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會議的角色是把問題跟可能的解決方式,透過大家的討論,大概盤點出來,最後如何作業,就是回到部會身上去執行,每個月政委這邊會舉辦「PO月會(開放政府聯絡人月會)」。
這兩份便利貼會在會後整理到剛剛大家看到的realtimeboard,所以大家大概明天可以看到更新的版本,也可以讓教育部帶回去作日後的研議。
我覺得這兩組的問題盤點跟解決方式,其實都有滿多交疊的部分,代表這兩組對於問題的定義跟解決方式都滿有共識的。
謝謝兩組的報告。
請第一組分享。
我們希望在二十分鐘寫完這一個部分,我們會有小幫手帶各位。
接著是「願景與檢討」,若被解決之後,這一個問題解決之後,會有什麼願景。
接著是「負責單位」,也就是誰可以執行這一個概念。
接著寫「克服方式」,我們再回過頭來在「解決辦法」的部分調整。
接著再想「可能風險與障礙」,像我們在談論的時候,比如第一個問題視導制度無法落實的問題,解決辦法也許是課輔APP方式,但是有學生提到學生沒有辦法在上課的時候用手機,因此這一個辦法就不可行,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此方式檢視寫出來的辦法是不是真的可以做。
而後面再寫「解決辦法」,像有的是第一階段要做什麼、第二階段是做什麼。
像「兩段式左轉」並不僅是安全問題,還有機制與教育的問題,我們都把不同的問題寫在後面。希望大家針對剛剛所看到的這一些素材,統整出一個很明確的問題。
像「安全方面」,我們要思考對於一般大眾說對於「安全」的定義是什麼,因此我們把「安全考量」寫下來,後面再寫解決辦法。
上週在探討要不要解除強制兩段式左轉及車速分流的提案,我們有盤點出三個問題,我們並且把這三個問題寫在「問題」脈絡下。
第一塊區塊是寫「問題」,因此我們把這一些「問題」綜合寫成三至五個大問題。
我們接下來帶大家用現在分組方式,大家盤點出來的問題,然後挑出可以一起被解決的部分,我們就直接用那一個部分去想解決方式。
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多元經營價值」,因此沒有多元課後輔導供學生選擇,但仍有需求,因此常常問題與需求可以一起看,只是有些是需求、有些是問題,因此我們要作界定,我們到這一個階段是把問題與需求一起看,而把同樣脈絡的問題與需求整理在一起,因此我們希望整理三至五個類別,把有關的放在一起,然後用一個解決方式來思考。
這上面有這麼多的問題與需求,我們解決的方式並不是看第一點、第二點的解決方式分別為何,而是需要從這些素材當中,挑出幾個脈絡相關的問題或需求,可以把問題或需求整合在一起,因為有些問題與需求是一體兩面的。
我們今天有各個不同角度的與會人士,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瞭解每個人針對同樣問題所產生出不同角度的反應,如何換位思考及找出折衷方式。
今天目前為止我們盤點出來的這些問題與需求,在不同的角度上是這樣,如果大家透過這個表格,其實可以看得到在講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身分去講,其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都可以理解。
(收納大家意見詳見表格所載:https://ey.pdis.nat.gov.tw/shared/nK_HHFtpBxWPKPOdKk3OXTyQky6YU0q-KVbcSylH9bq)
分組的方式是桌上的便利貼,我們分五個人一組,共有二十個人,因此分四組,儘量數字不要重複,也就是那一組人一起填出最需要被解決的議題及需求。
把不同的利害關係人放在這邊,也就是作一個初步的盤點,並認為大家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午餐後會作盤點的蒐集,下面就會接「問題」與「解決方式」,因此在上午結束之前,我們需要盤點一下大家覺得最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與「解決方式」是什麼。
希望大家用十分鐘的時間分組,去填剛剛聽到各個不同的意見,覺得最有共鳴、最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請大家用A4的紙寫。
以「事前」、「事中」、「事後」的方式整理出不同的需求,剛剛大家有提出非常多的意見,其實問題跟需求最好分開寫出。
不好意思,因為午餐時間到了,我們需要在上午作一個小收斂,耽誤大家十分鐘的時間。
請大家搭配剛剛概念流程圖的脈絡畫,謝謝。
我們可以停在議題討論的脈絡,可以思考有哪一些問題是希望加強並釐清,我們接下來會請書漾帶小活動,會希望大家剛剛所畫出實際問題的情形怎麼樣。
議題盤點到此。
教育部的資料,可看到輔導課可以安排藝文活動的科目,會產生這樣的建議,也許是這一位附議者不瞭解這一個狀況,又或者是「事中」的部分沒有被執行,因此僅停留在「事前」的機制部分。
第三,「挪出適當休閒時間讓學生培養興趣」;第四,「雖不強制,但課堂還是在教進度。可以安排更多探索興趣的課程或是體育之類的課」,三、四點是關於建議。
第二,「無法在輔導課程中提供有效地複習或學習規劃」,這是可能會面臨到的問題。
第一,「中學生課業壓力遠比小學時沉重,休息時間往往被忽視」,這個是前面都還沒有都還沒有提到的問題。
其實我們有五千個議題連署人,有四個是不屬於剛剛提到的問題,但是有滿值得參考的意見:
第四,「課後輔導收費偏高」,教育部回應是「以支出授課鐘點費及著手水電費核計合理費用,且收費時應開立收據並公布經費明細,以避免家長質疑」。
第三,「學校辦理課業輔導,家長要求學生參加—此為大多數情況」,須學習與家長多作溝通。
第二,「學校強制學生參加課後輔導」部分,分別收攏「由學生自由參加且學校不得提前教授課程」、「提供學生課業複習、加深加廣課程之學習活動」、「本部得不定期至學校查核課業輔導辦理情形」、「學校強制學生參加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第2條規定課業輔導應該學生自由參加;絕大部分高級中等學校都能遵守」。
第一,「課後輔導部分學校有上新課程,導致學生被迫參加」其實要點都有規定得很清楚,要點是很清楚沒有問題,因此如果在執行上,解決方式是「地方政府應依前述計畫至少對所下去各校完成1次視導外,本部國教署亦組成視導小組隨即抽放學校」,這個是目前盤點到的參考,透過今天的研議之後,可以產出更好的方式。
也有針對上述四個問題做出回應:
接著是針對國教署的資料來作盤點,國教署有針對問題分析,因此除了提案人原本提到的問題之外,國教署有盤點更多相關的問題。有部分跟提案人是重疊的,好比「課後輔導部分學校有上新課程,導致學生被迫參加」、「學校強制學生參加輔導課」、「學校辦理課業輔導,家長要求學生參加——此為大多數情況」、「課後輔導收費偏高」,此為教育部所盤點的問題。
至於淺綠色的部分是有關於「願景」,「學生放學後有足夠之時間自行運用或複習」、「學校可省下第八節上課時間的成本(如教師鐘點費、水電費)」,這個是盤點到提案人的訴求。
「1.3」可以盤點「利害關係人」,剛剛已經介紹過了,所以大家可以瞭解一下在座的利害關係人有哪一些,因此我們就直接進入「提案人訴求」的整理。文字上陳述「雖規定輔導課程不得教授新進度,但學校卻用來上新課程,因此輔導課程之原意已消失」。此有兩個重點,分別為「輔導課程不得教授新進度」、「輔導課程原意已消失」,因此就會變成「建議取消此課程,並強制執行」。
但是另外一個狀況是,教育部認為機制有非常多的美意,因此好好按照這一個機制走,「事中」的部分應該不會有問題,因此「事中」與「事前」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但會相互影響,因此希望大家可以討論,這個是有關於議題前導的部分。
我剛剛講的是「事前」的部分與「事中」的部分,「事中」實施的過程中並不符合原先機制所定出來的實際方式,因此希望廢除這一個機制。
我們討論的方向,可以先用圖來釐清,分別為「事前」、「事中」及「事後」:「事前」為現有的機制,規定的問題;「事中」為實際實施輔導課,可能會有連署人及提案人的問題;「事後」為檢舉的部分。
另外一個部分是「希望廢除現有機制」,等一下可以再說明。
後續就想說「如何強化實施方法」?好比未依規定實施的學校,國教署將持續督導、視導各學校——等一下可以再發散討論,也就是可以就現有的議題補充。
我們就整理一下為何「希望保留現有機制」?依照國教署的簡報及之前的資料去整理,現在實施與克服的必要性。其實是基於保障學生權益、照顧學習弱勢學生、因應家長下班時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且不得強迫、經濟效益高又具正面意義,這是為何希望保留現有機制的原因。
「1.2」是「討論方向」:我們可以就機制與實質內容討論,我們可以就人事方面來討論機制與內容。因此單純就機制與實質內容可以如何討論?現在有分兩個部分,分別是「希望保留現有機制」、「希望廢除現有機制」,但是我們在研議的時候,並不會直接討論要保留或者是現有,我們必須去瞭解提出問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1.1」是「背景資料」:剛剛國教署已經有說明法規規定為何、目前的狀況是家長同意及學生自由報名參加的狀況,因此藍色的部分是事實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