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周五我去跟院長及政務委員同事們去分享上個禮拜五討論到的情況,上個禮拜整理出來之後,院長覺得這樣的想法很OK,不排除掉任何的可能性,勞動部不會一下子就出來說公務員們不能組工會,而協會法的修正,大家要的基底協商項目增加的部分,看起來也是可行的,因此那一個部分就會請銓敘部開始行動,勞動部必要的研究會繼續做。

  • 現在是同一個制度,以第二次來進行。

  • 今天的這一個題目,我完全不是領域的專家,所以其實我花滿久的時間才大概瞭解一下狀況,我們整理出來的這一個流程,等一下芳睿會跟大家go through,一開始的這一個分析,在各位領域大家的眼中不是對的,可能六成ok,但是其他的四成是有問題的,把其他四成有問題的部分或者是爭議的點釐清而已。

  • 為什麼這一個「Join」公開已經連署及回應,但是PO們投票之後,還會重新回來看?因為兩次的回應裡面,第一次是有具體的承諾是說會跟提案人討論、可行性評估的資料,但是在六十天的回應裡面是說並沒有講說那一件事是什麼,或者是具體的內容,因此我們只是想說給交通部比較詳細對焦,到底說有討論或者是有做的那一個內容是什麼,是不是跟大家的想像是類似的,因此比較像是補充資料的概念。大概是這樣。

  • 我不多說,就交給我們的主持人芳睿。

  • 大家好,我是芳睿。

  • 請交通部跟我們分享回應經驗之前,因為今天有非常多的新朋友,希望大家彼此認識一下,所以先請大家自我介紹,先講姓名或匿稱,再來說明您與這一個議題的關聯,最後是對這一場會議的期待,謝謝。

  • 我是交通部的PO,叫我Ghost。

  • 今天應該算是第三次來參加工作坊,我發現今天好像跟前兩次的人不太一樣,因為今天邀請到比較多位連署人,好像也有業主過來,感覺會跟前一次比較不一樣,因此我滿期待今天會有不一樣的結果,謝謝。

  • 政委、大家好,我叫趙晉緯,目前是交通部路政司科長,這次工作坊討論的提點子是由我們交通部的團隊負責回應,我是主辦科的科長。

  • 今天政委邀請我們來對這一個案子進行簡報,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會議,能夠跟更多的民眾、網友徵集意見,也順便跟大家說明一下交通部目前及未來要做什麼,謝謝。

  • 政委、各位現場的好朋友大家早安,我是交通部劉信宏,我是這一個案子目前接辦的承辦同仁。

  • 誠如剛剛科長所說,因為我剛接觸不久,希望今天這一個場合有其他各界的好朋友、長官,可以給我們一些意見,就這一個議題,後續交通部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這一個平台我是第一次參加,感覺非常吸引人,非常符合年輕人現代的作風,希望可以多多跟大家學習指教。

  • 大家好,我是經濟部秘書室的專員黃孟偉,我也是第一次來。我主要負責的業務是擔任國發會窗口的輔助,我們承辦另外兩位,但是他們並沒有到這邊來學習。

  • 針對這一個案子,我不是專家,我也沒有研究,但是我知道在溝通的過程中,希望把回覆工業局的問題釐清,有一些溝通的過程,希望來這邊學習,看怎麼樣溝通過程比較順利。

  • 大家好,我是經濟部車輛推廣PO的專員,我叫鄭詩楷。我是第一次來參加,希望對於這一個議題想要瞭解,不論以後的結果怎麼樣,對於車輛產業會有什麼影響。

  • 各位大家好,我是經濟部工業局黃裕峰。如果跟這一個議題有關的話,是屬於車輛產業的主管,今天也是第一次來,主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以及看看交通部對於這一個案子的主要做法。

  • 對於這一個案子目前還沒有什麼關聯,對於產業面、消費者及政府體制去作接下來的觀察,以上,謝謝。

  • 政委、先進大家好,我是經濟部工業局劉光中,很高興今天可以來參加這一個活動,可以跟各位討論這一個議題,並且學習到如何作溝通,謝謝。

  • 政委、各位PO大家好,我是經濟部經濟處的俊廸,我是國發會的共同平台網路窗口,希望來這邊學習到一些跟民眾溝通的方法及流程,謝謝。

  • 政委好,我是經濟部技術處,我叫張祖錕,我是相關的研發單位,也是技術處的窗口,很高興今天有這一個機會跟大家學習。

  • 大家好,我是國發會的雨潔,我是這一個平台的承辦人,很高興認識大家。

  • 政委好、大家好,我是國發會的宗熹,我是「Join」平台的承辦人,謝謝。

  • 政委、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財政部的專門委員,我是專責的PO,今天來這邊是觀摩這一個工作坊的實施,雖然我對這一個議題不是專業領域,但是出社會二十幾年才知道有這一個問題,因此也是充滿好奇及濃厚的興趣參與,謝謝。

  • 大家好,我是張珈榮,我是連署人,來自一般民間的電子工程師,我的夢想是做出高效能的車子,我在去年底的時候我是消費者之一,我是電子工程師,一般拿到廠商的規格書,我會做品質測試,以測試規格書的可信度多少,但是我買車的時候,我只買到規格書,但是並沒有取得規格書是否為百分之百的數據,是否為我所期待的東西。

  • 我不期待這樣的資訊,如會有像NATC這樣的機構出現,我期待的是每一家車廠受測的時候,他們的數據能夠公開,我們只要知道有這一個資料,不一定要像國外,這個是廠商自己的財產,因為他們委託ARTC測試,我們不希望臺灣一定要像國外這樣做,一定要遵守,而不能公開,我們也許可以跳脫出來,我們就是強制一定要公開,我們在買車的時候,才會有更好的參考,謝謝大家。

  • 唐政委、各位大家好,我是連署人之一,我叫莊佳瑋,目前在彰化地檢署擔任檢察官的工作,聽到目前,應該沒有一個人住得比我遠,我是從台中坐高鐵上來的。

  • 對於這一個議題的關聯度是因為有在關注這一個議題,另外一個關聯性是ARTC在彰化,所以個人有一些粗淺的瞭解。

  • 這一次來之前,對於這一個理解的程度,我們講安全測試這一件事的話,目前知道基本上上市前的撞擊是一塊,上市之後NCAP的部分是另外一塊,這一次的會議如何把這兩塊作有效區分,甚至整合或讓他們有不同的功能定義,希望可以透過這一次的會議來學習,謝謝大家。

  • 大家好,我叫劉清耿,是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我不是連署人。我關心這一個課題,同時也是我研究的領域,我不是專家,我純粹是觀察,看這一個議題如何在臺灣被討論及如何被發展,謝謝。

  • 謝謝大家的自我介紹,看起來我們今天的會議陣容非常強大,有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相信等一下討論會有更多元的思考點。

  • 先歡迎交通部跟我們分享「國產車上市前,必須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一案的處理經驗。

  • 大家好,以下由我代表交通部就在105年11月中旬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平臺「提點子」通過復議的「國產車上市前,必須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案與各位分享交通部處理經驗,底下有幾張簡報,會跟大家一起來討論。

  • (簡報第2頁)第一個部分是交通部處理大事記;第二個部分是交通部處理過程SOP;第三個部分是交通部處理經驗。第三個部分也會就之前會前會,雙方提示我們會有一些經驗跟大家分享。

  • (簡報第3頁)這個是交通部處理的大事記,從去年11月16日在「提點子」提案,提案之後在105年11月27日很快通過五千人以上的附議門檻,依照行政院作業要點的規定,是要由主管機關進行各部會的回應。

  • 國發會在105年12月7日召開這一個案子的主辦機關協調會議,交通部很「高興」地被指定為主辦機關,我們在105年12月26日有跟提案人進行電話聯繫,以瞭解提案訴求之後,我們在106年1月6日正式邀集提案著進行討論會議。106年1月11日與相關利害關係者進行討論會議後,我們在106年1月16日正式發布新聞稿、召開記者會對外回應提案。

  • 之後106年2月7日蘋果日報有相關的投書,針對交通部回應的內容有所指教。此外,106年3月3日立法委員召開相關的記者會,對我們的回應也有相關的指教,106年3月6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相關委員質詢時也對我們的回應有相關的指教,這個目前是交通部處理的大事記。

  • (簡報第4頁)這些是我們處理這個提案的一些過程紀錄,按照國發會給我們的建議,基本上我們在1月6日的時候,就跟提案者召開正式的會議。依照國發會之前的案例經驗,因為他是在雲林工作,因此我們也特定到雲林跟他進行座談,邀集車安中心跟其他單位與提案者進行討論,之後我們有做成相關的會議紀錄,摘錄與會單位的發言紀錄。

  • 與提案者開完會之後,我們除了跟提案人討論之外,也必須跟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來進行討論,因此我們在1月11日的時候,也邀請國內相關的車輛公會進行討論,我們也有做成正式的會議紀錄。第二次會議紀錄一樣有送給提案者,讓他知道我們有跟相關的利害關係人溝通。

  • 溝通完之後,我們很快進行研議之後,我們在1月16日發布了新聞稿,對外說明這一次的回應意見。當天就有很多新聞露出,Mobile01、自由時報及網路平台的新聞,因為這一個議題基本上一般平台報紙報導比較少,在網路上的報導比較多,我有貼幾個相關的新聞截圖。

  • 按照國發會處理的流程,我們有分成幾個step,第一個step是「回應期程公告」、第二個階段是「訴求釐清」、第三個階段是「資料釋出」、第四個階段是「訴求研議」及第五個階段是「正式回應」,我們在處理的過程中有經過這五個階段。

  • (簡報第5頁)這一頁是前面五個階段中的從成案之後,到正式回應的處理過程。

  • 回應之後有接到外界給我們的一些指教,包含有媒體投書,立法委員也給我們一些的意見,對我們的回應大概也有一些指教。之後立法院相關委員質詢的時候,也有對我們在1月16日回應那時的有所回應,我們在立法院也跟委員說明,那個只是當時研議的過程,因此我們會朝向資訊公開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這個都是發生在60天回應期限之後,我們已經在進行的第二、三波回應。

  • 新聞大概在之前廣告說原本汽車業是反對的,而現在汽車業也認為可以來做這樣的事,因此ARTC也邀請媒體朋友與網民於3月29日可以到他們那邊去看看了解ARTC對於碰撞及NCAP的看法,1月16日交通部正式回應這個議題之後,持續帶動了一波浪潮,以及對於政府機關及很多機構對此議題的看法。

  • (簡報第6頁)交通部處理提點子的SOP,很快跟各位說明一下,因為行政院訂有「公共政策網路提議實施要點」,告訴我們這一個案子如何成案及如何處理,因此有相關的程序,我們交通部依照這一個程序,是有成立「交通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工作小組」,每一個案子提案之後,都會由業務司或附屬機關負責國民提議的政策質詢,因為都會由業務單位的副首長進行督導,像這一個案子是由交通部路政司負責主辦回應。

  • 我不知道這一個是不是值得分享的經驗,目前國發會提點子附議超過五千人成案的案件大概有二十幾件,交通部大概有七、八件,我們科負責四件,從第一件要處理車速分流、第二件是改裝車合法化、第三件是請路政司督導高公局開放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高速公路,以及第四件是本案,因此我個人就有處理四個案子的經驗。我們都是按照這一個SOP來處理的。

  • (簡報第7頁)我們處理這個案子的過程基本上是按照國發會去年11月29日「提點子」的工作坊,相關講師提供我們可以參考的程序來處理,按照講師說的,這裡面沒有SOP,因為每一個個案不一樣,我們基本上是follow這樣的流程來進行處理。

  • 第一個階段是「回應期程公告」的部分,我們先進行跨部會共識會議,以先瞭解「提點子」(議題)是什麼、概況,及向相關單位確認後,確認督導、層級的長官,以及進行相關公文簽辦的過程。

  • 第二個階段是「訴求釐清」,也就是進行內部的沙推會,跟提案人聯繫後,會進行相關的公文。

  • 第三個階段是「資料釋出」的過程中,會釐清相關的資料,然後去確認這一個功能。

  • 第四個階段是「訴求研議」,也就是內部研商完之後,會擴大跟利害關係人的諮詢。

  • 第五個階段是「正式回應」,也就是撰寫回應之後,寫新聞稿、向提案人聯繫後,上次「提點子」工作坊有教這樣,所以我們基本上大致按照這樣的模式處理。但是有一些東西比較不適合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所以這個是我們處理這一個案子的SOP。這個是我們跟內部之間處理的過程。

  • (簡報第8頁)包含媒體在中間,也會在成案階段,因為這一個案子是成案之後就有記者來詢問我們交通部對於這一個案子的看法是什麼。包括兩、三家,像Mobile01及網路媒體,大概都有打電話詢問,之後也有在follow這一件事後續處理。

  • (簡報第9頁)立法委員辦公室也有打電話來關心處理的狀況如何,大概是訴求研議完後,對訴求有所指教,後續會有一些相關的持續,也跟各位介紹目前處理的狀況。

  • (簡報第10頁)「提點子」的工作坊有一些是我們現在要來處理的,我引述國發會去年11月29日「提點子」的工作坊課程,有一位講師說因為「提點子」的案子在六十天要回應,大家想說六十天在倒數,但是並不表示我們六十天結束要告訴他說我們的解法,而是要說明這六十天要做什麼。因此,六十天是階段性的說明,而不是這一個案子對我們來說就結束了。

  • 因此,我們對於這一個案子基本上秉持這樣的態度,告訴他們初步的回應後,我們會作相關的分享。

  • 此外按照政委會前會的指示,希望我們多跟大家分享交通部在回應的過程中會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透過跨部會跟做一些意見的協助,交通部處理這一個案子上,大概有碰到一些問題,來跟大家作一些分享。

  • 第一就外部面的部分,我們於去年12月7日在國發會召開分工會議時,當天開會的參與者不在這邊,我們交通部跟經濟部在這一個議題上做了很多攻防,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是彼此的工作權責,所以有很多意見陳述。表達完各自立場意見攻防完之後,勉強由交通部來主導回應這一個提案。國發會在處理的過程中,曾經提及國發會這邊有一個工作坊的機制,可以提供交通部、經濟部如何做跨部會協調的部分,大家一起來討論。回到交通部處理的大事紀,為什麼交通部於去年12月7日被指定為主辦機關後,卻至去年12月26日才跟提案人聯繫,因為有提到不知道國發會是不是有類似的工作坊,訓練我們的同仁來瞭解如何處理「提點子」的議題。比較可惜的是,一直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變成我們自己內部,剛剛也跟各位報告過說我個人因為有處理四個「提點子」成案的經驗,所以我們自己內部跟同仁訓練說這一個案子如何處理,因此才從去年12月26日開始進行後續的處理。

  • 我前面投影片所引用國發會工作坊講義資料,因為獲知國發會於11月29日有這一個工作坊,因為我們有同仁參加該工作坊之後,才把這一個流程給我們,讓我們對於處理的流程概念更加清晰,才知道後續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議題,因此我們是用這樣的方式訓練它,建議國發會後續在各部會成案時應給予更多的協助。

  • 第二,經濟部比較可惜的是,我們在回應的過程中,就主辦機關的部分,雙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回應的過程中,我們比較期待的是經濟部作為產業主管機關,是不是可以在這一個議題上可以多提供一些產業面的意見。另外,經濟部也主管車輛中心這個科研機構,是不是在這一個議題上有寶貴意見可以提供給我們,讓我們一起共同來分享,並不是分你我權責,我知道這一個案子的時間很趕,因此大家並沒有太多的時間溝通,這個是滿可惜的。

  • 內部面的部分,這一次回應之後還有這麼多的事情。跟大家分享的是,這一個案子處理的同仁,基本上是跟一般公務人員相同當作是習以為常的事務,因此沒有想把事情做好、做完,所以在處理的過程中,並沒有很積極把這一件事解到一個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

  • 再者,我們交通部在這一個議題上,我們的確輕忽網路上的力量,回應一出來之後,「國產車上市前須公布撞擊結果?交通部回答讓人拳頭硬了…」,這樣的標題讓我們的非常受傷,這樣的標題並不是只有一則,之後很有很多負面的新聞標題,表示我們在這一個議題上過於輕忽民眾對於這一個議題的重要性。

  • 第三,這一個議題是很複雜的議題,因此要對外說明清楚。要把一個複雜的議題說明清楚並不容易,因為時間很短,我們並沒有辦法很快製作如何讓民眾去瞭解這一個議題有效的溝通,比如懶人包或者是圖解,這一個議題對我們來說實際上是有一些問題的,因此這一個內部的部分,我們有待需要再加強。

  • (簡報第10頁)接下來可以做的部分,我們會按照之前在立法院相關委員跟民眾(的意見)……提案人也瞭解國內如果要建立NCAP制度的話,需要有相關的能量,需要花費很多成本及時間,如果短期內可以先朝手上的法規資料作資訊公開及揭露,這個是我們將來會做的部分,基本上也是跟提案人溝通時是有相同的方向,我們目前正在研議。

  • 我們無法做的部分是,如果要比照國外建立NCAP制度,NCAP跟強制性法規符合性,基本上是兩套不同的系統,如果要推動NCAP制度的話,這個牽涉到我們交通部跟經濟部誰要處理這一個議題,這一個議題說起來也滿複雜,就在這邊不特別說明。

  • 我們交通部目前是朝向把我們手上所保有的資訊做更大幅度資訊公開,讓民眾能夠瞭解購買車子是如何去符合法規的要求程序,以上是交通部的提案,簡單報告,謝謝。

  • 謝謝交通部的分享。

  • 我們會稍微討論一下政策面的細節,大家可以一起貢獻所知道的部分。

  • 謝謝交通部處理過程的分享,有提出四點問題,我稍微作個對於接下來工作坊的開場。

  • 交通部有提到關於與經濟部產業主管機關的討論,其實可以透過像今天跨部會討論過程中,去處理一些想要溝通的問題。

  • 處理時期的方式與態度,我們會在今日協作會議中跟大家分享,如何把一件事的問題釐清,問題釐清之後就可以有清楚的方向去解決問題。

  • 關於公開揭露的這一件事,其實很好,有一個「焦點討論法」,唐政委曾推廣、授課過這樣的方法,一般的輿論有分「事實」、「感受」及「想法」,我們可以用「事實」回應問題,也就是說今天可能提出一個事實,後來聽他的感受,然後可以把他的「事實」與「感受」用我們的「事實」去回應,也就是公開揭露資訊的一部分,因此可以更清楚地去回應輿論。

  • 我們今天會運用到一些比較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因此跟大家作個簡報,與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處理、分析問題。

  • 在介紹今天會使用的工具前,與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安排此工具的想法。今天有非常多跨部會參與的會議,其實這樣非常好,不只有政府內部間的機關、廠商、公民的參與,越多人參與基礎的建設,越多人會願意使去用這一個基礎建設——這一個「基礎建設」不只是實體建設,更包含思維的建設。

  • 除了讓大家願意參與這樣的討論外,因為有這樣的參與,所以我們需要有人,而人就很重要,像今天就是非常好的例子,有跨部會及公民的參與者。

  • 唐政委辦公室一直說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就是要做「開放政府」,農委會的PO分享一個想法,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開放政府就是去扭轉政府架構組織文化」,因此,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參與協作會議,就是希望可以透過開放多元的思維與協作,讓一件事做到最好。

  • 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有分不同的程度,比如第一種程度是解決一次性的問題,如果我們直接給與貧困者金援上的補助,他們並不會因此而脫離貧困,更好的狀況是可以協助他們能夠釣魚而不是只是提供魚。

  • 希望透過這樣的協作培養大家「協作能力」,因此可以透過協作想出比較好的方案,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機制,是有跨部會的聯繫,從一個政策面去解決這一個問題。

  • 剛剛有提到需有不同的人來參與,因而才會使用建設,參與的部分也可以用這樣的流程來表示。一般政策制定是由上而下,長官覺得這樣子可以推行就推行,但這樣推行之後,就會變成流程與系統都會在上面設計好,至使用者時,就會發現有一些問題,因而開始有一些反彈。

  • 比如:國旅卡的問題,而國旅卡之政策本身是由上而下制定,因此政策、流程及系統其實都已經規劃好了,比如可以拿多少錢、怎麼拿、如何核銷都已經規劃好,到使用者這邊就發現會有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因為政策都已經制定好,沒有辦法做太多的變動,因此開始了停滯期。

  • 我們希望把問題先釐清,將使用者納入,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般利害關係人」,由使用者開始出發,我們再想接下來的服務是什麼、系統會長什麼樣、法規什麼樣,最後才會去做維護。 至意見回饋的時候,因為是這樣run流程,所以最後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 此會議很大的重點是:透過比較開放的思維去處理不同的議題,而這當中需要有工具及流程輔助。

  • 「思維」代表的意思可以用以下了例子比較,讓大家比較了解。今天問了一個問題:請大家協助我建造一座橋?

  • 大家可以在腦中想像今天有一條河在前面,想要如何建造,想要用什麼顏色、材質及結構,產出會是各種不同樣式與功能的橋。

  • 但如果今天換一個問法:請協助設計規劃一個過河的方法?

  • 比如像這樣問問題,就可以設計開船、駕直升機及無人機,不一定只有造橋的解決方式。因為問題定義不一樣,所以思考的格局也不一樣,設計出來的東西也會不同。

  • 我們在面臨許多問題研議時,好比年金是否要改革、國旅卡是否要廢除,及公務人員能否組工會,其實都並不是組織與否及廢除與否的問題。

  • 如果我們可以從頭開始研議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這樣國旅卡廢除考量,往回推,了解是因為時數、金額,或是其他的問題,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解決核心問題,並不是思考要不要把這一個政策廢除。

  • 因此,解決一個問題有非常多不同的思考方式,更多元的話,可以讓這一個議題有更多的討論空間,解決的方式會有更多的選擇。

  • 等一下會帶大家做的流程,就會從探索、定義、發展去處理。

  • 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在一般政策形成的時候,可能會有要解決問題方向的共識,接下來需要盤點問題,問題確定之後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因此才會開始想一些初步概念去解決問題。

  • 而概念其實是非常前端的東西,概念出來之後,我們還會需要去了解概念的細節,比如今天要重新設計公民參與的平台,我們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實際上民間如何用,今天誰可以登錄,又或者今天提案多少才可以成案,這都是細節設計的部分。

  • 設計完之後,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執行了,而是要跟不同的利害關係者進行測試,測試確定沒有問題再到了執行的時候,最後的意見回饋部分會比較正向,因為大家都已經在政策制定過程及服務流程中同意解決問題的方式。

  • 我們今天會走的這一個流程,共識是今天要解決這一個車輛撞擊的政策問題,因此我們會直接進入到問題盤點。

  • 有幫大家準備電子便利貼的議題脈絡,協助大家問題盤點時可以知道從哪裡開始,因此等一下會直接帶大家作問題盤點與歸納。

  • 今天會走的流程是「問題盤點」至「概念發展」,如果還有一些時間的話,可以把我們的概念具體化;最後還有一個「原型產出」。

  • 進行問題盤點時,會跟大家說明這個議題的背景,就像2月22日關於國旅卡的議題及共識營時,因為有run過這幾次的工作坊,會發現一開始的議題背景很重要,讓大家在討論一個議題時,會在一個共同的思考基準點。

  • 好比很多人關於國旅卡的這一個議題,可能提案者本身不是很清楚這一件事的來源,因此在會議一開始就可以說因為921的歷史事件,然後接著造成觀光產業的衰退,又會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造成觀光產業衰退,接著又結合政府無法提供公務人員不休假加班費的問題,兩個加在一起去形成一個國旅卡的政策與國旅卡提供的服務。

  • 為什麼要將這兩個問題加在一起解決?這也是可以討論的,我們把這樣的討論空間表示出來的時候,大家可以針對每一個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可以針對國旅卡的事件討論,也可以針對國旅卡之後衍生的這幾個問題,像補償不足、人力調度問題、無法休假及污名化的問題討論,解決政策上路之後產生的問題。

  • 因此,用這樣的方式呈現時,我們會很瞭解現在要解決的是,國旅卡之前政策來源制定的問題,又或者我們要解決國旅卡政策上路之後產生的問題。

  • 瞭解議的題背景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作問題盤點,這個是舉之前國旅卡議題的方式,(現在投影)這只是其中一組,當時有八組,像有「污名化」的「卡片改名」等大家一開始直覺想想到的問題。

  • 一開始會提到污名化這個問題時,我們不能直接栽下去去解決污名化的問題,而是需要去分析並瞭解造成污名化背後的種種原因,去真正瞭解問題的成因,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上述是問題盤點的過程,等一下也會帶大家作問題歸納。

  • 接著是定義問題的模板,讓大家最後把問題盤點、歸納後,可以形成出一個句子,也就是大家確定這一個問題的共識,等一下也會帶大家操作這個部分。

  • 我們定義完問題後,接著需要做概念發展。

  • 左邊第一欄是剛剛盤點出來的問題,第二欄是我們的解決辦法,但是除了把解決辦法想出來之外,我們還可以再做一次盤點,也就是解決辦法能不能真的去執行,可能會遇到什麼風險,我們可以先想過。所以,不會想到一個辦法就執行,我們會留一些空間去重新檢視想到的辦法是否適切。

  • 最後有時間的話,希望可以做一個原型的產出,也就是最後想出來的解決辦法,可以用情境的方式,讓大家更可以去理解我們解決辦法在人真正使用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 最後跟大家說明一下,今天會議比較輕鬆,大家也不用太拘束,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提出,當我們可以盤點越多問題的時候,我們在做問題釐清時,問題釐清就可以更精準。

  • 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溝通,互相協助,不用怕多說了什麼話或者是說錯話,透過踴躍溝通,我們就更能夠互助合作。

  • 所以我們要開始進行接下來的工作坊,跟大家介紹一下一開始分享給大家看的這張圖,這一張圖的畫法,一開始是「背景」,接著是「問題」,「挑戰」部分是「問題歸納」,最後一個是「解決辦法」。

  • 這四個部分當中都會有不同的便利貼,以代表不同的顏色,等一下講解的時候,就可以跟大家說這個代表什麼。

  • 這部分包含背景資料,因此等一下會跟大家說明一下背景是什麼;接著是提案人的訴求是什麼;立委的訴求是什麼;我們針對這一個案子後續的追蹤及檢討;最後一個是,有關於提案人提到NCAP測試方式,因此也可以針對此部分研議,這部分會需要討論ARTC與NCAP的差別。

  • 有關於背景資料的部分,直接取「Join」平台上提案人所提到的議題背景,也就是進口車跟國產車的購買比例,從以往三比七,提高至四比六,擔心因為民眾對於車輛安全日益重視,但是碰撞法規並沒有公開跟分級,所以會覺得對於安全考量的關係,民眾會比較傾向買國外進口車,因為沒有做比較多不同的碰撞測試,比較沒有公信力,因此對於購買國產車的意願下降。

  • 因此提案人提出三個訴求,第一個訴求是測試結果,語句是「測試結果沒有公開跟分級」,但是「公開」跟「分級」是兩件事,我們透過便利貼寫兩張的方式,將這兩件事分開討論。

  • 第三個是國內的測試制度公信力不足的問題,歸類問題的部分,我這邊寫道「民眾對測試結果公開分級的公信力疑慮」。

  • 就測試結果「公開」的問題,我們今天不用討論,因為交通部的回應已有用「事實」的方式去告知民眾。這個「事實」是,測試的結果交通部有公開,並在「Join」平台上提供了測試的結果的網址。

  • 接下來需要今天回應的是,測試結果是否能「分級」,測試結果是否有分級的背後原因是,「需要聽說哪一個廠牌的安全性比較好或者是哪一個廠牌特別注重安全」。

  • 瞭解背後原因,是「對於安全性的顧慮」,這一個部分並不會直接對到「測試結果沒有分級」,因為提案人提出一些對於事實疑問時,他們會自動提出解決辦法 - 以這個情況來看,問題是「對於安全性的顧慮」,解決辦法是「測試結果分級」,但是這樣直接產出的解決辦法,往往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研議問題背後的成因,這樣脈絡才會清楚,也不會太快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

  • 這一個脈絡繼續討論,關於「分級」的部分,提案人有提到希望比照國外建立NCAP制度,另外一件事是希望將現行車輛的安全法規,如ARTC的結果與NCAP相同事情去作區分,因此可以將測試撞擊的結果數據化,將這一個數據分級。

  • 但是這一個部分其實需要非常多大家一起研議,因此先把目前狀況先寫在這裡,等一下會針對這一個部分繼續討論。

  • 交通部也有針對這一件事回應,回應的方式是國外的NCAP制度,是由政府跟民間組織執行,並提供消費者購買車輛資訊及提升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目的,跟交通部為了確保基本安全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目前沒有先考慮這一個部分。

  • 另外一個回應是,所涉及的議題跟主管機關的層面比較大,要執行NCAP所須的經費龐大。

  • 關於這一個部分,工作坊初步的建議是提供NCAP效益跟投入成本評估的部分,這邊有針對現有網路上資訊先作初步的盤點,因為今天有非常多關於這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希望透過今天的會議,能夠把這一件事研議清楚。

  • 先跟大家說明完這整張圖,等一下再分區進行研議。

  • 有關於成本的部分,這個是來自於國外興建評鑑計畫,介紹國內已檢討的報告書,這一個報告書裡面提出了這一個成本的部分,因為測試的部分需要擴充,比如要購買市售車輛的測試準備、各種耗材及評比的人,都會需要支出。

  • 像前方碰撞、側方碰撞測試及行人碰撞的測試,每一季車輛大概會需要花費200萬元的成本,這個報告提出這一個成本是建議由相關的機關,像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交通部、汽車安全協會、保險相關協會或消費者保護等團體的提供。

  • 接下來是國內共識形成,制度設定及測試方法的選定,經費獲得的測試、能量鑑定,其實都需要時間去進行。

  • 效益的部分有:減少國內車禍傷亡數字、降低國人生命財產損失及因為車禍消耗的社會成本,接著是有公信力的測試標準,藉由此讓民眾瞭解並選擇更安全的車輛,藉此提升國產車的設計到測試生產的水準。

  • 這當中可能有資訊出入,我們可以透過今天的協作會議去作澄清與確認。

  • 接著是立委的訴求,其實跟提案人的訴求非常接近,這邊只是作一個盤點,也就是去納入不同意見。立委訴求有分:測試結果沒有公開,就像剛剛提過的,這個部分已經解決了;接著是國內測試的制度分級不夠好,這個提案人有提出,希望這一個結果能夠分級。

  • 但是我看網路的資訊,這邊提出交通部訂的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碰撞法規及最低安全標準,這是一個問號,因為最低安全標準是什麼?這個部分沒有定義清楚,在新聞裡面其實也沒有針對這一件事作更多的說明,因此立委的訴求與提案人的訴求一樣 - 希望可以透過「新車評價計畫」去提高用路人的保障。

  • 接著是後續追蹤的檢討,剛剛交通部的簡報有針對這部分有作說明,我們也是透過今天的會議去解決一些同仁提到的問題。

  • 接著另外一件事是,提案人跟連署人是否有後續回應或反應的狀況,我們也可以透過今天的會議,把之前可能覺得沒有回答周全的部分,也儘量盤點出來,並可以有一個官方的說法。

  • 最後針對NCAP的制度,這邊作了一些初步的資料盤點,每一國的測試方式不同,臺灣又應該要以什麼為標準?比如歐洲的NCAP跟美國的NCAP,一樣都是五顆星,但是並不代表是一樣的安全程度,因為測試環境不同,像美國的測試環境是全屏幕的碰撞,但是歐洲的測試方式是一半。

  • 美國的NCAP制度並沒有像歐洲有行人碰撞測試,行人碰撞測試在歐洲是有納入星星的評等。日本更不用說,他們滿分是六顆星,但NCAP在不同國家星星的級數比較方面,沒有一個分級的制度,也就是如何在不同國家轉換幾顆星的意思,我想這應該是民眾的顧慮,因為單是哪個國家的NCAP測出幾顆星的資訊,對民眾來說並沒有很直接的意義。

  • 研議下來最初步會需要討論的是這一個,這在昨天跟交通部的劉先生溝通之後,交通部有說明希望可以接下來針對這一個部分來作後續的研議,就像剛剛所提到NCAP在不同國家星星的級數比較,好比托福考106分,等於雅思考7.5這樣的換算制度,也就是今天有ARTC制度,跟不同國家NCAP制度本身,這些互相評比出來的數據,對消費者來說代表的是什麼意義?

  • 重點是資訊「測試的前提環境」,數據出現之後,對他來說是不是能夠說服,以決定這一台車就是安全的,之後又有很多問題,如果是四顆星的話,對於消費者的角度,其實數據並不會那麼敏感,等於直接看到這一些數據就知道這一台車的安全性到底為何,因此今天也可以針對這一個部分來作一些研議,也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應該要怎麼樣去訂這樣的標準,對於消費者本身選擇車輛的購買,應該如何選擇。

  • 每一桌都有便利貼,針對上面的便利貼有一些事實需要澄清,或者對於上面的流程有更多的建議,可以直接寫在便利貼上,讓這一張圖變成是最正確的,也讓問題都可以討論到。

  • 給大家思考三分鐘的時間思考剛剛與大家說明的部分,看看有沒有哪一個部分是可以增加的,比如「民眾難以瞭解資訊測試車」的前提,我們就可以寫便利貼來說現在有八十筆,我們會希望民眾透過哪一些資訊可以讓它更清楚瞭解。又或者有哪一些可以更正的部分,也歡迎提出。

  • (活動進行中)

  • (活動結束,概念發展圖成果分享)

  • 大家好,這是我們這一次想出來的圖。我們主要把問題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政府開放資料,也就是人民是否信任,因為本件是在討論開放資料的問題,開放資料又牽涉到信度跟效度的問題,所以第一個問題我們把它放進來。

  • 第一個問題還會牽涉到選手車問題,剛剛也有提到,還有會不會有一些資訊操縱。

  • 第二個問題,我們處理的是我們要公開資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需求,主要是因為目前無法取得,也正因為如此,政府需要公開。

  • 第三個問題,前一個問題我們取得了資料,但因為這一些資料有時牽涉到專業性,因此民眾可能會看不懂,我們如何讓民眾看懂,所以如果民眾看到如此繁雜的資料,會不會產生疑問是有沒有能力去正確解讀?因此我們界定為「如何讓民眾清楚瞭解,透過資訊的方式來正確認識這一些資料」。

  • 針對問題一,我們想出幾種解決的方式,因為這個牽涉到信度的問題,比如民間來做,又或者是我們把這一個檢驗的方法跟國際接軌,透明度因此要提高,大家可能會懷疑檢驗的結果,所以我們也要有辦法取得原始資料來驗證,如果大家對這個不相信,也要有機制建立第三方檢核測試資料的機制,以確保我們這一個公開的資料是值得相信的。

  • 第二個部分,我們設計了一個平台,建置在交通部的網站底下,由公部門提供與行車安全相關的資料,只要是法規沒有限制公開的,全部都應該公開,除了檢測的資料之外,甚至應該包含照片跟影片。

  • 第三個部分,公開的資訊有這麼多,有照片、影片及類別,沒有限定不能公開都要全部公開,這麼多的資料,民眾要如何解讀?因此我們想到的方式是,大家看影片是就圖像式的理解會比較便利,甚至可以製作懶人包。

  • 但因為製作懶人包其實是需要一些對於資料咀嚼消化的過程,然後再融會貫通,因此是不是有可能透過政府來作簡單明了的分級,甚至辦理公聽會,以聽取民眾的意見,而提高大家的參與度,幫助民眾快速理解。

  • 簡單來說,我們的想法是透過政府主動公開這一些資料,無論是透過政府也好,或者是民間也好,我們在這邊有一個處理的過程,把這一些資料處理成為資訊,然後透過政府目前Car Safety網站,裡面的概念就會這樣呈現,就是在這一個網站裡面多一個分頁的功能,有所有車輛碰撞的相關資訊,提出一個公信力的檢測數據,以及轉譯資訊,並不是只有限制在原始資料的部分,我們也提供了轉譯的資訊,便利民眾來理解,讓需要這一些車輛安全檢測資訊的消費者、廠商跟研究員,可以安心使用這一些有信度、有效度的資料。

  • 牽涉到這一些,我們會遇到兩個主要的問題:第一個,目前的狀況底下,合格了就可以上市、可以在路上開,但分級之後,因為會牽涉到第一至第五級,大家就開始比較,有比較的心態就會有人說「我不服」,因此怎麼樣去處理這一個異議的問題,我們想到的做法是,要加強提高信度的部分,加強這一塊的部分就可以減少異議的成本。

  • 第二,因為目前的狀況底下,確實有可能會產生NCAP撞擊測試零顆星卻可在路上行駛的狀況。因為大家都是求好心切,而廠商也是,因此如果這樣一套機制處理下來,相信會讓重視車輛安全的廠商,致力於提高他們出廠的車輛品質,即便是國產車的部分,因此可能會調高車輛售價,可能會部分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這部分是否要有政府補助,這當然另外看財源是否有辦法因應。

  • 針對這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哪一些機關來執行這一些概念及機制,最重要的是交通部,因為他們掌握了相關的資訊、資料。另外權責機關也可以制定相關的法規、分級標準等等,我們在問題一的部分,因為有牽涉到第三方檢核測試資料的部分,因此我們決定由消費者保護團體,而這一個部分有區分兩個層面,一個是官方的,也就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另外一個是民間消基會,由消費者保護團體來負責第三方檢核測試的資料,我想可以提高這一方面的信度。

  • 最後有關於民間的部分,牽涉到資料、資訊處理的過程,其實是需要像零時政府一些機關的協力,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資料有效轉化為民眾看得懂、容易理解的資訊,大致上是如此。

  • 我們當然還是把經濟部列下去,因為今天有一起來開會(笑),所以可能牽涉到部分的檢測項目標準,這部分也是要麻煩經濟部。

  • 以上是我們主要的架構跟大家報告,謝謝。

  • 謝謝報告,我們請第二組跟我們分享一下討論的結果。

  • 大家好,我簡短代表第二組報告剛剛討論的一些過程。

  • 問題與挑戰的部分,大部分的點第一組也有提到,也就是修法,等於法規上是否有授權,這個涉及政府資訊公開法或營業秘密法,可不可以在主管法規當中訂定?

  • 第二個部分,其實我們的概念是提供給一般消費民眾,他們需要詳細的碰撞數據及相關資訊,他們可以依據需求取用作為購車的依據,也希望政府可以從官方的角色提供這樣的公開資料給民眾。

  • 第三個部分,有關於概念構想的部分,比如有強制跟非強制的部分,強制性的部分是現在車輛安全法規已經有做的部分,我們如何提供出來。

  • 再者,像國外NCAP的制度,我們如何把這一些專業的數據換成民眾可以解讀的資訊,用星等的方式來呈現,這裡面會有很多專家學者、民眾及大家一起來提供意見,可能會涉及跨部會需要跟法務部針對一些法規的部分作溝通,揭露的地方可能是一個公開的網站,比如車安中心或者是其他像一些類似的網站等等,也就是一個揭露資訊的平台。

  • 第四個部分,我們可能會遇到的風險是,第一個是去揭露車商的資料,也就是會不會造成業界反彈的聲音等等,或是成為正向帶動產業發展的力量,這也是會遇到的一個風險。

  • 再者,因為修法有一定的法制作業程序,修法的過程可能會涉及很多溝通及協調的部分,這個可能也會需要比較多一點著力的部分。

  • 如何克服的部分?也就是事前的溝通及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多一些溝通的橋梁與機會,讓這樣的制度可以幫助國內民眾有更多知的權利等等。

  • 第五個部分,概念更完整的部分是,套上獨步全球的名號,也就是主動做這一件事,也許領先其他國家,其實一方面也接受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讓國內發展出屬於國內自己的一套制度。

  • 更重要的是,可以從這一個過程去符合國際的潮流、趨勢,也兼顧國內民眾大多數的民意,這是以上我們所討論的,跟大家分享,謝謝。

  • 謝謝第二組的分享,不想耽誤大家太多的時間,我就簡短作個總結。

  • 像今天做的問題盤點過程及初步概念的研議,每一個單位如果有被分配到處理「Join」的議題,一開始權責單位內部搜集相關資料,以及需要跟提案人作聯繫時,其實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雙方作初步問題的盤點、分析,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去釐清一些提案人或者自己本身都還沒有想到的問題。

  • 除了理解一些背景資訊跟問題,然後瞭解到需求是什麼之外,政府這邊就可以提供他需要的資訊,需要的資訊提供給他,當然輿情就可以被回應掉。

  • 除了回應原本的事實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像我們今天需要額外研議、提供回應的東西,這個都沒有關係,因為六十天只是回應的時程,我們只要在六十天以內跟民眾有說我們現在目前盤點問題到這邊結束,目前有初步的想法,然後說明什麼部分會再繼續研議,可以用「Join」來當作政策履歷的過程,讓民眾知道這一件事從頭到尾是如何被研議的。

  • 今天也謝謝兩組幫我們產出很不錯的概念,這些產出都是政策履歷的一部分,這一些資料我們統整之後,都會放在realtimeboard上,就是在sli.do給大家的連結,我們會後會同步更新這一些資訊。

  • 這樣的資訊,唐政委會定期向院長報告,所以大家的意見都可以被聽見,接下來請參事幫我們補充。

  • 第一,唐政委接下來休假,她有另外的事情先走了,她剛剛有跟大家講一聲,但她慣例上會在禮拜一行政院有各位在座長官在的會議談今天的結果,而今天的結果方便政委禮拜一報告,因此斗膽再確認一次,有幾件事是不是大家都同意的。

  • 是否不管消費者也好、工作也好,又或者從政府機關的角度也好,公開更多的資訊是大家都同意的。

  • 第二,有關於公開資訊的部分,是要在法令架構之下,也就是如果法令允許的範圍之內,我們能公開的就可以儘量公開,大家都有同意,也就是包含在座的各位。

  • 如果法令上還有不明確的,又或者需要再進一步加強的,包括立法或者是司法解釋的過程,也就是更明確強化,這應該大家都同意吧!如果有不同意的話,要趕快講(笑)。

  • 這一些政府資訊對民眾來講及對非專業人士來講,也就是有一些解讀上的障礙,大家應該同意政府、民間要一起讓這樣的資料,更能夠被大眾所理解,中間可能參與的單位包括政府機關、消保團體,也包括汽車廠商、專業人士,除了raw data本身及政府資訊公布之外,raw data很重要的是去瞭解如何來的,raw data本身也很難解讀,而解讀的過程中需要政府部門及民間,包括專家學者、政府本身,或許更有信度、效度的消保團體一起加入,讓資料可以更能夠利用與解讀,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不是這樣?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管是從提案人或者是政府機關的角度來看,大家好像還滿有一定的共識,因此比較可以跟長官報告說我們今天的成果大概就是這樣,我有沒有漏掉什麼?

  • (與會者無意見)

  • 如果是這樣的話,非常感謝大家。

  • 現在是2點38分,不好意思,耽誤大家這麼多的時間,謝謝大家的與會,會議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