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建議,請部會提一下有沒有適合的學者或個人、團體。
地方政府是填項目數字給你,所以是二手資料。
是同一份表格申請嗎?
獵捕方式這個林務局有嗎?
關於工業用跟非工業用,你們有這樣區分嗎?或者是這個分類是他自己的認知?
要不要補充其他的資料?
節錄環保署資料的內容。
他們會比較知道因為接觸而引發的患者的狀態嗎?
有過相關的新聞稿跟說明。
新北藥師公會有po過相關化學物質問題,看兩部會有沒有接觸,另外是林口長庚的醫師有關注這問題,另外是榮總跟成大的醫師,還有毒物學會,這個算是患者相關協會。
提案人很認真查了很多資料,他確實有提出美國很多州有做了禁止使用,以及相關社會成本,不知道國健署或環保署有沒有相關案例可以舉證。這個訊息是否屬實,還有這些國家禁止的過程,不知道兩個部會有沒有相關資料。
他們會希望衛福部幫忙宣導的是一般人不知道我們家裡放這東西,會對不少的一群人造成影響。
提案人可能覺得行政機關先做,但他也認為揮發後每個人會帶到任何地方,所以需要做進一步處理,而不是就法去討論。
前期一定會給這些資訊,不然他為什麼會來參加這個會議?
自我介紹本來就沒有要讓大家多了解這個展覽,只是共創前的打招呼。
這樣前後就有點重複,皓婷本來想的應該是簡單的介紹,然後就開始從創作自然地互動。
不是要爭執一般人的問題,但這些人可以看到跟故宮的合作,看到這是傳播的方式,這會達到你們的次要訴求,但跟污名化的關係?
所以現在是要釐清如果是擴散點,這種下去跟我們的期待的關係。
這些擴散點可以做到的是什麼?
能夠因為地位抬升而去污名化?
拿徐渭的作品出來,是建立自我價值,知道原來背景價值類似,這跟去污名化是兩件事,所以這連結可以怎麼樣?首先建立自我認同、價值,如果他是中介,那在一般人端要同理這群精障者,這有點斷裂。
現在已經桌長輪職跟自提票選案的機制,期待各部會依照單位的性質、提出課程的需求,現階段的課程有包括開放政府的概念實作、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提案撰寫及如何回應等等,還有這次跟原能會共創共同開發的桌長、主持的技術培訓,還有現在跟國發會規劃的公共政策溝通技巧,非常歡迎各部會提出客製化的課程需求,希望可以一起努力,讓開放政府的政策、實踐更貼近公務運作,謝謝大家。
這次的桌長培訓課程,著重的聆聽、溝通及轉譯的能力,其實原本的原能會的三位PO就已經非常具足,特別感謝他們願意積極投入心力,把這樣的觀念跟能力都傳遞給部會內的同仁們。
大家好,我是PDIS的壹雯,其實這次真的非常高興可以跟原能會的三位PO一起合作跟共創課程,這是PDIS第一次跟PO們設計課程,帶來非常正面的效果,而且這其實在體現開放政府中不同位置的人都可以一起協作這樣的精神。
訪綱可以是漏斗型的問題。
共創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首先怎麼樣進場,也就是如何找一般人進場,滑到臉書的時候覺得很棒,然後共創的形式也不難,這個也可以問。
我們講的訪談是怎麼樣會一起來共創,如果是這樣呢?
可以從身邊的一般人,就打電話給一般的人。
我覺得反而是一般人。如果我們的最後目的一般人,你要吸引他們來,可以先問他們怎麼樣,然後有可能會做一個線上工具,怎麼樣的形式會需要參加。
線上的共創跟問卷是脫鉤,也就是問現場的人覺得這一些說明卡比較好,那個是感受性的創造,所以這樣對說明卡的幫助是什麼?對於你們以後寫更淺白幫助是什麼?確實願意讓文物接近跟體驗,但是如果不會從客觀資訊來重編排文字、大小,只是一個書發。
你們共創的對象並不是應用的對象,品嚐咖啡的人是一般人,這樣是不一樣的啊!
你會希望共創的民眾有這兩層的理解?
你剛剛想的共創,因為你說是情感的引發,所以你的想像是一般人肯定這幅畫把情感表達出來,或者是要瞭解這個畫的脈絡、形式,然後跟別人說明?
宣傳的語彙要如何寫,但是跟一般人有一些距離,這個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重點,現在肉不變的話,外皮可以怎麼樣。
這個是我剛剛所說的,這個東西討論的內容看起來跟一般人遙遠,我就是一般人,並不是當作別的族群,我覺得是滿遙遠的。
我們同意,是用普羅大眾的觀點問這個問題。
我其實看展的時候,是投入在說明卡。
我如果是一般人的話,就會覺得這些是一些畫。
所以不管像《容膝齋》沒有被特別推出,即便之後換了新的宣傳手法,這邊有國寶級的畫作,跟故宮互動,可以用情感力、文字及圖畫,這個是高門檻的一群人,一般人可能只聽過翠玉白菜跟肉形石,但是意見蒐集跟互動是可以運用在一般的大眾上,只是分群,但是共創是只有在這一層的人,他們有那樣的能力可以來做到這一件事。
開一個活動。
我們可以單談問卷研究方法的問題,我們有這個經驗,另外一個是你介面導覽形式要改成怎麼樣之後,問卷要相應的呈現,所以是這個問題,因為現在不知道介面會改成怎麼樣、應該要怎麼填才好瞭解,所以第二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如果研究方法怎麼可以找到最精確的資料,這樣我們辦公室算是有經驗的。
那個涉及網站。
民眾其實只有50%的成果,方案一跟方案二只是評估機會成本的差別,蒐集到的意見,對你們來說只有50%,對你來說,第一點跟第二點的準備成本,如果效果只有50%,那其實差很多的話,會想第二點,是不是?
所以除了解釋作業比較晚之外,會告訴他們親子本來就不可能一致嗎?說法會是什麼?
我想確認一下,剛除了教育部說可以因為這次比較晚通知宣布回應提案人,也排除內政部要處理五一勞動節,以及提案人要親子同步的意義,但不管放哪一天,親子同步不能百分之百落實,只能盡量。除了跟提案人說明之外,希望進一步落實親子同步的訴求,能不能解釋不同樣態,教師跟家長的樣態,說明這樣的現況,教育部權責之下有些內部的作法或配套來讓親子更同步一點。
剛有補充教育系統裡有部分人員適用勞基法?
先確認大家對上面這些元素有沒有任何問題,或者針對這個議題有沒有正在進行的民眾意見收集的既有業務?如果都沒有的話我們就往下走。這次提案人訴求是希望進一步落實親子同步作息,建議五一勞動節中小學要放假一日,這是他在提案上的建議。上次月會投票後國教署有初步做說明,請國教署再幫我們說明一次。
不確定各位是否瞭解我們辦公室用這些工具來達到這些目的是不是瞭解?教育部辦過很多次應該瞭解,內政部你們有辦法充分跟業務單位說明為什麼我們要辦理?
正式開始之前,想跟大家確認一下,我們辦了六十幾場協作會議,並不只是開另外一種形式的會議,有我們每一次的目的,可以達到參與、透明、課責、涵容的目的,請各位幫忙檢視,如果各位社群小編經營、民眾收集管道、會議直播記錄等都有達到這些元素的話,可以幫我們補充進來,有些工作就不會重複做,我們會用這些基本工具,例如每場會議都會有逐字稿,各位也可以決定要不要直播,我們會有線上資料公開。
謝謝四個部會來到這裡,先前玉琪有把資料轉到我們手上,今天會依序討論提案人訴求,請各部會說明你們對議題的分析,確認這次的議題範圍,接著請各部會盤點跟本案有關的利害關係人,相關單位、政府單位、NGO跟專家學者,最後是行政庶務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