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語言認證不是拿來分級及而是來表現,大概說明。
我確定閩南語,但我不太確定客語,也就是師資的語言認證是用歐盟的標準,歐盟的標準很奇怪,外國語是跨國的,所以閩南語認證的時候是直接用歐盟的標準,不過是純語言,並沒有模仿,其他的語言包括客語都是用歐盟的認證,如果跨國語言都用同一套標準作相同的語言認證就可以直接拿過來使用。
其實有時候可以鼓勵小孩子多說其他的語言。
第二,學標音或者是學字在學習上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學習語文○,如果有○其實對語言的學習是會有幫助,我剛剛說是單語跟多語,這並不是假的,其他的議題我們就不討論了,目前看得到真正的研究顯示是有多的學習,但是不是剛開始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互相的牽制現象,即使是如此,是好的嗎?
三個語言通過了以後,因為我怕講了又會影響結果,但我想三個一定都會過是沒什麼問題。剛剛院長問有沒有證據,其實答案是有的,但不是重點。多語學習的觀點發現學習本身會互相激發。
自然科兩項,我在懷疑問題可能是出在我們是以一個領域來寫,如果用動詞來規劃,其實層次是不一樣的,假定是在初中的階段,我猜應該要繼續往下寫,也許國一至國三要達到哪一個動詞,我以前看九年一貫的東西,一開始我認為是專家亂寫,但後來發現真的沒有亂寫,因此可能必須要在形式上稍微作一些調整,使得後續執行能夠比較往前推,也沒有影響到前面的節奏,我認為還是希望盡量在格式上有一些鬆動,但仍要朝一個評量的方式來進行。
比如綜合活動第一條的寫法,我現在看是看到兩對動詞加名詞,但有一個可寫、不寫,好比是增進人際關係,各位知道我的意思嗎?我們在寫的時候,為了要讓它清楚,會加上一些沒有寫沒關係的,那會清楚沒有錯,但說不定搞不清楚,因此我們在考慮的時候,我們在九年一貫的時候是在考慮這一類的,也就是促進終生學習,因此寬廣很重要,但不一定要學習表現上弄出來。
不過,撰寫如何簡化,其實是有一些方法,我們回到剛剛的例子來看,這個完全同意,因為讀懂最重要,都懂最重要是不是要靠撰寫?因為指標是要給老師看,主要掌握的是給老師,因此把指標這部分盡量寫清楚,容許後面有一個收尾的空間。
所以其實條數要盡量少,其實是為了要確保後段,現在少的程序到底是前還是後,我認為不是大問題,只要有個量性的問題在後頭。如果全部是質性評量的話不會有評量標準,這一次國教院承載了一個滿重的責任,也就是把評量那一塊扛起來,我們在考量學習時為了要讓它少,就是可行性,大家每一條都看,看了都懂,所以就再也不要看,這是目前大問題,目前到底要寫幾條是可handle的範圍,他們的條數在每一個領域當中,大概不會超過二十,因為超過的話,我看看的人就會很難規劃,這是以另外一個觀點來推。
如果我們評量的主張只有質性,那麼我們的學習表現要好好寫,而且要寫得非常明確且條數少,如果全部採量性,質性放在那裡,只有量性的話,就不用擔心,這一件事不用擔心,九年一貫好幾百條在那裡,後端評量的人其實會在課程標準的後頭另外行程一個標準,也就是評量標準,就把這一件事推開,這樣真的很要不得;如果前面寫得好,後面的平台就會比較省力。後面完全只有數量,前面鬆一點其實無傷大雅,現在要收尾,這是兩個不一樣的考量。
另外一個評量的可能性會不會是在學學生成績考察,如果這幾個可能性能夠盡量是宣示性的東西,這是要考量的,這是量性的評量或者是質性的評量或者是二者之一又或者只有一個,像宣示是兩種,也就是有沒有全國性的機制,又或者我們宣布跟紐西蘭對幹,事實上是只有質性,而沒有量性,所以紐西蘭非常勇猛,如果我們有這一種明確的宣示,就會把學習表現當作目標及評量的依據。
第二,俊鴻說後面要怎麼評有可能是目標也可能不只是目標,課綱對於後面怎麼評不只是宣示,要如何評的話,要看後面有沒有什麼主張。假設有全國性的機制,比如升學考試,大學比較難搞,也就是升學考試掛著課程一種,在框架下就掛著,本來已經篤定要做這一種事,但現在又不一定了。
第一,把學習表現當作目標,我要請張武昌來對質,請各位看到第56頁,序號一是為落實英語文教學的重點,達到學習表現指標,如果表現指標達成,顯然是視為目標,不然要達成什麼?所以學生表現有可能被詮釋為目標。
從文件或者是討論當中我發現有幾個不同的考量:
像學習內容的部分我不知道要幹麻,但俊鴻有教我,其實是用認知層次,我們有寫出一覽表,但事實上也沒有寫出幾個動詞,因此要拿出來分,其實是很困難的,我們要看學習表現的事情。
我再舉一個九年一貫的例子,像數學內容是寫數量、代數、集合與圖形空間,但看最後一個,最後一個是連結,連結後面還寫五個,也就是內容當中的最後一項都是動詞,我們把內容不一定要綁死在知識內容還是可以解套,學習的內容是建議,但並沒有匡在學習內容。
我現在要提的是一個解套方法,可不可以不要說一定是動詞或者是名詞的「鐵規格」,也就是以這個規格為主,但可以容許說明清楚其他格式;第二,我們的學習內容跟學習表現這兩個東西原來是被綁在動詞與名詞上,因此學習內容就會一個很清楚的知識內容,其實學習內容不一定是知識內容,但我看了幾個科技領域都在寫,這東西對誰比較有利?就是對該科或者是該領域知識結構很清楚的,比如自然科或者是數學科,像藝術或者是中文活動就完蛋了,如果要跟知識的話,那學生不知道,好比何謂「印象派」?所以要學知識是不容易的。
我剛剛說明的前提是這個任務規格有一個下定,我們是把這個觀點、任務達成,原則上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盡力朝這個規格,但並不是要百分之強制,這對我來講是可量級,目前用的規格是不是能夠百分之百cover住,從各領域來看是不一定的,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放開,如果這個可以接受當然就無傷大雅。
其實也不適合在今天這邊提,但我現在不說話,下次我沒出席就不能說。
全民國防的部分的動詞部分是不是規格太高,也就是「評價」,要求高中的學生來評價,是不是不太恰當。以上幾乎是宣讀性的報告,之後我再針對個人的意見。
自然領域有提出兩個比較大的建議,這樣的撰寫方法寫很長,我就不唸了。(一)基本上是說寫的廣度非常大,但這個廣度大是可以理解,因此期待學習表現的動詞加名詞的形式就會比較牴觸,像自然2C-4-2,如果各位看動詞就會發現非常多,主要的原因是撰寫的時候就都寫出來了,到時會產生一個麻煩,也就是教學者到底要抓哪一個學習表現,可能會產生困難,否則不能說他的學習表現是錯的,因此也許有不同考量才撰寫成這樣。(二)請卓參右邊的表達方式,都是希望可以去簡化它。
藝術領域4-1-1或-2,其實這兩個建議有一點類似,其實這都出現不只一個動詞,那樣會有一點麻煩,也就是要抓哪一個,因此會建議常常把動詞往前帶或者是往後帶。
(七)我們的委員有寫出它的修改意見,因此這當中有一些這樣的建議。比如綜合活動的建議,像2A-3-1,覺察不同性別及互動方式,應用同理心來增進人際關係,我不知道委員是誰,可能也是我,建議要寫成覺察不同性別的互動方式,這有可能改到最後是非常麻煩,各位可以想見國教院設定的規格是以動詞與名詞為主,學習表現到底如何定位,其實我也自己在揣摩,學習表現其實是動詞與名詞,但課發會來看,好像對於期待不盡相同。
第六個實施要點內涵必須要落實層面,落實又跑出來了,我不太清楚。這裡寫的是假設要落實,我們並不是寫著玩的,但事實怎麼樣我不知道。
第五個是請各科在研擬學習表現時,必須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內要緊扣教育階段的核心素養,其實我原來是很擔心的,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但我剛剛報告給洪主任說還有一組在前面,也就是讓前面去搞定,這一組看一下就好。
第四個是發展學習當中的動詞一覽表,使教育階段的動詞層次能夠加深、加廣循序漸進發展,能夠更突顯高層次的學習表現。這一次國教院的同仁非常用功及努力,對於學習內容及表現兩個是以二維度的觀點很清楚界定出撰寫,這其實基本上是一個分類的法則,並不是撰寫的方法,但也不錯,因為規格明確,我們就以看到的動詞及名詞組合作為我們看的領域或科目,因此在核心素養發展手冊中對於動詞有一些建議,請各位研修小組贊成。
第三個是學習表現涵蓋面太廣,缺少明顯性,導致教學者無法評核。
第二個是建議學習表現的條目總數。意思就是現在的總數數量有點大,大到有一點無法控制,我們還滿專心在看。
(一)至(六)是一般性的說明,一般性的說明是建議性的東西,其實我的印象當中比較像是九年一貫的時代,學習表現內容盡量單純化,一條表現比一個重要的概念為佳,不必要的字就必要出現,避免顯得很多字,條數也有可能會增加。
承襲洪主任所說的,今天上午第一場針對一般性,並沒針對校長所說的藝術領域來說明。我們就作一個通盤性的說明,有關於各個領域動詞、實施要點與核心素養的建議,這裡有提出七項。
接著可以看到第108頁有一個部分領域統籌性的寫法,我後面主要希望跟各位報告其中的第一項,因為這是團體決議,雖然我很愛說話,但我盡量避免個人的意見,我原來想要照著唸一遍,但我可能連唸都唸不好。
第三個是有關於編碼,也就是核心素養當中重點的編碼,那個編碼其實複雜度已經高過我所能理解的範疇,所以二、三部分等一下楊俊宏會幫忙說明。
第二個建議是第107頁,約莫上面數下來第4行,那是撰寫上的建議。
第一個是第106頁的上端,是有關於核心素養當中很重要的學習表現的撰寫,那個「撰寫」與writing很有藝術性。
我先說明一下我的工作方式,我們是分工制,每一個科目或者是領域,比較能幹的分到五個,比較不能幹的分到一個,分開各自閱讀跟瞭解撰寫的情況,並且提出建議再彙整,彙整的結果其實我的記憶已經不是那麼清楚,也就是現在各位看到的第106頁至第109頁或110頁,提出了四個主要的建議。
請各位委員翻到第106頁,也就是主任剛剛所說的附件十三,這個是跨領域素養工作圈對於第四版的建議。
後來為了不要讓事情難辦,所以我還是來了。
我們這一圈的是要叫「頭目」或者是「圈長」(笑)蔡清田,他領軍的至少有十位,我推敲主幹是林永豐教授,這幾位教授我一半有見過,一半沒有見過,還包括三位國教院的同仁,一位主要的負責同仁,一個是楊俊鴻,一位是曾祥榕,還有一位核心人物鄭任君,是他打電話給我,叫我來。
素養工作圈其實我參與的程度不高,至少是倒數第二個進去,所以我名義上來代表,但我盡我所能把跨領域的素養工作圈對於第四版關於素養的審查,向各位報告。
兩年從我從臺師大退休,一年前我從課發會退休,其實我第一屆已經退休了,但當時連同素養工作圈一起退,所以還留有一個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