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徵案 100。
我們可能寫到前端,到競賽結束而已。
我們有在做,部長講的雲市集的部分,我們會盡量邀請一些偏鄉的人來使用。
我們剛剛提的那些計畫,都是產業署的計畫。
有一部分是做 AI 的課程。我們署長有講說以後要跟比較專業的 AI 來合作。
就是 AI 課程的推廣。
不是,是我們訓練一些學生。
在署裡面跟資策會有一些專案在做。
署裡面有一些 AI 的計畫,像 AI 的訓練、應用的相關計畫在推動。
我找一下名字,但他們沒有空,我們已經講了將近一個月了。
跟部長談到會議紀錄的部分,有些新創有這樣的解決方式,也在想說是不是要一起合作,現在其實有在跟一個新創業者討論,只是最近業績非常好,所以沒有空理我們,如果維然那一套弄好就可以用。
院士好,我是產業署的胡貝蒂,我是副署長,過去其實跟部長以前做總統盃黑客松,不過是做行政為主,我非常感謝有這樣子的 AI 設置,即便不是工程師,也大概瞭解 AI 的部分,也就是知道 AI 做很多事,現在沒有上課,但是有一點概念,不過非常感謝有這樣的專案。
先 focus 在自己的範圍當中,期待後續的合作。
本來想像數位產業署比較多的是資服業或者是軟體業,可是現在好像新創業也是在內。
剛剛討論到其他兩個合作,我們都會積極協助看怎麼樣合作。
這個部分我們後續會再跟國發會討論。
會覺得是不是有點重複?我們可以跟國發基金討論,我們之前在中企處有策略投資方案的部分,國發會的創業天使很容易通過,所以未來很多新創都會往那邊靠攏,因此我們另外拉出來的時候,不曉得效果會怎麼樣?
這個是未來可以很多合作的部分。剛剛同仁簡報有提到,國發基金現在的創業天使計畫,有 50%都是經濟新創的相關計畫,如果獨立的話,我們會很開心合作。
剛剛理事長提到創投主管機關的部分,目前還是在工業局,沒有隨著業務移撥過來。
我們已經 8 年了。
但是要搭配 ODA 的戰略,或者是網路組織要如何搭配,才會配合做產業機關的研究來瞭解,目前來講是沒有大型的經貿在進行,113 年我們也跟國科會的相關科技預算來爭取。
其實一般預算以來一直都是工業局、技術處、商業司、中小企業處,DMA、DSA 或者是數位轉型的時候,其實對於新加坡或者是其實是有涉獵的。
沒有,這個是新的題目。你們會怎麼樣跟他們合作?
這個跟禮拜一團隊意思是一樣的。
因為會 spin-off 出來。
我們會照顧到軟體相關的新創,一般就會進到徵案路徑,部長講的是 SROI 路徑,當然是有,我們是鼓勵一般的新創,法人要參與,我們也樂見。
技術處給工業院等等確實是有給法人開發的經費,但是從技術處移來到部裡面的經費並沒有到 5,000 萬,這種性質的幾乎沒有,所以變成我們現在有的預算,像過去 SBIR 是到部裡產業署,我們也會補助一些新創去開發,也是會給他們一些支持的經費,因此特別針對法人的部分,當然應該比較沒有,現在有的是部長常常在外面講的,也就是前瞻當中針對 PoC 的計畫,有一些構想到後續的落實,也就是可以跟民間結合的話,這個部分是未來部裡面支持的重點。
提醒一下總統頒的時候是不一樣的獎盃,跟去年不一樣。
因為今年也會邀請去年得獎的國際松團隊來,今年比較完整,去年的獎盃比較不一樣,提醒一下而已。
主要是到亞灣的企業參訪,在人數有限之下,我們可以安排。
如果是主辦單位寫經濟部的話,署名應該是放經濟部比較好,處裡面比較容易處理,如果主辦單位經濟部的話,我們會往上簽。
我們請主席單位來說明。
focus 一些專區,所以有好用的也歡迎上到 ESG,我們也持續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可以上版。
我們可以有練習器,對於淨零碳排是有方便大家計算的工具,我們在徵案並沒有很多,像 ESG 這一種好用的 SaaS,並不是這麼多。
比較難,現在是用雲市集的方式來包。
我們沒有 KPI。
通常是勞動部。
另外一個 TCA,有一些國外的人才現在沒有辦法過來,所以先用在台外國的人才,然後去企業實習,或者臺灣的人也可以去國外實習,我們希望透過多一點機會,不管是臺灣的企業怎麼樣用外國的學生,就未來可以用的人,企業自己來訓練想要的人才,這個是重點,我們有這樣的平臺可以協助大家,學一些數位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