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邊特別感謝經濟部標檢局的團隊,特別是承辦李先生的協助,讓我們的茶葉國家標準可以順利地修訂,更感謝唐政委辦公室跟 PDIS 小組積極協助並作跨部會溝通橋梁,讓政策的推動更加順暢,以上報告,謝謝。
之後於 110 年 11 月 9 日,國家標準審查委員會審定通過這個案子,然後在 110 年 12 月 7 日,經濟部標檢局已經受標第 11020051100 號函正式公告,從整個歷程經歷一年多才完成修訂,未來我們也會跟經濟部這邊持續依茶產業發展的需求作滾動式調整與建議。
我們整個修訂的歷程在這邊報告,在 12 月 1 日提議通過之後,PDIS 小組立即在 12 月 9 日邀集相關部會,也就是經濟部來召開第一次的工作會議並且訂定工作期程,之後我們跟標檢局這邊,就歷經展開包括修正條文的建議、建議案的起草、由標檢局這邊對本案利害關係人徵求的意見,由本廠修訂相關條文的內容之後,在 110 年 7 月 21 日召開了第一次茶葉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的審查建議案,終於在第二次的國家標準,也就是在 9 月 17 日通過了條文的修正。
為什麼要修訂茶葉的國家標準?因為原來的中華民國 CNS179 的茶葉標準是在 109 年修訂,他在發酵茶的部分只收錄了烏龍茶跟包種茶,但是臺灣部分的發酵茶在歷經百年工藝的演進,已經發展出非常多元,而且深具地方特色的特色茶,所以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個協作的平台來協助我們把其他的茶類一起納入國家標準,來提升臺灣特色茶的能見度。
政委、PDIS 小組、各位與會先進大家好,茶葉改良場報告,本場在 109 年 12 月開放政府聯絡人協作會議提升臺茶風味輪市場行銷價值案,這個案子除了透過協作會議邀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協助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的修訂外,剛剛提到了修訂茶葉的這個國家標準。
另外,我們目前針對剛剛提到臺灣特色茶的製作方法,我們把它分為六大茶系,但是在目前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的標準當中,針對部分發酵茶,只有烏龍茶跟包種茶,事實上經過兩百多年的演進,臺灣的部分發酵茶已經演化出非常有特色的包種茶、烏龍茶及東方美人茶,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協作平台,邀請不同的單位、主管機關一起把臺灣特色茶的標準再進行重新修訂,以上。
風味輪在1點鐘的方向,是特色茶的主要風味,我這邊想要提出的是,因為現在這個風味輪,最主要是由茶改場的二十五位專家評審們所製作出來的,但是跟消費者間可能會有一些落差,所以希望如果可以透過協作會議的平台,大家看看怎麼樣將臺灣的特色茶風味輪來修正,不論是在使用上或者是後續的推廣上,可以更簡單、更讓消費者可以輕易上手,這個是我們希望透過協作會議的平台可以協助我們的。
這個風味輪就像茶風味的詞庫,包括我們所可以品到的風味,都可以在這個風味輪內找到。最外圈是水色的部分,在內圈有包括滋味、香氣,滋味又包含口味跟口感,在香氣的部分最內圈的部分是比較大的項目,外圈的部分是可以對應的,綠茶最典型的是清香,到底是草香、蔬菜香或是豆香,又或者是新鮮的草或者是乾草,消費者就可以按圖索驥,透過這個風味輪,對應感覺,然後來找出特色茶的風味。
我們除了中文版的風味輪,目前也邀集日本跟美國的這些專家學者一起來訂定英文版跟日文版的風味輪,我們的風味輪可以在網站上取得。我們的風味輪到底什麼呢?這個是臺灣綠茶的風味輪,茶改場的專家,因為必須到各個比賽會場來協助做茶葉的分級,在比賽的會場蒐集全臺灣的茶樣,到茶改場之後,我們進行品評、作風味的描述後,把我們所寫出來的風味作統計歸納之後,製作出風味輪。
包括臺灣綠茶、清香型條型包種茶、清香型球型烏龍茶、東方美人茶、臺灣紅茶等,針對這幾個茶類,我們建立風味輪,可以針對不同的臺灣特色茶,建立一致性的語言,讓消費者對於臺灣茶的識別度有更加地認識,增進行銷的推廣。
政委、各位與會先進大家好,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報告,臺灣特色茶非常多元,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這個是全臺灣各地的特色茶,因為品種、風土氣候、加工方法的不一樣,我們從不發酵的綠茶、部分發酵的烏龍茶、包種茶,到全發酵的紅茶都有,我們的消費者非常地幸福,可以喝到非常茶,相對對於臺灣茶的特色在哪裡,其實大家有點摸不到著頭緒,所以茶改場這邊,今年針對臺灣的特色茶,我們依照它的製程,分成八大茶類、六大茶系,依照不同的加工方法分成六大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