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不是因為你現在很紅才來找你的,因為知道你在社企上做了很多努力,那個時候還沒有口罩實名制,這一些都還沒有的時候。
-
瞭解。
-
我們其實是真的在都沒有肺炎疫情發生的時候,就很想做品牌的深化,那個時候要約委員,是因為很想邀請委員來擔任我們的嘉賓,因為我們知道你跟青年人的距離很近。
-
之前願景工程,也就是聯合報跟雜學校一起辦的時候,我就是這個角色,反映也還不錯。因為雜學展,每一年都更雜一點,上次把社會創新,第一次變成一個館,那一次的反映也滿不錯的。
-
目前還是會繼續執行,只是本來是希望在8月的最後一週,或者是9月開學前,覺得這樣聚集的效力比較大,現在疫情的影響,會拖到10月或者是11月,論壇的部分,因為好不容易請這一些很遠的孩子回來。
-
你們有跟TEDx社群談過嗎?
-
都還沒有。
-
你們這個跟策展的主題非常像,幾乎完全相同,論壇的部分。只是他們的時間長度跟你們不一樣。
-
他們比較短,對不對?
-
他們有一個標準的格式,就是18分鐘,我也在TEDxTaipei講過,當然他們比較沒有引言這一回事,但是除此之外,包含甚至調性,大概都是非常像的,所以我當然一個具體建議是,也許可以考慮,因為我不知道TEDx接下來要怎麼因應疫情。
-
他們也許也有一些新的計畫,但是都要延期。
-
對,之前他們有一次辦得滿成功,也就是TEDxWeekend,也就是不是大眾,而是請全世界的TEDx策展人們聚到台北,大家一起來聽怎麼樣來策展,並且對策展有什麼想法,那個是滿好的社群,我也有去分享。
-
因為子維是主要的聯絡人,看TEDx社群跟你們的提案有沒有融合的地方?因為他們的能見度是非常高的,所以這個是一個具體建議。
-
第二,因為你現在改了這個時間,但是這個時間也不是最終的,這個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
因為也不知道能不能回來,有些人輾轉回來是需要一點過程的,如果回來以後,我不知道疫情的狀況。
-
你要他提早14天的狀況。
-
如果到11月還要這樣子,我看今年……
-
因為一波一波的,好比像你這邊有一些地方,比如紐西蘭現在的狀況還好,非洲目前看起來的狀況也還好。
-
但是他們進來還是要……
-
不知道到時非洲跟紐西蘭的狀況。
-
搞不好到時台北都不能移動。
-
對,這一些都很難說。所以我們大部分這一種國際性的活動,這個也粗略當作國際的講師,我們現在很多都有一個變成是純線上的備案,他們就在自己的國家,這個有一個好處是,他的分享部分可以re到好,也就是在那邊一直re到完美為止,在線上的目的其實是觀眾跟他的互動,所以就是你撥一段7、8分鐘非常完美的,但是人還是在線上,當場就是來賓也許用手機提問,甚至因為如果接下來不能辦1,000人以上的活動,你也可以分成5、6個人的2、30人會場,這個都是很容易的,在臺灣就是北、中、南、東都有,這樣大家都一起在一個虛擬的空間看這個發表。
-
即使純線上,現在也有一些VR的這一種技術,你也可以戴個眼鏡,你左右兩邊就有坐人,一起看他的演講,就是看要辦到怎麼樣,主要是引言人的角色,就不是引言了,變成是匯集大家的問題,然後運用大家的問題去跟這一位朋友對談,有一點像在博恩夜夜秀在最後面,博恩跟老K之於我的角色。
-
這樣的話,即使那個時候履行式的問題還是辦得成,如果延兩、三次的時間,我想國外的講者沒有人受得了的。
-
國外有研究過嗎?像這一種線上跟實際的對應感,其實是有差別。
-
這我大概有20年的經驗。
-
還是有差吧!
-
要看。通常最便宜是用網紗投影,因為舞臺本來的燈光不會很亮,如果有一個大舞臺,然後有一個黑色的網紗,然後用投影,人是1比1的大小,非常栩栩如生。
-
我像在新加坡,他們前一陣子有一個紐約的博物館,叫做「New Museum」,他們就是有這樣子的一個方式,因為我到新加坡也不是很方便,所以就完全用網紗投影,這個是栩栩如生,所以我在各地都是這樣子,這個是最便宜的。
-
比較不便宜的,當然還有更多的,好比像真正的全席投影,那就是四面一台,看起來就是真的,那就很貴了。不然就是每個人都發一個VR眼鏡,這樣每個人的感覺都一樣了,或者是遙控機器人之類的,但是如果是大家都看同一個方向,網紗投影並沒有比一般的投影還貴。
-
有沒有辦得類似的成功?
-
有,我們一上任就辦了,我們工研院那一場,2016年底。
-
不好意思,因為這個對電視台來說都是一些……
-
我們是傳產。
-
但是這個跟你們綠幕是同一個技術,只是把綠幕投到實際的地方,讓它跟背景融合一樣,但是跟綠幕是一樣的道理。
-
好。我覺得這個是不錯的方向。
-
不見得是實體,而且滿有彈性的,而且這一種表現的方式,我覺得滿創新的。
-
我想請問一下,本來你們5月份是要辦社企的活動,現在是要延期?
-
我本來就是提議要改成這一種方式,但是因為政府對於這個活動,因為那個是民間主辦,我們全力支持、絕不主導,因為都講了絕不主導了,子維那一天開完會回來就跟我說沒有辦法力挽狂瀾,民間都決定要延期了,我們提什麼遠距都沒有什麼用,但是依我的話,我是要改成遠距的,所以比較能夠按照我的,像總統盃黑客松,那個就變遠距了,這個國際的部分。
-
那宣傳的平台來講,是不是像TEDx還有其他的平台上……
-
如果以這個題目的話,主要還是這一些朋友們自己本身的社群,好比像在這邊也有一些「Join」本身自己就是一個很大的社群,當然咖啡豆公平交易在臺灣也有公平貿易的社群,其他像吳哥小販(音譯),這個就比較像NPOst,數協也有他的社群,這一些都不是直接你們的友台,我是不會說你們去找願景工程就好了。
-
那很像範疇的事情,有些觸角要往外延伸。
-
但是你就想像成類似像群眾募資的案子,你一開始要有社群的這一些意見領袖出來說這一件事值得做,不是出錢、就是出力,當然這個我不確定你們出錢的部分是不是需要群眾,說不定企業贊助就已經飽了。
-
因為群眾贊助、募資的話,甚至還可以說超過的錢或怎麼樣,你用什麼方式分配給這一些朋友,也就是類似聯合勸募的角色,那就要設計一下,當然在臺灣群眾募資設計也有專門的人才,所以我想每個都是不同的社群,就是看你們是要募錢或是募人力,但這兩個都同時募到了注意力,出錢或出力,當然不想看倒掉。
-
需要不需要架一個單獨的網站?
-
如果你真的要走群募,群募網站就變成你的網站,就是在發動這個事件時;同樣的,如果你是要報名的話,那個報名網站就會變成賣票的網站。
-
要看目的性是什麼?
-
-
要看品牌價值,不讓它變成一個永續發展的……
-
品牌價值的話,你設計一個好的關鍵字,比什麼都重要。「#消失的國界」就不是很好打,「#BorderlessWorld」又很長,我舉例好比像「#TaiwanCanHelp」,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最長了。
-
不然就是「#MeToo」。
-
對,因為夠短。所以那個一下子就野火燎原、不可收拾。
-
因為BorderlessWorld看一下還要拼一下。
-
對,而且那個less還會打錯,是一個還是兩個s,還是worlds,就會變成四種組合(笑)。所以我會建議一個好打的,然後讓大家會願意把自己的品牌跟你的品牌相結合的。
-
像TED就是完美的,因為TED三個字不可能打錯,大寫或者是小寫都一樣,很少人知道本來是什麼意思了。
-
感覺是一個人名,但其實意思是技術、娛樂、設計,但因為如果當時叫做「ted entertainment design」就沒有必要。
-
很好的建議,要簡單有力。
-
你「#」設計得好,就不用網站,你的品牌圖示都隨便,因為「#」本身會有自己的生命。
-
會發酵、擴散。
-
對,沒錯。
-
大概有一些方向了。
-
有沒有要問唐鳳的?
-
我是別的問題。
-
我們今天要跟你聊天聊很多。
-
跟這個比較沒有關係,因為過去全球化,可以看到一夕之間,大家為了防毒的疫情有一些鎖國的狀態,這個跟疫情不一樣,像網路可以遠距跟視訊有更多不同的串聯,或者是透過民間的影像來瞭解情況,你如何看待?我們會說這個是去全球化嗎?但是實際並不是這樣子,你怎麼看待這一件事?
-
其實在疫情之前,因為像氣候變遷這一種事,也是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全球化不只是人跟貨品的移動或者是錢的移動,而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考慮的是全球性的影響,並不是每一個國家分別做自己的,因為二氧化碳是消失的國界,不會把自己擋在國門之外,事實上也不可能擋在其他的地方,二氧化碳是跟國界無關的事情,所以並不是到了疫情才有全球性的議題,並不是這樣子的,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全球性的議題。
-
但是疫情最大的差別是,我們在做這一種全球暖化的時候,有一個好主意,到那個主意真的產生效果,可能五年已經過去了,並沒有一個最佳解,事實上沒有辦法讓人感覺到現在有貢獻,而這個貢獻馬上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因為還有很多別的系統正在作用,很可能互相抵銷等等。
-
唯一一個立刻有效的是發射一個窗簾去擋住太陽到太空上,第一個是現在技術上做不到,第二個是弄不好就變成冰河期了,所以很少人敢做這一種事,除了這個之外,其實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事情,就是慢慢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生活習慣及旅遊習慣。
-
像我透過機器人出席,以前都是我時差調得慢,不好意思,這個是非常個人的問題,但是自從全球暖化成為一個議題之後,我就會說減碳,這個聽起來就充滿了公共利益。
-
桑柏格的例子。
-
沒錯,搭火車還有碳排。所以你剛剛講的這一些,在全球暖化其實很像一個雛形了,但是畢竟全球暖化,像太平洋的友邦,他們的島比較小,所以先感覺到,我們的島感覺太大,我們是後感覺到,所以大家感覺到的這個時間尺度是不一樣的,但是疫情並不是這樣子,大家都是同時感覺到,而且感覺到的這一件事,你就可以看到曲線,一件事做對了,那個曲線就開始變了,那個曲線做錯就開始往上飆,而且一個禮拜之內就會看到結果。
-
那個結果是?
-
確診的曲線。一個做好了,曲線就變平,做不好就往上,那個是立刻就有回應的,跟剛剛講的要十年為尺度的氣候是有差別的。可以說全球暖化本來就沒有空間差,但是疫情讓人覺得沒有時間差。
-
而且沒有心理差。
-
對,大家是同舟共濟,地球是一個太空船的感覺,大家忽然感覺到,我想這個是最大心理上的差別,所以我覺得全球化,之前形容很多別的,但是現在主要是面臨共同的問題,這個急迫的感覺突然之間就大家都有一個很具體的東西可以指過去。
-
變成全球化幾點0。
-
那唐政委,您對疫情研判對臺灣的發展?
-
就像我跟商周的採訪所說的一樣,像投資到網紗投影、綠幕之類的,你已經投資的話,疫情過了,也不會拆掉那一些東西,因為會變成組織文化的一部分。
-
本來沒有這個組織文化的,被迫至少體會一下,並不是線上跟線下融合會完全取代掉本來實體見面的組織文化,但是至少大家都有過第一手的體驗之後,大家開會還是開會,但是所有的下屬都來,是不是來一個主管,其他人在遠距,即使疫情過了,這個是讓整個社會有一個很好的體驗,這個體驗一開始出於必然,你是被迫,但是慢慢會覺得這個有一些想法。
-
慢動作的感覺。
-
我們公司防疫委員會,打算把電視台分成A、B組。會發現原來B組就夠運行了,之後人是不是要被裁一半。
-
就有比較多的時間開發新的東西。
-
正向。
-
像Intel做晶片是兩組輪流做,一組是實際開發,一組是做研究,一般的企業的樹狀組織是這樣,像剛剛遠距重新安排的話,像一些國際的大會上,這邊是主席,另外一邊是會員,觀察員做旁邊的話,一開zoom,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席位,沒有分大小,像主管跟下屬,每個人的方框一樣大,所以大家敢做一些沒大沒小的,我想這個是最大的文化上改變。
-
但是有一些業別會面臨一些挑戰,像旅遊業的生態會有一些改變,有沒有什麼想法?因為我覺得旅遊的體驗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我們傳統產業來講,體驗這一件事是滿重要的。
-
這一方面因為我不是很瞭解,所以不是很知道旅遊業在做什麼因應,但是我知道像之前規劃脊梁山脈年之前的一站式登山網站時,有一個很重要的是,即使你人不在臺灣,也要預先知道你碰到山上會碰到什麼樣的事情,像有山屋、國家公園、事前瞭解什麼,最好用無人機沿途拍一下沿途的景觀、先體會一下,旅遊並不是從完全不知道,然後一下子到那邊融入,中間還是有很多自己做工作、巡查的過程,在以前尤其像山上,其實你隨便問一個臺灣人玉山的山頂長什麼樣子,他也說不知道。
-
但是現在因為無人機跟這一些互聯網,現在一下子沒有辦法去到別的國家,但是反而多一些時間,能夠去study真的去的話要做什麼準備等等,所以我覺得對於旅遊,很可能在這個中間,先用這一些比較線上虛擬體驗的方式慢慢瞭解。
-
電視台呢?我們老覺得我們玩不出一些新的把戲,因為我們看委員上博恩夜夜秀這一集,大概也看了三遍,在240萬多的點閱當中,因為我們同仁們都要看一下。
-
所以可能其實只有60萬人看(笑)。
-
240萬是非常遙遠的數字。其實第一天放上去,我們就在看了,因為我們對於問答,就要開始搜尋你們在講什麼,因為那對我們來講是很遙遠的事情。
-
但現在這個環境當中,總覺得有一點瓶頸,因為對我們來講是「線」,我們今天才跟總監瞭解問題,「線」的意思是在這個時間點轉開它,它有一個線的感覺,轉開之後就會比如鄭大哥跳出來,所以現在儘量做IT,讓它放在平台上撥出,但那個畢竟不是新聞台的本意,YT對老闆來講是附屬收入,而且收入的占比非常地小,這一件事要做什麼改變,新聞台什麼不一樣?
-
其實薩泰爾本來最早還在做「臺灣吧」的時候,其實我們有聊過,並不是把網友的留言當作留言,而是真的把網友當作類似共同製作人看待,不管是哪一個「臺灣吧」那幾個動物,要做成什麼紀念小物,或者是接下來聚集的策展,又或者是開了不能開的地獄梗不知道怎麼回復等等,其實都是靠支持者不斷在網路上對話,而產生出一些概念,這個在所謂的網紅,這個其實是最基本的,因為如果你不跟他互動,他看錄影就好了,為何要看直播?要來看直播是因為他的想法可以進入你的節目。
-
所以我是覺得重點倒不是固定幾點播,像眼球中央也是有固定的檔期,而是有多少的意見進入下一次的製作裡面,按照傳統的帶動是很困難的,製作人一下子就做完,其實每一期下去撥的時候都不一樣,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快速反映網友的意見,你在YT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永遠只是附屬的平台,過5天、10天看根本沒有差別,只是放錄影而已,你只是預先設定時間放錄影。
-
其實一般的電台,像有的時候也會call-in或者是簡訊投票之類的,網友跟這一些的差別,像call-in每一字都只能出一個題目,像你有好的、即時留言的方法,像博恩跟我用的sli.do,可以看到底下這麼多人,但是前五名關心的是什麼,我不是一個個call-in來回,而是全場的氛圍到底怎麼樣,同時跟幾百人或者是幾千人對話,他們也會覺得是製作人,所以也要負一點責,也要提出一些有道理的,能夠說服我旁邊的人投我的票,而不是但準我跟博恩搶什麼,因為那個也有,但是落到最後根本看不到。
-
但是是錄好之後在平台上播放,是現場嗎?
-
sli.do是現場。
-
我們現在也在做一樣的事情,拿鄭大哥的節目舉例,有YT的頻道播,鄭大哥是在錄影的,他在撥出的時候,我們的YT平台同時會有很多人鄭大哥的結論,我們會養一群小編就是做一些即時的回應,就是這樣的模式嗎?
-
不是,是要進入下一集的內容。
-
就是涉入深一點,然後優化我們的內容。
-
如果這些沒有進入下一集,這只是花你們的力氣,其實並沒有換到東西。
-
並沒有引起氣氛,我們下一次就要回應。
-
好像看到澳洲電視台做一些調查報導,是這樣嗎?
-
我想這個是分兩個部分,即使你是預錄,預錄的時候,一定程度的觀眾或線上互動,這個是很常見的,像沈春華老師來院裡來跟我錄的時候,當然是預錄,關鍵評論網還剪過,其實他們就已經開一個直播,而那個直播就已經音質、畫質比較差,但是沒有關係,主要就是讓網友提問,等到這一些提問都完了,再有一個很高畫質的版本再出去,這個其實是很常見的。
-
其實從最早看的「我們一家都是人」的節目……
-
那不是很久以前嗎?
-
對,他們在錄的時候,標榜他們就是都沒有預先背稿,當天的時事來了就演,就看台下的觀眾畫面怎麼樣,會讓人家覺得很像在看舞臺劇,這個形式早有知了,現在有一些直播的成分,像音質、畫質不好,還是可以互動。
-
第二個是你隨堂小考一下,你的節目播出了,像下一集要邀誰,你有時可以幾選一的方式,只是對你來說是優先順序的調配,並不是從頭到尾要做不同的事情,這樣的話,其實大家就會覺得我更有參與感,所以並不一下子就跳到共同製作人,只是開放一些優先順序,也就是先回答或者是後回答,這個大家就可以參考。
-
也就是民眾參與的程度。
-
因為我們收視率是看不出來,對了,我們不是要問委員……(看旁邊的人)。
-
你問。
-
尼爾森這個東西,真的整整殘害臺灣電視媒體的人才,因為這個無法反映出我們裡面東西的優劣,但一群的人才就是在那邊,每天就是為了這2,000戶的評價,難道沒有辦法有另外一個標準嗎?
-
有另外一個標準,就是表示不要賣廣告了?
-
所以目前沒有辦法嗎?
-
所以就是要說服廣告主。我知道公視曾經做過這一件事,什麼是質化、什麼是收視群,但是後來很不成功,因為這些業主沒有買帳,所謂的業主,就是媒體壟斷公司。
-
這我很清楚。
-
那怎麼辦?
-
因為這個典範殘害了一整個做電視世代的人,這個典範在這個時代已經不適用了。
-
但是我想補充,到了網路的話,更加如此,像點閱率跟點閱的次數更是比電視內容更直白、更快反映出來的數字,也就是說,我感覺網路的點閱追求,其實是更加強化本來追求收視率的技術。
-
沒有辦法加總計算嗎?或者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也就是可以說這一些廣告的?
-
我所知道最好的,不一定真的是最好的,就是訂閱式群眾募資的人數,這個有一個網站是叫做「patreon」,這個網站上有很多像在網路上畫漫畫的,或是有一些唱和聲或什麼之類的,反正他的東西一旦創作出來,複製根本不用成本的這一些創作者,不可能賣授權,複製也不用成本,所以就是賣每個月越多人願意給我,不管是按件計酬或者是按月計酬,越多錢就可以越創作出精美的東西,因為有越多的時間在這邊,所以就可以在這邊買器材等等。
-
到最後創作出來這個市場是非常地大,所以可以看得出來那個網站,好比像畫漫畫的,也就是如果你捐我錢,就可以看到明天的漫畫,這事實上是噱頭,因為多畫一天漫畫。
-
如果是搞和聲的,可以捐更多錢給我,你可以點歌,再給更多的話,聲音就可以進入音軌,就很像湯姆歷險紀一樣,你付錢,才可以一起刷牆的概念,所以名為募資,事實上是眾包,你眾包越多,你的製作費用就下降,你的製作費用下降,就更不被廣告主綁架,等到製作費用降到一個程度的時候,賣不賣得出廣告,就已經不在你的考量範圍,我覺得這是很好轉銜方向,這其實就跟撒泰爾賣票或者是什麼是一樣的道理,就是有足夠多的人付我錢,才製播這一集節目。
-
因為我的錢已經湊到了,或者甚至像如果做桌遊的那一些,可能已經爆表了,就說多送紀念品什麼東西的,或是國際橋牌社這一些都是最近的例子,這個到一定程度的話,跟廣告主談判的時候,是站在高的位置,因為社會正當性已經高過廣告主,完全不出錢也做,你出一點錢,我們也很好。
-
廣告主如何來扮演這樣的角色?
-
好比一次可以付大筆錢,因為群募是很多小錢湊起來的,但是一個大錢可以換到一個東西,可能是很多小錢沒有辦法換的。
-
會跟群募的人會產生連結嗎?這個廣告主是一個guide嗎?
-
如果以桌遊來講,你一次付一大筆錢,你可以成為其中一個人物,這個就是廣告主了,因為我還是要幫你畫人像等等,所以你進入這個遊戲的時候,你就跟群募者這個社群產生連結,所以這個連結是強連結,並不是偶爾聽過你的名字,而是每次開箱完之後,都把你的品牌拿過來玩,像這樣的連結,對廣告主來講很有誘因、非常有吸引力。
-
這些也是一種方式。我們確實在世界微光,找到願意跟我們連結的,但是我們老是沒有辦法把這一個guide跟所謂的募資架構結合在一起,也許是一個想法,因為總是要找一些新的方式來做。大家不要這麼憂慮,不是有一些很好玩的問題嗎?
-
還是跳開,我還是很好奇,因為委員長期做遠距或者是科技的東西,那也是另外一種媒介,比如人的延伸聆聽;可是今天我坐在這裡,我才能看到你、看到你的神采、手勢跟這個人呈現的氣質,所以近距離的接觸沒有辦法被取代,但是我不曉得您如何看待這一件事?
-
對,不過這一種近距離的接觸,其實是有一個頻寬的,是算得出來的,有一個電影叫做「駭客任務」,也就是主角後面不是有一條傳輸線嗎?言、耳、鼻、舌、身,全部從外界接受資訊的總和,因為到大腦裡面是有一個數字的,也就是10 Gbps,這個是有人算過的,意思是你只要有那一條傳輸線的排線,其實那個體驗跟現在面對面是分不出來的,是一樣的。
-
等到那個channel到了可以傳輸那樣的量。
-
5G嗎?
-
5G的理論值確實是可以達到那個,沒有錯。這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說理論上虛擬實境是最後的媒介,因為虛擬實境當做到一個極致的時候,你並不會特別覺得你在觀賞什麼東西,而是進入什麼地方。
-
沒有實體跟虛擬之分了。
-
像在北流,他們測試5G,就是讓在兩個不同流行音樂中心的樂團分成A、B兩組,可能主唱跟Bass在一邊,吉他跟鼓在另外一邊,他們就開始演奏。
-
用影片分割,都是在不同的地方。
-
對,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樂團可以拆成兩個同時演奏,其實共同在場感已經跟面對面並沒有什麼兩樣,不然只要稍微差一點,像1/16秒,那個節拍就對不上,所以必須不只是頻寬的寬,而是中間的延遲要非常短,這是博恩也有說。
-
Zoom現在也有做到這樣嗎?
-
完全沒有,離得遠了。
-
他不是說2035年還要聞到咖啡的味道,有辦法嗎?
-
當然都可以。因為你聞到咖啡的味道,其實只是要把電訊號接到嗅覺中樞,你只是要知道你的嗅覺中樞用什麼,你用電訊號去干擾它,你就聞得到了。
-
就是博恩所說的控制腦波了。
-
越來越發達,你還可以聞到恐懼的味道、嫉妒的味道。
-
那個技術倫理再談,這個有很大的倫理問題。但是至少以現在,為何現在隔著視訊,大家覺得不是跟真人講話,其實並不是畫質,而是延遲的問題。
-
我以為你剛剛一直講顏值,我想說為什麼。
-
「延遲」,不是顏值擔當。
-
(笑)我知道。
-
視訊顏值比較好,因為有自動美肌功能。
-
那個會再新發展,因為速度非常快。
-
你跟博恩對談的時候,下面要有一群,隨時鼓掌、立即爆衝的那一種氣氛,如果這個東西散發在各個自己的電腦前面,這有辦法取代嗎?
-
當然可以啊!
-
未來可以?
-
你一個講的是兩個,一個是視覺訊號,現在是要有很好的頻寬,然後戴HTC的VR,才可以有兩邊有坐人的感覺,但是如果只是聽覺訊號,就是如果大家閉著眼睛聽,這樣子其實這個很便宜的,像如果有像airpod pro,旁邊可以消掉旁邊的聲音,又有環景音的耳機,你戴著、閉上眼睛,感覺到你在人群之中並不困難,這個是很成熟的技術,需要的頻寬也不多。
-
像在我們的辦公室(仁愛路三段99號)旁邊有一個音響實驗室,那個用很多喇叭,像拱形一樣的布置,你只要進去坐在裡面,一閉上眼睛,可以到萬華的街頭或者是任何的地方,你會覺得人就是在那裡,所以視覺訊號目前還沒有解決很便宜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感覺到在彼此身邊,這真的需要5G才可以解決的問題,但聽覺訊號是已經可以了。
-
他是在講說是不是有一個橋梁?也就是可以製作一個內容是既熟齡跟青年市場都共同?
-
像有青銀共居的題目出來。
-
有沒有這樣的內容跟方向?也就是不需要取捨,電視台的規則會讓我們去取捨。
-
是因為同一個時段只播一個東西,這個是你們的問題,並不是社會的問題,對不對?我如果是有一個素材,這個素材我提供出來,然後任何人都可以來翻譯、都可以來混搭等等——像維基百科那樣子——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存在,像維基百科連英文版都分成簡單的英文,也就是給小小孩的英文、普通英文的兩版,維基百科不會覺得版面不夠,幹麻放成注音符號,也不會版面不夠,為何要翻成撒奇萊雅族的語言,大家為何想要翻譯,就像你所說的,因為有分眾。
-
但是撒奇萊雅族人自己來翻譯的時候,並不是因為消費力比法語來得好,只是因為他們在意他們的文化,所以這個概念完全不一樣,因為你剛剛講的是誰有資源,是有一種排除性的,因為這個時段只有撥一個,就是誰來排除別人比較公平,但是在維基百科的情況是完全沒有排除性,因為硬碟不用錢了,所以任何人感興趣的,就自己翻譯或混搭出一個自己的版本,你用自己的時間,也用不到製作人的時間,所以目前唯一稀缺大概是時間了,但已經眾包把時間分開來了,所以這個都不稀缺了。
-
瞭解了。分眾跟去中心化是必然的嗎?因為並沒有所謂的主流,或者是一個大家同一個時段的權威,而是每個人可以透過自己的,所以去中心跟這個……
-
以前是因為廣播的技術,而這個技術顧名思義是廣播,所以一個點可以發到100萬個收訊端,這個是技術本身的限制,並不是別的,像電報的時候,也就是比廣播再早一點,像最早期的時候烽火台,就是每一個點跟其他點的頻寬是對稱的,所以注意力也是對稱的。
-
但因為廣播技術的發達,大概在20紀的前半,大家開始習慣靠那個中央廣播電台來決定今天7點,整個社會要關注哪一件事,但在有這個技術以前,社會也不是這樣的,社會主要是靠可能是從別的國度來的旅行演奏者,今天想要在他的城鎮中心表演什麼,整個城鎮就去聽,中世紀大概是這樣子,所以我的意思是,廣播技術的小小一段時間,大概100年並不是人類尋常的情況,現在只是回到大家比較對稱的情況。
-
那個很好笑,那時美國有彩色電視出來,也就是甘迺迪當家的時候,他們說生平第一次看到彩色的總統,總統是有顏色的。
-
是這樣子,沒有錯。
-
你覺得博恩夜夜秀是一個成功的節目嗎?你去上完以後,當然你會問我怎麼樣定義成功,因為我們也在思考要製作新型的節目,但是覺得那個方式非常侷限,也就是拉幾個……
-
你說「打假」?
-
我們其實有一種想法,就是「打假」,因為網路的訊息實在是太多了,我們也想做一個類似「打假」每天撥出的節目,今天串流有很多假的訊息,因為電視台是我們說出來,我們也不可能亂講,這個是好的方向嗎?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呈現?我要知道跟昨天、前天的網友來進行,不然就不會有頭號粉絲的這一件事,我除了跟他進行勾勒之外,還有其他什麼方式?
-
像你剛剛講的就是事實澄清是謠言二次創作,也就是你沒有問過謠言圖的著作權而已。
-
不敢承認,因為會被抓起來。
-
這個是比較取巧的地方。但是要澄清哪一個,像事實查核中心,其實也可能會參考之前我有推薦過的趨勢防詐達人等等,這個越是問題的,越花時間,這個是很合理的。
-
同樣的,如果你的閱聽大眾有能力去分辨,也可以提供給你澄清所須的素材,所以是三贏,我如果只是想要舉報,我就舉報到防詐達人或其他的地方,你自然可以看到趨勢,我如果可以提供澄清訊息,等於比較像消息來源,而且一定很願意跟你更深入合作的,因為就是希望大家認知到實況。
-
第三個層級是自己有能力製作好笑的梗圖、迷因或什麼東西,你只是散播的渠道之一,也不一定很倚賴你,但是這三級都要有參與的空間,這個節目才會成功,對我來講是這真正有解決社會問題,而且社會是可以參與的。
-
是不是可以幫我朋友問一個問題,他們很好奇,你的英文名字Audrey,為何不是Phoenix?是一群喜歡你的朋友。
-
OK。
-
她隱藏很久,她一直想問你,為何不叫Gloria?
-
他們一直很想問你為何不叫其他的名字?因為他們覺得你很喜歡。
-
這我會考慮參採。
-
什麼考慮看看!
-
社會參與。
-
我們問這個會不會沒有學問?
-
有很多日本網友問說我是不是懂日文,才取Audrey這個名字,因為「鳳」是「ōtori」。
-
是嗎?
-
但純屬巧合。所以當初我知道這一件事之後,我確實覺得Audrey這一個名字可以用比較久,是「鳳」的一種翻譯,雖然翻了兩次,也就是鳳這個漢字變成英文的Audrey,有一點誤打誤撞。
-
至少有一個解釋的模式。
-
對,但是叫Phoenix的話,對應日文的片假名的話,就有點奇怪了,會有一點像聖鬥士之類的。
-
你知道那一群人都是加州人問的,美國人問都是這樣的問題,為何不是Phoenix?
-
我想也是一個跨文化的巧合,但我知道這個巧合之後,確實也讓我比較願意多用Audrey這個名字,這個是第一個問題。
-
為何叫Audrey?
-
好像是我本來英文名字叫做「Autrijus」,有一本《說不完的故事》,後來有拍成《大魔域》。
-
那個是很久以前的電影。誰還會記得他的名字?
-
如果你現在是奧特里歐的名字,你要取得比較中性化一點,Audrey是常見名字裡面跟他最像的一個,也是「au」開頭,所以我放在一些作者的名錄,不用特別去改,我縮寫也是「A. Tang」,排序也是「au」開頭。
-
第二個,因為最近末日感很重,他們說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你如果可以帶三個東西,你會帶什麼?
-
我們可以知道嗎?好開心喔!
-
要帶三樣物品到哪裡?
-
世界末日的時候,要帶三種東西。
-
這是兵馬俑的概念嗎?
-
就是朋友問嘛!就沒有邏輯可用,他們只是想問你一些怪的問題。
-
不需要特別帶任何的東西。
-
這樣很讓人失望。
-
是嗎?世界末日的時候,像在《三體》三部曲裡面的第三集,宇宙要毀滅了,還留下5公斤重的魚缸,很多網友都覺得這樣的行為不可取,也就是你都已經要離開宇宙了,還要把別人的東西再拿走一些,只為了一些……當然不是大家對於兵馬俑有什麼意見,但是總之似乎是不必要的一個事情,所以應該都不會帶。
-
好像差不多了?
-
希望可以如實完成我們這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
這個就是所謂的數位轉型,大家都一起在做。
-
謝謝委員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