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唐政委、中小企業處胡副處長、李勝雄鄉長、李元亮代表會主席、衛生局徐局長、各位村長及與會代表們蒞臨現場。

  • 在這一場「與社創協作南澳的醫療議題」,先由中小企業處的胡副處長,向貴賓說幾句勉勵的話,謝謝。

  • 大家好,我是中小企業處胡貝蒂,在唐政委的帶領之下,一直在處理社創的議題,社創的概念是任何的地方有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希望引入創新的方法來協助解決。

  • 我們之前大概都有做這一種巡迴座談的方式來視訊,今天的議題特別有意義,所以我們把各方的人馬都拉到這裡來,特別謝謝鄉長的支持,中小企總的團隊在做前置作業,不管是醫院端或者是在地的連結上都得到很多的支持,也促成今天的會議可以有這麼多人來參加。

  • 大家都知道臺灣在醫療的水準上,在ICT的能力上都非常地優秀,所以如何讓這兩路的人馬集結在一起,尤其是南澳比較偏鄉的地方,透過科技的力量、創新的情況來解決偏鄉醫療的問題,透過大家一起集思廣益,真正可以為臺灣醫療的水準提升到更世界級的水準。

  • 我們談APEC的議題,談到很多O2O,希望上一個時間的概念,讓更多的新創年輕人、科技能力可以真正協助社會問題,所以同步在台北有國際級的人士在討論問題,也有在地的地方跟集結大家的力量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這一種社創的醫療能力也好,希望更上一層樓,希望唐政委的帶領之下,希望往社創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邁進,謝謝各位參與。

  • 接下來邀請唐政委。

  • 因為剛剛下雨,所以我就不耽擱大家的時間,我只講2句話,一個是我們今天的會議就跟以前的社創會議一樣,都有逐字紀錄,大家發言之後,都可以收到email,在十天之內修改自己的發言,如果有一些額外的補充資料,都歡迎提供出來,按照往例,這個逐字稿紀錄公布在網路上之後不只業者跟CSR的夥伴們,可以很具體知道實際上的狀況,可以促成更多合作的可能性,這個是第一點。

  • 第二,我們在今天早上於台北也討論過,創新的重點是讓實際的相關者參與來擔任主角、主導,其實我們今天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具體來瞭解的實際狀況,接下來也有分組討論的機會,讓大家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是用社會創新來領導科技跟法規的創新,把各位放在最前面,謝謝大家。

  • 唐政委、胡副處長、主席、在座與會貴賓,以及南澳村的各村長,及地方上有同仁,大家好,今天來到宜蘭最偏遠的南澳鄉,雖然是最南段、最偏遠,但是我相信這個是非常有活力的地方,也是未來創造性非常高的地方,尤其是蘇花改之後,人越來越多,除了南澳鄉之外,還有蘇澳鎮的三個里,未來在觀音隧道通車以後,花蓮縣的普遍村也會納入在服務範圍裡面,所以未來這個地方越來越多、可以服務的層面越來越多。

  • 但是比較可惜的是,每逢假日是沒有醫療機構的,平常一至五都是地方診所,感謝聖母醫院的門診,尤其是禮拜六、禮拜日,在北邊的粉鳥林,這麼多的人來到這裡,但是這兩天都沒有什麼緊急醫療的機構,所以有時上去打獵一下,可能會造成意外傷害、很多死傷等等。

  • 也要感謝陽明大學,在地方創生的議題,有部落資金的計畫,在南澳鄉藉由醫療人才的成立,讓我們各地方專業的醫師來作小型的協助幫忙,這個部分也特別請政委多加協助。

  • 最後,還是要感謝大家來到這裡,因為剛剛你們有搭遊覽車,通常蘇花公路是大家不太願意逗留的地方,因為很危險,但是因為有這一趟,你們可能會覺得東澳到南澳這一段是非常迫切地需要,希望政委多多協助,最後祝福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 不好意思,補充介紹今天與會貴賓,宜蘭縣議會的松王淑珍議員、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的郭博昭院長。那現在我們邀請衛生局徐局長,為本活動說幾句話。

  • 大家好,首先代表林縣長歡迎由唐政委所帶領的夥伴們來到宜蘭南澳鄉原住民的地區,林縣長非常重視原住民地區的發展,因此不只由宜蘭縣原住民委員會及原民所來整合各項業務,也希望各單位盡可能替原鄉作一些事。

  • 但是因為林縣長公務繁忙,實在沒有辦法過來,因此由我來代表參加,在此再次代表縣長感謝政委、 議員及主席來參加。

  • 我認為現在原鄉的一個主要需求就是建構完整的資訊網路,目前原鄉使用網路的民眾真的是只有一部分,而我們還有很多基礎建設要做。

  • 像我們最近爭取到經費將兩個文健站的傳輸速率由8M增加到100M,但還有好幾個文健站的傳輸速率都只有16M,都還沒有提昇上來,這些都是我們的問題。

  • 我看到在坐的各位夥伴,基本上都是提供以網路為主的服務,也因此怎麼樣使網路的普及率可以再提升,變得更為重要。

  • 另一方面,各位也代表著非常重要的資源,也就是外來的可以協助我們的資源,而怎麼樣可以確實有效的運用也是很重要的。

  • 我們都很清楚智慧醫療是一個大餅,但是到目前為止成功的智慧醫療模式幾乎沒有看到,也許未來我們可以創造出來,但是之前是沒有的,所以很重要的是運作的模式。但是在原住民鄉絕對不是只有注重醫療就夠的,因為原住民是散居在許多地區,如何能提供很多完整的服務給原住民,讓原住民很方便的獲得資源,整合我們

  • 的團隊就變得很重要!

  • 事實上我們在原民鄉有非常多的社政及衛政資源,例如有很多原住民發展協會、文健站及宗教團體等,如何盤點原有資源、整合力量,再加上外部的資源,我們應該可以做出一點不一樣的成果。再次感謝各位到南澳鄉,可以讓原民享受更好的服務、更優質的生活。

  • 進入到主題交流,也就是南澳鄉的醫療現況發展,剛剛徐局長有提到原鄉必須注重多元特色發展,探討在地的醫療,其實牽涉到人口組成、產業結構、在地的環境建置等等,我們現在就邀請到宜蘭縣南澳鄉衛生所陳主任作為第一線接手在地醫療民眾服務的衛生醫療機構,跟我們說明最清楚的醫療現況。

  • 唐政委,太多長官及貴賓了,胡副處長、照顧司、專委、勝雄鄉長、代表會主席、村長們及來自於各位社創企業單位團體代表,及基金會代表們,還有我們健康的夥伴,聖母醫院大家午安,沒有被點到名,請不要在意,我有一點緊張,我不知道場面這麼浩大。

  • 還有我們最美麗的議員,忘記了,不好意思。

  • 我的報告會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現況醫療樣貌、健康數據、照護的情形,接下來會請醫師來分享,廢話就不多說了。

  • 我本身是賽德克人,我長得不是很原住民,但是我很會說母語,如果等一下太緊張的時候,母語的聲音出來請不要笑我。

  • 這個是我們的團隊,我們是宜蘭縣衛生所最有活力的團隊,還有我們的簡報大綱,我們的地理環境,我們是在宜蘭縣最南方,這邊看來是我們沿著南湖大山,你剛剛經過的蘇澳鎮,還有我們總共有七個村,我們從衛生所要到東岳巡回醫療是15至20分鐘,從衛生所到澳花要45至50分鐘,到其他各村是50分至其他的地方不等,其他是金洋村是30公尺,其他的部分都居住在平地這邊,應該是說我們下來的非常徹底,因為看到五峰、尖石很多都住在山上。

  • 可以依山傍海,可以吃得到山產、海鮮,所以我們的營養應該很足夠才對,我們的人口年齡結構圖,看起來中壯年,其實因為社會福利的關係,在外面不容易設籍,中壯年的人口都是在鄉外或者是縣外就業,其他留下來的是做基層勞動的工作。

  • 大概在10至14歲,大概在國高中的時候會把小孩子遷出去就學,大學就回來,考慮到社會福利的問題,因此被遷回來。

  • 老年人口的分布,其實我們全鄉大概有9%而已,如果立法原鄉為55歲的老年人口,因為我們的平均餘命少漢人8至9歲,我們的局長看這個數據有另外一個見解,既然有這麼多的人口在這邊,到了老年之後就式微,希望衛生所就可以在這個部分,希望可以延年益壽。

  • 這個是我們南澳村各村的人口分析,這樣平均算來,我們撫養比大概是50多,也就是平均差不多1.8至1.9個人要撫養人口,也就是小孩子或者是老人,但是看宜蘭縣的部分,他們大概2.5個人可以撫養一個,所以比宜蘭縣更重,統計的部分,我們的出生人口也是逐年往下,但是死亡的人數不會就死往下低,好像是在攀升的狀況,因為我們自然增加率也都往上。

  • 我們的人口密度,剛剛看了地圖,大部分是山上,所以我們的人口密度是平方公里只有7至8個而已,這個是我們醫療門診的分類(近五年)。

  • 因為我們從事基層勞動的工作,很多會有骨骼肌肉方面的問題,我們在有慢性病的部分,像高血壓、糖尿病不能忽視,還有結合一些年輕人,像我們這邊還有很多骨關節傷害的問題。

  • 像以惡性腫瘤為主,接著是心臟病、肺炎,像剛剛有提到事故傷害,像106年有9個,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不是在蘇花公路,不然就是瀑布溺弊,這個也是滿值得忽視的,這一次去人口的狀況,像在105年的時候是每10萬是有300人,其實滿高的,因此我們做了一些主動發現的措施,起伏性結核病感染的治療,在地資源盤點的部分,像西醫診所4家,看起來是足夠的。

  • 我後面會再講一下,衛生所除了醫科、牙科,還有一個小急診室的功能,其實地理位置很尷尬,其實我們可以就衛生所來就醫,這個是衛生所的醫療醫院,我們還有聖母醫院、陽大要輸出的交通工具,就是以北迴鐵路、復康巴士也有通過,因復康巴士就中低收入在今年度都有編列預算,因此都有cover起來,因此復康巴士是不需要錢的。

  • 像連結醫療服務有四個診所,其中兩個診所是過去衛生所有開業,我們衛生所有提供居家護理,其實大部分的居家護理的個案都是以衛生所服務提供為大宗,居家復健有這一些,還有喘息服務等等。

  • 陽大也有做牙科醫療巡診,聖母醫院會做巡回醫療、夜間急救診,還有南澳高中那邊6點到9點都有,揚大5點到9點是在澳花駐診,還有偏離醫療服務春節來為民眾提供服務,這個是陽大的巡回醫療表。

  • 其實常常有一些骨關及痛風的疾病,這個是長照A、B、C的據點,一個是我們、一個是弘道仁愛之家,原則上五個單位是原民所、長照所,還有長照醫事,這個是南澳鄉長照的資源分布,我剛剛都有介紹過了,其實還有發展協會、宗教團體、還有家庭服務中心,可以提供,其他是會資源一些服務。

  • 這個是我們去年服務提供個案,一個是以居家為主要的需求。我們志工會訪獨居老人,我們會在天氣太冷或者是熱的時候,會比較密集型看這一些獨居老人,避免發生一些狀況。

  • 還有一些相片可以請大家參閱,我們人力的編制總共是17個,我不敢說很少,但是也不敢說足夠,我等一下會稍微解釋一下,這個是我們的一些給相關的訓練。

  •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提供服務,也必須一定要主仲到文化敏感度的問題,這個是我們在地人要進到鄉內要給的素養。

  • 接下來留一些時間給杜醫師。

  • 我快速為大家收斂,我們遇到一些問題跟困境,很多民眾5、6點就排隊了,我們在這邊做的話,如果是成人健康檢查,來的人可能比較少,主要是因為他們要去工作或者是這一些家庭的問題,沒有辦法做檢查之外,有一些是因為健康失能的問題,不知道、不曉得為何要來做這個檢查,因此從都市到我們鄉村,有一些時候是超乎你所想像的想像力。

  • 像剛剛主任有提過需要處理醫療的嚴重性及急迫性是來自於這個數據,我們原住民的平均年齡比平常平地人減少6歲,一趟過來只從一個年齡少了8歲的數據。剛剛介紹了非常多醫療長照的資源,大家可以看到影響健康四大原因,最重要的是來自於病人自己或者是民眾對於自己的健康管理,我們剛剛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都是在最後一個,這邊提到最重要的,除了醫療,像有非常多的廠商有非常好的資訊之外,很重要的是對於民眾的教育,我們會跟大家介紹需要怎麼樣的幫忙。

  • 誰來做?大家不曉得對於基層公共單位的印象是什麼,我常常都會問,有人說衛生所不就是打針、抽血嗎?但是我們有舊任務、新任務、新新任務、新新新任務,也就是好幾十年來累計下來,只有多,沒有少,這個就是我們的責任,整個社會變成老年化的時候,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力來幫我們做更好的健康服務,這個是我們身為公共基層單位的視角來看怎麼樣提供這樣的區域,可以有這麼好的醫療幫忙。

  • 像我們需要健康市能,但是我們很難花很多的時間好好來做衛教的工作,不是不願意,而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這裡應該有AI界或者是IT界的,甚至一些職能衛教師,這一群民眾可以一起來提供健康的職能。

  • 還有資訊的衛生所,像診所很簡單就是看病,一個基層的公共衛生單位,像包括的是公衛、醫療、長照,因此我們很希望可以整合公衛、醫療、長照的任務,一個民眾、一個資料庫,這個是剛剛比較長提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 謝謝衛生所帶來詳細的數據,相信大家對於南澳鄉的醫療更瞭解了。

  • 接下來是非常重要的IDS的羅東聖母醫院來說明一下這個計畫的重點要務。

  • 唐政委、各位女士、先進,我們醫院的這一個架構,也就是相關的服務歷史、成果,我們的使命是醫治病人、傳揚福音,另外再加一個為病人服務,我們醫院也是成為社區身、心、靈全人照護典範醫院,目標包括多原連續的長期照護,還有弱勢族群的守護,尤其守護偏鄉都是我們的目標。

  • 我們的任務是把所有的弟兄當作主耶穌基督來服侍,我們醫院是很久以前創立,之前的長輩就比較知道華德露神父,神父一到台灣沒多久就開著車或者是其他的交通工具來巡迴醫療,提供服務給原鄉,他本人也是在做這樣服務的過程中,因為出了意外才會過世,因此把生命都奉獻在這裡,他死後也葬在臺灣。

  • 早期的巡迴車長這樣,會到各個偏鄉去,他常常說「不要羨慕別人的一切,天主都有安排,祂會給你的」,依我們來講,透過禱告,會得到你所需要的。

  • 有關IDS的架構,有健保署、監督管理委員會,還有一個計畫執行中心,我們是主要的醫院,陽大醫院也因為醫療需求越來越多,然後才會成為本院的協作醫院提供這麼多的資源。我們跟大同鄉、南澳鄉衛生所其實是我們的合作到目前來看,還算滿順暢,有需要時,我們的轉介是不會有問題的,如果真的有需要的時候,我們會有醫療團隊提供周延的照護。

  • 這個服務也是靠醫療團隊,包含巡迴醫療、夜間代診、居家、預防保健,我們有做一些流感的接種及復健治療,我們現在復健的場所,以南澳來講是稍微比較小一點的,目前尚可因應,如果假設不足的也是要再尋找別的地方或是弘道有整建計畫再評估,目前來看,復健的地方也是會成長或者是更好的。

  • 像大同如果許可之下,其實以目前四季文健站與復健業務整合服務而言,其實健康促進是很重要並不是只有看病,所以我們現在在談的,包含復健站等等,其實都有運動器材,讓我們的長輩或者是居民來做一些運動,以改善身體的狀況,希望這樣子可以促進健康。

  • 當初的考慮是建立一個醫療的綠洲,現在有蘇花替,在轉送病人會比較方便,以前是更不方便。其實我們會派專業的醫師來輪流巡診,巡診的醫師是在巡迴看診的業務之後,繼續夜診之後還有待診,主要功能是夜間急診,隔天一早才離開醫療站。

  • 我們認為IDS這個是我們該做的服務,所有當時醫院的主管是認為是有一些新的業務會進來,像我們要安排夜間駐診,這個有一部份當然是靠協作醫院來幫忙支援。

  • 像南澳都有提供,陽明也有協助一些駐診,因此在人力部分,其實聖母醫院本身也是滿吃緊的,這張slide呈現的是一般診療的狀況一個月平均36次,跟大小月有一些不同,假日跟夜間門診是52診次,像夜間待診是42診次,就是像剛剛所講的,澳花也有夜間待診,因此超過30,另有慢性病的訪視,每個月140人,每一個月有46個復健診次。

  • 我們的巡診也有提過,像專科診,早上是靠衛生所來幫忙提供,我們最近為了衛生所一直在煩惱,像健保給付的部分,有受到一些打擊,因此我們希望幫忙申請這一段。下午會有巡診,也會待診。接著是到東岳,我們是有做一些居家訪視。

  • 跟各位報告,當遇到的天災,其實這個現在還好,在過去其實是只要是颱風天,也就是聖母醫院為主責,因為每一天有巡診,如果路段發生問題也會使命必達,然後就停留在原鄉這邊,當然在縣府、衛生局的部分,也承諾最多不會超過三天,三天一定有另外團隊來協接手醫療,這一段時間即使路不通,其實看起來有車,實際上醫師們也會涉險徒步通過坍方的地方,連我自己都覺得醫生非常感佩,如果路不通,還是到這個地區來服務。

  • 我們的聖母跟衛生局團隊,南澳鄉有一陣子是因為TB的盛行率在全國原鄉排行前段,而我們IDS也肩負起協助防治的責任,本院醫師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有經驗的,藉由一些IGRA或者是LTBI及X光的檢查,我們希望改善整個預防及診治的部分,105年X光有11場,106年有31場,107年有27場。

  • 這個是看診的門數,平均南澳鄉,一年有1萬4,000多人,這個跟大同鄉是超過2萬,都還算滿多的。

  • 像復健每一年都在成長,這個回應到衛生所,其實越來越多,所以這個部分會越來越多,這個是復健站的狀況,人其實都非常多,人很多的情況,也就是為何要建置新的互動器材這一件事有一些困難,但是因為我們的理念來講,這個運動器材可以擺進來社區,將對於原鄉有一些改善,像對於健康促進,因為人的體是能有增加改善,本身的醫療疾病也比較可能或得較大改善。

  • 現在陽大跟我們,像大同跟南澳,每個月至少有5場衛教,以這樣來講其實也算落實到民眾教育,但是這樣還是不夠,以衛教來講越多越好,這個是上次會議的回饋。

  • 像此次會議中社創的公司產品在我們看起來,其實很多是資訊系統,以我個人比較粗淺的認知,都會覺得這邊的通訊還是希望能大幅改善比較好,所以中華電信的基礎建設若是足夠的,這一些心的醫療科技才會發揮最大的效果,基礎建設若沒有改善,這一些都還是會有一些侷限,還要更多的成本來達到這一些效果,以上報告到這邊,謝謝大家。

  • 謝謝副主任的分享,作為IDS計劃承作的醫院,對當地給予非常有力的支持,也謝謝陽大醫院的協作。在休息之前,地方也非常關心今天的活動,像松王議員跟鄉民代表主席,我想這裡必須讓二位說幾句勉勵的話,謝謝。(松王議員搖頭)好,那松王議員就不用。

  • 大家下午好,其實主席對於醫療是一竅不通,但是我覺得在偏鄉你要留下人才,這個薪水要特別好,不管是醫生或者是護士,因為有的人在這裡,環境上可能有一點不夠,但是在醫療這一塊如果更好的話,他會更用心。

  • 感謝唐委員對於偏鄉在地醫療上的協助,這一點我要代表委員來感謝唐委員,很多人是第一次來到南澳鄉,這個地方是山明水秀,不要離開,晚餐更豐富,祝大家工作愉快,謝謝。

  • 非常感謝從政委、議員、鄉長、鄉代及局長,都支持本活動的辦理,我們現在先中場休息時間,外面也準備了點心,為我們下午場有更精彩的社創業者分享作準備,先請貴賓們稍作休息,以及享用外面的點心,謝謝。

  • (中場休息)

  • 各位長官、各位意見領袖、先進,大家午安、大家好,這一個部分就由我來說明目前衛福部在原鄉所提出的相關政策,中央所提出的政策,基本上就是要支持地方的需求,同時也需要地方的支持。

  • 原住民地區,在我國是分布在12個縣市,有55個地區,包含30個山地原鄉,25個平地原鄉,宜蘭縣則有大同鄉跟南澳鄉,原住民人口數接近56萬人,佔全國2.4%左右,土地面積是全國47%,各位可以看到包括剛剛有提到原住民的平均餘命低於全國,統計上大約是低8.3歲,而且新生嬰兒死亡率是高於全國的平均。

  • 在醫療照護部分,大家都曉得在原鄉的部分是醫療照護不足,實際的數字是這樣,全國平均的每萬人口醫師數,平均是19人,山也原鄉只有6.89人,平地原鄉稍微好一點,約19.42左右,每萬人口護理人員數,全國約65.21,山地原鄉則是31.48,左邊則是山地和平地原鄉的醫療機構數,從數據上來看,不管是人力或醫療資源的部分,都是相對不足。

  • 我們從去年開始呼應WHO的健康平等的概念,我們在政策上是希望提升原鄉、離島地區健康照護覆蓋率及改善民眾健康影響因素的生活品質。我們希望能從健康的個人到健康的家庭到健康的部落,而在離島的部分則希望降低不必要的後送。

  • 我們把原鄉健康不平等的三重點來作分析,我們希望從數據找目標、從在地找人才、從經濟找方法,我們統計原住民族十大癌症死因,發現消化系統癌是比較高的,另外是擴大培育在地的醫事人員,也希望不要改變原住民的文化而是從尊重原住民的文化來作相關健康照護的提升。

  • 因此從原鄉照顧政策裡面,我們發展了原鄉十大行動計畫、原住民族健康法等及今年要推的遠距專科醫療等。原鄉十大行動計畫自106年開始,由部長帶著七個司署開了10次會議,進而在107年5月公布原鄉健康不平等改善策略行動計畫,包含了國民健康署、健康保險署、疾病管制署都有投入相關的計畫,各單位都有投入相關的計畫,由照護司來做統籌,這十大計畫,是希望從橫向跟縱向把相關計畫來連結。

  • 我們希望在109年,也就是2020年的時候制定大型計畫報行政院來推動實施,目前是透過每六個月原住民族諮詢會來做計畫的討論、檢討及控管。

  • 我們也希望要有一個統籌原住民族健康資料庫的建置,包含衛福部、內政部、原民會、勞動部的資料來做整合型的資料庫,找出具有影響力的行動點,看從哪裡著手的點。

  • 另外,大家很關心的是健康民族健康法,草案在107年9月25日送行政院,12月24日開完會議審查通過,我們在草擬階段是透過臺灣原住民醫學會來做部落的會議、意見的蒐集,目前草案有15條,條文中有規定要指定專責單位辦理原住民事務,要設原住民族諮詢會,原住民族代表不可以少於1/2等等,像大家很關心的是原住民健康醫事人員養成的部分也在法律裡面處理。

  • 原住民醫事人員養成的部分,現在第四期公費生的計畫,預計新增培育356個人,總名額擴大到580名,每一年會招收50名醫師,而且以往醫事人員養成常分散在不同的學校培育,我們希望能逐步推動專校培育,讓原住民的同學在學校裡面不會有文化上的差異跟衝擊,能夠提高他的學習、畢業跟考照率。

  • 除了跟各位報告十大行動計畫、原住民族健康法及公費生培育計畫之外,我們也在衛生所設置醫療影像系統(PACS),透過本部桃園醫院來協助影像判讀,可以減少民眾奔波;在醫療網路基礎建設的部分,106年我們針對全國403個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衛生所、衛生室及巡迴醫點進行統計,網路在20M以下有60%,大家都覺得網路太慢,會影響健保卡過卡率及民眾就醫,我們透過前瞻基礎建設佈建,在今年10月之前都可以達到100M或當地最高速率,另外也針對衛生所的擴建給予補助。

  • 今年也將擇定數個地區試辦遠距專科醫療服務,目前本部台東醫院成功分院就和高雄長庚有眼耳鼻喉科遠距專科的服務,希望能擴大到離島原鄉,同時我們對於原住民轉診就醫、緊急傷病、重大傷病就醫的交通費也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助。

  • 我們在今年也要完成多方視訊會診平台,除了提供空中轉診緊急後送申請、審核及諮詢之外,我們也在原住民族地區衛生所都建置這個平台,希望透過這個系統,能夠讓醫事人員可以進行遠端繼續教育訓練,也可以做醫療大數據資料的蒐集,可以做為臨床預警應用,也可以做為衛生所與各醫院,例如羅東聖母醫院、陽大醫院的遠距醫療諮詢服務,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

  • 謝謝顏專委的分享,讓我們看見政府積極投入在地醫療的政策,還有開放給山地離島區域來自主發展醫療的模式。

  • 接下來就進入到我們今天的重點活動,也就是社創分享,我們分為三大面向的企業來作一一說明。

  • 首先是軟體應用部分。

  • 大家好,我是來自於龍骨王,我叫石孟哲,來到這個地方跟大家分享交流,今天要分享的主題是遠距復建、落腳南澳鄉。

  • 其實我們首先要談的是南澳鄉的醫療環境現況,大家非常清楚的是所謂醫療人員不足的問題,這個跟動機有關,很多醫療人員是缺乏這樣的動力來到偏鄉的服務,再者是反映當地的訴求,像在機構當中,硬體設備普遍老舊,確實比較缺乏先進或者是科技化的器材能夠提供民眾使用或輔助人力作業。

  • 我們龍骨王是做復健起家,我們可以發現在南澳鄉,還是有需要做復健的需求。其實我們可以試想一個情境,病人接受一個膝關節的手術後,醫生說手術很成功,可以回家休養,但是發現膝蓋很痛、站不起來,那病人會不會很緊張、很擔心恢復不了,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我回到家之後,很難再回到醫院,再接受醫院給我的指導,如此可能導致我不能站起來走路,因此我有功能上無法恢復的風險,甚至會造成併發症等無法承擔的後果,我想這個就是遠距醫療的必要性,要想辦法克服。

  • 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開發復健遠距的系統來強化當地的復健方面的服務,就可以解決當地復健資源不足的問題,我們如何做得到呢?因為我們具備以下幾個優勢: 像我們具備非常多年的遠距復健的經驗,我們申請過醫策會的計畫,可以在居家的地方就直接使用設備來進行復健,如這一張圖所示,簡單的安裝軟體,搭配一個鏡頭就可以進行互動訓練。

  • 當然,龍骨王的復健系統可以達到非常多樣化的訓練,也有健康促進的效果,其他像是有平衡、協調或者是全身肢體的活動都有涵蓋在裡面。

  • 我們也有建置後台管理的系統,可以去追蹤個案復健的狀況、病情的發展,就可以知道恢復到什麼程度,也可以根據訓練的分數或者結果來做適當的調整。

  • 第四,其實我們跟宜蘭當地醫院都有密切的合作,甚至在宜蘭陽明附設醫院已經建構落地,放在臨床的治療室,如簡報所示,這個病人只要簡單按照畫面上虛擬的老師的動作筆劃,就可以達到進行體操運動的效果,然後再銜接到正式的復健計畫。

  • 那我們怎麼樣在南澳鄉來落實遠距復健的任務呢?因為衛生所的硬體、條件比較良好,網路比較穩定,所以我們希望從衛生所為起點,回歸到這邊,也就是統整式的醫療服務中心來做規劃。

  • 大家可以看到右邊的這個照片,也就是我們的系統,內容組成其實很簡單,有一個鏡頭可以捕捉關節的動作,然後搭配一個微型的主機及投影設備,透過即時動作辨識和互動的模式,讓病人看到自己投射出來的影像來跟隨一起活動。

  • 可以看到南澳鄉有非常多的原住民的村落組成,我們可以選定一個中心,透過巡迴車逐步擴展串連每個據點分布,就可以建立所謂的宜蘭遠距復健網路。

  • 當然第二個做法是,可以跟當地的醫療長照單位合作,我們都知道感受到南澳鄉的熱情,那我們龍骨王廠商當然也期待和樂意在會後有更多的討論,比如弘道仁愛之家是長照C級單位,那我們軟體事實上就可以來提供一些健康促進的服務。

  •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張圖片,其實是一個多人運動的模式,可以允許兩至四人來進行活動的訓練,避免那一些機構的居民長期坐立,久了之後腳就沒有力氣,或者是覺得憂鬱、不想出門因此導致進一步失能的狀況。利用龍骨王的系統,對於一些康樂的課程安排而言是非常的方便和合適的。

  • 就醫療應用的部分而言,其實可以跟陽明或者是羅東的聖母醫院一起攜手來進行遠距復健的服務,像在東澳服務站,看右邊這一張圖,他們做的復健的部分,其實會缺乏運動方面的療項,所以可以建置我們這樣的復健系統,然後提供運動方面的指導,比如像剛剛前面的幾張簡報有顯示出來,我們可以跟畫面上的虛擬老師一起跟他做運動,然後系統會自動即時分析這一些動作、表現,然後會給他適當的分數與回饋。

  • 所以我們在這邊跟政府喊話,我們希望可以透過政府幫我們建構一個可行的保護傘,然後我們來配合這一些健保制度,以真正落實所謂的遠距復健的任務。

  • 從簡單一個情境來看遠距復健的樣貌,首先,這個醫生可以是遠距中心的醫療人員,他可以透過網路來直接啟動我們的復健系統,而這個系統包含很多種功能,像可以選擇運動系統做訓練、檢測評估等,在評估的部分指的是體適能的項目,如一些平衡能力、心肺耐力的測量,或者是生活方面的訓練、功能上的模擬,最後由個案或病人在家當下便可接受復健的各種服務並按計畫完成療程目標。

  • 最後一個概念是,我們想建立一個宜蘭遠距的復健網,這個是子母機的想法,我們建立一個總指揮中心,可以發布一個命令,類似一個運動處方,由散落在各個地方接收,在最後的執行端來運用,最後的據點就像在南澳鄉公所的任何一個長照據點來使用,以此來真正達到遠距復健的行動。

  • 最後,我們希望各界有力的人士可以跟我們倡議遠距復健的行列,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資源及經費來實踐,以及我們希望跟當地的醫院合作,因為最容易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最容易把復健服務擴展並輸入到到鄉鎮的每一角落。

  • 再來,我們希望改善當地的一些硬體設備條件,以利降低能夠進入這樣偏鄉地區的障礙,以上是我這邊的報告,謝謝大家。

  • 政委、議員、鄉長主席及局長、各位先進大家好,我們是鳴醫股份有限公司,我們的名字叫做Remote help benefit,就南澳鄉的需求來做重點整理。

  • 像有提到緊急視訊的諮詢需求,就我們的平台來講是非常容易做到的,等一下會解說平台是如何連結民眾的醫療人士及機構。

  • 再來,居家紀錄的護理軟體,根據現在很多設備的發展,有非常多的IoT的裝置,可以在居家監測,把數據傳上去,然後來做判讀跟講解。還有緊急聲明象徵傳輸,還有居家護理諮詢、駐點醫療人力不足,但是看到藍色的部分,是我們可以直接提供的,綠色的兩個部分是媒合相關的IoT廠商,串到線上來做諮詢系統。白色的地方目前就是再討論看怎麼做。

  • 我們的平台是叫做FarHugs,所有的病歷紀錄,不管是院內或者是什麼產生跟健保卡插入做出來的健保紀錄安全,這個是符合美國通訊保險跟資訊安全規範。

  • 再來,共享經營模式是,我們今天如果就陽明醫院或者是聖母醫院都可以以各級醫療單位的方式加入,然後就可以經營自己的遠距醫療,有一點像共享式的經營,民眾可以用手機或者是電腦,醫療人員有其鼓勵的作業系統,但是醫療機構也有單獨的管理系統,基本上有別於以往的醫療產品,我們符合的不單是醫院方的需求,我們還有讓患者或者是民眾在使用上是非常方便跟直覺的。

  • (播放影片)

  • 我們是有民眾端,民眾可以用到的是預約會談,我們可以設計付款的方式,像現在有信用卡是最直接,但是偏鄉是不是可以用月結或者是代收轉付都可以。接著有紀錄的功能衛教的內容。

  • 第二個部分在請領使用上是,健保局要支付遠距偏鄉要跟主管機關去談。

  • 再來,這個是醫療人員的介面,剛剛民眾的介面好像沒有辦法播出來,但是可以看醫療人員的介面,可以做到排班的功能,像常常醫療單位不稍微提醒一下民眾下個禮拜要來復診,就會忘記,因此我們就有復診的邀請,因此就可以直接在上面,不管是要付款或者是要插健保卡。

  • 像要做醫療筆記,對於醫療機構來講,都有CMS系統,也就是做相關醫療人事管理,從管理的過程中,可以知道未來有一些數據整合等等。

  • 這個是整個資安的結構,但是架構上,其實會讓病歷儲存也好、傳輸也好,甚至在病歷人員的管理上,甚至在身分辨認上都是可以有保障的。

  • 我們的經營模式,在這邊基本上是小單位,也就是大家下載同一個APP就可以使用了,可能我的需求比較客製化,政府都可以幫忙。

  • 在整體的環節上,我們可能針對醫療人事、醫療機構及偏鄉的民眾做了三方的會診連結,大家知道提出很多這一種數據的蒐集、回報都可以透過穿戴裝置、居家裝置回到線上去,會診的時候可以同時判讀。

  • 像今天健檢完之後來做抽血檢查,像陽明醫院的醫生就不用來這邊,就在他的診間就好了,在數據的方式看到數據,就可以看到講解。

  • 又或者是有很多長照要量測,護理人員在原本的機構,不用再跑到這邊來或者是他們家去做相關的講解、衛教。

  • 基本上有一個概念,整體是要配合實體跟線上共同進行,很多人說線上醫療是不是要取代線下,我們這邊的邏輯是線上醫療是讓線下醫療可以做得更徹底、完整。

  • 所以,在過程中的下一個環節,也就是各位有一些先進們要討論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有關於量測的項目,就這個區域來講,大家需要量測的項目是什麼,像規劃成1KG的,或者Out-patient等等,像Homecare,像是不是要有血糖、HRV等等,通過現有的醫療法規也好,或者是今天早上的討論,也就是介於玩具、醫療裝置中間的健康裝置,我們有定義什麼健康裝置來加強Out care,我們就視訊會診來作為第一部分的推進,其實簡單來講,醫療人士不用到場就不用到場。

  • 接著是遠距處方的設立,這個配合法規的演進,偏鄉在這一塊是可以達到遠距推進。

  • 第三個是進入量測,我們系統都可以循序漸進跟大家一起搭建。

  • 最後,我相信健保制度的系統上,我們也是就相關的醫療要來討論。

  • 當然,我們公司其實是有跟一些在地醫療來做合作,甚至有一些公會,像帕金森氏症都有合作,有這樣的經驗方便大家搭建遠距醫療。

  • 我們有一個想法是用通訊診療來傳遞健康至偏鄉的每一個角落,謝謝大家。

  • 對不起,我就直接問一下,龍骨王的服務未來是由誰付錢?您可以藉由遠距網路看到各個據點的運動復健狀況,但是還是一句話,是由誰付錢?如果健保不付這一筆費用,你是不是要由醫院來付?

  • 但其實目前醫院都是血汗醫院,盈餘有限,要求醫院再付錢提供這樣的服務,真的很不容易。但健保預算也滿緊的,因此是不是同意給付這一類的服務還很難說,如果不同意的話,您的服務就很難有足夠的市場來支持 。

  • 有人想開拓自費的市場,我以前在陽大醫院是做健康促進的,我的經驗是如果要蘭陽地區民眾花錢來做健身,大概不容易;也許我們這個年齡層可以,但是現在很多 65歲以上的長者確實不容易要他們自費來做健身,另外,我認為鳴醫所面對的問題更大,如果您們的智慧醫療模式主要是幫醫護人員整合資料,但是在醫院部分,由於目前醫院多由本身自行開發系統,到原鄉服務就直接在那個地方設一個據點,再利用現成的網路,直接將醫療資訊系19統(HIS)拉過去就好了。陽大跟聖母目前都是如此在執行的,也省去界面交接的問題,因此我還看不出您們在這部分的市場有多大。

  • 至於直接為民眾提供智慧健康管理,我還是同一個問題,也就是誰付這一筆錢?現在據我了解比較成功的個人智慧健康管理模式是振興醫院所發展的冠心症追蹤模式,但很多人一年以後病情穩定了就不會再使用,所以他們為什麼要長期買您這個機器來做健康管理,這個部分您需要突破。也許可以跟醫院合作,但是我瞭解很多醫院的做法是在外邊社區設一個點,直接把HIS拉出去就好了。

  • 另外與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合作,其實還有法令的問題,因為病人的病歷,從這個診所轉到那個醫院是有個資的問題,除非經過病人本身的同意。因此如果要發

  • 展個人智慧健康管理商業模式,也就是由專業部分直接連到消費者,挑戰是非常大的。

  • 倒是有另外一個部分,我認為依目前的遠距醫療模式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怎麼樣以雲端的方式來彙整資料,我都建議在遠距的那個點,以目前來說也就是在原住民鄉這一端要一個專業人員,接受彙整後的資料並執行相關的後續處理,這也就是我所稱之為的「專業對專業」的模式。我一直在想前幾年在蘭嶼發生的墜機事件,也就是黑鷹直升機為了後送病患晚上冒險起飛卻不幸墜機。我記得當時要後送的病人罹患的是內科的疾病,而不是外科的疾病。當時如果我們在蘭嶼有足夠的資訊系統及設備,將病人的生命徵候及重要的生理訊號後送回本島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透過這些資料的分析後再向蘭嶼當地的護理人員下達指令,並由當地的護理人員執行這些指令的話,我們就等於讓偏鄉的衛生所升格為虛擬的加護病房。這個模式如果成功的話,事實上因為我們在全國各地的衛生所都有足夠的護理及醫事人員,便可以推廣到全國,不但可以立刻協助病人,也可以減少緊急後送所產生的風險,我認為這種模式倒是有可能成功。

  • 謝謝寶貴的意見。針對以上的問題,社創小組也會做文字紀錄,也會跟企業及相關政府來做持續的討論、溝通,謝謝。

  • 接下來社創分享進入了硬體設備面,首先邀請許副總經理來分享。

  • 很高興代表我們公司晉弘科技來介紹我們是什麼樣的公司?有什麼醫療器材設備與軟體?以及在國內外進行的一些普篩與遠距醫療活動,可以參考如何導入於南澳。

  • 我們公司在2010年8月成立於交大育成中心,之後進駐新竹科學園區,公司是醫療器材公司,有通過ISO 13485以及各國GMP實地稽核,包含臺灣、日本、韓國、美國,得到許多國家的醫療器材許可證。

  • 我們公司的產品以Horus Scope這個品牌來行銷全世界60幾個國家。眼底攝影機得到台灣精品獎金質獎,並得到國內外的發明獎,如匹茲堡發明獎銀牌獎,國內專利發明銀牌獎,同時得到臺北生技獎-技術創新金獎等眾多獎項。公司的眼底攝影機在國內很多地方、以及國外如美國、法國、希臘、印尼,泰國及蒙古等國家進行普篩與遠距醫療應用。

  • 公司的產品,目前發展到第三代,特色是數位手持式五官鏡,方便醫師對病患進行常規檢查、外出巡診,術後檢查或到府訪查。內有記憶卡可儲存許多相片,並透過WIFI、藍芽,USB與HDMI傳輸醫學影像到電腦或雲端,方便醫師進行電子病歷紀錄。一個主機可以連接8種以上不同科別鏡頭,如眼底攝影機、裂隙燈、耳鏡、皮膚鏡,口腔鏡與內視鏡轉接環,可以廣泛應用於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家醫科等各專科。第一代是手動調整焦距的五官鏡。第二代是自動調整焦距的五官鏡,且變成高解析度,可以套用更多的鏡頭於臨床應用。第三代自動調整焦距的五官鏡有WIFI、藍芽,USB與HDMI,方便資料傳輸。與眼睛有關的產品有眼底攝影機、裂隙燈,眼表檢查鏡與眼壓計,開發中的手持式驗光儀、角膜地形圖儀,OCT等產品希望陸續可以導入醫學臨床使用。

  • 全球前三大造成失明的眼睛疾病:第一個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第二個是黃斑部病變、第三個是青光眼。台灣糖尿病患眼底篩查率低於50%,第一個可能原因是設備不普及的關係,像剛剛前面幾位講者有提到,第二個原因是醫護人員的資源並不是那麼足夠,要到偏鄉去篩查其實要花很多力氣,另外的原因是有一些家庭的因素,如交通、經濟(需要工作)、臥病在床等,因此本身沒有辦法來篩檢。

  • 底下介紹我們公司在國內外進行的相關普篩與遠距醫療工作。

  • 我們之前跟偏遠地區衛生局合作進行巡迴醫療服務,進行眼底與其他檢查服務。部分解決偏鄉醫療人員與設備不足的問題。

  • 也進行企業員工眼睛健康檢查服務,可用各種眼科設備進行檢查,如電腦驗光儀、眼壓計,眼前檢查與眼底檢查等等。這樣的篩查活動可以在衛生所或其他場所進行。

  • 也進行過國小學生的視覺機能篩檢,現在很多人大量使用很多電子產品,特別是手機非常傷害眼睛,眼科醫師有提到眼疾的年齡層往下降,因此平常進行眼底健康篩查,對國人的眼底健康也很重要。

  • 接下來介紹公司的產品運用在遠距醫療實際上的案例,一個是2018年衛福部台東醫院成功分院與高雄長庚遠距醫療門診,還有2018年連江縣與台北聯合醫院遠距醫療門診,台灣各地還有許多類似的遠距醫療專案都在陸續進行當中。

  • 接著是2018年台灣精品獎產品介紹-晉弘五官醫療檢查鏡,一個主機,可以連接眼、耳鼻喉、口腔,皮膚與內視鏡等不同鏡頭,各科都可以套用,也可以方便家庭醫師來使用這樣的設備進行初篩檢查,或是醫護人員與專科醫師進行遠距醫療。

  • 2017年全年度國內糖尿病的眼底篩檢率平均不到50%,宜蘭縣是42.1%,彰化縣58.72%是最高的,還有好幾個縣不到30%。為了避免失明,特別要提高糖尿病患眼底的篩檢率,真的要鼓勵大家多篩檢。

  • 宜蘭縣104年糖尿病眼底篩檢率36.73%,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暨員山分院 熊夢平主任與我司合作,於冬山、三星及南澳,進行篩查的活動。南澳鄉原先只有一成左右篩檢率,經過2018年整年度篩查之後提升到三成左右,這個是台北榮總的公衛計畫,主要是避免糖尿病患失明,且可以幫助減輕健保的負擔。

  • 我們有開發了下巴架,手持式設備也可以變成桌上型的,方便醫護人員於大量篩查病患使用。我們也有開發一個病歷軟體,包括桌機版與雲端版兩種。桌機版病歷軟體方便醫生在醫院外篩檢時使用,大部分醫院都有很好的病歷軟體,可是到偏鄉,像電信基礎建設不是那麼好的時候,不方便即時傳送電子病歷到院內系統時,醫生在桌機、筆電就可以進行醫囑紀錄,並儲存病患的眼底影像(或其他的病灶影像、如耳朵,皮膚與口腔等等),回到院內時,就可以把資料上傳到院內的雲端,可以整合病人的病歷。或者利用雲端版軟體與遠距醫療平台,可以方便醫師們進行遠距醫療、遠距會診、遠距教學的應用。也可用於智能醫療、分級診療、健康互聯網等等場景。將來希望導入糖尿病眼疾輔助診斷軟體(DR AI),幫助醫生更有效率的工作。

  • 南澳鄉糖尿病眼底篩查活動於大愛診所進行,一年大概有6至8次,公司有派人到診所來協助醫師與護理人員進行篩查。

  • 經過2018年一整年的努力之後,將南澳鄉原先只有一成左右篩檢率,提升到三成左右。但這個比例還是不夠,希望可以再提高更多,主要是希望追蹤糖尿病的病人,看有沒有什麼眼底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失明,造成家人與社會更沉重的負擔。

  • 另外,是在國內一些地區的眼底篩查活動,像愛盲基金會、中部小學,偏鄉社區及萬華的一些弱勢團體,還有在台中跟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合作所做的篩查。

  •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也一樣將眼底篩查列入計畫,意思是使用我司設備的篩查計畫在全省越來越多在進行。

  • 接著是泰國的眼底篩查,可以在曼谷醫院內自己篩查,北部偏鄉或者是地理分布廣大的地方,都可以透過遠距醫療來對接相關的資訊。

  • 希臘眼底篩查的計畫,可以是手持式,方便移動,也可以是桌上型,也就是進行眼底健康普篩的活動。

  • 還有外蒙古的眼底篩查,篩出的病癥比例也滿高的。如下所示:後續也可以跨國來進行遠距醫療,如台灣與外蒙古對接。

  • ▪ 眼底普篩: 500位民眾

  • ▪ 眼底影像識別率: 95.1%

  • ▪ 疾病檢出率: 14.5%

  • 數位五官鏡可以做當地的健康篩查,或者是跨不同地理區域的遠距醫療,以及各種醫學相關應用,預防勝於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是我們呼籲政府遠距醫療法規要開放,不限地域,不限只使用於病患的理由。

  • 我們的眼底攝影機設備已經上了美國川普總統的空軍一號,我們的數位五官鏡設備也有使用於International SOS飛機上,這是全球最大的醫療救援、健康管理和安全服務機構。在飛機上,有各種電子醫療設備在裡面,有量心跳、血壓,數位五官鏡等等。總統專機或International SOS飛機上,會帶一些醫護人員上去,會帶某些專科醫生上去,但是不可能帶所有科別的醫護人員上去,假如乘客真發生某些狀況,飛機上的醫護人員,可以透過遠距通訊設備,不限於地理環境,與地面上的各專科醫護人員,做一些即時的通訊,然後去解決一些問題。類似的情況,相關設備也可以運用在客機及其他飛機上使用,當然也可以應用於船舶上。

  • 其實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醫療器材,搭配手機,電腦,或一些視訊設備,可以雙向進行一些健康篩查或者是遠距醫療活動。地球上任何地方都用得上,包括國內外地理區域,不限制於病人才能使用,這才是遠距醫療,健康普篩,預防醫學,《黃帝內經》「上醫醫未病」的精隨。未來結合5G,IOT,AI與機器人這些很好的技術,將大舉應用於醫療領域中,大幅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

  • 接著是護理人員為法國總統馬克宏進行遠距醫療的展示,就有使用我司的手持式觀察鏡。現在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把醫院很多設備數位化之後,其實都可以有這樣的(遠距醫療)功能,這樣的運用場景其實是很多的。

  • 最後回到南澳眼底的篩查成果,從2017年至6月到現在,每一年持續進行篩查活動,篩查總人數為200人,疾病篩出率是12%。相當於24人有眼底疾病。

  • (Q1)遠距醫療對病患,醫護人員是否有任何助益?

  • (Q2)實地進行普,或是遠距醫療,兩者對病患,醫護人員的助益有何差異?

  • (Q3)如要提高全國普篩率,您的建議為何?

  • (Q4)如果眼底攝影機拍照,加上DR AI框選病徵的應用,對病患,醫護人員的幫助是什麼?

  • 臺北榮民總醫院蘇澳暨員山分院 熊夢平主任:

  • 1.2 普篩,或是遠距醫療對病人及醫師都是希望達到及早診斷的目的

  • 3.提高眼底相機使用率,配合遠距醫療,未來希望能結合AI幫助診斷

  • 4.對病人是提高受檢率,減少病人必須要到眼科就診的頻率,對醫師來說是減少打報告的時間

  • 大家好,我們獨步全球,很快偵測到結核菌,各位的資料上寫小弟50歲創業,我在去年之前是高師大的老師,去年很多政府機關的努力,我在去年跟高師大的夥伴一起創立這樣的公司,過程中也得到滿多機構的認同,我們現在大概算是發展還不錯的公司。

  • 今年初唐鳳政委來訪視我們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希望我們可以轉型成社會創新企業,這個我們想都沒有想過,我們本來想的是,設計一個很好的儀器,可以賣到醫院,我們就等著收錢就好,可是唐政委來了之後,把這整個觀念都扭轉,我們其實可以幫忙更多的人,這並不是錢的問題,這個是很多錢的問題,所以要再次唐政委。

  • 我們公司到底在做什麼?我們在做肺結核檢查,如果你一時看不懂沒有關係,點個頭就好了,醫院把你的痰吐在抹片上,然後做觀察,其實上面的兩張圖是一模一樣的影像,肺結核菌就這麼小,露看就沒有了,因此肺結核的敏感度是非常非常低的,可以看到用100多年前發明的技術在檢查肺結核,這個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傳染病,並不是愛滋病、流感,而是肺結核。

  • 這個是全球性的問題,我們看看對岸,對岸的數字是每10萬人口大概有63人,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這邊是每10萬人口是300,根據他們國內的學者,他們的數量是每10萬人是459,真實調查到的數字是報上去數字的7.3倍,為什麼要講這一件事?因為根據我們的疾病管制署,這個是2015年的data,每10萬是46人,如果南澳鄉,像上次做的檢查是300的話,大概是6.3倍,意思是差不多喔!如果今天南澳鄉是億臺灣數字的6.3倍,其他的鄉會不會也是6.3倍?我們知道嗎?不要講鄉村,就講台北,我們知道台北市的發生率是10萬人口46人嗎?

  • 你們全鄉一年應該只有不到3個人得肺結核,如果是6,000人口的話,意思是肺結核是很討厭的事情,有時發病不死人,知道林黛玉就是得肺結核,一直咳嗽,咳到林黛玉走了,你知道她傳了多少人嗎?這個是很難根治的地方。像全世界檢出率都很低,即使日本的是50%,因為需要很多人工。

  • 我們就是發明了一台很厲害的顯微鏡自動鏡檢系統,在那邊一個個轉,看久脖子也酸了,我們透過影像辨識基礎,告訴肺結核菌,告訴檢驗人員,醫療專業地區不足的問題,這個從10年前的科技部研究計畫,大家參考就好了,因為時間有限。

  • 臺灣自己研發設計,我們可以在顧客端,一面收到之後再拿到雲端這邊來做判讀,就可以解決醫檢師不夠的問題,我們執行過很多臨床實驗,在疾病管制署的實驗到90%,然後再到相關的地方實驗,因此今年WHO提出一個對高危險群的主動篩查,因為現在的肺結核都是生病,送到醫院,醫生去勾檢查肺結核才會勾到,如果今天因為打工、工作,你可能考慮改天再去。

  • 很多地方不是只有這一些,全世界都一樣,如果在偏遠的地方要工作,他沒有辦法,主動篩查是WHO最好的武器,我看了一下長官的報告,原鄉的居民是56萬人,如果你按照這個發生率去算的話,其實滿可觀的,因此我在這邊建議南澳鄉2015年的那個,那都是經由血液,也就是抽血檢驗,看到抽血檢查很麻煩也很貴,像這一種檢查的費用非常低,因為很低,所以大家沒有辦法專心看,WHO理論上要看10分鐘,你知道一片,健保要給多少錢嗎?一片80元,還要算材料錢一堆。但是這個東西只要用AI、自動化機器一下子就解決了,很像復仇者4。

  • 我們受到唐政委的啟發,我們不用賣,就用投放,也不用一片多少錢,你看越多、賺越多,你就一台機器,如果看超過片數,多少醫院賺的,同時又可以多賺錢,然後對病患又有好處,因此我們認為這一個模式是這個模式,因為肺結核很有趣,它是一個弱勢的人,不要講窮人的病,但是全世界都是有錢人買單,在臺灣只要是肺結核都是政府出錢。我們提出這樣的模式,至少原鄉56萬人,透過南澳上次偵查,然後有效降低的模式,能夠推廣到全臺灣。

  • 再來,這個模式於印度、非洲都非常地需要,他們肺結核的發生率也非常地高,但是都沒有人願意在那邊,希望透過自動化的技術來幫助大家。

  • 這個模式是以專業對專業的智慧醫療模式,我覺得這個是到目前為止將大數據分析結合醫療比較好的一個模式。

  • 之前有一位眼科熊夢平醫師跟我提過以大數據及AI 來分析病人的眼底鏡檢查結果,效果很好。以宜蘭來說,很多鄉鎮連眼鏡行都沒有,更不要提有眼科醫師可以提供服務。現在有一個機器可以幫長輩做眼底的檢查並且照相,到時再透過電腦的分析,我相信未來它看得會比人還更清楚,也因此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提供更多的服務。這也讓我想起陳亮恭教授,他最近常做的研究是用 A I 來分析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MRI),由此來判定病人有沒有失智的現象。

  • 另外前幾天榮總有一個智慧醫療論壇,也介紹了例如用 A I 來判讀心電生理檢查(EPS)的結果,因此讓後續的治療更為有效。其實這都是一個利用大數據的觀念,因為人的眼力及腦力有其極限,以失智病人的診斷來說好了,如果用電腦來分析 400 張腦部核磁共振的影像,再去分析 400張正常個案腦部核磁共振的影像,交叉比對之下,我相信它的分析其實會比人25類還要強。

  • 但是這一個模式還是專業對專業的模式,我覺得在台灣這塊是可以有積極推行的空間。以剛才的肺結核痰液抹片來說好了,如果請檢驗人員用肉眼看每一張抹片的話,其實看得也很辛苦,而健保給付也並不高;但是如果用AI來看的話,可以先篩檢出有高度疑慮的個案,再由檢驗人員覆檢。如此一來,服務的個案量增加了,健保給付卻也沒有增加,但判讀的結果可能還更為精準。因此我認為以專業對專業的智慧醫療模式,目前在台灣確實是有推展的空間。

  • 政委、首長、局長、在座各位貴賓,還有南澳鄉的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在宅醫療學會的會長,也是都蘭那邊的所長。

  • 我們本身是專注於在宅醫療的實踐,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南澳的人口資料,我們看一下台東東河的資訊,我們可以看到是一個很狹長的地方,總面積是210公里,都蘭診所是在興澳的地方,負責的是東河鄉的區域,人口數是8,000多人,這個老年化的比率是比南澳高,我看到南澳是5%至10%,去年的話,我們數字是達到22%了。

  • 我們這一家是以臺灣第一家的在宅醫療診所,最主要的精神跟目的是支援社區民眾在熟悉的環境終老,其實我們那邊是小小的聯合國,那邊有很多住民是阿美族族群,因為那邊衝浪非常有名,有20幾個國家的居民在那邊,所以診所看到的是狀到頭、腳受傷的,但是因為衝浪的關係被打到,所以有很多病人。

  • 我們怎麼樣打造以在宅醫療為診所,本身除了診所之外,還要達到分級的目的,其實人手很多,可能只有他一個鎮而已,但是有所長、邱醫生,還有護理師等等,所以我們的人手有7、8位這麼多在這個小小的診所當中。

  • 我們希望提供服務的設備有以下幾個,包含像常見的心電圖,還有推薦測試的東西跟機器,還有手持式的超音波,還有一些設備都有,還有64是門診,還有20巡迴,還有一些是居家,因此整個都提供了整個時段,橘色的部分是提供巡回醫療,最遠是到東河鄉,還有溶昌跟興昌的村落。

  • 像門診有病人,可能要等我們一下,因為醫生是在外面看居家醫療的病人。

  • 因此在宅醫療,我們希望做的診所怎麼樣?目前為止希望開業一年半了,總共有1,500位的病患,其中有63位做居家醫療的諮詢,其中提供的服務有47位,現在還在服務的是有30位,其中有40位已經過世了,在家的死亡率是60%。

  • 在宅醫療是什麼?其實不只是到家裡看病而已,如果有狀況的時候,24小時提供像急診一樣,還有跨單位的團隊合作介入,包含要銜接出院跟入院,還要提供定期的訪視來預防惡化,我們也希望提供在宅臨終的照顧。

  • 在熟悉的家裡面來做定期的訪視,這個是很常在做的事,我想在座的衛生所及同仁可能都對於這樣的場景很熟悉,像我們護理師就會去支援居家照護的技巧,甚至一些外籍的照護者,我們護理師也會告訴他們要如何照顧的技術,外籍的照顧者是在偏鄉很重視的議題。

  • 像我們在台北,也就是請外籍來照顧是很常見的事情,其實可以請外籍照顧的人反而是經濟狀況比較好,其實2萬多人也請不起,因此有外籍照顧者的,反而是比較有錢,如果沒有辦法請的人,用居家醫療,像長照服務比較沒有錢。

  • 我們很常見的是治療脫水、感染,像我們在過去有抽血或者是打抗生素,這個都是我們很常做的事。

  • 我們常做的是苗口巡迴、醫療駐點,這個大家都很熟悉。

  • 我們希望能夠做的是,希望能夠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或者是上班的,如果遇到有狀況,就不放心,很多會從外面回來,如果有我們的存在,不會有家屬忙碌奔波,希望這一些都可以避免。

  • 像藥師會去家裡看看,比如藥都有吃,到底有沒有吃也不知道,所以藥師檢視藥物是很常做的事,像會到宅做超音波的檢查,像有一些病人是腹部有問題的,都可以去家裡面做檢查。

  • 像這邊有一點模糊,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發現在肚子中有病人,發現是肝癌的病人,我們從發現、檢查,從台東醫院,後來是居家的服務,這個病人是50幾歲,已經離開了,全程都是透過跟醫院合作來照顧的,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就跳過。

  • 除了服務之外,我們診所認為到這個地方外,還有居家醫療的部分,並不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這樣子而已,先跟局長報告一下,其實我們提供的服務都有健保跟長照。

  • 第二件事,我們想要做的事是能夠怎麼樣透過診所來到病人家裡外,還可以跟社區連結,因此我們希望各種多元的照護,像有林口的醫生來駐診,在偏鄉的醫院不好留,因此如何吸引過來是我們一直在想辦法。

  • 像台北資源的物理治療師一直在評估,還有巡迴照顧也是林口長庚的醫生,我們去連結社區來帶一些活動。

  • 還有創辦一個叫做「都蘭小客廳」,希望讓老年人可以走到這裡,到這個地方跟大家一起做一些活動、聽一些演講。

  • 還有,我們在每一年的時候,也就是12月15日、16日是診所成立的日子,會邀請社區的民眾來參加,去年強調的是跟輔具合作,也就是教如何使用助行器,這一些都是我們想要體驗的地方。

  • 像護理師來做一些足療的教學這個是從外地來支援的對象。

  • 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從一間診所開始,前年是12月成立,重點是要如何跟社區來連結,所以剛剛提到的都蘭小客廳,也就是透過資工團來做,像醫療跟食療,也就是醫學中心,還有培養的是全臺灣的在宅醫療的人,這個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

  • 為什麼要做到這一件事?其實最近6月的時候,剛好臺灣出了一本書,也就是在介紹日本的模式,這個是「沒有醫院之後」,因為財政破產,結果醫院沒有辦法經營,因此就結束了,但是發現那邊的長輩醫療減少,還比較健康,他們透過自己跟大家作連結,而且是民眾轉變,也就是我們的健康要自己負責,因此對於肺炎的防治很認真,因此才造成幸福的夕張。

  • 重點是在想要如何連結,因此在宅醫療是如何有限的,要一起想辦法,在有限,希望達到一個目的,但是社區可以做的事是無限大的,謝謝。

  • 政委、局長、副處長、鄉長、各位村長、嘉賓大家好、午安,我是優時間銀行雲的倩如。

  • 大家可能覺得高齡化就是一個數字,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大家可以想像30年後,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投影片出現輪椅上的老人們在公園看著外傭看護互相聊天玩耍)。

  • 當然我們希望每一個老人都是可以很好的在地安老,然後可以很開心度過晚年,但是臺灣在107年就已經進入高齡化,像宜蘭縣是在104年就進入高齡化,是比臺灣的平均數早了三年,其實我在來到南澳鄉之前,先做了一些功課,我發現全台65歲以上的老人總人口15.71%,但在南澳鄉,老年人口卻僅8.8%,本來心裡很欣喜這裡高齡化的狀況並沒有很嚴重,可能是年輕人這幾年都回鄉了。剛剛聽主任說,原來是這裡的老年人口比例較平均值低是因為這裡的老人們其實過世得早,平均餘命比平地人少了將近10歲,我聽了很心疼,可想而知這裡的醫療資源有多麼不足。

  • 不過這幾年南澳鄉是有許多年輕人回來,並且成立了一些發展協會,希望能讓家鄉變得更好,這表示我們南澳鄉是有一些新的資源進來。此外,宜蘭縣也是台灣的高齡友善城市之一。

  • 在高齡照護的場域中,以支付方式來區分,其實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社會福利,也就是政府的長照,第二類是自費或商業保險,第三類我們看到的就是志工的資源,目前在衛福部登記的志工已經超過一百萬,台灣的志工分散在NPO組織與企業,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平台去整合。於是我們引進了美國的時間銀行觀念,這樣一來照顧的支付方式就不是錢了,而是時間幣。

  • 時間銀行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的法學博士提出,他是一名相當成功的律師,他在46歲那一年突然心臟病發作,心臟60%細胞都損壞了,他開始試著想這一生什麼最重要的,他悟出一個道理,時間是最重要的,時間是每一個人都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是24小時,所以在他奇蹟似地痊癒之後開始推廣時間銀行,成立Time Bank USA,到目前為止全美已經有300多個據點。他已經85歲了,但仍在推廣時間銀行。他在2004年整理出推行時間銀行20年的心得,也是時間銀行能夠成功必須要遵循的12項重點,我就不一一詳述,我講比較重要的部分,第一、會員要把把供、需都列入,不只是別人需要我,我也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因為臺灣人都很有愛心,只求付出、不求回報,但在時間銀行,強調的是一個互助的精神,我們需要的是彼此。

  • 第二、要用電腦來媒合服務項目與服務的供給及需求方,第三、不論工作複雜或簡單,任何人服務1小時就是獲得一枚時間幣,不論你是誰、不論你做甚麼工作。

  • 這個是我們執行時間銀行的重點整理,因此在我們建議的時間銀行運作體系當中,也是follow這個方式,每一個服務交易都在電腦裡面,更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貢獻,大家都要互相服務。

  • 時間銀行其實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多年,聽過時間銀行的人請舉手,還不錯!大家都知道,有參與過時間銀行的人請舉手?所以事實上大家可能聽過,這兩年來比較多人宣傳,但是真正去做的人並不是這麼多。

  • 去年我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開發了一套時間銀行系統,希望結合新科技、新方式,讓時間銀行可以在臺灣運作起來,也就是解決高齡化的問題,我們把時間銀行的概念結合雲端區塊鏈的技術,並且加上志工的培訓技能的課程。今天其實很開心來到這邊跟在地的長輩們學習,希望可以一起交流並提供有機會運用時間銀行提供一些協助。

  • 任何的產品都要有中心思想,我們設計的系統是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為中心思想與達成目標,不管是在消除平窮、消除饑餓,還有促進所有的年齡層的健康福祉,甚至是性別平等,都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目標,尤其在性別平等這一塊,在臺灣大約的家庭照顧者都是女性。我們希望藉由時間銀行的施行,緩解婦女照顧長輩的壓力。

  • 除了在落實聯合國SDG之外,因為我們的系統是用區塊鏈打造,所有志工的服務數據都打在區塊上,因此企業或組織可以很好的蒐集、分析,然後最大化來志工數據,並且在志工的活動上來做更好的管理。

  • 我們系統的另一個特色是類電子商務的媒合平台,有效媒合服務項目,服務提供方與需求方。因為這個是一套系統,所以志工每一個人都下載APP後,如果今天有人需要服務,可以用APP提出需求,這時候具備相應技能可提供服務的人就可以表示可承接,然後雙方可以用「問問」功能在線上直接溝通,如果雙方合意,訂單就可以成立,服務方就依約定的時間到需求方服務,然後取得時間幣。因此這是個類電子商務媒合的供需平台。

  • 除了系統的建置,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志工培訓,我們希望志工在場域裡服務是有備而來的,因此我們會依據企業或組織選擇的服務項目,設計一套高齡照護的技能培訓課程,提升志工的服務品質。

  • 那志工要如何獲取時間幣呢?我們時間銀行運作的方式是這樣的,志工參加志工活動後可以獲得時間幣,比如參加一個歷時三小時的活動,就能獲得三枚時間幣,當志工儲存時間幣後,就可以用他累積的時間幣換取一對一的照護服務。

  • 對於企業或組織來說,時間銀行系統可以協助他們更好地掌握並組織志工活動、解決一些人工流程的處理,然後運用志工數據將效益可視化。

  • 對志工來說,因為使用APP的有可能是老人家,因此我們儘量將介面設計到非常簡化,因為現在的老人家可能會需要字大一點或者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文字,因此老人家可以隨時在這個APP上提出服務需求,或承接服務單,同時也可以常常查看自己累積了多少時間幣,這對他們來講也是一個鼓勵。

  • 我們的系統將服務分為居家類與社區類,其中居家類有九大項,社區類有十一大項。企業或組織可以自己選擇服務的項目。

  • 我們的系統已經開始在台北的一些老人照護機構導入,像是台北萬華的愛愛院,在六月份為機構裡的老人舉辦了一個包粽子大賽,需要志工來協助,志工到場先掃QR code簽到,服務結束後再掃QR code簽退,當天志工們幫助老人家們包粽子,協助比賽進行,花了大約三小時,最後每一位志工都獲得三枚時間幣,你看這位志工獲得他生平第一枚時間幣開心的模樣。

  • 我們有想說如何在南澳做這一件事,我們希望可以建立南澳高齡照護時間銀行的生態系,如果以南澳鄉衛生所這邊來作為中心,然後與附近具備照護相關科系的院校合作,導入時間銀行系統與志工培訓,並且將這套模式到老來寶健康促進家園、長照服務據點、及民間互助組織和協會,從上到下,將時間銀行的效益擴展開來,應該可以對目前鄉裡的老人照護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 今天的報告先到這邊,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我們可以會後討論,謝謝。

  • (中場休息)

  • 首先是先由衛生所提出在地的需求及所遇到的問題,包括希望有交通的建設、網路的建設,還有以衛生所目前的量能,沒有辦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很細緻。另外從民眾的角度,業者提出來很多的資訊系統,民眾可能不太會用,本組就從這三個層面,做了一些討論,也提出很具體的方案。

  • 第一組裡面有鳴醫跟龍骨王公司,其中鳴醫表達願意無償在南澳鄉的長照C據點導入相關資訊設備及服務,龍骨王的部分則可配合健保和長照等福利申請相關的經費辦理,目前南澳鄉有七個C據點,其中有兩個是有弘道來支持的,另外五個是文化健康站,我們討論要先從南澳的兩個由弘道支持的C據點開始試行。

  • 另外在設備的使用上或者是人力不足的時候,則導入時間銀行APP的媒介方式,提供相關的協助。

  • 在民眾不會使用介面的部分,我們也希望業者能做非常簡單友善的介面,剛剛也有提到網路建設,因為衛福部對衛生所支持的網路建設本身是固網,也延伸到巡迴醫療點、衛生室,至於所以在其他的地方,像C據點等等,這些需要透過行動網路的,則還是需要中華電信的協助。

  • 我們這組的結論是,透過上面的支持,應該很快可以由弘道跟衛生所把這個計畫開始推動與執行,能夠對民眾健康照護提供協助,謝謝。

  • 我們有在地的林副主任,提了很多問題,把所有的人的興趣都講出來,業者的發言其實非常支持,尤其剛開始的試辦計畫,我想他們都很願意支持,他們大概初期願意去捐兩台設備,然後就開始做,還有其他的業者,其實都很願意支持、先投入資源來投入試辦計畫,還是要做一些比較長久的,因此要做一些CSR,也就是用其他的一些資源,這個可能我們在後面可以做一些規劃。

  • 另外,可能有一些規劃,就是像宜蘭在地有一些時間銀行的概念,怎麼樣跟時間銀行合作,這個也是可以去談的。

  • 在地醫療的部分,大家在推產品或者是推服務的時候,可能要考慮成本是否可負擔,也就是南澳各個醫療是否可以負擔。

  • 另外一個是人才的培育,這個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在地是否能夠承接,或者是在地的人力是否可以幫忙,不是只是單純第一次或者怎麼樣,需要再做一些部分。

  • 另外,有關於產品的部分,也就是責任點的概念,有一些東西是標準或者這一些東西是不是衛福部也可以接受的,也就是這一些產品,看看是不是經過衛福部的認可,像一些產品,如果衛福部可以認可的,如果這樣子還比較好推動,醫戶人員的責任也能夠降低,這個是很相關的。

  • 還有要配合原鄉的特色,如何符合原鄉的一些鄉民特性或者是人性,有一些人對於醫療的行為是有一點抗拒的,這個可能要去做一些比較柔性或者是可以合作的,另外還要再配合在地的,也就是配合在地化的部分。

  • 醫療的人力,這個裡面也是一樣,也就是醫療資源畢竟還是短缺,因此像在職服務,通過不同的部分,去把自己最少能夠讓協會的資源可以最最有效的運用,也可以永續經營,這個是大家一起合作的,因此如何公私合作是最重要的,謝謝。

  • 第三組的好處是前面都講完了,首先還是要感謝我們政委、中小企業處、所有今天來到公所的不管是公家或者是私人企業,因為今天時間比較短,看到整個面,有一些書面的資料可以提供。

  • 再來,因為時間很短暫,畢竟我不是專業,教育領域我算是專業,但是其他的醫療設備,還好,我是病人。有幾家廠商能夠到這邊來,我覺得很感動,像剛剛有幾位廠商都願意來,有一些部分是大家來做的,也就是有一些可以評估全面性,可以作為未來申請經費。

  • 今天比較可惜的是,原民會是衛生福利處處理,但是今天沒有邀請他,我覺得滿可惜的部分,因為原民會負責這一個部分,因此我們也會請他來幫忙,他們也有這個責任,今天比較可惜。

  • 我們也會跟衛生局、聖母醫院及衛生所就整個部分整合起來,大家可以進一步合作。

  • 其實我們剛剛也有談的是,像原鄉地區,他們去外面工作,剛剛第六個時間銀行那個是很棒的一件事,對我們原鄉來講比較大的困擾其實是我們隔代教養很嚴重、單親家庭也很嚴重,一定的比例佔兩、三成以上,因此怎麼樣讓志工來協助,我想這個也可以做很好的討論。

  • 我想以前衛生所的志工,其實滿活絡的,一段時間,大家也沒有再做這一件事,我相信大家會願意做,因為有志工的參與,其實中壯年出去,以我們公所來講,我的政見是要推動2歲助園,如果到幼兒園的話,希會有人照顧,畢竟現在賺錢不容易,我們這邊以公所來講,像臨時人員大家搶著要,其實一個月的薪水就是2萬3,並不是3萬起跳,一個清潔隊,招考10名有30幾個人報名,他們也需要這樣工作,這個部分可以從志工,也就是可以結合在一起,我想可以共同評估這個問題。

  • 像台積電的慈善基金會,他們在台東也有做一些服務,以前的付五也是很棒,雖然有車子,比如6點去載病人,8點載老人家看病,7點做什麼事,並不會那一部車子是當天就做一件事,不會的,而是把時間點分割好,我想這個是滿不錯的。

  • 今天還是非常感謝大家來到這邊,再次謝謝大家。

  • 謝謝唐鳳政委。鄉長及所有與會者,還有我們的地方上文健站,很謝謝有這樣的平台,其實我們知道這一場是6月初就已經有召開了,那一次我們沒有收到這樣的通知。

  • 雖然之間我離席,剛剛跟政委有談到,其實過去在地方深耕八年了,因此很清楚知道其實之前是立委的助理,因此跑過三十幾年的原鄉,對於原鄉的困境,我們都非常非常清楚跟瞭解。

  • 我們南澳是全國排名第二,有關於肺結核,也就是排名第二的地區,第一個是秀林鄉,第二個是南澳鄉,這個部分我一上任就跟我們的縣市局長來討論,看怎麼樣能夠在四年委任內,想辦法把數字降低,我不知道有沒有討論到這一塊,主要肺結核的原因,我想在座的醫療人員背景,大概知道肺結核的成因是什麼,也有牽涉到這整個地區的環境衛生,因為是細菌,而這個細菌又非常難殺死,就像衛生局所講的,這個幾乎應該是很落後的國家才會發生這樣的疾病。

  • 因為並不是像癌症或者高血壓,而是比較有利可圖的,所以一般的藥廠都會投入在這一方面的新藥開發,這個是非常迫切需要,像現在目前衛生所會進行宣導跟篩選,而篩選的話,因為主要從疾管局要求快篩,快篩以後,像我之前也有收到很多的陳請案,他們用藥以後,他們的身體產生很不適的症狀,甚至有人吃到最後快要死掉了,身體很不舒服,但是他的肝功能指數又多少正常,所以好像從博愛醫院到馬偕醫院,後來又篩一次,結果沒有,那時候篩出來是陽性的。

  • 有些人用藥以後,因為身體不適,因此就停止用藥,停止用藥又是陽性反映,因此搞不清楚誰是肺結核的帶原者,大家又沒有這一種衛教的觀念,也沒有戴口罩,所以就變成傳播的傳染機率很高。

  • 我很希望在這一個部分的話,一般可能比較不會重視這個議題,但是我真的很希望就這一個部分,因為肺結核算是法定的傳染,這個部分尤其如果未來要發展地方創生,我們又要帶動很多的觀光旅遊人潮來的話,這個部分勢必還是我們自己內部,我們一定要面臨的問題,這個是第一點。

  • 第二,有關於洗腎的部分,也就是南澳村的部分,你們也知道洗腎是一個禮拜要三次,像最遠的地方到這個地方,回來身體都非常虛弱,那個時候有提到在火車站都暈倒了,因此在這一個部分希望極力爭取洗腎中心,當然有一些法規必須要有洗腎的醫師、執照的醫師,因此在這一個部分我們希望地方創生,防守的部分是長照,供給的部分是養生樂活,這個地方如何透過地方創生來整合,很完善的醫療及長照的網絡。

  • 我聽到很多的網路平台服務,我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像以夜間門診IDS的關係來講的話,他們是用值班的方式,可能晚上值班是眼科醫師,必須要看小兒科,還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這一些問題,因此如果可以透過遠距醫療,還有一些更資深、專業的醫師群,也就是可以做遠距醫療的診斷,像那一天我又接到陳請案,也就是為什麼小孩子發燒,結果不第一時間處理,反而還讓孩子後送到聖母醫院,交通因為蘇花改的關係,因為比較短了,相較於像宜蘭縣大同鄉,那個距離是更遠的,而且唯一的道路是連外的道路,如果火車時間配合得上的話,至少我們還有鐵路,也就是台鐵的部分。

  • 我相信這個是好的開始,我們也真的很高興大家願意投入這樣的時間,甚至剛剛有聽到幾家業者,也就是願意以公益的方式來捐助這一些設備,我想不管是中華電信,我們希望整個未來中華電信,甚至5G這樣的網路頻寬,還有包括很多的這一些業者,包含整個產官學研的部分,我們都通令合作。

  • 最後我們要得到的結果是,未來整個在大數據分析跟應用,我想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可以更直接、精準找出我們的需求跟未來的解決方式,再次真的謝謝各位、謝謝政委。

  • 大家記得收到email之後,有10天的時間可以修訂逐字稿,沒有來的部會,包含原民會、地方創生相關的國發會窗口,我們都會確認逐字稿都看完,然後公布在網站上之後,其實都有一個公用的網址,大家可以把這個網址提供給相關的部會,很像來開過一次會一樣瞭解,如果簡報在公布的時候,有一些我們發現經過分組討論更瞭解在地的情況,看所有業者的相關意見報告,如果要抽換的話,都可以抽換,反正10天之後會全部公開,等於會不用白開,下一次會可以接著這一次的會進行,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