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時間推廣,但點閱率訂購是有攀升的,差別在於行銷的問題,大概是這樣子。
就是前面我們翻譯,講解是更容易跟上。
e博士做公益影響力,因為人家贊助支持,我希望影響力可以擴散,所以就放這個logo,然後讓大家知道『欣怡老師』在『摘星山莊』裡面作奉獻,這個是古蹟(播放影片),因為我自己是教學專長,教了15年。
好。重點是,我希望全國65萬名的學生,可以透過均一平台上去觀看影片,如果有需要的話,但是我不認識均一平台的人,我就把417部翰林、康軒、南一分門別類排好放在e博士官網,例如:點了這一個,就直接出來『欣怡老師』的教學影片。
這個我要再查一下。
就是固定每個月2,000元。
定期定額不是刷卡嗎?
都有。
應該是說網站上直接填寫,直接付款,就可以了。
對,都已經處理好了。
網站裡就可以直接下單,我連電子商務的發票都處理好了,也就是填一填送出就可以了。
對,但我不太會做推廣這個區塊,方案已經出來了,但是不太會推廣。
營運模式會是邀請愛心企業或愛心人士來贊助公益影響力,e博士協助企業或愛心人士做公益影響力的推廣,讓更多人感受到善的美好。
幫助的對象,因為國小其實是還沒有像國中這麼嚴重,只要國中英文失去信心,整個英文學習都會瞬間放棄,所以我從國中介入。
『e博士』的價值是翻轉學習信心,不只教英文,重點是在翻轉信心,使命是用科技的力量,才能快速去強化他的補救教學。解決的社會問題是:他想學,但是沒有錢。
謝謝愛心志工。『e博士』定位為公益形象的好幫手,在台中市政府勞工局的摘星計畫裡,我創業了兩年,大家問我怎麼賺錢,我不知道怎麼收錢,因為我真的不知道錢怎麼收,所以,我想了一個方式,協助企業去做一個公益形象的建立,那時剛好會長-魏平儀代表工商建設研究會-中區聯誼會捐了25萬,我當時原本要停止,想要回到學校教書,因為我真的走不下去,剛好建研會中區聯誼會捐了25萬,讓e博士成為摘星之光,台中市政府有幫『e博士』表揚。
『e博士』網站也是別人免費幫忙做的。
對,但是要達到需求。
所以,APP定位成行善的工具,生死簿有善跟惡的紀錄,但是我不做惡的紀錄,我只做行善的紀錄,每個人都有專長,我是英文專長,您是科技專長,我跟您請教的時候,每個人進來的時候可以有十個點數,我們互相幫忙,但是幫到一定額度用完的時候,會強迫自己去幫助別人,因為我在做教育這一件事,當你需要問別人時,你要主動去幫助他人,獲得點數,這樣就可以讓善行可以循環下去,這個是APP的概念。
所以,我才思考這一個模式,如何去複製跟擴大。
全臺灣有65萬名的國中生,全台有733所學校,也就是把我的SOP教給有興趣的老師。
我希望未來只要是愛心媽媽,不用英文的專長,也能做到複製化這件事,愛心媽媽只要關心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狀態就好,因為影片已經在教了,所以根本不需要教,任何有愛心的人都可以取代『欣怡老師』的位置,因此,這樣的話,其他的學校、若有需求,就會比較明顯地拓展。
後來,在2017年,我實際要執行『英文助學-圓夢計畫』,因為有這樣的議題,我就把它拍成影片,所以就入校,由於我教書15年了,因此,我把想法做成SOP的教學方式。
尤其是廖峻,我沒有錢請他來拍攝微電影,但他竟然答應義演,我覺得很開心。『阿秋的眼淚』點閱率已經破10萬,我們沒有任何行銷,也就是說,大家真的是支持這一件事。
對,因為我們做善事的人,對我們來講都是事實,我們沒有造假,都是這樣子,同學聽了也很開心,因為幫助別人,他們也是來幫助,那就是很好。
APP出來之後,我常在思考,『欣怡老師』比「e博士」還有魅力(笑),因為欣怡老師的歷程是有目共睹。
我自己後來才知道APP是這樣出來的,七年前就已經出來了,APP出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可能很多人問我人潮怎麼帶進來,只要功能面的畫面出來,專業團隊進來就可以操作,重點是人潮,一般的APP是花錢把人潮導進來。
有,可能就是英文沒信心,所以就是當衛生股長,至少還是有一點回饋,也就是不用一直強迫他,就慢慢來,因為教育就是要慢慢來,學校的英文助學是這樣的模式。
對,要來的時候就會知道受人家幫助,因此,就答應要幫助別人。
學校會幫忙拿申請書給學生,然後就會幫我們看一下學生是否是弱勢,學習態度是很好的,我們因為免費幫了他,我希望他做社會回饋,也就是再幫助別人或做別的事。
我曾教過兩千多個學生,我強調速度跟效率,所以,他們的成績是會快速往上跳,因此,這樣就會累積次數跟百分比,這個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報告書書跟歷程。
而且,還有一個功能,站在教育的立場,他自己會看到上次不認真,然後下一次會記得,因為人是很容易健忘的,因此,用這樣的方式,我發現重點不在於老師沒有把學生教好,而是在於老師有沒有陪伴跟愛學生,只要感受到這個,其實成績會上來。
在這樣的規律,幾次操練之後,學生都自動化了!加上,前面要小考單字,懂字彙才有信心,每一次上課,學生會自己勾有沒有收獲,老師的角色已經不在教書了,是在觀察現場每一個孩子有無認真上課,他不認真是因為沒有背,這就要做紀錄,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有專屬的紀錄表,這一個是上課的狀況,另外,這一個是考試的狀況,可以看到一開始是22分,考不好的時候,他希望多互動,這樣就可以很清楚,就算接手的下一個老師,就可以研究這一個孩子的歷程。
第三個步驟是播放,學生要專心聽,而且只播一次,學生的時間壓力會讓他變的很專心。
其中,比較不一樣的特色是,我把教學做成SOP化,因為電腦已經錄好了,每次上課講一樣的東西是很累人的事,所以我錄好之後,中間有一些操作策略,我會先讓同學把未知的部分,,先把用藍筆寫上,然後再給他答案,要是有他不知道的地方,用紅筆全部抄上,因為以前我們光抄黑板跟讀書就來不及思考,加上時間有限,所以我做了一個調整,也就是全部的知識先給你,你不知道的地方與跟你知道的地方,就已經很清楚了。
對,第一個關卡是學校同意,再來是學校的導師,要先知道家裡是否為弱勢,然後再來是英文老師,也就是知道這一個孩子肯學,才進去扶助,所以一個學校有二十個孩子在電腦教室,一班抽兩個出來,因為我想要做發散式的影響力,這兩位學生只要成功進步,再帶回去班上,同學都會知道,就會產生擴散,我想這樣做。
第一次段考、不進去扶助,學生只有考20分,我們進去協助之後,僅僅六堂課的時間,大概不到5個小時,每一個禮拜一次,然後學生的進步比例用全校的排名,76%有進步。在教育部的補救教學成效很高,因為我們採用的是段考排名。
而實驗的成效這裡有寫到76%,心得回饋是100%。
再來是2015年我就去參加台中市政府的創業計畫競賽,我是因公益而起,所以我把自己的公司定位成社會創新企業,我的章程規定30%是會助弱循環,因此,拍了417部影片,是2016年的目標,目標完成之後,2017年我就實際進到學校去作實驗。
對,我帶著一千個學生在台中圓滿戶外劇場玩快閃,這個也有影片,當中藝人831也來響應,放在e博士官網。
之後我覺得自己能力好像可以號召這麼多人,隔年我就設定目標,辦一場千人快閃。
很開心的是,我每一年都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像2013年,我拍了《阿秋的眼淚》,當初我只是單純的想要讓大家知道這一個議題,沒想到全部的人都來幫忙,我不認識他們,但我很感謝他們,特別感謝廖峻,林芷薇等知名藝人無償義演。
所以影片拍完就實際進入學校去實驗了,因為我想說只有一個人,這七年來就一個人,但是我覺得很可貴的是,一路上都很多貴人幫忙,我就把它拍成影片。
我想結合文化創意這一件事,所以在摘星山莊裡面進行創作,我希望學生學的並不是白板跟黑板,要有美學的概念,才能享受在這樣的學習氛圍,動機也因此而起。
後來,我一直在英文助學領域裡鑽研,當中結合了翰林、康軒及南一的全國性教科書書商,然後拍了417部的公益英語教學影片。
數年前,我拍了《阿秋的眼淚》公益微電影,起心動念是我去幫助弱勢孩童,當時教到沒有體力,可是孩子一直很想學,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有什麼方式可以複製『欣怡老師』,我想到是用APP的方式。
把這一個英文助學區塊研究成SOP的教學流程,對於當今的教育體制其實會有一些可改進的地方,也經過實驗與驗證,在這過程中也創業,成為台中市摘星計畫的摘星青年,也因為不斷努力,備受肯定,成為摘星之光。
我有一個發明專利,等了四年半,終於通過,定位成『善工具』;第二個發明已經到最後的面審狀態。我先講第一個發明,在取得發明專利(APP)之前,我做了一些事件,首先是英文公益助學,也就是用英文來幫助弱勢孩童向學,他們都是失去信心跟希望,失去學習動機,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幫他們翻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