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t

  • Home
  • Speakers
  • Speeches

2020-04-15 開放政府第68次協作會議 工作會議

  • 黃子維

    先請教育部這邊先簡單講一下,因為這是法規預告,整個來龍去脈先帶我們走過一遍。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這個案子我們內部也召開很多次研商會議,包括相關單位,國教署、地方政府和學者專家,我們之前在討論時已經提出來,因為高中老師如果具有語言認證中高級以上可以教本土語言。按照這建議是六年之後不能再教,對現場衝擊很大。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我們對外溝通是現在開始,我想聽你講的是,之所以這一案是上面先有國家語言發展法,再因為課綱要求教育部在什麼時候要準備一定數量的台語文教師,所以你們才因應需求才做這件事,這來龍去脈要講,你剛這樣講,評論的人只看到他要的,教育部在這邊,你們有你們的苦衷,六年之後退場人力缺口怎麼辦,但這個人力缺口怎麼來的,也要講清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依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國家語言將自111學年度納入課綱,因此本部配合培育國家語言教師,目前主要處理的是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師資。現行國小有上本土語,第一種師資為具有閩南語中高級以上認證的現職老師,第二種是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本部將於109學年度啟動師資培育,培育第三種師資,為具閩南語教師證的合格教師,草案所規定的師資來源為上述三類。民眾訴求是,政策推動初期,師資來源缺乏,以上述三類師資授課是沒問題,但中學為分科專業,希望針對具有閩南語中高級以上認證的現職老師應訂有落日條款,如六年後未取得閩南語教師證即應退場,由具有閩南語教師證或教學支援工作人員來授課。但現場的實務狀況是,受少子女化影響,開缺情形恐不理想,且全國偏鄉小校約有三成,之前研商會議徵詢需求端縣市政府及國教署意見,也認同訂有落日條款,執行上會有困難。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我先確認,是西元2022學年度嗎?九月要有一大批。這需求是確定的嗎?需要多少人算的出來嘛?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有評估過。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數字要提供,因為要補那缺口,怎麼算,這第一件事。然後剛剛說現在國小因為已經教本土語言,已經有一部分現職人力做這件事,但國小沒有分科,人力可以彈性運用,所以沒這個問題,那這邊主要問題就是國高中有分科的,因為像是專職。那你說在國小有兩種人,一種是合格教師證,第二個是現職老師?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現在國小必修一小時,是由取得閩南語中高級以上認證的國小老師,另外是教學支援人員,取得閩南語中高級以上認證,並經地方政府培訓合格。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國小老師要加中高級,另外一種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校外人士,教學支援人員,取得閩南語中高級以上認證,並經地方政府培訓合格。這些人會閩南語但沒有教師證。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所以縣市政府有另外認證?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取得語言認證之後,地方政府有另外培訓。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一種是國小老師加通過中高級,另一種是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校外人士,地方政府認證全國都一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各縣市對語支人員還會有訓練。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時數跟內容可能會不太一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時數應該一樣,國教署訂有規定,還要確認一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國小有沒有缺口?現在只討論國高中?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對,因為小學必修,國高中選修。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會增加第三種人力,國高中在2022年九月之後,可能有第一種,也有可能有第二種,有可能國高中增加第三種人?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109學年度起辦理正規師資培育,小學是包班,加註本土語,取得教師證之後再去修加註課程,大概培育三到四年,經修完課程、通過教師資格考試、完成教育實習後取得教師證書。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現在國小是這兩種人,兩年後國小會加另一種人?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國高中也是109學年度開始培養。以後會有取得閩南語合格教師證。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幾年幾月哪種人,2022年九月後在國小、國中及高中會增加第三種人,教師證加註閩南語,國高中是閩南語教師證。專科的意思是,例如成大台語文學系?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台師大也有。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出來就是專門教這個,師大國文系到國高中就教國文,這可能師大閩南語系,在國高中就是教這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筆記上3-2,人員有缺多少?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依國教署提供的資料,2022年到2024年的推估需求,國中691,高中53。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供給多少?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正規老師培育從現在開始,最快要三年。109學年度開始培養。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他是大學生?為什麼是三年不是四年?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修課修兩年,實習考試至少一年。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大學生但是另外有修教育學程。但都大三之後才能修師培。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讀大學四年內,有些修的很快最快要三年。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一般大三才能修,大三大四修完之後實習一年,所以講三年是這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不是大一開始修。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大三、大四加實習,有三年。那你供給有多少?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109學年度才開始招生,目前現在還不知道多少人會選修。但還有另外一軌是學士後教育學分班,招收具大學學歷且為本土語文專長者,修習學士後教育學程,教育專業課程二十六學分,專門課程四十學分,一樣要考試,要實習,通過後取證。這最快兩年就可以培養完成。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修完這些課還要考試,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你認證就開缺這麼多,但學校開的課一定會超過這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這是推估需求,縣市政府跟國教署開缺情形還不一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撇開這辦法以外,聽起來有兩個供給,一個是現在大學生台語文本科系,畢業、實習之後會有閩南語教師證,第二種人是畢業了在做別的工作,但看現在有需求回到大學去修六十六個學分,一樣會有閩南語教師證,就可以應徵那些缺,這是確定的?所以我們現在討論的是這個?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53跟691是分開,清大開的是中等教育就是教國高中,成大初等教育就只能教國小。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國中是691,高中是53,未來發的是中等教師證,所以國高中都可以教。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一種是大學生,在學校培養讀四年,這也是拿教師證,我們還有另一軌是大學畢業生,這兩個教師證是一模一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你有兩種確認的來源供給,A是台語文科系修一些學分加實習可以應徵這些工作,B是畢業後回到學校修六十六學分,一樣會有閩南語教師證一樣可以應徵這些工作。這都是確定的。但法規預告是要增開一種,不然你增加的資格是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前面兩種也都是法規預告的內容,第一種是取得閩南語教師證的人,就是剛提到的A跟B。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那剛提到六年落日是A還是B?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是取得語言認證的現職教師及教學支援工作人員。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中學閩南師資未來有1、2跟3-1、3-2,訴求是希望6年後由3-2取代1。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把1換成3-1跟3-2,可以理解就是要正規的語言系統,但3-1跟國高中現行的1有什麼差別?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專業不一樣,中學需修40個學分,取得閩南語教師證書,國小不分科,但需取得加註。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為什麼3-1可以取代1?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國小不分科,跟中等是不一樣的,國小只有加註閩南語專長;中等學校閩南語老師至少要修專門課程四十學分以上。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國小是初等教師證,中等教育是中等教師證,國文科,或是中等教師證,英文科。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小學跟中等是不同結構,現在英文老師加中高級就可以教,現在他們就是希望不要。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國小沒有3-1要取代1的問題。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現在講國高中,取代不是用3-1。國高中六年後把3-2閩南語教師證取代,117學年度,2028年九月落日,可以這樣理解嗎?這訴求對教育部來講,你們不接受的理由是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這六年是怎麼來的?他們會講這個六有沒有原因?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公費綁六年、偏鄉離島綁六年。如果要參考是這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個可以訪談時去釐清。那你們覺得滯礙難行的是?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提案人希望正規老師來教,但教師開缺是國教署及縣市政府權責。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六年退場是這扇門關起來,還是把裡面的人也趕出來?你開給我1,六年後是我在房內還是出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六年後我不能教閩南語,但我還是留在學校。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但就不能開閩南語,缺會開出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還是有課,有可能是教學支援人員。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因為是一週一節,學校如果是小校只有七個班就七節,你不讓現任的教,一定用支援人員,這些老師可能教國文,他一定修第二專長教閩南語,新人進來只有七節。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那吵一個看的到吃不到的餅做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之前研商會議已經提出,但實際上進不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為什麼只有3-2取代1,語支人員有點像借來的,為什麼不是取代掉2?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正式老師不教空出來一定要請一個人,二可能是一年一聘,按照教師徵選一定先要有資格證,去掉1的話機會會大增。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3-2跟2跟正規教師比,先開給誰?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原則上是教師證優先。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語支人力是主要人力。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語支人員可能也是提案人,兩年後他可能是可以取代掉1的,兼職人員不是正式人員。只有1的缺放出來,後面的人才能當正式老師。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所以是學校聘用彈性會選擇2不是3-2。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語支人員也可能是耆老。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那他們覺得有一點希望,總比沒希望好,那對你們來說要不要讓他落日?最後退場一定是語支人員來替代。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現職老師受過教育專業訓練,班級經營等應該比語支人員較好。現職老師退場後,可能是由語支人員補上。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因為每個老師有固定,就是因為課不夠才修閩南語達到十六節,如果不能教他可能只有八節課,學校要多聘老師會有超額,新老師、舊老師都沒課。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縣市政府、國教署實務運作上有困難。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可能新舊都要超額出去。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是希望保留有合格教師證,他們一離開、一落日,補的是語支人員,你不希望這發生,就算你把合格教師證弄走,語支人員補上來,現場可能變成兩邊時數都不夠。你剛說有跟相關人員討論過,他們反應是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在研商會議裡,閩南語師培大學主張訂6年落日條款。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是因為這個議題沒有利益團體?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原住民語言人才真的很缺,客語人數也比較少,但閩南語是臺灣最多語言的人,將近四分之三的人都使用。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訴求就是經過四年訓練一定比只通過中高級的來的專業?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那你只有現實考量可以回應。兩位小桌長聽到這邊有沒有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曾拓穎

    公民老師的問題是怎麼處理?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公民列入考科就開大缺。考試之後各校就缺額。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因為時數增加?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但不能每科都這樣。我一個老師教六年閩南語,會比不上剛出來,這我覺得不一定,假設你研究所,很多老師高中以上都是研究所,教學是個專業,怎麼會比不上實習半年經歷。當然尊重專業,但我以老師角度,按照各校校長來看,教師甄選希望錄取的都是有經驗的,除非教的非常好。教育立場要按教師證、專業程度,為什麼每次代課老師第一輪都由有教師證的,第二輪才找沒有教師證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邊講的最直接的利害關係人就是學生,對學生來講,我國高中生,你們有去問過他們的想法嗎?被上課的人是我,老師優劣跟我最有關係。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這不是師資培育問題,一個耆老來可能生動度不一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教學專業可以有很多評判標準,經驗也是一個標準,不一定只有文憑,突破這一點能不能增加你回應他堅持專業的正當性?你剛也承認如果只看文憑,你這件事會一直挨打。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培養教師是按照師培法,老師一定要修課,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實習之後拿到教師證;閩南語語支人員,可能閩南語講得很好,但這跟會教閩南仍有差距,這是為什麼我們有二十六個教育學分,有很多是教學實務,班級經營、教材教法,這是語支人員較缺乏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1是合格教師證加認證,2是語支人員,先不管訴求,不落日,教學現場主力是1還是2?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沒人教的時候才會找語支,有課不足才會找。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不用提語支人員,如果他不是討論核心。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現有老師能教就讓他教。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寧可讓他超鐘點,因為課不足。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因為學校也會保障老師鐘點數。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到底是誰最適合做這件事的爭論。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現職老師有語言認證國小有一萬多,中等是九百。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所以不用把語支人員拿出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現行也有3-2吧?台大成大清大也有培育這些老師?過去只有台文系但沒有教師學程?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變成要雙修,所以很多人四年念不完。這議題跟很多科一樣,沒有課是最嚴重的事,這通過的話學校很多各科會出問題,地科是最少的,也有自然科要去教地科,教育現場很多非熱門科目都是配課,一個老師兼兩種科目,如果閩南語過,後面各科一樣會被挖出來,我純地科老師,你物理老師為什麼要挖我飯碗。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法規成立之後會有新的人。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各科都是這樣,生活科技很多吃家政,家政也argue為什麼吃我們的科,會要求不能再吃。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個邏輯其實也成立。直接有利害關係的有幾間大學幾個系?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十所。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學校名單,這資料都要出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但修教育學程要到109學年度。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我們有控管人數。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假設國北教大核定師資生名額10名,學校只能甄選10名學生來修閩南語。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總量大概八千多。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我們可以提供未來預計核定名額數。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這草案還有涉及幼教部分能否也說明一下?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不分科,是主題式的,希望教保人員去取得語言認證來教小朋友。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假設沒有這場協作會議,教育部打算怎麼處理這件事?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之前研議時他們的意見我們都有納入考量,但考量現場實務情形,暫不納入草案。草案後續仍要提法規會審理。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這是所有意見的其中一部分。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已經有把這意見寫進去。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協作會議就是相同場景再進行一遍。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這建議國教署一定要派人來,目前師資培育採儲備制,國教署及縣市政府是用人機關。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那你這員額要給我。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好。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國教署怎麼想這件事?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這要請國教署說明。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單就這草案本身,國教署想法是什麼?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還是要請國教署說明。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英培

    他們是主管機關。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我們需要國教署提供較詳細的資料。

    Link in context Link
  • 黃子維

    議題盤點到這邊,可能再開一場會議,要找國教署補進來。地方政府也是需求方。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地方政府接觸過有教育局、教職人員、校長等?這三種人都曾經在接觸範圍內嗎?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他對這議題不會表示太多意見,一定派第一線,可能借用校長或主任,應該都有實務經驗,因為很多法規都需要地方政府。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協作會議為了達成多元討論,NGO、其他利益團體或其他教育學者也值得一起進來討論?之前比較是行政機關之間的?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教育組織很多,可能意見不一樣。

    Link in context Link
  • 詹壹雯

    我們就是希望有不同意見的人。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教師團體很多,可以邀請他們來。

    Link in context Link
  • 王明源

    全國性的教師工會可以找來,他們至少就有兩個,全教總、全教會。

    Link in context Link
  • 林啟文

    建議地方政府可以多施力,國教署外圍組織像是校長協會,這些校長是首當其衝受害,也讓他們可以表達,國教署邀請外圍組織會比較有實質上,我覺得是尊重專業,教師協會這邊因為比較會有不一樣意見,我們先聽聽行政上意見,因為他們是配課第一優先。

    Link in context Link
  • 劉家禎

    訪談團體我們再回去研議。

    Link in context Link
  • (訪談名單討論和行政流程確認)

    Link in context Link

This site is maintained and operated by PDIS.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the content is released under the terms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CC0 license.

Terms of Service 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