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提案的決策過程,主要還是由機關內部首長同意來作協作的引入,因為剛剛有說到,計畫是第一年推動,各方對於計畫的想像跟對愛情的想像一樣,都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協作讓大家有對話的機會,所以比較會有一致的共識;桃園青年局,在計畫成立之前已經存在了。
簡報的後面,跟各位工商服務一下,在明年 1 月 11 日南區青聚點有一個正式啟用的活動,這個是四區青聚點第一個啟用的活動,我們也會安排串聯儀式,感謝政委已經保留行程來增添活動的光芒,因為屏東是一個農業大縣,所以在地的特色會有無人機的考場、共享廚房、農產品的展售空間,還有賣農產品要直播的直播工作室,下午則是會有一些軟性的交流,相關的規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到時歡迎大家一通來到區域性青聚點第一場活動跟啟用儀式,謝謝大家。
在建置完成的同時,其實軟體的服務也已經同步展開,所以在四區裡面也陸續辦理青年培力活動,還有進行一些地方創生團體的盤點與串聯,在明年度應該可以順利發展出更多元的培力活動。
由於區域性青聚點是運用既有的空間來作空間的整理,現在目前我們規劃南區的部分應該是在年底之前完成建置的作業,中區、東區有牽涉到老舊建築跟歷史性建築物的關係,預計明年 3 月份也會完成。
東區青聚點坐落於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四號倉庫,有點像台北華山的文創園區一樣,只是我們的青聚點是其中一個倉庫,希望在這個地方能夠結合返鄉青年來創造青、銀共創的機會,並且運用實體、數位的平台連結東部的三個縣市,以上是四個青聚點的簡介。
南區的部分則是位於高樹鄉原來的南化國小,這個學校已經廢校了,現在是朝向活化再利用,所以南區的青聚點主軸是以南部的農業為主,他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 AI 智慧農業的基地,透過智慧科技、農遊體驗、運動休閒跟 Working Holiday 的議題,讓大家有機會可以對話、參與公共的事務。
中區的部分,原來提案場所是在雲科大、另外一個地方的警察宿舍,後來換成斗六附近的舊警察宿舍,希望透過警察宿舍可以連結成文化的創意聚落,中區有六個縣市的深度走讀,幫助青年能夠有認識地方 DNA 的機會,並且可以讓他們彼此間跨越縣市有一些合作與串聯的可能。
在經過這三個月的協作之後,我們最終在 6 月份的時候,有評選出來四區的區域性青聚點,在北區的部分,也是在桃園青年事務局的空間,主要是希望透過青年局、桃園館所,可以提供在地的培力活動,並且也會連結北部的七個縣市。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就像產業面向,在北區部分可能比較重視的是產業轉型及聯盟;在中區的部分是希望中區的多元文化,可以發展自己特色文化的產業;在南區也希望多給予一些創業的機會來協助產業發展;東部則是建立品牌化的特色。我們後面包括交流、培力、空間、培力與交通,我們可以看到的確因為地域不太一樣,所以大家的需求會有所差異。
經過四區、六個縣市,縣市政府展開了青年協作,我們可以發現青年夥伴可能在經營不同的社會或者是商業活動,在做不同的計畫,所以關心的議題也會有所差異,有關於地方創生的部分,他們關切的議題可以歸納成六個面向,包含產業、交通、夥伴、文化、空間與培力。
宜蘭的部分,宜、花、東雖然是在東區,但是橫跨的範圍非常多,所以宜蘭的部分,主要協作方式是透過實體跟數位平台併行的方式,希望可以建立同鄉或是地方認同的網路,因此在整個疫情期間辦理協作會議,我們有許多的會議都改成線上的辦理,包括了一些對話、焦點談話的訪談、問卷的調查。
屏東是透過「地方交流會」,把旅宿業者、農業、餐飲、休閒等等的這些單位辦理多場次的對話、蒐集意見。另外也有進行一些訪談的協作,包括了實地訪談,他們訪談二十名的青年,另外也被數位轉型,所以也透過線上問卷的方式,訪談了 72 位的青年,高雄市也有做一些協作會議跟訪談。
我首先以桃園市為例,因為桃園具有原住民、客家、農業等等的特色,所以他們用這樣的主題來邀請不同的青年對談,最後再把所有的青年團體匯集在青年總局來對話,基隆這邊也辦理三場協作工作坊。
這邊是我們實際在做剛提到願景工作坊,也就是大家把青年的需求提出來,然後拼貼出來對於區域性青聚點的想像。接著是實際演練,讓各桌能夠打破區域間的藩籬。在 3 至 5 月間則是由縣市政府展開自己的協作。
第三個是實際操作,我們就回歸北區,然後就放在同一桌,也就是北、中、南、東的四個桌子,讓他們可以彼此瞭解如果有兩個縣市政府提案的,對方的計畫是什麼,彼此看到的觀點是什麼,也許大家的思考就比較打破區域的限制,因為地方政府是以行政區轄區為限制,所以難免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比較以自己縣市的事宜來為優先的考量。
第二個願景工作坊的部分,我們把地方政府的人員全部打散,也就是說,大家分組以後,用純粹「我是青年」的角度,來探討青年對於地方創生、建置區域性青聚點有哪一些期待跟需求。
第一個是告訴地方政府的人員,包含第一線的承辦人員、具有決策層級的長官,什麼叫做開放政府協作機制,要如何運作。
因為要推動協作輔導,首先我們還是希望大家對於這整個開放政府的運作方式能夠有所瞭解,所以在 3 月 10 日的時候,邀集各縣市政府一起來到台北,我們來舉辦這樣的共識會議,而這個共識會議當中,主要有三個核心內容:
協作輔導機制的推動,PDIS 提供了許多開放政府協作的概念、運作與技術方面的諮詢,青年署則是提供了一些審議式民主的人員,因為青年署長期在推動青年公共參與有一些審議式民主的主持人名單,也有許多在地從事地方創生、青年團隊的名單,我們也提供了一些經費的補助,提供這三個月來協作可能會產生的費用;地方政府的角色,可以說是第一線的執行者,就必須要以區內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來作意見的溝通跟捲動在地的青年。
在協作的輔導機制,首先要謝謝 PDIS 小組給我們很多的幫助,因為這次北、中、南、東總共有四區,但我們選了六個案子,所以大家可以知道有些區域有兩個名單,下面就可以看到,像北區、南區,北區有基隆、桃園,南區有屏東、高雄,所以在爭取區域性青聚點方面,這兩個縣市政府本身會呈現又競爭、又合作的態勢,至於中區、東區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較。
由於剛剛有說過,因為區域性青聚點是全新的計畫與嘗試,因此我們發現其實縣市政府所提來的這個計畫書,其實對於區域性青聚點的角色發揮還是滿模糊的,所以在第一次評審會議的時候,委員決定先選出潛力名單,先選出六個潛力名單,在 3 月份的時候導入開放政府的協作機制,給予三個月的輔導期間,再由縣市政府提出修正計畫書,決定最後區域性青聚點的名單跟補助的金額,我們透過月報、聯繫會議、實地訪視來檢視推動的成果。
整個計畫的推動歷程,其實我們從去年的 12 月開始公告區域性青聚點的申請須知,一直到今年年初 1 月 15 日截止,全國 22 個縣市政府,總共有 13 個縣市政府提出了提案。
換句話說,有點像有介於家、工作場所的第三空間,讓人民願意在這邊駐足停留,甚至產生一些對話、交流的可能,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慢慢累積、推動地方創生的社會資本,日後可以形成一股由下而上發起的力量。
但是這樣說完大家覺得青聚點還不是很瞭解,用這個圖來說明,區域性青聚點是希望作為一個地方創生青年區域交流平台的角色,也就是讓在地的青年團體或組織願意到這邊來,並且讓一些有趣的事情、人可以在這邊聚集。
主席、各位與會代表大家好,首先在簡報之前,先跟大家說明一下什麼是「區域性青聚點」。這個計畫其實是青年署配合國發會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在今年度才啟動的新計畫,主要的目的在於鼓勵各地的青年可以多多接觸地方的事務,進而投入地方的行動,我們分成北、中、南、東的四個區域,主要是在各個區域裡面找出一個案子提供補助經費 1,375 萬元,這是為期兩年的計畫,補助的內容包含了空間的建置、人才培力及日常的營運,希望縣市政府可以利用現在所有的公有房舍建築來提供未來青年交流的場域。
110 年度列出來的團隊是 23,他們是台北大學企管系的學生所創建的二手衣平台,我們只要在線上預約,就會有物流業者到家裡來收取二手衣,清洗之後透過真人的試穿,民眾可以自己在上面購買,賣家給 80%的回饋金,如果賣不出去的話,這些衣物就會捐到慈善團體去,以上是 U-start 的簡單介紹跟 110 年度的執行成果。
以下我們來簡單分享一下 109 年度巨獸團隊的內容,主要是利用黑水虻這個小小的昆蟲,大概我們的指甲片可以放下兩隻黑水虻,那個是非常微笑的生物,生命週期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巨獸科技主要是運用黑水虻可以分解廚餘,依照傳統廚餘的方式,碳排放少了 50 倍之多。
此外,還有農廢棄物的開發再利用、二手衣的平台,由於 110 年度,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評選,所以這邊所提到的是通過第一階段的補助件數,是比較多的。
我們看到 110 年度的團隊,他們的提案內容,主要包含銀髮失能者的健康促進、環保杯的出租服務、地方公益的振興。
我們以下簡單分享一下 109 年度、111 年度創業團隊的分享內容。首先,109 年度有四個團隊獲得第二階段的補助,他們創業的主題,包含透過運用教練課程、促進長者健康的必要運動、建立狗狗家庭教育學院的浪犬模式、利用黑水虻處理廚餘與再利用的巨獸科技、研發胸膜產品及幫助女性提升胸部照顧的優妮客公司。
為了因應政府推動社會創新政策的方向,U-start 計畫在 107 年開始,我們在原本的三大類申請類別之外,另外新增了社會企業這一類,由表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 109 年社會企業類的申請件數是 52 件,110 年的申請件數是 50 件,大概都是占整體 2、300 件申請案件數的 15%,由此可以反應出年輕的創業家已經可以看到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有社會、環保的意識,還有從這邊延伸出來的商機。
U-start 計畫從 98 年辦理到目前,總共已經辦理了 13 年,在這 13 年的過程中,已經協助了 1,111 個團隊獲得補助,成立了 712 家的公司,目前營運中的公司有 385 家,這些公司所擴及的市場,除了臺灣之外,也到其他國家、歐洲,甚至遠至非洲。
在第一個階段,我們會提供創業團隊 35 萬元的補助款,再結合 6 個月的輔導期間,讓團隊能夠有機會來試驗構想,之後團隊可以再申請第二階段 100 萬元的獎金,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資金的協助之外,我們也提供了百大業師的創業門診服務,另外也有 U-start 社群交流,幫忙這些年輕人能夠串聯新創網路,也提供各種聯合行銷機會,例如參加 MeeTaipei 的創新創業嘉年華會等等。
主席、各位長官大家好,青年署報告創新創業計畫 110 年度的執行成果,U-start 計畫的推動主要是希望提升校園的創新創業文化,我們的運作機制是結合學校的育成輔導單位一起來推動。
因為這個計畫是分階段改造使用的計畫,有些硬體的工程因為受限於歷史性建築物的規範,可能沒有辦法一次到位,所以在9月份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部分空間的啟用,也許到年底的時候,比較有具體完整的場域來提供大家使用。本計畫的空間只是載體,更重要的是,希望促成真正有趣的事情,可以在這個空間發生,我們希望在這整個協作期間裡面所蒐集到的意見,能夠反應到最終區域性青聚點的功能上。因為規劃階段的協作已經完成,是否建議可以解列,我們在今年第四季的時候再提出成果。
各個縣市政府在蒐集完青年的意見之後,青年署在5月17日也辦理了第一次的聯繫會議,提供各個縣市政府能夠互相交流在協作經驗的機會,在6月7日則辦理第二次決審會議,從六個潛力性的青聚點的縣市政府當中,最終決定了四個縣市政府作為獲補助的單位,北區的部分是桃園市,中區是雲林縣,南區是屏東縣,東區是宜蘭縣,各個入選的地方政府將在9月份的時候,完成部分空間的整備,正式啟動各區青聚點的營運,其後各個縣市政府也要負責青聚點的日常維運,辦理各式培育活動、場次,串聯地方創生的相關組織,來幫助更多的青年來投入地方創生的發展。
在協作的期間,各個縣市政府總共辦理了14場次的會議,除了這些會議外,另有許多原規劃要用協作的方式來辦理,但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的關係,所以在5月15日之後,有些協作會議不得已只能改以線上問卷、焦點團體訪談,或逐一訪問的方式來進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報告「打造地方創生區域青聚點」,本計畫在今年2月5日先評選出六個具有潛力的區域性青聚點名單,之後在3月份,啟動了協作的輔導機制,在協作的期間很謝謝唐鳳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提供相關的諮詢,青年署則提供每個縣市政府20萬元的經費協助,此外,也提供了一些協作會議主持人的名單、在地青年的名單,來幫助各個縣市政府進行青年意見的蒐集。
謝謝PDIS提供了許多開放政府協作、架構、技術方面的諮詢,我們希望透過三方的合作關係,可以讓地方政府有效蒐集到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並且捲動青年的參與,因為這個案子我們在5月中、下旬才會辦理各地方政府的聯繫會議,預計在6月份決定最終的區域性青聚點名單,建議是不是請主席同意我們在7月份的時候,再來報告這整個協作運作的成果報告。
為了讓地方政府可以充分瞭解怎麼樣來作協作,我們在3月10日也辦理了協作輔導說明暨共識會議,會中六個入選潛力青聚點的縣市政府都有派員出席,當天計有24個人出席,之後我們在3月23日,有針對需要進一步瞭解地方政府,包含基隆、雲林、屏東這三個縣市,也提供了個案的輔導協作,所以在3月11日到5月31日之間,會由各個地方政府來邀集區內各方利害關係人進行區內的協作,青年署這邊也有提供額外的資源,提供他們在協作期間可能需要的經費,也安排了審議式民主的主持人名單供青年來作參考,還有在地青年團隊的名單。
為了使各個青聚點的建置更能回應地方創生的青年需求,讓青年發揮主體性,並且納入協作共創的機制思想,我們在評選小組的2月5日委員共識會議當中,決定給予地方政府三個月的協作期間,這邊特別謝謝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適時出現,給予我們許多開放政府協作機制的技術指導。
教育部青發署報告,打造地方創生區域性青聚點是青年署剛啟動的新計畫,主要的重點是希望透過北、中、南、東四區青聚點的建置,提供讓有意投入地方創生的青年有交流的場域,同時也可以形成人才的孵化器。
最後結語是因為隨著時代在進步,其實U-start也會跟著一起調整整個提案受理主題的申請,我們希望U-start計畫所賦予的實驗精神,也可以幫助學生更能夠勇於大膽挑戰與創新。
108年的團隊,我們這邊提供了四家,第一家是發展出纖維模來做乾淨的水,也就是濾水器,可以隨身攜帶的材料。另外,可以利用閒置空間來作為老人照顧服務中心的洗腎事業。第三家是運用蚯蚓的生物特性會來翻糞土、糞便可以改善生物,最後一家是建立二手衣物交換平台的有限公司,以上是這兩年社會企業類類型的提案內容。
第一件是合創生物資源公司是用魚鱗的二次複產物來做大家在珍珠奶茶喝到的珍珠,在新南向的會展當中,這個產品當中是非常受到歡迎跟肯定的。另外,也有運用糖廠的落葉廢棄物來製作成紙漿及紙製品的文創。第三個是用蛋殼來做成鈣片跟我們會用的柔珠的艾雪生技。第四個是回收玩具為基礎,並且設計出創新課程的生活。第五,則是開發出可以將家裡廚餘變成肥料的零廢棄的環意有限公司。
以下跟各位分享一下這兩年在社會企業類績優團隊的提案內容,因為其實滿多元的,所以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U-start計畫這兩年對於社會企業的命題有一些調整,在107年的時候,我們把主題設定為循環經濟來作為當年度提案的主題,所以總共有29件提出申請。在108年放寬這樣的命題,凡是可以促進SDGs 17項永續發展指標的其中一項的創業提案,就可以符合U-start社會企業類的徵件,因此108年有增加37件、提出申請。
U-start計畫在這兩年為了呼應行政院社會團隊創新政策方向,也就是在文化創意業類型之外,還有新增的社會企業這個類型,可以看到107年社會企業類的申請件數是29件,占比10.5%。到下面的表格是108年社會企業類申請是43件,佔比是17.5%,另外根據109年,因為剛剛受理完畢申請,今年度在303件的申請案件中,其實社會企業類也有52件,占比17.16%,由此可見社會企業已經成為目前校園創業的大勢所趨。
再經過六個月的構想驗證期之後,團隊可以爭取第二階段提供最高100萬元的創業獎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搭配輔導措施,像創業門診的服務及U-start的交流平台。我們也提供聯合成果的展示機會,像去年就參加亞洲最大的新創展,也就是Meet Taipei創業家嘉年華會,為了呼應新南向政策,本署也邀請U-start團隊組成商機交流團,參與在新南向國家舉辦的形象展、設置專區幫助他們做國際市場。
整個計畫的運作機制其實就是因為青年創業常常欠缺的是資金,於是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就在第一階段的時候,先提供35萬元的補助款給青年團隊來驗證其創業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