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也是很多背後秘辛,政府部門關起來討論是可以的。
我這邊的困擾、參與過的案例都不太能拿出來講,這個算是公開場合,不適合拿出來講,那個過程是涉及很多的單位。
可以提供這些議題要如何討論,也就是框一些邊界或者是一些局部或者是全面的看法,如果要提哲學層次的看法也可以。
像個人資料或者是跨領域的資料治理。
大家會關注的是跟個人資料的會想要瞭解。
這邊的觀察是,有哪一塊可能大家比較不會去問到,而你覺得應該要藉機會來刺激討論的,然後我們可以拋磚引玉?
這個還好。
剛剛提到資料治理,所以有可能的一個問題是要做這些事,還需要去跨域勾稽資料才會更有效率,這個是型態服務。這個過程中怎麼樣能力做有效討論,甚至大法官最近在釋憲像這些問題的處理。
因為這個主題是講民主,講公益、不講生意。
對,這個是游擊戰的做法,是非常態的。因為這個是扣合數發部的許願,如果要講的是公私協力數發部的話,可以把這些偶一為之變成內化或者是制度化。
不是常態,我想的是要救危機的時候用的,或者是⋯⋯
因為介紹案例,大家常知的是防疫有關的公私型的案例,這些案例可以講的面向很多,滿意探討一些優點、限制這些都可以談,但是我在想的是,這些都是危機觸發。
想先問昭安你們設定的主題叫做「數位共好」,是要講什麼?
看你們。
我們看過一種做法,你講話也沒有要投影,所以我看過有一個活動滿有意思,就是有一位上到 google meet 他有分享畫面,就是在倒數計時。
當然我會先準備,讓昭安放心一些備用的素材,提出來給參加的 4、50 位朋友作為討論的參考。
沒有問題。從我的角度,可以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的,我也就沒有辦法回答,我也不適合回答,就是看從什麼角度講而已。
我的想法很單純,反正政委要說什麼,你沒說到的部分,我就幫忙補充就對了,這樣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講同一件事,這個是一種做法。我比較想要問的是,原則上我們自己先設定議程的話,要講的是比較議程性高或者是視野性的東西,或者是操作面的東西,看看是要怎麼樣的處理方法?如果想要讓大家共同設計議題的話,那也可以,因為反正就這樣子玩玩看,有什麼樣的題目,因為會從政府的角度講,我就從民間的角度來講。
最後一個,這樣的 logo 如果用在今年的獎盃,我只是提醒,是不是會有什麼需要考慮的?
另外延伸的是,這個可能會做在很多紀念品,印在杯子上或者是其他的地方,螢光色會不會有問題?
要問無障礙專家。
無障礙的問題?
最後,整個國際合作或者是整個宣傳目的來講,也許可以朝這個方向思考,也就是「Taiwan Can Help」,也就是淨零碳的世界,臺灣可以幫什麼忙?第二個是大家來交流,第三個製造黑客松的精神,一起 co-hack,這個很難短期解不好的問題,臺灣是一個舞臺,以上建議。
再來是國外的評審部分,可不可以有一些介紹?為什麼要挑這些單位?是否有特定的策略考量,如果有的話,是不是可以說明一下?
去年也有提過的太空中心,因為很多是用遙測去監控跟改善的,所以這邊可能是有一個切入點的話題。國外我覺得還不夠,可能還要再想。
國外的話,從國內到國外的話,可能有兩個管道,一個是外交部國合會,他們去年都自己參與,而不是當作我們協助宣傳的夥伴,所以可以跟他們聊聊看有沒有這個這個機會。
下一個,宣傳管道國內已經寫滿多了,除了剛剛提到的碳中和的相關機關之外,還有一個我可以考慮的是民生公共物聯網的,現在應該是在科政中心那邊,所以這邊是可以連結的,他們有滿多國際跟國內的連結。
第二個是參與誘因,去年看到比較負面的經驗是,很多是國外的新創公司藉機來這邊產品宣傳,上次也有提到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或者是應該要怎麼樣的更好誘因,這次看起來是要找影響力創投,除了邀請到評審之外,是不是也順勢讓他們有 pitch 等的交流機會更好,這樣誘因的連結性會更強。
具體的做法是,目前的題目是「協助特定產業減碳」,還要 data,所以發明新的材料就不算。這個問題是,這個是非常好的題目,但是我們要做到什麼程度,因為題目很難,有兩種可能是早就做好,所以來宣傳,另外一種是根本還沒有出錢,這兩種都不太是我們會期待成果的程度,因此這個要思考一下如何拿捏分寸。
就是這種 1 加 1 大於 2 的東西就是要多連結,再來有的是對內的連結,對外的是對淨零碳有興趣的國家或者是駐台辦事處,他會非常有興趣,瞭解要幫你推廣的主軸是什麼,這樣會更容易,這個策略上的建議。
我們今年的主題很具體是這樣,我的想法是整體的戰略規劃,因為我們國家已經要宣布淨零碳,要跟這件事勾在一起才對,這個應該是個可以把宣傳跟動員的資源連結的機會,所以大家可以互相槓桿資源。這件事要問的是政策主責單位在行政院是誰,可以考慮跟他們接洽一下。
有,滿多建議。
只有一場,沒有硬要。
應該是整個總統盃年度第一次的記者會,因為今年許願池是獨立的,全部一開始是要總統府。
再來一個是比較小的,也就是雲端的資源,像 AWS 他們有意願了,我建議主動可以邀約國網,其他外國的,也可以把訊息讓他們知道,反正也在科技部下面。
一個是宣傳分布,因為這個畢竟總統府是指導單位,是不是應該要有總統府的代表出席,不然只有行政院而已,我記得以前都是會有總統府代表,所以這點評估看看。
第三個問題,前幾年有一個滿好的特色,就是有國內跟國外的 cross over,我看今年的時程,國內入圍是 7 至 9 月,國際松目前規劃是 6 至 8 月,所以有一點不一致,即使線上也好,也要做 close over 這種交流的話,可能也可以想一下。
另外,去年報名團隊有一個問題,可能因為宣傳觸角的範疇,是各國的新創,他們來這邊的目的就有兩個,一個是賺獎金,一個是打廣告,但是這並不是總統盃黑客松要的參賽心態,所以這兩邊的需求沒有辦法一致,誘因不一致所以就很難磨合,因此這一點要看今年怎麼避免,因為去年看到一些團隊,他們的內容是偏產品行銷的角度而來的,而不是區域合作或是社會創新的。
以今年經驗來看,我比較擔心的是宣傳策略,像今年是第一次沒有協辦單位,所以自己辦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情況或者是限制出現,以這些經驗來看,明年看是不是可以找一些國際上人脈比較好的夥伴,這樣在宣傳上的觸角會比較廣,就可以開始運作。
另外,有關於雲端課程的部分,過往的經驗,印象中並沒有很多團隊有這樣的需求,如果直接開這個資源給他們的話是否適當,可能到時要再評估,不要說一定會有,可以保留彈性。
像剛剛提到各地方政府都比照辦理部長盃、縣長盃,我自己有參與到的是 1 月份基隆市長盃,3 月份是台北市黑客松,要去連結跟鼓勵他們優勝的要過來報名,可能這邊要先主動打個招呼,我會建議這樣的事。
接著,宣傳管道有一些不一樣,我覺得很好。以前有用過的管道也要想,像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一些文官學院或者是哪裡的課程,跟他們聯繫看看,如果時程上配合的話,就全面宣傳,因為一次也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的政府單位,這個是宣傳的部分。
今年要變動議程的部分,我會擔心一、兩百隊報名,照慣例選二十隊,然後 6 月底、7 月開始作業,然後一次見面,7 月下旬工作坊之後,9 月 1 日的決勝就一翻兩瞪眼,這樣的互動不夠好,還要給六到十名或十一至二十名,我是說要給自己保留空間,以前其實到二十隊還不夠好,所以這個不能說給就給,如果是給入圍證明 ok,但是像卓越、傑出跟優秀,我分不出來層次,因此這個措詞可能要再思考一下,這個是措詞的問題而已,第六名以後實質上是證明,並不是獎勵,這樣可能會比較妥當。
目前沒有。
如果「Gather town」臨時斷網或者遭遇其他狀況時,是不是有備案?
我問一下,再回到外國評審這邊,這些評審是不是整個工作小組中,有些人會有私交?我的意思是,不管這些或者是政策類或者是科技或者是流程資料的,除了邀請他們當評審之外,希望他們能夠幫忙宣傳跟報名,這是需要有私交,才有辦法的。
可以幫我翻到推薦評審名單的那兩頁嗎?我的想法是,因為沒有個人介紹,所以我猜很多專長是偏政策面的。我們是不是要考慮除了政策面的專家之外,例如科技面或者是資料面的專家,可以比較全面性來看資料運用來作氣候行動的事情?
對。
變成12月第一週或者11月最後一週。
或者是決選延後,如果是要選方案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