拿旁邊最強的部分來比自己,那沒有什麼意義。
-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文化的特色,硬套在排名裡面比較,可能一時的感覺很好,但到最後我覺得沒有什麼建設性。大概這樣,謝謝。
-
線上沒有問題、現場也沒有問題了,可以結束了,今天的茶敘到這邊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