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開始。

  • 剛剛其實有跟委員說明過,有個 QR code 可以掃進去,也就是簽到也順便同意這次的會議錄影,為了讓會議品質是好的,所以在前面的階段會請主席裁示,請各位看委員有沒有什麼意見,如果有意見的話,委員可以開啟麥克風,但是在這中間,先請委員把麥克風關起來。

  • 另外,以佳剛剛也有講說,我們有提供黑客松的背景圖,委員可以下載,這次會議最主要辦理的目的是,因為今年有新聘了專家委員、評審委員,都是新聘的,有去年的卓越團隊,也有今年在社創裡面有顯著表現的一些評審委員,所以等一下會稍微講一下。

  • 我先介紹一下,今天最主要的用意總共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因為有新的委員,所以必須要說明一下如何評審;第二件事是因為今年的主題,大家的心願都不太一樣,提案的內容也不太一樣,我們希望專家顧問跟技術顧問團兩邊在提案者的輔導上可以凝聚一些共識,這個是第二點。第三點,因為今年的專家們其實有寫不是系統的領域,所以在這邊,等一下資策會的同仁可以介紹,這是會議的三個目的,最重要的是三方共識。

  • 進行到接下來的階段之前,我們要先歡迎一下今年的新任委員,首先第一位新任委員是李柏鋒委員,他是開放文化基金會的董事,專長是開放資料。第二位委員是筱玫,她是玫亨股份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也是很深耕在這個部分,也是女性創業的代表。這個是評審。

  • 接下來是專家輔導團,裡面兩位新聘的委員,一位叫做究心公益科技的執行長莊國煜,他的專長在社會創新,因為今年的題目還是一樣社會創新,是臺灣永續發展 2.0,所以我們其實納入了滿多的社會創新的專家。另外一位是去年的卓越團隊,是奉茶行動的暐程,也是我們今年的新聘的委員。當然,我們也有蔡教授在線上。接下來另外一位評審委員是國發會的委員,也就是謝翠娟委員。

  • 接下來輕鬆的時間過了,我要邀請唐鳳政委,也是評審委員會的召集人,請為我們致詞。

  • 大家好,因為來不及換背景……這裡是 CDC 的某間會議室。(笑)

  •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跟大家進行這次共識會議,相信大家都瞭解到我們是被數位轉型,今年是被迫數位轉型的一年,不管是共識會議的形式,或者是在邀集各界提案時的流程,甚至我們在國際組那邊的做法,都因為疫情有了調整。不過也好在,我們在去年試了各種各樣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結合成同一個空間的方式,所以這次才可以順利舉辦,也非常感謝這次新的主辦部會,國發會在這個過程中,提供非常多的資料、行政流程上的支援,也希望我們在接下來總統盃黑客松,不會像以前這樣子,很像每屆跟每屆自己的人比較熟,但是在跨界,也看不到以前幾屆發展到哪裡、有什麼資源,這次是在國發會的協助之下,特別注重跨界的社群,是跨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可以變成互相支援的網路,而且可以在彼此建立出來的社會創新系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 主席致詞就先到這邊就可以了,謝謝。

  • 謝謝政委。我想先請今年的執行單位來報告一下今年的審查作業、今年技術顧問團的組成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先邀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的何主任跟大家報告一下這次的審查作業說明。

  • 謝謝司儀、主席、評審委員、專家輔導團,大家好,今天有兩個報告,一個是在審查作業機制規劃的部分,另外是在技術顧問輔導機制的部分,等一下會請資策會的夥伴們來作說明,綜合討論的部分會由司儀、主席來帶領、討論。

  • 首先是在審查說明的部分,總統盃黑客松今年是第四屆,2018 年的時候主題是社會創新,2019 年是智慧國家,去年開始是用永續發展來作為黑客松的主題,這兩年 Covid-19 的疫情對大家都帶來很多思考,所以在今年總統盃黑客松的主題是延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但是我們納入疫後韌性的新思維、智慧國家的發展方案,所以訂定了 2.0、韌性島嶼來作為主題,希望號召全民許願,透過黑客解決的方式,為更美好的臺灣努力。

  • 所以我們把 SDG 18 項彙整成七個大領域來作對外的徵件,包含了人力資本、循環經濟、永續食農的生態保育及智慧的韌性城鄉,像數位轉型、能源加速器、跨域整合的七大領域。針對這七大領域,我們有開放公民許願池,希望公民來許願提案,我想在等一下的討論事項也會尋求各位委員針對公民許願的洞見,希望可以提供未來的提案者可以開展疫情的方向。

  • 這張圖非常非常重要,我花一點時間來作講解,當然我們在 4 月的時候已經開啟了公民許願的機制,本來要從 5 月開始,做一系列徵件的部分,但很不幸因為疫情爆發的關係,實體的宣傳活動都要暫緩進行,但是我們不能這樣子怠惰下來,所以從 5 月下旬開始,我們做了很多線上宣傳的部分。

  • 本來我們在 5 月 14 日的時候,辦理一場實體的啟動記者會,跟去年一樣,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我們會在下個禮拜,我們會再次邀請唐政委、龔主委一起辦理一場線上的記者會,希望作徵件的衝刺。希望在 7 月 2 日、這個禮拜及下個禮拜會辦四場的徵件說明會,促使大家踴躍投件。

  • 我先講評委好了,評委有幾個重要的時間,因為線上會議的關係,投影會比較小,所以您如果身邊有行事曆的話,可以抄起來。我們有初審、複審及決審會議的時間,初審會議時間是 8 月 11 日的下午,這天我們要選出總統盃黑客松的 20 強來作後續工作坊提案的腦力激蕩。

  • 第二個時間是在 10 月 17 日整天的時間,我們要從 20 強當中聽取團隊的簡報,選出前 10 強來進入最後決審競賽,最後一個決審的時間是在 11 月 13 日的下午,我們要選出今年的卓越團隊前進總統府,由總統來頒獎,所以這幾個時間點是跟評選委員比較有關係的時間點,如果您身邊有行事曆的話,幫我註記一下。

  • 今年的徵件預計在 7 月 30 日的時候來截止,所以初審作業時間訂在 7 月 31 日到 8 月 9 日的期間,其中會在 8 月 2 日至 8 月 6 日的時間,開放民眾來進行徵件的部分,我們透過平方投票法,也把平方投票法的精神納入評選的機制當中。

  • 在您協助我們選出 20 強之後,包括司儀提到的技術顧問團、專家輔導團的協助讓提案更聚焦,所以在 8 月 24 日的時候,有一場輔導團的共識會議,會針對一些團隊需求、專才媒合的部分來進行共識。

  • 我們預計會辦理兩場的工作坊,9 月 8 日有第一場次、另外一次是在 10 月 16 日是第二場次工作坊,這個時候評委或者是專家輔導團的委員,如果有空的話,都可以一起來跟團隊認識。

  • 9 月 8 日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可能會辦理全線上工作坊的活動,也可以展現黑客腦力激蕩的過程,前面提到的幾場,像初審、複審跟決審會議,因為必須要達到 2/3 以上的評審委員出席,這個是比較重要的。至於一些工作坊、工作會議的活動,像有空的話再協助我們出席,團隊就可以多互動,可以不用勉強一定要出席,我們的頒獎典禮暫定在 12 月 5 日會配合蔡總統的時間。

  • 報告一下公民許願池的概況,今年總共收到了一百五十三個公民的心願,相較於去年成長 16%,最關注的幾個議題是有關於人力資本、永續食農生態保育的議題。我們可以看到下一頁,其中 SDG 3 是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的健康生活與福祉,這是全民最關心的永續發展目標,我們今天也彙整了各位委員提供給我們的,等一下司儀會帶給大家 review。

  • 這是截至到 6 月底的徵件狀況,現在目前的提案數已經有二十五件,我們大概統計一下,目前還是民間單位跟個人的提案比較多,我想公部門的部分都會在最後的關鍵才會送出,所以我們在這三週的時間,我們會努力把件催出來。

  • 我們在去年的時候有發現,同一位先生提了很多案子,他可能是來亂的或者是很努力提案,所以我們今天會幫委員做一件事、盤點,我們就會把同個聯絡人的提案、後台評分列表來安排,所以各位委員可以看得出來是來亂或是認真來提案的。當然為了維持審查的公平性,也就是針對每個提案來給分數,如果是來亂的,你給他 0 分就可以了。

  • 我們評選的標準大概有三個主要的構面,像可行性、社會影響力、民眾參與、創新性的部分,我分別講述一下內容,在可行性的部分,包括團隊對於內部資料、外部資料的掌握程度,像落地性的部分,像法規調適跟成果是否可以導入公共服務的運作,可行性的部分,我想歷年來都是各位委員非常重視的部分。

  • 另外是在社會影響力跟民眾參與的部分,我們會導入民眾參與平方投票法,民眾投票是在社會影響力的 30%的 30%,所以 100 分的話,民眾的投票大概會有百分比的步驟,像創新比的部分,也就是跨越合作的創新程度,有關於技術跟服務的延展性的部分,這幾個構面,我們在提案的列表當中我們會請團隊來說明。

  • 另外,有關於加分項目的部分,今年為了要鼓勵中央跟地方攜手提案,所以我們假設有跨地方政府或者是跨國合作的部分,跨地方政府,可以中央跨地方或者是地方跨地方,但是必須是要不同的縣市,比如台中市幾個不同的機關來作合作,那就不 ok,這樣就沒有辦法加分,像台中、苗栗來攜手提案的話,就可以加分,我們最多可以加到 10 分,就看各位委員針對跨領域提案,可以給他從 0 分到 10 分,依照您的判斷評比。

  • 另外,我們針對跨院跟跨部會的合作,也可以進行加分,最多可以加到 5 分,接著是公民許願池的部分,假設 match 心願的話,最多可以加到 10 分。有關於審視意見的部分,我們在綜合討論的部分,我們會把各位委員的意見、各位委員認為這個提案對於永續發展很重要,可以加比較多分的機制,跟大家報告。

  • 暫訂在今天會議結束之後,假設針對洞見、加分的建議,都沒有太多的意見,我們會明天公告在官網上,如果要持續修正的話,就請主席來作裁示,以上是針對評選機制的報告。

  • 有關於技術顧問輔導團的技術部分,我想請資策會的夥伴來表述,謝謝。

  • 非常感謝那就請,如果中間想到什麼可以提問的問題,在右邊的聊天室也可以先留言。

  • 大家有聽到嗎?政委、專家委員、夥伴及長官大家好,我是資策會永昌,我先說明一下我們團隊輔導機制的設計領域,原則上概念主軸是以善意的角度來出發,第一個我們會先審視各個團隊組隊的提案,他們提案的時候是不是具備提案實現的能力,然後協助團隊,也就是看團隊到底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

  • 第二步,我們會針對審視完的結果,也就是透過技術顧問能量,來看用什麼方式來補強,然後達到可以實踐提案的目的。

  • 第三步,根據提案的解決方案,透過持續互動的交流,顧問也可提供自身的實務上經驗,也可以讓團隊清楚。

  • 這邊是我們顧問機制的大流程說明,我們會先確認剛剛所提的,也就是提案的盤點,盤點的部分,我們會先確定團隊的主軸、預計呈現的目標,接著來盤點能量,這個時間點是在團隊公布之後的三天內,我們會把相關盤點的一些議題都整理。

  • 再來,顧問媒合配對的部分,我們會規劃機制顧問,並依技術盤點的資訊,媒合相關的技術顧問給團隊,再由技術顧問來跟團隊訪談,確定媒合的狀況。這個部分盤點完之後,再延續三天跟團隊進行確認。

  • 最後是團隊輔導執行的部分,媒合工作完成之後,技術顧問就會透過各式各樣拜訪的方式,現在不太可能是實體,主要還是以線上為主,但是用 mail 的方式或是用即時通訊的方式來作,原則上這個時間在媒合共識會之後,就會開始協助團隊,一直到整個黑客松的活動結束。

  • 基本上我們在盤點團隊提案缺口的時候,我們會以三個面向來進行盤點,第一個實作技術跟開發商的經驗,像使用工具、系統規劃經驗等等之類的分享,接著是有關於資料彙整的部分,我們也會協助團隊蒐集一些必須的政府機關資料,並且協助他們給予一些資料彙整的意見,像資料分析的方式、處理,或者是模擬資料建立、串接等等的一些方法。

  • 接著是運用發展的部分,我們也會確定這個提案在未來的發展,主要是根據議題的運用領域,我們會配合適當的經驗專家,提供運用上的建議。

  • 這就是我們整個顧問媒合配對的流程,我們會先聯繫顧問團隊來確認他們的現況跟需求。再來是依團隊目前的需求,來配置適當的情況。接著是根據提案的現況來給予初步的建議跟確認媒合意願。

  • 團隊輔導機制執行的部分,我們主要聚焦策略,會以三個面向來進行聚焦,第一個是我們希望可以呼應黑客松的精神,今年是永續 2.0 的主題,我們會時時提醒團隊在整個提案的過程中,是否有扣合主要的精神。接著,我們會希望實作 POC 為目標,希望提案在執行的過程中,要證明提案是可行的,至少要有 POC 的產生,這部分的動作是需要聚焦收斂,我們顧問在輔導的過程中,會持續協助團隊。

  • 最後一點有關於規劃永續經驗的藍圖,除了驗證之外,在提案的過程中,還是要有成果的商業或者是營運的規劃,這樣整個提案才可以永續經營。

  • 再來,我們會以徵才媒合的方式,根據剛剛先前跟團隊討論過後,我們協助團隊來審視其他團隊或是自我推薦的專才當中,是否有符合、適合他們的專才來建議,同時也協助雙方來建立,不管是透過像現在的 google meet 或者是 messenger 的這幾個方式來建立面試的方式。

  • 最後,我們輔導的目標就是以入選的二十強團隊為輔導的對象,確認團隊的需求之後,我們就會配置顧問,輔導期程是媒合成功到最後。

  • 隨著技術顧問的組成,原則上我們會有十四位的顧問、四位技術顧問,如果團隊還有其他更深入的專業領域或是其他領域需求時,我們資策會還有其他的團隊可以提供一些諮詢能量。

  • 精進方式我們主要分為四點:第一個是以資料運用為主,團隊在提案的過程中,如同剛剛所提到的,協助取得政府開放資料的運用;第二個是媒合強化,入選團隊的人才還沒有滿,又需要成員的話,我們會提供一些專業建議,幫他們找尋相對應適合的人才來進行面試跟溝通管道的建議;接著是敏捷輔導的概念,我們媒合成功之後,我們希望採取敏捷的方式,配合團隊來定期檢視他們提案的狀況;最後一個是即時溝通的部分,提案團隊在活動期間需要任何的協助,團隊的顧問就可以當第一個窗口,幫我們協助釐清相關的問題及給寶貴的意見。

  • 以下是我們的顧問列表,請各位委員來參考。

  • 主席,報告的事完畢,不知道各位委員針對上述的報告有任何的意見,或者是需要做什麼樣的配合?

  • 在訊息的對話窗是空的,其實有個舉手鍵可以按,可以按的話,就有發言順序,因為目前沒有人舉手,所以按 unmute 就可以直接講話了。

  • 剛才講的行程部分,到時這邊會發 google 行事曆的邀請函嗎?

  • 我會發 google 的行事曆跟通知。

  • 還有一個是之前前兩年的工作坊是在實體的狀況之下進行,所以今年的工作坊會在實體的狀況下進行嗎?或者是在討論?

  • 國發會補充,我們目前還在討論中,如果疫情的狀況比較和緩,指揮中心也允許在範圍內可以作實體聚集活動的話,我們就會以實體為主,場地其實也都已經先預約好了,但是我們同時也會先規劃線上辦理的方式,以作為因應,以上報告。

  • 簡單來講,完全看全民防疫的成果及這棟大樓裡面朋友的貢獻,會議手冊我有作 Dropbox,所以我等一下就貼到對話框當中。看大家有沒有想要問的?

  • 不好意思,可能我看漏了,像新進的輔導委員,也就是去年奉茶的黃委員,好像沒有在簡報後面的名單,還是我看錯地方了?

  • 有在裡面,是在手冊第 43 頁,2.7。

  • 不好意思,我覺得我的意見應該是前兩年也提過類似的意見,不過沒有辦法表達得更清楚,我覺得歷年的輔導機制仍然都還是非常在意技術層次的輔導,比較沒有去評斷、協助、確認對於 SDG 也好,或者是社會影響的評估,又或者是團隊內部的審查。

  •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有可能不管是在輔導這塊或者尤其是進入前二十強的團隊,有兩種可能,第一個是請團隊自己做這個案子的社會影響評估,要用什麼方法做、做到什麼程度都可以討論,但是是不是有可能加入這類的機制?

  • 第二個,輔導的機制當中,即使沒有辦法每個案子都可以跟社會影響評估或是跟這個案子所牽涉到的永續價值相關的輔導員,是不是有可能會有一個小小的專家輔導團,不這麼技術,但是我們可以跟團隊來確認或者是討論這個案子可以達成的永續效果是什麼?類似像這樣的機制,這個東西我上一屆或者是上上屆有提過,但是沒有辦法完整實現,今年再提一次,看有沒有辦法往前推進,謝謝。

  • 我先就執行方面回答。

  • 先就執行面回答,策略的部分等一下國發會可以補充。

  • 其實在今年度的輔導顧問團當中,除了技術上,資策會那邊新聘了一些,可能還沒有達到委員的預期這麼多,但是他們比較多元,像社會意見、表達這方面比較軟性的,我們可以再跟資策會稍微再討論一下。

  • 至於 SDG 的檢視跟價值性的話,這個部分我們等一下會再跟國發會討論,不知道高分是不是要補充?

  • 謝謝委員的建議,其實可不可以跟永續扣合,比較是質化,比較難作量化的評估,我們當然希望盡力在輔導機制的過程中,給予提案團隊的協助,所以輔導機制除了資策會所提的資深技術顧問,也就是從技術面來協助,但是同時也有列專家輔導,其實與會的專家當中也屬於專家輔導團,我們希望專家輔導團的這些專家學者可以給予提案團隊,也就是如何扣合在永續發展上的契合或是如何引導朝這個方向努力。

  • 如果要做到社會影響評估的話,以過去在看計畫做社會影響評估,其實程序跟規模滿龐大的,在活動舉辦的過程中,可能時間上會比較來不及,我們希望能夠透過技術顧問、專家輔導的顧問來共同協助、分工,以引導這樣的提案團隊,能夠發揮怎麼樣扣合永續發展的想法,這是我們的補充。

  • 麻煩在座的委員、專家們給我們一些具體執行上的建議,謝謝。

  • 感謝,當然不太可能一路走到貨幣化的那個程度,我想婉玲也不是這個意思,可能是一定程度的量化或者是中間的這層來進行運用,不過這方面的專家是非常多的,所以就看大家有沒有其他想提的意見或是想法?

  • 其實我滿附和剛剛的想法,因為這個是我過去這兩年來滿大的問題。

  • 另外一點,我在想說是不是可以請專家輔導團,就他們所參與的案子可以作一些簡單的 common,其實我覺得目前評審委員跟專家輔導團這邊,其實是有點梳理的,有時會不太知道他們做了哪一些辛苦的事情。

  • 另外一點,有些東西可能也是從專家輔導團的角度比較看得到各個團隊的一些情況,我想這個也會對評審比較有幫助,是不是有可能請專家輔導團在各個階段來作一些 common,以作為評分的參考。

  • 我覺得滿好的,這等於是執行面積。以佳 ok 嗎?

  • 大家好,我剛剛看到給的意見,其實我在看許願池的時候,我有邊看永續議題是怎麼 mapping 過去的,其實提出來一個構想,但是他的構想很虛無縹渺,其實大家手邊有這本,我有把「邁向臺灣 2030 永續發展」的這本手冊拿來對照一下。

  • 如果在評分機制裡面可以邊找,可能這個是 guidebook,也可以再找出其他委員可以做的 guidebook,就可以看到在聯合國之下,消除全球一切形式的貧窮,裡面有很多的目的,這個目的在臺灣是不是有基礎值?如果有基礎值的話,我們可以藉由黑客松的方式,讓參加的團隊來看各部會有哪一些指標,當初在揭露這份手冊的時候,因為可能那個時候人力資源有限,所以還沒有挖掘出來,所以可以明確來說解的這個議題就可以 map 到這裡面的哪一些目標,並且這些目標還有一些子目標的指標,然後來看重要性來知道全球跟臺灣的在地化如何 mapping 到全球,這會是滿有意思的過程,但是目前沒有看到,不知道是不是有機會加入這樣的機制?

  • 我就慢慢有一些想法,在許願池當中是不是會滾動式修正他們的想法?如果有的話,我們的委員是不是也可以知道,當我們看到了一些概念,其實很快看過這 150 多題,有時我們的想法,但腦袋中就留下一些無意識的想法,後來看到某一些文獻的時候,就又想到那個題目,所以想是不是可以滾動式修正給這個意見,不知道這個部分會怎麼進行,因為我是新來的,有一些程序其實不是很瞭解,但是希望可以給 common。

  • 意見的更新跟修正,請先回應。

  • 跟各位報告,目前的意見,筱玫看到的是公民許願池的意見,其實是公民對於這次議題上比較著重,然後我們想要把意見提供給提案者參考,所以剛好是供需的想法。至於公民的願望不會作更動,因為其實已經解決了。

  • 委員這邊的意見,其實 24 個委員,有 1/3 的委員提出意見,如果委員想要作變動式的修正,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時間點,等一下我也會提請主席作討論,是不是可以同意在禮拜四 6 點以前,委員可以再幫我們 review 一下許願池的想法、給予一些意見,我相信這個對提案方有很大的幫助。

  • 禮拜五的時候,我們就會正式上官網,我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可以符合?如果一直變動的話,提案者會一直有一些不一樣的參考方向。

  • 接著是禮拜四的 6 點以前,請委員再次幫我們做一下意見上的回覆,禮拜五我們就會正式上到官方網站上讓參與者參考,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回答到筱玫的問題?

  • 有,謝謝。我們提的意見,有時比較直白,是不是會被赤裸裸提出來?還是想說對一下。

  • 我們沒有緩和 LSTM 自然語言翻譯器,這屆沒有使用這個技術,可能還是要自己幫自己的 common 講一下。像剛剛講到國內的基礎指標,也就是量化社會影響力很好的方式,因為等於至少這個部會已經公開說要把自己的工作,用這樣的方式量化,即使不能貨幣化,所以顯然從社會部門或者是經濟部門來進行的時候,共享這個指標至少從公部門的角度來看,花資源是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本來是我的 KPI,我覺得這樣很好。

  • 我想回饋一下去年我遇到的情況,因為去年有個題目是跟都市更新有關的,正好跟我的領域有一點重疊,所以我還可以回答,但是那時候看情況,其實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提出社會問題跟解決方案,那其實是關於那個領域的洞察、洞見才有辦法回應的,所以能夠回應團隊提案很核心的問題,其實某個程度上還是需要那個領域的專家。

  • 我的建議是這樣,因為我們是全國徵件的狀態,所以其實跨足的領域真的是五花八門,有的不一定是程式問題,有的其實是洞察出了問題,我會建議在收了案之後,我覺得可以去依照案子跨足領域的狀況,再稍微針對專家委員、顧問團隊來作一些調整或者是增加該領域的專家進來,可能會對後面的質化或者是影響力的部分會比較有具體的幫助。

  • 瞭解,這個非常具體。以佳或者是國發會有要回應嗎?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很高興這次又回來會議參加。我注意到現在許願池裡面有很多來自民間單位,當然有少部分是政府跟民間的合作構想。

  • 現在許多評審很好奇一件事,到底對這麼多的這些方案,到底政府部門有沒有規劃?有一些資料以我的瞭解,像「5+2」方案的 2.0 版,或者今年事實上才開始有的人在討論的淨零碳的議題,文件並不是這麼容易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得到,包括部會在研議中的。

  • 所以事實上我們這當中有比較小的 gap,我們的專家輔導團未必立刻手上就有,所以要麻煩國發會幫我們當個 hub,如果專家輔導團看到的議題,或者是評審看到的議題,有一個對應到政府已經研議到一個程度,但是在網路上或者是公開版還沒有這麼公開,但可能已經研議在某些比較小的場合發布過,那些是不是算公開資訊?只是還沒有大幅流傳,我覺得應該要幫我們蒐集一下,也就是淨零碳或者是循環經濟的新版,這個到一個程度,是可以供評審委員參考,也可以供專家輔導團,也就是提案團隊跟政府媒合團隊上有機會來運用的,希望特別是國發會可以協助一下。

  • 這個有點像相關的 preprint,也就是預先發表論文資料庫找一下,跟你的提案哪一些已經發表、但是期刊還沒有接受的研究,可以供我們參考,很謝謝教授的提議,我是覺得這個很有道理。

  • 我不確定這純粹只能工人智慧做,或是國發會、執行單位未來可以研發某一套輔助式的智能來做這件事,國發會有什麼想法?

  • 請容我們會後研議一下。

  • 因為這套是泛用的,以後等於任何焦點座談等等,只要提議的議程一來,確實可以作為會前專家學者的參考,特別是跨部會的時候,好比我是衛福部,我去科技部或者是經濟部的會議當專家的時候,我不可能知道他們的 pilot 長什麼樣子,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滿有趣的一套系統,實在應該有人提這個當作黑客松主題的。

  • 我們也滿鼓勵蔡教授來當我們的提案團隊。

  • 是。(笑)或者是推坑找人來,我不評分是很有道理的,不然 2/3 都要利益迴避。(笑)

  • 無論如何我們再來看看其他有沒有對剛剛不管是 unihub 或者是教授的意見有沒有要補充或者是進一步詢問的?我知道 chat room 已經聊起來了。

  • 我想請問確認一下,現在在討論關於許願池,或者是及早討論?或者是現在議程已經到許願池了?

  • 剛好談到許願池的議題,還沒有真正進到許願池。

  • 因為我們現在也不是真的決議那些 insight,而是看今年哪些改得動、明年會變得更好,現在是在這個議程當中。報告案還有沒有要詢問或者是建議?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我們就往下。

  • 進入到討論之前,容許我們討論一下現在要進行的方式,因為現在總共有 153 個願望,其實委員這次,每個願望都看過,也看過委員提的問題,我覺得委員把很多問題聚焦起來,我覺得真的很棒,但是現在要一一來唸的話,我覺得那真的非常長。

  • 有 AI 可以做這件事。

  • 我覺得我是工人,所以我覺得我應該做這件事。

  • 如果主席同意的話,我會唸一下七大領域當中,每項當中,委員認為對於永續發展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委員數可能是四、五個或者是六個委員覺得是重要的時候,我會大概講一下題目是什麼、許願的內容是什麼,然後每個領域有一段時間交由主席來裁示,也就是在這當中大家有什麼建議,也就是 go through 該委員的洞見或者是提案。

  • 因為提案要換到公民許願池的許願內容,我有傳 list 到對話框當中,委員也可以看,不然投起來,其實螢幕非常地少,所以委員可以看一下,這是我的初淺建議。

  • 主席也可以看到舉手,討論的時間就完全交給主席來討論,不知道我對公民許願池的 review 內容,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可以?

  • 大家手上都有簡報,這樣我覺得這樣就很妥當,如果要發言的話,舉手、打字也好,唸出頁碼的話,我們這邊投影的同仁會比較方便一點,就按照剛剛所說的開始。

  • 因為公民許願池因為有新的委員來,所以我稍微解釋一下為何要有洞見的這件事,最主要是要讓提案者可以參考公民的心願,他可以更聚焦地對於他的提案內容來作可行性的規劃。

  • 最重要的是,你在許願當中會進行加分題,所以在這邊也可以看到大多數的委員對於這項加分的一些想法,我覺得也可以提供委員提案方可以做很好的參考。

  • 首先,七大領域當中,第一項的人力資本,我們蒐集了四十四個意見,這四十四個裡面有三十四個願望是委員覺得對臺灣永續發展是重要的,其中有 SDG 1,有人希望可以協助地方社會創新組織優化治理數位工具,其實內容就是希望社會創新組織的記帳透明、社會使命是透明的,並且這樣的平台其實是可以獲取利害關係人的信任。

  • 接著是 SDG 4 的部分,我覺得是終身學習,也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所以這次在這裡面,其實在遠距教學的部分,其實他們提了不管是針對偏鄉國中小學的老師對於數位教學或者遠距教學上,他們認為老師應該要推行遠距教學的認證,並且可以提供教材或者是教案的支援系統。這是委員認為對於臺灣的永續發展是有關係的。

  • 各位委員看手邊的資料也好、螢幕上的資料也好,是不是有任何其他要補充的?

  • 請問是在第幾頁?不好意思,我確認一下,原則上我們這邊是不會修改,只是加上建議,我的理解是對的嗎?

  • 48 頁第 2 項。對,因為許願池已經凍結了,所以你回去共筆並不影響這個許願池的流程。

  • 如果是這樣的話,像遠距教學這個部分,很明顯,第一個是已經有很多解決的方式,或者是其中有好幾個看起來已經提案了,像過去幾年也是同樣的情況,混合在一起的狀況,這個狀況是不是加在 common 裡面就可以了?

  • 確實,而且按照概念發展成熟的不同,也許我們的 common 又可以再導向解決相同問題,但是是更可行的提案,不管原本的成熟度。

  • 我想問一下,如果我們可以修正洞見,是不是可以把找到的資料、補助的想法再幫忙補充,然後讓他更聚焦?因為像教學平台,或者是有人許願是不是有什麼 APP,希望有人來做,其實可能有一些還不錯的專案或者是過去也有人做過,我們是可以把這樣的資訊註記在期待或者是洞見的補充說明當中嗎?謝謝。

  • 像我剛剛講的時間點,如果你要補充,也就是在許願池的洞見,針對公民許願池裡面的願望來作洞見的話,可以在禮拜四的 6 點以前來作修正。另外一個,在工作坊的時候,其實評審委員跟輔導委員都會參與工作坊,那時候二十強已經出來了,委員可以針對他們的提案給予更多的意見,像剛剛楊委員也有講,我們也會納入在評審委員的表格當中來給委員參考。以上補充。

  • 感謝。柏鋒提一個很有意思的題目,剛剛有排序,以佳也有排序,而這個數字是會顯示出來,可以讓人家排序嗎?或者是怎麼樣?

  • 政委的意思是,是委員認為數字的排序?

  • 柏鋒要不要自己講一下完整的想法?

  • 因為分數我覺得還滿值得參考的,如果分數比較高的排前面一點,讓人家來看的時候,可以讓人家知道評審委員都喜歡這個題目,吸引提案人選這個 idea 就對了,這樣講解有清楚嗎?

  • 有清楚。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直接把分數 key 上去,因為如果我們只是排序的話,5 分跟 1 分的差別也沒有這麼大,你懂我的意思嗎?理論上是重要且有幫助的那個權重,所以我會覺得權重直接放出來,倒不影響排序,我覺得對提案人來講,是更有參考的價值,除非我們運用平方投票法,不然像這種投票法,差一個級距跟差兩個級距其實是差很多。

  • 要提醒提案人,分數高是代表評審委員對這個很有興趣,將來這個題目被加成的機會是有可能。

  • 至於要直接放數字出來,或者是貼幾個永續貼紙之類的,就交給網站來想,概念是不影響排序,但把現在看到中間這欄的數字呈現出來。

  • 楊士青提到的問題很重要的。

  • 對,所以我說不要影響排序滿重要的。

  • 如果民眾排序可能會有我提到的問題,如果是由評審給的建議,我覺得是還好,應該算是個修正。

  • 我覺得不影響排序,用貼紙或者是數字呈現,我覺得比較衡平。像加註字樣,像所謂的分數到底是怎麼來的等等,這麻煩在網頁上揭露就好了。看大家有沒有其他想要詢問的?或者是更改的?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議程就往下。

  • 我繼續在七大領域的第二項,也就是循環經濟,這個領域我們收到了十一個公民的願望,是唯一七個願望當中都全壘打的,也就是每個委員都給予一些東漸,其實在這當中,也就是 SDG 12-1,也就是建立綠色工廠的圖資,其實做的就是希望建立綠色工廠的制度,並且希望國家給予符合低碳產品的公共採購網,以及希望能夠讓臺灣綠色的商品,可以透過國家的力量、貿易的力量,然後來作對於國際的拓展,這是 12-1。

  • 另外 12-9 是「廢熱再利用、救救地球吧!」,這是青年小農提出來的問題,他是希望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蒐集工業或者是民間的熱廢棄,如果蒐集起來,他覺得可以保護農作物跟漁戶,這兩個其實都受到了委員五至六個人的認同度,請各位委員參考,這也是第二項循環經濟的部分,不知道各位委員有沒有什麼樣的建議?不過各位委員的建議,也可以在禮拜四以前寫在我們的 google 表單上。

  • 第三個領域是能源轉型加速去看,總共有十九個心願,十七個心願是受委員認同的,其中是 SDG 7,也就是城市安全降載平台,最主要是希望建立全國水電警戒的系統,並且可以告訴大家當電滿載的時候,我們要先關掉哪個電器,才不會斷電,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 7-8 是增加供電的可靠性,其實就是認為供電的品質上,變電器是很重要的傳輸工具,所以希望對於變電器的這件事可以作預防跟提醒的機制,這個是在 SDG 7 的部分。

  • 另外還有 SDG 13,其實 SDG 13 是因為跟氣候變遷有關,所以我們大概跟委員報告,其實 SDG 13 是在做碳足跡的計算,所有的提案包括從民眾、企業到國家,其實是很一致,這也受到委員高度的認同。

  • 接著是第 18 項,也就是非核家園,像電網傳輸能力跟可靠度,其實就是智慧巡檢的概念。這個是七大領域的第三項,提供給各位委員參考。

  • 第四項是永續食農生態,總共有三十三個民眾的心願,有二十九個心願是受到委員的青睞。

  • 首先是 SDG 2,也就是食物歷程的部分,其實是針對豬肉,透過區塊鏈來確保豬肉的安全,提供給民眾食的安全,這是食物歷程的部分。

  • 接著是 SDG 14,也就是廢棄漁網的回收機制,意思其實是沒有辦法分解聚乙烯、尼龍,會造成漁種及海洋資源的破壞,認為應該要有效管理回收漁網的運用。

  • 接著是 14-6,也就是海洋廢棄物的處理,就是要作陸地及海上廢棄物的監控。然後還有一些小的想法,委員可以看一下。

  • 還有一個是 SDG 15,這是跟森林、山林是有關係的,15-6、15-7,委員也希望這兩個可以結合,也就是用 AI 辨識生物獵人、山老鼠,可以讓世界一些保育類動物可以永續生存,這是在第四項的部分。

  • 第五項是智慧韌性城鄉,智慧韌性城鄉,我們有二十個民眾的心願,有十八個心願是受到委員的青睞。首先是 SDG 9-1,偏鄉公共運輸的議題,這個議題其實在去年度也是重複被提出,希望透過偏鄉的人口、公共運輸的給予,這兩邊其實是可以作供需的媒合,不然他們都會認為其實提案人很像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稍微有問了一下,他們希望公共運輸跟人口上,必須要作充分的 mapping。

  • 接著是 9-11 的部分,也就是做更多的防災準備,也就是所有的防災資訊,更具有 UX 的思維,也就是使用者的思維,認為現在都是一個個不一樣的,所以其實這樣對於使用者並不是這麼便利,這個是在智慧韌性城鄉的第五項。

  • 第六項是數位轉型,總共蒐集到十六個民眾心願,十四個是受到委員青睞的,SDG 4 獲得委員廣泛地討論,首先是正式特殊教育學習的課綱,其實就是因材施教,尤其特別要針對特殊教育學生在現在的這個時間點上,他們可能更不容易受到更好的一些教育。

  • 另外一個是建立水域教育資源平台,包含救生員的一些教育,他們希望可以提供高品質的教育,像基礎的水域常識、測驗,希望可以線上化來做一些基礎的培訓。

  • 接著是 SDG 8,最想改造公務軟體,其中包含關注了公共議題、自然人憑證,其實還有一些電子簽章、報稅系統,這些都希望可以作改造,那個人寫得真的滿多的,老百姓的我也感同身受。

  • 第七項是跨領域的整合,其實就是包含了 16-1 民意代表背景公開化,其實就是犯罪紀錄,這個也提供給委員參考。

  • 接著是 16-5,也就是認為法規修正的平台,也就是認為有不合時事的,因此希望有一個反應的平台,因此希望在七個轉型領域當中,委員認為民眾許願跟委員認為的一些洞見,以上給主席參考。

  • 對話框也自己聊起來了,真的很棒。感謝以佳剛才非語言訊息幫我們宣讀,顯然以佳也是利害關係人。

  • 看大家有沒有想要更改、提問或者是對我們這份這整張表出去,有沒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意見?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反正我們還有一點時間才收單。如果沒有意見的話,我們就往下。

  • 接著就是討論。

  • 就是臨時動議,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提出來討論跟勉勵的?

  • 因為有一些提案,搞不好機關內已經在走了,國發會會去整理,是不是有可能直接邀請他們參加?

  • 就是直接媒合進來,像奉茶跟飲水機水利署那邊,剛好有國發會舉手,我們請國發會。

  • 我舉手並不是要回應老師的問題。如果部會已經在進行的,這個部分可能要分兩個層次來看,原先的活動須知是如果部會現在已經有標案在進行的,其實是不能成為提案單位的,這是大家都可以理解。

  • 如果之後成為二十強卓越團隊時,我們在輔導的過程中,我們會試著幫他們跟機關媒合,可能不是機關貢獻資料,而是機關參與他們的提案,讓他們可以互相合作,這應該也是前幾年有過的經驗?我們也會朝向這個方向來努力。

  • 我剛剛舉手想要表達的是,在訊息對話框當中,大家有一些討論,也想要提出一些建議:

  • 第一,剛剛各委員有提到許願池的部分,我們會公開在網站上,不是按照排序的方式,而是依照現行的七個主題、所有對應 SDG 的方式,因為我們認為應該要讓關切不同議題的民眾,希望找到關切的焦點來提案,而不是透過委員的排序來引導提案者的提案,我怕最後集中在同一個提案,也許不是我們所樂見的,所以比較建議按照現行的七大主題。

  • 剛剛政委也有提到在網站呈現上的時候,我們會後討論一下,怎麼樣把現在委員所給的分數,我們適當的方式在網站上作呈現,也就是說,其實是給提案者引導的參考,而不是給分數的指引,我們希望比較正確引導他們真的能夠激發一些創意。

  • 另外,剛剛也有提到希望委員可以在會後做一些修正,其實委員可以不用擔心文字上會不會太過尖銳,只要委員在檢視的時候,也就是你寫的文字會放網站上,用這樣的角度來檢視就可以了,也許提案者會看得比較理解。

  • 至於時間點的部分,像委員跟團隊的建議是到這個禮拜四的下班前,但是我不曉得各個委員是不是可以接受提前一點,比如明天下班前就作一些初步的檢視跟回饋,因為這個禮拜,我們有兩場到下個禮拜,其實接下來有四場的說明會。

  • 我會希望如果可以,我們就把委員整理的建議,其實在說明會上適當揭露,然後引導提案者可以到網站上看這些洞見的結果,可以提早讓他們準備,我覺得說明會傳遞的資訊,應該是引導他們怎麼樣看懂委員們所給洞見的意涵,所以委員們方便的話,是不是可以在明天下班前,就可以給我們一些資訊,讓我們整理,我們就會試著在每一場的說明會當中開始揭露,以上是國發會的補充,謝謝。

  • 感謝。這個非常好,這個配套可以跟說明會相結合。

  • 謝謝國發會、主席。我這邊其實有一件事想要請教一下,當我們在勾選這個許願池的題目,舉例來講,像能源的部分,比如 SDG 7 其實有多個議題都在指同一件事,我在評分的過程中,如果以排序來看,我從前面看到後面,前面看過的,我覺得就是這個議題,像全民運動減碳跟增能計畫,這就是非常相關的議題,我就勾其中的一個。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怎麼樣勾選這裡面,根本指的是同樣的議題,並且有建議這系列相關的議題,哪幾個是可以整併的,我們該如何勾選打勾的欄位,想要請教一下謝謝。

  • 回答筱玫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幾個議題是相關的,我建議你幫我們做一件事,投一個你自己心理覺得是一個基礎,然後可以串接其他解決方案是比較順遂的,你可以在上面填寫,其實現在的委員在提的時候已經是這樣了,我剛剛有看到一個,比如山林的,他就說 SDG 15-6、SDG 15-7,其實有委員提到以森林之眼為基礎,我覺得就可以了,因為是要揭露給提案者,就是可以有更多的訊息,接著也可以建議他找對方合作,我覺得這是好的,謝謝。

  • 如果在類別 SDG 7、SDG 15,這個是舉個例,有人說來搜尋山林裡面,保護山友不要受到危險或是保障生命的,也有人寫在海邊,都是想對出入口來作管制,這其實都在 GIS 的地理圖資上,就可以做的相關運用,像這樣的話,我們如何來作跨類別的 reference 比較好?

  • 高分要幫我回答一下嗎?因為我對技術不是很熟悉,我如果是使用者,如果是奠定在同樣的基礎上,但是是有不同的開發程序跟目的性,我覺得是可以分開的,對我來講,只是有同樣資料的基礎,可能技術上是一致,對我來講,我自己會覺得是不同的專案,因為目的性不一樣,使用的環境是不一樣的,這是我的建議。

  • 我覺得這個是很直觀的。

  • 不好意思,我在處理其他的事。我覺得應該拉回來看,這個是民眾的許願,並不是在對提案已經提出解方了,所以我們只要針對許願給他一些建議就可以了。

  • 您當然可以告訴他說其實 SDG 7、SDG 15 其實是同一件事,這個也是提醒他們在看這個願望的思考方向,所以其實現在只是在處理許願而已,我們可以不用進到幫提案團隊想解方,這是我的看法。

  • 應該是說,我們現在寫的除了給許願者看之外,其實可能八成以上會看的不是許願者,而是還願者,就是實際會提案的人,從還願的角度來看,直接告訴他是用什麼方式來結合等等,當然有參考價值沒有錯,但是其實會來總統盃黑客松提案的人,其實腦裡已經有某種路徑了,要相匹配才會把你的意見納入還願參考當中,很難大幅改變路徑,所以以佳剛剛的直覺是有道理的,謝謝。

  • 因為 google 表單一頁又一頁,這樣來來回回對,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樣做比較好,我們可以再看提出去的意見,我們會把這樣的議題鎖在子類別,也就是不要跨太遠。

  • 我呼應一下筱玫說的話,因為 google 表單很難再 review,看下一屆怎麼樣改進之類的。

  • 我也回到唐鳳的想法,因為許願是個目標,怎麼做是實際執行的手段,其實問題還是應該要稍微分開一點。

  • 瞭解,chat room 說這個要叫「應驗」,不能叫做「還願」,是先「應驗」才會「還願」,如果不靈的話,就沒有辦法還願。感謝宗教支持。(笑)

  • 其實現在專家的意見比較像評論而已,這個是攙雜在一起之後,讓提案團隊有想法,其實不用想這麼深入或者是緊張。

  • 我同意。看大家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大家沒有什麼其他的動議,我們今天就先到這邊,大家在技術上,剛剛提到不管是對 google 表單或是網站,可以在這期實作就實作,不行的話,我們都會記下來,就看下期是哪個部會現在存在或者是即將成立來舉辦,再交由那個部會來進行實作,今天非常謝謝大家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