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興大家能夠來這邊討論一下行政的工作會議,也很感謝與會的青年諮詢委員,據說三位還在路上,我想我們就直接開始。
-
報告事項請參閱書面資料,摘要說明。
-
青諮會於去年11月1日成立,目前已經分別召開四次的會前會跟四次的委員大會,這一次討論事項有三個提案。案由1是有關就黃敬峰委員所提「增進各部會對新世代青年認識與新知」案,研議具體作法一案。
-
黃委員於青諮會第3次會議提案,為增進各部會對新世代青年之認識與新知,建議各部會可主動邀請青年至各部會分享與溝通,經決議「請國家發展委員會盤點哪些部會及政策議題適合青年參與討論,俾引導前開部會加強對新世代青年之認識,並於前開部會規劃相關政策議題過程邀請青年參與,以期融入青年觀點並強化溝通效果」。
-
國發會業於青諮會第4次會議提供截至106年10月5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國民提議之成案議題,相關的議題詳如附件1,供青年委員參考。
-
我想記得在兩次大會的時候,都有提到總統有一些相關的青年政策,我們把它盤點到具體各部會的計畫,雖然上次大會上有一些修改,但這個是最基本的討論。
-
國發會因為同時有參與部分的業務,也有管考部分的業務,是不是請國發會的朋友稍微說明一下這一案目前參與的部分及管考的部分有沒有什麼想法或做法?
-
國發會因為在會場的時候,就委員中間想要參與到各部會,任何機制當中如何建立,或者是委員自己本身的想像或者是看法,國發會是可以做,但現在的問題是,各部會目前提的比較偏向於由下而上的公共政策參與那一塊。
-
就是「提點子」的部分?
-
那個部分是各部會目前五千份,也就是民眾比較關注的議題,但是所謂民眾比較關注的議題,跟民眾的政策議題還是有區隔,還是不一樣。
-
另外,各部會目前所謂重大政策,比如社會面、經濟面及政治面有不同的相關議題,而有一些議題當中,要浮出檯面上才會讓外界認為是重要的議題,不然實際上要請各部會盤點所謂重要議題,一般提的大概就是目前重大議題,也就是屬於重大計畫那一塊。
-
像院列管那一塊?(https://join.gov.tw/acts/)
-
對。像宗教團體法是爭議性很大的議題,但部會認為很重大的議題,但會不會要求?那個是比較社會面,或者是各部會本身在規劃中的,像國發會在規劃行動支付,而這個議題當中,實際上在院列管計畫不見得看得到,所謂各部會要盤點哪一些適合青年參與的部分,有一部分比較高度技術性的,像無人機管控的那一塊,我不是很清楚,以國發會來講,盤給各部會,請各部會涉及到特定關注議題時,能夠主動邀請來參與。
-
像我們最近參與平台的要點修訂當中,我們就有函給所有的青諮,整個機制如果是按照這種模式,或者能夠盤點特定的議題出來,整個進程要如何處理,事實上也可以。
-
我現在只是想要瞭解的是,我們希望政府這邊的機制怎麼做,如果以政府來講的話,是可以提供相關的做法。坦白來講,面向太多了,所以不是很清楚,青諮委員那邊的所有案子是不都要通知,或者是有管道處理?目前的處理機制,像我們這一案是請政委辦公室提供給我們青年諮詢委員名單,我們就發mail出去,然後要開會,所以就納入消息,整個通知是這樣。
-
或者是青年署有一個平台,然後部會上去公告,如何建立這一個機制,不然那個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的話,機關的考量會很多,會因特性或者是什麼,像有時很急迫,或者這個屬於高度技術性或者敏感性,不見得願意開放其他意見徵詢這一塊,這個是我想要瞭解的部分,也就是以目前青年諮詢委員的看法,看這個機制要怎麼做。
-
因為我們看這個字樣,「盤點哪一些部會及政策議題」適合討論,我綜整一下,哪一些部會國發會覺得並沒有限制特定部會,並沒有教育部跟國發會才可以參與,而是所有的部會,但是所有的部會都有不同的政策,至於哪一些政策適合,我剛剛聽到有幾個,一個是重要性的、社會關注的,像五千人連署,就是關注這個,我們知道這個是重要的。
-
另外一個是有院列管,這個當然很重要,但是除了院列管之外,也有部會自己覺得重要的,但是部會覺得自己重要跟適合參加的,按照你剛剛的意思,這兩個並不是一致的,部會覺得重要,並不覺得適合參加,或者是部會覺得不重要,但是青年覺得很重要,這個需要對齊的部分,我剛剛聽到需要建立一個機制,像連署或者是協作會議,這個要用協作會議去做,另外一個是我們提供名單,部會自己判斷、自己邀,但是如果會做的話,早就做了。
-
我比較想要詢問青諮委員對於適合參加議題的偏好?我們先請提案人說明一下,再請利益關係人說明一下。
-
我的想法滿簡單的,我不知道長官那時候有沒有參與會議,絕大部分開會的長官都是部長或者是院長,事實上長官們輪動的次數會比基層的同事更高,所以我們希望讓委員們可以跟各個部會底下同仁有更多的接觸、認識,所以我當初的想法是這樣子,後來院長希望可以盤點出一些點子,但是我覺得這個是更深的。
-
我們那時有挑幾個想法,當有三、四個委員,假設對內政部營建署很感興趣,我也不知道什麼議題切進去,或者是哪一些切不進去,是不是有機會是四、五個人進去聯屬,就可以跟署長或者是哪一個單位直接對話,就很像現在政委在社創實驗中心一樣,每個禮拜三早上10點至12點,不管聊什麼就來吧!類似這樣的概念,但是不用多,我想不會那麼無聊,每個月都去,一個部會一年只會去一、兩次,就差不多了,除非很深入,才會常常去。
-
但是有三、四個部會,我們知道有很多像對內政部營建署很感興趣,但是不知道怎麼進去,這樣的方法是因為營建署不曉得什麼東西,青年委員需要知道,主動方面可能覺得不需要,而這個方法我會覺得變成是我們主動提說對營建署是很感興趣,或者是哪一個單位很感興趣。
-
另外一種是,這邊有提到公共政策「提點子」,事實上委員提案跟「提點子」的概念是非常類似的,我們提案到討論的時間是比較遠的,像國發會來處理此事的提案,然後到正式開會碰面,間隔三、四個月的時間,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我不確定可以或不可以,假設今天有三、四個委員或者是五、六個委員有一定數量的案子提出來之後,該部會有的會議可以讓委員直接參與,這個是最簡單的參與方式。
-
像我們剛剛想不到一個切入點,但是委員的提案就是切入點,我提完案之後各部會煩惱,然後在四個月的大會當中提出解決方式,雙方沒有共識,再提出下一個解決方式,但是有沒有可能在煩惱之前就聊一聊,不見得全部的委員都會到,但是至少是提案委員會到,不然應該不會提案,有點像我們今天在做的事情一樣。
-
我覺得第一個方法是我在新北市當委員的做法,各部會自己內部討論青諮委員適合什麼議題參與,我在新北市,我個人跟城鄉局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城鄉局知道我長跟不同單位的創業團隊有互動,他們想要做長照相關的,他們就邀請我去參與,並不是有活動來參與,而是認為我在那個活動裡面有什麼角色可以參與、認識,所以就變成他們內部有一個提案focus在委員上,我有提案,看委員是否適合,也就是我們想要讓委員知道我們部會在做什麼,類似像這樣的概念,然後也聽部會的意見及想法。
-
像我記得去年新北市有一個滿有趣的秘書處,他們想要做市長的過年春聯,但是以往是針對老人家,但是比較想要知道青年在想什麼,因此就找委員來討論,很清楚知道內部可能以往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就找委員來開會,然後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出來,類似這樣的概念,其實我接的這個是不同的方面可以思考。
-
剛剛委員有提到兩個:
-
第一,剛剛有提到是到機關首長去拜訪,可是這個機制在青發署,原來就有一個機制,我記得他們去年、前年,我記得好像以前是分十個組,比如要到國發會拜訪首長。
-
是「青年政策大聯盟」嗎?
-
我們會安排到國發會,或者是安排到檔案管理去瞭解典藏機制。
-
我們的意思是,都已經有既有的機制,實際上在剛才第一個點裡面,青年署可以直接處理這一塊。
-
有關於切入點的部分,如果以國發會目前可以處理的話,剛才也有提到一個重點,因為實際上很難篩選委員關注的特定議題,有時雖然會為他本身背景去關注,但是這一塊後面的作業機制是不是由各部會在做盤點,或者是由國發會盤點,又或者是直接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脈絡跟政策,但是政策太多了,我們比較擔心的是這個,也就是院列管計畫跟部會列管計畫裡面在推的是社會面,跟計畫有一點連結,如果沒有連結的話,那也是很重要的,就像剛剛講的宗教團體法一樣,並不會有一個完整的計畫,那事實上是一個很重要的計畫。
-
後來到7月的時候,民眾滅香的議題,那個目前是暫停的,但是我的意思是那個機制當中,怎麼把部會不是在檯面上重大的施政計畫編列到經費當中,那其實也是滿重要的議題,如何把委員導入。
-
我們在推的行動支付這一塊,行政院列管計畫可能有,但是我是指所謂的大計畫方案當中不見得會有,因為今年突然加進來,在過程當中不見得會有計畫,大概是這樣。
-
瞭解。剛剛聽到兩個:
-
一個是對人的部分,建立比較穩定跟事務官的關係,也就是一日首長的模式,也許可以適用在青諮或者是做一個青諮的版本出來,透過拜會,比較知道三、四級機關在做什麼,建立比較穩定的關係。委員感興趣的時候,就可以主動來邀,並不是一定要發起。
-
對事的部分,是從提案當中當作切入點,在提案的會前會或者是再往前會有一個類似的準備會議,這一件事就還是由青諮發起,並不是由部會來發起。
-
因為部會發起的意思,是提一些事就是要專門邀請大家,但是如果部會已經有這個習慣的話,其實像之前參與平台的會議,就會主動做這一件事了。我們當然可以再提醒大家多做這一個部分,但是這個部分如何對齊,還是聽一下其他委員的意見。
-
大家好,我是政哲,我覺得剛剛討論涵蓋了很多層東西,一開始這一個提案會出來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發現很多部會其實對於早期討論的這一件事是害怕的,又或者是有障礙,所以有沒有可能先瞭解目前從青諮委員上任到現在有找過青諮委員的部會,比較像是內部的討論,也就是大家提出來願意找青年的原因,或者是找了青年之後的正向效果,當然可能有麻煩的部分,但是我們鼓勵要多找青年的話,我覺得是雙方的強化,我們也強化我們的正向效果。
-
其他部會可能不願意找青年擔心跟害怕的真實理由是什麼?不熟悉、不知道,其實聽起來不太像真實的理由,因為各個委員一開始來的時候,其實都有提了明確程度不一定一樣的主題,但是上面寫的是明確的,跟某些部會是明確相關的,但是那些部會在找議題討論的時候,很多時候也明確不找諮詢委員,但是找了其他的人。所以,我覺得有機會的話,可以瞭解願意或不願意的理由,以及把那一些害怕可以減少,然後把那一些正向的部分可以增加。
-
剛剛國發會有提一個意見,滿好的,各部會目前正在討論的議題或者是會議可以有一個公布的平台或機會,委員可以選擇有興趣的,那個標準我覺得至少可以是部會預計找外部的人來參加的討論會,我想那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如果找了外部其他民間任何的,不管是諮詢委員或者是任何方式來參與的話,我覺得在參與上應該不會有什麼障礙,而那個障礙指的是機密的問題。
-
可是我又很擔心這樣會增加業務人員的壓力,就是必須要填表,因為大家對於填表及要去填委員參加哪一些會議的這一件事,其實已經非常反感,因為有一線的人覺得委員自己參加了,難道不知道嗎?是失憶了嗎?不是元齊,明明不是委員的身分去參加會議,但是就會被壓在這個名單上。
-
他們也苦惱,因為不知道為什麼會被列出來,因此怎麼樣避免既有的這一件事為何不會成為負擔,那個是要討論的。
-
另外,可以更接近第二個提案,也就是會前會的部分,我們每次到了正式會議時都還在做議題的釐清跟幫彼此上課的這一件事,那個其實可以移到會前會處理,不管是誰要發動,又或者是由政委或者是幕僚發動,也就是讓提案前的提案人至少都有一次見面釐清的機會,我覺得那個是重要的,細節再來討論。
-
如果要建立一個比較明確的,到底哪一些政策是跟青年相關或者是跟青年要參與的,更好的方式是青年影響政策評估指標,我們可以來討論這一些東西,哪一些政策跟青年有關的,一個是跟青年主體為政策,一個是青年為利害關係人,如果明確討論出來之後,未來就有一個方式去篩選出這一些政策是否需要找青年來討論,不限於青諮委員,也有其他接觸的青年。
-
可能還有另外一塊更進一步的,青年委員是各個領域專業的工作者,也有可能是基於這一個專業的年輕工作者,但是想要參與那個專業相關的事務,這個可能跟青年不一定有直接相關,這個部分就會比較受限於每一屆青年諮詢委員專業度的部分,這個部分就可以拉成另外一條向線,也就是每一個青年委員不一樣,所以要調整。
-
要建立比較常態的青年政策評估方向與指標,這個是比較重要的,因此就會回到第一個提案青年發展法的定義部分。
-
最後,我不確定那個部分是不是可以在這裡談,也就是政委有提到關於總統政見管考的部分,因為其他的提案好像也沒有這一些,因此我就稍微提一下。某一個程度上,可能會覺得國發會在這一件事的「管」、「考」上可以多一些功能,青年政策當時所訂定的並不是以管考為基準,大概就有達到跟沒有達到,但是並沒有時間或者是程度的部分,因此我覺得這個部分可以透過上次在大會上所提過的,各部會可以想像在這一個議題上的時間點,但是可以在原來的總統青年政策上變成管考基準或原則方式,這樣也會對於大家在瞭解青年相關政策或者是青年相關議題上是有幫助的。
-
所以,如果細部討論起來,就不會只是一開始的提案講的,也就是跟部會首長見面或者是只是透過講座來瞭解青年在想什麼,當然這個問題也可以提,也許部會真的不知道青年在想什麼,另外一塊各部會其實有很多的青年,各部會的工作者都滿年輕的,會變成青年如何透過這樣的機制跟民間來參與政府(政策討論)。
-
以上就幾個部分來作一些想法上的建議。
-
謝謝。我確定一下,看有沒有聽錯。
-
會前會的附件2有一個方法出來了,我們移到下一案來討論,大家把這個做法做得更好,我理解政哲的提議,如何快速跟各部會聯繫,移到下一個案由討論。
-
另外,剛剛有提到找外部專家開會這個是開場,找外部專家開會的時候,部會為什麼怕找青諮,明明已經有青諮的名單了,或者是為什麼不怕找青諮,這個有什麼好處?如果盤點出來的話,各部會間有彼此學習的部分。
-
總統管考的具體建議,長期來看是像性平影響評估一樣,要用一個青年影響評估的部分,總統政見管考是可以跟這個政見能夠串上的部分,也要加入管考的項目當中,我聽起來是這樣子;還是不是?
-
青年政策影響評估要來盤點哪一些跟政策有關,或者是青年跟哪一些政策有關,我建議要有一個好的評估指標,不一定要現階段下性別政策影響評估一樣,那個是法案的影響,我現在談的是到底哪一些政策跟青年有關,一部分是主體,一部分是利害關係人,或者是新興專業的青年工作者的參與,大概分成這三塊,比較明確出來之後,我們就比較容易掃所有的政策,看哪一些是相關的。
-
再來決定這一些裡面是不是要找青年,以及基於機密程度,什麼時候找。
-
剛剛提到當盤點出這一些,以目前總統政見為主的話,有的是邀青諮,剛剛提到包含部會內部的青年公務員或者是其他別的青年,這個名單比較難產生,可能是要青諮來推薦,總之是希望擴大參與,並不是限於青諮幾位,是不是這樣?
-
總統政見的管考不一定要跟這個連結。
-
瞭解。即使不是總統的青年政見,你覺得一般性來講,應該多讓一般青年公務員跟青年多增加管道?
-
也就是不限於總統青年政見的部分?
-
各部會不瞭解青年想法的部分,所以沒有牽連到這裡。
-
聽懂,這樣比較清楚,謝謝。
-
我沒有一個很具體的做法,跟大家分享一年多來當青諮的想法跟感受,我目前就讀台大電信所碩士班,我有興趣的是科技跟教育,在部會討論的事項,我被找的是青發署,其他部會目前是比較沒有(被找)。
-
青諮會跟「提點子」很像,但是我們多了很多跟第一線人員協作的機會,因此期待有更多的協作機會,希望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負擔,並提供更多的想法與貢獻。
-
我們認為這一些「提點子」是已成型或者是未必成型的提案,我到現在已經有兩個成型的提案案子要提出,我覺得就科技跟教育,不管是剛剛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做法,如果可以幫助正在成型中或者是未成型可能的議題可以加速,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青諮委員有更多的產出,這個是我期待今天或者是未來就這一個部分討論可以有更多具體做法的方向,謝謝。
-
目前是兩個,一個是關心的領域,一個是各位都想得很清楚成形的主意,你的意思是這兩個很多是在這兩者之間,關心的領域是可以具體一點,但是又沒有到政策的地步,你希望在協作的機制,在這個情況下可能可以跟承辦人,雖然未來不一定是他,但是在過程中可能相關的朋友們可以凝聚成在規劃中的政策哪一些相關,然後可以慢慢凝聚出來?
-
-
政委、各位與會同仁大家好,我這邊有一個想法,我剛剛仔細比對國發會給我們的資料,也就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即「提點子」)的一覽表,其中真的適合讓青年參加的議題是少之又少,所以「提點子」平台跟青年關心的事務,其實並沒有直接劃上等號,因此不容易從裡面撈出適合青年參與的議題。
-
因為青年署之前有做過「青年發展政策綱領」,其中可歸納出「求學」(如產學合作、學用相關)、就/創業、婚育(如營造友善育兒環境等)、住宅(如購屋或租屋優惠)等主題。
-
另,在該綱領之外,其實呼應許委員的看法,我認為還可再增加「科技」的主題,因為時代一直在改變,而最能跟上科技腳步(包括大數據或開放政府等)就是年輕人,這是他們的優勢。
-
因此,建議可以從「青年發展政策綱領」裡頭去撈出適合青年參與的主題,但當然也不一定是直接依該綱領辦理,只是因為該綱領已整理出既有的政策主題,因此,可參考其中的主題(不必再直接引用綱領),由其相關部會主動邀請青年來參加,謝謝。
-
也就是說,建議直接把青年政策發展綱領裡面對應到1.1至6.5的各個分項,也就是推定為兩邊都感興趣的東西,變成在這邊政策形成的過程中,都以邀請大家為原則,不邀請大家為例外?
-
我們想直接回應青年發展政策綱領的部分,很久以前在這裡也有討論過類似的東西,畢竟現在青年政策發展綱領是上一個執政時青年政策的方向,我記得在上次會議時,大家也討論過政策綱領後來不是完全按照那個方向在follow的,總統政見後來有一個青年政策的方向,如果要有一個主軸,是不是也許就趁這樣的機會,在前一次剛公布的政委工作表上,剛好青年事務是政委的工作範圍內,是不是要在小英目前現有的模型下,在這一個執政時代青年政策的方向,而作為邀請的標準,並不是直接拿青年發展政策綱領來用,這個是回應的部分。
-
署長呢(笑)?(署長不在)感覺上是署長要回答的問題。
-
(不記錄)
-
其實我管社會企業相關的政策,也碰到類似的狀況。我們具體的解決方法是讓所有的承辦人,每兩個禮拜就來社創中心,大家一起開個會,也至少跟各地的利益關係人透過視訊面對面等等,慢慢有一個團隊的感覺出來,一次召集十個部會,對大家都還是有一定的負擔,但其實大家慢慢會發現彼此公文往返所花的時間,每兩個禮拜就一定見得到彼此,一定可以當面解決,其實長期來看是比較省時間的,社企目前是用這樣的方法做。
-
剛剛有一個具體的提議是先做新版本的青年政策發展綱領,意思是這樣,至於幕僚機關想必還是這一個機關,透過這個去把三級或者是四級機關相關的承辦都邀過來,確保他們在這一個綱領是什麼位置,而不是什麼都要靠青諮委員把他們串聯起來。
-
不過這個遠超過案由一的範圍,所以是不是這一個小部分就當作是動議來處理,但是這個方向我其實是同意的,因此這個動議的方向等署長有空的時候,等署長的意思。
-
這個大方向是好的,這個是比較治本的做法,這個是跟青年有關的政策,剛剛討論的是跟青年未必有關,但是是青年來參與的政策,因此跟青年有關的政策是不是可以切開,然後當作動議來作處理。
-
跟青年不一定有關的一般性參與,剛剛聽起來有三個方向:一個是我們會在下一個案由討論,也就是大家提案會前會的狀況;第二個是還不是提案,而是準提案,還沒有提案,是有一個基本想法的比較模糊的東西,如何透過協作來形成提案,這個是剛提出來很具體的點子,這個也是在接下來的案由裡面試著討論看看,如果不在附件二處理的話,我們要另外想一個機制來幫忙處理。
-
案由一等於是國發會來幫忙想一下看有沒有這個可能性,現在在「提點子」的時候,還有一些沒有很成型,我們是線上協作,也就是請該部會的聯絡人,或者是該部會的承辦人上去准協作,是不是?可以解釋一下目前的運作方式?
-
一般到成案才會接,除非是特殊的情形,就像要政委出面,不然一般並不會主動介入處理這一件事。
-
部會目前對於成案處理的程序是先釐清,先找提案人釐清。所謂的協作,有部分的部會在回應或者是處理的過程中,已經有首長信箱的傾向,我們原則上是不希望這樣子。
-
有時是希望召開實體的釐清會議,大部分還是可以召開實體的釐清會議,後面的處理程序是會召開專家學者相關的會議,大概是這樣子,成案的程序應該是這樣子。
-
有關於協作或者是召開專家學者會議的部分,是在這一個階段。目前「提點子」的流程目前還在做討論跟調整,像最近也有幾個專家委員建議,成案以後是不是可以再跑出類似可以討論的,就像可以聚焦的東西,那個會涉及到技術層面的部分,那也不見得會這樣做。
-
所謂成案是可以這樣處理,但我還是要回歸到原來的提案當中,也就是請院長盤點那一個政策,以國發會的立場來講,我們想要知道如何形成那個機制。
-
剛剛政哲有提到弄一個平台或者是介面,這個想法可以提出來討論,請各部會有關於青年政策或者是想要邀請時,再發文召開所謂的公聽會或者是專家學者,不管是內部會議或者是外部會議時,順便副知青年署的平台或什麼,我是說要有一個期限,要長一點,不可能明天開會,而今天發公文。青諮委員就可以在線上看得到,也就是點說要參加,部會就可以預備。是不是透過這個機制來run,那個政策是會變的,你也很難講說哪一個時間、時段裡面都有,因為一年不一定會有會議。
-
我問一下,部會發公文或者書函的時候,就特別副知青年諮詢委員會,這個是誰會收到?
-
青諮會幕僚單位收到。
-
你們是幕僚單位,所以是副知青年諮詢委員會的話,是誰收到?
-
剛剛國政提到這一個案子的提案是阿峰提的,在青諮會各個委員關心的議題都有跟各部會講,只要有會議,我都會在日曆跟委員通報是不是要進行協作,這個是已經在run的事,為什麼委員們覺得不夠,這個是阿峰提這一個案子的背景,也就是原先以「Join」上有哪一個議題已經產生了來回應,似乎沒有切合到阿峰的原意,因此我們曾在第四次大會前的會前會提出不同的想法。
-
剛剛政委有提到有沒有可能認為跟委員有關的議題,讓青諮會工作小組知道,我覺得並不是不可行,我現在在整理,看是否妥當。
-
阿峰的提案我的想像是當兩方要接觸、更靠近的時候,不是你先跟我握手,不然就是我跟你握手,雙方的距離就會拉近。
-
行政部門假設跟委員或者青年間,我們之前已經告訴行政部門說有委員關心這一件事,請大家記得找委員,但是說實在話,甚麼是跟青年有關的議題並不是全然都很具體。
-
有一個方式是我們明白的提醒行政部門,像總統青年政見當中,很明確都跟青年有關,這一些議題裡面有一些已經結案了,像從上次管考處同仁告訴我們的是青諮會提升到院層級這一件事已經做完、解列。但還在一些尚在進行中的總統青年政見,像這一些可不可以給行政部門具體的建議,當你再繼續進行的時候,其實是必須要邀請委員們參加,這個是一個面向、提醒。當然大家可以提出其他更清楚的面向讓部會明確的依循,像剛剛清寶有講說綱領,你有一個依據可以很明確告訴行政部門說跟這一些事務有關的時候就要邀請,而邀請的方式就接回剛剛政委所提的,不需要發給二十五個委員,其實發給青諮委員會的工作小組就可以了,我們將來有一個功能,只要工作小組收到了之後,放在行事曆上,或者是讓我們知道,我們同步登在委員的行事曆上,這個就是行政部門主動握手的情形,當然剛剛講的不一定夠,委員們有想法都可以再提。
-
另外一個面向,委員們跟行政部門主動握手,一個方式是阿峰講的我透過提案的方式,提案就是很具體,有做法、想法,請機關參考。在參考的過程中,機關不能說三個月以後,開會直接掀底牌,我覺得這並不是協作的過程,因為很多政策其實中間有很多可能,現在部分部會的作法有一點像直接掀牌要買單、不買單的狀況,我覺得不應該是這樣,而是可以透過邀請參與討論,大家一起凝聚共識。
-
這個面向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剛剛阿峰提到要跟事務同仁多多接觸,這有一點像本辦公室串門子的活動,但是串的並不是我去你的部會——不是去你跟你的首長談——我想建議的是當機關被點名時,不管是營建署、移民署或者是誰,可以說我們去拜會機關的主秘以下階層。
-
因為主秘是文官階層的幕僚長,基本上來講,主秘因為本身就是文官,會知道青年委員來了,知道底下有哪一些事務跟青年有關的,由於這個時候,有委員們——像剛剛提到三個或者是五個委員——參與,來了之後,點名營建署,主秘跟委員談的時候,基本上就會把裡面相關的事務或者是同仁邀請來,那個都會是事務層級的,並不會有政務層級的,這也就是委員們主動伸出手,不知道這樣是不是比較具有可行性?
-
剛剛政哲提了很多提案,很好,像政策影響評估,但是我講到回歸到提案一的想法,其實阿峰的想法,比較短期、可行的方法,我剛的具體建議屬於短期即可施行的因應做法,委員們有其他的想法都可以再討論。
-
至於長期的部分,例如像政哲提到影響評估的部分,那個跟政哲之前有關立法的提案,教育部後續已經請周老師進行了研究計畫,我覺得那個都可以持續再做,但是是比較長期的方法。
-
不曉得對於已經非常具體想法可以做的狀態,關於會需要copy青諮,也就是有要伸出手的部分,我們要用大會的管考表,不排除再加東西上去,裡面有相關形成政策的時候,有外部委員參加的空間,不是外部,而是內部需要青諮委員參加的空間,請國發會發一個函說請大家在這一張表上還沒有解除列管的,就copy到青諮會的日曆上,大家訂閱就可以收到了,這個是非常技術性,但是可行的部分。
-
有關於串門子的部分,主秘本來是文官的頭,現在只是這個頻率要多少而已,這這個要多少並沒有預設的立場,剛剛講的頻率,可能一年拜訪一、兩次之類的,這個是可以做盤點的,也就是大家最想瞭解的機關是什麼,或者是想要瞭解的是那個署、某個科之類的,但是你總要先從事務官的某一個位置開始,才能再往下,因此我覺得確實是三級機關、四級機關是很好的開始點,這個部分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意見?我覺得這個還滿可行的。
-
最後,有關於政哲提的那個,我們把它列在動議,我同意往那個方向處理,但是這個就脫鉤了。
-
我們補充一下跟高階文官見面的這一件事,像外交部跟經濟部有很多派外的人員,因為他們想要行銷臺灣的重大政策,像他們今年回國的時候,就會統一帶隊到國發會聽取各處室跟國家發展經建相關的重大政策。
-
也不見得一定是主秘,也可能業務單位,因為業務單位談到比較細部的,涉外的時候,希望可以當國內跟國外中間的行銷人員,又或者是國內、國外發展時可以引介回來,因為十幾年前做相關業務推動時,派駐歐美的代表會參加相關的國際會議。
-
除了原文以外,翻譯也會翻得很好。
-
很好,非常好,等於是自助餐的概念,除了政見之外,還有這邊的餐,這個是總統政見,但未必跟青年相關,但還是關心的,我們就可以麻煩這樣辦理,麻煩國政跟幕僚協助大家拿到這一份菜單?
-
我剛剛講的,是今年外交部來拜訪……
-
對,剛剛講的,是你們已經列出一些政策能夠行銷的?
-
沒有,他們來拜訪,我們是在推相關政策。
-
所以是你們會裡的政策吧?
-
-
並沒有幫別的部會介紹?
-
-
但還是有啊,至少有一份清單,這個跑不掉的。感謝在青年政策之外,國發會願意提供國發會的相關政策。
-
這個是一個例子,也就是已經可以對外講的政策,很多是剛起步的角度,大家幫忙集思廣益,並不是一件壞事。
-
不管怎麼樣,那一份菜單的契合度會比「提點子」多,之前提的這一份菜單,可能裡面只有1%左右是真的很對齊的。
-
所以麻煩稍微抽換一下,別的部會再慢慢讓他們來做類似的事。
-
我覺得委員去拜會各部會的長官,我覺得跟「提點子」一樣,不會說我們五個人就純粹因為想要認識營建署長官,所以就去拜會。
-
就像剛剛瑞福提到那個是未成型的,我們也不是真的立法委員,可以找人員去研究,我們又沒有,要找長官去做研究嗎?
-
因此才會有剛剛王先生的意思是主秘會不會關心?他們會覺得這個可以找窗口,大概是這樣的概念。
-
我們擬一個拜會相關的簡單表格,這個格式麻煩青年署幫忙設計一下,包含機關的名稱、想要多瞭解機關的事項、要建議但還沒有到具體政策建議的事項。
-
「瞭解」跟「建議」,是這樣的方向嗎?
-
-
還有沒有別的想分享的?
-
剛剛有提到「青年發展政策綱領」的部分,我稍微澄清一下,因為我知道該綱領算起來是前朝的政策,就現在的立場上,並不適合直接講綱領。
-
但我的意思是,綱領裡面的既有主題,像剛剛講的求學、就業、婚育、住宅等部分,其實這些既有主題幾乎都是不太會變的,因此,在實務執行上,可以試著從這些主題出發,而不用特別強調依綱領辦理,這兩者應該是可以區隔的。
-
另外,其實「青年發展法」及「青年發展政策綱領」等並不是現在才開始談的主題,以前在處理這類議題時,其實有點像是「青年發展法」與「青年發展政策綱領(或白皮書)」兩個擇一,因為這兩個想做的方向其實是一樣的,好比說要整合青年相關業務與資源,可以透過立法的方式、也可以透過綱領(或白皮書)的方式呈現,其實就整個範圍或架構來說,應該是大同小異。
-
過去因為在江前院長宜樺的時代,有先試著瞭解有沒有什麼青年事務是一定要立法才能做的,因為畢竟立法後是強制性的;但後來評估後覺得沒有立法的必要,因此本院才轉向研擬青年發展的白皮書、或者是綱領,也因此後來才發展出這個「青年發展政策綱領」,整個脈絡大概是這個樣子。
-
但目前因為青年署就「青年發展法」可行性的委外研究結果還沒有確定,但如果研究結果是決定要推動「青年發展法」,也許「綱領」的部分可以考慮還不用那麼急著訂定。但如果研究結果真的不需要立法,則屆時綱領要不要修正?或是重新再訂一個新的綱領(或白皮書),這個時候就可以再作討論。
-
不過,我要提醒一下,今天不管是要訂綱領、或者是白皮書,近年來的媒體輿論都有一個趨勢;就是不管政府端出什麼綱領、或者是白皮書,輿論都經常會批評說,這是「新瓶裝舊酒」,或甚至是「舊瓶裝舊酒」;因為青年的施政主軸是不會變的,雖然偶爾有一點細部措施會有一點變化,但因為青年相關主題,幾乎普遍都還是環繞在求學、就業、婚育、住宅等主題,最多我們以後再新增一個「科技」主題。但其實「科技」最後也還是會跟其他主軸綁在一起,例如科技應用在婚育上(如交友網站)、或科技應用在就業上(如瞭解薪資趨勢)等。
-
因為以前在「綱領」所使用的用詞,都是範圍比較廣的;換句話說,不管時代再怎麼變遷,那些用詞與說明的可用性是很高的,不管未來怎麼修改,整體而言,看起來還是會很像,不容易跳脫那個框架。也就是說,新綱領也許經過一、兩年的時間訂出來了,或者是訂出新的「青年發展法」,但可能內容終究還是會有80%或90%的相似度,然後外界可能就會評論說,這些都是新瓶裝舊酒、或舊瓶裝舊酒。所以,馬政府前期就曾推動許多人才政策白皮書、性別綱領、社會福利綱領等,但不管內容怎麼修改,外面幾乎經常還是會批評說是舊瓶裝舊酒,然後媒體上吵了幾天後就無疾而終;因此,再怎麼新的白皮書或綱領,其實多少還是會與既有政策適度進行整合。
-
因此,未來如果確有訂定新綱領之需要,建議我們要先想好可以做哪些新的事務,並且是有突破性的,並且內容也要比較謹慎一點,才比較不會出狀況。這個是目前的困境,補充供大家參考。
-
沒關係,這部份我們在動議的時候處理。
-
我們還是維持上次的那張表,也就是「總統青年政見執行追蹤各機關辦理情形摘要表」的那二十案,我們還是從那個地方開始。
-
所以本案由從這個地方開始,加上國發會之後提供一些點菜的菜單。
-
未來各部會隨著串門子的進行,也許會再提供一些。
-
我們目前暫時是用這種比較是部會自主的情況,並不是由上而下的院列管計畫、部會列管計畫的方式來做,也請國發會比較放心,各機關管考負擔,目前會減到最低,剛剛那幾個就變成決議。
-
接著是案由二,有關於會前會的運作方式。
-
有關研議青諮會會前會運作方式,一、依據:依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青諮會)第 4 次會議院長裁示:「有關卓秘書長建議爾後青諮會開會前所召開之工作會議,應擴大邀請提案委員及相關部會出席討論,期使會議討論更為聚焦並提高會議效率一節,請幕僚機關(教育部)配合辦理」。
-
二、會議召開:
-
(一)由唐政務委員鳳召集,由教育部(青年署)擔任幕僚工作。
-
(二)配合青諮會大會議事運作,於每次大會前一個月召開為原則。
-
(三)開會通知單原則上於開會五天前以電子郵件方式通知青年諮詢委員及討論事項相關機關;會議資料亦於開會三天前以電子郵件提供。
-
三、 與會人員:青諮委員、行政院教育科學文化處、唐政務委員鳳辦公室、歷次大會決定(議)事項主辦機關、新提案事項相關機關及教育部(青年署)。
-
四、討論議題:
-
(一)確認歷次大會決定(議)事項已辦理完成並擬解除列管提案。
-
(二)整合新提案事項主(協)辦機關及大會議程。
-
五、其他事項:
-
(一)有新提案及歷次會議追蹤管考事項之提案青年諮詢委員請親自出席或以視訊方式參加會前會,視訊方式由行政院「公共數位創新空間推動小組」(PDIS)提供技術支援。不能出席或參加者,應於開會三天前通知青年署,有相關意見者,得繳交書面意見,避免無法對焦的情況。
-
(二)提案及追蹤管考事項所涉相關機關應指派代表出席,以利會議討論。
-
(三)為利會前會召開,新提案及歷次會議追蹤管考事項相關部會,應與提案委員經常保持聯繫,並可邀請提案委員到部(會)溝通與說明,裨益相關政策規劃更為周延。
-
以上。
-
首先大家看到這個文字,或者是設計的流程有沒有什麼想法,在其他事項「五之(三)」其實是最重要的,當你有新提案,及上次有某個原因並沒有解除追蹤,還要做下去的時候,「應」是有強制性的意思,這個承辦人要跟提案的這幾位委員經常保持聯繫,不管是用email或者是電話或者是別的方式都可以,如果覺得用當面需要溝通的時候,直接到那個部會溝通,並不是會前會才溝通。
-
這個我看起來有六、七成cover了敬峰委員的提案;看其他的委員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意見?
-
我想提的部分不知道有沒有融入這個裡面,但是的確是我們參與上的困境,也就是有關於會議結論的部分。
-
過去這一年下來,大家都以會議結論為接下來運作及唯一依據及重點,雖然我們有逐字稿,但所有部會的承辦人大部分並不是參酌逐字稿並與會議結論相佐,因此會造成一種狀況,也就是我們在會議上討論的時候,理解到有幾種不同的決議,但到最後看會議結論的時候是過於簡要的,部會在做的時候,只會摘取結論上的「而且」,還有一種結論是「各自解讀」及「揣測上意義」等等的這一種狀況,我在想的是如何避免這情況發生,如何把這次決議或者是把逐字稿的討論納入重要的位置,而這個議題要做、到底怎麼做,應該是要參考逐字稿。
-
第二,會議結論出去前,是否可以確認雙方的彼此理解與落差?以上次收到的會議紀錄來說,其實有些議案,大家落差其實滿大的,像偉翔的提案,我們在中間討論了很多細節,但是會議結論其實是滿簡要的 。
-
因為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就是在這個署裡,就會有人說:「我覺得政委應該沒有想要做這件事,雖然結論是這樣,但她心理應該沒有想要,所以我們應該要往那個方向去。」避免揣測上意等等的落差,因為那時也把逐字稿拿出來作參照,但是大家說逐字稿是逐字稿,但是應該要看會議結論怎麼做,這個第一個。
-
第二,有關於委員參與是否足夠友善的部分,我們很多委員基本上都是在職或者是學生,我其實不是很確定沒有辦法積極參與的那一些委員們是議題比較難參與或者是沒有時間,有沒有可能一種情況是他也很想參與,但是所有的會議都是在白天的這一些時候是沒有辦法的。
-
如果我不是因為這一份工作跟這個有相關,我老闆給予極大包容的話,我其實我很難來參加。
-
我很想處理這一個部分,也就是有關於委員參與的部分,不過這個要先蒐集其他沒有來參加的那一些人是為什麼及提供更友善的方式。
-
剛剛有兩個點:
-
第一個是我們已經處理了,已經把逐字稿的網址放到會議紀錄裡面,也就是變成正式會議紀錄的一部分,也就是正式會議紀錄裡面有一個欄位說這個逐字稿會在某個網址,等於是這一個會議紀錄的一部分,因為含在會議紀錄當中。
-
但是會議紀錄還是只看結論,所以這個結論的形成是不是有可能在會議紀錄變成正式紀錄之前,先共筆或是先看過一輪,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提議,我們之前在處理別的開放政府相關案件,像電子競技案的時候有試過這個做法,會議紀錄的擬稿擬出來的時候,我們貼回逐字稿共筆底下,通知大家去看一下最底下有沒有什麼問題,儘量不要去修改它,但因為共筆系統有一個留言的功能,但是可以框一段字說不是那個意思,討論到大家覺得有解決的時候,我們再把這個結論做成正式的結論。
-
這個工作時間就會變成有兩個禮拜的時間,就是從收到逐字稿到收單,所以這邊作業要寫出會議結論可能也要一段時間,四、五天,等於是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來確認這個結論,這個是目前不影響行政程序的前提底下去做,大家覺得這就是這四、五天的時間,有可能先看過,然後在線上做一些討論的話,我們是可以在不影響時程的情況下去把這一件事用既有的機制做完。
-
也許就從這一場會議開始,我們試行一下,看大家的體驗怎麼樣,如果需要改進,我們再來改進,好不好?我們在擴大到所有青諮會議前試試看這樣的作業方法,如果ok的話,再來擴大。
-
這個是比較簡單的,因為是技術性的部分。
-
相當困難的部分,是哪一些會議要照顧到晚上7點至9點召開比較不能來的委員。
-
對於這件事,一方面我們要先在內部做青諮的盤點;二方面是對於大的會前會,已經知道比較難這樣子處理。
-
因為牽涉到所有多的部會。
-
對,要所有的人加班到9點有一點困難。在那一個特定提案會議,也就是到部會溝通的說明,因為只牽涉到那一個單位的時間,也許比較彈性,大家框7點到9點的部分討論,看是不是有一個文字落實到這個裡面,也就是邀請到部會溝通說明,前面加一個文字是「各方可以接受的時間」或者是「比較方便的時間」,可能先落在這裡,比較難落在會前會本身。
-
對於會議紀錄的原則,有沒有什麼想法?
-
有關會議紀錄(初稿)事先提供委員檢視,在行政作業上本身並不是問題;但如果真的一定要這麼做,是不是能先有個共識?就是不管是青年署、或者是院裡的業務單位這邊,其實我們都會依規定將紀錄一路往上陳核;如果提案委員針對紀錄中的會議結論有修正意見,我們也願意將委員的意見一併陳核上去,我想多數的核稿長官基本上應該也都會尊重。但因為每個人對會議當天的結論,可能會有所不同的認知,這樣就可能會導致有兩種版本的結論一直在拉鋸。例如:針對一些敏感性的議題(像一例一休),假如主席裁示時只表示會思考看看,但委員卻認定這樣就是同意採納,並請求修正會議結論……。由於青諮會的會議結論,畢竟外面的人都會直覺認定這就是主席的裁示,而非委員的意見,因此,若部分結論有所疑慮,當然院裡的核稿長官,一定會事先就要求再修正會議結論內容。畢竟不管是教育部青年署,或是院裡的業務單位,我們的角色大多也只是承辦人員,最後還是需要依長官指示辦理。因此,如果委員對於會議結論(初稿)有修正意見,但陳核後還是碰到又被調整文字時,可能要請委員多多包涵。
-
我們絕對不會歸責於承辦人。
-
可能就是要請要修正的長官,可以被討論、也可以被說服跟被接受,但是要有原因及誰。
-
其實是這樣子,我想我們作業的流程,我們即使是在院內自己的會議裡面,我們也碰到過我們不得不回來把逐字稿裡面某些發言摘掉,因為最後的決議因為政治的關係,就不是那樣;甚至逐字稿本身都有被修改過,雖然很少見,但是是有的,這個是事實,不用瞞大家,有的事後會發生這一種事。
-
政哲的訴求很簡單,不要沒有給大家看過的緣故搞錯或記漏,這個是大家同意的,但是在過程中,有些人必須要修改發言,也就是給大家十四天的時間,也就是把大家的措詞,修改到見報時比較不會有政治風險。
-
在此提出一個具體建議,由於會議紀錄的製作上,必須要經過行政流程的層層批核,是否在會議紀錄形成的過程中,承辦同仁可以先把初稿跟參與的委員先作確認,如果委員們有不同的意見,我的建議是,是不是請委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原則上並不是修改,而這個意見都會併陳到院裡或部裡的長官,委員覺得這樣的建議可以嗎?
-
好啊!接下來科長就會說在自己的頁面上寫自己的文章去論述那一些東西,如果最後真的有,那只是舉例或者是比喻,如果最後真的有落差,或者是有一些委員吃不下來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管道跟方式去追求大家來討論這一件事,但是這個就是另外一件事。
-
以上的機制設計,全部都是為了大家不要覺得紀錄不充足,或者是紀錄沒有充分反應當時的討論、讓大家真的已經同意的東西,後來被詮釋成「政委應該不是這個意思」但是我明明就是這個意思,讓這個情況儘量減少。
-
如果事實上在當時的會場上不一定有共識,這一個會議在做紀錄的時候,也可能有兩、三種不同的意見,那現在是以併陳為原則。
-
當然最後會有一個綜合的版本,這個綜合的版本如果是委員真的沒有辦法接受的話,我想就會有大家都正面看待有過討論的歷史事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自己再做表述。
-
我想這樣的情況會相對少,而灰色地帶的解消是相對多,就從這一次會議開始。
-
(以下不紀錄)
-
字樣上,剛剛其實只有一個具體要改的,也就是邀請委員到部會討論的時候,共同可參與的時間盡可能配合。
-
如果沒有意見的話,我們就來看網站。
-
請問今天會議的這份「會前會運作方式」,最後是會併同今天的會議紀錄陳核,並作為附件參考而已嗎?
-
-
因為,這個其實只是會前會運作方式,但青諮會大會的運作方式並沒有訂。
-
要連大會一起訂?
-
過去青顧團時代,曾經思考過要不要訂一個運作原則;但當時的狀況是,因為訂得像法規一樣,所以後來一直反覆修正並被退文。因此,如果今天這個青諮會的會前會運作方式,如果性質上不是法規,而只是像文件一樣,讓大家知道彼此的運作方式,這應該是ok的。
-
對,這不是設置要點。
-
如果有很必要的事項必須規範,我們可以朝修正設置要點的方向規劃。
-
其實青諮會有一個設置要點,其中也有許多關於組織編制或開會頻率等規定;因此,如果有一些很重要的事項需說明清楚,並需要具有拘束力的時候,其實真正有拘束力的,應該都會是這個設置要點。
-
我們先看看這個方式對於改善大家的落差,以及減少在大會上開會的情況(有落差),如果可以的話就先這樣。
-
如果沒有辦法、各部會覺得這個是參考而已的話,我們再來設置要點。
-
說不定實際上大家會討論出更好的情況,我覺得我們現在還沒有到變成設置要點一部分的狀態。
-
也許下一屆的青諮會可以把這個明文化,但是我覺得我們現在是在大家共同創造的階段,我們先這樣子做;但是未來不排除把它明文化。
-
當初的規劃是這一次會議紀錄簽核後,有關會前會運作方式將函送行政院各部會,目前也在請青諮委員更新基本資料,以方便部會聯絡委員,還有委員想參與的議題跟部會更新,委員也可以提供給幕僚單位,將併同會前會運作方式跟委員的基本資料函送各部會,鼓勵部會在相關會議時能踴躍邀請委員參加。
-
不好意思,我剛剛提的意見是針對整體方向,另外還有幾個針對運作方式內容提供的建議:
-
首先,其實該運作方式一開頭就有提到「青年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青諮會)」;但是第三點這邊有寫到「青諮委員」,但是第五點第(一)款這邊又寫到「青年諮詢委員」,這兩者的用詞缺乏一致性;因此,我建議就用「青諮會委員」一詞,其實應該會比較一致。
-
其次,就是第三點所列「行政院教育科學文化處」,建議應該改放到「唐政委辦公室」後面才對。
-
這沒有關係,我們也可以當你們的幕僚(笑)。
-
應該是先有「行政院唐政委辦公室」,後面才是「教育科學文化處」。
-
另外,該運作方式第二點第(二)款先出現青諮會大會,但第二點的第(三)款卻又在開頭就直接先寫「開會通知單」;會不會導致一般人弄不清楚這邊所說的「開會通知單」是指大會或會前會?如果要講清楚,或許也可能考慮直接就寫「會前會之開會通知單」,順便也釐清一下,看是要稱「會前會」或「會前工作會議」。畢竟一般人在讀文字的時候,並不像我們都有全程參與,所以,建議文字要再明確一些。
-
(二)、(三)對調就好了,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
包含青諮會委員、青諮會大會,前贅一定都是青諮會,我們文字可以修改;至於2-3如何看得更清楚,我的具體建議是2-2跟2-3對調,但分號前面跟後面各加前贅,這樣當然也更清楚,我沒有意見,就看幕僚機關怎麼做,我們都尊重,謝謝。
-
小建議,「討論議題」的部分,這邊只有提到「已辦理完成,並擬解除列管提案」,但是有一些提案一直不解除,會前會大概就不會出現,這個方向,青發署很明確知道要邀請這些部會的人來,是不是讓委員可能已經有兩次會議了,怎麼都還沒有結論,我也想瞭解,是不是可以主動讓青發署的同仁幫我們邀請他們參與,可能一年了,像有些案子真的過滿久,還沒有結案,卻解除列管,我看到的是這一件事,並不是有單一個方向,而是我們也可以提議看哪個單位一起來開會。
-
好,這沒有問題。像「討論議題」裡面,目前是整合新提案的事項,主、協辦機關及大會議程,剛剛敬峰的意思是說不只新提案,也包含持續辦理中,但委員關注之提案。意思是這樣?
-
本來被列管的部會都會被邀請到。
-
但那個不在討論議題內,會在那個單子裡,會提報那個辦理情形,但以目前這一個運作方式來講,並沒有寫到4-1、4-2裡,敬峰講這一件事,就看措詞如何適度把它納入,我們不會變成沒爭議也要討論的情況,但如果委員有特別關注的,我想是有這一個空間,把它放到不管是4-3裡面或者是4-1的另外一個段落,都可以,我想這個意思是很清楚的;而且我們有逐字稿,所以就麻煩你們,我覺得這個是可以的。
-
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ok的話,我們就到下一個。
-
(休息10分鐘)
-
我們從逐字稿看起來,時間並沒有經過,請繼續討論。(其實是有的:「休息10分鐘」XD)
-
案由3是有關青諮會網站改版第一階段開發成果確認,之前「研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階段性成果呈現架構與方式會議」決議,將青諮會階段性成果於青諮會網站公布,並擴充原網站功能,希望可以擴散青年參與公共政策典範,透過青諮委員參與讓公共政策更好,也可以間接對部會有一些示範性的效果,鼓勵部會能夠邀請青諮委員參加政策研擬的過程。
-
臺北科技大學協助網站的改版及建置,目前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開發,請北科大做第一階段的成果說明。
-
我介紹一下網站的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委員的介紹跟網站連結的部分,還有青諮會說明簡介。
-
第二個階段是文字雲的部分,有tag在文章裡面,或者是委員的文章被tag都會被貼出來,然後還有文章跟提案。
-
下面是青諮會的簡介介紹、設置要點及委員名冊的部分,點擊之後會進去看到青諮會的簡介。
-
另外一個是設置要點的部分,有提供PDF下載,點擊之後會開啟新的頁面,想要讓設置要點的人可以作下載的動作。
-
另外還有委員名冊的部分,委員名冊的部分我們也有提供PDF的下載功能。我們可以挑黃敬峰委員的頁面來作介紹,我們有提供FB連結,點選圖片之後可以到FB自己的頁面,還有IG、Twitter、Email,也會出現基本資料、現職、專長領域、關心議題的部分,還有個人簡介的部分。
-
還有被標註的提案,也就是提案人,還有發布的track。我點選一下track的部分,就可以看到照片、FB、IG、Twitter跟email,可以看如何連結這一個委員的資料,然後也可以回到那個頁面去。
-
是希望可以很清楚看到委員的基本資料、聯絡方式及個人簡介及關心的提案,如果被加入到某個提案都會在這邊顯示或者是委員的發文,可以很清楚看到委員關心的議題。
-
我再跳到提案的部分。
-
我們也會顯示出全部有發布的提案,是由後台管理者的部分來發布,我們點選其中一個提案。我補充一下提案階段的部分,是用顏色漸深來代表提案進度的部分。暫不採用我們是用橘色的部分來表示,然後會在下方作呈現,也就是進度的部分。
-
點選提案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裡面有提案進度的部分、提案內容及辦理情形,然後也會有提案委員、連署委員,也有相關的track,點選之後也可以直接連結到相關track的部分。
-
現在呈現的是會議的部分,會列出主題、會議敘述、日期、主席的部分及出席委員。
-
我們的委員提案、track,可以想像成文章或者是活動,這三個都相關聯,可以從委員找到提案跟track,也可以從track找到提案跟委員,所以在搜尋某個議題擴展性方面,我覺得有一點像網狀結構,所以還是滿方便的。
-
我們本身來講,本身委員會被tag,提案也可以被tag,像這個提案本身就tag教育跟青年儲蓄帳戶的兩個tag,所有的文章、活動及會議都可以被tag,所以不管是用全文檢索或者用tag檢索某一個議題的話,都是滿方便的。
-
我現在點選tag的內容,我們跳到tag,我會把點選的標題列出來,還有相關委員、相關提案、相關track都列出來。
-
track的部分,我們這邊也是有擺設文字雲的部分,也是有顯示track,也就是有發布文章、會議及活動的部分,都會列出;另外,這個是有被標記相關委員的部分。
-
我們點選這個,也會到tag頁的部分,我們再來介紹一下發文功能。
-
目前在前端而言,其實之前的設計有調整過,我們想說前端的部分,委員可以發布活動、會議及文章,整個討論之後把一些功能拿掉,現在委員只能發布文章,關於活動、會議及提案,全部都是由後台管理者去發布。
-
我來發布一篇文章。
-
我只要打關鍵字的時候,會有跳出下拉式選單,已經被新增tag的部分。
-
一篇文章是可以有多tag的,像這一篇文章的成果展我們打了「青年參與」、「青諮會大會」,也可以打關鍵字,一樣會帶出有在系統裡面的委員,如果隨便打的話,委員是不會被tag進去的,隨便打一個不存在的人,是不會被tag進去的。
-
因為我不是委員,所以不會呈現在這邊。
-
Live demo都是這樣。(笑)
-
剛剛發了十篇文都沒問題。
-
很精美的錯誤頁面。
-
我現在是用隱藏的使用者,我剛剛做完之後,就把這個角色隱藏起來,但是發文並沒有check這一件事。
-
有委員的帳號可以借我一下嗎?我直接找一個好了。下面也會有「成果展示」,因為剛剛有測試帳號,先隱藏起來。
-
只要是你自己發的文就可以編輯它,然後再回到track,剛剛有tag黃委員,所以就會放在那邊,就可以變成一個文章,就可以看內容,你找一個比較複雜的內容,讓大家track內容是長什麼樣子。
-
可以是圖文或者是超連結之類的,也就是一般常用的編輯性型態。
-
委員這邊永遠發文的功能,我們最後再看一下委員怎麼編輯自己的基本資料。
-
委員可以輸入自己的姓名、email、現職及FB,然後就提供自己的連結就可以了,個人網站、IG跟Twitter也是一樣,可以標注相關的tag。
-
好比委員對於某些議題想要提出來,想要關心這一些東西的話就可以tag,我們也有提供編輯器在專長的領域、感興趣議題及個人可以編輯的部分可以按編輯。
-
我再回到個人頁的部分,只有文章是可以動態加tag,現在委員後台開的tag才可以加,這邊要討論一下,因為這個跟議題有關,議題不能隨便加tag,所以等一下再討論看看要不要開放這一件事,目前是沒有開放的。
-
我再標記一個已經存在的tag,我標記「青諮會大會」,我再回到個人頁的時候。
-
其實有內建的tag,民眾去看就知道這一個委員有關注這一個議題。
-
點「青諮會大會」,然後可以再蒐集出相關的委員、提案及track也會撈出來。
-
整個看起來是多項連結的網狀結構。大概基礎的demo到這邊,看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
-
我只有一個問題,這個測試機之後還會留著讓大家熟悉操作嗎?我覺得這個並不是看說明書就可以理解,如果可以有一個沙盒留在這邊給大家玩的時候,大家就可以玩。
-
我們拿到最新的原稿還沒有放上去,我們會把原稿也上到公開網站,以後大家如果對ey想要修改,就從原稿那邊討論,然後再改測試機,再上正式機,如果委員喜歡怎麼玩,資料都可以備份。
-
先上測試機的時候,就先不撤掉,以後要更版的話,以後測試機的話,裡面有一些資訊技術很厲害的話,還會找到一些漏洞等等,我們比較不會影響到測試機。
-
看委員們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看?
-
介紹的部分,像關心的議題跟介紹的部分是不是有字數限制?基本上自我介紹好像有字數,所以在某個地方就會卡掉,因此我有再處理過。
-
另外,專長領域沒有辦法讓我分行或者是列太多列,不然就會不見,我後來截圖之後上傳,然後關心議題直接寫「見上圖」,這應該是合法的吧!
-
生命自己找到出路。
-
其實沒有辦法放表格,但是編輯頁面上是有的,但是放了表格上去,就會整個大跑掉,如果表格不要的話,只用列點的方式也無法呈現,也就是當有一定的排數之後就會不見。
-
這個部分要check一下,其實資料都有進去,但因為排版問題而跑版沒有關係。
-
是表格跟很多列的狀況。最後其實是有另外一段,那個就會被切掉。
-
所以後面還有?
-
沒有,切回去之後就會完整呈現,一樣是字數或者是行數的問題。
-
可能是在前端的時候被截掉。
-
我們看有沒有其他的出路。
-
我們再測。
-
請確保字數跟行數都沒有限制。
-
我想表格排版,最近也在整合各部會所有的排版檢查,一個是Ray的計畫,好比要改成在手機上好看是非常困難的事,我想表格不堅持,但是列點很基本的,所以列點在測試的時候也測一下。
-
提案的部分是只會放主題或者是連署也有?
-
-
是不是開放到提案或者是連署都在上面?
-
現在的狀況是如果有四個人在上面,可以分得清楚一至四的順序嗎?好比第一個是主題案?
-
每個人點進來之後的下一個提案。
-
像我記得之前「開放近用」的案子,泰翔跟宗震都是提案人,都會他們的track裡看的到(提案)。
-
只有主提案人,但有時連署委員非常多。
-
希望是?
-
包括主提案人、連署委員,或者是……
-
提案是一區,另外有連署的案件是另外一區,但是意思就是說都有先試的意思?
-
對,就是主要參與了哪一些議題。
-
這個是新功能?這個寫起來怎麼樣?像連署委員隨便點一個,現在的意思是,這一個建置到國小高中職的網路,應該要出現在某一個位置?
-
-
新的一區是「連署」,或者同一區用某種方式來標明。
-
我覺得有主提案跟連署提案會比較好寫。
-
好,依你們好寫為原則。
-
因為大家來到網站的第一印象,就是先看首頁;但我們在首頁上會發現,其實有些人的臉很清楚,但有的人所提供的照片卻被壓縮到幾乎看不見。我想,當時會希望用這種照片的方式來呈現,應該也就是希望進來首頁可以先看到委員們分別是哪些人。
-
我的意思是,這個網站可能只限縮每人可以上傳一張照片,但該照片卻有三種用途;除了當作委員簡介的照片外,同時也是這個首頁的照片,另外也是tag時的圓圈照。因此,如果不會太佔空間的話,建議乾脆就直接開放三種圖片上傳的格式與位置。畢竟適合拿來當作圓圈照的照片大小,跟適合拿來作首頁圖片的大小,以及委員簡介的照片大小,這分別是三種不同的規格。應該很少人可以提供一張照片,然後在3種不同情況下都會適合,這樣並不容易。因此,建議分別就三種不同情況提供照片上傳功能,然後再讓大家針對自己的需要,裁剪及上傳自己喜歡的照片,這樣效果應該會比較好。
-
可以改。
-
因為他們的規格是260×260,這個並不是一般正常人會拍的照片,是不是上傳之後是不是要截哪一塊,有關於臉書的大頭照,就可以自己切,好比這一張照片像剛剛那一種的話,三個格式是要放在哪裡,其他的要放在哪裡,我覺得這可能是比較建議的方式。
-
另外一個,有人建議如果三個人提案,政委的照片我們覺得有其他張更適合的(笑),我覺得維基百科那一張是更適合的,有人說有三個提案可以換照片(笑)。
-
我的照片可以換。
-
但是事實上其實是有兩個,我看起來是只有兩個,圓圈跟首頁其實是非常類似的,首頁的版型再稍微對稱點,有人想要橫幅、有人想要直幅,真的是比較不容易。
-
直接壓成這樣子。
-
一個是剛剛所講的,用一些技術的方式,讓它能夠選定大張照片裡面的某個正方形座標,這個是一個做法,另外一個是傳正方形或者是不限形狀,然後在正方形或首頁用,看你們覺得哪一個比較容易,以目前的情況,不太可能一張照片同時當三個東西用,兩張照片比較有可能性,因此一張照片再配兩個或者是三個座標,這個比較有可能性,以現在的狀況上限也不會怎麼樣,我是覺得觀感會有一些差距。
-
以現在這個方式上去的話,大家要用自己最安全的260×260上去,如果能夠多一個欄位,或者是多座標欄位,看你們評估哪一個容易會比較好。
-
這一點應該要,但是實際做法我們會再討論一下。
-
看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
-
就剛剛那個議題,我延伸一下,如果你們覺得要新增裁剪照片的功能,可能技術上弄起來會比較麻煩一些;我建議你們可以考慮提供免費軟體下載連結,像我自己曾用過FastStone Image Viewer,那是一套免費軟體,本身可以看圖,也可以直接點選「編輯」後進行修圖或裁剪。
-
其實可以找一個類似這樣的免費軟體,也就是可提供網址讓委員們自己去下載,然後再檢附使用教學,也就是如果操作,才能剪裁成我們要的照片大小。因為,可能有些人可能對照片大小 260×260是什麼也不知道,但其實如果有使用教學的話,應該都會覺得滿簡單的;委員們學起來以後,爾後也可視需要應用到其他用途。
-
確實,有一些委員真的需要這個,尤其是部會的委員們,但是我想這個是可以提供的。
-
這個很好,這個也是生命一種出路。
-
看大家有沒有別的意見想要提出的?
-
我們希望一、兩個禮拜內把原稿套完,換成新版的設計。
-
我的具體建議是,如果功能上大家的意見,你們都處理完的,今天都處理完之後,其實你套了原稿之後,這個就可以上版了,我們先上去,再蒐集各方的意見,因為我自己做網站開發的經驗,像我們這一些會是事前就來討論是很罕見的,大部分是要到所有的人看得到的位置才冒出各種主義來,越早上版越早蒐集到大家的意見,不會早期參與的人也不會早期參與,大概是這樣子。
-
因為現在背景的底色,全部都是純白色;但我其實很少看到有哪一個正式的官方網站是全部純白色的,真的很少見。
-
這個是一開始的設計,因為之前並沒有一個比較像HTML,現在書漾有幫忙,正式稿改完之後就可以調,因此就可以follow幾種可能性。
-
基本上,我們可以挑一個色系作為本網站的主要風格。但如果要讓網站更炫一點,甚至可以提供2種以上的色系供民眾自己選擇,讓他們想要什麼色系都可以自己調整。不過,這當然要看你們的最後的考量,但我覺得至少底色應該不會是純白色。
-
會有一點變化,比如指上去的時候會告訴你名字是誰,會有一些小變化。
-
但是其實大家看這張圖跟剛剛那一張圖,其實我們用的照片完全一樣的,只是裁切成正方形,也就是比例的問題,所以看起來會比較舒服一點,雖然院長的頭還是被切掉,行政院網站的照片都是長的,大家還是會習慣把重點擺在中間,大部分的人還算可以看的。
-
除了第二排最右邊那位之外。
-
肚子會比較明顯(笑)內容是剛一樣的,但是稍微排過一下,track會變成這樣子。
-
會有提案委員、追蹤委員,這個提案本身發生過什麼小型的會議、大型的結論跟提案內容會放在左邊。(demo)track會分三種,像青諮會大會、委員參與的活動或者是寫文章,所以基本上版面會變成這樣子,如果大家覺得我們現在對於畫面上有直接的建議,麻煩直接提供,我只是不能現場改而已。
-
其實這個套版之後會上測試機,大家都有測試機帳號,經過互動的方式去看可能會有更多更細的意見,只是關於這樣子的視覺呈現比剛剛舒服很多,這個是大家的共識,所以我們才要套這個版,大家對於套過的版再看會比較好,功能面跟設計是分開來。
-
我覺得PDIS幫忙改版過的這個網站,真的有變得比較炫一些,尤其針對執行進度設計的彩色動態長條圖。不過,網站首頁上,好像會出現兩次的「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應該只要留下一個即可,所以,看怎麼調整比較合適。
-
如果這樣的話,這個案由是不是這樣子,就麻煩這邊繼續跟PDIS設計的朋友們繼續配合。
-
謝謝書漾(笑)。
-
有一個臨時動議,剛剛署長不在,請這邊說明一下。
-
不好意思,我先補充一個問題。其實我們現在每一個提案,最後的結果是「部分落實」、「全部落實」及「暫不採用」,但我們在青諮會大會的辦理狀態是「繼續追蹤」、「解除列管」,被解除列管的原因是「暫不採用」、「全部落實」或「部分落實」,我覺得這個不太好判定,該由誰來判定這一件事?就我目前是負責網站上稿的人來說,判定會有一點困難。
-
這個會變成是部會的欄位,也就是每一季回來的時候,要告訴你在網站上放在哪裡。
-
提案在大會被解除列管時,理當是知道提案已經完成到某個階段,我們在網站上稿時才會給他一個結案的狀態,而那個狀態是屬於完全落實或者是部分落實,由幕僚單位判定會有點困難。
-
……或者是暫不採用。
-
隨著會議紀錄結果的方式往上簽。
-
-
但會議紀錄上只會呈現提案是不是被解除列管。
-
就看有沒有解除列管……
-
還有一個情況是「部分落實」、「全部落實」、「暫不採用」,所謂「落實」這個是比較偏執行面的,有些委員的提案是屬於政策方向,後續執行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
是不是把「採用」用成「參採」,也就是改成「部分參採」跟「全部參採」,其實大家關心的是紅燈或者是綠燈,那個名字我想都不爭執。
-
是在青諮會大會決定?
-
這個我們在會前會都討論,包含承辦部會主觀覺得是全部採用,但是提案人主觀覺得暫不採用,他們可能要在會前會討論一下,討論出可以接受的,我們這樣報就是了。
-
剛剛改過的版本,也就是執行進度改以「長條圖」呈現後,是不是就不會再有「紅燈」與「綠燈」了?
-
還是有顏色,意思是一樣的。
-
我想就這樣子處理,非常感謝。
-
臨時動議的部分,稍微有跟署長說明了,不知道署長現在有相關的想法嗎?
-
「青年發展政策綱領」之前是院列管事項,現在在沒有做追蹤。
-
「青年發展政策綱領」已於 104 年 4 月 30 日核定,在「青年發展法」可行性委託研究結果出來前,因兩者內容相近,該綱領建議或許暫時先不用急著決定要修正、或是重新研擬。
-
等立法的結果出來?
-
對!畢竟近年來不管哪個政府機關發布什麼綱領、或者是白皮書,媒體的報導幾乎經常都是負面居多;大家研擬過程中做得這麼辛苦,但最後卻可能不一定有正向的結果;所以,可能需要再審慎評估一下。
-
但也是因為最近時機的關係,所以是講的時機的問題。先看研究出來立法的狀態,再看有沒有重編綱領的需要。
-
對於目前先有的,包含總統政見列管跟本來的綱領,我自己會研究,然後去看跟哪一些別的相關部會會有關聯。
-
要等這一個法律或綱領的位階確定了,我們再來看如何配合。
-
在這一個情況確定之前,青年署到底要扮演多大的角色,我們在院裡面也不是非常明確,因此我想這一個部分還是要先知道。
-
關於這一個研究案的期程,以及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因為研究案會是在今年年底結案?
-
現在研究已經到最後了,在結案之前,我們要跟部長、次長報告,報告後再報到院裡面去,然後再看如何處理這一件事。
-
在下次會前會時,我們會提出最後一個研究結論,因為之前院長有指示我們一定要在12月底完成,所以基本上都已經結束了。
-
只是現在要等向部長報告的時間,本來是排上個禮拜,結果現在排到這個禮拜四要跟他報告。
-
所以基本上有一個初步結果的方向性,或者是這個還是機密?
-
等部長看過、報到院後,最後一定會跟各位委員報告,因為這研究結果本來就是要在青諮會提出來。
-
期待3月會議的時候,不會只看到我們的結論出來,然後結論是這樣子,接下來我們下次會議再來研議怎麼做。
-
因為就會有時間差,像期中報告在9月的時候繳交,但是我們是在11月多的時候看到,但是期中報告的做法,我們在會議上也指說這個是期中報告,然後就結束了,不管要往哪一個方向走,都希望有進一步的東西,然後建議在上次全國青年諮詢委員會議的發言及建議,關於青年發展法及相關專責單位可以一併被紀錄,然後跟著後續討論,如果政委有需要的話,我很願意一起join這部分的事情,謝謝。
-
沒問題,這個是青年相關的政策,我們開會的時候會邀相關的委員。
-
只是目前報到院裡面的程序是這樣子:如果部長沒有看過的話,讓我們先看到,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
我們等到院處收到,然後再來處理,我跟你應該會同時會看到,到時再邀請你來參與。
-
還有其他口頭臨時動議嗎?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好,今天臨時動議的部分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
(以下為會議紀錄(初稿),如有修正意見,請填寫修正意見表(https://goo.gl/Nb8FkP ),並於1月12日(星期五)下午5時前回傳,以利後續彙整作業,謝謝。)
-
(案由一:有關就黃敬峰委員所提「增進各部會對新世代青年認識與新知」案,研議具體作法一案,請討論案。)
-
一、有關適合青年參與討論的議題,為更具體,可由「總統青年政見執行追蹤事項」及國發會刻正推動之重要政策著手;另請國發會協助轉知各部會,在辦理及推動總統青年政見事項時,如有可供外部委員參與之會議或為內部非機敏性會議適合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以下簡稱青諮會)之青年代表委員(以下簡稱青諮委員)參加者,請將開會通知單副知「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幕僚機關(教育部)」,由教育部協助登錄於青諮會Google行事曆,以供青諮委員知悉並參與。
-
(案由二:有關研議青諮會會前會運作方式,請討論案。)
-
一、有關青諮會會前會運作方式之第4點「討論議題」,應包含所有未解除列管之歷次會議決定(議)事項,以供青諮委員瞭解辦理進度。另經參考與會人員意見酌修文字,修正後之青諮會會前會運作方式如紀錄附件一。
-
(案由三:有關青諮會網站改版第一階段開發成果確認,請討論案。)
-
一、改版後的網站正式上線後,測試機網址仍請保留,以供青諮委員熟悉介面操作及未來改版測試使用。
-
(臨時動議:吳政哲委員建議可參考總統青年政見,研議青年政策方向,請討論案。)
-
俟「我國制定青年發展法之可行性研究」之研究成果定案後,再行評估研議,如有召開相關研商會議,可邀請青諮委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