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可以掛到標案出去之前,你們就整理到可以整理的最後期限。28號下午兩點開會前會。那前期事項剩下訪談。做這件事有幾個功能,訪談回來資料會成為會議資料的一部分,協作會議乃至於你各種活動,他們可能都是你會接觸到的人,理論上訪談對象就是我們前在協作會議邀請的對象。
我們下次約會前會時間,名單要敲定。早一點上比較好。說明的時候就可以說請發表意見,一月八日也歡迎來參加協作會議。
這案上眾開講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收集意見,有人願意在那邊講是有幫助的,你也會邀各種人來參加,除了很懂的,也要有很不懂的,像我這種,這種可以從Join上邀到,如果有人留言,就可以邀請他來參加協作會議,所以什麼時候可以上Join?
30號呢?
對,或許討論一下可能沒很多利害關係人,你一個禮拜要做完也是可以。如果一定要今年也不是不行,但也會壓縮時間,我不希望拖延到你標案時間。
15號可以嗎?如果討論會辦在這天?
那就是你協作會議拋磚引玉的素材,如果是這樣,有沒有要補充?不然我們就時間約好,就往回推。這題應該不會有什麼衝突性?
有點趕。
以前就是公務員內部想一想,現在可以多想一下標案內容可以寫什麼。我看這場會議還是要辦在一月,因為會議開完,不會隔天標案就出去,可能一月辦完,二月初出去。
我們可以辦一個像是許願池,你可以說希望來參加科學日的人,他希望能看到什麼活動,希望什麼知識上的呈現,至於他許的很多願望,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這是尊重你們判斷,因為你們也有其他要配合的事項,要怎麼去蕪存菁是你的工作。
我只是在想開放政府業務可以結合的是這個,那我覺得滿具體的,因為主題已經訂了,可以很發散,天馬行空最後再凝聚就好。
這會有點像故宮電子票券案,等標案出去之後就在商言商照合約執行,所以我們在那之前可以幫你想應該被執行的項目,這樣民眾才能給意見,當然最後項目尊重部內判斷,收到十項建議,你認為有三項合理,也有可執行性,就可以做看看,那你預計一月上網?
B肝疫苗核准上市四十周年。那選了這個,部內考量是因為B肝曾經是台灣人國病,這個疫苗可以核准上市幾乎是對每個人息息相關,所以這件是值得拿來讓國人有更深入研究,影響到我們生活那些地方?那除了基金會之外,部內還有什麼想法來辦這次的主題科學日?
因為你講這段也是科普的一部分。下次會議這件事要講清楚。
就像出生跟報戶口會差幾天?
核准跟發明。
但你題目是發明四十周年。所以想先知道是誰發明的?
但發明國不是台灣?
我先問比較事實性的問題,明年是發明四十周年,所以B肝疫苗是1981年?
後來部長的題目是什麼?
那還有沒有要補充的。那就先這樣。兩個,一個就是跟次長開會AB案帶回來,再來就是正在進行中的先請廠商擬一份訪綱,可以給我們辦公室,我們可以幫忙看一下。下次如果見面就把訪談結果帶來。
誰來執行?
這個是個選項,不是要你做的事。如果你覺得沒有用就沒有用。
看來AB案都有了。最後一個我確認一下。深度訪談,你想做嗎?我們可以幫上忙嗎?
不懂都能活到五十歲,那就不需要懂。
真的來籌備。那我們第一個結論是,合作標的是「年度主題科學日」,等十一月初跟次長確定之後再接下來,如果是就繼續開第二場,如果開第二場,下次來的時候就帶另一個東西來,你自己決定,你一定有很多科普活動,你就帶另外一兩個來,就新的案子來討論。那在這前提下,今天你的人繼續參與,活動繼續辦,有需要幫你做問卷或什麼活動嗎?
現在是這樣,我的意思是說,我希望做事精確一點,我一定要有個前進的感覺。你有些事情還要等部長裁示,或許取消或有定見,但也可以找別的,你手上一定有很多其他的科普業務,不急著現在決定。但你那件事什麼時候有結論?
這個沒有問題,這甚至可能會取消。
但要先有個標的,建議要改變什麼。例如有個活動,大家來討論就很實際。因為我們不是開一個許願池,如果國小老師哪一個,科技部如果說這不是我管的,是國教署,那我來參加我感受很差,例如改參考書改教材,那個東西要有一個目標。
搞不好部長心有所屬。
但是這個需要先問部長的意思?
這個可以沒有錯。
但如果不管是民眾提案或是票選,風險是最後如果部長不勾?
剛剛講到問卷的上次專委在有提到,另一個是我們要想想我們可以幫忙做你做些什麼,如果是訪談可能的廠商,但這不需要我們來做,沒有我們,你自己做的也不差。
科技預算有千億耶。
什麼的千分之五?
誠摯邀請參與亞太社創高峰會,也是在累積經驗和民間社群能量。
年度的現在第幾屆?
所以是沒有問題。
也還好?
最好不要,像故宮一樣,誰來投標我們不知道。
我們討論,他怎麼寫是他的事。
這有可能,廠商有自己處理的風格。那我們會繼續討論下去,但開放討論過程中,如果曾科長或王丁南這邊有想到什麼實際的障礙,例如時間、預算等,如果有底線的話要告訴我,不要講得天花亂墜結果做不到。
我們現在的目前是接下來的2個月幫忙建構明年標案的內容?
假設11月公開招標 ,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協助幫你們寫標案?
你的想法是說,明年也是像電腦公會這樣,還是有一個粽子頭,不是切出去。那什麼時候會找到?
部長在生醫領域很有人脈。
你的題目也會關係到你贊助商來源?
這活動是可以拉贊助的,出錢也會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不只是公務預算
可以很開放討論,但我想先知道範圍,從11月開始籌辦,那大概什麼時候知道你的夥伴?還是我們討論架構放在標案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