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題手冊參考:http://bit.ly/2LqzBvS)
-
(心智圖參考: http://bit.ly/2LnD2Ds )
-
非常高興,大家抽空來參加今天一整天的會議。各位早安,我是唐鳳的幕僚賴致翔,協作會議通常是我代替唐鳳政委作開場的說明,包含會議中的紀錄、流程、會後的處理等等,唐鳳政委本人則會在中午的時候會過來跟大家一起完成下午的議程。所以流程上來說,如果想要跟唐鳳合照的話,就要等到中午。
-
我先介紹一下這個會議室的場地,非常感謝NCC提供這樣的會議場地,讓今天的協作會議可以順利召開。在門口外面有茶水,各位有需要可以自行取用,因為如果需要用到網路,據說只要看到網路SSID寫NCC,都可以不用密碼連上去。
-
連上網路之後,就可以先搜尋一個網路叫做「sli.do」,進去之後你可以輸入今天的日期「0727」,進去之後主持團隊跟其他想要發言的朋友,都可以在裡面用手機打字來直接發言。
-
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設計?最主要是會議中,大家都會有意見想要表達,但有人想要匿名,有人不想要拿著麥克風,也有人覺得別人拿著麥克風講很久,乾脆在上面打字會比較快。所以會議設計上透過雙軌的發言機制,鼓勵大家可以一方面在網頁上留言,另外一方面可以拿著麥克風發言。
-
另外,各位可以看到有兩台攝影機,目前是做影像紀錄,但是同時也有接上網路線。因為目前沒有任何與會者要求直播,所以等一下開場結束之後,我會問一下各位的意願,有沒有任何人希望今天的會議可以直接在網路上直播,讓關心這一個案子的網友也可以即時線上參與,如果有這樣的需求等一下可以提出。
-
但直播必須在場的三十位與會者同意,如果有任何一位與會者認為網路直播對我壓力很大,我想到一講錯話,網友都在看,這樣我開會開不好。有一位反對的話,今天就不會直播;但是未來網友還是會關心今天會議上發生什麼事,所以會議中拿著麥克風的發言逐字紀錄,都會公開在網路上。
-
但是各位會有一點擔心,口語表達讓網友在閱讀的時候會很困難,所以我們的文字紀錄也會提供十個工作天的時間做編修,把口語的文字編修成比較順的語句,讓網友可以比較方便閱讀。會後會把逐字紀錄寄給大家,大家可以在線上的系統作編修。
-
但 提醒一件事,大家只要編修自己的發言,所以如果不小心修到別人的發言,也請發信告訴我們,我們也會恢復。
-
有關於會議後的狀況,今天早上的議程,等一下兩位主持人會詳細說明,會議後段唐鳳會在場。下午的議程進行順利的話,會進行分組,也許是分成兩組,但是兩組會彼此聚在一起討論,有關於地震速報的議題怎麼做會比較好,討論完之後我們會請這兩組自行推派一位代表來報告這一組剛剛討論發生什麼事,唐鳳在場主要就是聽取這兩組代表的發言內容之後,唐鳳會把發言內容帶到下一個禮拜行政院政務會議上,直接跟院長以及其他政務委員報告,今天會議上大家討論的結論是什麼。
-
所以今天的會議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是,我們跟一般公部門的會議,最大的不同是,今天不會有裁示。不會有個大官跑出來說,這一件事就拍板定案了。但是也不會浪費大家一整天的時間,原因是這一整天的產出,唐鳳會直接在下個禮拜帶給行政院長,所以唐鳳要報告什麼樣的內容,原則上是各位決定,並不是唐鳳自己一個人決定的,今天的會議流程大概是這樣子。
-
另外,因為今天會議場地比較特別,NCC有一些管制區域,所以如果需要上廁所的話,找一下後面的憲康,他會帶大家到管制區域上廁所,這個是今天不方便的地方。
-
有關於議程的部分,大致上就先到這邊,我再作一次詢問,今天有沒有任何一個人與會者希望可以作公開直播?
-
(與會者皆無人表示贊成)
-
沒有的話,影像就留下來供行政院參考,而不公開直播,今天會公開的部分是講出來的逐字稿及各部會在會議上提供的簡報資料,大致上所有的會議資料,包含今天拿著麥克風發言的逐字稿都會未來公開上網,也會請三個主辦機關(內政部、NCC、交通部)參考今天的討論情形,在「Join」平台上做公開回應。
-
接下來我把麥克風交給主持團隊,先請雨蒼。
-
大家好,我是雨蒼,非常感謝大家來第35次開放政府會議,我們先進行一輪的自我介紹,重要是因為大家可能會需要彼此互相交流,我們可能會需要瞭解我該怎麼稱呼你,所以等一下會請大家說明一下你的姓名、匿稱、單位,還有一個是非常簡短地說明與這個議題的關聯與在這場會議的角色。
-
我是雨蒼,我在唐鳳政委辦公室擔任研究員的角色,我今天是代理一位外聘的中立主持人芳睿來主持這一場會議。
-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助理主持人,我是Mark,等一下如果分組討論的話,我會負責一組的討論,等一下我就會把麥克風傳下去讓大家自我介紹。
-
大家可能會發現自己桌上有寫著名字的便利貼,如果方便的話,其實這麼多人大家講過之後就忘了,如果方便的話,是不是可以把便利貼貼在自己的胸前,大家交談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是誰。
-
大家好,我是通傳會的黃財振,通傳會的電台內容事務處,我主要負責的內容是廣電內容監理的部分,謝謝。
-
大家好,我是通傳會電台與內容事務處朱其慧,主要業務是廣電內容監理,謝謝。
-
大家好,我叫林慶恒,我是通傳會基礎設施事務處簡任技正,主要工作為管理通訊傳播網路。
-
大家好,我是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技正,我主要的業務是有關於傳播技術這一個方面。
-
大家好,我是NCC平台處的唐大為,我是負責有線電視事業的監理。
-
大家好,我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蕭乃祺,我們負責處理的部分是有關於地震資訊的發布,謝謝。
-
大家好,我是中央氣象局林祖慰,我們這邊主要是協助地震測報的作業,包括地震預警訊息的發布。
-
大家好,我是中央氣象局劉達勳,目前也是協助地震測報的對民眾意見回應與服務,謝謝。
-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陳先進,是公共電視工程部,主要是負責播出部分跟接收,我們還有一位同事沙小姐,她是新聞部編輯的組長,等一下再過來,謝謝。
-
大家好,我是凱擘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金頻道有線電視, 敝姓徐,我的單位是網管處,之前配合消防署、做系統串接、與跑馬燈及切換頻道測試的PM部分。
-
大家好,我是中嘉網路,今天是代表長德有線來與會,我平常的業務是開發數位機上盒的相關應用。
-
大家好,我是梨昌俊,服務於東森電視台工程製播部,今天與會大概是因為東森電視在兩年前跟氣象局合作,有發布地震速報的業務,謝謝。
-
大家好,我叫鄒福明,我是中華電信MOD,主要是負責現在MOD平台上防災訊息、廣播系統的建置。
-
大家好,我是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王怡文副主任,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協作會議,過去災防辦在推動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也就是用CBS,將災害的訊息去作推播,進行跨部會整合及參與。
-
今天看到這樣的議題,其實也是災防關心的事項,所以非常榮幸可以來參加這樣的會議,謝謝。
-
大家好,我叫吳穆修,我是本次議題的提案人,謝謝。
-
大家好,我是附議者,今天希望來這邊可以多瞭解一些地震速報的進展。
-
大家好,我是內政部消防署冷家宇,內政部是地震的主管機關,所以這個案子當初是交到內政部這邊來規劃,我們實際業務除了地震的分工以外,在地震發生以後有一些整合應變、啟動政府應變機制的作業,謝謝。
-
大家好,我是楊艷禾,服務內政部消防署,目前業務是負責有關地震防災知識的推廣,希望讓民眾瞭解災害發生時,如何應變處理的作業模式,謝謝。
-
大家好,我是內政部消防署溫渭洲,目前負責的業務是訊息服務平台的平台管理部分,謝謝。
-
大家好,敝姓吳,我是內政部消防署災害管理組吳亮雲秘書,現在是負責有關於警報訊息傳遞部分的業務,謝謝。
-
大家好,我是內政部開放政府聯絡人楊雅婷,謝謝。
-
大家好,我是開放政府聯絡人代理人,我叫余佩怡,謝謝。
-
大家好,我是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陳建丞,我負責的業務是影音多媒體、電子工程,包含電視機的國家標準制定更正,謝謝。
-
大家好,我是黃靖閑,隸屬於在科技部底下國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今天主要是協助防治這一塊。
-
大家好,我是災防科技中心的章子瑩,我主要是負責剛剛災防辦有提到建置災害告警細胞廣播服務中間的平台,就是彙整部會的資料,然後傳到手機業者這一個部分,就是大家手機上會看到速報的服務。
-
大家好,我是章子瑩,是開放政府的聯絡人,今天是來學習,謝謝。
-
大家好,我是曾婉婷,也是科技部,也是來見習的,謝謝大家。
-
非常感謝大家自我介紹,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雨蒼,我目前服務於「公共數位創新空間(PDIS)」,今天會有這個會議,其實要追溯到我們推動開放政府聯絡人制度,也就是PO制度。
-
這其實是在行政院第3524次院會的院長指示要由專人來負責開放政府的工作,我們希望透過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制度,讓開放政府的理念可以深化到公務機關裡面,所以開放政府聯絡人,大家剛剛聽到有一些人自我介紹,他是PO(開放政府聯絡人)。他們的工作是對內橫向整合、縱向聯繫、對外要建構跨部會的協作機制,發揮滴水穿石的功效,讓開放政府的理念可以內化在日常公務的運作當中,所以才會有今天的協作會議。
-
為何會討論地震速報的議題?因為有提案人在網路上連署,於2018年2月8日提案、2月9日檢核通過,雖然沒有附議到,但是我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議題,國發會提議要納入來做協作。
-
審核通過之後我們會決定負責單位及初步整理,我們會在月會投票通過之後,由PDIS跟PO一起籌劃這一場協作會議,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一場的協作會議。
-
其實開放政府的目標是釐清問題目標面向、釐清事實、對齊爭點,看是不是有一些進一步的提議與初步的構想。
-
今天的會議不會有具體的決議,可能只是把議題釐清,或者是有一些初步的發想,後續的結論是需要唐鳳政委會在下個禮拜政委向賴清德院長及政務同仁報告,今天大家會議所談的文字也會製作成逐字稿,這一些資料從上到下大家都會有一份,大家在做政策研擬時都會有這一份研擬的資料。
-
今天大家手上都會有議題手冊,這一份主要是希望大家在會前可以先閱讀,讓資訊一致,可以隨時取用跟事前看到資料。
-
這個議題手冊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隨時翻閱,手冊的內容是在場的政府同仁在短短幾個禮拜內所做出來的。
-
今天的議程,一開始是開場跟來賓自介,可以看到目前的流程是到這裡,接下來我的報告是會介紹一下協作會議的流程、工具及目的介紹。接著是提案人的簡報、口頭說明及主責部會的簡報,接著是確認事實及釐清爭點,接著我們會中午的時候讓大家吃飯,這個時候可能大家可以先稍微聊一下,接下來下午就會進入到分組協作,接著大家各自上來報告、分享總結、意見交流並把大家的意見聚集在一起之後結束。
-
這個流程一開始其實是來介紹會議的目的,讓大家知道今天來是要做什麼事、是有什麼樣的目的,我們在早上會做對齊事實跟釐清爭點的部分,雖然我們內部大家已經討論過非常多輪了,但是有可能有一些東西有疏漏,也歡迎大家在這一個階段補充一下有哪一個地方是忽略了。
-
下午分組的時候,我們會進一步假設問題沒有釐清,會稍微多釐清一點,如果釐清問題就可能發想可能的解法,我們會彙整會議的結果及告訴大家我們最後這個決議會怎麼樣來使用。
-
接下來會介紹一下協作會議的流程與使用的工具,其實我們今天來協作,是希望可以讓大家一起來產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共識,所以我們會使用心智圖的工具,把大家的意見貼上去,但是如果一百個人有同一個意見,其實只會被劃成一張便利貼在上面,如果兩個人有不同的多元意見,會被貼成兩張不同的便利貼,這個是今天會議舉辦最重要的目的,我們希望透過多元引入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在場不同部會的專家,一起把這個議題的脈絡釐清,讓議題的多元可以被看見。
-
我們使用的是設計思考的雙菱形,雙菱形就是兩個鑽石並描述形狀,一開始我們有時也許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但我們並不知道問題是什麼,我們會透過這個流程來盤點我們看到的問題、瞭解現在的狀況,接下來我們看到的許多問題之後,我們會嘗試把這個問題歸納,歸納出一個問題定義,這是「我們可以怎麼樣的問題」,接下來會進展到概念發展;如果要完整做完之後,還要包含可能的做法,我們要經過設計、多次測試與收斂之後,然後再得到最可行的概念,然後再執行,這樣可能是比較可以找到好的執行方向。
-
所以,我們今天會做的事包含了前面的問題盤點、蒐集問題意見、事實確認,接下來我們會把這個問題歸納、定義之後,然後討論可能的方案。最後,這個會議會把這個完整的紀錄產生出來之後,然後回歸到部會。
-
今天來這邊其實最重要的不只是聆聽不同的觀點、想法,我們自己看到了什麼、想到什麼,又或者是各位如果是工作上遇到什麼困擾的事情,也歡迎大家提出來,讓大家可以知道原來是有這樣的看法、想法或遇到這樣的困難。
-
我們最希望的是,今天的會議可以讓大家帶著不同的想法過來以後,帶著一個共識回去,回去以後就會知道這一件事在這個不同的環節,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又或者是也許有一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我們之後可以試試看。
-
所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邀請了非常多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來參與,大家可以看到這一件事邀請了這麼多政府部門,跨部會、業務單位,我們也有很多的廠商在這裡,也有邀請專家學者、相關單位、組織及末端使用者。
-
我們希望會議的模式可以讓大家不再像過去那樣子,政府機關非常努力做了很多的研究、規劃之後,然後再來問大家的意見,我們希望一開始就把使用者放到最前面,讓大家一次可以先弄清楚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什麼、我們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然後我們再從這個地方來規劃服務、系統發展、政策檢核及法規。
-
這個地方的使用者,其實也是一個廣義的使用者,除了末端的使用者、專業人士及組織,還有服務提供者,像政府裡面的人員,各位你們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使用者。
-
如果找了大家過來以後,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是我們要如何問一個好問題,這裡有一個過去的案例,這個是我們過去的議題,也就是全國漸近式禁止使用免洗餐具,這個問題有非常多人提出不同的問題,像免洗餐具造成增量的問題,除了治標的方向外,還需要思考很多不同的措施。
-
如果思考的方向是民眾要自備餐具的文化及習慣,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是要治本的,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得出不同的解法,不同的問題就會得出不同方向的解法。
-
可是其實大家來自各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觀點,大家都知道問題有哪一些,可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觀點或面向是不一樣的,我可能只知道這個地方的問題,我不知道其他地方遇到的困擾,所以這個狀況其實有一點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都去摸一點,但是不知道這個大象長什麼樣子。
-
我們彙整了大家的意見及看法以後,我們才能看見這個問題的全貌才知道這個問題長成什麼樣子,才會把這個全貌匯集成心智圖。
-
匯集以後如何解決問題?我們會透過設計思考發想解法的方式,看看有什麼樣的解法是我們正在做,但是推不動,又或者是有哪一些東西是也許未來有機會的。
-
我們過去做的事,在雙菱形當中,從提案人的提案內容當中瞭解問題,盤點目前遇到的各種問題,並且嘗試稍微歸納問題,但是也許歸納還不是很完整,所以我們今天要邀請大家跟著我們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歸納以後,確認問題定義,然後在下午的時候一定程度發想可能的解法。
-
我大概報告到這裡,謝謝大家。接下來請提案人跟我們分享一下為什麼他會提這個案子及他的想法是什麼。
-
大家好,我是本次提案人,簡短為大家介紹一下本次提案的內容與訴求。
-
本次提案的訴求是希望將電視頻道傳遞災害情報或警報的重要管制之一,不管是觀眾收看哪一個頻道或者是系統去看,都希望可以收到相關的災害情報,本次提案的重點著重在地震災害所發出的地震速報。
-
提案的動機是原自於今年花蓮地震,其實我第一次接觸到地震速報是在花蓮地震前兩天,2月4日有發生地震,那時剛好在收看電視就有收到警報,就瞭解現在有這個東西,只是現在可能還不普及。
-
臺灣位於地震頻繁地帶,我們認為除了手機之外,應該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來傳遞這一些警報。在我提出這個提案之前,已經有其他的網友在「Join」平台上提出相同性質的提案報告,在2016年9月的時候,還有這一次是在今年初提出的。
-
在提案連署的過程中,也有另外一位網友再重複發了一次相類似性質的提案。
-
地震速報我認為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在地震當下所發出的警報,反應的時間是最短、最即時的;在地震結束之後,像左邊這一張圖一樣,類似跑馬燈的方式告訴大家剛剛有發生地震,這樣的方式類似於手機收到警報PWS系統的緊急訊息,就是當下會收到跟過幾分鐘之後會有比較詳細的資訊傳進來的示警訊息。
-
前者比較即時,也就是用在有迫切性的地方,又或者可以用在其他比較沒有急迫的像豪雨、水災警報等等,我覺得不一定只能用在地震,也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
-
在提案的內容當中有說過,因為電視是臺灣民眾接觸媒體的第二大,但是這邊要更正一下,當初找到的資料,是指十二至三十九歲的統計結果,是民眾第二大接觸媒體,但整體統計起來的結果,它還是第一大的。
-
這一份資料的統計是在2015年,因為沒有比較新的資料,所以沒有辦法提出,因此電視台應該也還是在前二大接觸媒體的範圍之內。
-
我們看了附議人的附議內容之後,有人講到年長者不熟悉、不方便使用智慧型手機等相關設備,根據尼爾森2015年的報告也顯示重度收視的觀眾的年齡結構偏高,五十五歲以上的比例超過一半,六十五歲比平均值高出許多。
-
從左邊的圖也可以看到,2016年是四個三季收視年齡層分布的概況,在年齡越高、分布得越高,所以我們認為透過電視來發布這一些警訊的話,對年長者是比較有益的。
-
雖然現在手機已經可以收到警報了,但是也要考量到沒有使用手機的族群,又或者是各種情況沒有辦法收到警報,像右邊列的是在沒有訊號的地方,像有些地下室是收不到,又或者是非臺灣販售的4G手機又或者是基地台遭受毀損等等,希望這一種警報發生可以提升災害警報的密度及廣度。
-
地震發生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也可以提高到平常的警覺心,像東森新聞一樣,他們有防災災害的觀念,避免單一管道發生問題的時候收不到警報。
-
而且也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情形,像海嘯、水災、風災、高低溫的特報等等,像剛剛講到東森新聞發送速報之後,他們會有地震防災需求的字卡,可以達到一種防災知識宣導的效用。
-
因為我是以一個民眾的角度去提出這個提案,當初對這一個議題也沒有非常地瞭解,當初有想了幾種方法,但是是否可行就需要再討論了,也就是今天協作會議的重點。
-
像各個頻道或者是由平台系統業者等等,又或者是像去年有試辦同意切換頻道的做法。
-
我認為無線頻道應該優先被考量,因為現在所有大部分的系統裡面,必須都載有無線頻道,加上一些偏鄉的地區,他們也是只有使用無線頻道。加上今天的會議手冊當中有提到災害警報是比較可靠的,所以我認為無線頻道應該優先考量;但是之前有聽到開放政府會議紀錄裡面有討論到這一塊,似乎無線頻道的技術可能沒有辦法應用到,希望大家可以討論看看無線頻道的部分。
-
臺灣現在大概有六家新聞媒體,像畫面的形式或者是聲音規格都沒有統一;日本的畫面也沒有統一,他們的樣式都是比較相似,但他們速報的聲音是大部分都一樣,都是使用同一個聲音,我覺得可以培養我們有一種反射性的聯想。像我們聽到「為少女祈禱」或「給愛利絲」的音樂,我們就知道垃圾車來,如果聽到地震速報的聲音,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反映。
-
像有提到帶來的影響會干擾畫面,除了打在畫面中央的話,日本有其他的方式,像以日本TBS的頻道為主,畫面正中間會有一行字告訴大家地震速報,再把詳細的資訊放在角落,避免畫面遭到遮蔽。
-
像也有朝日頻道是以更不干擾畫面的方式來發布這個速報,但這個部分好像比較屬於後端,需要過幾分鐘才收得到警報的部分。
-
接著是NHK,像我們看到NHK地震警報那裡有一行字,為了避免畫面跟地震的訊息遮蔽,自動縮小畫面的比例,以避免干擾到訊息或是畫面上的內容。
-
簡報到此,謝謝大家。
-
非常感謝。
-
其實提案人有提到很多我們這邊的一些新想法,我們都先整理到心智圖當中,包含「警示聲音規格統一」、「現在畫面中間有字,再把詳細的資訊放在角落」、「字卡的背景透明避免干擾畫面」或者是「縮小畫面來避免干擾訊息」,我們先放在這裡,晚一點會歸納到下面的心智圖當中。接著請內政部簡報。
-
各位與會先進大家早,內政部報告「民眾『提點子』強制全電視頻道加入『地震速報』訊息即時蓋台播送功能」。簡報大綱請參閱。
-
有關提案規劃時程,誠如剛剛所說,開放政府聯絡人會議很重視,所以雖然未達附議人數,但我們決議要納入協作會議。5月之後,我們就立即跟提案人釐清、電話聯絡,也瞭解他的訴求。瞭解訴求完之後,我們確認是由內政部、NCC、氣象局共同主辦,大家一起做議題脈絡分析,也感謝PDIS及相關單位來完成心智圖,及今天召開協作會議,預計8月31日會把的回應情形於平台公開。
-
有關提議內容的部分,提案人已很清楚說明了地震速報的內容、建議功能及規範方案、相關建議及預期效益,這部分就不重複說明。
-
這樣的提案建議與現況,初步概略比較,第一個面向是蓋台播送部分,現有東森、三立、TVBS、中視、中天、大愛等六家;第二,有關於格式內容部分,以醒目顏色、播報音及相關的提示字卡,這部分六家電視台未一致。第三,規範面向機制部分,有關播送條件、要件、資料等部分,六家電視台皆由氣象局提供一樣資料。有關播送畫面的比例時間與資訊卡的提供,這部分後續可再規劃,目前尚無統一。 有關法令規範的部分,原則上在電視廣播法、有線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災害及緊急事故應變辦法,目前有此相關法令規範,只是相關的機制、徵用及作業機制,我們今天會再釐清、說明。
-
有關內政部針對提案回應,先說明為什麼這個案子這麼複雜?為何會由NCC、氣象局及內政部共同主辦?係因整個政府在災防的體系,整個面向其實是很複雜的,整個災害防救從事前減災、整備,及事中應變、事後復原,分為三個層級,就是中央層級、縣市層級、鄉鎮層級。
-
平時相關單位推動平時的預防、整備,就會訂定相關應變的計畫。在災時,中央會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縣市也會成立縣市應變中心、鄉鎮市也會成立鄉鎮市應變中心,所以整個災害防救工作,是整合所有的部會、縣市及專業能量去作統籌,才可以如此執行災害防救。
-
從中央分工清楚了解災害的類別很多,臺灣是以災害的類別來作災害防救業務的歸屬,以內政部而言,我們主要是針對風災、震災、火災、爆炸,經濟部有水災、旱災、礦災及工業管線,交通部為交通事故,衛福部為生物病原災害、農委會為寒害、土石流、環保局為毒性化學物質等等。災害類別很複雜,一個業務主管機關是沒有能量單獨執行,而是採業務分工,如人命的傷亡由衛福部執行緊急醫療,地震所造成道路損壞由交通部處理。地震造成很沒水、沒電由經濟部處理。業務主管機關雖為業務負責單位,事實上是所有政府部門都動起來。相對更具體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分四個群組、二十九個分組來分工統籌運作。就提案地震速報,氣象局已很努力推動各種面向的預警,中央也在這樣的預警通知下,立即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由災害業務主管機關統籌應變。
-
大家很清楚地震預警機制中,已有很完整的CBS,因CBS部分民眾無法接收,因此提議除CBS平台外,增加預警通報管道,從CBS中分工之中央災害業務主管機關涉及很多單位發布訊息,目前這已是完整機制,哪一些部會發布警報訊息中央政府已經很努力執行規劃。其中防空警報、地震警報是屬於國家級的,其他屬於一般訊息通知。
-
針對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如有一般訊息要讓民眾,像今年相關風災部分,行政院新聞處就利用這平台發布訊息,所以平台可供各防救災單位自行依規定繕打文字,讓民眾瞭解相關訊息及資訊。有關提案宣導防災知事,內政部極力推廣各種的防災知識,所以地震速報的防災知識的資訊,這部分會全力的配合。
-
接下來有關本提案之建議,就現有機制,相關部會已很努力去建立警報傳送機制,就民眾閱聽電視的方式主要是有線平台,有線平台包含MOD,還有部分是無線和衛星電視,個人建議在CBS完整機制下,加上已有六家電視有這樣的服務系統,法規面也再參考CBS在電信通訊法中有完整的規劃因應,電是就可比照CBS分階段、分模式來共同監管推動,以上為內政部簡報,謝謝。
-
感謝內政部的報告,接下來請NCC。
-
各位與會先進大家好,以下由NCC跟各位簡報強制電視頻道播送地震速報訊息的報告。
-
簡報大綱請參閱。
-
按照災防法第35條,緊急應變所有警報的種類、內容、樣式、方法及發布的時機,事實上是由各中央災害業務主管機關擬訂,報行政院災防會報通過公告之。另外,談到地震速報依氣象法第17條,所有全國的氣象、地震或海象的預報及警報只有中央氣象局才能統一發布。
-
現在所建的災防告警系統,都是政府機關用來提供專屬災防用途網路服務的通訊系統,是屬於智慧防災的一環,剛剛有提到防災雲,各位應該有聽過防災雲,這應該由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負責規劃,包括剛剛先進所說的聲音要統一,然後評估設置,使用符合災防目的通訊傳播網路來提供服務,事實上通訊傳播網路只是災防訊息傳送的通道而已。
-
NCC為依通訊傳播基本法設置之獨立機關,為辦理所有通訊傳播業者的管理事項。相關的災防業務,包含統一訊息及通報機制等,應該由災防業務主管機關來辦理,其他機關協辦。
-
NCC協辦什麼?就是讓通訊傳播網路配合災防單位介接連線需求,然後利用通訊傳播網路傳遞災防訊息到用戶的終端設備。
-
政府網路的服務需求是由各該災防機關來規劃、設置專用網路,另外一種是租用業者的網路來提供服務。第一項專用網路,像內政部消防署就有建置全國防救災緊急的通訊系統,這包括有衛星災害畫面的傳遞。像國發會GSN的網路也是架構在電信業者的寬頻網路上,那是屬於後者。
-
我跟各位介紹一下,讓各位瞭解一下整個視訊服務提供方式。這上面是衛星廣播業者,可以透過衛星傳遞訊號下鏈至有線電視或者是MOD業者,把頻道內容傳送到這邊來,前述平台業者負責把這一些內容頻道多工以後傳遞給收視戶,而收視戶就可以選某一個台,比如東森是「51台」,按「51」就會收到。
-
再來無線電視台的部分會分兩種,一種是透過無線的電視轉播站傳遞訊號,收視戶買一個set-top box接上電視機就可以收視;另外一種必載或與有線電視簽約的無線台,也可在有線電視上看到;另外一種,係CBS的行動通訊網路用手機來接收,也是一種管道。
-
另外,氣象局跟廣電業者設備的協商介接說明,目前災防法、相關法規並沒有強制規定通傳業者一定要跟災防單位網路介接。現在是業者自發性跟氣象局簽訂地震速報的合作意向書,目前無線電視只有一家中視,其他是衛廣業者有五家。
-
下面圖示為點對點介接FTP的原理,由災防單位與電視台簽約連線以後,氣象局會把地震速報訊息傳送到伺服器當中,業者會安裝相關的軟體,偵測以後把這些災防訊息按照標準的文字格式放到主控台,有的是自動的將地震速報呈現在電視上,有的是人工判斷後呈現。
-
上面是透過衛星台,下面是無線台,剛剛有報告過,一個是直接安裝機上盒就可以收視,一個是在有線電視系統才可以收到衛星廣播電視台。
-
接著是強制全電視頻道自動播送災防訊息的法規疑義,廣電三法授權訂定天然災害緊急事故徵用頻道要點,這部分是屬於災後災害的宣導,像SARS、登革熱,徵收的頻道要播放災防單位製作宣導的內容。程序上是由災防單位先函送徵用申請書給通傳會,然後通傳會據以審核及徵用頻道,指定電視、廣播業者停止播送節目,播送宣導的災防訊息。
-
災防法第27條、第31條分別為災前整備傳遞災害警報訊息或成立應變中心後,災中及災後優先使用傳播媒體蒐集及傳遞災害訊息,按照法規是屬於比較事前、事中及事後傳播災防資訊,前述廣電三法比較屬於事後的災防宣導,可按照各類型的狀況加以運用。
-
現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關於強制自動介接廣電業者傳播網路以全電視頻道來播送地震速報的部分,目前在災防法沒有法源依據,可能將來要看怎麼樣協調及處理。
-
災防訊息介接適用的頻道,剛剛有報告過兩種電視的介接方式:一個是直接由氣象局跟廣電業者,像無線、衛星廣播電視業者去協調以點對點FTP介接;另外一個是透過災防雲,像氣象局地震速報與災防雲介接,災防雲再跟有線電視業者介接,當啟動地震速報以後,我們要切換至公視的防災指定頻道,就可看到地震速報畫面。但公視要依第一種方式與氣象局介接。
-
災防雲啟動以後,有線電視或者是MOD就會把所有收視戶正在看的頻道,由頭端至機上盒下命令之後,切換到公視「地震速報」的畫面。
-
另外無線、有線的電視頻道因為有很多類型的節目,像有運動、兒童各方面的節目,如果強制全電視去播送災防訊息的話,這是不是會影響到觀眾的收視權益,可能要納入考量。像我剛好在看精彩的運動賽事頻道,你就把它切換過去,這是否適宜也要考量。
-
我們也建議災防業務主管機關跟廣電業者協商確定以後,NCC會協調業者落實執行。
-
我們建議如果要執行,可能要由中央災害業務主管機關來統籌規劃,可能要決定主辦單位,然後邀集相關的廣電業者及災防科技中心、NCC來開會研議,看整體的作業規劃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的話,法沒有強制的規定,用簽訂合約的方式來執行,我們會來協助辦理。以上報告,謝謝。
-
接下來請交通部。
-
各位與會先進大家好,由交通部氣象局報告,簡報內容有提到氣象局有提供地震的速報資訊給六家電視台,我接下來說明目前針對提供資訊給六家電視台的現況說明。
-
這個是簡報大綱,包括當時推動背景及現況說明。
-
推動背景報告之前,先跟各位簡單介紹一下,目前整個氣象局針對中大型的有感地震,我們發布的資訊種類可以分為三個,依據推播的時間來作分別。
-
針對陸地上的中、大型地震,我們在15秒的時候,可以推播強震即時警報的資訊出去,在5至10分鐘有更詳細的,包含在各個鄉鎮市區觀測震度顯示、有感地震及報告的發布,這是三個資訊有關在有感地震資訊發布的種類。我們在手機收到的CBS訊息或是推播電視台的訊息,主要指的是強震即時警報的訊息。
-
在電視速報的訊息,緣起是在105年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上線以後,民眾的手機可以收到訊息。同年東森電視台主動拜訪氣象局,希望在大地震發生的時候,希望可以畫面蓋台的方式,民眾可以同步獲得地震速報的訊息,所以我們雙方針對插播的模式經過討論,整個電視台其實有做過設備的採購及系統建置以後,在105年8月我們就簽訂了合作契約,氣象局就開始提供東森電視台速報的訊息。
-
後續有其他的電視台陸續跟我們洽談合作,目前為止有六家電視台,氣象局有簽訂合作契約來接受地震速報的訊息,我從網路上節錄下來實際發布到電視台以後,電視台畫面蓋播形式的部分。
-
整個畫面的內容資料是由氣象局統一提供、一致以外,至於整個覆蓋的方式、提醒的聲音或持續的時間,當時氣象局是尊重各家電視台設計的理念、想法,所以我們並沒有強制一定時間多少或是整個畫面的顯示方式,文字的部分是希望大家都是一致的,因此這是文字的部分。
-
接下來報告我們作業的現況,目前推播到電視頻道訊息的標準,當速報系統、預警系統有偵測到地震規模5以上,有一個任一縣市政府所在地預估震度3級以上,目前在臺灣的震度分級是0至7級。3級以上是民眾非常有感覺了,不一定會造成災害,可能4級以上會造成災害,只是在3級以上民眾就非常有感覺。然後達到這個標準以後,我們會針對縣市政府所在地預估3級的縣市,會把它提出警告,會在畫面上顯示區域的縣市,也就是預估震度3級以上的部分。
-
這是整個推播的架構,分為有氣象局、電視台的部分,剛剛NCC專家有提到這個架構,這個架構的部分我就不再說明。目前跟六家電視台,其實都是用專線在做介接。
-
但是我想要報告時效性的部分,目前氣象局針對島內的地震,平均可以在15至20秒以後得到地震訊息,然後對外推播,然後對外的時間會花比較久,大概是20秒跟30秒。
-
經過我們的一些推播、專線的傳遞,大概發1至2秒的時間。至於到電視台以後,根據我們跟他們的瞭解之後,電視台在收到訊息1至6秒之後,這個訊息會顯示在電視台的畫面上,這是架構的部分。
-
有關提供電視台所使用的CAP格式,也就是共通示警格式,其實跟PWS格式是一樣的。這個格式的內容很簡單,包含整個訊息的生效、失效的時間,然後整個在插播訊息的完整內容是這樣,所以目前六家電視台所顯示的文字是顯示這一些文字在電視台上,我們也把訊息分割了地震時間、位置、示警的標準及示警的縣市,同時我們也提供
-
這是結語,很快速跟各位報告,跟各位報告結語的部分,我想跟各位先進報告,氣象局針對我們做地震的資訊,尤其是地震強震即時警報、地震速報推播的部分,其實我們現在所面臨的一些狀況,還有所要努力的方向其實有三個:
-
第一,它會有盲區存在,因為我們資料處理需要時間,包含地震測報及傳遞,例如我們要到電視台或是手機上,還有一些收到的時間,所以很多民眾看到了訊息或是收到訊息以後,大部分很有可能的機會是已經開始在動了,這個是所謂的預警的盲區,因此氣象局面臨的挑戰及方向是要儘量縮短時間,目前是15秒,我們希望可以再更縮短。
-
第二,整個地震的監測系統全部是自動化,包含監測、傳遞及計算都是自動化,所以有可能發出錯誤警報的機會,因此如何去避免錯誤警報的機會發生,這也是氣象局所要努力的方向。
-
第三,民眾看到這個訊息以後、收到這個訊息以後,對訊息的瞭解或如何去應變,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讓民眾知道這個要努力的方向,這個是氣象局面臨的實際狀況與要面臨的方向。
-
回到結語,其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在整個地震防災體系當中,其實是位於體系的上游,依據氣象法,我們會作地震監測及資訊的發布,這個案件我們氣象局會依據相關單位所研擬的可行方案來全力配合並部分提供地震速報的訊息,以上,謝謝。
-
謝謝,接下來說明已經差不多到11點,接下來進行有關於事實釐清的部分。
-
我們之前已經做好心智圖,左邊是有關於利害關係人的部分,我們用訊息傳遞的方式整理出來,我等一下會再帶到這張圖。
-
接著是到議題釐清的部分,前面是關於資訊接受面的部分,包含提案人提到的手機推播警訊、設備無法收到、年長者不習慣涉及帶到手邊,網站容易塞車等等,要用電視來傳送地震速報,這個地方有一些補充。
-
接下來,在系統建置面的部分,我們這邊有附上PWS的介紹,這邊有分成幾種不同的方案:
-
第一,有指定頻道播放警訊,平台業者自動轉台,這個地方是我們使用公共電視來播出這一個防災的訊息,然後我們讓大家家裡電視的機上盒可以自動轉台過去,這個是只限於有線電視,MOD的狀況目前已經規範機上盒要接受MSP的訊息,有線電視的部分已經規範,只是這個地方還是有一些問題,可能會需要克服,包含徵用辦法,或者是一些老舊的機器沒有辦法更新等等。
-
我們去年的時候其實也是用這個方式做過測試,但是有平台業者被轉台了,然後遭到很多的客訴,這個地方有一些困擾。
-
頻道業者的部分,剛剛交通部已經提到了,有不少人其實是自己跟他們介接,頻道業者這個地方是自己去跟氣象局去做介接,但是有時蓋台還是會影響到一些消費者的心情,他們可能還是會有一些投訴的狀況,這個是我們整理的。
-
還有四種不能蓋台播放的頻道,包含像境外的,可能自己播送的地點在國外,舉例來說我們不能要求CNN來播放臺灣的地震速報,這個是全世界都看到了。地方頻道可能沒有辦法,非二十四小時製播的頻道也沒有辦法,只是錄影播出,沒有辦法再加上警訊。
-
另外一種是讓電視機直接接收地震速報,這個部分是電視機的規格要有一些改變,這個部分可能有一些困難是需要克服的。剛才大家有提到如果做法確定以後,我們接下來要討論有關於法規作業面的問題,這個地方可能有各種像資訊傳遞上沒有統一,警報發送時機沒有規範,呈現的警訊內容沒有規範。
-
其實剛剛的提案人有提到警示聲音、規格統一這一件事是很重要的,還有法律適用的問題,可能導致災害發生的時候,可能沒有相關的法條來讓業者有一個依據作轉台,這可能也是需要克服的部分。
-
前面報告比較沒有提到的部分,像右邊的補充,所謂的「盲區」,其實是資訊處理可能來不及的地方,比如這個是7月6日美濃大地震,如果12秒才送到的,地震波已經傳到這個地方了,往北是要49秒才到,所以在台北就會比較早看到高雄的地震;不過通常在臺灣傳那麼遠,有時其實相對比較少了。
-
之前網路上其實很流行,大家也常看到,像日本311大地震的時候,手機收到警訊說幾十秒後地震波就會到了,過了幾十秒,確實搖起來了。311發生大地震時的狀況,他們當時地震是發生在外海,所以當傳到內陸的話,其實震度還是相對大的。
-
但是同樣距離我們看一下,其實在臺灣及大部分的地方都已經涵蓋到了,因此臺灣地震速報如果採用類似規格的話,其實跟現在的狀況比較類似,因為臺灣的地震帶大部分都是在腳下,很有可能我們搖了以後才收到警訊,這個效益上就跟日本不太一因。
-
前面有提到關於訊息傳遞的方式,我們可以來看這一張圖,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手機上會收到簡訊,大家會常常拿來消遣「我是不是邊緣人」的這一件事,這個簡訊其實是從中央氣象局直接傳到NCDR,由NCDR直接傳給四大電信業者、基地台至手機,是採這個方式來傳送的。
-
去年921到今年921到測試的是從消防署服務訊息平台MSP來要求有線電視平台業者跟MOD來作轉台的狀況,由電視轉到民眾,同時轉到公共電視頻道,有可能接收了中央氣象局的東西之後再播放出來。
-
這個方案目前是今年921還會再測試一次,我們現在已經運行的是,提案人已經提到有關於東森、三立及大愛的這些狀況,是由氣象局的專線傳遞到他們這邊,所以大家在看的時候就會直接看到相關的訊息,這是目前的狀況。
-
不知道大家對於釐清的問題有沒有什麼問題?或是有什麼意見是剛才聽完了部會的簡報,然後有一些疑惑,想要提問的都可以舉手。有人想要先提出一些看法嗎?還是有人想要補充嗎?
-
雨蒼剛剛有提到關於地震速報的傳送與接收,提到現地型的預警功能,提到因為臺灣的土地面積大小跟日本有所不同,因此現地的地震震央預警時間不足,臺灣土地南北大概3、400公里,日本是比較長的,所以地震波,P波跟S波傳遞的時間差會比較多,比較能達到現地預警功能。
-
但是現在中央氣象局有跟學者合作有關於現地型的偵測是複合型,因此臺灣在這一個部分的科技研發也有在進展,目前到底地震波的偵測情況,這樣的技術是不是有一些精進的部分,因為我想這個部分是一個相當關鍵的議題,會影響到地震波的交收,但是我知道臺灣大學吳逸民老師對這一個部分有在做相關研究與測試……
-
現在也有在做。
-
如果做得好,未來地震震央(現地)的預警就可以比較可以處理。
-
有關於副主任提到的,國震中心是發展現地型的地震與系統,現在這一塊的訊息建立在公立的國中、小,是因為之前跟教育部說最早投入於未來國家主人翁身上,放在公立的國中、小。
-
其實氣象法有規定,這樣子的資訊要回到中央氣象局,他們是官方機構,現地型主要的訊息發送是給特定的使用者,教育部這邊的要求是給特定的公立學生。未來這樣的訊息是不是可以傳遞到更多的公部門,我覺得這一塊其實基本上是可以再研擬。
-
剛才有提到有關於現地型的運作方式,因為基本上是六個站收到開始作運算,我們主要是以單一測站,有2、3顆的地震儀,發送之後給附近鄰近的學校,我們的預算機制是這樣子,我們也是有可能誤報的情況,其實跟中央氣象局一樣,因為我們是單點,像過去有發生誤報,像學校施工沒有通知,我們也有產生過誤報,我們希望這樣子的技術可以減低誤判的機率,未來希望這個東西可以提供給更多的民眾使用,所以我們現在也在研擬複核式,這個是前瞻計畫的部分,我們希望把這個部分推廣越多,基本上說明到這裡,謝謝。
-
我們釐清一下,有一個現地型及複合型加起來,建立於公立國中、小,國中、小是現地型或者是複合型?
-
接受到的是複合型資訊。
-
你這邊有提到一個困難,氣象法規定地震速報應該是由中央氣象局官方發布,地方是不能來發布的。
-
我稍微釐清一下,因此這邊的狀況是因為中央氣象局如果要發布地震訊息或者是相關訊息的話,大家知道如果誤報,民眾有時會很憤怒,所以氣象局相對會需要多顆一點地震儀來確認地震是發生的,現地型是用比較少的地震儀就可以偵測到,因為比較少顆,所以容易產生誤報,是不是這個意思?
-
因為我們等於是單一測站,偵測到P波,推估後面的S波有多大的震度,因此可以爭取比較快速的時間,但是相對來說只有單一,所以像學校離很近的,在施工,可能會同時兩顆地震儀都偵測到,因此可能會誤判。
-
氣象局我們會說比較類似像區域型的想法,因為有很多個測站,因此地震波傳到測站需要的時間,結算到傳遞給大家收到,勢必可能就要花15至20秒的時間,至少要這樣的時段。我們今天都不知道地震在哪裡發生,距離我們最近的測站,我們可能用最短的時間,過去美濃地震,第一個測站是7公里,人體大概是3秒。
-
所以是遇到要快就容易誤報,要確認就比較慢一點,這個是現在的狀況。氣象局有沒有要補充?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就請業者來談談如果走複合型的話……我假設一個問題,今天既然提到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會想要問一個問題,就是複合型的氣象站之類的,我們就建在電視或寬頻的電視網,我們直接讓它來播送地震速報,會不會比較快?
-
我想再補充一下現行型及區域型預警的部分,地震預警是像工作,地震預警工作的原理是,因為P波跑得比S波快,但通常致災是S波,所以我們要用P波的2、3秒的資料就要去推估接下來進來的S波會不會致災,這是很艱困的抉擇過程。
-
現地型的做法在於有把進震央至少六個站都有P波前3秒的資料之後,然後再來判斷這個地震會做預估計算的動作,所以會知道猜地震的位置在哪裡、規模多大,所以用了這個震源推估的資訊之後,去推算全國22個縣市政府所在地,理論上接下來的S波會幾秒之後到,到了之後的震度有多大,這是目前氣象局區域型、地震預警的原理。
-
但是在目前國內發展的現地型或國際上發展的現地型預警,都只用單一個點的地震儀的P波去推估接下來的S波會不會致災,所以等於是用很少的站數——而且是在同一個位置——這樣的預警資訊沒有辦法推估大概的位置及規模,這一些完全不知道,但就要去算S波會不會致災,因此現地型的挑戰更為艱困。
-
日本實際上已經運作十幾年了,他們也是用類似像區域型的概念,但是他們把六個站縮減成兩個站,只要兩個站測到了,算出來有可能就發警報,因此曾經前兩年有發過在千葉的儀器故障,導致預估東京發生規模9.0的地震,這個預警資訊送出去以後,雖然15秒以後馬上更正,但預警接收單位包括重大交通運輸等單位,自動應變的機制都已啟動,例如像新幹線減速等等都已經啟動。
-
這樣的觀念只是要跟大家分享,區域型預警就已經存在非常大的挑戰,現地型預警是更高難度的工作,我們沒有辦法可以很樂觀地期待在短期內,臺灣就可以立刻做到現地型預警,而且民眾可以忍受誤報,可以想像是規模8.0的地震誤報在臺灣發生,那個是什麼下場?這個要特別跟各位在座分享這樣的想法,謝謝。
-
氣象局想要提醒大家的是,快速的代價是誤報,但是誤報的結果是不是大家可以承擔,這可能是一個問題。
-
有沒有業者想要補充?假設我們建設一個現地型在你們的頭端會不會有什麼困難?如果沒有的話也沒有關係。
-
有沒有人想要補充有關於現在的狀況?
-
剛剛氣象局提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如果將來要朝這個方向推動時,也要注意非常關切的議題,也就是對民眾的風險溝通,我們現在雖然地震速報的機制非常地完善,然後準確度也相當地高,但是仍然會有一個議題,不論剛剛講區域型或者是現地型,都還是有「誤報」的可能,將來過去是手機,手機我們接收到訊息,將來在電視各相關的媒體都會做推播時,對民眾這一個部分所謂誤報的溝通。
-
假設誤報之後,我們要如何立刻做相關的說明?這樣的機制其實也都要把它在推動前做出來,到底是哪一個單位、哪一個部會出來做說明。
-
最近我們在CBS發送的時候,經濟部發送一個測試的訊息,在高雄說自來水被污染還是什麼?結果媒體提到造成民眾恐慌。
-
最近高雄有手機災防告警演練,演練自來水污染,要馬上停水,由高雄自來水七處發出來的,因為上面有留電話號碼,民眾收到後就打電話到這個單位詢問,然後該單位人員回覆說他也覺得很奇怪,水是好好的,應該是NCC誤傳傳錯,事實上通訊傳播網路就是災防訊息傳送的通道而已,所有的發送訊息都是由災防機關去發送的,所以我們才一直主張你發的災防廣播簡訊,上面一定要留電話號碼,就跟一般我們在通訊簡訊一樣,上面就有電話號碼,你就可以去查證。
-
我覺得這個議題跟民眾風險溝通來澄清整個過程,這在整個案子當中也要有一個部分,到時也要看怎麼說明,是由氣象局主動說明,或者是由災害業務主管機關,又或者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
我相信在後續推動災防告警的系統過程中,這一個部分應該是要把它列為重要的議題。
-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稍微彙整一下,這個地方可能有對民眾誤報的風險溝通,該如何立即作相關的說明,如果我們發測試簡訊的話,又或者是像去年921,等一下請內政部稍微分享一下,因為你們也是測試訊息,也就是民眾的困惑看是什麼,以及你們如何應對。
-
該如何作相關的說明,當時其實有發生一件事,測試高雄自來水污染的訊息,上面的人發的,但是下面的業務單位不知情,因此很多電話打過去,結果他們說:「奇怪,沒有這一件事,你們怎麼這樣子?」上面、下面的訊息要一致,大家知道我們今天來做測試。
-
接著,災防簡訊有一個電話號碼來做查證,避免只收到簡訊,然後不知道怎麼查證就引發恐慌,或者是像氣象局或者是災害主管機關來作相關的說明。
-
主持人、各位與會同仁,剛剛有提到指定頻道切換,可能是今天這個案子的一個解法,指定頻道切換是去年921國家防災做的一件事,所有的收視戶強制轉到公視,我們利用公視來發布統一的訊息,這個是很簡單的概念。
-
不過這個背後有牽涉到技術上的問題,首先是公視,我們去年是跟公視講好我們先拍了一個影片,部長講話搭配地震一些宣導的訊息,告訴大家有這樣的機制,拍了一個影片,事先給公視,而公視在講好預定的時間類播出來。
-
至於各個有線電視的業者,還有各收視戶約定講好的時間,在那一個時間點,所有有線電視的系統業者,大家把所有民眾的收視戶切到13台的公視,我們達到這樣的目的。
-
但是經過事後的檢討,必須要有很長的準備作業時間,我們當時在切換時,硬體設備的部分也會花一些時間,所以會有一些先天上的困擾,我們今年還會在做這個事情,但是我們希望把準備的時間更縮短,受限於一些先天的限制,我們對公視並沒有直接的連線,因此還是會先拍一個影片、先送給公視,我們希望是用網路傳送,把這個影片傳給公視,我們會先送一部給他作備份,當時網路傳送有問題,我們希望網路傳送希望在切換前的一個小時或者是20分鐘或半個小時,把這個影片送給公視。
-
各個有線電視業者的切換,我們用我們的訊息服務平台連接到各個平台業者來做指令發布的切換。
-
這個運用到我們今天講到的地震速報,看起來是有解,但是看起來有一些先天上的困難,首先對公視的部分還沒有解決,如果以後公視要接氣象局的地震速報,也有介接上要去處理直接接氣象局的地震速報,怕在畫面上蓋台,這個一樣是有介接上的問題。
-
更複雜、更困難的是所有收視戶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透過自動介接,而沒有透過任何人工的介入,然後在氣象局從地震發生10至15秒間的處理,然後處理到我們的訊息服務平台,然後再由訊息服務平台把這個指令發送到各個有線電視業者,然後再把轉一台指令送到每一個機上盒子的收視戶上,我想這個不能講分秒必爭,而是秒秒必爭,是不是能夠在10秒內完成,這個是非常值得疑慮的問題,這個是一個解法,但是我覺得在時效上可能會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困難存在。
-
我們做這個事情,並不是為了要把地震速報在感受到地震之前就收到蓋台的訊息,我們希望當重大災害發生的時候,可能各方的訊息很混亂,我們有一個統一的訊息、發送的管道,但是又不需要像SARS徵收各個業者的頻道,我們透過業者的切換,可以機動有效,也可以達到很快統一發布的訊息,但是那個訊息比較不是在地震搖晃前就收到訊息,那個比較沒有辦法達到需要這麼短、有效率時間的要求,以上是我們的921國家防災委員會做指定頻道的說明。
-
921當天切換的時候,有沒有收到哪一些民眾的反映?
-
受限到硬體設備,有些機上盒沒有數位化,還有一些沒有早期的,可以切過去,有一些是切過去,但是回不來,這個時間差也有關係,雖然我們約定好時間,但是有一些切過去的時候,那個影片已經播完了,這都是今年希望能夠去克服的問題。
-
但是還是有其極限在,那個時間再怎麼樣壓縮,每一個環節,畢竟經過很多環節,從氣象局到訊息平台,訊息平台到有線電視業者,有線電視業者再到每一個機上盒,太多的環節要去克服,而每一個環節即使都是自動化,我相信也達不到你在地震搖晃之前看到地震速報轉到公視的畫面,這個是我們進入比較深的討論前想先跟大家報告一些前提、背景的資料。
-
我先跟大家說明一下,可能有的人未來會看影片,我先說明一下,這裡面其實有非常多的專有名詞,大家有聽到CAP、MSP等等,我們的議題手冊裡面前面有一個部分是做名詞的釋疑,如果真的看不懂可以參考一下。
-
您說目前雖然921有這個測試,但是這個系統的設計其實是為了一些重大訊息的發布,我只是舉例,比如地方快要發生土石流、颱風快要來了,哪一個地方要撤村,會透過這個方式來發送分鐘之內的訊息,所以當初的設計並不是專門為了地震而設計的,但是因為大家測試了,好像有一個譜,所以大家在想是不是可以再改善,只是內政部這個地方也坦誠可能有一些地方還是需要,如果真的要用到地震上,有很多困難要克服,像自動化的部分、公共電視的部分,這一些地方都可能還是要克服,是不是沒有錯?
-
是的。
-
是不是可以請業者幫忙分享一下有沒有像去年921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收到什麼抱怨或者是民眾的困擾?剛才提案人其實有提到一些好的方式,是不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讓他不是蓋台或者是不是轉台的字卡方式,目前有沒有業者或者是公共電視願意幫忙分享?
-
我是凱擘公司。
-
去年921演練的時候,因為我們有所謂的細胞廣播,大家有手機,拿了手機就可以往外跑,這個是我們的用意、目的。我們的習慣是看電視,我如果收到這個訊息,我可能會坐在那邊看哪裡有地震、什麼訊息,因此反而是會停留在電視前面,反而不是跑,我應該是要趕快避難,所以會有這兩種差異,手機訊息知道之後就不會想要看畫面,就會走,有線電視播放的話,就會想要停留在那邊,這樣利益就不一樣。
-
你提到的是一個區域的問題,留在電視機或者是沙發前,反而沒有時間去避難,這可能是大家要考慮的危險。
-
有沒有人想要補充?也就是就你們看到的困難,NCC有沒有想要補充?
-
剛剛有提到是不是要統一的聲響,不能太大聲,但是要有一點震撼,讓大眾習慣此聲響。像剛開始推PWS/CBS,有一些民眾說地震速報的聲音怎麼那麼大聲,吵死人了,我們做各種測試都不敢選中午的時間,我們選的時間是在每月某日的下午4點。
-
有一次是要測試很多項目,像傳送速度及兩、三家業者的異地備援測試,我們選在林口很偏僻的山區,為了測試切換,接近中午測了十通,我們隔天馬上收到民眾申訴,說測這個太吵,把他吵醒了,因此我說這個有一點兩難,要很大聲讓民眾警示,又怕會吵。
-
這個聲音會牽扯到地震速報的標準,因為現在氣象局的電視地震速報標準是3級以上,但是手機的PWS地震速報規範4級以上(大部分),所以3級以上的頻繁度可能會稍微高一點,所以現在手機4級以上及地震規模要5級,這個以今年的經驗來說,那就沒有那麼多,所以可能還要再去衡量。
-
我回答一下凱擘先生的疑問,民眾看到電視是不是要往外跑或者是要做怎麼樣的應變,我想你的問題應該是這樣。其實我們現在做一些對於民眾或者是小學生的防災教育,我們看到這樣的警訊、聽到這樣的警訊,其實我們應該是「趴下、掩護及穩住」,應該是就地先掩護,地震搖晃過了以後再往外跑,並不是突然接到地震警訊就往外跑,應該先就地避難。
-
其實NCC林簡正講的這一件事,民眾包含聲音的習慣、第一個時間要做什麼應變等等的部分,這一些就是我們平時為什麼要推動這一些事,而今天要開這樣會議非常重要的目的,要讓民眾瞭解、知道我們到底該怎麼樣去做,這個是做地震緊急的避難,到時傷亡可以減少,這個是我們初衷最主要的目的,所以電視推播也有其意義在,謝謝。
-
我們重新彙整一下剛剛提到的問題,剛剛凱擘提到電視有了速報以後是先看電視而忘記避難,災防辦的建議是現在告訴民眾不管你在什麼地方,你聽到手機有聲音、看到電視有訊息也好,先就地趴下、掩護,而不是逃跑。
-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記得您的建議有提到——可能我記錯——也許播放出地震訊息之後,也可以加上目前避難的方式,那也許是一個方式,像現在趴下、掩護、穩住,或者是地震波要來了,可以趴下,這個是一個方式。
-
像NCC剛剛提到目前的等級是什麼,現在手機是4級以上,台北是3級以上,台北是盆地,所以會搖晃,3級很多時候發生的地震,一下子就蓋台了,如果這個標準太低,很可能會導致不斷發出警訊,但是又沒有明顯地搖晃,如果是測試的時候,太頻繁發送,也會讓民眾感受不佳,我們目前測試而不用中午的時間,而是用下午的時間,也就是避免打擾大家的午休,這個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東西。
-
現在有提到目前內政部消防署的MSP可能沒有辦法這麼快發布,是不是可以請NCDR幫我們分享一下目前細胞廣播是怎麼做到這個速度的。
-
氣象局會發布CAP的訊息到所謂細胞廣播的平台,簡稱是CBE的部分,通傳會有規範,所以我們對五家的行動寬頻業者,包含了中華、遠傳、臺灣大哥大及亞太之星,行動寬頻業者是要快速傳輸、資安保護,所以都是用實體的專線在連接。
-
從105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快要滿兩年的情況,傳輸是在1秒內就可以傳輸過去。
-
行動寬頻業者到民眾的手機端會受限於基地台的情況、手機的情況,還有發送區域的大小會有時間上的落差,時間很快是2秒就收到,有時也會有延遲的情況。這個是目前地震速報發生的情況。
-
補充剛剛有提到去年921演習的情況,去年921用CBS來發送,這個是全台的範圍,氣象局有順利發送到平台,我們也順利傳到五家業者,當時的情況是中華電信部分好像在傳輸有錯,去年921的情況,有部分的民眾有收到、有部分沒有收到,如果一個訊息的傳遞包含很多單位、系統時,發射一個環節有問題時,民眾來反映的時候,像上次的情況是,氣象局有順利傳出去,氣象局覺得看了系統沒有特別的問題,NCDR查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
中華電信因為部分的地方有收到,當天的情況是我有收到,但是中部的某些區域沒有收到,所以也是經過滿長的時間去查看發現系統有一些問題,因此剛剛提到跨到很多系統時,到最後如果有一些需要澄清或者是疑慮有問題時,的確是會有一些瓶頸,這個是災防中心的補充說明。
-
災防中心其實分享的是目前我們的細胞廣播是用實體專線來串接,因此1秒內就可以串接完成了,這個狀況是系統都會有類似的問題,我們為了知道這個系統有沒有問題,我們一定要作測試,而測試的過程一定多少都會抓到一些問題,有這一些問題就會儘快修正,真的出事就可以快速反映。
-
去年演練有一些設備的問題,在中華電信有一些區域的人沒有收到這個簡訊。是不是可以分享中間環節該如何克服的問題?剛剛內政部提到使用電視的話,現在環節看起來很多,擔心也許跟你們一樣,也許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不知道,另外一個是環節太多,是不是會導致有太多時間的延遲,這個部分NCDR有遇到嗎?或者是怎麼樣去克服這個問題?
-
地震速報是在秒秒的部分,而且又是全自動的,如果系統太多的時候,的確在第一時間就變成大家在察看這個系統哪裡出現問題。
-
最後,每一次都有災防辦跟通傳會來協助我們,確定誰對外來說明,所以我們之前的經驗是,的確到最後都會推派出一個單位來作統一的對外說明,因為這個情況大概是這樣子。
-
其他如果是剛剛提到的,像土石流這一個部分,手動都會做一些確認的動作,因此目前的情況比較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大概是這樣的補充說明。
-
這個狀況應該是地震比較特別,因為地震為了搶快,剛剛說秒秒必爭的狀況,所以真的需要自動化,但是自動化的介接過程容易出問題,不像其他手動發布的警訊還可以確認,所以狀況比較少。
-
有沒有人分享目前看到的問題?
-
上面的文字還是要修一下,應該是「CBS到電信業者都是用實體專線做串接,一秒內可以傳輸至電信業者端,電信業者端推播到手機平均時間約3秒」,每一家網路架構、區域都不一樣。
-
剛剛講CBS推動時為何會這樣?因為在終端有很多問題,像重複收到會一直叫,跨區基地台收到又會叫,當時有一些終端的認證是有一些問題,後來這些都一一克服了。
-
因為民眾很care聲音,會容易干擾到他們,剛開始測試的時候,我們有請業者建專門測試的微型細胞基地台,就不是用廣區域的測試,因此在去年921,中華電信沒做過大面積的測試,因此在苗栗、台南有兩個參數沒有設定對,因此造成大部分區域沒有辦法發送。
-
為了改善此缺點,我們現在都是用測試頻道4380,事實上如果手機出廠的時候,它是關閉的,因此理論上是不會收到測試頻道的聲音。
-
現在每月測試,我們分全區、北、中、南區,每四個月會測全區一次,這樣的測試,基本上現在運作都很順暢,除了這個以外,事實上在業者的網路端我們有成立一個LINE群組,只要有測試或演習,我們都會請業者在測試時間完以後回報網路是不是正常。
-
至於網路端因為是屬於廣播的方式,能看的是在核心網路端是不是正常。如果訊息內容發生爭議,我們跟災防辦之前有一些討論,最後覺得發送訊息還是要附上客服的電話號碼,這樣比較不會有問題。
-
所以我們彙整一下這邊的東西,其實有包含了測試的過程已經有包含了衛星的細胞網絡,跟實際的狀況不太一樣,現在都是用4380這個頻道在測試,這個頻道預設是關閉,因此關閉是不會接到嗎?
-
不會有聲響,也不會收到,要開啟才會收到。
-
目前跟業者來建立溝通的管道來做測試的結果,每個月、每季都有一些相關的測試來取保網路運作是正常的,遇到真正事情的時候是可以應對的,這個是目前收到的訊息。
-
還有沒有人想要補充的?
-
主持人、各位先進,我想針對「環節太多」,我有一些心得想要跟各位分享,有關於指定頻道的事情,牽涉到太多的環節,即使是自動化,也免不了需要耗費一些時間,沒有辦法讓你在地震搖晃之前看到地震訊息。
-
如果必須務實一點看要如何解決,大家還沒有碰觸到解法,提供大家一個建議,也就是直接介接是必須的,看起來如果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自動化的直接介接是一定要的。至於氣象局要跟誰直接介接最小效,使這個環節減到最少,我想大家基本的概念,像頻道、平台及收視戶,如果氣象局的自動訊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傳到系統業者。
-
我們這邊有一個資料是中嘉、開破、台灣寬頻、台固、台灣數位光訊的這五家業者,底下的收視戶是全國73.16%,所以我只要接這五家,當然系統業者有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但是只要接這五家,可以讓全國73.16%的有線收視戶收到,無線就用另外的方法,無線接也可以,這樣大部分的收視戶就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
介接的環節會減到最少,至於系統業者收到的這個訊息是直接透過氣象局或者是氣象局先傳給NCDR,比照CBS的機制,然後再傳給系統業者,這個是可以討論的,但是基本上都是可以減少這個環節。
-
您這邊分享的是秒秒必爭,要自動化,有可能自動化也是會花很多的時間,因此可能還是要考量,比如有哪一些方式是可以直接必須,或者是像細胞廣播一次就發送,然後同一秒就完成,然後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地震速報。
-
前五大的系統業者大約是佔全臺灣73.1%的收視戶,因為這樣子,你會認為先嘗試直接介接,像凱擘這樣的大公司,也許是氣象局直接介接,或者是透過某個平台直接過去,讓他們收到比較是可以減少時間的狀況。
-
我先問一下提案人,因為我們這邊提了很多專用名詞,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是你們沒有跟上或者是不太能理解的?你可以直接問,我們這邊儘量協助解答。
-
都OK。
-
凱擘要不要分享一下如果有一個平台直接接過去的話,你們這邊有沒有什麼困難?
-
各位先進好,我這邊是長德有線電視代表,因為我的本業是做程式開發、APP開發,我跳脫這一件事來講,我們開發應用,不管是緊急應用或者是遊戲也好,我們會先分析客群,因為電視這個環境並不是二十四小時開機的,再加上用戶收視的頻道,並不是鎖定在哪一個頻道,也就是自動轉台的功能。
-
不是隨時開機,再加上配合目前手機的發展情況,看起來大部分的人家裡都有手機,你不是隨時開機,家中又沒有收機的情況下,剩下這一些客群有多少,是否值得我們集合很多單位來配合做這一件事,我覺得前提的部分還需要再更細部,謝謝。
-
您的意思是分析客群,電視環境並不是二十四小時開機、也沒有固定的頻道,這是不是好的客群。
-
還是要回歸到提案人當初提的想法,有一些人自己沒有手機,因為我們要細胞廣播,必須要4G的手機才可以收到,有些人不一定有4G的手機,再加上環境,可能是比較常收看電視,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希望進一步將這個訊息涵蓋到更多的人因此才會有這樣的建議。
-
其實提案人在提案當中有提到,其實偏遠地區不一定是使用有線電視,因此有可能是無線電視。
-
其實我想要瞭解的是,有沒有人可以分享,假設我們今天不是走有線電視的路、也不是走電視的路,又或者今天電視就關機了,有沒有什麼國家有哪一些案例是可以讓民眾收到地震速報?
-
我們災害發生的時候,其實我們常常用的一個觀念叫做「複式的通報」,雖然我們知道告警訊息傳送運用手機是可以做CBS或者是強震即時警報,我們為何要做這一件事(電視的即時警報)?除了提案人有提到有些人手機不方便,又或者是他們比較常看電視。
-
我覺得複式通報的好處是,日本除了手機,電視也通報,甚至包括像電腦,可以直接在電腦倒數計時地震波的傳遞過程。他們甚至發展出非常多的警示系統,因此通報作業模式並不是單一的,單一的通報作業模式有一個風險在,例如:沒有涵蓋基地台,就無法利用手機傳送CBS,因此就發展出非常多的方式,以這樣子來做的話,確保民眾可以透過不同的模式,甚至像日本還有電梯裝設告警系統,比如電梯會發出聲響,叫你不要踏出電梯。
-
我看過還有廣播的鬧鐘,像廣播的鬧鐘會發出聲響模式,因此我們做災防對民眾告警的方式,我們已經有了這一套系統,這一套系統已經足夠,是用非常多不同的模式,但別的國家也是這樣,所以提供給大家參考。
-
我們也可以提美國,每一個國家對PWS的方式不一樣,美國建置非常多、投入非常多的成本去做專線來對民眾告警,像我們現在是透過電信業者或者是將來希望有線電視、無線電視業者來協助我們做這一塊,其實也是為了社會的公益,也是減少對人民傷亡的模式,我們希望朝這個方向來作努力。
-
你要不要分享一下當初提案的(心情)?
-
地震如果嚴重的話,會對我們造成非常大的傷害,今年初就倒了好幾棟大樓,這一些警報讓人收到越多,讓人活下來的機會就會越大。
-
附議像災防辦的看法,假設床頭的鬧鐘都可以傳遞地震的警訊,這一件事對大家的安全保障是更全面的。
-
請內政部分享一下為什麼921測試是走電視的管道?當初為何是選擇這個管道來作測試?
-
其實我們覺得訊息做得最好是SARS那時候,由衛福部統一徵收頻道,所以每一台、每一位民眾都看到政府統一發布正確的訊息,因為我們是地震主管機關,很怕大地震的時候,通訊中斷,網路上的謠言互相傳來傳去,那時就要很正確、權威性的管道來源,這個是我們做這個事情的初衷,但是我們沒有講到地震速報要快到讓大家在地震發生之前就收到,當初的設想是這樣子。
-
當初的目的是希望有一個管道讓民眾快速看到真正發生的狀況是什麼,以及讓民眾知道現在要如何應對,是這個意思嗎?
-
快速倒不是他的要求,但是要權威。
-
至少要正確,你是說正確的方式。
-
各位好,氣象局補充報告。共有兩點:
-
第一,有關於複式通報的事,現在氣象局對於強震即時警報的方式,大家最熟悉的是手機PWS,然後還有六家電視台,其實我們還是有透過網路的方式在傳播,所以現在的高中、小學的防災單位都可以發布即時警報的訊息,然後會跳起來並做廣播系統來結合,這個是推播訊息的三個管道。
-
其中還有一個方式是,我們考量氣象局本身是做地震測報的監測,因此對於傳輸部分或者是應用的部分,並不是我們的專業,也沒有人力與預算來做這一方面的事,因此我們的想法是open data方式,是公私協力及結合民間的力量。
-
因此我們跟一些民間單位有做合作,他們如果願意跟我們來簽合作契約,我們就把強震即時報的資訊給他們,就是開發後端的運用出來,目前有十幾家的廠商出來,我們是無償提供他們,他們就會做開發,所以APG也可以收到訊息,也跟廣播系統結合在一起。
-
像昨天也有一家來談是跟電梯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的方式是從這個方式是可以更多元,也就是局裡面有限的情況之下,讓這個訊息可以更廣泛地收到,並不是只有電視或者是手機收到而已。
-
第二,其實在整個地震的防災體系,大家都是一體的概念,組長也有提到,其實地震防災訊息的通報只是一環,在地震防災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像耐震設計的規範、土地規劃,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現在一些科技的進步,讓地震測報跟發布可以非常快速,因此訊息可以通報很多民眾知道提早緊急應變,因此在地震防災的防治上,這只是其中的一環,謝謝。
-
您分享的是目前氣象局已經有非常多的人來介接了,是希望用open data的方式可以公私合力,也有像KNY之類的來做,可以回來介接到APP,也可以介接到電梯。
-
像日本那樣,比如遇到地震的時候,高鐵就自動減速之類的,高鐵已經會自動減速了,我們希望可以用這一些方式,可以讓更多人收到這一些資訊,讓訊息的覆蓋可以更全面。
-
不好意思,我稍微統整一下我這邊蒐集到的一些想法。
-
除了一開始有盤點到系統面該如何建置的問題要討論之外,早上又有提到其實有一些地方很重要,像如果發生誤報的時候該如何處理,這個部分也要在整個系統規劃的時候都有設想到。
-
另外剛剛也有一位先進有提到在電視速報上,其實有人會盯著它看,它不會跑,這個如何在電視地震速報上設計?
-
另外,剛剛有提到電視速報的環節太多、速度難以提升的這幾個面向。
-
下午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針對類似這樣的問題去做一些可能是概念或者是可行性的發想,今天剛好很多不同的專家都在場,有災防、電視、資訊系統的專家都在場,我們就可以針對這一方面來作一些發想。
-
在這之前,我想先確認一下,有沒有人想到有什麼問題,如果要在電視上發布地震速報的話,我們應該要考慮到哪一些面向?有什麼想法可以先提出來幫我們補充一下?謝謝。
-
我想提供幾點意見,有關於發布的方式,剛剛有提到是不是由系統業者直接接了之後就發給電視台,因為電視台的頻道屬性不太一樣,以東森新聞台來說好了,我們一收到地震速報之後,我們其實是有一整套的SOP,從主播要如何面對、副控室的導播怎麼辦,編輯有什麼動作,這個是有固定的流程的,這個是新聞台的部分。
-
像我的幼幼台、電影台、綜合台遇到,這樣我該怎麼辦?
-
另外,其實在新聞台推出地震速報之後,我們公司的高層也曾經想過應該要擴大,下一個可能是東森財經台應該也要推出,但是經過思考之後,我們馬上面臨到一個問題,因為東森財經台在每天晚上8點30分至9點有做臺灣彩券開獎的製播,正在開獎,結果球號跑出來,然後地震速報出來,我們是不是會被球迷們質疑開獎的公正性,這也是必須要考量到的。
-
各位可能不曉得我們要建置這樣的系統,在電視台播出的時候,其實是有相當一筆建置費用,以之前的經驗來講,像新聞台建置這樣的新聞出來,我們的花費大概是在6、700萬。
-
以東森來講我們是有八個頻道,如果要全面做是要花費數千萬元,我覺得這一些應該是可以給大家參考的。
-
介接5、600萬你們自己負擔?
-
對,我相信其他電視台應該也是這樣。
-
非常感謝你們這麼用心服務觀眾。公共電視要不要分享一下?
-
公視上次報了一個價是550萬,大家倒抽一口氣希望不要列入會議紀錄,是真的要花這麼多錢,東森證實了這一筆錢真的滿大,因為有非常多要配合的主控、副控及播出系統,都息息相關的。
-
之前我去印尼開了防災的會議,在NHK有提到在31大地震時,他們有很多相關的經驗,其中在電視台裡面show出來地震訊息或者是海嘯訊息,他們的主播應該講什麼話,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主播都要力求鎮定,不能有太多情緒性的發言,但是後來發現民眾面對主播的鎮定,他們覺得這一件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所以大家都不逃難,都待在原地,看看主播要說什麼。
-
NHK檢討了以後,把主播的語氣改成急速了一些,請大家趕快逃難,不過事後但是也接到民眾的抱怨電話說:「你們嚇我們。」因此對於電視台來說其實是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
公共電視其實也很願意做這一塊,希望跟消防署、氣象局能不能有更多的合作,到目前為止跟氣象局有十幾年地震發生後的級數與震度等資訊跑馬,目前還沒有做到速報這一塊,謝謝。
-
NCC有沒有要補充你們遇到的困難?
-
就像東森提到的,因為我們是監理機關,還是要尊重內容製播自由的部分,另外,當初提案是用強制蓋台的字眼,但是我們覺得蓋台的字眼跟實際上有一點落差,依照過去緊急訊息發布呈現,節目仍是在正常播出的情況,因此這個部分我們還是要確認緊急訊息內容呈現的方式。
-
第二,我有想到一個問題,緊急訊息通知如果同時在不同平台出現,會不會有一些影像重疊的問題,從有線電視提供訊息、從頻道業者提供訊息,還有從無線電視台提供訊息的時候,可能會有互相干擾的問題,這部分也需要去處理注意。
-
我先整理一下大家剛剛談論的東西,因為電視台頻道屬性不一樣,東森新聞有一套SOP流程,是不是要建財經台、幼幼台或者是其他的,這其實都還要考量,但是要考量的時候,像彩券正在開獎直播,突然被蓋掉了,民眾會質疑是不是有(奇怪)地方,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所以像這個只是案例,但是這個案例只是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屬性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
-
建置費用大概是6、700萬,這真的花很多錢。
-
尊重製播的考量,像蓋台跟訊息的方式要確認,有可能是頻道已經蓋了一個,結果我的平台業者再多蓋一個,會不會彼此互相干擾,多重管道同時播送會不會有問題,這個是目前提到的問題。
-
公視補充是過往地震發生幾級是有的,但是地震速報的部分還在確認,這個部分可能也要花一些成本。
-
目前看起來是這樣子,有沒有人需要補充?
-
剛才內政部冷組長提到的是強制指定頻道,你剛剛一直談論的是在這一個部分,也就是「指定頻道切換」,跟我們今天討論電視頻道所加入的「地震速報」其目的是不一樣的,兩個部分儘量不要混在一起?強制指定頻道的目的很清楚,你們的目的是希望在大地震之後,能夠把很多的訊息做正確的發布,但是地震速報有時間的急迫性,必須在1、2秒或3秒鐘必須把地震發生的可能區位訊息揭露出來,所以兩個目的可能有一點不太一樣,因此可能不是用這一套的指定頻道模式。
-
我們等一下在討論的時候,可能要做一點區分,其實兩個目的是不太一樣,一個是告警,一個訊息的澄清,我剛剛聽起來這因目的不同,所以就是不要把它混在一起,以免我們的討論會越來越複雜,以上。
-
非常感謝程序上的建議,這兩種不同的模式,可能要稍微拆開,一個是電視頻道業者直接播放,另外一個是透過平台業者切換到公共電視頻道的方式,我們下午討論的時候要適度區分開來。
-
目前有什麼人有什麼問題覺得要納入下午討論的?如果沒有的話,因為時間已經12點12分了,我們就先中午休息,下午1點的時候我們再開始,謝謝大家。
-
(中午休息)
-
非常感謝大家回來,現在1點了,中午休息時間就到這邊。
-
下午我們會需要大家分組,分組的問題主要還是請大家一起來思考「我們如何讓電視可以出現地震速報」,這個是第一個層次的問題,如果大家發想還有其他的管道可以呈現地震速報,我們也可以在這個環節發想。
-
在發想問題的時候,請大家一起來思考一下早上處理的這一些問題,因為我們有速報,因此可能會發生誤報,如何儘量減少誤報或讓民眾觀感不好?如果要電視速報的話,環節太多、速度難以提升,有沒有什麼簡化的方式?如果電視速報的形式怎麼樣,可以提醒民眾避難?以及各種不同的電視台,像HBO或體育台屬性不一樣,有需要也讓他們呈現地震速報嗎?從這幾個角度一起來發想有什麼不同的解法。
-
各位想到除了電視台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像在地的廣播等等也是另外不同的解法。
-
接下來的分組方式是把三張桌子併成一張,然後把三張桌子併成一桌,一桌的桌長是我、一桌的桌長是Mark,我們會帶大家討論。
-
我補充一下,因為我們分組的時候,會希望兩組都有不同單位的角色、立場,所以像提案人、附議人,我們會希望你們在不同組,NCC的幾位同伴,我們會希望你們拆成一半,不要到時候一組有內政部消防署的人,另外一組都沒有,這樣討論起來很奇怪。
-
等一下收東西的時候,可以想一下誰跟誰要一組,要到這邊或者是到另外一邊。
-
因為等一下我們會把桌子合併,私人的東西要收進包包裡面,稍微移動到比較旁邊的位置,我們會有工作人員協助作分組,謝謝。
-
(分組討論)
-
兩組討論完、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請兩組分享一下,剛剛討論的結果。
-
因為這個分享的時間可能會15至20分鐘,所以大家如果覺得腳酸可以找個地方靠一下或者是坐一下,沒有關係。
-
我們先請這一組的代表。
-
唐政委、各位大家好,我是東森電視台工程製播部經理黎昌俊,非常榮幸今天來參加這一個會議,而且可以代表大家把我們這一組一點小小討論的結果跟大家分享。
-
剛剛這一組主要是針對兩個議題,第一個是我們要如何在電視上把地震速報呈現出去,大家討論地非常熱烈,因為地震速報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系統,可是是一個相對複雜、做多頻道的轉播,以我從事電視台這麼多年的經驗,事實上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這對單一頻道來說的話,其實不難。
-
因為系統業者、消防署及其他各個單位,都有各自提出他們覺得困難的地方,所以大家就會想到未來是不是可以直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頻道業者自行去作推播,又或者是由系統業者統一發布,這個時候又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果由頻道業者發布的話,那範圍就比較有局限性,如果系統業者發布,可以作大面積、大範圍地去推播,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面向產生。
-
衍生下來又會造成比較小的電視台可能沒有這個能力來作推播的動作,對於系統業者來講可能也沒有辦法去協助設備、裝備比較簡單的電視台來完成這個任務。因此接下來很多的細節,我們會需要NCDR、消防署來幫我們做整合的解決方案。
-
如果有發生誤報的話,要如何解決它?對於頻道業者來講,其實我們現在的方式有一個最重要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去作更正,為什麼?如果我們沒有在第一時間把錯誤更正的話,這個對我們的公信力是會受到非常嚴重地挑戰,所以電視台的SOP當中,當一旦發生錯誤的第一時間,主播一定就會去作口頭更正,下一步我們的主控就會打直跑馬,說剛剛幾點幾分有發布一個錯誤的訊息,請大家不要驚慌,順便跟大家道歉一下,這個是在電視台的部分。
-
如果發生在系統業者的時候,或者是氣象局如果出錯的話,我們也有討論各單位必須各自去做澄清的動作,或者是透過他自己的播出系統,像系統也是可以打在電視最上方的橫跑馬,也可以去做更正。
-
這個部分還是需要消防署等相關單位去幫我們做統一整合,因為畢竟各平台目前是有自己處理的方案,希望未來消防署可以給我們整合的更正管道。
-
接下來,我們也有討論到除了用電視推播的方式去呈現地震速報之外,是不是也有其他的方案可以在第一時間讓全國的觀眾都可以接收到這個訊息,有目前已經建置在國中、小學裡面,利用廣播系統接收到地震推播訊息的時候就直接推播,甚至在各鄉鎮市的村里裡面,以前里長伯不是會常常公布「張芳雅小朋友你的泡麵在這裡」,這個也是一種宣傳管道。
-
還有一種民房廣播,像萬安演習的時候也會發布,我剛剛才知道原來這個是全國最密集的系統,全國派出所上面都有一個廣播的喇叭,我覺得透過這個管道,讓所在地的觀眾也可以很快速透過廣播的方式就可以知道了。
-
另外更創新的做法是,比如用網路的收音機,或者是透過智慧的居家設備,比如發生地震就可以控制電梯,不要讓人進出,又或者是控制家戶裡面的管制系統,可以讓住戶已經發生地震了,氣象局要控管資料的發布,警政署協助我們讓民政廣播一起使用,就是要讓這一些產業的業者來配合地震速報的推動,以上是本組小小的建議,請大家多多指教。
-
我補充這邊有一些地方,這邊有包含因為環節多,所以難以找問題,未來建議可能不只是MSPR,還有嘗試用NCDR的系統來接,但是他認為需要更多的成本來負擔,而且系統業者多不容易介接,可能還有時間差的問題。
-
如果不是走NCDR的部分,也許是災防雲需要自動化,還是會遇到系統業者跟時間差的問題,所以這個地方也許之後在我們的未來,像921的測試,我們可能要先把校時及測試的方式,確保時間差的問題。
-
我們這邊也有討論到像重大災害要定義、超過一定的級數切換,目前來說,電視發布的標準比較低一點、細胞廣播標準比較高一點,這邊要稍微討論一下電視切換發布的標準怎麼樣,怎麼樣的標準是給新聞台,通知他們這個訊號,什麼樣的狀況下,才能讓它強制切換,這個可能還要再進一步討論,也有人建議公眾告警標準要一致。
-
這個部分是如何提醒觀眾如何避難,電視台其實有提供我們很快播出有地震的狀況以後,慢一點就會馬上播放逃生的須知,文字的部分,消防署未來會提供正確的文字,提案人提到統一聲音的部分,其實東森的朋友也有跟我們分享,他們對聲音也有討論,這個聲音是必須讓民眾知道有事情發生,但是不能引發民眾的恐慌,他們有參考一下NHK有產生定時像打鐘的聲音,並不是很強烈的聲音讓大家恐慌,內政部消防署需要研議是不是可以統一電視的聲音,進一步研究播報員的聲音,該如何播報,才不會讓民眾恐慌,可能稍微急促一點是讓他知道需要注意,但是聲音不能讓他恐慌,這個部分是消防署需要處理的部分,而這個部分其實大家都滿認同的。
-
電視台的屬性,其實新聞台是比較適合的,但是統一切換的話,也就是非常重大狀況發生時再來提會比較好,我們目前討論的是到這裡,這個是我的一些補充,謝謝。
-
唐政委及今天參加協作會議的各位災防夥伴、參與的夥伴大家好,我代表我們這一組來報告,其實各位可以看到大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馬克引導的討論下,我們有這樣的結果。
-
我們聚焦於兩個議題:
-
第一,我們在「技術上如何克服」,從訊息發送端、中央氣象局至電視台,這中間的過程,各位知道我們的強震速報訊息的重點在於即時、要很快,跟一般的訊息不一樣,但是這個訊息要很快速,用0點幾秒來算,迅速傳到電視台,因此我們第一個concern的問題,技術上要克服就是環節減少。
-
我們現在參考中央氣象局的做法是拉六家電視台的專線,電視台直接接到中央氣象局,他們是簽MOU的方式去處理,但是拉專線的成本很高,我們剛才也瞭解到費用是「600萬到700/一家電視台」,我們不知道如何克服,但是有把它提出來。
-
我們還有一個想到的方式是,這個訊息怎麼傳到電視台?可以參考全國國中、小大概是四千多所的學校,透過很短的時間傳送到學校端,大概是0.2秒,是不是透過這樣的方式,這就是我們討論的結果,但是這個又遇到了一個問題。
-
收視戶要如何辨識所在的區位,不但是要訊息傳出去,而且是要正確的區位傳進去,這個是技術上要克服。
-
剛剛氣象局有提出來server頻寬是不是足夠可以容納接收端,這個也是討論的重點,但是他說不是不能克服,可能要增加一些設備。
-
我們還有一個要談的是時間計算,也就是要在很短的時間讓正確的人收到這樣的訊息。
-
剛剛大多數是在談有線電視業者,才會提到透過internet、專線,但是我們的附議人有提到他們家是「無線電視」,無線電視要如何解決及克服呢?我們現在發現一共全國有五家業者,但是有一家業者已經與中央氣象局拉有專線,所以有四家還沒有,全部無線電視的市佔率約10%;如果可以透過鼓勵或誘因讓他們加入的話,這個倒是可以解決。
-
因此,我們也有討論到如何去做相關的解決,在技術的克服上,我們這一組討論主要的議題大概是這樣子,剛才提到的方式,用internet的傳輸方式或者是拉專線,又或者是透過一些格式相容設備的建置,能夠遇到的可能風險與障礙克服的話就可以處理。
-
最後比較精彩的是,到底是誰在做這一件事?負責的單位其實不用太擔心,這只是先暫列,如果這一件事真的要推的時候,還可以透過集體的力量去推動這一件事,像氣象局要增加server或者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作處理。
-
第二,我們「訊息呈現的方式」是,其實是非常地重要,我們接收的人是民眾,民眾有各種各樣的,大家也提了很多的想法,如果你是收視戶,你看到電視台上有蓋台,可能有干擾的問題,大樂透正在開獎會不會受到影響,所以呈現的方式到底有沒有統一,是否需要統一,現在東森電台的幾家業者,目前是沒有統一的,是由他們自己做的。
-
然後又有提到呈現的方式是不是只有告訴他地震速報在哪一些區位有幾級的地震,是不是要順便告訴他要如何「避難、趴下及掩護」等地震避難掩護宣導。
-
還有一個部分是否需要「統一聲響」,所以我們呈現的方式是在這個部分,看要多大聲?是要很大聲或者是一定的分貝,要不要規範?有的人覺得要統一比較好、有的人覺得多元比較好,但是也有人提出來說,盲人(身障)的人看不到電視,如果透過聲音可以避難,不是也很好嗎?
-
因此呈現的方式是我們大家所共同的部分,統一有一個好處是比較理想性的做法,但是也要尊重我們的業者,因為業者在控制所有後端的部分。
-
還有一個部分我覺得也很重要,就是誤報的處理,九級地震在台北地震,可能是誤報或者是被駭客入侵的誤報,我們先想到這個部分,是誰要出來澄清?我們在過去CBS推動的經驗有幾個,通常會麻煩「出錯的單位」出來澄清,我們應該很快就知道訊息的流程、哪一個環節出錯,可能都要出來講。
-
但是這時馬克提出來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是九級的地震沒有辦法接受10分鐘以後才通知我,1分鐘或者是30秒就告訴我說前面的訊息是錯的,我覺得是對的,因此如何在很快的時間之內,把這樣的訊息即時澄清,透過同樣的管道,你接著開機制會或怎麼樣,我覺得這個是後面可以有更多彌補的方式。
-
各位可以瞭解,如果是一個大災害誤報出來的話,我們整個經濟面的衝擊,每一個層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高鐵會停下來,火車或核電廠,所有的東西都會在這樣的訊息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如何澄清,我覺得這個是政府未來一定要做的,而且還要演練,就是假設出錯,看怎麼辦,對我們來講,在做這樣事情的人其實是有非常多的好處。
-
我先簡單將這兩個議題講到這個部分,還有討論很多,我們這一組是聚焦在這兩個主要議題,謝謝大家。
-
因為我剛好是這一組的,所以我就上面技術面的部分補充一下剛剛討論的脈絡。
-
比如說一開始的時候有討論到拉專線,大家都知道拉專線很貴,所以我們就快速放棄它,但是我們又聽說國中、小裡面都有裝程式、會接收預警,我就開始好奇了,這個國中、小到底幾秒會接收到預警,結果一講出來驚為天人,只要0.2秒,我們嚇了一跳,為什麼它會這麼快?
-
你不可能會拉專線到國中、小,我們發現是走網際網路,這樣很好啊!我們就copy這個模式到平台業者,就可以在平台業者,不用透過MSP,直接很快速地把訊息送到平台業者。
-
我們再繼續討探討的時候,發現原來應用程式只給震央的資訊,就是這個震央在哪裡、震度多少,所以送的資訊很少、可以送得很快。在各個電腦上的應用程式就會開始計算震央離這裡有多遠,S波推估是多少,因此計算這一台電腦的這個地方要不要發地震速報,其實地區性的計算時間是花在那一台客戶端的電腦上。
-
我們就想說這樣的模式是不是可以複製到機上盒,所以只要把應用程式裝在各平台的頭端,接上去之後就把訊息灑出去,然後可以計算距離震央多遠、要不要彈出字卡,第一次可以節省中央氣象局到平台的傳輸時間,因為計算的東西都不在平台上,所以平台也不會慢,平台又可以很快發到機上盒去,因為是自己算自己的,應該會比較快,算完之後就可以比較快彈出來。所以我們在這上面跟一開始原來指定頻道跟轉台的做法,我們少了指定頻道的節點跟轉臺的訊號,我們只是發訊號過去彈字卡,花的時間跟複雜度都是降低的。
-
技術的部分我先補充到這裡。
-
林雨蒼一邊在大家報告的時候,他就一邊做兩組的統整,因為兩組有比較相似的想法,我們可以看一下他統整的結果。
-
先跟大家道歉一下,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跟大家拉(心智圖)線。
-
如何在電視上呈現地震速報的部分,可以分兩塊,一塊是頻道業者推播,一塊是系統業者強制轉台,後來第二組有得到新的東西,我們晚一點等一下會講。
-
頻道業者推播的話,這個範圍是侷限,小電視台沒有能力作推播,可能要增加設備,或者是提供誘因來鼓勵電視台介接。系統業者強制轉台的話,一樣,雖然大家都可以轉,但小的平台比較難介接,轉台以後可能也造成頻道商的抗議。
-
921演練的機制,目前來說MSP跟氣象局中間是沒有自動化的,這一塊可能是需要處理,MSP到業者的部分,目前確實也沒有用專線是用網路的,所以消防署其實擔心的是這個時間是需要計算的,這可能需要透過校時,並且多做測試的方式來處理。
-
另外第二組則是建議這個地方是機上盒要接收統一的標準,也許是直接從NCDR會丟到手機的廠商這邊,是不是可以同時參考MSP目前已經自動化丟給平台業者的方式,也丟給平台業者,而NCDR認為業者多不容易接,這個需要後續評估成本,他擔心要牽專線的這一件事,是不是要由NCDR或者是政府來負擔,這個部分是由NCDR跟消防署來處理。
-
大家都擔心專線的成本高,其實有討論到專線,但是因為成本高,所以就停住了,後來發現國震中心在教育部國中、小的速度其實是很快的。
-
更正一下,是氣象局,這個credit要給對。
-
對不起,氣象局給國中、小的接受速度很快,雖然氣象局是用open data的方式丟出來,但是用網路讓國中小可以拿出資訊。不用MSP、直接用網路送,參考同樣的機制,不用MSP直接送到平台業者,是可以的,應用程式只送震央,速度很快,震央給他以後,震央跟規模送過去,就省去了計算的時間,由客戶端自行來計算。
-
因為並不是中央來統一計算,所以快速增加大家的時間,當然就是客戶端來負擔計算的時間,計算完以後就可以自己呈現。
-
第二組的建議是,機上盒是不是可以比照這個方式,是不是抓氣象局的自行,抓到之後可以計算震波到達的時間,是不是要自己彈出字卡。
-
並不是機上盒自己抓中央氣象局,而是中央氣象局的應用程式裝在各平台的頭端,平台的頭端forward這個訊息到各機上盒上面去,然後把最需要花時間運算的部分放在各機上盒去算機上盒的位置、自己的震央離他多遠,它還是要透過頭端送到各機上盒上面去的。
-
計算是機上盒計算或者是頭端計算?
-
是機上盒上面計算。其實這一個部分都有討論到,是要頭端計算或者是機上盒計算,如果頭端計算的話,一口氣要計算全臺灣收視戶的位置,這樣對他來講比較慢,不如把接到的訊息直接發送到機上盒上面去,讓機上盒自己算所在的位置,這樣可能反而會比較快。
-
這一張就修正,平台頭端安裝應用程式,發送資訊到機上盒,機上盒自行計算震波到達的時間並且彈出字卡。
-
是,除了計算震波到達的時間之外,還可以計算這個區域的震度有沒有到達應該要彈出字卡的標準。
-
第二組建議,因為這樣可以簡化節點,可以增加訊息傳遞的速度。
-
接下來有關於誤報的部分,兩組都有討論到,第一組有東森的朋友有提到會用口頭趕稿的方式來更正,以及事後會讓跑馬燈的方式來澄清,這邊有很多的公務員,也都知道單位要協調,瞭解誰有問題來做這個更正。
-
我們有瞭解到這個澄清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組跟第二組都有特別提到澄清的速度要加快、第一時間就要澄清,也要建立一個機制來協調事後找出問題的機制。
-
第一組有提到讓民眾知道誤報的這一件事是正常的,可能要建立民眾的認知,及第二組建議誤報的澄清機制要作演練,讓大家知道事情出現,要如何快速反映,負責的單位是消防署。
-
如何讓民眾知道要避難,也就是電視訊息出來之後要如何避難?非常感謝提案人提了統一聲響的建議,第一組的討論是希望可以不要引發民眾恐慌;第二組有提到要訓練中、小學校的部分,可能要由消防署來研議這個地方要怎麼做,如果是配音員,說話的方式要讓民眾知道如何不恐慌,也知道要如何處理。第二組也有提到身障者看不見,聲音播送的方式可能是需要討論的,尤其是視障者可以很快做出反應,這個部分也要麻煩消防署。
-
有沒有其他的管道來呈現地震速報?第一組建議是中小學的廣播系統、鄉鎮市村里的廣播,這個可能是我們可以介接的部分,還有臺灣目前使用最廣是空襲警報;第二組有建議是不是有設備跟家戶系統,這個部分可能要比照以色列或是日本相關的機制,防災的產業要起來,可能氣象局這邊要負責規劃介接的格式,可能是參考目前的方式。
-
警政署要規劃警政署廣播的部分,以及經濟部是不是有辦法鼓勵防災產業來作相關的介接,目前是我整理到的東西,不知道有沒有洩漏的部分,而大家覺得需要補充的?
-
剛剛有提到參考學校的方式去做這一件事,我想有兩點要補充:
-
第一,如果丟到各平台業者,然後再灑到各個機上盒的部分,其實有一個計算的動作,也就是當地搖晃的(級別),因此機上盒有沒有這個東西是要計算的,這個是氣象局要補充的。
-
第二,其實就我們跟現在學校的作業方式,其實是政府跨機關的合作,氣象局丟給學校只有訊息,現在國震的部分有透過教育部的補助來做這一件事,所以之後要採用這一種方式到各平台業者或者是撒到各機上盒去的話,要請平台業者做這方面的開發,因為我們實在是不懂這個東西,然後機上盒怎麼去做電視上的插播,如果要採用這個方式的話,氣象局其實是沒有辦法負責,以上說明。
-
是不是可以請凱擘這邊先幫忙澄清就你所知,也就是可以做到、不能做到,又或者是面臨的難處是什麼?
-
機上盒是否能夠自行運算,我只能代替我們公司,其他的業者我沒有辦法說,因為我們這樣子要計算的話,可能比較有困難是,現在機上盒的程式,已經開始是互動了,可能用戶做的一些行為或者是本公司自己對於機上盒要下一些指令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個指令,可能會因為前面的指令在處理了,後面壓更重要的指令來,但是它沒有辦法處理,而是正在處理前面叫它做的事。
-
所以各個機上盒在運算的時間,可能在彈出來跟運算的時候,就會影響了,目前的情況是這樣;如果要各個機上盒運算的話,會有這樣的問題,也就是優先順序跟效能。
-
但是剛剛也有跟Mark談到,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可能在未來的一、兩年,機上盒變得比較優秀了,RAM也變大、CPU變高,有可能可以做到這樣的事,這是很好的想法,但以目前來講,應該是沒有辦法。
-
不管delay,反正就算,目前做得到嗎?或者是需要強化?
-
目前沒有辦法。
-
機上盒是不是有相關的機制來作運算,因為第二組討論的時候,凱擘的朋友是在第一組,機上盒其實難以處理次序的問題,未來技術加強以後就可以處理了,這可能是比較未來的狀況。
-
氣象局有提到,這個地方如果真的要這樣做的話,政府內部也需要跨機關來合作。
-
大家好,今天真的很像拼圖一樣,大家集思廣益。
-
同仁們其實不用特別擔心說,如果下個禮拜一我拿去給院長,拍板後大家就多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絕對不是這樣子。
-
我們現在快要四十場的協作會議,我們的次序是:今天是把大家提出來、覺得值得考慮的事情先凝聚。凝聚之後,以我的理解,8月底的時候,內政部會對連署一千多位朋友作初步的回覆,指出哪一些朋友的想法,我們覺得可行、我們會往這一些方向去想,哪一些是以目前的技術或者是規劃,現在還不適合做。
-
現在是到可行性評估的階段,所以不用擔心馬上就下定論。
-
但如果大家覺得這個是適合的方向,我們在民生公共物聯網「ci.taiwan.gov.tw」,不管是把地震速報的盲區加以排除,或者是把災害情資產業建置起來——目前確實是各做各的,但我們會把四種方面(防救災、地震、空氣品質、水資源)的單位,盡可能把大家想到、已經證明過可行、但別的單位還不知道的方法,用這一種拼圖的方式讓彼此知道,然後讓一個共同的產業出現。
-
在這個平台上,會陸續有一些開放資料釋出,也會製作出一些共同示警機制。這個是很長期的計畫,我們就現在可行的部分,我禮拜一會在政務會議上先把大家整理的部分先跟院長報告,先看院長覺得各個方案的相對重要性如何,會第一時間讓各部會的開放政府聯絡人知道,再一次回覆給連署人。
-
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