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正式開始,為強化青年參與公共參與及公共機制,並提供青年在政府政策形成過程中的參與管道,行政院特別設置青年諮詢委員會,聘任三十位委員,並在今天舉行第一次的會議及頒發青年委員聘書,我們首先邀請院長來為我們致歡迎詞,掌聲歡迎院長。

  • 本院陳美伶秘書長、唐鳳政委、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勞動部郭芳煜部長、經濟部楊偉甫次長、各位青年代表擔任的委員、各位來賓、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好!謝謝大家!謝謝你們參加這一次青年諮詢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我目前是這一個委員會的召集人。

  • 唐鳳政務委員是副召集人,本來我認為唐鳳委員作召集人比較恰當,但是他們認為要增加委員會的重要性,所以要掛一個人頭在上面(笑)。我也很開心有這個機會跟各位有一個交流的機會,所以我很高興說好,我就來當召集人,請唐鳳政委作副召集人。

  • 另外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唐政務委員在過去工作特色還有一些國外的邀約活動,所以她有時候不能在場的時候,我也可以在場主持,雖然我是召集人,她是副召集人,但是我希望就會議部分希望她多扮演一些實質的功能。

  • 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她代表行政院的行政團隊出席這個委員會與青年朋友最好溝通或交換意見平台,在我來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我記得在2012年年中時,那時候蔡總統是小英基金會的董事長,她找我去小英基金會幫她做有一些關於公共政策工作時,那時我們也有交換意見討論,那時有一個感慨與感觸,覺得好像年輕人對公眾事務不太關心,第一個原因是年輕人投票率太低,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在談論公共政策時,好像找一些專業人士時,不容易看到年輕這一輩出來,因為專業人士都是找在學校裡面學有專長的教授、有學問的人,但是我發現他們都忙在論文,不太願意花太多時間在公務上,那時我心裡覺得有一點焦慮,好像臺灣的下一代為什麼不關心公共事務,這對國家不是好的現象。

  • 但是這個情況很快就改變了,這個是在太陽花學運前後,我們發現網路形成及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年輕人可以透過網路表示很多不同的聲音,而且我們看到太陽花學運之後,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與熱衷,其實讓我們受到許多鼓舞。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政府所訂的所有公共政策都是為了社會未來的永續發展,可是一個社會未來的永續發展為的是下一代,如果我們今天所訂的公共政策沒有下一代的參與,公共政策顯然失去了主角,因此我覺得政府需要訂定公共政策一定要有年輕人的參與。

  • 我們臺灣政治結構可以看得出來,臺灣在過去也許政府組織或過去政治運作方式,讓我們的政務官培養的管道是非常少的,因此我們在找政務官的時候,也不容易從年輕人找到可以馬上做政務官的年輕人,我覺得這需要一些磨練,一時之間很難處理。即使如此,我們很期待年輕人願意用他的熱心、熱忱來參與公共事務,甚至於透過不同的管道,最後磨練成優秀的政務官,來推動公共事務,這個是我們所期待的。

  • 因此,這是我們今天希望成立青年諮詢委員會的原因,希望透過各位來開拓出一個平臺,讓我們更能夠接觸年輕人對公共事務關心的重點,讓我們擬訂政策時有更多諮詢的對象,想到更貼近社會未來的需要,所以我們今天嘗試從不同領域來邀請各位作為我們諮詢委員,也希望各位在這方面能夠扮演更多協助政府功能,讓未來公共事務的推動能夠符合青年期待;當然我也瞭解,這樣委員會的運作非常重要。

  • 今天請的各位委員,我應該幾乎都不認識,所以我前幾天有空的時候才看一下各位的背景,可是今天我已經不是年輕人,我以前記憶很不錯,現在的記憶很不好,所以看了東西也不容易記得,所以各位的領域我需要再多學習。我們嘗試把每一個領域有見解、有想法的年輕人請來,希望大家提供意見,但是你們的意見不用為公共政策背書,因此不是請各位來為政府的政策背書;不用,因為你們是「諮詢」性質,也就是到底各位的看法是怎麼樣,可以儘量大膽地嘗試把它說出來,踴躍提出各位的想法,讓我們能夠從這裡面知道我們在很多地方要重視什麼政策,或者修正什麼政策,我想這個是我們很期待的;因此,各位不用背書,也希望各位能夠持續保持熱忱,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夠看到的。

  • 為什麼要關心、熱情?因為公共事務很容易讓人有挫折感,公共事務的最大特色是不管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就只能選擇一個意見,我記得我在大一的時候,念了一年的經濟學之後,我覺得經濟學不能唸下去,為什麼?因為我後來才發現經濟學習是談經濟政策及公共政策,政府聽了這麼多的公共政策,只能選一個經濟政策,聽了你的,就不能接受他的;聽了他的,就不能接受你的,所以公共政策最大的問題是只能接受一個政策。聽了一個政策,你一定要知道頂尖的經濟學家,其他的人就只能靠邊站,因此念經濟學就太辛苦了,後來是因為對經濟學有興趣,所以繼續唸下去,因此這裡面給我一個心得,我現在也在公共場合講,也就是年輕人「要追求興趣,不要追求名利!」只要是你有興趣的事情,你一定做得好;做得好,名利自然而來,所以名利並不是追求而來的,名利是靠得興趣才得到肯定,也才會有成果。

  • 當然我相信各位都是在追求興趣,才有今天的成就,各位都是年輕人的表率,我也期待各位有這樣的熱情、關心,繼續追求公共事務上的一些成就,但是中間一定會有挫折,公共政策最後不一定能如各位及我所願,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共政策的一份子,但是我們抱持著開放的心胸,不斷地有樂觀態度、期待向社會大眾遊說跟說明,只有我們的想法影響社會大眾的人士,我們的政策才有可能變成公共政策。

  • 各位期待的公共政策若不能實現,那就是需要我們更進一步落實我們的想法,能夠讓社會大眾認同,今天這個諮詢會議,就是從這樣的精神出發,希望能夠得到各位的幫助與協助,找到最好的公共政策出來。各位知道這樣的運作是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但是我們也不可能天天碰面,各位有各位的工作,我們也有我們日常行政事務要處理,運作的方式目前初步規劃是三個月召開一次會議,我們希望開會的時候能夠交換意見,有什麼想法在工作之後思考一下,每三個月會請大家來,聽聽大家的心得,把以前講的東西延續下來最好,因為任何一個工作政策、或者是意見討論,都要持續溝通才會有意義。

  • 今天除了我擔任召集人之外,還有唐鳳政委擔任副召集人;我們還要再選出第2個副召集人,而這個副召集人是希望由各位青年代表中選一個出來,你們彼此間不知道是否熟識,如果不熟識的話,如何選出來是一個很高深的技術問題,這個技術問題我就交給我們的唐鳳副召集人(笑)。

  • 其實我今天的行程很滿,因為碰到昨天復興航空的事,行政院又臨時安排一些事情,所以我被迫必須提前離開,因此我不能講太多話了,等一下我至少會聽完各位的自我介紹,後面議程討論我能聽就會儘量聽。至於未來如何選副召集人及後續行政運作事宜,就麻煩唐政委接續處理,希望下一次我們開會時,我們不會再有復興航空的事情,就有比較有長的時間跟各位談久一點,今天也跟各位致歉一下,希望我們的會議未來能在一個非常充裕的時間中,大家可以以開放的心情作很好的溝通。

  • 我覺得唐政委應該可以在這邊扮演很多很好的角色,因為她在網路上也可以跟各位隨時視訊,雖然我們的會議三個月開一次,但是會議是持續進行中,謝謝大家!

  • 謝謝院長對青諮委員的勉勵與期許,我們請院長先行留步,我們要請院長為我們頒發青年委員代表的聘書,今天聘書的頒發將分兩梯次進行,請各位青諮委員依唱名的順序到前方受理聘書,並與院長合照。

  • (青諮委員依序授聘並與院長合照)

  • (大合照)

  • 非常謝謝各位長官及青年委員,請各位先行回座。

  • 現在大合照結束後,將由青年委員自我介紹並進行後續的提案討論,謝謝大家。

  • 接下來是委員自我介紹的時間,稍候我們會請各位委員進行自我介紹,每一位委員自我介紹的時間為1.5分鐘,1分鐘時工作人員會響鈴一次作為提醒,1.5分鐘時會響兩次,我們請委員能夠掌握時間,讓大家能夠認識您,您可以自我介紹並說明有興趣的議題。

  • 首先我們邀請李欣委員。

  • 在場各位好,我是李欣,我目前就讀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之前看到名單的時候有一點惶恐,因為我應該是裡面最有幼齒的(笑),雖然年輕並不代表一切,但是相對於各位的資歷來講,其實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以後大家可以多包涵,並向各位學習。

  • 我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是,因為我之前高中社團的關係,我有參加一些志工服務,再加上我母親是教職,因此我對於教育、偏鄉或資源分配議題比較有興趣,謝謝大家。

  • 我們邀請林文攀委員。

  • 大家好,我是林文攀,我英文名字是Peter,大家可以叫我「Peter 攀」,這樣比較好記。

  • 我是真程旅行社負責人,是帶外國人在臺灣旅遊,是做國內旅遊的,我創業已經五年了,現在持續經營。

  • 我自己比較有興趣的議題是跟創業有關,因為我在創業初期時有得到一些政府的資源、補助,且不斷輔導我,因此我對於政府在創業輔助這一方面非常有興趣。

  • 另外一個有興趣的地方是臺灣的觀光發展,是吸引外國人進來臺灣,希望未來可以跟各位有更多的交流與學習,謝謝。

  • 接下來邀請許瑞福委員。

  • 院長、大家好,我叫許瑞福,我之前是臺大電機系畢業,現在是臺大電信所碩士班一年級的學生,我現在也是在網路學生媒體叫做「維京人酒吧Viking Bar」擔任營運長,同時也在Intel實習。

  • 我自己最關注的議題有三個:

  • 第一個,跨領域的人才培育:因為我自己在大學的時候,曾經有雙修哲學系(最後沒有完成學位),所以對於任何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與科技如何結合及其重要性滿有興趣的。

  • 第二個,國際人才流動:我現在擔任臺大哲學系一位德國教授的研究助理,我現在也與UCLA電機系的教授一起研究、合作,所以對於國際人才,不管是臺灣出去或者是更多國際的人願意在臺灣工作的議題,我是滿關心的。

  • 第三個,學生職涯發展:也就是我現在在網路媒體維京人酒吧在做的事情。

  • 希望未來可以跟大家多多學習,謝謝大家。

  • 接下來邀請黃敬峰委員。

  • 大家好,我是「阿峰」。

  • 我先宣導一下,那張是投票,不能做任何記錄,要用白色的紙做,要方便大家記錄誰是誰,不然那麼多人,你講完二十號,我忘記三號「阿峰」是誰。

  • 我是「阿峰」,大部分有些朋友已經認識我了,我們公司在做的是讓年輕人有舞臺可以分享,我從2012年5月5日做到現在。創辦這一間公司的原因是我在當兵的時候,被霸凌得很慘,然後那時我很想要自殺,很幸運我沒有自殺成功,我離開軍中沒有當完兵,相信有當過兵的人有聽過「818」,我在「818」那邊住四十二天,我被判定重大憂鬱症認退,雖然很幸運有機會出來創業,創造一些影響力,我希望可以把這個影響力帶給學生。

  • 因此,我有感興趣的議題是,並不是國防,我的議題是我比較喜歡教育,因為我深信教育才能改變一個國家。

  • 第二個議題,我對於經濟部的議題感興趣,因為我對於微型創業、微型企業非常有興趣,因為這才是最多年輕人會參與的地方,在臺灣超過80%的都是中小型企業,而現在年輕人創業更是更低資本的創業,可能在經濟部的統計裡面是屬於微型企業,已經不是中小型企業了。

  • 所以我對上述這兩塊是最感興趣的,以上,謝謝大家。

  • 接下來邀請吳馨如委員。

  • 大家好,我是成大臺文系的馨如,因為考量語言關係,好像有人聽不懂台語,所以我只好用中文(笑)。

  • 我過去的經驗大概是從2014年「323行政院事件」之後,然後回到成大「零貳社」,過去兩年來是在做成大校園民選議題主要的夥伴。

  • 比較有興趣的議題大概是在高等教育的整個結構面、勞動力部分,希望有機會跟大家在未來兩年相處愉快,謝謝。

  • 接下來邀請黃偉翔委員。

  • 大家好,我是《技職3.0》的黃偉翔,長期在做獨立記者,我們深度耕耘技職教育跟職業訓練議題,但是基本上就是教育部、勞動部業務—教育部部長就坐在我旁邊(笑)—大概還有經濟部跟國發會。

  • 其實技職議題需要大家關心,除了正面的報導以外,更需要討論結構性的議題,畢竟技職是跨領域的。

  • 過去可能關心很多比如技優生、技優領航計畫,或者一些技職國手的經費、兵役配套,諸如此類都是需要有人去關心,基本上這是我過去幾年都是在做這件事。今年年底才二十七歲,我學經歷職校新北高工,大學在臺科大,碩士在臺大,所以剛剛看到很多學弟妹,剛剛也有人介紹。

  • 我覺得進來最大的一部分是可以瞭解政府的運作、政策制定的價值判斷,我覺得在裡面可以有更多的學習,當然也要提出一些跟技職、職業訓練相關的建議,我是黃偉翔,謝謝。

  • 接下來邀請陳乃綺委員。

  • 大家好,我叫陳乃綺,院長好。

  • 我是上尚文化公司的執行長,我們公司最主要做的是科學教育的推廣,聽起來好像是在教室上課,其實不是,我們是把科學教育結合設計、結合生活,所以我們公司跟電視媒體合作,比如像兒童節目或者是你們看得到新聞或者是吳宗憲的節目,他們會請我們幫他們設計有關有趣的科學議題,如何讓民眾可以瞭解。因為民眾要看的話,一定是要有趣為前提,所以把科學作為有趣是我們公司最主要的責任。

  • 大家進來第一句話喊的是「讓孩子愛上教育是我們的責任」,教育部不應該只是課本,所以我們公司專注做這一塊,謝謝大家。

  • 接下來請吳宗保委員。

  • 院長、各位委員大家好,我叫吳宗保,我現在任職於台塑企業,我本身產品工會運動的,所以我跟各位可能比較不一樣,我跟部長坐在一起,還屬愉快(笑)。

  • 其實今天來參與諮詢委員會,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到底來能夠聽到什麼跟看到什麼,但是來了之後真的不一樣,看到很多我們國內青年不容易,因為我本身很早的時候就進入到職場,進入到職場的時候,跟外界的接觸其實非常非常少,有接觸的是單純的工會運動,我今年三十三歲,在二十八歲就參與工會運動,很多人懷疑工會運動應該是老前輩快退休者才會參與,應該會有年輕人?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那個工廠都是年輕人,是一個電子產業,願景比較不同,今天非常榮幸能夠過來這邊,最主要是關心勞工部分的議題,有關於工資、工時及未來勞工權益,像復興航空這一件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謝謝各位。

  • 接下來邀請吳政哲委員。

  • 各位大家好,我是吳政哲,台少盟是一個青少年的NGO。一直以來我們都期待以轉大人的角度來看待青少年、青年這一個族群,我也期望擴大行政團隊對青年的想像,讓政府能用世代正義和投資的眼光來看待青年。

  • 我比較有興趣的議題是,剛剛發言人跟大家介紹蔡英文總統參選時的競選承諾的其中兩項,在落實與充實青年權利的部分,我希望校園中的學生人權要被落實,全面檢討相關法令政策,校園可以不再是一個法外之地。都能夠降低公民權利門檻,至少到權利義務平等,像是18歲投票權,讓更多的青年,可以透過選票還有公投、參政、集會、遊行等積極公民權利,讓他們為自己發聲。還有,我們可能很多人都有發現,我們之中並不是真的那麼多元。過去培力青少年參與政策機制的經驗告訴我,在過程中盡量能納入多元的聲音更為重要。降低參與的門檻,使更多元聲音的公眾能夠參與,青年諮詢委員會才能反映更真實的青年聲音,才有機會改變現在資源分配不均勻的現況。

  • (會後提供參考:青年好政 http://iing.tw/posts/438)

  • 大家很關注的勞工權益,我更在意許多弱勢的青少年,他們在勞動就業市場上是否可以得到很根本的,包括最低工資等基本勞動條件,及安全的工作環境。而且職安教育及勞動權益意識的議題,是不是可以從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更小的時候開始紮根。再加上行政團隊的積極作為,才能讓我們翻轉慣老闆的文化,讓勞工、每個年輕人都能夠成為有尊嚴的年輕人,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這一群人身上。

  • 接下來邀請廖泰翔委員。

  • 大家好,我叫廖泰翔,我二十九歲,是兩個小孩子的爸爸,我有一對雙胞胎,我現在在經濟部擔任研究員的工作,我曾經做過一些比較特別的事,我本來臺大畢業後在國外念研究所,後來回來在一般外商公司擔任資料分析顧問,突然想不開,那時柯文哲要選舉,就去報名海選,不小心真的選上了,就當他選舉時的發言人,後來我在悠遊卡公司,接著到經濟部。

  • 我剛剛介紹我是兩個小孩子的爸爸,所以我知道年輕人要養跟生小孩是多麼困難,要養家是多麼地困難;院長,真的很難。人口政策是臺灣很重要的一塊,臺灣的人越來越少、勞動力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的情況,會很不平衡,所以我個人在關注這一塊。

  • 另外,我進了政府後,我目前推的是政府有很多的委外計畫、委辦計畫,但是內容是什麼,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承辦的科員知道,一年上千億的經費,我希望未來這一些委辦計畫的內容如果可以公開的話,我相信大家對於監督政府或者是彼此溝通會更有效率。

  • 另外,我覺得政府政策行銷可以透過資料分析的方式,讓對的資訊給對的人,不然一般政府有什麼資訊,一般人可能都不會知道,資料分析的方式,因為政府有大家的資訊,就把對的政策資訊傳遞給對的人,這樣就可以節省很多溝通成本,以上,謝謝大家。

  • 接下來邀請黃薇齊委員。

  • 院長、大家好,我是黃薇齊,很多人叫我「Momo」。

  • 我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不過我是人文社會學系,又輔修管理科學,基本上我周遭都是在講程式語言的人,所以就社會企業我們做的就是用科技來改善,作為智慧的工具。大家可以想像智慧或科技好像都是很冰冷的東西,但是你可以知道有兩個可以給各位參考的分享點:第一,人口老化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都覺得他們是少數族群,但是包含剛剛廖委員所講的,身障者、老人家在這一個環境中,他們不會只是少數,在未來的幾十年,他們的人口是20%至40%,其實我們今年會變成少數族群。

  • 我們現在所有硬體的設備、軟體的設備基本上都是為我們在服務的,我們有沒有考慮到他們?所以我們用了很多長照或者是被動的方式補足,但是那個會浪費更多的資源,所以科技在裡面的角色其實是補足的,對大家來說,你的手機對只是接電話跟聽手機,但現在透過科技,我們坐在這裡就可以看到菜單,或者透過科技可讓爸爸、媽媽找到有婦嬰友善,找到有尿布檯的餐廳、有輪椅可以進去的餐廳、有老人家的老花眼睛可以去的餐廳,而且在過程中讓店家也知道要如何服務,這是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 再來,當初因為我帶著我阿嬤出去吃飯有這個困擾,所以才開始做這一件事,其實可以知道未知的未來,手機對他們來說是輔助的工具—手機現在可以報讀—所以視障朋友現在有手機,不需要任何人,自己可以走出去吃飯、導航。老人家也是,可不可以做到跟他講話的時候,我要去吃飯的時候帶我去,不要每一次都要叫我的小孩來接我,我覺得科技要做到這方面,因此第一個除了科技以外,我關心的是公開資料,因此很開心唐政委在這邊,很多資料都在政府地方,而我們做得非常完整,像我剛剛提到婦嬰友善的這一些東西,像補乳室的控制與資料,其實政府有最精確的資料,這比起我們Google來講的話,Google落後,那個資料我不能確保,但是政府的資料是可以確保的。

  • 第二,我關注的是女性的問題,我在工科學校,然後我又創業,我今年二十五歲,所以我有很多選擇,但是我覺得蔡總統給我們很多機會,希望可以跟大家多學習,謝謝。

  • 接下來邀請游適任委員。

  • 大家好,我是游適任。因為學生時代的時候,開過兩間公司:一、Sharing Wheels,也就是提供校園公共自行車給學生使使用;二、一間設計公司,2014年設計公司賣給國外一間比較大的設計公司。

  • 現在我負責這間顧問公司叫做「Plan b」,其實是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的服務,如果大家知道IDEO的話,其實跟他們沒什麼不一樣。

  • 但我們主要是針對SDGs的幾個關聯議題,也就是永續發展目標,永續發展目標的議題很寬,大概有十七項,從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平權教育等等,所以大家剛講的一些東西,我們都應該engage才對。

  • 我們現在的客戶單位主要是國內外一些大公司,以及國內外的非營利組織,此外我們會有自主性的案件,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其實我們有把中山足球場的西側租下來,改了大型的辦公空間,然後因為這幾年做的領域比較寬的關係,所以這幾年突然跑出很多很酷的詞彙,包括「共創」、「青創」及「文創」,好像都跟我都有關。

  • 加入委員會後,我比較想關心的議題,是行政院一直有一個永續發展的委員會,好奇這幾年在做的時候的實際成效及針對過去MDGs所謂千禧年計畫的目標與方向。當然青年創業也會好奇想知道,就像剛剛廖委員講的,一些公開的資訊,其實政府都有,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這一些資訊可以有更好的瞭解,謝謝。

  • 接下來邀請林筱玫委員。

  • 各位先進、院長及政委大家好,我是瑞德感知的創辦人,我是林筱玫。

  • 我畢業於清大資訊工程所,是清大資工大學直升,碩士唸完之後創業,我原本還有進修博士班的打算,想深入研究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的相關研究,當初想要到美國去唸PhD,跟我先生去。我們在求學過程中,創業並不是我們第一個想要做的事,為了申請心目中的學校,我們得多做些事來加分,我們參加了微軟的潛能創意盃,主題說要「用科技改善現在世界的難題」,報名參賽那一年(2010) 8月5日發生了智利礦災,隔年發生日本的311海嘯,後來又發生臺中阿拉夜店大火,所以我們就用了這個科技「物聯網」的概念做了一個室內逃生導引,告訴人該怎麼樣疏散避難。

  • 有人說這件事做好了是慈善事業,說服我們創業。這一件事原本覺得科技切入建築裡面,然後去做防災是一件合理且實作簡單的事,很簡單就可以把這個概念做好,prototype做得容易,但是做商品化難,做完商品化又進入通路也難,現在發現這一個議題是進入到「國土防災空間規劃」議題中,從環評就要開始進入到公共政策的承包流程中,讓這件事難上加難。我跟我先生是白手起家,我們在做這一些事的時候,全部經濟部所提供出來的青年逐夢創業啟動金、青年創業貸款全部都用過了,一路辛苦走來,沒有因為是女生在科技業然後進消防業而吃香,遇到問題和關卡還是得想辦法解決,因為跨領域有太多細節問題需瞭解,所以後來再去唸建築博士班,所以我現在是建築的博士候選人。

  • 這一路的辛苦只為了要把這一件事完成,將所有既有的傳統產業消防器具全部升級,做自動防災應急處理。我們遇到什麼問題?就解問題,幸好幾次在死亡邊緣的我們遇到貴人相助。因為女性創業經濟,而我有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和軟體系統開發經驗,無意間被拉到APEC PPWE group去幫忙做一些產出,請我把女性經濟和ICT(資通訊)串聯,所以今年被派到APEC於秘魯利瑪去發表,去年也有到菲律賓去APEC發表。我想再次說明,那一個女性創業遊戲設計不是我們公司的主業,但是這方面的議題及防災教育議題是我們公司希望茁壯之後可以用科技教育來讓下一代過得更好議題(我打算40歲以後才正式去做)。 我現在得先處理國家經濟建設的問題才行,這是我的創業初衷我給自己十年先把這件事做好。

  • 但是這個救災初衷的構想常常會被踢皮球踢來踢去,横跨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內政部及消防署,各部會都說這一個議題非常地困難,因此以一個沒有背景的人來說,這一個問題是難中加難,如果不是貴人的幫助加上信念我不會活到今天且可以站在這裡。我跟我先生結婚了七年,但是我跟我先生的感情現在非常不好,是真的,因為創業過程當中,友情撐兩年,聘請來的只能撐一年,所以我們曾經經歷過初期隊友大家都離開的時候,我們也因此不想跟對方講話,我們都用message(簡訊)溝通,到現在都是這樣。但是我還是相信他,所以我會支持他做一樣的事情,也就是用科技解決現在社會的難題 (成就彼此的夢想,希望能做慈善事業),謝謝大家 (點點頭 & 笑)。

  • 接下來邀請邱嘉緣委員。

  • 大家好,我是嘉緣,我跟珮綺都來自於臺中,因為珮綺今天不在國內,所以只有我出席。

  • 我是學社會學,她是財金系,我們因為學了一堂課,所以決定回到臺中創業,創立的公司叫做「好伴」,主要是在臺中火車站附近的舊城區,主要是做舊城再生的行動與創新的推廣。我們營運的空間是一個兩層樓的共同工作空間,透過共同工作空間分享精神,號召中部地區年輕人關注舊城議題。

  • 經歷三年的時間,也成功推動很多舊城再生,不論是市政府的關注或者是上萬名年輕人的關注,更是從原來只有五組的公民團體,現在有十幾組,原來只有十家在地的青創,到現在也是二十幾家。

  • 我關注的議題主要是跟社區有關,分兩個部分:一個是文化面的,包含社區再造、文化再生、青年返鄉的議題。第二個,社區關注的議題是社區福利,比如現在開始在推長照的政策也有人的這一些事,如何把這樣的獨立落實在每一個人生活的最小基本單位裡,把這一件事做好。

  • 另外,幫珮綺介紹一下她關注的議題,因為珮綺同時有在參與臺北玖樓共生公寓的組織,所以她同時也關注社會住宅及都市青年居住的議題,一樣是文化資產再生、青年返鄉及地方學等等,謝謝大家。

  • 接下來邀請方克舟委員。

  • 大家好,我是Mata Taiwan的創辦人方克舟。

  • 「Mata」是一個南島語言的同源字,意思是「眼睛」,其實我們平臺的目的是要服務像我這樣子的人,也就是我不是原住民,但是對於原住民的議題應該要關注,所以這一個平臺希望透過管道,然後用比較適當的方式,也就是用一般民眾也可以接受的方式,把原住民的議題推廣到世界上面其他角落。

  • 一開始我們只有關注文化這一塊,因為其實我對於文化跟語言是很有興趣的,其實後來發現各種社會議題,包含原鄉的議題,並不是只有文化就能解決,舉例來說我們說要傳承族語,這個就會包含跟原鄉政策及產業都有關係。

  • 我們的內容是除了從文化擴散到其他的議題之外,我自己過去兩年也開始投入固定跟北、中、南一些部落合作,關注部落產業及部落文化活動這一塊,希望找到一個方式可以讓部落產業有其自己發展方式且永續,謝謝大家。

  • 接下來邀請邱裕翔委員。

  • 院長、部長、政委及各位在場的委員大家午安,我是瓜瓜園邱裕翔,我本身學打鼓的,後來學食品加工,現在來扛鋤頭、種地瓜。

  • 我們算是一個產銷班團體,也是一個合作社、同時也是農企業,目前配合的班員將近有六百位的農民,每一年要管理差不多兩千筆的農場。其實有感而發,我們農業在過去三十年,其實在農法跟第一線勞動力的事情一直沒有被克服及解決,因為這樣子,衍生了很多農業服務來服務我們的班員; 當然這個是屬於過去式。

  • 當然希望政府在推動農企業,我希望有機會在這邊參與討論的話,我們希望農委會跟經濟部對於農企的這一件事歸誰管把它講清楚,不要大家覺得這個是他的就是他的。

  • 另外,我8月份有去一次荷蘭,荷蘭跟臺灣差不多大,它是全世界第二大農業輸出國,如果同樣臺灣農業的話,為什麼我們不行?為什麼他們的農場裡面都沒有人?因為他們的農業機具非常先進,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未來幾年我們一直在說無人化、科技化、智慧化,我們一直在轉型,也希望可以協助農民解決他們在耕作的問題,因為農民應該賺的是管理財,而不是機會財,因此我們必須要確認這一件事。

  • 最後,我們立下一個比較遠大的願望,2020年是東京奧運,臺灣的食物供應鏈能不能打進去,我們希望能夠讓臺灣的地瓜在東京奧運發揚光大,謝謝。

  • 接下來我們邀請陳建翰委員。

  • 各位委員大家好,在座裡面大概是我從最南部來的,我們力佳綠能生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石斑魚的生產。

  • 大家聽到力佳綠能可能會覺得怎麼好像再生能源產業的公司名,會取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生產的理念,我們的初衷就是以環境友善、資源永續與食品安全的出發點去從事優質水產品的生產,所以才會以此命名。

  • 早期我父親從事養殖的時候只是以自然人的身份在經營,在經歷過八八水災之後,我們才成立力佳綠能。就跟邱委員剛剛提到的,我們現在面臨整個農業的從業人員老化問題非常嚴重,我們要如何導入自動化的系統,建立核心技術。讓臺灣的農漁業可以真的在全世界有立足之地。

  • 很早期臺灣有「草蝦王國」的美譽,但其實現在整個東南亞,我們自己覺得別人比我們還落後的國家,其實他們的養蝦技術已經比我們精進很多,當然我們還是有一些技術領先其他國家,所以我們自己要去思考到底有什麼東西可以贏過別人。我覺得我們臺灣不要真的把自己侷限在亞洲地區,或者把市場真的侷限在中國大陸,我們要跳脫這個思維,因為我覺得臺灣的技術、經驗與產品真的可以行銷到全世界,謝謝。

  • 接下來邀請張郁珮委員。

  • 大家好,我是郁珮,我來自花蓮鳳林,我最近才在臺科大任職行政人員。

  • 其實我在鳳林從事社區營造的工作大概八、九年,鳳林真的是平常在座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鳳林,我們其實在社區的時候,開始思考是不是有一個長久的計畫在這個鄉鎮有一個比較遠大的目標執行,那時我們發現「慢城」國際組織,很適合鄉鎮發展。

  • 在2013年我獲得客委會築夢青年補助,讓我有機會到「慢城」總部及歐洲幾個城市去瞭解什麼是「慢城」,在隔年幫我自己家鄉鳳林通過這個國際認證。藉由這一個國際組織的平台,鳳林在這個地方在荷蘭年會或者是去年義大利米蘭世界博覽會,在國際上有機會被看見。

  • 「慢城」跟社區營造的議題很廣,文化資產保存、自然資源及公共議題等等,我比較希望能夠參與的議題是國際合作、組織及INGO的部分,謝謝。

  • 接下來邀請徐健智委員。

  • 各位長官、各位委員大家好,大家可以叫我「徐小智」。

  • 我是位視覺設計師,同時也是返鄉青年,現在在新竹縣峨眉鄉做社區營造,主要是活化在地銀髮族及推動青年的社區參與,並透過輕旅行與貼近生活化的方式去推廣禮物經濟及無條件基本收入。

  • 我比較關注的議題是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社區營造、青年創業與青年返鄉,謝謝。

  • 接下來邀請洪簡廷卉委員。

  • (卑南族語自我介紹)

  • 大家好,我是洪簡廷卉,我剛剛是以我的族名用卑南族語跟大家打招呼。

  • 我是來自臺東卑南族建和部落,我現在是在原住民族電視臺服務,擔任國際新聞記者,我也是主持人、主播。

  •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加入到這樣的團隊,我相信在場的委員們也都會有這樣子的想法跟信念是,青年是我們自己面臨議題時的專家。的確我們很多時候把專家跟學者劃上等號,可是現在這個世代,我們其實一直不斷透過不同方式讓大家知道,我們對於自己在面臨的議題其實是非常瞭解,我們手上也掌握解決方案,只是需要舞臺、需要資源、需要更多的支持可以讓我們做更多的發揮,在青年的部分是這樣,在原住民族所面臨的挑戰也絕對是這樣,所以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去促進在跨部會上的議題合作與瞭解。

  • 其實我自己是從體制外,現在算是半隻腳踏入了體制內,所以基本上其實我之前在原民議題的工作上,其實一開始是從聯合國原住民議題長生論壇開始,我們的組織生根原住民議題長生論壇有十年的時間,一直到現在我自己本身也是臺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的理事,也是法扶基金會的原民董事。

  • 其實想要做的事就是從各個不同層面去推動族群主流化的這一件事,這也是小英總統參選時的政策之一,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從這一個委員會開始,我們就可以來做族群民主流化的事。

  • 我所關注的議題是,如何讓我們每一位原住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非常自信、可以有各種機會讓每一個人可以成為真正的人,比如我是真正的卑南族、真正什麼族群,我的文化、我的語言、我的環境、我的土地都是按照我們的方式可以去運作,那這個運作絕對不會害怕,我們跟大家絕對是同盟國的關係,所以希望透過這樣的觀念、概念可以透過此委員會讓更多人知道,謝謝。

  • 接下來邀請林彥孝委員。

  • 院長、各位委員大家好,我來自高雄,我現在就任於高雄市機車修理業職業工會,擔任秘書長一職。或許大家對職業工會沒有那麼多瞭解,可能在這個委員會上,我跟台塑理事長算是少數民族。

  • 我踏入職業工會的領域參與工會運動,差不多參與了十一年,記得在二十六歲時就接觸工會運動。

  • 我所關注的議題,當然跟勞動部比較有關係,也就是勞保、健保及職業訓練,我比較關注這一些,畢竟我在我們工會執行下,年輕人有斷層,都不去學技術,因為學技術很刻苦耐勞,像年輕人要學機車修理,早上八點半要上班,像我們老一輩在學技術的,早上九點開始上班,到晚上差不多九點、十點才下班,當然現在不可能,因為勞基法不准這樣子。大致上這樣,謝謝各位。

  • 現在邀請胡哲豪委員。

  • 大家好,我是Valagas Gadeljeman,在我身分證上可以看到族語名字跟中文名字的並列,這是原住民在1984年參與社會運動爭取得來的權利,所以很希望未來在公文上可以看到Valagas Gadeljeman跟胡哲豪並列在一起,代表我的族群、也代表我的家族。

  • 因為家族的身份是貴族家族(屏東瑪家Vavulengan頭目家族),所以我從七歲開始就參與家族的政策與討論,在旁看著大人如何處理部落或是家族的大小公共事務。我是屏東的排灣族,從小就被迫接受參與討論、傾聽跟決策一些事,也因為這樣的身份,讓我覺得未來在團隊裡去聽不同領域的年輕人如何討論一些政策,進而採納一些想法。

  • 2009年我的部落遭受莫拉克風災,我們家被迫遷去另外一個社區,也因為2009年的遷村政策讓我更深體悟到進入專業領域念書的想法。我從國小、國中及高中都在原住民完全中學裡求學,我是到研究所、博士班才到台北唸書,目前就讀臺大城鄉所,是城鄉規劃的領域。我進去唸書的時候才發現專業是其次,重要的是如何跟不同專業者溝通,若你聽不懂別人在講什麼,很多事情沒有辦法討論,也是因為這樣的關係,亦是自己的興趣,所以我特別喜歡聽別人講事情(故事)。我代表臺灣出國參加一些國際會議,像是UNPFII(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也因為原民會的關係,我有幸到斐濟去參訪,過程中接觸到很多族群,讓我知道族群跟文化這一件事在今天的主流社會裡需要多一點聲音,性別的議題也是。這也是我未來在政策建議上可以投入的部分,我所說的性別包含很多種性別類型,像在我們原住民社會裡的性別就包含很多種,不是所謂主流社會定義的這些。因此未來政策我將集中在方面,謝謝大家。

  • 非常感謝委員的自我介紹,院長因為後續有接續的行程,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謝謝院長!

  • (全場掌聲)

  • 今天討論的議題,因為四點安排復興航空的會議,希望下次有機會跟各位討論,先跟各位致歉,先請唐政委主持後續的會議,謝謝大家。

  • 接下來是提案與討論時間,我們的時間預定到四點半,共三十分鐘,這一段時間我們會開放各青年委員主動發言並與我們現場各位大家進行互動式的意見交流。

  • 為利讓青年委員都有發言的機會,所以每一位青年委員發言的時間約三分鐘,三分鐘到時我們會以鈴聲響一聲作為提醒,四分鐘到時我們會以鈴聲二聲作為提醒,也請委員能夠掌握時間,我們現在就開放現場委員能夠自由進行發言及謝謝。

  • 我們在會場旁邊備有咖啡與綠茶,大家可以自行取用,我們剛剛也在會場有發送相關的餐盒,等一下會送到大家的桌上,請大家稍候自由交流時,其實都可以自己取用,以上。

  • 大家好,我是「阿峰」,因為之前投票,我得三票,現在是暫代副主席,跟大家講一下黃色右下角有寫請勾選一位,等一下投票的概念是一個人至多可以選三位,也就是跟政委討論完的一個結論。現在選出來的副召集人會先暫代這兩個禮拜政委出國的時間,但是之後分議題後開始會分不同的team,也就是自己類似小組長的概念,依去年的經驗是三至四位,因此大家可以選擇三位。

  • 建議大家可以選擇的目標是,我這邊認識的人比較多,我怕大家都選我,所以我覺得可以選擇分組組長,可以對什麼議題感興趣,例如對經濟部的議題感興趣,像剛剛很多人分享經濟部的人就會選經濟部的,可以找一個主要副召集人,也就是你剛剛覺得分享不錯的,你可以找他。再者是你也覺得他很棒,覺得他有經驗,所以可以投給他,一個人有三張票,我們選出票數最高的。請劃定清楚,不要做其他的註記,請認真勾三個。政委要先跟大家講幾句話。

  • 叫我唐鳳就好(笑)。剛剛非常高興聽到大家的想法,我們的Apple TV現在正在設定,不然已經可以投影上去了。

  • 我剛剛初步聽了一下,其實大概分成六個,創業(農企、社企、募資)、永續(環境、科技及其他生態性)、勞動(工會、人群教育、職訓及其他人權上加強),除了創業、永續、勞動之外,我聽到的是文化,而文化比較多的是包含原住民、文資保存、多元性別這一些東西,都是廣義的文化,這一些都有相互交織的關係,我暫時把它叫「文化」。

  • 當然還有教育,剛剛聽到大家主要是針對高教、技職教育及人才斷層都有非常深的瞭解。因為我在進政府其實也沒有早大家多久,我也曾經來不到兩個月,在此之前我在107課綱的委員會,所以我對教育非常非常關心。當然107課綱除了某個歷史課綱交不出去,其他都交出去了(笑),所以算是完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因此可以過來這邊跟大家一起工作。

  • 除了創業、永續、勞動、文化及教育之外,我剛剛還有聽到一個很有趣的是公共參與,有幾位朋友他們特別提到不是某一個單一項目感興趣,而是希望透過資料分析的方法提供更多公民參與技術的方式,讓更多有興趣的人,而不只是在場的朋友,任何不在場的青年朋友都可以透過公參的技術來進入議程設定,好比像十八歲還拿不到投票權,可是可以用某些方式來參加政策設定東西。

  • 不瞞大家說,其實前兩屆的青顧,我其實多少也有接觸,我之前是他們召集人蔡玉玲委員的顧問,他們當時其實比較是在那三組,而且那三組比較是跟經濟有關係,所以漸漸可以看得出來大家都是…怎麼講,組織者嗎?就是已經有非常多自己參與的經驗。

  • 我先把我自己在院裡面的實際工作先跟大家稍微說明一下:我現在在院裡面,就像大家看到的三件事情,負責「開放政府」、「青年諮詢委員會」、「社會企業」。開放政府大部分就是我怎麼樣把東西變得更透明、把大家的意見收進來及如何課責,課責這一件事是我特別在意的,也就是如何把大家關心的這一件事,如果有部會說他該管的話,他到底有沒有管,在十天內要有一個答案出來給大家。

  • 所以我才會用三種主要的技術:

  • 一、一種技術是「多利益關係方會議」,任何一個人相關的會議,我們就把跟政府最對著幹的朋友邀過來,然後大家一起開會,像之前電競的時候包含了電競選手會進來。為什麼?因為他們是利益關係方,並不是協會理事長、公會理事長講了算,而是真正收到這個政策即將被影響的人,他們說了算,那就是stakeholder。

  • 二、另外一個概念其實我覺得也很重要,也就是主持技術的概念。剛剛有很多位朋友講的,我非常同意一個傾聽的技術,如果沒有一個傾聽技術的話,就會變成我們所有人公聽會講完之後,比如七個爭點或者是九個爭點,然後就開花了,再多開二十場、三十場公聽會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這就是有一個主持的技術是非常重要,也就是雖然大家不滿意,但是至少大家可以同意某一點,我們就把那一點當作這一場會議的結論,所有人確認之後,就這樣子了。接下來剩六個、五個、四個,再慢慢這樣子去看,這個是主持技術,我知道內政部已經有在訓練跟培養專業的主持人。

  • 三、我覺得大家之前比較不看重的是記錄技術,我自己覺得相當重要是因為我們如果已經好不容易把利益關係者在政策早期,我們現在是說六十天以前就要把利益關係人都邀來,再加上有一個主持團隊或者一個主持人能夠收大家的共識,至少收到一個列管的程度,但是到最後卻沒有討論過程的紀錄,而只有最後的決議,結果是什麼?結果是回去之後,利益相關者都會翻桌,然後都會告訴他們說:「我在會議裡不是那樣講的(笑)。」等於這一場的會議白開,所以我自己在院內在推的是,我們會建立一個專門負責記錄的專業人才庫,這樣子接下來每一個部會未來要辦公聽會、聽政或者是開放平台的確認會議等等,我們就會把怎麼達到那一個結論的過程,把它非常詳細記下來,任何人看到這一個過程就知道並不是因為黑箱、並不是因為政治壓力,而是大家真的充分聽過彼此的聲音之後,真的到達這樣的狀態,所以這個是我目前在院裡主要推利益關係人、主持人及紀錄者的這三套制度。

  • 如果大家沒有反對的話,其實我們所有人的發言,我們也會做成逐字稿,也會寄給大家確認,也會十天後公開,也就是我在院裡的任何其他會議是用相同的方式在處理。

  • 其實我也不耽誤太多大家的時間,大家先提出來我們今天大概要討論哪一些事項,大概哪一些事項決定起來比較好,這個其實就包含像我剛剛提到的分組,也包含之後大家願意用多少的時間在committee上,或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比較comfortable,這兩個是最主要的,如果有任何跟部會相關或者是跟任何行政事務相關的,因為我只有三個業務,所以各位可以拿掉,我最多一個禮拜最多1/3的時間(笑)。

  • 我基本上是兩距兩例(笑),就是說至少我三天在院裡面的時間,可以有一天專門來跟我們interning這一位副召集人、以後的各組召集人去進行實質的溝通,當然在線上我隨時都在,其實大家都在FB的群組裡面。

  • 接下來的時間交給任何人,如果想要發言就請舉手,謝謝。

  • 大家都投好了嗎?現場的工作人員會跟大家收選票回來,我們會把投票箱移到您的身邊,然後請您把您的票投到投票箱裡面。

  • 再宣導一次,至多選三個人,不能投四個人。

  • (開票)

  • 因為時間還滿多,我們到五點,所以這一段時間如果任何議題,因為泰翔有準備簡報,如果你也有簡報的話,看用什麼方式再投影出來,或者有什麼議題,可以跟誰報名好了。

  • 其實如果有簡報的話,直接寄給我就好了,基本上有任何簡報寄給我,我就直接放上去了。

  • 如果委員有要簡報作討論議題的話,可以寄給我們的政委。

  • 如果要口頭報告的話,再拿去用。

  • 我們請哲豪跟薇齊一起來幫我們唱票及計票。

  • 其實剛剛滿具體說,這一次這一位副召集人算是階段性的任務,我們具體來講要處理的是,除了處理今天的提案之外,也在我接下來出國兩個禮拜的時間裡面,跟我們辦公室的同仁首先先熟悉一下辦公室裡面協作的這一些系統,以及這一些系統之後跟各位的業務會開始對接的東西。

  • 我們事實上已經做了手冊給各部會朋友們,那畢竟是寫給公務員的,所以這一位副召集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我們的文字有沒有過於八股(笑),讓朋友們沒有辦法理解,如果確定這個是大家可以理解的話,我們這一個東西就會發到所有委員的FB群組,大家就可以在線上直接去進行協作。

  • 這一位副召集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星期之內還要做一件事,也就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到結束中間所有的提案可能要做列管的動作,也就是如果有提出的提案是具體的部會要回應或者是回答,或者如果這邊有一些分組,進來就已經組成的話,我們的同事會幫忙,這一位副召要直接去建立這幾個,像勞動、文化及教育,這三個是有特定部會的,基本上就是有那一個特定部會,是跑不掉的。永續是分散在永續會跟環保署,當然還有其他的內政也有關係;創業這三個其實大部分仍然是經濟部與國發會為主,公參目前雖然是以國發會為主導,但是接下來會變成院級的一個小組。

  • 我們可以看到右上角那三個是稍微比較跨部會一點,下面這三個基本上會有幾個部會,所以如果有具體提案的話,我們這邊就會請幾個部會在下一次開會之前,就會對於大家的提案有一些回覆,慢慢這樣子就會做成習慣,這樣OK嗎?

  • 剛剛有一位要報告的是?直接就進來吧!手指是捲頁,然後筆是可以直接寫的,請。

  • 大家好,我是泰翔,我自己在經濟部待了快半年,所以其實花了很多時間瞭解政府這一個機器怎麼運作,所以像剛剛委員提案,我覺得最開始要正確瞭解政府如何其功能跟如何我們可以協助各部會的,這樣才有辦法提出一個可執行的案子。

  • (投影簡報)因為我們的理想很多,但是我進來之後才發現政府的機器這麼大,要做結構性的改變,並不是一蹴可幾,但是至少我覺得我們在第一年的任期內,我們要給自己訂下目標,我們每個人都要改變一件事,不論是事大事小,但是我們都要改變一件事,累積起來的話,這個改變就會越來越大。

  • 我提的這個概念其實也滿大的,也就是「政府委辦計畫公開」。我在進政府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委辦計畫,我根本不知道法人在幹什麼,像資策會、工研院、船舶中心,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 後來我才知道委辦計畫其實是政府非常重要的執行媒介,政府的政策不管是執行或者是研擬都是透過計畫的方式去委外執行,跟中經院、臺經院及資策會等等,包含趨勢研究、政策研究、產業轉型、技術開發或蔡總統提出的「5+2」產業計畫,或多或少都會透過委辦計畫委由法人去執行。

  • 一年的經費我還是沒有統籌過,因為大家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去加總,我估計有上千億,大約是3億3,000萬噸的營養午餐,可以創造四百六十五場的夢想家,如果沒有這一些計畫的話,我們每天都可以開一場夢想家。

  • 政府關鍵的問題到底是方向錯誤或者是成效不彰?因為我在政府之後,我常常會把業界的聲音帶回來,然後我可能到了承辦單位,他們會跟我說:「其實我們政府現在有A、B、C、D,都已經做過了。」通常都會回到這樣的結果,如果跟政府打過交道,應該也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其實政府有那麼多的政策工具,因此原因不在於政府有沒有做,而是做的東西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看不到,所以在執行端出了問題。

  • PPT上的這頁是我從政府研究資訊系統抓的資料,光研究計畫不管其他的補助計畫或者是委辦的執行計畫,105年度的研究經費有700億,因此我初估所有經費上千億應該非常合理。

  • 民間對於委辦計畫的理解困難會造成什麼結果?因為我們不知道委辦計畫在幹麻、我們不知道政府怎麼執行政策,所以間接降低我們民眾對政府政策的執行或者是研擬的理解。

  • 即便我真的很想知道,我上網看了公開資料、預算書裡面,其實我們獲得的只有各部會的計畫名稱、摘要,我常常無法瞭解實際內容的執行狀況。這個執行狀況由誰知道?可能是法人的執行單位、各審查委員會或者是科級承辦,可能只有科員知道,可能連科長、組長都不會知道,或者是被補助的廠商會知道細節。所以政府研究政策不公開,其實會導致我們無法理解政府政策設計的意涵,然後加強政府跟民間的對立。

  • 事實上現況怎麼樣?其實這一件事在104年就有人提出來了,有民眾在網路上提出開放政府委辦計畫資訊的需求,提的幾點非常清楚,也就是希望未來可以開放計畫的名稱、委託機關、受委託機構、執行期間,最重要的是金額跟報告書,所以做出來的結果到底是什麼。今天假設由川普當選好了,照理說某些部會應該像國貿局可能有找一些法人去做研究、對未來是否有影響,這一些東西是否應該要公開,讓全民更重要說政府可能獲得什麼資訊、我們應該要如何面對未來的環境等等。

  • 政府當時如何回應的?104年不是現在的政府,當時政府是說政府已經有建立一個資訊系統,但是因為很多計畫會事涉機密,所以到底要不要公開是各機關自行設是否公開為主。我真的有去看,我點了上百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有一個實質內容的公開,但是我沒有辦法說全部都沒有公開就點完,所以我只能說多數只有列出那一些到處都找得到的公開資訊,實際上的實質報告內容是沒有的,甚至連摘要都沒有。

  • 另外一塊是非研究類的計畫,比如我們要說「5+2」,比如今天要做「亞洲‧矽谷」,就會產生出很多的計畫,底下有誰去執行、給哪一些廠商、個別做什麼事,那幾個其實都不會知道。

  • 所以我的建議是,希望未來委外委辦計畫,像剛剛提到的名稱、機關、受委託機構、執行期間、金額及報告書,包含電子檔、PPT、書面檔及受輔導、計畫主持人是誰,這一些完全公開。

  • 當然我們也會遇到跟國家利益相關,這個可能會發生,比如國安會或者是外交部等等,他們有國安需求,比如要保護技術或廠商的專利,這一些理由我相信人民百分之百會接受,所以應該是要公開,但是有不能公開的,才要個別提出延期公開或者是不公開及其理由,由主管機關審核,再來公布計畫的名稱及為何不能公開。

  • 到底這樣子有什麼好處?事實上做這一件事對政府來說很難有好處的,因為有更多的資訊被揭露,更容易被挑戰為何要這樣做。作為外部的民眾來說,當然希望政府揭露資訊越多越好,因為我們希望去監督政府,看我們的錢他們如何花的。

  • 以效益來說,假設今天一個行政政策的研究,公開研究這一些資訊,其實可以墊高我們全民的知識基礎,並且也加速瞭解政策的設計內涵及降低溝通成本。比方一例一休,照理說我們的想像,應該有請很多研究單位做了很多的研究,也開了很多場公聽會,可能有一些研究報告,有一些各方stakeholders的資料,這一些東西我希望照理說在政策公開的時候,把這一些資訊同步公開,我們才可以知道政府在這一個時間點獲得什麼樣的資訊,導致決議這樣的政策,並不是開了之後大家回去討論說跟誰討論,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政府到底跟誰討論、到底做了什麼樣的研究計畫,也不知道政府的資訊跟我們的資訊哪裡不一樣;當雙方的資訊不一樣,那就沒有辦法對話,而沒有對話,政治就會越來越對立——但我們希望國家越來越好。

  • 假設一例一休的政策如果同步公開的話,我相信在政策溝通上會越來越好,當然有一些政論節目就讓他去吧!那些東西也沒有什麼好討論。

  • 另外,一些非研究計畫的期末或成果報告公開,可以藉由全民檢視來確保政策執行是否符合人民期待,我提這個的原因是,我自己在看部內一些計畫,看起來寫得很漂亮、很智慧,但是實際去看的時候,我跟承辦要資料時才發現,其實離計畫名稱跟摘要距離非常地遠,當時其實就知道可能達不到這樣子的結果,原因在於上面希望很多智慧、漂亮的東西,下面可能換一個名稱就兜進去,所以實質上我們並沒有達到這個智慧摘要或者是名稱想要達到的結果,但各方看起來我們的計畫都有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因此我們希望實質的內容有更多的公開。

  • 其實藉由公開資訊,包含金額跟資訊內容,我覺得可以提高政府的決策品質及委外單位的執行品質,這一塊其實一直以來在政府內是很少被討論的,因為這一公開的結論就會被牽扯到非常廣,因為達到上千億的預算,我們先找幾個部會做這一件事的話,我覺得這一件事對於國家來說會有好幫助。以上,謝謝大家。

  • 但是其實我也不夠瞭解計畫或者什麼,所以在場的部會首長如果對於我剛剛有講錯的地方,也麻煩多提出指正,因為我們年輕人不夠理解公務系統或者是國家機器如何運作,所以我如果有講錯或者是不懂的,我覺得大家彼此溝通才能更增進彼此的理解。

  • 在部會首長可能會想要回應,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是非常有趣的網站,「117.56.91.94」,這個是國家所建置的網站裡面極少數沒有網域名稱(笑)。它就是用一個內嵌的方式包在國發會裡面某一個名目見經傳的網站裡面,但是這其實是叫做「知識管理平台」。

  • 這一個網站非常妙,因為我自己用web archive這一個工具去看歷史上到底有誰曾經用過這一個網站,除了某一個PTT上面的網友及某一個調查報告的記者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一個網站的存在(笑),你要知道是「117.56.91.94」才進得去(笑)。

  • 這個網站其實是政府內部做管考的時候,一個叫做「GPMnet」。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剛才這一位委員所提到的委外出去或者是重大計畫,或者是部內自己做的,或者是研究案,不管是中長期或者是所有的東西,其實在國發會的管考處都有一個叫做列管的動作。而這個列管的意思是什麼?重大的話,每一個月要上來填做什麼事、做到哪裡、錢花到哪裡,如果不那麼重大,至少三個月要填一下這個事情。

  • 好比像推動青年壯遊計畫、臺灣小飛俠計畫,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算是滿重要的,所以每一個月都有人上來填執行情形。到底打開這一個執行情形檔案本身附件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它非常非常細,它包含一開始為什麼要制定這樣的政策,這一個政策是受哪一個重要的計畫去授權,以至於這一個年度到底要花多少錢、計畫期程、管制級別到哪裡、年度目標多少、聯絡人的電子信箱、傳真、電話,每一個人到底在做什麼事,以及目前到今天計畫已經執行九個月之後,已經完成了八十六的事,可是卻已經花了百分之百的錢,想必不太花錢就可以做到的東西,全部已經揭露在這個網站上。

  • 但是「117.56.91.94」的這一個網站,其實去搜尋「KMPublic」就比較容易找得到,「KMPublic」就是「Knowledge Management Public」。我想研究報告本身因為有時候著作財產權是那個研究團隊所有,我們現在推動的是請他簽一個CC授權,我們目前合作的老師基本上都願意簽到「非營利、相同方式分享」,最多要提出到這裡,你還是可以做改作,但是不能拿去賺錢,如果你拿去改作的話,你改作的授權也要分享出去,至少簽到這裡大家是ok的。比這個要求再多,好比可以拿去營利什麼的,那一些研究計畫的老師們不一定同意了,這個先跟各位委員報告我們目前喬到的狀態(笑)。

  • 能夠碰到這個知識管理平臺,要知道這個本來就是公開網站,其實就已經沒有國安、機密、敏感這一些問題了,因為這個是部會願意主動公開的,剛剛看到承辦人的電話,基本上這個就是公開的部分,所以我現在具體跟國發會做的,我可以調查一下知道國發會有一個「Join.gov.tw(公共參與平臺)」的人舉手嗎?

  • (四分之一委員舉手)

  • 「Join.gov.tw(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基本上是國發會的單一入口,所有大家對於公共政策想要參與的時候,都可以來做這一件事。它有四個分區,我花兩分鐘介紹一下:

  • 第一,「找首長」:跟大家想像的一樣,所以我就跳過了,就是每一個首長的聯絡信箱。

  • 第二,「提點子」:「提點子」是任何人只要願意想出一個點子,然後找到5,000個人跟你連署,然後機關就要像立委質詢一樣那麼認真來回應你,然後六十天之內要給一個具體的回應。所以之前「月亮杯比照衛生棉條合法網購」這個東西就是因此而提前審查,舉例來說像「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法案就因為這樣關係而開放了人體實驗,以及醫生可以回收成本,而不用自己付全部的錢。當然還有非常狂的議題,像二級毒品大麻調降至三級,我就不要找太好了(笑),總之我的意思是說不但可以看到附議名單,甚至還可以看到他們為什麼附議,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不只是5,000個人覺得這一件事值得討論,這5,000個人裡面每一個人對這一件事的利害其實是不一樣的,等於是讓利益相關者主動揭露自己利益的過程。

  • 目前我在行政院裡面工作就是在輔導這一個部會在接到這樣回應的時候,他們弄一個有系統的方式,比如:法務部接到這個之後就說七天內一定會跟衛福部共同聯繫原始提案人去聽他的訴求,然後打成逐字稿,我就會提供目前的資料。因為事實上很多人援引外國的例子,他們的實際狀況跟我們的實際狀況不一樣,進行盤點。接下來他們就會召開一個委員會,去審議這個提案是不是有可能,然後就會開一場會去各自做一個研商辦理,然後就發現把所有人都調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認同,把大麻改列為第三級毒品,所以不太可能。從衛福部的講法裡面提供了很多額外的東西,這個並不是因為連署到5,000人就一定要做這個政策,但是至少為什麼不做這個政策?將問題釐清、相關資料及所有研究案的公開資訊大家還是看到了,所以這個並不是一個負面的例子,我這樣提出來並不是法務部有做到、衛福部沒有做到,而是說不管有沒有接受,至少在上面可以去進行一個討論。

  • 第三,「眾開講」:有一些不是人民提出來的,有些是部會自己想要討論的,好比像「全國水論壇」、「青年赴東南亞發展」、「僑委會如何號召國內師資」、「國民體育法修正」,都有人討論。「土地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您做到了嗎」,最後這個可能過於專業,以至於目前沒有任何人發表意見。但是理論上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發表一些意見,譬如澄清或者是補充說明。

  • 所以「提點子」跟「眾開講」其實有滿多人在用的,唯一一個沒有人在用的是上「來監督」,只有一項「你/妳今天省水了嗎」,而且已經run了一百三十幾天,「來監督」只有這一個題目,所以大家一般都不覺得「來監督」是有任何意義的,除了可以討論省水的議題。

  • 我具體會做的事是,在明年2月左右,我會把每一個在「KMPublic」會看到的計畫案,所有的執行進行、所有的進度,這邊只要看得到,「來監督」上都可以看得到。在「來監督」上面就可以根據裡面每一個子項目,好比像「亞洲‧矽谷」,一定底下有非常多的分項,那個分項裡面有子計畫,然後裡面有一個子議題,就可以點進去那一個子議題裡面去看,這一個月執行的狀況之後,在底下做實質的討論跟分享。

  • 我覺得至少第一步先讓單一一個計畫案有網址,也就是這一個網址是我們在臉書或者是在別的地方可以分享,我們可以繞著它討論的,並不是去「KMPublic」沒有網域的地方,還要下載檔案,然後在臉書上要看檔案第5頁,我相信大家都做不到這一件事,至少這一件事做到。抱歉,佔有大家的時間,至少研究計畫書的內容還在談,但是至少它的分項我們會具體把它完成,謝謝。

  • 有部會首長有補充嗎?如果沒有的話,就看別的委員有沒有提案想要討論的?

  • 麻煩唐鳳幫我放提案的部分。

  • 基本上從剛才的分享裡面我們看到跟青年相關的政策與需求是滿多元的,我們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在臺灣目前並沒有專責的法律,去確定青年的政策包含哪一些範圍或者是跟誰有關,所以常會互踢皮球或各做各的。

  • 舉大家剛剛都有提到的勞動權益的教育,其實是和勞動部和教育部都有關。個別也有和勞動部有關的青年作為一個勞工的權益議題,和教育部有關的落實校園中的學生人權。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部會協調機制其實在目前並沒有很完善,透過這樣的委員會,也許可以把這樣的一個專法討論當作我們第一屆共同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們透過兩年的時間,也許第一年要確定青年的發展上以目前的角度來說,到底哪一些部會跟這一個議題有關。還有,國家是不是有需要一個專責的機構定期作研究,這樣國家才知道接下來的政策到底是要投資在哪裡,不要只是誰跟決定者較好、講話比較大聲者拿,或者是我們今天有機會被選到坐在這邊,我們所關心的最容易被看到,我想大家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並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為什麼會有機會坐在這裡。但是其實我過去在協助類似的參與政策機制經驗發現,最重要的並不是著重組成的成員表面、形式的多元,而是怎麼樣可以讓更多元的聲音進來,因此我希望在這一個任期內多關心這一件事。

  • 其實臺灣至少在94年開始到現在,有三個不同的青年發展法的研究,在不同時期的青輔會跟教育部的青發署,其實都有做過不同時期的研究案,但是那個研究案最多到立法院公報就結束了,在國會裡面沒有討論過,我覺得這個是導致目前青年政策沒有預算且各部會間很難合作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自己很期望,如果大家同意的話,我們可以溝通努力把相關的機制、相關方向擬訂出草案,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成果,所以除了大家關心的議題之外,應該會有助於後續相關的監督等等,不會踢皮球說我做我的部分,或者是把一個政策分崩離析,部會間的合作很難在委員會,在沒有法律支持的情況下產生的,歡迎大家可以在接下來的部分有更多的想法,類型可能也不只是這一些,也請各部門提供過去至少這三次的相關研究案,可能會發現其實這三個時期滿不一樣的,我覺得好不容易有機會讓這一個多元的聲音進到這個地方來,應該要留下一些更實質的東西,並不只是短暫的施捨。

  • 因為其實政府體制之前曾經有過以青年為主或者是青少年為主的跨部會平台,但是很容易在一個任期結束或者是政黨輪替就解散了,我覺得應該政策的落實才有可能持續發揮功能與角色,謝謝。

  • 這三個研究案都是教育部青年署?

  • (會後補充)

  • 第一個研究案相關線索:

  • 第二個研究案:

  • 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青少年政策白皮書-綱領,2005年。

  • 針對12~24歲的青少年,制定「青少年發展法」,落實國家對於「投資青少年、投資國家未來」的承諾,並 明確宣示政府支持青少年發展以及全力推動相關政策的決心 制定「青少年發展法」,並在其中明定:

  • 綜合盤點之後就會提供給各位委員。

  • 大家好,其實我有一個疑惑,我在想這一個委員會可以做到的是什麼?像我也擔任過青年署的青年諮詢委員,其實會發現那直接的溝通管道並不是這麼直接,那這一個諮詢委員會是比如有相關的青年政策會找我們諮詢之外,如果我們提出的建議外,我是否也可以主動提同性婚姻討論,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做一點什麼著力?

  • 又或者像之前政哲也很理解,我們之前在參與很多不同公約的審查、落實,其實表面上好像NGO提的東西,政府、各部會都要回應,但是也僅止於書面的回應,實質後續到底怎麼做,其實我們沒有那個監督的力量,所以我想要知道這一個委員會到底可以做到什麼?我們可以關切程度、深度、廣度,以及實質的成效可能會是什麼?雖然剛剛院長不斷強調我們不是來為政策背書的,但是這還是會一種擔心,會不會說這個是經過青年諮詢委員會同意而誕生的政策,也許就比較抓不到痛處,這個是我的疑問。

  • 其實只要不投票,就不會有背書的問題(笑)。

  • 我充分理解大家其實各自不是創業者、就是組織者,就是被摸頭的狀況,不要說各位,我也是(笑),也一直有聲音說進來是不是幫政府當吉祥物(笑),我非常瞭解。

  • 這一件事其實我覺得是這樣子的,剛才我說我專門做三件事,第一個是在政策早期,像剛剛「Join」平台外,另外一個推的是明年年初開始,所有法規修正案,不管跟任何東西相關的,至少六十天之前就要在上面進行公共討論,以前是十四天,我進來以前就已經改成六十天,可是那六十天仍然是可以打電話給承辦,並不是可以進行公眾討論,這兩個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承辦一樣接了電話六十次,但是每一個人打電話進來的人還是不知道前面打電話進來那一個人到底講了什麼,所以那其實並沒有達成一個利益關係人溝通的狀況。

  • 但是承辦跟長官可以說已經有十五個利益關係人都打來,也口說無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說服他們,到最後就會那十五個打電話,可能看到新聞稿出去就會覺得被摸頭之類的,這一種事情都時常發生,並不是哪一個政府的問題,這就是本來公共體系運作的邏輯。

  • 我們如果想要改變這一個邏輯,我有兩個具體的建議:之後我所主辦或者是我經手的每一個公眾諮詢,在利益關係人確認的這個階段,我就會寫mail或者是在FB所有人知道。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也就是接下來vTaiwan要討論「企業資產擔保法(下稱企擔法)」,企擔法非常簡單的概念是我們目前只能用汽車、房子這一些智慧財產去設定跟銀行借錢的擔保,但是不能用你目前所有的這一些存貨或者是其他無形資產來設定這一個東西,這個對創業家其實很重要,可是我們每次在調研究案的時候,大部分借研究案的老師們不一定有抽過菸,或者是抽過菸可能是二十年前的事,所以這一件事就會去要實際的利益相關者發出聲音。我會寄mail大家的時候,就請大家開始用滾雪球的方式,去做類似對這一件事提出想法的人。

  • 當然,我完全同意說等我們看到青年發展法這些研究報告,這一些東西也應該讓大家不只是在這邊的人,而是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知道我們即將要討論這一件事,然後用某種方式讓每一個利益關係人揭露說我對這一件事也是關心的,之後也要納入我的聲音。我們在前面這一邊做的越廣,越不會有我們坐在這裡的人政策背書問題,因為這個是第一個可以做的。

  • 第二,我還是會建議如果我們這邊要有產出的話,我參考一些國外的經驗,其實大概是五至六人左右的小組,比較可能寫得出來,如果每一個人都要二十個人開會的話,其實那個進度會比較慢,大家約時間的進度比較小。所以除了剛剛這一件事外,也就是有委員提案,我相信有感興趣的委員就可以自己組織了,大家都是組織者,也不用我來組織大家。所以任何其他大家會想要寫出具體建議書的案子,麻煩就開始用自己習慣串聯的方式或者是FB,開始做一些盤點,我相信我們的部長設立一個比較合宜的門檻,三個以上的委員對這一件事願意投注一定的心力下去,然後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範圍,就可以組成一個工作組,而這個工作組要產生的是一份建議文件,我們希望建議文件的拘束力比一般的文件高,這就表示在一開始組成的時候,就要把至少或者是各部會承辦的朋友們,所有這一些相關的聯絡人能夠包括進來,大家才知道我們正在討論這一件事,不然產出這一份之後絕對只能書面回應,因為不知道討論的過程是什麼,這中間的紀錄跟主持,我們辦公室會儘量支持,接下來就是有一個很容易到達門檻連署的狀況。

  • 如果有單位跟影像的朋友對哪一個工作組感興趣的話,另外一個具體建議是至少大家委員會一個禮拜一次,不要比兩個禮拜一次長的時間,還是要有各自meeting或者是至少線上的meeting,然後那個meeting我們一樣會支援速錄師,讓所有沒有辦法參加還要忙別的事情之委員們知道這個工作小組會議在幹麻。

  • 至於工作小組的數量、議題,我覺得就大家自己決定,我不會去限制,希望有回答到你的詢問。

  • 還有沒有別的提案?

  • 既然大家踴躍發言的話,我這邊有一個提案,舉我的例子來說好了:因為我其實大概從102年才開始去跑Open Data的會議,跑會議提案都是跟消防相關,因為消防的東西都不公開,然後又連動到營建署,營建署的東西也不公開,直到高雄氣爆案發生的時候,大家才在討論該不該公開的事,你知道它有多重要嗎?我們做一個運用面的東西,但是我接建築物的點位困難重重。舉個例:我們要做一個商場百貨,那個商場有三萬個探測器的點位,這個點位是環境資料,你說戶外空氣盒子這個東西可以Open Data出來,但是在室內這個人家不Open出來,這個就會變成一個問題,我們有一個創新的發展,但是源頭掌握在這一些既得利益者手上。

  • 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問題,我說所有點位的資料,只要給我一條RS232或RS485的線訊邊接過來就可以運算了,結果他就說要加一個轉接卡,然後算每一個點位看看共有幾點,一點1,000元(因為3萬點打過折了,我們已求過降價),這樣子3萬點就要付3,000萬,還沒有做成一筆我的買賣,然後我整個系統才賣多少錢,你就跟我要3,000萬的資料點位費,這真的是暴利,所以我們希望把這個資料開放出來。

  • 我一開始推開放資料,從公共建築是否為「不合法建築物」開始,後來有土壤液化的問題,之前一直不公開,到了臺南維冠大樓倒塌之後才開始開放這一些土壤液化的問題,因為這一些問題,其實重點都是因為「人為因素」不能公開,所以我們去敲公部門找解決策略的時候,其實過去也有國發會的委員說這是國家在意的議題,然後我又去經濟部開會,經濟部就說這個是另外一個部門即國土防災議題,要再找其他單位的人一起來開會,因為我們這邊沒有辦法處理,所以這個安全層面的問題之前沒解,但是其實最後受到影響的人都會是民眾,因為民眾若進入了不安全的公共場所,最後損失賠償的會是誰?除了業主外,如果你進入國家單位,其他所有負擔就會變成國賠的問題,所以如果你有一些議題平常就不公開,然後有一些是OT案,然後OT案又給民間業者營運,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斃端很多。又像是之前CCTV採購曾遇的問題,里長就可以選購這一些攝影機,然後拿這一些費用買更廉價的攝影機,導致於解析度不夠,所以攝像出來攝影機的解析度不夠,原本是要防災、打擊犯罪,然後民眾報案後什麼都打擊不到,因為霧霧的,可是中間過那麼多的費用,費用到哪裡去,這就是因為全部的過程中都沒有公開讓大家瞭解,所以也不會抨擊,只要常去那位里長他家泡茶的就可以拿到那個案子。

  • 我們現在做一個產品設計,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那麼多的人力、財力去跑一個地方,然後去塞這一些錢,塞了錢之後呢? 更何況,也不是說找到人就可以塞錢,也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不熟,有在收的也不敢收你的錢,我們新創也沒那麼多錢,沒在收錢清清白白的公務員也會覺得你這個廠商心術不正!! 當政府鼓勵新創,而新創企業遇到這樣的問題,是否將所有的資料公開、透明作為建築物的生產履歷,像有一個建築資訊建模(BIM),你就可以在每一次的環評中,公共工程開標、招標及決標,到後來的營運更新、設計,你可以換不同的廠商,這樣才不會被既有的廠商用破爛的產品賣一輩子,國家浪費公帑的把全民納稅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上,這個是民眾難以發現的問題。

  • 不知道這應該放在公民參與的資料分析裡面,還是應該在永續環境科技裡面,因為這個其實都會環環相扣互相關聯,如果是跟這一個議題有相關、有興趣的組員,我們就一起把這一個group成立,謝謝大家。

  • 因為這一個議題我持續研究很久,立法院議案當中,院總第1121號委員提案,委員提案第17651號這裡有一個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我想要去瞭解的是這一個草案到底推行得如何?因為我覺得這一個草案滿不錯的,把一些包括勞方、資方應有的概念與觀念注入教育當中,我不知道這個是屬於教育部或者是勞動部,如果深耕下去對於日後雇主和員工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像最近復興航空倒閉,倒閉之後造成底下兩百名員工急著加入工會?為什麼要急著加入工會?因加入工會才有權利發言;依我的看法是,員工對工會的屬性不瞭解。

  • 在職業訓練方面,證照制度是否能推「技術回訓」?比如機車業界有證照分丙級與乙級,你考了乙級之後,N年後的相關產業技術都改變了,以前的引擎是化油器,現在是噴射,這方面就可以透過工會來作技術回訓,以上是這兩點,謝謝各位。

  • 大家的提案都會有逐字稿,我現在只是簡單紀錄。

  • 剛才的勞教促進法,我看起來是2014年9月勞動部自己研擬了草案,2015年葉宜津委員、陳素月委員也提過版本,但是勞動部的這個版本好像也沒有進院會,立法院這個版本也沒有進二讀,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在這樣的情況下,確實如你所說比較像無疾而終的狀況。

  • 立法院那邊我們比較難做什麼,但是勞動部這邊,我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想法?

  • 政委、各位委員,有關勞權教育部分具體回應如下:

  • 第一,勞權教育並不是以委託研究方式辦理,而是透過各種管道,包括到國中小、高中職及大專校院等,宣導正確的職業觀念、尊嚴勞動及勞動權益相關議題,使學生都能有所瞭解,因此就勞動部來說,我們是經常性在辦理勞動權益方面的宣導。

  • 第二,關於勞動教育促進法,我們確實認為有訂定的必要,但草案送到立法院後,因屆期不續審,所以目前退回勞動部。原草案內容需再重新檢視或檢討,完成後再依立法計畫進行。

  • 第三,剛剛提到透過各種管道加強宣導勞動者的權益意識,勞動部期待未來如果可能比照環境教育,將勞動權益的議題納入課綱,如此從中小學開始就有勞動權益的概念與教育,以上說明。

  • 非常感謝。

  • 其實關於剛才不管是列管進度或者是在一般推廣教育的部分,如果之後會有書面資料,因為我們逐字稿是十天後公開,我們這邊收到的任何資料會附在逐字稿裡面,然後一併公開,社會各界也比較知道我們關心的事情、目前政府手上的資料是什麼,也就是附件隨時公開的狀況,非常感謝。

  • 其實時間有一點超過,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 抱歉,我是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的吳馨如,過去長期兩年來在做大學裡學生、助理間的議題,剛剛聽到勞動部及前一位委員的說明,我比較好奇的是,因為勞動部的說明是經常性進到各級學校去宣導,可是至少在大學教育這一塊—部長不在場了—我只是很好奇的是,教育部跟勞動部這兩個部會的跨部會合作與討論進行得如何?像我們自己成大,我們的老師其實是沒有勞動觀念的,那面臨像這樣的狀況,勞動部經常性宣導,是跟誰宣導?是跟大學宣導或者是跟大學教授宣導,是跟大學學生宣導嗎?期程、步驟在哪裡?因為我們過去兩、三年來針對大學兼任助理的這一件事,有沒有後續書面的資料可以提供給我們作理解?

  • 另外,面對像現在這樣大學兼任助理議題之勞動權益困境,不管是學校大學裡面、教授,乃至於學生,都是各方利益人僵持不下的狀況,勞動部這邊有沒有積極的作為或者是處於比較被動或者是消極的狀態?教育部的立場跟想法又是什麼?大概是我想要詢問或者是想要聽意見的。

  • 我想非常感謝唐政委與兩位委員提出來關於勞動教育的部分。

  • 事實上教育、經濟及勞動三個部會有一個次長級平臺,三個部會都為了勞動教育的議題非常努力,有關勞動部所提到將勞動權益的議題納入課綱一節,因課綱主要涉及是高中職以下學校,其業務主管之國教署會作適當的研處,以上。

  • 聽起來是兩個次長中間,那個平臺是多久?是線上的平臺嗎?那個平臺長什麼樣子?

  • 報告政委及各位委員,因為部長去處理復興航空的爭議案,所以提前離開會場。

  • 我是勞動力發展署署長,今天談的議題不在我的業管範圍。

  • 就我所知,次長平臺是希望一些共通性的議題能夠在平臺上有充分的討論,因此經濟部、教育部及勞動部有一個次長平臺,由三個部會輪流辦理。另外,勞動部與農委會也有次長平台,有一些共通性的議題要處理,就會提到次長平臺討論。

  • 剛剛委員所提到有關勞工教育部分,因為不是我業管,希望能夠尊重業管單位意見,由他們來說明比較妥當,也更精準。

  • 作為前課發會的委員我講一下,其實我們在進行教育裡面已經有特別把勞動權這個部分(放入),主要是技術高中的部分在107課綱加進去。

  • 我們之前在做107課綱的時候,其實有一個叫做「重大議題融入教學」的概念,有列非常多的重大議題,包含原住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防災安全、能源、資訊、科技、生命、法治、人權、性別、平等、環境及海洋,所有這一些東西都是每一科的課綱都必須要說這個跟這一些東西有什麼關係,然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如何融入這一些素養進去,雖然沒有特別講勞動權,但是其實跟勞動權有關係的放在人權教育融入裡面,它是有寫的,但是有寫跟有沒有執行、有沒有編進教材及老師到底是否看重它?我們事實上做課綱是有的,課審會幫我們審,107課綱推出去之後,到底事實上教科書及教師手冊,那裡面的內容才是真正學生看到的版本,那個部分也要請委員多多關注,差不多107課綱大概一、兩年會上路了,編課綱花非常多的心思,我自己也會擔心在實際落實的時候有沒有辦法真的落實,謝謝。

  • 是不是有一個大會報告?

  • 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文件,或者會丟訊息給大家,因為並不是大家直接組團,直接丟議程出來,像泰翔的議題,我就直接丟在LINE群組,全部放在次長文章裡面,所以如果對剛剛任何議題都可以丟出來,像題目、部會是哪一個、連結在哪裡,然後成案了,就可以丟到政委辦公室這邊。這樣速度會比較快,大家可以主動,而不是被動捲到那邊去。

  • 另外,剛剛也有夥伴提到運作方式,事實上因為我們這一屆跟上一屆的諮詢委員會是沒有什麼重疊到的,像經驗上有點可惜,我之前也有講這一件事,因為跟上一屆諮詢委員會的青年顧問團很多夥伴滿熟的,上禮拜遇到其中一個夥伴,上一屆的夥伴希望可以找時間跟大家吃個飯、聊聊天,很不官方,這個是私底下,不會有逐字稿(笑)。

  • 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瞭解到,因為像泰翔講的,政府是一個很龐大的機器,如果還沒有學操作一家機器,就要讓它變成跟阿斯拉,如果阿斯拉推動渦旋的話就爆炸了,所以我們要瞭解怎麼樣推動這一台跑車,這個是很好的機會,我覺得這個很開放,很樂意交流,接下來我也會跟上一屆的夥伴們約個時間,請大家把時間留下來參加,大會報告結束。

  • 每一個任務編組,我只需要主要對口的負責人跟可能會碰到的部會,我好約部會這邊的聯絡人,以及你們想要具體闡述的那一項政策或者是法規的名字或者是大概的描述是什麼,我只要這三個資訊,只要有這三個資訊之後,我就可以去聯繫跟平台。那當然有一些其實可能大家提完之後,就會發現那個部會已經做三年做完了,這樣大家也不要灰心喪志,這樣大家就會瞭解政府有做什麼;反過來講,也許政府會講說也許從來沒有想過這一件事,連這一個任務編組都沒有,沒有該管的署、局、處,沒有地方可以承接各位的東西,這個時候大家也不要灰心喪志,因為本來就是需要長出人員來的,我們在不動總員額的情況下,我們總是可以找出一些任務編組的方法address大家關心的事情。

  • 第二,各位其實在認領群組的同時,其實我知道每一個人在外面都可以動員滿多朋友們的關注,part-time也是一種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有很多研究工作這一些東西,如果這邊開了研究案的話,來審核那個研究案的人是否合適,或者寫出來的東西是否真的是大家所關心的東西,至少這一個監督跟早期規劃這個工作,相信大家是能夠想辦法找到朋友來做監督的,這樣從部會的角度來看,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列管單位懂這個東西,他們仍然可以去派計畫案出去,因為由懂這一個的青諮委員幫忙審視,我覺得這個對部會來講很重要,因為部會並不是很願意去派一些自己不懂業管的東西出來,我們就看實際的議題再來決定如何結合是最好的。

  • 今天大家有沒有別的動議就先到這邊?

  • 剛剛其實提到提案,在提案的前提已經知道怎麼解決了,但是到那個時候要如何解決,我們是針對某一個議題…

  • 寫出問題就好了。

  • 比如剛才有委員提到永續發展有意願,是否後續的會議通知就可以比如CC給委員,未來相關的通知也可以讓青年委員參加?

  • 其實永續會非常包山包海,應該這樣講,當然我們也有一種執行方式是大家去認領特定的部會,那一個部會開的所有會,一個禮拜大概其實七十場左右,你們都會收到開會通知,這個也是一個做法(笑),如果大家寧可用這個做法的話,也可以讓我們副召知道,你願意什麼都收到的人,我們就會請那個部會盤點哪些會是青諮委員都可以任意出現的,這樣的話,就是請大家自己挑。

  • 但是這樣子當你沒有一個訴求的時候,你想要旁聽或者學習的話,雖然很容易累積到你去開會的那個人身上,但比較不容易針對大家去看這一個訴求小組所產出來的東西,大家透過你的學習也可以跟著學習。

  • 但是我對於旁聽會議這一件事也很ok,我覺得這個是併行的。你想要改變東西,然後怎麼改無所謂,但是我們想辦法找出一個改變的方法,這個是剛剛副召提的。另外一個是你並沒有改變什麼,很願意學習跟旁聽。

  • 上一屆的青顧是mentor的制度,這個東西我們也要部會由次長或者是一定層級的長官願意對帶我這個部會有議題感興趣的委員們當作mentory students等概念,他就是只要有他出席的會議,就是跟著那一個人,而不是跟著這一個部會的所有會議,因為這個部會連下署三級機關就不是七十個,而是七百個,那個是開不完的,也就是等於這一個人或者次長在的地方,你就可以跟他一起開會,不過這個同樣也不是單一的業管單位可以承諾的,這個必須要是次長等級的朋友才可以承諾的,如果對後面這一個有興趣的話,你就具體列出部會,然後就具體進行媒合,如果某一個部會的兩位或者是三位一級主管們都說:「對不起,他們真的沒有辦法這樣做。」我們就如實告訴大家他們真的沒有辦法這樣做,但是如果他們願意這樣做的話,我是非常樂見其成,我也很喜歡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做,謝謝。

  • 還有什麼別的動議、想法?

  • (委員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我相信今天只是一個第0次會議,我們在三個月之後面對面會議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是用類似的方式來盤點一下,大家不管想改變或者是想要學習的,哪一些真正改變了、哪一些大家可以經驗交流與分享,但是日常事務或庶務性的工作,可能就是回到線上的平臺來做,比較不會有面對面一直開會的狀況。

  • 在我接下來出國的兩個禮拜,就會請剛剛被選上的副召來負責聯絡的工作,但是任何時候、任何人有對這一件事的有想法,歡迎寫mail給我,非常感謝大家,謝謝!

  • 在這邊再次跟大家提醒一下,會前有請大家填一個願意揭露給各部會邀請參加會議的個資同意表,如果你還沒有交給我們工作同仁的話,請會後交給我們的同仁,會後將把願意揭露的個資提供給您有興趣參加,也就是行政院所屬的相關部會,也會提供之前想參加部會及有興趣的議題,讓他們在召開相關會議的時候,可以邀請你們去參加與會。

  • 再來,委員們如果是長程來的話,麻煩在會後將搭車的票根可以寄回給工作同仁,相關的回郵信封可以到我們的報到處跟我們的同仁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