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受,不記錄。)
現在剩的重大議題是性平、人權、環境及海洋嗎?
我預計不會有什麼太大差異的變化出來。
為什麼多一次公聽會?
我跟謝老師有不一樣的意見,整套課綱最忌諱的是一詞多涵義,因此一詞一定要一涵義,大體來講,大多數的學習階段、第二學習階段都要…,其實可以用初階、中階及進階,事實上也不要分太多,以現場操作來講,初階、中階及進階就夠用了,其實是可以對學生對過去的學習的基礎。
跟歐老師的意見一樣,其實其他的幾個語言如果有需要,應該優先考慮混語,其他的領域達到撰寫的立場,我們會尊重。但在新住民這邊,我支持不要用原民來區分,而是用相同程度來分班。
他做10分鐘的動畫,點閱人次已經8萬多的人次,很快就要破10萬人次了。
他們是用動畫。
要紀錄,本來就是這樣。
我還要再強調一件事,如果不用新的手段,我們用傳統的方式,像公聽會就性平小組派一個代表出席,恐怕終究要掉進我們有機會解釋的對象遠比我們沒有機會解釋的對象少很多。本來就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如果花一點力氣可以防止這個風險,我建議去做的,謝謝。
所以我們可能是不是也有可能去製作YouTube,直接去touch不同的對象?重要的是不要掉到那個陷阱:我們沒有做什麼,但我們卻被人指稱我們有做什麼。
「信心希望聯盟」他們這一些人,其實不是代表家長,可能只代表基督教系統、最右翼的那些人。
我想家長對尊重同性戀的同胞,或者是不同性傾向的同胞或者是破除刻板化,都沒有意見。
我知道彩虹那邊是最左翼的。就我們來看,我們其實是以人權的觀點去尊重不同的同胞,以人權的觀點破除刻版化的印象,並不算是最左翼,家長是可以安心的。
我聽完剛剛的解釋,我覺得還是失於被動,因為這一件事你有機會解釋的人永遠比沒有機會解釋的人要少很多,「信心希望聯盟」之所以用YouTube來做影 片,就是要touch很多對象。
這件事情是預計過一段時間會變化,因此我在這邊提出,看第三群組有沒有什麼要準備澄清或者是說明的地方,謝謝。
對於這一件 事,我們是預備都不管嗎?還是有一些澄清或者是說明?性別議題小組有沒有在場?好像是在健體的公聽會看到彩虹那邊的人跟他有吵起來。
不是那麼多朋友有參加公聽會,但是上傳到YouTube之後,一定是把連結到處發送,就有朋友問我是不是課綱真的是這樣子訂定,會不會讓家長們害怕?
「信心希望聯盟」參加十二年國教公聽會,因為他當初堅持性別只能有兩性,男生跟女生,他在 YouTube po一段影片說我們「承認多元性別」,呼籲國人,尤其是家長們要起來抵制,以免未來我們的學童們受到不當教育的影響,「提早接受同性戀,未來變成同性戀。」
但作為一個國家課綱,要把它作這樣的界定,然後寫進去課綱裡面,我覺得政府當作一個立場,我認為言之過早,因此我認為有關於網路成癮,我覺得不要去提,有關於正面或者是負面的態度都保留,謝謝。
我剛剛找了一下資料,沒有任何真正研究來區分是不是其他因素,而網路只是一個通路,幫助他去作一個比較有用的方法。特別是智慧型手機或者是平板型電腦出來之後,兒童在這方面所使用的時間過多,大人有非常多的不滿。
所以要正式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要討論到一定的程度,然後真的有很堅持的生理研究與心理基礎來鑑定為一種疾病。
反而現在看起來「網路成癮」是大人太忙,小孩上網時間過長,大人對小孩所貼的標籤及污名化的方法。如果要講的話,為什麼不講電視成癮或者是閱讀成癮?
到底是心理疾病的現象,比如學生過於寂寞或者是人際關係有一些問題,或者是賭博網站或者是性成癮,而是其他心理疾病的顯現,或者是已經獨立成為一個心理疾病,其實是沒有定論的,我剛剛花了一些時間去查。
剛剛談到網路成癮,我建議我們這一次課綱不要提到任何網路成癮的事情,因為我剛剛上網查了一下資料,到底我們現在所謂的網路成癮是其他疾病的顯現,例如因為寂寞,因為網路並不代表任何具體的事務,它只是一個通路。
確實,是一樣的。
我想不管是普高或者是技高,到15歲的時候,我們一直強調我們是一個海洋國家要有面山教育、面海教育,最好15歲到18歲要求我們的同學在面山教育、面海 教育把游泳當作基本的生活技能,要有一個比較相近的標準,這兩個確實是差距比較大的。當然我是比較接受技高這邊的標準,所以是不是可以把兩個拉一樣,謝謝。
請看到國民中小學及普高健體第25頁,第25頁的「挑戰性運動」其中的「Gb 游泳」,第三階段的要求標準是手腳聯合動作及前進15公尺;再看到第15頁,學習內容一樣是「挑戰性運動」其中的「Gb 游泳」,要求是游泳前進50公尺。
要。
現在只是要求會議紀錄上,我們這邊課綱所有的修訂都不會成為未來中小學增加輔導人力的原因及理由之一,謝謝。
因為灌太多了,所以選後會再推動修改,會再做一點調整及修正。
這一次是輔導方面的人在立法院遊說蔣乃辛委員,灌進大量的人力進去。
我們現在所有規劃,有關於綜合活動領域,因為我看你們的學習重點甚至還劃分這個是家政、童軍或者是輔導的學習重點,我只是要確認我們課綱的立場,現在規劃所有的領域的施教是不是完全跟未來要大量進入中小學校園的輔導人力脫勾?他們現在立法通過了。
立法院想要大量增加輔導人力、教師,我現在確認一件事,未來中小學的老師與綜合活動的施教是不是毫無關係?
再者是一致性的問題,既然各領域都是預設,有特別一個領域寫不一樣,是不是導致我們早上討論這麼久,起碼各領域要相仿或相似,不能差別這麼大,所以我不贊成洪詠善剛剛的提議。
課綱的基本立場是教課綱的人是教師,如果可以寫授課者,那麼其他領域是不是可以改授課者?那麼就放棄課綱的人員是教師,是不是路人甲、路人乙只要是授課者就可以這一套課綱的內容?
我剛剛提的是,我們避免讓這一科設科讓教官留在校園的依據,這一點我們課綱很重要,我可以接受唐委員的意見,也就是寫「教師(官)」,還要加附一點,也就是沒有足夠多的教師可以在新國防教育的科目底下,因此在過渡期底下,讓教官也可以來上這個課程,這樣的落實可以理解是不是留在校園脫鉤,並不是留在校園的依據。
我是第一屆的委員,花了很長的時間,也就是要不要設領域跟科目的事情,討論到最後第一屆委員的結論是依全民國防設科室是因為這一個東西對我國來講有其意義及重要性,這一件事必須跟教官是否留在校園脫鉤,這個是我們當時同意他設科的問題,現在謝委員又更能推翻那個前提了,總綱都已經過了,我們現在必須follow這一科設科的前提是必須跟教官是否留在校園脫鉤,這與後中教育的必要性來考慮。
那一天的說法有跟我解釋過,但你們那一天有說要溝通,按目前教育部跟立法院的決議是教官八年要退出校園,課綱這樣寫,變成教官必須留在校園的理由,本來已經講好了,但還沒有改課綱,所以課綱規定要留下來,變成這種局面,你們說教官退出校園的時候由教師來授課,而不是這一次課綱修訂變成為教官要永遠留在校園的理由,因為你會後有答應我修正到這個程度,今天又退一步,我覺得這會變成教官永遠留在校園的理由,再三思,謝謝。
第三,因為需要有設備沒有用處,因此如果現在要以網路作基礎,不然就把中、小學切開,否則另外想辦法,尤其教學這個東西,如果一上課的穩定性是很重要的,很可能不穩定就再調一下,一堂課就少了1/3,數位學習是載具的問題,都會區的高中學生都有數位載具,政府要不要把精神放在偏遠地區學生就數位載具的共用?
第二,臺灣學術網路當作學校裡面上網基礎的頻寬完全不可行,並不是10Mbps或者是100Mbps的問題,而是中、小學的網路跟大學是連在一起,常常區的管理中心就是大學,大學的環境是這樣子,大學的環境是今天的一個伺服器亂篡。
如果是3D印表機的部分,有自由硬體,也就是設計圖已經上網公開,另一種是商業的。如果自由硬體跟3D印表機在2萬元左右,這個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事情跟另外一個是有關的,如果設備比較缺乏,若可以鼓勵自由硬體,那問題就會大很多,所以在課綱實施要點的人要不要去稍微提一下?
因為工程很大,如果說整個工程…
剛剛提到高中缺設備,是缺什麼性質的設備?
課發會管的是大致相似,並不是在講不同的東西,更細緻的格式化,我建議打住就好。
另外一個就各領域來講是一定程度本質性的差別,數學、科學、社會及語文甚至是使用不同的符號。連這四個區塊都不同的符號,現在卻在格式上要求統一,這真的會跟現場有不合的情況出現。
如果我們作預期,各領域當中有關於跟整個素養的段落大致相似就可以,如果我們定位這個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要黏合我國課程的意旨區塊,這個段落寫到大致相似就達到目標,如果這個段落當中作一個嚴格的格式化要求,其實會徒勞無功,因為太多鞋,腳伸不進去,包括很多教學模式目前已經在現場發展,並不是用你的角度去思考。
其實現在有很多課程的評量假設優先考慮,這個課程是不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是不是有一些課程根本評量就是有概念,決定這個評量對課程來講是正向,才考慮這個評量當中要做量化評量或者是質性評量。
十二年國教推行的未來十年當中,我們應該要假設課程組織模式及現場教學模式會有大規模重新洗牌的現象,不能預期在未來的課程模式與教學模式是過去十年以外插法來延伸。
我比較主張2-6維持現在的標題跟現在的內容,就諭示說我們要就選修課程的內容更深化、升級,但並沒有放棄其他適性學習的路線及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