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大家來的原因,其實是希望可以透過不同利益關係者跨部門參與去討論出一個共識,我舉一句Catherine Howe所說的話,他是使用者的研究員,他專門在處理數位及公共服務的研究,我覺得他說了一句話很可以呼應今天大家來參與的心態:越多人能夠參與塑造基礎建設,越多人會願意去使用這些建設——這個「建設」並不是指實體的建設、建築本身,而是心理的建設及虛擬的建設,好比政府的網路平台等等都算是一種建設,政策的部分也是一種部分。
大家好,我是「vTaiwan」專案顧問芳睿,在上午討論之前,跟大家說明一下討論的方法跟流程。
謝謝勞動部。
謝謝大家的自我介紹。在上午會議開始之前,先請勞動部簡報,謝謝。
因為我們今天有速錄師幫我們作逐字稿的部分,因此希望大家在身上用便利貼寫下自己的名字,以方便記錄。
大家早安,我是芳睿,請大家介紹一下你是哪一個部會、這一個案子的東西及對於今天的期待。
我們最終希望大家可以培養良好的溝通及互助合作,然後勇於嘗試思考這樣的多元文化。謝謝大家。
我們接下來會透過週會的不同的議題來帶大家操作實際的流程,讓這樣的方法與思考去內化到每一個PO的內心當中,然後可以把這樣的思考,應用到每一個PO的日常事務當中。
我們現在要和大家一起進行政策制定的流程,是從使用者開始,就像在1月18日及20日的時候,讓大家一起盤點問題,和使用者去作服務、系統開發、政策檢核,然後再進行法規,也就是像剛剛提到的草案部分,我們其實是照著第二個流程去進行。
謝謝補充。
一般政策的流程可以像左邊的「一般流程」欄位部分,其實是政策先出來,好比像下情上達的系統,其實是從政策出發的,因此要點都已經訂在那邊。而政策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就會發現為什麼這一件事並沒有辦法做得順,因為使用者的反映與建議沒辦法改變這個平台的設計,而這樣的服務就會變成儀式性且喪失功能的服務,這就是制訂一般政策流程的思考。
而解決的過程也與使用者一起修正與設計,也就是「Internal Join」的使用者是公務人員,因此我們大家都是使用者,我們來設計自己的內部意見反映系統,如果由使用者來設計的話,就可以非常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這樣的流程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從需求去出發並發現問題,也就是回應到我們一開始(18日、20日),大家對於內部溝通的問題非常有共鳴,而發現這一個問題,因此我們來解決它。
像剛剛提到這樣的流程,都是可以反覆進行的,如果覺得我上一次做的「概念發展」不是非常完整,可以找更多的利害關係者來作腦力激蕩,反覆進行讓它更完整,因此這個部分並不是單一式的,而是可以滾動進行。
我們目前透過週會的方式,進行「1」至「4」階段,我們接下來也會繼續進行政策測試以及政策執行,也會在之後的週會帶大家操作這樣的流程,把它變成是一個很完整的,從需求面導向開始,去產生一個政策。
「概念發展」完之後就會進行更下一步設計的部分,要進行到設計的部分就會需要「規範草案」,再針對這樣的規範再作進一步介面上的政策、政策上的設計等等,像這樣的過程中,目前過程中「Internal Join」的發展是到設計過程的初期,也就是有作業規範的草案。
接下來的流程有包含如何檢核、附議跟成案,可以透過這一張圖去制訂非常多的細節,比如成案的機制?需要多少附議才能成案?在服務結束之後,有無其他的服務?比如獎勵機制?我們也可以思考這一個案子成案之後、機關也回應之後,可以增加一些不同的設計,比如讓人可以透過這樣的系統去表達意見,因此我們就有獎勵措施、首長有約、公開表揚等等,把以上想到的設計方式,再回應到介面上的設計,那麼就會很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跟大家回顧一下流程圖的使用方式,流程圖從左邊到右邊,是使用者從一開始到最後的流程,一開始的時候就會需要登入這一個系統,而這一個系統就會需要分眾,我們就需要思考分眾的機制,進而一起來作內部的討論方式。
也就是說,初期的概念如何讓它更完整,會需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在這樣的思考當中,會發現很多東西其實在一開始沒有想到,我們就可以在樣的過程中,把沒有想到的東西補進去。
定義好問題後,接著「概念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要解決問題非常明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腦力激蕩、各種方式去想如何解決這一個問題,這個是1月18日、20日在共識營產出的解決方法,我們在2月20日有更進一步針對「概念」的部分去作使用者經驗的規劃。
「問題定義」是「我們可以如何在開放創新的文化中,以解決問題,在首長認為是重要的前提下,去幫助全體公務人員能夠在公開透明的管道中發表意見,以致於意見能夠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被充分討論,積極對話、產生共識,回應提案訴求,並提升決策品質。」
這張就是把上一張PPT抓出來放大,這個是最原始大家寫的資料,也就是關於「缺乏內部溝通」的部分,這個部分是屬於問題歸納的過程,而問題盤點完、歸納完之後就會需要作一個問題定義,然後可以想解決辦法,因此在2月10日的工作坊,我們就操作了問題定義的過程。
因此,一開始並不是我們要做「Internal Join」,然後這一個政策就制訂下去,而是我們從瞭解大家的問題是什麼,大家形成了一個對於問題的共識,進而來解決這一個問題,這一個政策形成的發展其實是很健康的,因為大家都會認為「缺乏內部溝通」這一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是針對問題去想解決方案,進而產出「Internal Join」。
下一張圖可以看到我們在研議國旅卡議題討論時,中間有出現了一個非常有共鳴的議題,也就是「缺乏內部溝通」,其實是造成國旅卡背後的問題之一,解決這一個問題的方式,其實跟國旅卡是分開的,因為是更根本的問題,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把問題背後的問題抓出來,去針對根本問題來解決,剩下的問題可以留在國旅卡問題的脈絡中來解決。
最左邊的是從「問題」、到「洞見」、到「挑戰」第一個階段的問題盤點、歸納,大家可以看到中間的部分,我們在1月18日、20日,綜合八組形成的問題、歸納流程,將近兩百張的便利貼歸納出七個問題重點。因此我們依照此七個重點來釐清接下來解決問題的方式,一開始把問題釐清,之後要發展解決辦法就會變得簡單。
而提出來之後,因為討論時會有一些意見是相近的,所以我們會需要漸漸歸納,並找出重點,最後我們就可以釐清其實重點就是這七個主要的問題,定義問題之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會比較有效率。
是否記得1月18日、20日的時候有拋出許多國旅卡的問題?拋出問題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發散式的蒐集,也就是問題盤點的部分,瞭解我們現在有什麼問題,儘量都提出來。
接下來的流程會依照「Internal Join」政策發展的過程、脈絡來進行回顧,因此我們剛剛說到政策形成的過程會凝聚共識,接下來是問題盤點、歸納及定義。這樣要如何做?我們在1月18日、20日工作坊的成果來跟大家回顧。
像剛剛提到這樣形成共識的方法,其實可以使用在各種議題前期討論上,以幫助凝聚共識。
這樣的共識其實可以幫助PO們更有說服力地去和上級或者同仁去傳達理念。
第五,開放公民參與政策制訂過程,可增進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技能並提升整理社會公民素養。
第四,開放政府是開放公民參與政策開發過程的政策。
第三,PO們需要彼此互信互幫助使每一位PO在自己部會能夠取得長官與所屬信任。
第二,會處理到的議題多會是跨部會機關,且要顧慮有多方利益關係人的。
第一,開放政府政策前期要做出足夠的付出與努力,但長久運行後其實應會減少業務量。
透過此方式,也幫大家整理住1月18日、20日大家所貼的便利貼的五個大重點,也就是開放政府由各位PO一起發展出來這樣的想法與共識,跟大家報告一下五點:
這個方式是利用在政策形成非常前端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要來釐清做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可以用此方式來做一些調查與歸納。
我們當天有讓大家開放兩種思考方向,一種是針對部會內部的願景與憂慮,一個是針對開放政府的願景與憂慮,透過這個方式瞭解每個人在想什麼,並形成共識。
「1.共識形成的過程」:跟大家快速回顧一下我們在1月18日及20日這兩場的共識營,大家都還有印象我們做的願景與憂慮卡,這個卡只是工具,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啟發式的討論方式,讓大家說出自己的願景及擔憂。
接下來要讓大家更瞭解這樣的過程會透過過去兩個月來工作坊的進行內容來搭配的講解,會讓大家更瞭解我們可以如何執行這樣的過程。
我們現在正在透過PO週會、月會及季會在推行的事情,就是要推行周全的政策形成過程,以下是理想政策形成過程,分別「共識形成」、「問題盤點、歸納、定義」、「政策與服務概念發展」、「政策與服務設計」、「政策測試」及「政策執行」。
下一個是簡單的培力流程圖,大家在會議當中可以接觸到不同的工具、流程及思考方式,將此分成三個階層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培力的是思考方式及接納合作的文化;流程及工具是我們達到此文化的工具,因此大家可以活用工具,不用被工具所限制。
現在辦公室裡面,執行開放政府理念的案子總共有三個,最基層是處理公民素養養成,接著是開放資料,再來是公民參與;公民參與這一個部分是我們PO工作坊在進行的部分,也就是淺綠色途徑來達到開放政府的理念。
達成這樣的理念,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是「數位連結」,而「數位連結」包含開放資料,政策履歷也是「開放資料」的一部分。
在這樣的開放過程中,我們有內部的參與,以及2月22日有議題的連署者來參與,因此是內部及外部的參與。
因此在這樣的流程中,我們也可以透過工具協助紀錄,把決策的過程記錄下來,變成開放政策的政策履歷。
我們在PO週會、月會及季會的培力,有把這三個途徑設計進工作坊與會議。關於開放思考與合作方式的植入,我們在週會的時候都有帶過一些不同的工具及思考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可以協助大家在政策發展與決策的過程中,讓思考能夠更周全。
接著與大家解說一下我們做這件事的架構屬於開放政府的哪一個部分,(簡報圖為概念圖)這個是概念圖,黃色的部分是願景,分別是透明、參與、課責及涵容,如何達到這樣的願景?淺綠色就是達成願景的途徑。第一個途徑是開放思考與合作方式,第二個是開放政策決策過程,第三個是開放參與。
跟大家說明一下PO工作坊跟會議的培力重點,內因的部分是希望讓各位的工作能夠更能夠有意義與價值,更能夠被這個社會看重。
大家好,我是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