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很謝謝大家來,我剛剛看到有非常完整的整理,所以不曉得是哪一位要先跟我們講一下目前整理討論的情況。
-
政委、各位長官,大家好,我們現在要報的是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部分,今天會講中心的定位、推動的規劃、計畫架構及永續的部分。
-
社創中心整個理念為希望在整個社會下有一對話平台社會價值之彰顯與議題吸納,一方面是有需求,也就是現有的議題要被解決,也就是可以放在我們這一個平台,有能力的人也可以從具體的問題出去解決,解決問題之後的成果與經驗再回歸到社會的創新平台,讓資源永續跟擴散,直接可以提升弱勢就業的人口協助產業的升級及轉型。
-
社創實驗中心的定位,以開放、群聚、試驗、永續,帶動國內的創新環境升級並提升全民的幸福指數。
-
中心的推動規劃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現在開始到明年的4月左右,希望先優化穩固基礎建設,提供安全無虞的共創空間,開始帶動跟串聯社會的一些資源、社群網絡,在明年可以開始把整個育成的服務加速,對社創的創新團隊能夠加速育成,然後對整個社區,並擴散到整個臺灣有共有、共享的地方。
-
整個計畫有三個,第一個是實驗建環境極簡空間修繕、打造開放實驗環境,希望可以結合社會資源及營運輔導機制並建構社會創新生態,希望透過中心串凝聚,把各地或全球的臺灣社群加起來,可以實際解決機制,可以建立國際合作及社創的平台。
-
這個是我們空總未來會進行優化的部分。(簡報第7頁)
-
希望可以以環保、永續的部分打造社創空間。
-
(簡報第9頁)9月前左右會極簡、安全、設施的環境會完成10月會再加強漏稅整體的部分,還有最重要的高壓電的修繕,因為整個電的部分是最重要的。
-
(簡報第10頁)空總的部分有兩區,一個是文電中心,另外一個是軍務,是分一、二樓,樓下是教育、交誼廳或者是訓練教師或者是共創空間,樓上的話是大平台的大展演空間或者是商談的會議室。
-
(簡報第11頁)這裡有兩層,有POB、POS、POC是呈現及服務的部分。
-
可以B-5是團隊進駐,20個團隊是六十人左右的開發社區,不管是3D列印或一是數位攝影棚,都會在這邊去共同研發、創造。
-
(簡報第12頁)不管是實驗室的設備或者是在整個開放空間,我們都能夠提供線上的申請。這個部分申請的是進駐團隊,如果是非進駐團隊可以申請,填完以後,我們希望可以mail給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會是使用者付費針對使用者的次數來著手清潔費。
-
(簡報第13頁)這個是未來展場的設計空間,旁邊是展場,可以讓體驗著在中間使用及體驗服務。
-
(簡報第14頁)上次我們很快把整個有關於對實驗中心的計畫,規劃不同的分項,昨天有先針對諮詢會議當中所關心的內容。
-
我們簡單整理了一下諮詢會議上對應上來的分項,像第一個主題是有關於實驗建環境,像把諮詢會議當中的相關內容來一項項討論。
-
之前有提到社企、社創的展示空間,將來的展示空間,應該是一樓B2、B3及B1,我們希望變成展示空間,將來的成果就在那進行展示。
-
有關於廚房的相關位置,像A1將來要做成多功能的展示空間,基本上就是多功能的空間,所以A1那邊會是類似微型廚房、咖啡廳。
-
所以廚房跟咖啡廳是同一個空間?
-
對,是一個可以讓大家同時做軟性共同用的空間。
-
販賣是用無人雜貨鋪的方式倉儲的部分,我們希望是在兩棟以外的空間或者是地下室,如果地下室可以透過open challenge,也許是一個好方法,或者是擺貨櫃,也就是除了兩棟以外的地方來進行。
-
接下來有關於整個實體空間的部分,我們原則上是希望在短期提供社創的團隊來使用,我們還是會酌收費用,免得打亂空間,這個跟其他這一些所謂的社創主要不一樣。
-
有關於大型團隊或者是跨域交流,包含我們進駐的辦法來處理。
-
有效O2O的機制,也就是歐付寶提供免手續費,我們鼓勵到時的團隊,到時候想要展演或者是展示的團隊都可以應用這樣的技巧。
-
有關於資源整合及隔音、吸引及基本設施,這個是按照之前的概念去作規劃,最後我們會儘量,並不是要讓他們有很大的負擔,但是希望他們珍惜這一個空間、資源,所以會用使用者付費的概念。
-
最後,有一些基本的設計及軟性的規劃,我們會不斷加上去。
-
有關於主題式的展演,我們希望每兩週一個主題,在最後一次的會議上我們做這樣的宣告,有些展演的題目是我們去發想,有些展演是各個社創團隊自願或者是自己想要去看到成果,由我們發想的focus是卡整個臺灣、全國各縣市的領域,我們也希望如果有機會的話,是國際的領域帶進來,這個是由我們主控。接著是各個團隊都有自己的想法。
-
合作洽談室是在原本的青創基地上有留洽談的空間,進駐的空間是二樓的B5、B6,這兩個地方。
-
讓沒有進駐空間的團隊,可以來討論跟應用,我們留了非常多的小型空間使用,雖然沒有辦法進駐,但有各式各樣的空間可以讓他們使用。
-
就寫「機動配置」。
-
當時的社企聚落是希望透過廣宣、輔導,我們希望這一個地方再加上試驗場域、跨區聚落平台,這個是有區隔出來。
-
這個是我們場地建構成實驗的氛圍出來。
-
第二個,有關於開放助社創,我們還是有一定相關的規範,我們最近會提請中企處核備,我們就會開始廣宣。
-
未來這一個團隊是否適用,將來在進駐辦法審查的時候,我們會邀請各界的專家來提供建議,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希望要達到的目的,就是不要到時候進駐的團隊都是同一個類型,我們希望彼此間是異質性及互補的效果。
-
退場機制其實也不是退場,而是時間到了,也歡迎隨時來這邊辦活動跟回來,我們希望有一定的退場機制,也就是時間到了,這一個空間就要讓給其他更適合的團隊進駐。
-
這一些團隊某個層面上來講,還是可以隨時幫我們提供建議跟想法的團隊。
-
政府對話諮詢,政委希望每個禮拜三早上9點至12點,我們會在營運中心準備一個位置,順便會有所謂小型的討論空間,如果假設需要比較多人,我們再用會議室來處理,因為我們的同仁也會進駐在那個地方,所以政委如果有什麼需要的時候,我們會提供support,這個就是在一樓,也沒有什麼嚴格說一定要誰才可以進來,大家是很open,如果想要進來就聊一聊,政委希望比較大的空間或者比較多人,我們就再找其他的會議室。
-
至於企業資源的挹注/媒合規劃。接著往下,政府採購會從青創圓夢來跟進度。
-
團隊進駐之後會分級,有可能是共同的問題,我們透過業師,進行主題式小組諮詢來處理。
-
我們也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中介組織來參加,當時的會議有談到可以永續經營,但是我們想到希望更多的中介組織來提建議跟想法,我們希望是第五年以後,這個就是願意扛起社創實驗中心,政府就可以退場,可以讓他們永續經營下去,我們不斷希望中介組織來參與,設計將來經營的機會。
-
服務的對象,我們並不是只有跟社會創新相關的團體或企業,我們將來面對的是社會大眾,所以當時在定位這一個中心的時候,很重要的請是發揮讓大家認知、瞭解社企,有機會去touch社企相關的成果,因此當時的目標是從這一個角度出發。
-
整個中心最後的定位,其實剛剛組長一開始的簡報都有定位,我們定位這樣的服務給大家,而且四個重要的策略,我們希望是開放、創新、透明、永續,這個是我們的策略。
-
進駐的資源跟優勢,我們前面都有體過了,我們會透過不同的階段來有不同的輔導與資源。
-
是否有與民間合辦活動的可能性?其實我們有相當多場的活動,第一層是大型高階的主管,會跟我們提到有關於社創的活動,第二個是跟各個不同中小型企業的中高階主管面談,最後有一百場,到各地不管是民眾或者是社創新活動或者是社企團體來進行對話,所以從不同的層次來進行合辦活動的這一件事,甚至我們希望把國際的連結拉進來。
-
比重的空間,現在差不多是各1/3,有辦公人員的位置大概是1/3,有進駐的活動空間大概是1/3,最後有展覽、自由交換空間也是1/3。
-
目前常態跟是用進駐辦法來管理。
-
至於有無延長進駐規劃,我們希望維持三、六、九個月,希望可以把政府資源更多來使用。
-
上次我們的規劃,因為六個月為單位,所以我們大概每一年固定8月開始招攬,10月1日開始進駐,2月公告,4月進駐,用這樣的方式來因應進駐的要求及機會。
-
整個輔導的機制,包含沙龍跟大師開講,這個按照剛剛的規劃,我們都一步步往下做。
-
最後,是不是有資源回饋的機制,我們沒有強制,但是我們希望在審查項目當中當作是主題,比如自認來認養這一個地方,或者是回來這邊可以做一些扮演大師或者是經驗分享,我們希望列入審查項目,但是不是強制。
-
最後,有關於社創登錄資格,我們會透過中企處的青創圓夢網畫得更清楚,並不是一定要登陸才可以進駐,但是我們希望將來是可以登錄,然後可以join到政府採購。
-
至少過六個月之後,如果符合就登錄,如果不符合還是當NPO,那樣也很好。
-
也是社會創新,並不是社會企業,而是要經過登錄,一定的程序瞭解之後才會納入。
-
另外,我們希望扮演整個Hub的角色,並不是單純只做社創,並不是做整合及資源的互動,有些社會創新在當地才有用,不見得要拉到這邊來,如何扮演Hub的角色。
-
有關於直播工具、團隊國際發展與媒體宣傳,我們會配合現有的資源辦理。
-
傳播科技應用與學習、ICT的基礎,我們給不同的團隊會給不同資源的支持。
-
最後,我們希望凝聚中小企業的力量,引入打群架的概念,希望能夠做產品、服務,從量大到質精緻,我們希望可以慢慢扭轉很多,然後到將來的品質是值得讓人家稱許的,這個是第二分項可以做到的工作。
-
第三個部分是如何吸引人潮?也就是串群聚,像圍牆的部分,仁愛路的圍牆,文化部本來準備要拆除,只是時程跟申請,上次張政委辦公室也有協助我們來做這一件事,會由文化部跟經濟部來協助做這一件事。
-
我們還是按照原本的規劃,先怎麼樣把社企中心的招牌打亮出來,前面那個圍牆還沒有打掉之前,至少忠孝東路那一片會建構起來。
-
我們這邊先做,並不能說圍牆拆掉以後我們這邊還醜醜的。
-
文化部有它的整體的規劃,再幫我們加亮,在原本的規劃當中,從建築物的兩側很清楚知道這個是社會創新資源,藉由文化部的資源,可以更亮,我們可以朝這個目標前進。
-
有關於營運模式,像周圍的社區及六都的連結,像剛剛講的展示空間,也就是希望不只六都,還有臺灣各地的成果都會在那邊展現,而展現的目的是讓其他人知道我們有這一些成果,更重要的是,周邊的社區一起拉進來,因為擺在那個地方,就希望讓周邊的社區可以一起join進來,甚至于周邊的社區因為這樣子而跟其他縣市的連結。
-
花東已經知道要連什麼?
-
花東就是兩個focus,資策會在花蓮跟台東都有相對應的據點,他們要的是農業跟觀光,我們會把這兩個當作第一個標的拉進來,現在跟工研院、花蓮先政府、東華大學及台東大學組織一個創新中心,我們希望把這一個議題不斷拋出來,有機會就把他們的成果拿到這邊來大家很快看到。
-
我前幾天去工研院的Omega zone,發現你們已經合署辦公了。
-
我們在台東有據點,他們在花蓮,已經在進行了。
-
我們希望中央出了這樣的資源,中央起了頭,而地方政府可以接手下去,地方在地的大學可以把年輕學子不斷補上來,才是讓東部整個有慢慢發展出來的潛力。
-
完全同意。
-
我們希望未來在做Open Challenge的時候,大家可以把地下室的想法先多,讓我們知道一下,至少畢竟到地下室去之後,包含聲音、空間及噪音比較容易解決的,但是我們沒有先入為主說一定要怎麼做,而配合未來的……
-
地下室很大,如果整個地下室都用,不叫小型加工廠,而是中型的加工廠。
-
不同機制不同展現,有些是針對農業、有些是針對創客,有些針對各式各樣的,如果政委到過就知道有一個小型的打樣空間,地下室一、兩個房間有那樣的建構,那是很棒的。
-
那很棒。
-
國際化的部分,我們會從國際通路到國際大廠,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們希望把國際的資源拉進來。
-
線上課程的即用性,中小企業處有一個大陸大學校,我們會連結起來,甚至網路大學校扮演一個直播的機制,有一些課程可以看得到,將來我們的活動、展覽都會有直播的能量,直播完之後就會變成留在上面讓大家可以隨時回來觀看,這個會讓網路大學校有越來越多充實的內容。
-
社會創新議題的連結,我們透過Open Challenge,一開始的題目先把地下室當題目,但是後續希望有四至五個不同的議題,經過我們討論出來之後,把它放出來,然後希望得到大家的投入。
-
實驗中心要扮演連結社群的角色,所以簡報那邊就會跟各個社群連結。
-
國際議題教育,也就是我們在那邊廣宣的目的是,大家的資源比較多,如果在那邊可以把某些議題吵熱起來,不管是國內的六都或者是五都或者是發聲的機會就是對國際發聲的機會。
-
我們會有策展的機會,所以可以標這個是哪一個永續發展的目標。
-
是,我們利用這樣的方式跟國際連結。
-
虛擬地圖提供資源登錄,我們希望可以越來越蓬勃發展,有些企業解完題之後願意回饋回來,我們希望在這個地方可以讓大家找到適合的內容,也就是前面的概念。
-
國外人才也是一樣,是主題式的策展。我們希望中介組織或者是民間單位如果很棒,為何不放手?
-
前一、兩期不用太著重提供多少的回饋上,我們看營運狀況,也許三至五期都比較好。
-
如果民間接得很棒,有點像資訊業幾乎都是民間組織自己在運作了,政府當然是放手,必要的就提供資源。
-
不好意思,我有幾個問題想要確認一下。
-
前面講到無人店鋪的部分,我有一點好奇,因為社會企業賣的東西很有故事性,像我買手工香皂跟賣可口可樂不一樣,所以是不是用無人商店是不是最好的規劃可以再思考一下?
-
其實可以跟各位分享一下,無人商鋪有無人商鋪的用途,就像剛剛組長講的,飛燕計畫的人大部分都在那邊,坐在那邊也是另外一種挑戰,也不能說煎熬,但是如何用ICT的技術,也就是讓你有故事可以聽。
-
可以放影片、對話機器人、視訊。
-
甚至有直播的效果。
-
在外面就可以宣傳。
-
我們希望可以往這一個方向走。
-
原本在做的,商鋪的概念希望是飛雁計畫進去。
-
在那邊賣東西不限於進駐的廠商
-
當時組長就講過透過O2O,也就是你覺得這個不想要,直接送貨過去,這個也是make sense。
-
我們來的時候有討論過一些題目,空總有一些問題,有一種方法是O2O,是線上買的。
-
所謂劃營業空間限制這一件事還是要解決,如果一些比較像之前提到市集很難要求每一個交易都完全線上進行,大家還是會有我們在建國花市、玉市再過來的情況,如果可以突破的話,性質就是不一樣,固定攤位的部分,當然可以用O2O的方式來處理。
-
其實不是O2O的時候,那就是流動攤位,那就有另外的解決方法。
-
會開發票的流動攤位?
-
不是長期,而是一日性的。
-
週末農夫市集攤販?
-
一次性的可以,每一周都來的話,那不可以。發票這一件事比較容易解決。
-
某個灰色地帶,如果用流動攤販的方式,我們是可以用實驗中心來做。
-
瞭解。
-
簡報裡面有提到O2O的方式營運,上面先寫歐付寶。之後其他廠商都可以加入?
-
我們希望不要產生營業(指收取手續費)的事情。
-
其實是自由開放的市場,你要怎麼競爭,那個是讓商業機制去處理。
-
你提到Open Challenge,地下室會開放給大家來提案,跟樓上一、二樓的時程錯開,是不是會有兩階段的工程?10月一、二樓開,地下室新提案進來,再敲打,對進駐的團隊是不是會有一些困擾?
-
地下室在10月以前完成會有一些挑戰,而且我們希望當成一個議題來讓大家發揮創意,我們一定會想辦法讓它稍微有一點區隔開來,像簡報有提到9月下旬以前會把電力解決,並不是說解決就解決了,要解決是全區斷電,文化部是否同意、文化部什麼時候沒有活動,原本工業局沒有什麼活動,我們要把時間點錯開,我甚至想說是不是可以在一天內搞定,這個是我們會找工程單位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
因為跟我們一般台電不一樣,台電是低壓供電到住戶,但是以前給軍方是高壓供電,如果要換的話,是要全區停電,不然我們冒不起這個狀況。太高壓,軍方再作降壓、減壓的動作,我們的措施就是要換設備,因為原來的設備太舊了,快要三十年。
-
子維是說確保要做了,發現工期要三個禮拜,我們是不是要在隔年的4、5月,就是在這一期做完,下一期還沒有進駐的空檔?
-
是不是利用進駐的空間或者是過年的時間,我們會試著去做,因為我們以前的習慣是只好多花一點錢。
-
政委講的是如何利用空檔,三、六、九,三個月也許review那一段時間。
-
我們會試著找空檔,影響到最低,我們希望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
-
未來這兩棟建物,會由資策會當中介組織當經營管理,因為我看紫檀會都有營業時間。
-
現在不是刷悠遊卡,二十四小時嗎?
-
原本我們的設計是9點到晚上的6點,那個是標準的開放時間,但是對於進駐團隊是二十四小時,有刷卡就可以進出了,就算我們把圍牆拆,旁邊也有鐵門,我們到時候會跟中企處討論,有兩個思考的東西,還是維持9點到18點,但是如果有活動,那就常常開著,如果今天晚上有活動,那就開著,週末有活動就開著。
-
第二個思考邏輯是二十四小時全開,這個也是一種思考邏輯,這個是需要保全在那邊準備的地方。
-
保全,文化部是不是有規劃?
-
物業管理在工業局,文化部明年會接手來處理,就是會有物業管理跟保全,
-
從濟南路那邊有警衛而已,靠近仁愛路就沒有。
-
那邊有一個崗哨。
-
這樣的意思是如果這邊要做晚上的保全,只需要做到年底,1月1日就開始?
-
我是假設我們希望開放出來,我們會先想辦法持續保全,那邊的安全我們處理。
-
我本來的青創基地就有跟保全簽約了。
-
你也簽到年底?
-
-
那就可以保持保全的工作機會。
-
APP園區另外一邊關起來。
-
就是忠孝東路三段開著?
-
-
我跟基地的同仁說,8月1日已經搬過來這邊。
-
如果假設這樣的話,由我們處理保全的問題。明年就一起來處理,你又替就業率提高一點。
-
你解決了中高齡就業問題。
-
那就二十四小時開著。
-
原本金華官邸就是二十四小時開放。
-
我們原本金華官邸的保全是10點到晚上6點。
-
但是二十四小時都可以進出。
-
我們再來談細節。
-
可能要加錢,我先問他有沒有經費。
-
製造了很多工作機會,年輕人說我的夜晚比白天美麗。
-
報告完畢。
-
文化部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詢問,仁愛路圍牆很多段為歷史建築,例如崗哨就是歷史建物,拆掉圍牆議題,事關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部內近期會開會討論,究竟是降低或是鏤空,定案後會再跟當地里長、正義國宅管委會及文資審議委員溝通後,再送臺北市政府文資審議委員會辦理審查,故前置作業需要花多一點時間。
-
空總在第一期的時候,也問過當地里長的意見,當時他們說可以拆。
-
文資委員要用另外的方式溝通,就交給主管機關了。
-
是全拆、降低,或是鏤空,我們會討論一個方式。
-
好,就交給你們了。
-
給我們一點時間,因為空總座落在臺北市,因此要拜託臺北市政府,所以請給我們一點時間。
-
沒有問題。
-
謝謝政委。
-
他們也有準備三場方向,因應政委定期到中部、南部及東部交流,先以中部來整理,看是不是政委要的,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可以馬上調整。剛剛有提到實驗中心的部分,有一些小點,其實是反應意見的多寡。
-
那樣做非常好,就是跟在白板上貼點、投票是一樣的意思。這樣非常好。
-
不好意思,因為時間比較趕,我們先以中部的資料統整,看長官這樣覺得這樣的形式可不可以,我們陸續整理,我們就朝兩個去整理,有一塊比較重要的,也就是後續跨部會協商討論的議題,因此我們分兩個部分來討論,相關的內容就請孟錡來說明。
-
我們先分幾個大項,也就是有關於社企定位的部分,國內社會企業的定義現在是模糊的,外界對於社會企業的瞭解有限,就綜整起來以後,也就是長官的相關回應,都有列在這邊,空白的部分就表示因為當時現場沒有針對他們的問題有作一些回應,到時候我們這邊可能有一些想法,我們都會再把它補充上去。
-
另外,可能這樣的問題,是需要各個部會要大家來幫忙,所以我們先來作這樣的處理。
-
接著有關於跨部會協處,像相關的法規鬆綁,當地很多人提到法規的問題,像有提到農地堆肥不同於工業廢棄物,必須要具備工廠登記證才可以進行處理,之後的部分會再請農委會作後續的追蹤,後面的部分是做簡單也許的整理。
-
空白的部分是當時沒有針對他們的問題沒有做回應,我們就會把後面相對應的部會,像財政部都會列上去,也請政委先看一下,看看這樣的可不可以?
-
我會建議左邊的編號是不是可以一致……因為社企定位的部分,也是各部會協處,所以分成兩大段比較沒有什麼必要,希望左邊的類別是一、二、三編下去,我們在聯席會議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說中區1-1等。
-
目前1-2說「待立法院通過」,那個其實好像比較不是,我記得當時逐字稿說的是「中企處正在協助研擬,待立法院通過金融沙盒之後,我們還會再提到立法院」,這樣比較完整,不然這樣好像有版本,其實沒有。其他都沒有問題,謝謝。
-
非金融沙盒,我們處是放在中小條例裡面,會有一個沙盒專章處理這一件事。
-
業別?
-
就是非金融,我們處長希望用一個專章來處理。
-
很好,沒有問題。
-
政委,你的聯繫會報,像中部開完之後就發文,建議在聯繫會報請各部會推派單一聯繫窗口?
-
會提聯繫會報的分兩部分,包括空總的社企座談以及三場分區座談,謝謝台經院幫我們整理出來。至於後續處理,建議由兩個方向處理,對外首先是釐清提出意見的社企朋友是誰,將來做得怎麼樣,要給社企回應。對內的行政部門部分,在這三場告一段落後,我們在下一次聯繫會報之前有兩個工作要做,第一個是將所有的意見盤點,第二個是將這些意見的主政機關確認後,先送該機關研擬回應,看他們是不是針對這個東西有新的回應或者是有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回應後,我們再提下一次的聯繫會報討論,在過程中下一次的聯繫會報的窗口就會出現了。
-
在那一次討論完之後,備查的備查、解除列管的解除列管,不然就繼續列管,將此回應再回給社企,這是我對這三場座談初步建議的方法。
-
秀玲講的也是問題,比方來的部會就當窗口,因為這一次跟堆肥有關,下次跟寵物有關,不見得是在同一個單位的時候怎麼辦?如果那個部會的人不願意當窗口的話,沒有關係,我們就公文行給他,就會知道是誰,因為聯繫會報本身就可以發文,那個是不得已的狀況,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直接找窗口比較快。
-
我們同時進行,發文還是發文,email還是這樣。
-
不好意思,關於現金交易的問題,空總已經有一個短期的解決方式,長期來看的話,是不是要突破不能現金交易的這一個問題?因為文化部是最後的主管機關。
-
一勞永逸是要做都市計畫變更,但是這要花時間,假設順利的話,最少要兩年;短期的話,剛剛有跟謝組長談過,他當時在工業局當副組長的時候,有提到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方案,權責單位還是在台北市政府發展局,我們再研究一下如何處理。
-
(以下不記錄)
-
剛剛提到地目變更,我建議不要往這一個方向思考,只要變更就要談回饋,那就是中央跟地方的關係,這個不是我們短期內(兩、三年)都沒有辦法處理。
-
即便是機關用地,我有問過台北市都委會的人,也就是30%的樓地板面積,是可以作附屬商業使用,也就是及零售,這個我有問過。
-
在幾十年前,內政部就有函釋過,所以我真的建議文化部真的要跟台北市都委會、都發局詳細問清楚,就我的認知是沒有問題。
-
舉一個例子,像現在的劃撥園區就是機關用地,但是劃撥的聲音大家可以週末去看看,從固定的商店到零售攤販,那個不得了,幾萬人在那邊消費,全部都是現金。
-
我補充一下,30%那個是確定的。
-
最主要是地價稅的問題。
-
那就要講清楚,這不是限制,而是稅的問題,這個是兩回事。
-
在聯繫會議我說是稅的問題,並不是不行的問題,工業局當時希望不要繳那一筆稅。
-
我們上次討論不要管主要的計畫,而是細部計畫變更,也就是機關用地,然後可以說做什麼使用,我們有查過台北市政府也有這樣的前例,只是大概2公頃以下,並沒有像7.1公頃這麼大,既然他們有案子,而且都是台北市政府自己的機關用地變更,也就是把細部計畫裡面後面加文化設施使用,我們也有前例來溝通看看是否可行,也就是不要弄到兩級都委會同意,都是曠日費時,通過之後還要送到內政部,黃金時間都不見了,所以我們也這樣突破。
-
另外剛剛講的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裡面的一些相關條件,我們也會跟都市發展局來談,不過可能要花一點時間,國有財產署還沒有把同意權給我們,雖然院已經先通過公共建設計畫兩年,我們也花一點時間跟國有財產署(瞭解),我們要拿到之後,才能以地主的來跟發展局來申請這一個東西,不過我們可以同時來做,也就是跟國有財產署作業,然後發展局再來看怎麼寫,我們才能過關,這個可能比較快,都市計畫真的是礦日費時。
-
不過我們做事要有一個目標,也就是我們會根本解決這一個問題,但是有階段性的。
-
還有想要討論的?
-
可不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未來臺經院跟KPMG未來的分工怎麼樣?因為我們現在不是很清楚。
-
現階段我已將原來的社企聯繫會報的幕僚跟智庫調查都作結合,請台經院擔任智庫深入分析社企各個面向及尋求可能解方建議。
-
KPMG是輔導面、台經是分析,企總是行銷,也就是這三個支柱會支撐我們的社企。
-
唐鳳有公開幾次但是還沒有瞭解跟確認可行性到什麼程度,預計從10月開始,每兩個禮拜去行政院中部、雲嘉南、東部,等於是下鄉例行化。
-
我們也在等你的答案,9月跟我講。
-
大家覺得可行性?忙得過來的意思嗎?
-
建議每場規模可以不要邀二十幾個人?可以精緻深入些
-
如果第一波有這樣的具體回應,是具體,而不是容後辦理,其實同樣的問題就不會再提出一次了,這個東西放出來,不只中部、東部及南部都可以看到,知道解決問題是要去哪裡查不要再提一次,因此以我們的經驗,未來只會越來越聚焦,絕對不會越來越發散,不用擔心。
-
或者是新的議題出來。
-
變成各部會自己要有知覺,例如農委會,因為社創在做農業的;或是上個禮拜宛如地方創生觀光旅遊的相關法規調適。
-
一方面,我並沒有覺得要大家一起陪我們每兩個禮拜,我覺得很多是可以透過線上處理,就是在那一段時間裡面,你留一段時間在LINE上或什麼上面,如果有程序性的問題可以回答可以在線上回答,但如果只是實際去那邊的話,可能是PDIS跟幕僚單位的一、兩個人,其實就可以了,並沒有像之前勞師動眾。
-
第一波是要讓人家知道後面有這一些人,不讓他們看到的話,我講的沒有用,但是從第二次開始之後,這一些人在遠端是沒有關係的。
-
各部會是在線上支援,只要先在聯繫會報的時候要告訴大家,其實各部會將派員在線上。
-
有空看一下直播。沒有空看直播,也在群組裡面。
-
你們也會知道各部會的同仁誰在線上,他要自己回答涉及的議題簡易回應?
-
即使不一定要馬上回答,可以轉成比較聽得懂的,至少讓人聽得懂。
-
行政院有攝影棚。毛院長的時候,那時有「內閣踹共」的直播。
-
我常常值班。
-
網友在線上發問問題,就要馬上回答。
-
我們現在也都有跟新傳處合作。
-
我還可以打賞給唐政委。
-
這樣沒問題,我們就往這一個方向,也就是以大家儘量不要那麼勞師動眾,之前還配合參訪社會企業,如果兩個禮拜一次的話,沒有人受得了。
-
一個月一次參訪,不然我會翻掉,我還有世大運(表情無辜)。
-
他是要世大運選手村,我們要做國際聚落。
-
還要放無人車。
-
對,第一個工作是要把無人車弄出來。
-
還要負責三大棟,一層樓。
-
現在都在談引進。
-
我們儘量常規化,就不會一直吃到你的時間。 還有別的動議嗎?
-
(與會皆無意見)
-
沒有的話,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