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今天是因為海委會一站式資訊平台的協作會議,今天是第一次工作會議,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由來,在於我們希望提供民眾可以使用資訊的平台,但因為時間很緊迫,我們採取另外一種方法,通常開一個網站會先找到使用者需求,再來開網站,但我們採取另一種先把網站開出來,再來探討使用者需求。一件事是民眾希望在海委會網站上看到什麼東西。另外一個是雖然看的到,但使用者體驗好不好、是否順暢。
-
有點像是一般開一個餐廳,要先做市場調查,到底中餐還是西餐,中餐是台菜還是川菜,我們的情形有點不同,我們知道我們需要餐廳,但使用者需求不清楚,海委會做什麼菜我們就出什麼菜,同時也在網路上徵詢意見,如果有人希望炸雞或漢堡,說不定要朝這個方面修正,或者現在菜色固然想要吃,但服務方面或用餐體驗還有改善必要,這是另一個要探討的,這是整個協作會議主要討論的初步方向。
-
我們還是一樣從自己身邊做起,工作會議目的在於把主要參與部會的目標想法對齊,同時參與的小桌長也是其他部會來幫忙,同樣參與會議的主持跟策畫,希望這部分立場想法可以對齊。到這邊有沒有什麼需要先講?如果沒有的話皓婷要說明一下今天的進行?
-
今天可以先就議題分析表跟使用數量盤點討論,討論完之後可以決定我們協作會議進行方向,決定之後才會進入我這邊的筆記,討論一些進行的細節。
-
先討論要開什麼內容,請海委會這邊先說明。
-
我大概簡單講一下,參事提到我們一部份是內顧客一部份是外顧客,我們目前問題是網站做好之後,當初因為陳瑩委員提到這部分,先把基本素材丟進去,後面再看看大家有什麼想法,可能我們還沒經過外顧客檢驗的部分有多少就丟多少,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是現在丟的東西是否符合民眾滿意,當然不足部份我們可以去補足,內顧客部分耗資成本很大部分也無法滿足外顧客的部分就要調整或終止,原則上我們就兩方面做討論,透過利益團體或意見調查深度訪談可以找到網站希望提供哪些資訊,他們自己需要耗費的人力跟預算成本能滿足,如果要花費很多錢,像是水質建設,如果沒有建置設備補助,經費上無法一次到定位就要分階段。或者只有某些地方做調整。
-
原則上這部分除了內顧客外顧客還有階段性,可能不是一次就能滿足,可能要從頭思索哪些部分近程、中程、長程。至於活動量表部分請同仁補充。我一般來說海的部分機關很少花心思,只要不出事或有告示危險海域,政府責任就示明了,所以要回到縣市政府有沒有想要做整體的管理,涉及國家公園可能管理作為比較完善,但比較還是無為在做管理,目前看起來還是非常少,國家公園還是設定在一般學術或研究上的申請。至於港口就是友善釣魚或海上遊憩,樣本數是比較少,很難清楚界定是不是需要導向一站式服務。
-
其實申請量看起來不需要e化,大概都是個位數或十位數,台中港有友善釣卡,刷卡就可以進入,如果線上申請反而多一個動作,我要問的是為什麼當初填議題分析表都是申請的資料?我們二月就問過這問題,到底多少人需要申請,再來才是申請是否需要上線,是否比線下方便,為什麼議題分析表偏向申請的部分。
-
二月開始調查申請的部分是這樣,E化申請是我們重要目標,接著發現不是所有申請都要E化,這牽涉到開放,開放的化申請因素會越來越低,既然要開放就不用申請就可以去玩,現在盤點這資料是發現有些基本作業,我們也發現很多人申請並不需要這麼E化來處理,現在比較想把E化申請變成次要目標。
-
申請的E化有真正需求嗎?看起來量比較大是垂釣,也有現有機制,除非現有機制有問題。
-
因為垂釣有收費問題、人員管理問題。
-
現在都是港務公司的,覺得目前機制有沒有E化的必要。
-
因為還要收費打掃,港務公司也是跟當地漁會合作,至於有沒有E化能量。
-
他有沒有需求?為什麼他有需求?
-
他要進場必須登記。
-
台中就要刷卡。
-
參事所提到友善釣魚制度,目前已推行的示範區域為臺中港一處,整體計畫我們也有要繼續推動,配合整體計畫時程,預計到110年底可能新增至基隆、台中、高雄這三個示範場域,其他商港釣點的部份可能還是有紙本需求。
-
我們並沒有要在今天會議決定這問題,工作會議的功能就是模擬,說不定我們在協作會議裡面可以討論的議題包括現在有沒有需要申請、E化的項目,如果沒有他也是一個很好的答案,如果協作會議討論出來這不是大家最需求,今後不管是長官或民眾來問甚至立委關心,這東西也有答案。曹科長跟海保署有討論過的話,會討論到找誰來開會,內顧客可能是海委會跟港務公司同仁,是第一線,相對就是釣魚團體,可能有不同答案出來,北堤這邊說不定有個機制,討論出來可能跟台中港一樣不用畫蛇添足,但也可能那在實用上不太方便,不如上網登記順便繳費。
-
整個看起來大的申請這一塊,可以想像有一個議題是這個。那麼誰要來開會,剛剛討論結果有包括垂釣團體和現有使用者,港務公司或釣魚協會,我們並沒有說一定要有一個e化系統,也有可能大家覺得現在這樣滿好的,或者台中港模式不是最好的,需要另一個申請系統都可以。用協作會議來討論的最大好處是,過去我們覺得民眾需求要滿足可能很麻煩,協作會議一部份功能是我就是做台菜而不會做日本料理,這在協作會議是必須要講的。
-
我們要問的是民眾要吃什麼,怎麼樣服務最好,目標是這個的時候不是我們要把某個系統一定放在一站式上面,民眾要什麼我們不一定馬上提供,說不定是期程預算的問題,花一百萬只服務兩個人的話,民眾可以理解這個沒有必要,與其這樣不如花錢更少但更值得做的事情。一部份申請的話,說不定海委會可以說明這個狀況,使用量高的可以討論,例如垂釣,目前制度是否良好就是第一個要談的問題,如曹科長所說,另一部分是一站式網站是提供資訊為主,這些資訊是不是大家要的,而且看到資訊的結果去搜尋好不好用,這可以是另一個討論的部分。這樣的話就是申請跟資訊提供,比較模糊是資訊提供這部分怎麼開,目前有看到對一站式服務的意見拉進來,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找到誰想知道海洋相關資訊是什麼,覺得現在網站可以怎麼做更好。
-
就融合回來到我們原來設定,看到議題分析表之後我們有調整核心目標,可以打造向海一站式網站為使用者中心的服務,希望可以探求使用者需求再把網站定位成使用者需要的樣子。呼應參事說的,我們雖然講使用者為中心,但實際上我們會盤點利害關係人,部會也是使用者,要去盤點內部的使用者,可能有短中長期,能夠實現跟不能實現的部分。
-
除了一站式的回饋,到底如何知道使用者是誰、聲音是什麼。我盤點了幾個方向,因為還是有polis數位對話,其中一項是跟資訊相關的透明,第一步我們會彙整這個評論,第二步是以線上的網站加以測試,邀請使用者看到你們已經有的廚房,可以想像能夠給予什麼樣的回饋,所以也會有一部分時間用線上網站找使用者測試討論改版目標或需求。再來是邀請其他利害關係人盤點其它需求,包括港務公司,不管是在線上售票的可能或有什麼困難,有沒有e化的需要,你們原本交出來的表很大一部分都是在申請。後面有幾個社團法人有一些他們滿明確的需求,我不是很確定有沒有漏掉其它,建議你們可以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向海致敬一站式的網站,使用海的使用者到底有誰,以使用方式去區分的話,副座也有提到遊艇、浮潛等依照使用類型去區分的使用者,能否盤點類型再去看要去哪些協會。
-
到這部份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等一下會盤點利害關係人。我們原本預設協作會議可能有幾種形式,第一種是實際上我們很focus在線上網站,這是很好工具去引導,即使那個東西不是他想要的,他看到之後就知道我不喜歡,可以進一步去探求潛在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給出的會是介面改善工作坊,前期會有訪談跟測試,把測試產出歸納出幾個不同問題面向來討論改善方案。
-
皓婷講的使用者測試比較傾向現在餐廳提供的菜色,找一些人試吃,但議題分析表看到很多是想知道一些資訊,有些簡單、有些難,像是交通公路是否塞車等,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同時討論哪些資訊需要跟上面資訊好不好用,是不是我們就目前收集到來自一站式回饋,是不是就這些問題討論,還是不是?不是的話要去哪裡找其它問題?例如水質標準要不要成為一個問題。
-
這是比較分散式的,也不太清楚使用情況,可能要更深入進行分類跟盤點,例如分成兩大類,到底想要什麼資訊跟平台上需要什麼優化,可能要仔細看過才知道類別,會有很多問題,介面本身改善就是一個短期,可以很快修復,但需要資源做盤點,至少協作會議可以把問題盤點清楚,確定這個沒問題,協作會議是希望著力短期、中期還是樣貌都出來才做分類。
-
目前調查27項都是管制性,像是台江就是那幾個項目,有些屬於正面表列有些是負面,只能執行的項目是哪些,有些如果沒在這邊都不能做,哪些東西不能做,現在搞不清楚是我不知道後面業務單位狀況,有些正面跟負面,兩個範圍不同,我可能透過這些措施做出更多希望政府提供,但就會有落差,這部分如何做界接。例如東沙大多是在生態保育,當然還是可以申請,民眾會希望做比較大,東沙國家公園很多業者是希望可以開放,那是沒有要做。
-
協作會議上面最大的範圍,第一個是現行的申請,開放但不是自由進出,另一個是現在禁止希望要開放,第三個是不牽涉到申請或開放,而是需要訊息。那皓婷的意思是說,現在要把議題分析表的東西通通放在這三個區塊之下,有些是現在申請程序,有些一時看不到,民眾想去東沙潛水,但假設現在沒有開放潛水,可是我們不會直接假設那個需求存在,這個需求發生要有一個來源,這是平常收集資訊,海委會可以歸類,例如常接到觀光需求,這可以列入協作議題。
-
我想確認polis有四個議題範圍。
-
修正下,開放與否理論上這不會在這次協作會議處理,即便我們收到了,不是問現在能否簡化或e化,桌長或主持團隊就要帶到這個不是協作會議主軸,而是要不要開放的問題,我們其實有兩個不同軸線,協作會議處理是網站問題,其它會到join平台的後續的會議,說不定要到哪裡可以討論,海委會或主持團隊就可以說那部分可以在平台提意見,如果很重要就可以到後續的會議去討論。所以協作會議還是回到網站有關一個是有沒有申請程序要在網站上處理,另一個是有沒有資訊要在網站上呈現,好不好用、能不能用。下一個是兩個項目分類出來,才會有下一步要解決,需要先做一定整理。
-
上面很多問題可以分類清楚,比較有層級跟脈絡,但是利害關係人這邊,粉紅色這邊都是受理申請相關,你們如果用一樣思維去想有沒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到時候不管是訪談或邀請來協作會議,這是很重要一塊邀請利害關係人的名單,但這名單有一點不平衡,一大部分都是申請,只有很小的是資訊,這兩個據說是在一站式平台上曾經留下資訊的email使用者。
-
那些問題反映的是一站式平台有個意見回饋,我們內部表單可以看到他是有寫過預期使用此平台進行何種海域主題分類查詢,主要寫的還是遊憩運動,例如浮潛、水上摩托車和釣客等,如果依照他們有填的部分,其實很明確只是沒有提供給玉琪這邊。
-
那今天就可以盤點需要哪些部分。我們可以先列出來看要訪談誰。
-
這樣太快,前面還有一些還沒處理完。
-
從做資訊平台開始,我們利害關係人是不是要以資訊人進來?例如旅遊界,因為使用時會有一個區塊是想出去玩,但看的資訊要做行程安排,包括車輛要怎麼去,訂房。他可能用這個網站去找到訂房的資訊。我們副主委有找一個平台上的資訊廠商,我們有談過發現那部分如果進來的話使用量會更多,這包含行程安排會在具體情境。例如我是高雄人要去龍洞衝浪,一定會想知道那邊要怎麼走,我可能會找旅行社安排訂房系統,你的意思是要整合系統,我看農委會最近也在跟三倍卷配合廠商,這個使用率高不高會……這是屬於資訊的部分,想說這種平台的廠商是不是也能進來協作的可能。
-
如果需要他們進來就只要連結。
-
他也希望顧客有些變化,有發現廠商並不了解海域。
-
他進來是什麼意思?可以參加協作會議?
-
對,可以讓他知道這些資訊。
-
有觀光旅遊需求的可以顯示這種需求,包括遊客,包括經營觀光旅遊的需求,如果可以找到相關資訊也是一種需求。科長具體建議是可不可以讓觀光旅遊,特別是線上提供訂車訂房相關資源的業者也參與一站式資訊的討論,看看這資訊,一個是能否提供更多旅遊資源跟一般消費者,另外是業者能否結合資訊網覺得對行程安排有幫助,那樣的資訊可以呈現。那利害關係人就會包括他們。我們先問問題,我們要的是什麼,再問解決方式,比如業者資訊在上面可不可以提供,具體建議是提供旅遊資源的業者或許能夠參與這會議討論。
-
利害關係人也可以進行分類,原本分了幾個類別,剛提到不管是中央地方的機關甚至是學術研究一般遊憩,剛剛是遊憩業者,但你希望他有不同形式區分,可能線上或實體這都可以盤點,也會有NGO和一般查詢資料的使用者,看起來今天沒辦法現場盤點,還是要等你們討論清楚這些分類下希望哪些使用者盤點出來,我們在邀請做訪談或協作會議時要秉持公平而且多元,會希望一個身分只有一兩個,但讓多元需求和聲音可以被呈現。
-
還有一個利害關係人,剛我們副處長有談到正面表列跟負面表列,負面表列有一個救援系統,今天海岸處沒有來,向海致敬裡面他有一直建議救援系統,因為最近意外非常多,非常頻繁,這個消防系統、海巡等救援單位,海安處有希望協助通報,或者一些危險進入海域的動作,可以在平台上回報給鄰近的救援系統,以便他們做準備。
-
現行如何通報?
-
消防系統119,海巡118,現在是打電話,因為有24小時接電話,這兩個系統是已經發生意外了,海安處比較是沒發生意外前可以告訴鄰近的救援系統知道這邊好像有些狀況會發生,做勸導勸離。例如我們安檢所在台灣四周海域都有,相距30-50公里,他們現在並沒有民眾的眼睛幫忙去看,海安處在想裡面能否幫忙,但我還在想怎麼幫忙,也希望這些單位可以進來幫助我們。
-
這是可以討論的。
-
原則上聚焦部分,剛剛說正面跟負面表列要找到其他活動,目前還是定位在一站式現有東西先做,因為不知道業務單位有沒有做準備,能否解決這問題。
-
大家都同意我們會討論兩部分,一個是申請一個是資訊,第一步回去就是把申請有關的放一邊,跟資訊有關放另一邊,資訊有關的再做分類,比如通通跟農委會有關,也是一個分類的方法,分的越細可能越容易討論,再來是分好之後要做什麼,一個部分是挑出你們覺得值得討論的問題,例如看了申請之後可能需要討論的只有垂釣,不是說民眾不能提出別的來討論,而是簡報時我們就會說這部分看起來只有垂釣使用量較大,大家可以討論要不要在網站上有一個系統,在那之前說不定可以訪談例如台中的釣魚協會,問說這業務現在如果e化有個申請,對你們來說是好或不好,就會看到使用者的訪談對象就出現了,訪談之後也就知道要不要找他參加會議,說不定大家都說我們活的很好,只要海保署列席就好,我們沒有強制要為e化而e化。
-
另一方面會是資訊,經過分類之後,看起來現在資訊都是有人提出,表示他是值得討論,我們還是一樣,他們是使用者我們也是,有沒有我們覺得很值得討論。例如港口電話及開啟時間,我想港務公司不會反對這個,那也不用討論就直接改。我們說有討論價值的指的是有多方利害關係,可能有不清楚或衝突的地方才值得討論,訪談就是確定需求為何,可以不在民眾提出的問題裡。我看到滿多像是淨灘要有回饋,不是看到海灘有危難性,而是為什麼這麼髒,有活動是汙染海岸他就想要回報,這看起來形狀也跟曹科長很像,但主政單位可能不太一樣,地方環保局說不定也很需要或不需要這個資訊,民眾想回報海岸遭受汙染的情形,那環保單位如何往下執行,在這樣前提下訪問一定是提出意見,說不定是環保團體或環保人士,希望提供什麼樣的資訊,請他來的結果可能請環保署或第一線縣市環保局派人來。
-
除了上面提出也可以是我們認為有需求,例如旅遊是我們海委會認為重要的話,說不定第一步是訪談上次跟副主委開會的業者,你的想像覺得資訊平台要做什麼,我們也歡迎,你也可以在join平台上就先提意見,如果他很清楚他要提什麼,假設他要的是塞車的資訊,那說不定我們就要問公路總局可不可以連過來,搞不好結果是覺得不用,公路系統網都有,表示那不需要,變成在會前要討論你想像中這個資訊網,可以提供什麼對你們有幫助,如果只是要連結其他機關的網站,說不定資訊同仁十分鐘就做完。
-
他不必然會導向非常麻煩的解法,例如資訊網會有一個類似廣告的東西推給民眾,也不用有過度期待。我的意思是說去盤點議題分析表,去找到最值得討論的,如果是簡單yes/no的問題,例如因為個資法沒辦法提供,那就說明就好。需求出來牽涉別人利益那就要談清楚。我們沒有強迫某個地方政府一定要依照我的意見,某些意見固然有價值,真的要有價值的話需要經過什麼程序執行,剛提到的海岸救援系統也要問說他們理想狀況是什麼,最好舉出實際案例才能做這件事。
-
假設民眾打118、119,一個月後說有個信件說收到那就太晚,如果希望即時回報反映,那提供資訊後海安處沒辦法立即處理時,期待很大失望也會很大,這都事前開會要說清楚。聽起來這沒有簡單的答案,可能牽涉民眾協力或其他廠商,或者要提供一些共同完成的時候,那舊式協作會議值得談的,但如果明明白白可以做的,比如只要介接資料就可以做,那時間點設在十月或什麼時候。
-
你們有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有的話,下一步就是盤點利害關係人跟分類問題,我有看到使用者回應,上面就可以簡單看到有些人回覆是你的資訊在海的部分不足,但也有些不相關,例如低度使用轉為遊憩港,這種東西就會轉為論壇,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去分類的重點,有些東西要在其他部分處理,好像很多都在增加什麼樣的資訊可以更親近海的狀況,這就回去再整理。我講一下做完這一步會遇到的事情,今天需要做行政庶務盤點嗎?那我們等一下繞回來,先大概確定一下相關時程。
-
(行政庶務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