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我們希望能夠數位化,而這個數位化,除了評分的標準之外,另外我們也希望透過數位化可以做到商用茶的系統,我想這部分等於是透過政策平台的開放之後,我們獲得到非常可貴、且效率非常高的做法,在這邊代表茶改場,也謝謝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在很快的時間之內,蒐集到我們想要做到的事情,在這邊感謝大家,謝謝。
我們透過風味輪,要來制度化,要把臺灣茶的分類、分級系統,變成TAGs系統導入,也就是讓消費者認定到這個系統,也就是安全、國產的臺灣茶,我們也會把這個部分來作標準化,也就是把發酵茶的強項,像臺灣茶的強項,要透過這個評鑑制度的建立,變成是我們的話語權。
我們從1點的方向逆時針的方式來跟大家說明,下一步會來做的是,我們會來作分眾加值,因為茶改場是學術單位、研發單位,所以我們會做學術版,但是我們還是會針對消費者、生產者的部分來作比較屬於綜合版的、比較親民的風味輪的版本。
第三,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有一些遊戲軟體,他們問這個是不是可以變成數位化,變成APP、AR的這些互動模式,帶領這些消費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到臺灣茶的世界,我想這又是很不一樣、很另類的想法。
第二,以生產者的角度,不管是種茶或者是製茶,是不是簡單再整合成一種,雖然只有六種,但是是不是整合成一種,以提升方便性,也方便跟消費者說明。
第一,以消費者的角度,他們認為還是過於學術性,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那些內容,所以我們怎麼樣來作調整、修正?
整個會議的結論,除了協作平台的會議有10點的結論之外,其實在FB、Join平台上,我們也有蒐集到十一個意見,不過我想意見很多,我用簡單的方式來作三點的說明:
我想綜整一下,PDIS小組在這次的做法當中,我覺得是很有目標導向,而且把整個會議的行程、流程安排及桌長訓練的方式,都讓我們覺得是很創新、不一樣的政策執行,甚至於我們在做一些後續的意見蒐集、相關這些風味輪如何來修正非常好的示範、導引的效果。
我們檢視一下茶改場在推動上的問題,我們把風味輪做出來了,但是我們通常在推動或者是很多政策也是一樣,都是單向的,我們單向詢問消費者的意見、生產者的意見,結果不容易得到真實、片面性的想法而已,透過開放政府的方式、小桌長的引導,是屬於雙向性的,而且是把相關的利害關係人,不管是生產者、茶商、消費者以及一般民眾,像愛茶、不愛茶人士也好,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很廣泛、全面地達到這些意見的蒐集。
可是還是遇到一個問題,我們蒐集不到相關的意見及回饋,我們持續想要在2021年來作意見蒐集跟修正時,也謝謝農委會這邊的指導,然後透過農委會的指導,我們跟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有聯繫上,然後從2020年12月開始作相關的接觸。
像2018年做出來之後,2019年根本推不動,所以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重新再綜合歸納,把臺灣的八大茶類用六個風味輪來描述,我們是把2020年1月份跟7月份臺灣特色茶的六個風味輪確立完之後發布。在下半年的時候,我們總共辦了72場,包括線上影音,總共超過5,000人,還有透過有機茶的國際品茗交流會,也嘗試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跟國際溝通。
其實臺灣茶的風味輪不是2020年的時候才建置,其實在2018年茶改場就已經嘗試要來做這部分的研究,一開始鎖定的是日月潭紅茶,因為日月潭紅茶,大家都知道很有名,今天的茶包當中,紅色的部分是台茶18號的日月潭紅茶,那時候把色、香、味做成三個輪子,但是太複雜了,像外觀、水色、香氣、滋味都各自獨立,所以消費者不方便使用。
透過風味輪的建置,生產者可以生產出有特色、風味的這些臺灣茶,消費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到他想要喝的臺灣茶。
剛剛也有提到,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氣、韻、綿、長,以現代人來講,「氣、韻」是什麼?不知道。「綿、長」是什麼?也不知道。有沒有化學成分?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風味輪的定義,把臺灣特色茶的風味,像形式的方式來向索引的方式,以科學化、可以量化的方式,來跟消費者作溝通。
我們就面臨到一個問題,怎麼樣去把我們的臺灣特色茶來跟消費者溝通?大家會看到上面這三種,為何會列出這三種茶?這個看起來很像黑黑綠綠的,有條型跟球型的,很像又是白色的,這到底是什麼茶?這其實都是臺灣的特色茶,但是台語也有一句話是「茶黑黑,價格隨人抬」,意思是品質、價格、特色、資訊不公開。
再看右邊的出口圖,臺灣出口茶葉的統計,我們從2015年,一部分的發酵茶,像黃色的這支,可以看到大概是6億元左右,到2020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前兩、三年都維持以部分的發酵茶來講是16億,如果加上綠茶跟紅茶,整個茶葉外銷,大概是占了36億左右,我們如果只講部分發酵茶的話,占臺灣產值5%,有沒有機會再擴大?我們希望目標可以擴大到20%。但是怎麼擴大?請看下一頁。
「臺灣茶,世界香」,臺灣的茶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位置,在這邊用這張簡報來跟各位說明。我們在綠茶跟紅茶來講,像日本或者是大陸這邊的綠茶產量,臺灣就不用跟他們比了,紅茶、印度及斯里蘭卡,我想也不用跟他們比了。臺灣茶的優勢在哪裡?其實有聽過烏龍茶,我們聽過的學術術語是部分發酵茶,也就是發酵程度從10%到98%左右,這樣的兒茶酵,我們是以化學素可以發酵的成分比例多少來看,所以臺灣的優勢是在部分發酵茶類的部分。
另外,剛剛有提到PO的部分,雖然是小桌長,但是是大貢獻,他們真的是很專業,像教育部的王科長、內政部曾科員、人事總處的洪科員,及PDIS小組,我們在這次的協作平台會議總共是四個小桌長,但是這次的小桌長當中,把剛剛看到的小貼紙,一大堆一看了我就快暈倒,他們有很厲害的功力來作收納、整合,這個部分我等一下會跟各位分享。
PDIS小組真的很專業,帶著茶改場在四個月來完成一年想要做的事情,我想在這邊還是要簡單謝謝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
首先要感謝唐鳳政委辦公室、PDIS小組,其實剛接到這樣的訊息時,為何會有這樣的緣由?其實也要感謝農委會的指導,因為我們當初把風味輪推出來的時候,想說要怎麼樣推廣?會裡的長官說有PDIS小組,可以透過開放政府的平台,可以來作相關的意見徵詢,我們就嘗試來做,但是我們的同仁也在想想說在這樣的過程中,是不是會造成很多的額外業務,也就是造成很多會議要召開,不過在這邊跟各位與會代表鄭重說明。
各位與會代表,我是茶葉改良場場長蘇宗振,多喝臺灣好茶,不會骨質疏鬆症,這個是一開始的宣傳。
今天真的很感謝各位之外,也很感謝唐鳳政委的團隊,我剛剛在後面跟美珠課長講說影片馬上就出來了,真的非常謝謝,團隊的功力很好,我看沒有暖場的時間,而且今天獲得這些建議,我想今天最高興的一定是美珠課長,在短短下午的時間,就可以蒐集到大家的意見,我想各方面的建議都是未來往前邁進的動力,臺灣特色茶的風味輪不是今天會議結束後就結束,而是會議的開始,大家有這麼多的興趣、這麼多的議題可以再往前走,我們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像這個輪子一樣往前滾動及往前邁進,謝謝。
我的意思是一整排出去的時候,這個茶如何介紹出自己,我們可以有個什麼方式,讓消費者瞭解到喜歡的茶,進而從知道茶、認識茶,來喝好茶,消費者不會做茶,就一定找我們的茶農朋友、茶商業者,才可以喝到心目中的好茶,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來拓展出去。
今天真的是謝謝大家,跟茶一樣,我剛剛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沒有說我是誰,什麼名字都不知道,就像茶一樣,一整排排在那裡的時候,消費者一看,要選哪個茶?「臺灣茶,世界香」,我剛剛有講過,多喝臺灣好茶不會怎麼樣?不會骨質疏鬆症,因為我的名字叫蘇宗振,我這樣介紹,是不是大家就記得我的名字?
茶改場服務全臺灣茶產業,今年已經118年了,我們會持續再跟臺灣茶產業站在一起,從飲茶文化進而到茶飲文化,這部分有勞大家跟茶改場一起共同努力,再次感謝各位的與會及參與,政府因為有你們而偉大,謝謝大家。
在會議開始之前我舉一個例子,有人說風味輪非常好,但是好像太學術性了,我想我們都看得懂,可是又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在看這件事,我想這個就跟唐鳳政委辦公室的做法一樣,這些資料就全部都公開,然後跟消費者,看到今天與會很多各行各業的代表都來參加,這就是大家共同作相關意見的溝通,假設這個風味輪是1.0版,後續是2.0版的修正目標,甚至風味輪如何跟商品或者是各個不同運用層面來作不同結合時,我們該怎麼樣變形,我想這個部分也有賴大家提供茶改場一些意見。
我想基於這兩個方向,茶改場是個研發單位,所以在技術量能上,我們必須要在這一方面加入,未來風味輪的推動,我想也是要藉由大家今天的共識,大家互相討論,因為我們去年把風味輪做出來之後,我們希望今年能夠把風味輪廣收意見。
另外,大家應該有聽過,也是台語,也就是「茶黑黑」,為何茶會灰灰的?茶也是黑黑的,這個部分是如何透過資訊,讓消費者可以更瞭解、買到的茶是屬於青香型的或是滋味濃稠的部分,這部分是不是可以跟消費者做更好、更明確的溝通,甚至於在要品嚐的時候,也就是商品上要作交易時的價位就可以出來。
這部分我想用一個詞叫做「氣韻綿長」,各自有解讀的空間,如果可以更做一些量化或者是科技化,甚至於用圖像式的方式來表述,我想這個跟消費者的溝通會更好。
其實風味輪找出來是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大家都知道「臺灣茶,世界香」,除了品種之外,最重要的是臺灣茶的製茶技術真的很棒,香氣、滋味都很好,但是這些香氣、滋味如何來跟消費者作描述及溝通。
在這邊也要感謝我們的農委會,吳研考有列席。我想這次的議案也是很感謝農委會有提供茶改場的機會,因為有個場合,我們在108年,也就是在構思之後,我們在109年的時候就生出臺灣茶風味輪,我們也會介紹。
我想坐下來還是一樣,跟大家有點距離,所以我把口罩拿下來。在這邊代表農委會茶藝改良場,很感謝各位與會的各領域專家學者,尤其更感謝唐鳳政委辦公室黃專委、詹研究員,以及率領的相關團隊來作風味輪的研討。
我想還是站起來跟大家說明,還是容許我坐下來,因為那個燈光照到我,很像明星一樣,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