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國內共識形成,制度設定及測試方法的選定,經費獲得的測試、能量鑑定,其實都需要時間去進行。
像前方碰撞、側方碰撞測試及行人碰撞的測試,每一季車輛大概會需要花費200萬元的成本,這個報告提出這一個成本是建議由相關的機關,像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交通部、汽車安全協會、保險相關協會或消費者保護等團體的提供。
有關於成本的部分,這個是來自於國外興建評鑑計畫,介紹國內已檢討的報告書,這一個報告書裡面提出了這一個成本的部分,因為測試的部分需要擴充,比如要購買市售車輛的測試準備、各種耗材及評比的人,都會需要支出。
先跟大家說明完這整張圖,等一下再分區進行研議。
關於這一個部分,工作坊初步的建議是提供NCAP效益跟投入成本評估的部分,這邊有針對現有網路上資訊先作初步的盤點,因為今天有非常多關於這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希望透過今天的會議,能夠把這一件事研議清楚。
另外一個回應是,所涉及的議題跟主管機關的層面比較大,要執行NCAP所須的經費龐大。
交通部也有針對這一件事回應,回應的方式是國外的NCAP制度,是由政府跟民間組織執行,並提供消費者購買車輛資訊及提升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目的,跟交通部為了確保基本安全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目前沒有先考慮這一個部分。
但是這一個部分其實需要非常多大家一起研議,因此先把目前狀況先寫在這裡,等一下會針對這一個部分繼續討論。
這一個脈絡繼續討論,關於「分級」的部分,提案人有提到希望比照國外建立NCAP制度,另外一件事是希望將現行車輛的安全法規,如ARTC的結果與NCAP相同事情去作區分,因此可以將測試撞擊的結果數據化,將這一個數據分級。
瞭解背後原因,是「對於安全性的顧慮」,這一個部分並不會直接對到「測試結果沒有分級」,因為提案人提出一些對於事實疑問時,他們會自動提出解決辦法 - 以這個情況來看,問題是「對於安全性的顧慮」,解決辦法是「測試結果分級」,但是這樣直接產出的解決辦法,往往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研議問題背後的成因,這樣脈絡才會清楚,也不會太快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
接下來需要今天回應的是,測試結果是否能「分級」,測試結果是否有分級的背後原因是,「需要聽說哪一個廠牌的安全性比較好或者是哪一個廠牌特別注重安全」。
就測試結果「公開」的問題,我們今天不用討論,因為交通部的回應已有用「事實」的方式去告知民眾。這個「事實」是,測試的結果交通部有公開,並在「Join」平台上提供了測試的結果的網址。
第三個是國內的測試制度公信力不足的問題,歸類問題的部分,我這邊寫道「民眾對測試結果公開分級的公信力疑慮」。
因此提案人提出三個訴求,第一個訴求是測試結果,語句是「測試結果沒有公開跟分級」,但是「公開」跟「分級」是兩件事,我們透過便利貼寫兩張的方式,將這兩件事分開討論。
有關於背景資料的部分,直接取「Join」平台上提案人所提到的議題背景,也就是進口車跟國產車的購買比例,從以往三比七,提高至四比六,擔心因為民眾對於車輛安全日益重視,但是碰撞法規並沒有公開跟分級,所以會覺得對於安全考量的關係,民眾會比較傾向買國外進口車,因為沒有做比較多不同的碰撞測試,比較沒有公信力,因此對於購買國產車的意願下降。
這部分包含背景資料,因此等一下會跟大家說明一下背景是什麼;接著是提案人的訴求是什麼;立委的訴求是什麼;我們針對這一個案子後續的追蹤及檢討;最後一個是,有關於提案人提到NCAP測試方式,因此也可以針對此部分研議,這部分會需要討論ARTC與NCAP的差別。
這四個部分當中都會有不同的便利貼,以代表不同的顏色,等一下講解的時候,就可以跟大家說這個代表什麼。
所以我們要開始進行接下來的工作坊,跟大家介紹一下一開始分享給大家看的這張圖,這一張圖的畫法,一開始是「背景」,接著是「問題」,「挑戰」部分是「問題歸納」,最後一個是「解決辦法」。
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溝通,互相協助,不用怕多說了什麼話或者是說錯話,透過踴躍溝通,我們就更能夠互助合作。
最後跟大家說明一下,今天會議比較輕鬆,大家也不用太拘束,有任何問題都歡迎提出,當我們可以盤點越多問題的時候,我們在做問題釐清時,問題釐清就可以更精準。
最後有時間的話,希望可以做一個原型的產出,也就是最後想出來的解決辦法,可以用情境的方式,讓大家更可以去理解我們解決辦法在人真正使用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左邊第一欄是剛剛盤點出來的問題,第二欄是我們的解決辦法,但是除了把解決辦法想出來之外,我們還可以再做一次盤點,也就是解決辦法能不能真的去執行,可能會遇到什麼風險,我們可以先想過。所以,不會想到一個辦法就執行,我們會留一些空間去重新檢視想到的辦法是否適切。
我們定義完問題後,接著需要做概念發展。
接著是定義問題的模板,讓大家最後把問題盤點、歸納後,可以形成出一個句子,也就是大家確定這一個問題的共識,等一下也會帶大家操作這個部分。
一開始會提到污名化這個問題時,我們不能直接栽下去去解決污名化的問題,而是需要去分析並瞭解造成污名化背後的種種原因,去真正瞭解問題的成因,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上述是問題盤點的過程,等一下也會帶大家作問題歸納。
瞭解議的題背景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作問題盤點,這個是舉之前國旅卡議題的方式,(現在投影)這只是其中一組,當時有八組,像有「污名化」的「卡片改名」等大家一開始直覺想想到的問題。
因此,用這樣的方式呈現時,我們會很瞭解現在要解決的是,國旅卡之前政策來源制定的問題,又或者我們要解決國旅卡政策上路之後產生的問題。
為什麼要將這兩個問題加在一起解決?這也是可以討論的,我們把這樣的討論空間表示出來的時候,大家可以針對每一個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可以針對國旅卡的事件討論,也可以針對國旅卡之後衍生的這幾個問題,像補償不足、人力調度問題、無法休假及污名化的問題討論,解決政策上路之後產生的問題。
好比很多人關於國旅卡的這一個議題,可能提案者本身不是很清楚這一件事的來源,因此在會議一開始就可以說因為921的歷史事件,然後接著造成觀光產業的衰退,又會因為這樣的背景因素,造成觀光產業衰退,接著又結合政府無法提供公務人員不休假加班費的問題,兩個加在一起去形成一個國旅卡的政策與國旅卡提供的服務。
進行問題盤點時,會跟大家說明這個議題的背景,就像2月22日關於國旅卡的議題及共識營時,因為有run過這幾次的工作坊,會發現一開始的議題背景很重要,讓大家在討論一個議題時,會在一個共同的思考基準點。
今天會走的流程是「問題盤點」至「概念發展」,如果還有一些時間的話,可以把我們的概念具體化;最後還有一個「原型產出」。
有幫大家準備電子便利貼的議題脈絡,協助大家問題盤點時可以知道從哪裡開始,因此等一下會直接帶大家作問題盤點與歸納。
我們今天會走的這一個流程,共識是今天要解決這一個車輛撞擊的政策問題,因此我們會直接進入到問題盤點。
設計完之後,並不是這樣就可以執行了,而是要跟不同的利害關係者進行測試,測試確定沒有問題再到了執行的時候,最後的意見回饋部分會比較正向,因為大家都已經在政策制定過程及服務流程中同意解決問題的方式。
而概念其實是非常前端的東西,概念出來之後,我們還會需要去了解概念的細節,比如今天要重新設計公民參與的平台,我們有這樣的概念,但是實際上民間如何用,今天誰可以登錄,又或者今天提案多少才可以成案,這都是細節設計的部分。
跟大家舉一個例子,在一般政策形成的時候,可能會有要解決問題方向的共識,接下來需要盤點問題,問題確定之後才知道要用什麼方法解決,因此才會開始想一些初步概念去解決問題。
等一下會帶大家做的流程,就會從探索、定義、發展去處理。
因此,解決一個問題有非常多不同的思考方式,更多元的話,可以讓這一個議題有更多的討論空間,解決的方式會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我們可以從頭開始研議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這樣國旅卡廢除考量,往回推,了解是因為時數、金額,或是其他的問題,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解決核心問題,並不是思考要不要把這一個政策廢除。
我們在面臨許多問題研議時,好比年金是否要改革、國旅卡是否要廢除,及公務人員能否組工會,其實都並不是組織與否及廢除與否的問題。
比如像這樣問問題,就可以設計開船、駕直升機及無人機,不一定只有造橋的解決方式。因為問題定義不一樣,所以思考的格局也不一樣,設計出來的東西也會不同。
但如果今天換一個問法:請協助設計規劃一個過河的方法?
大家可以在腦中想像今天有一條河在前面,想要如何建造,想要用什麼顏色、材質及結構,產出會是各種不同樣式與功能的橋。
「思維」代表的意思可以用以下了例子比較,讓大家比較了解。今天問了一個問題:請大家協助我建造一座橋?
此會議很大的重點是:透過比較開放的思維去處理不同的議題,而這當中需要有工具及流程輔助。
我們希望把問題先釐清,將使用者納入,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一般利害關係人」,由使用者開始出發,我們再想接下來的服務是什麼、系統會長什麼樣、法規什麼樣,最後才會去做維護。 至意見回饋的時候,因為是這樣run流程,所以最後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比如:國旅卡的問題,而國旅卡之政策本身是由上而下制定,因此政策、流程及系統其實都已經規劃好了,比如可以拿多少錢、怎麼拿、如何核銷都已經規劃好,到使用者這邊就發現會有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因為政策都已經制定好,沒有辦法做太多的變動,因此開始了停滯期。
剛剛有提到需有不同的人來參與,因而才會使用建設,參與的部分也可以用這樣的流程來表示。一般政策制定是由上而下,長官覺得這樣子可以推行就推行,但這樣推行之後,就會變成流程與系統都會在上面設計好,至使用者時,就會發現有一些問題,因而開始有一些反彈。
希望透過這樣的協作培養大家「協作能力」,因此可以透過協作想出比較好的方案,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機制,是有跨部會的聯繫,從一個政策面去解決這一個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有分不同的程度,比如第一種程度是解決一次性的問題,如果我們直接給與貧困者金援上的補助,他們並不會因此而脫離貧困,更好的狀況是可以協助他們能夠釣魚而不是只是提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