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到的朋友就趕快先吃了,等一下在聽報告的時候也可以一面吃,不好意思,約現在這個時間,因為前面、後面我都要跑回去立法院,所以今天的會議必須要非常有效率(笑)。
-
先跟大家說一下,按照慣例,我主持的會議還是會請速錄師Wendy作逐字紀錄,如果大家覺得有任何不適合給媒體知道的部分,可以打一個括號,或者比較常見的是會把共筆連結寄給出席的各位,十個日曆天之內,我們可以在線上編輯它,可以加上一些我們聽錯的同音字的修正,或者是額外要附的資料或連結,又或者是辦理的情形,這一些都可以附上去;當然,如果有某些措詞可能會被媒體放大解讀的話,也可以改成委婉的修辭,只要上、下文不要跑掉太多就好了,這個是今天紀錄的原則。
-
大家正在吃飯及set up簡報的時候,我稍微講一下這整件事。其實剛剛有提到媒體朋友放大解讀,我一向的想法是,不要怪媒體,要自己當媒體,這個意思是:其實有很多關於菜價很多是預期心裡的東西,不一定發生或發生那麼嚴重,如果只看標題的話,感覺很像是十倍或者是百倍的嚴重程度。
-
後面有一個狀況是,其實從行政院資訊出去的時候,很少是像專業編輯下的標題那樣子,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狀況怎麼樣,或者是專業做視覺編輯的朋友們用一張圖就讓大家一眼看到怎麼樣,所以變成標題這一行字跟這一張圖都是媒體朋友幫我們畫的,如果他們現在趕著發即時新聞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我們給的資料有五百頁,他當然看不完五百頁的資料,結果會變成有哪一頁變成哪一頁,所以會變成平行世界,你看三家媒體,看起來是三個不同台灣的狀況就會出現。
-
我們從開放政府的角度來看,最簡單的方法是讓平時的資料,而不要等到災時的資料,建立起大家對這一個東西的信心,接下來在災時的時候,我們照常發布,這樣就會知道這個是可信的來源;不然的話,全部都不發布,到了災時再來發布東西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會懷疑為什麼平時的資料不拿出來,這個拿出來是全部的資料嗎?
-
因此院長等我們主要是關於菜價統合系統的時候即時給出去,而是颱風來之前大概看起來會怎麼樣,這個是提早3月離我們非常遠的這個時開這個會的初衷,大概介紹到這邊。
-
請大家可以繼續吃飯,我們先報告的是農糧署。
-
政委、署長及與會的長官、先進大家午安,為大家報告產銷資訊整合的辦理情形。
-
這是今天報告的大綱,我等一下會從四個面向跟大家報告,第一個是產銷資訊整合平台運作概況;第二,因應菜價平穩措施之資訊整合;第三、整合資訊對外開放規劃;第四,未來精進構想。
-
我們署裡面建置產銷資訊整合平台匯集了署裡面的八個系統,以及農委會的兩個資訊系統,這幾個系統主要匯集的產銷資訊,有生產面資訊,像是種植面積、生產成本,銷售面的資訊,如批發市場或進出口貿易的資料,這邊的大宗蔬菜指的是甘藍、結球白菜及花椰菜,這是我們民生比較會購買食用的蔬菜,這裡有供苗量跟產地價格,也是生產面的資訊。
-
其實產銷資訊產生的週期並不一樣,像批發市場的資料是每一天都會產生,種植面積的資料是以期作的方式產生,一期作調查一次、二期作調查一次,還有冬季的時候,「裡作」也會調查一次。
-
像產地的價格是一旬調查一次,另外有年資料,像年報的資料。進出口的資料,基本上是月的資料。這些不同時期所產生的資料,我們都把它匯集到產銷資訊整合平台。
-
匯集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克服的除了資料產生的週期不一致之外,我們還要克服的是名稱不一致的問題。各系統建置的時間有些蠻早的,可能80幾年就建置了,所以作物品項名稱有些差異很大。像大家常吃的A菜,學名是「 不結球萵苣」,還有大陸妹,有的叫「大陸萵」、「半結球萵苣」,不同系統的名稱跟我們一般使用的名稱可能有一些差異,因此我們要把這一些因素考量進來。
-
整合完成的圖表,我們是用視覺化的方式去呈現,可能以圖表的方式、可能以趨勢圖的方式,又或者是以價差的方式去呈現,讓訊息接收者可以很快知道如何解讀這些資訊,而這一些資訊除了在網站上發布之外,我們也透過行動化的裝置把這一些資訊快速呈現出來。
-
(簡報第4頁)剛剛講的這一些資料,我們可以把它區分,除了批發市場每一日產生的資料比較即時之外,其他像年、月、旬,時間比較長一點的,比較偏屬於歷史性的資料。因為菜價整合,我們希望納入更多的資訊進來。這些更多的資訊,好比像庫存,何謂「庫存」?署裡面為了因應汛期,我們有跟農民團體去簽滾動倉貯的契約,當批發市場的供應量不太夠的時候,我們會請農民團體把冷凍的蔬菜釋放出來,通常是甘藍跟結球白菜,我們希望納入這個庫存資料。
-
還有復耕的資料,在災害發生、造成農田受損時,這一些復耕的資料需要靠調查產生。
-
防檢局進口檢疫完成的資料,參考性滿高的,雖然有一些資訊上的落差,檢疫完成的資料並不是最後進口的資料,但是落差不大。
-
另外,還有氣象的資料,有關於災害發生的時候,雨量下了多少,要多少的時間復耕,這個氣象資料可作為產量預估的參考,因此像剛剛所說的以數值、圖表及趨勢分析圖的方式去呈現資訊,對於監控、預警及未來的推估會有幫助。
-
我們從另外一個面向把這一些要新增的資料展開看,如果從蔬菜類預估上市來看,像剛剛提到的大宗蔬菜的種苗,甘藍跟結球白菜,種苗種植後,約六十天至七十五天可以採收,因此可以大概知道預定採收量有多少。
-
剛剛也提到滾動倉貯的部分,還有釋出量,比如釋出二十公噸到批發市場銷售後,一定期間內還要回補進來。
-
對於氣象的資料,我們主要是希望藉由蔬菜主要產區的雨量及溫度,來推估災損後復耕的資料,並預估預定的採收量。
-
另外一個是災害期間,農糧署都會有一個災損的速、詳報,我們必須依據災害情形去修正農情預測,每個月都必須預測下個月生產面積大概有多少、產量有多少,因為災害的影響,必須要去修正這一個資料;當然也會參考雨量的資料去修正。
-
(簡報第6頁)在平穩措施資訊整合的過程當中,我們開過幾次會,去年12月12日在農委會的資訊整合研商會議,主要決議兩個重點是,通關檢疫的進口資料、氣象資料也要加進來,目前都朝這個方向在進行。另外一個是電子發票的資料,考量電子發票裡面紀錄的資料較缺少重量或規格,所以像高麗菜50元,可能很難判別是一公斤、一台斤或者是三顆,從這資料不容易研判菜價的波動,因此暫不介接。
-
106年1月19日本署召開的研商會議,訂定主要分析的蔬菜品項,包括大宗蔬菜,如高麗菜、結球白菜,短期葉菜類,如青江菜、空心菜,另外還有瓜果類、根莖菜類,大概有十項跟人民、消費者比較息息相關的蔬菜,希望把它納入。蔬果零售價格,因資料變動性比較大,所以以連結的方式提供查詢。
-
106年1月24日到農試所,與氣象局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討論雨量、溫度資料蒐集及未來資料接取方式如何進行。
-
106年2月6日,署內也有做比較細部的討論,資訊這麼多,要如何才能派得上用場,就會有所謂的應用情境,因此我們綜整了6個情境,於106年2月7日跟陳副主委報告,他也有指示優先彙整這些面向的資料及考量氣候的因素,當然我們就朝這些面向來進行。
-
等一下會跟各位報告六個應用情境及陳副主委指示的應用情境,共會有七個應用情境跟相關的分析圖表。
-
(簡報第8頁)第一個分析圖表,我們從蔬菜可供應的面向來看,我必須要去參考批發市場,這個是比較容易掌握的資訊,像銷售面的資料,不是只有批發市場,另外還有網路、傳統市場,但是資料不容易掌握,因此第一階段先就能夠掌握資料的面向來分析。
-
分析的期間,是以旬為單位,因為作產量預估的時候,無法預估到日,我們作農情是以月去預測,但是月又大了一點,因此我們希望參考氣象的資料、雨量的資料,把月的資料推估成旬的資料,因此以旬的資料來呈現。
-
這張圖上有呈現出五個資料,第一個是比較基準的背景值,這是前三年全部批發市場平均交易量;我先補充一下,這後面七個情境分析圖表都是先模擬出來的,還沒有實際的資料,但是我們已經朝這個方向設計了,這一個圖表看起來或許跟實務上有一些落差,但是要表現的是,這個情境我們是要用這樣的資訊去幫忙解讀及掌握,因此這個圖表的背景參考值是全部批發市場的交易量。
-
銷售面我們看得出來,而供應面是柱狀圖的部分,也就是農情調查產量推估的,這一張圖假設是以2月上旬來看的話,也就是推估一個月的量。另外「大宗蔬菜」,我們是掌握種苗量,可以預估種下去可能六、七十天後採收,因此可以預估未來3月的產量。
-
像台北一、二市是批發市場的指標,我們納入,從這樣的資料可以瞭解到什麼?也就是從整個期間來看,可供應量跟需求量可能會有所落差,也就是到底是因為天災的影響,而量不夠,我要去看後面還有多少量可以供應;或者是現在的天氣很好,量非常多,我們必須有一些措施去協助消化,但是要知道田間還有多少量,才能幫忙促銷,因此這樣的資訊,可以掌握並輔助決策的進行。
-
(簡報第9頁)我們以蘿蔔來看,蘿蔔並不屬於大宗蔬菜,因此沒有辦法預估更久,是從農情調查當作背景資料,背景跟參考值與上張PPT一樣。
-
(簡報第10頁)我們是以文字的方式去描述這個情境遇到天災致供應量不足,我跟各位報告過這一些資料的參考與應用,要解決的是需求量及可供應量的差距,當然這兩個資料,系統沒有辦法明確告訴你菜價何時要回穩,這個是非常專業的東西,這個必須要綜合判斷非常多的資料。從資訊面提供比較夠的資訊,讓決策者作為一些比較適當的決策,因此可能配合氣象、價格走勢去推估可能要回補或去化期間。
-
(簡報第11頁)「2」其實是「1」的延伸,我們把量不足的部分拆出來,加入了一些資料在裡面,包括進口的資料、滾動倉貯的釋出量,但是滾動分析的概念是一樣的,以供應的量與需求量的差值去比較,只是這裡的可供應量跟剛才的圖不太一樣,剛剛那個圖的可供應量是從生產面去看,可供應量在田裡面還有多少,這一個供應量比較從消費面去看的。你看每一個柱狀圖雖然有很多因素,但在批發市場裡面有分國內生產的或進口的,比如以甘藍來講,這個是有資料可以區分出來的。滾動倉貯釋出的量有到批發市場去,也就是生產出來、採收出來,準備銷售的資料,因此就廣義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比較接近銷售面的可供應量。
-
還有一個是進口量的部分,進口量的部分是很難掌握,今天進口進來之後會到哪裡去,這一些資訊是比較隱沒的,也就是不容易掌握的,有可能加工,也有可能先冰在冷凍櫃裡面,過一個禮拜再出來,這個資料不容易掌握,我們只能稍微去推估。假設9月8日進口308公噸,我們先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把它平均分攤到9、10、11日去,雖然不準確,但是這裡的重點是把這樣的資訊揭露出來,在這邊可以看到依照一定的準則,都是把資訊揭露出來,讓它在這一個圖表中呈現。
-
(簡報第12頁)供應缺口模擬情境我已報告過,也就是供應缺口量不夠,會有超供的部分,這個是延續第一個情境來的。跟第一個圖差不多,每月生產預測跟大宗蔬菜產量預測。一公頃可以採收多少的蔬菜,這個是隨著季節而變動的,比如像高麗菜來講,可能在秋天的時候,一公頃是40、50公噸,冬天是60公噸,這個牽涉到為什麼氣象資料非常重要,也就是這一陣子氣溫是否高溫或是否下雨,冬天氣溫又高的時候,通常蔬菜長得快又大,一公頃的採收量跟其他季節相比,會有三分之一的差異,因此這個是市場供應量的評估,這個是氣候與市場推估的部分,這個與市場的季節不同而不同。
-
(簡報第14頁)這個是情境模擬,剛剛有跟各位報告過。
-
(簡報第15頁)剛剛講到庫存量,可以知道還有多少子彈可以釋出;也就是當日尚可釋出量,當日入庫數量,我們釋出10公噸了,我們跟農民要求的過程當中,在釋出後十五天內要回補,因此這一個量我們必須要掌握到,讓這整個滾動倉貯的量比較完善,也就是還有多少,可以釋出多少、回補多少。
-
(簡報第17頁)若有氣象資料,會對農情預測有所幫助,針對十個作物的主要產區,好比甘藍在雲林縣二崙鄉是重要的產區,這裡還要呈現的是地理位置,大家對雲林縣在台灣的方位或地理位置大概知道,但是雲林縣的二崙到底靠海或者靠近山,這也會影響到作物生長,因為雨量不一樣,溫度也可能不一樣,生產條件不一樣,生產量也會有所影響,因此我們希望有地圖可以作決策參考。
-
溫度除了最高溫、最低溫之外,我們也希望把前三年的參考值呈現出來,這張圖是以2月6日的時間來看,過去歷史資料都是確定的,比如氣象局的溫度,Open Data都有了;雨量的部分,這一些都是確定的,未來雨量的降雨機率都很明確。
-
(簡報第18頁)因此我們可以據以修正產量推估的資料。
-
(簡報第19頁)我們可以針對批發市場交易行情,也就是交易價格及量,這一張圖是今年度甘藍價格的走勢,與去年同期比較,像去年9月遇到連續三個颱風,又有風災影響,所以價格波動非常大,跟前年的差距滿大的。這樣的資料,我們同時也可以來檢視行政措施,比如滾動倉貯釋出的量,這樣對整個交易量價的影響,也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到底價格有沒有回穩。又或者真正供應到批發市場的量夠不夠,從前幾張的分析圖表可以作相關聯的研析。
-
(簡報第21頁)這一張特定期間蔬菜進口量,我們比較關心進口的部分,出口的部分如果接進來的話,一樣可以呈現出來。以甘藍來講,我們給他一個查詢期間,在這一個期間裡面,每一個國家的進口量是多少,除了總數之外,我們每一天的數量在這邊也有呈現。這樣有什麼好處?這樣的資料在菜量短缺時,可很快知道可從哪一個國家來進口。像印尼是我國高麗菜主要的進口國,配合我們的南向政策,可以選擇其他的農作物品項到印尼發展,或者是以當地盛產的高麗菜進行加工處理,評估有無投資契機,因此這樣的資訊,也可以作為菜價整合分析之外的其他用途。
-
(簡報第23頁)這個是對外開放的構想,我們可以看到剛才講的十個系統資料,這個都是屬於公開的網站,這樣分析圖表的資訊就比較沒有所謂的敏感性,而這當然就可以公開在農委會及在署裡面的網站。
-
像防檢局的資料是沒有公開的,檢疫通過的資料跟最終的進口量有落差,目前是不公開的。滾動倉貯的資料稍微敏感一點,目前也沒公開,因此這幾個分析圖表牽涉到這樣的資訊,我們考量過,暫不宜在公開的網站釋出。
-
(簡報第24頁)在國發會的物價資訊看板當中,蔬果類有九項,包含了五項蔬菜(玉米、絲瓜、空心菜、地瓜也、高麗菜)、四項水果(香蕉、西瓜、葡萄、蘋果),都有在資訊看板上了。也有重量的單位,像高麗菜是以五百公克為基準去看不同時間點的價格變化,因此這樣就會有一致的標準,可以看出價格的波動。
-
我們構想第一階段要納入十個作物品項裡面,像結球白菜等七項還沒有在資訊看板平台裡面,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把這一些資訊納入,對整個產銷資訊整合平台的資料蒐集就會更完善。
-
以上是我的報告(PPT最後一頁顯示:恭請裁示。)。
-
我從來不裁示什麼(笑);在此之前,大家有沒有對這個簡報有什麼想法或者是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先捲到不宜公開的部分(簡報第23頁)。
-
三個問題:第一,每一天進口之後,不一定都上市,有一些去冷凍了,有一些先存著,有一些就消失了,所以當時說攤平成三天,但是這邊講的是另外一回事,這邊講的是「通關檢疫完成」,也不一定會變成攤平三天的量,中間的差額去哪裡了?可以講更清楚一些嗎?哪一位可以回答的?
-
其實我們有考慮到用日資料跟旬資料,才會即時讓我們掌握到到底有多少的數量可以掌握跟處理,因此才透過協調把通關的資料放進來。但是事實上進出口的資料還是要以海關的資料為主,這個東西是我們拿進來給長官決策時參考用的,並不是對外的進出口資料,所以我們才會說這個理由。
-
為什麼會想掌握到進口的資料有多少數量的時候,即使有不同的通路,但我們認為那時是國內缺貨時才需要緊急進口。而進口進來的時候,可能會進到其他的通路,但是比較不會到加工等等,一定會搶好的市場,因此除以三,會儘快釋出在後面的三天裡面,這個部分就可以掌握到後續國內到底有多少可供應量跟實際市場需求去作缺口的分析。
-
還是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你們現在的目的是不希望把跟海關的資料有出入而造成有誤解?
-
-
我的意思是,會差很多嗎?是你們這邊會多一些?或者是會少一些?是什麼樣的邏輯關係?
-
我們在幕僚作業的過程中就有交互討論,其實海關的資料,農委會統計室也會從海關拿到,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拿到的通常是一週前的資料,而我們在災後要立即知道十天、半個月有多少,要掌握在手邊,因此透過防檢局的系統資料,就可以知道他們每一日查驗報關的資料;但這裡面很重要的是,查驗以後是退關的,可能不符合檢疫,因此被退運,可能我們掌握到三或五個貨櫃,理論上應該是小於或者等於才對。
-
因此,我們當時的想法是要讓我們的長官瞭解最大上限可能有這麼多量在邊境上等待,如果可以被接受的話,未來一個禮拜或者是兩個禮拜有多少量進到市場中,大概是這樣的原因,後來我們才認為這個部分還不是很成熟,因為會有退運的問題,因此才認為只要供長官決策,大概是這樣的想法。
-
報告一下,像之前的話,一般進口商要進口農產品,若需要檢疫,會先向防檢局報備,因此防檢局的資料會稍微快一點。可是海關那邊有通關作業,也就是要通關才算真正的進口,因此在統計上由財政部負責這一些資料的編布。
-
以豬肉的例子來說,在103年小豬下痢缺豬肉時期我們有對過,其實是差不多,但還是有幾十公噸,像五千多公噸的話,會差一、兩百公噸,但是政府統計還是要有一套基準,因此進口的資料還是以海關進口資料為主,但是農政單位因檢疫權責,是可以掌握到通關前的資訊。
-
若公布的話,可能是日子切割得不一樣,財政部算的時候是通關,是以通關日為止,而防檢局的資料就不一定哪時候會通關,因此在統計上會覺得這就是要以財政部的為主,不然一般人會搞混。
-
所以是資料說明的問題,並不是這一個資料公開之後,會造成誰的不利益;並不會說公開之後,哪一個品項最近常常檢疫不過,我應該不是這個問題?
-
不是。
-
找一個比較好的名稱,不要叫做「通關檢疫資料」,可以叫「申請資料」等,不要把「進口」二字放到裡面,如果這個名稱明確隔開,或者是跟最後關廢務不重複的話,沒有人想要加總它,就不會加起來不一樣的問題。
-
現在政府手上的資料,不能變成開放資料,比如是涉及營業秘密或者是國家秘密或者是侵害到一些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如果都沒有,只是怕民眾混淆的話,我覺得可以找出比較好的說明,不要叫「進口量」,叫「申請量」或者是「送報量」,隨便,沒有不能公開的理由,有的話要說。
-
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怕農政部門公布一套資料,海關又有一套資料,本來是重複檢視,只是時間點切割統計量的問題而已,倒沒有涉及到私人營業秘密的問題,純粹是剛剛的考量。
-
如果大家都ok的話,我們就換個名字。
-
經濟能源農業處代表發言,有一些問題跟建議請教,第一個我想請問有關於價格的部分,現在看到均以批發市場價格呈現,其實在災情的時候,大部分的輿情是來自於零售價格的討論;因此在整個資訊整合上,就零售價格的部分,我們有沒有辦法想要解決或者是已規劃在整合平台?例如以全聯或其他單位,可作為標的的企業零售價格,可以讓民眾在公開資訊上參考,這是有關零售價格的部分。
-
另外一個部分我想請教的是,剛剛政委有提到,我們平時也好,災害發生的時候也好,都要建立這樣的資訊公開,而這一個資訊公開如果只有圖表或者是數字,對一般民眾或者是家庭主婦來講,這一些公開資訊事實上很難懂,也很難看出意涵,因此是不是在這樣的資訊平台裡面可以穿插簡單的說明或者是文字表述,這樣可能在主婦菜籃有很多的資訊可以提供,這就可以提供給媒體或者是主婦參考,在資訊整合當中是否可以有這樣的設計?
-
這樣的系統如果一旦架構完畢之後,以前過往的資料如何導入到資訊裡面,未來8個系統要導進來的時候,如果後台仍有人工key資料進去,我們在系統上的校正是要用什麼方式?修正的時間期程大概是多久?
-
再一個問題:上次菜價之後,農委會規劃系統上線的時間為何時?資料整合,有沒有遇到問題?簡報最後還有一個構想,是未來會加入水果的價格,目前大家都在吵台灣的水果價格很高,有時又會過低,簡報也提到會調查蘋果,蘋果進口數量更多,因此,是否也會考慮將本地及進口價格都納入價格的平台?在什麼時候會建構好這個平台的時機點?以上建議。
-
其實經濟處的意見我本來也要提,也就是有關於國發會平台的部分。
-
國發會平台當中要的資料是零售端的部分,也就是大賣場,那部分消費者會到大賣場去買得不太多,我們跟經濟處的建議是一樣的,零售端的部分是不是可以納入傳統市場?除了受邀的高雄市之外,在台中市也做得很清楚,新北市那邊也有,台北市本來有,至少北、中、南這幾個傳統市場都有作統計,能夠去儘量導入;消費者的價格是零售價,我不關心批發價,消費者只要知道零售價。
-
第二個更直接,這個東西很專業,但是一般的消費者坦白講是看不懂,你要不要直接告訴我買什麼東西?是不是可以直接告訴消費者說買哪一些東西?會覺得怎麼都是蔬菜,而不是水果價格?因此我覺得把水果的部分放進來,也許會比較有感一點。
-
我們統問統答,有沒有要詢問的?
-
物價看板那一個平台本身的資料來源是有電子發票,用電子發票取中價,去取每一個物項的價格。
-
我滿好奇的是,農委會的產銷資訊整合平台目前已經整合了八大資料庫,資料種類其實滿豐富的,除了平台上的呈現之外,我想進一步瞭解,像剛剛有提到可以把資料公開在農委會的平台、官網(農糧署官網),是否可以將這一些資料優化後放在政府資料開放平臺上?我會有這一個想法目的是,當有這樣的資料可以被充分運算或者是去作統計分析,其實我相信民間有更大的能量提早進一步能夠預測,不要說預測,也許可以說明這一個物價波動的情形,以上。
-
繼續統問統答,我都有在整理(笑)。
-
(簡報第23頁)這一張處理完,「每日」處理完的話,「2」、「7」是不是可以公開?
-
-
「4」這個我非常理解,有外部不利益。但是你覺得這一個東西外部不利益在多久之後會停止?你知道我的意思嗎?釋出多久以前的滾動倉貯資料沒有影響,或者是每一年的狀況都不適合釋出?
-
請看到簡報第11頁,這是農委會農糧署的職責,我先說一下大架構。農糧署負責蔬果市場的產銷,但是銷是到批發市場,因為批發市場歸我們管,因此我們拿得到資料,到了零售端則毫無著墨之力,消保處比我們強,所以第11頁就是show出農糧署所有可以做的,各位可以看到最右邊的條柱,淺綠色是如剛剛同仁所說的,農委會的防檢局願意把資料申報完的就給我們。
-
第二,批發市場裡面有進口商,他會把進口產品拿到批發市場去拍賣,而深藍色的是進口量。
-
第三,淺藍色是國內自己生產的,粉紅色是現在政委垂詢的滾動倉貯,我跟各位報告,滾動倉貯品大部分是進口的,裡面的高麗菜、結球白菜,還有一些根莖類,像胡蘿蔔、馬鈴薯,但是大部分是高麗菜跟結球白菜,像印尼跟韓國都是我們的進口國。
-
防檢局很配合,他們願意把進口資料(給我們),以前是沒有。
-
進口量(深藍色)的部分也有,因此我們的同仁張科長有提到批發市場,像雨量、溫度(都有影響),比如去年連續三個颱風摧殘之後被灌兩個禮拜的大水,所以我們上次被院長高度關切,就是滾動倉貯量不夠,因為數十年來沒遭遇過這麼大的災害,去年我們準備一千八百噸,我今年跟院長說會加倍成三千六百噸。
-
最下面的粉紅色部分是安定的力量,那個就是農糧署的營業機密,副署長每一天傍晚會下令明天要出多少,所以那個是機密,我不能讓外界知道我的底牌,(否則)隔天台北市一、二市價格會受我的粉紅色欄位影響,這個是在每一年的5至10月(要做的事),3月我沒有這一個動作,但5月開始要準備進入作戰期了,我的副署長每一天在傍晚前會根據今天的市況下令要出多少,那個財產並不是農糧署的,但是農糧署有補助運費及倉貯費,因此歸我們的指揮,量能是三千六百噸——出多少量、出什麼菜是不能讓外界知道的,那個是要拍賣的,因此那個是很敏感的。
-
對不起,我可能沒有問清楚,我們知道國家機密,十年之後要解密,即使是絕對機密,三十年之後也要解密(笑)。所以我問的是解密期限?
-
如果要解密,我第二天就可以解密,但是我當天絕對不可以讓批發市場知道今天農糧署要出多少的菜,因為會影響到當天的成交價,如果政委要我公開,可以啊!我第二天就可以公開。
-
你可以放到開放資料平台,只是放昨天的資料。
-
可以。
-
這樣就好了,很抱歉,我沒有問清楚(笑)。
-
他瞭解民間政府要釋出多少;甚至有時候還會故佈疑陣,我們有時也會聲東擊西,我們被院長強烈關切之後,11月就是我們農糧署能夠將資料做越完整越好,粉紅色(欄位)是安定的力量,我們確定今年要加倍量能了;像剛剛吳參議菁菁、政學副處長說的,我們是很歡迎join。
-
蔬菜跟水果對於民生不一樣,蔬菜是一定要吃,蔬菜的重要性遠勝於水果,真的!
-
(笑)我知道。
-
所以我們跟院長報告只有報告蔬菜,沒有報告水果(笑)。
-
像剛剛菁菁說進口水果,那個為什麼昂貴,那個有點沒道理,看看用什麼方式(處理),如果將來有資料給農糧署,我們很樂意一起跟外界公告,我們願意當窗口,這個是沒有問題的;我們沒有法源管到零售市場(價格),但是相關單位願意跟我們一起合作,我想我們很樂意當整個窗口。
-
我再告訴政委及各位同仁,如果批發市場價格穩定的話,外界很容易穩定下來。我還有一招,去年秋冬的時候,家樂福、愛買、全聯都有合作,都有設「平價專櫃」,今年還會再加強。像連鎖店可以讓消費者去買他們的產品,所以他們很樂意設置「平價專櫃」,因此今年汛期來會,(我們)會再加強,所以我覺得那個部分還好。
-
批發市場的價格掉下來,零售市場會有一、兩天的時間差,但是也會降下來,像這一陣子高麗菜價格很便宜,批發、零售市場都很便宜,一定會降下來,只是有時間差而已。像批發市場的供應量跟價格完全呈高度的關聯性,貨少就是價格高、貨多就很便宜,這是很明顯的。我們努力的目標其實是滿明確的,以上報告。
-
今年汛期之前,因為在媒體還沒有發現可以炒作「果蟲」——我相信也不會有這一個名詞(笑)——我們還是以菜的狀況為先。
-
另外聽到的是,除了「進口檢疫」那邊改個名字就可以放到開放資料外,我們這邊晚一個一天之後也可以放到開放資料,比國家機密快了三千六百五十倍,我想這個部分是沒有問題的(笑)。
-
有關於剛剛提到可公開的部分,(簡報第23頁)資料的管理單位是防檢局,我們是把他們的資料接過來用,當初有提到的是不公開,所以我們也只能依循管理單位的意見-不適合公開,因此如果以後要公開的話,可能也必須要有適當管道去跟防檢局講說這個資料必須要公開,我們才可以依循辦理公開。
-
當然,我們現在有開放政府聯絡人的制度,任何時候只要是因為外界所須的資料,然後是政策的一部分必須公開的話,我們是有一套方法做,這個不用擔心,我們會去協調。另外一部分,滾動倉貯我知道是你們的營業機密,但是一天之後可以解密這個部分是你們的手上的,所以就不用問過誰。
-
回到統問統答的部分:第一,你們做這一份簡報花了滿多心力,很多文字描述是質性的,你看了這個,就像氣象預報員的專業,說這個意思是什麼去解釋它。這當中都是要人工才能做到,或者是少數的部分由機器產出?像球賽的報導是可以由機器產生,(或者)甚至一、兩行是可以由機器產生的?記者或者是主婦看的時候,心裡就有一個底,不會花過多的人力?
-
謝謝剛才院裡面的長官及國發會的長官幫我們解釋這一個構想。
-
有幾件事收進來精進我們的做法,剛剛也有討論到零售價格的概念,一開始原來的初衷是希望讓會內的長官知道手邊到底還有多少的量,未來一旬、二旬、未來一個月到底有多少量可以正常供應,原來的出發點是從這裡,但後來也還是不夠,後來發現市場端發覺那個價格走勢、趨勢是否符合量的推估,因此才會想把批發市場的價格導入。
-
當初在討論的過程中,其實國發會的長官有給我們零售價格的概念,我們署長有提過這一個觀念,批發市場幾乎是大賣場才會有的,但是民眾關心的是旁邊的零售市場,無論如何我們也把這個資料收進來,我們目前規劃是在台北、台中跟南部,找一個都會市,找前五大零售市場的資料,目前我記得台中市、台北其實都被介接進來,都沒有問題,那個確實是可以得到這個資料。
-
我們還要再檢視一下,為什麼大賣場通路商的電子發票不適用,那個是很好的資料可以馬上介接,那初步有先談到,那個是物件,而這一個物件可能是兩顆,或者是一公斤,或者是半顆,很多高麗菜在颱風期間是切半顆,因此沒有辦法讓我們掌握到真正一公斤的價量,這個是不容易掌握到的,因此後來發現與其要掌握電子發票的資料,應該要回頭再掌握北、中、南零售市場的資料,這個我們也有接觸。
-
至於,具體的做法為何?我們在全國有四個分署,我們有提過,由他們去掌握批發市場,再把資料導入,已經有線上資料;拿不到的,再請同仁去拿。這個是有關於零售價格的部分,事實上也有考量進來。
-
訊息傳遞有關於民眾使用,資訊中心統計室的長官,之前有做視覺化的效果,那個部分我覺得可以學會裡面長官的做法,那個在資訊中心跟統計室都有很棒的發布,其實文字確實民眾感受不到,因此會請裡面指導我們再改進,這個也有考慮到,謝謝。
-
資訊修正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剛剛張科長簡報的時候也有提到,為什麼有很多定義每日、每旬,但是有一些東西確實統計量是以月呈現,這個就沒有辦法。
-
像剛剛副處長也有提到資料要處理三等份,上、中、下旬,那個都是月的東西,所以只好合理化,民生消費,每日都一樣,不可能不高、不低,因此我們大方向處理三個概念,也就是併種苗的旬資料,我們綜合的原來是這樣,因此有一些是月、旬資料,海關是提供日資料,因此如何搭配這一些資料,我們內部檢視的時候,稍微也有盤整過這樣的觀念;才不會因為單位時間點不一致,而資料混雜,我們會儘量蒐集到一致,這個沒有問題。
-
原來這個產銷資訊的出發點,我剛剛也有說明,其實是為了讓長官瞭解、知道,一開始主委、副主委曾經問我們農糧署從市場端掌握多少量,這個是非常核心,供應量在未來是多少時間,這個是原來的出發點,因此很多決策資訊都是在這一個面向上,研究員也有參加過我們的會議,也給我們的指導,因此才把價格引入。
-
這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一個平台原來很多都是屬於決策用的,這個部分我一定要先跟政委及長官說明,這裡面有很多屬於質性的,剛剛署長有提到未來一個月的供應量在哪,我們署長心中非常清楚,未來不會差太多,因為天氣太濕,不可能復耕,因此我們需要雨量的資料,所以我們是掌握到主產地(資料),在系統當中介接到,而不需要人工轉入,在我們的統計資料就知道甘藍、結球白菜的主產地是多少量,雨量資料是多少因為是質性的數字,因此需要專家進入到這裡面,因此就會研判一個禮拜根本不能復耕,這個土壤是濕的。
-
而作物要經過一天、十天或者是半個月,要乾燥之後才能播種,表示未來的七十天還不會有,應該再加上十天,也許八十五天才會有下一波的東西出來,因此這個沒有辦法用量化,也就是整個專家看定性的資料來決策,因此我一直強調一開始的概念是先鎖定在農委會長官作決策,知道未來供應量的情形,後來附帶一些價格資料研判,或者是對外訊息公開,這都是後來一直需要研議,也許做不足,但是我們會慢慢完整補充。
-
事實上簡報第5頁左上角,那是農糧署最重要的工作,我們要預估多久才有菜上市及數量多少,這是最難的地方,而這個部分絕對沒有任何程式幫我們,要靠人,我們農糧署有一群專家在做這件事。
-
「種苗供應」的部分(如賣菜苗),像全台各地的都有連動,因此我們知道,但是只有兩個高麗菜跟包心白菜,高麗菜是菜王,因此我們知道種苗的供應量,高麗菜種下去之後六十天會收。
-
這裡講的是蔬菜,很簡單的有四大類:第一類是大宗蔬菜(如高麗菜);第二類是葉菜類(小白菜等) ,一個月就可以了;第三類是瓜果類,那個也會很貴,我們被罵死了,像番茄、小黃瓜很貴,另外像蔥需要四個月的時間;第四類根莖類,需要更久的時間。像菁菁剛剛提到的,香蕉貴到讓你嚇到,那個沒有辦法,我只是附帶一下。
-
「復耕面積」的部分,很多人介紹UAV,UAV我看全台的預算,真的做不完,我有一千九百個人在調查,我們要靠那個把資訊傳回來,我才知道被颱風摧毀多少跟剩下多少。
-
「預定採收」的部分,剛剛有提到雨量跟氣溫,像蔬菜是「一夜長三吋(台譯)」,因此這一些種種的因素,我們目前沒有程式,要靠我們的人跟專業去判斷,然後再key in下去,再讓長官決策及判斷,這完全是靠人,因為太復雜了。
-
綜整一下,非常感謝農糧署的專業,大家在看這一段的時候,都可以感受到非常專業的狀況。
-
人民都是我們的長官,說真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剛剛聽起來這樣的說明其實也沒有冷冰冰的。一般人聽得懂的,包含生長期、要等多久及田地都是濕的,如果給政務官看的時候,你附在公開資料或者是圖表裡面,我並不覺得任何記者會拿一小段就引喻失義。你們的解說脈絡非常非常完整,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這個是性質說明。
-
這個是統問統答,而且時間沒有很多的關係,我們回答到目前還沒有回答的問題。一個是期程,這一份PPT,但是我相信是人做出來的,並不是機器自動產出這一份,所以如果現在馬上說每一天要做一份PPT,你就不用做別的事了,但是我們的目的就是每天要做一份PPT出來。
-
因此我想問的是,如果你們用的是本來的決策系統,我剛剛稍微仔細查詢了一下網路,在2015年2月的時候,你們說你們的系統是用Office OWC內嵌的版本,只有IE可以看,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改善?或者就算沒有改善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方法,也變成手機可以看?如果要放這個在網頁上看,在手機上沒有人用IE的,這個是一件事。
-
第二,這個是示意圖,到你們實際落實到系統,而你們實際可以檢視,你們需要多久期間?在不介接的情況之下,你們的期程需要多久?這個是今天最關鍵的問題,我想先問一下。
-
政委垂詢了兩個問題:
-
第一,原來只限於IE跟component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我們預計在今年4月底要完成這一些功能,也就是那一些圖表不是人畫出來,而是要讓系統自動產生出來。
-
我就Open Data跟零售價格部分再補充一些資料,整個平台介接的資料來源,有一些已經在Open Data,像行情的資料在Open Data當中有四百多萬筆,產地的價格、種植的面積及預測資料、天然災損的資料都已經在Open Data了。
-
像零售價格的部分,網路上高雄市跟台中市的零售市場資料都有上去,資料都滿豐富的,要讓零售市場的價格更普及好用的話,我們push它,把它的資料都丟到Open Data的話,若真的需要,這一個平台從Open Data去接,或者是別的部門有需要的話,這樣的效益是不是更高一點?而不要跟各個市場去介接,因為他的系統可能比較老舊,介接的介面又要改,會不容易處理。
-
意思是你們不想當中盤商(笑),不要統包到你們,然後再介接出來,而是他們自己出來,你們把結構談好,然後自己接進去嗎?
-
(點頭)
-
我剛剛Google了一下甘藍交易量的儀表板,我剛剛看到的第三筆是說只有IE可以用的,所以顯然是舊的資料。如果第一筆點下去的話,是一位Hank Liu在「tableau」公開平台上,他好像已經接了一堆開放資料,或者不一定是開放資料,但是總之都是Excel。
-
(網址: https://public.tableau.com/profile/hank.liu )
-
這個是我們農委會統計室網站的互動式統計圖。誰幫我們po上去的?我們被人家拿去po怎麼都不知道(笑)。
-
可是他是放在國外的平台上,而且也沒有註明為農委會。
-
是你們的研究員嗎?
-
應該不是,我也很有興趣知道是誰po的(笑)?
-
因為農委會有提供很多資料,在官網、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田邊好幫手,也就是上面有很多公開的資料,所以會有人把這一些資料爬下來之後做。
-
他們真厲害啊!
-
有心的記者跟我Google一下就可以看得到一百三十八張圖都已經在上面了,每一個的瀏覽量都是幾百個起跳,就表示有很多人在看了(笑)。
-
我們才放十天。
-
顯然大家對於這一些圖都有很大的需求。不用打廣告,已經是搜尋引擎第一筆了(笑)。
-
我們都很低調。
-
只要查「甘藍 儀表板 交易量」。我想接著說的是,顯示圖表的前端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即使是農糧署在改或者是呈現自己系統的時候,有任何圖表顯示上有困難或者是Excel本來沒有這一種狀圖,比較是公開的圖台,也就是把手上的東西丟到Open Data,也就是把哪幾個是有意義的事情,這一百三十八個裡面,跟我們今天討論有關的是二十幾個,像林地面積跟我們關係不大。
-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東西一直放在這邊的好處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平常都有在關注這一些事,並不是災害來的時候才關注這一些事,是這麼一回事。
-
假設4月底上線了,這一個圖台是「Tableau.com」有一個專業的引擎在後面運作,所以可以承攬非常大量的瀏覽量,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你們目前上線有沒有規劃類似分流的機制?
-
這個講得很抽象,Mark有一個簡報,我們自己在試分流或者圖表技術的時候,有稍微講一下是不是能夠把各地,好比以天為單位的Open Data,先存在分流伺服器上存個一天。
-
如果繼續用冷冰冰的文字講的話,大家腦裡都沒有狀態,我們還是看一下簡報。
-
大家好,我是PDIS小組的Mark。
-
菜價公開資訊整合平台我想以Open Data的方式自己做一個prototype,也可以從架構上作一些研究,然後給出一些初步的建議。
-
前面我就不講了,因為都是一些事前提要。
-
(簡報第6頁)依我們看這一些資訊角度切入的話,我們會覺得其實有關於所謂內部系統、農委會的內部系統,發新聞稿之後,很容易被外界的媒體操作之類這樣的說法。我們想要強調的是,菜價資訊系統現在是散播在各地的外部系統,就是一般民眾可以看到的,我們想要強化資訊公開。
-
(簡報第8頁)我們稍微說明一下優、劣勢,其實有很多已經公開了,也已經拿來正規化使用了,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其實這一些資訊是散落在各系統裡面,必須要在腦袋中連結起來,這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
接著是資訊不對稱,政府單位在做一些決策的時候,他們是看到完整的內部資訊,民眾則只有零散的外部系統,因此會有一些猜疑。
-
接著是跨領域的資訊連結,像剛剛有提到雨量及颱風等資訊可以放進來。
-
剛剛也有提到比較可行的地方,也就是Open Data這個部分,目前僅由網頁呈現,並沒有放到data.gov,平台資訊公開出來的話,也可以民間協作,就像剛剛說的Hank。「威脅(指SWOT的「T」)」部分因為是時間快到了,需要跨很多機關協調,像剛剛講到零售市場是掌握在各地方政府。
-
(簡報第9頁)這個是農糧署建議可以盤點的資訊,我們找到相對應的資料之後做出一個prototype。
-
(投放PDIS製作之區趨勢套圖,分別放入地點因子、地理因子及雨量因子)這只是demo,所以民眾上此網站時,可以看零售價格、批發價格,跟農糧署一樣,我們是用疊圖的方式疊起來,因此可以發現是完全相關的資料。
-
如果再以甘藍為例,然後找到產地的雲林,我們可以把雨量資料疊上去,民眾會覺得得到的資料量比較多,因此可以理解原來高麗菜每一年都這樣漲幅,所以今年這樣漲幅可能也沒什麼之類的--所有的資料都是逐日的,我們的設計是可以跟它互動,好比想要知道這一天漲幅情況及下雨的情況。
-
(簡報第11頁)政委有提到因為要公開給民眾看,所以必須要接受一些承載量跟呈現上面的設計考量。
-
多種資訊同時呈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一開始的資訊是散落在各地的,所以我們想要把所有的資料資訊集中在一個平台上,使用者可以一次看到,不需要在腦海裡做資料的拼湊。第二個是介接Open Data框架,可以保留系統擴充性,我們希望可以保存單純且易擴充。我們也可以看到左邊的各個資料來源,其實在左邊選資料、右邊畫圖,就是這麼簡單;如果有新的資料,再從左邊慢慢接進來。
-
(簡報第12頁)用戶端介接data.gov.tw的資料來源,這樣有兩個優勢,因此資料內容是由產生端即時更新的,農委會並不需要擔心這個資料是不是有錯。負載是由產生端及CDN承受的,也就是政委所說要作承載量的方式。
-
(簡報第13頁)整個系統架構圖我稍微解釋一下,整個菜價公開資訊平台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資料蒐集、一個是CDN,其實就是每一日蒐集前日開放資料,我們在設計時的一個部分,我們知道data.gov.tw的平台,其實是Router,所以還是會導到各個單位的開放資料平台,我們從開放資料平台存到CDN,接下來使用者上來看這一個平台的時候,其實就拿走網站內容及資料存放的位置,接下來完全是使用者跟CDN互動,跟這個平台一點關係都沒有。使用者跟CDN互動之後,那麼就會動態載入所須的資料,剩下繪圖跟運算的部分,全部都是在使用者端完成,因此可以滿容易達到很高的承載量,我們目前是用Github作CDN的角色,而它是不用錢的。我快速講完了。
-
我們這樣做完之後,就發現農業專業跟資訊專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專業(笑),剛剛(指PDIS)的疊圖超級不專業,左邊要選哪一些、bar跟什麼顏色,是農業專業的朋友才做得出來。
-
不過,我們試著在手機上、桌面上的使用者經驗感覺上差不多好,以及事實上的介接不會哪一天網頁改一下格式就爛掉了,這是由國發會據說即將上線的自動化品質保證機制來掛保證的。
-
接下來第三個我覺得是非常重要:一開始如果沒有把承載量規劃進去的話,會有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做得越好就越多人來;你爛掉的話,罵的人就特別多,如果希望罵的人少的話,那就你把它的介面做醜一點;但那我們做這個要做什麼(笑)。
-
也就是說,這必須要一開始就規劃,不能等承載量高到什麼程度再想的事情,不能想什麼時候爆掛之類的。
-
可能農糧署在規劃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想到了。如果哪一些是這一些prototype可以分享的話,就交換名片跟聯絡。我們並不是做成從院裡五個人連上去,桌面看起來還可以,而是用桌面、手機,儘量在開放資料,並不是明天網頁改了,然後就沒有的狀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以交通部的PTX為榜樣,每天是以一百萬次查詢(笑),我們並不會覺得這個系統一上來就會有一百萬次,而是不希望每天一百萬次的時候,是一百萬人一起發現政府的系統爛掉了,大概是這樣的想法。
-
我要講的講完了,有沒有先進要補充的?
-
我突然想的到的是,署裡面配合的部分,那時候的規劃並不是朝大眾使用(方向規劃),其實不瞞大家講,是為了同仁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規劃),也就是在平常調菜或者做災害處理時,可以用最少的能量把所訊息整合後,可以進一步整合之後給署長用,(事實上)並不是為了民眾做的。
-
以剛剛展示出來的那個部分,我們只要把蒐集到的資料,那個raw data蒐集放出來就好了,那個情境是不知道外面的通路商會如何操作,因為我以前在行銷部門時,有一次無意間跟通路商聊天時,他居然跟我說最喜歡看你們農糧署的網站,你們只要po的時候,我就知道可以去產地壓農民說農糧署的新聞網說超供了,所以價格再壓低一點,我被嚇到之後,我們當季就開始發新聞稿,因為你不知道外界的通路商如何看政府發布的新聞,然後拿這個資料去壓產地的農民,所以那七個情境不見得要公開,那個是政府決策的需要;Open Data公開是合理的,他們怎麼去try,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的用法,然後來作為我們自己決策的改進,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
-
我具體回答一下,如果構成了那七個檢視,去掉當天你們的機密部分,如果都做成Open Data,其實不能阻止民間的朋友去構築你那七個檢視圖,因為那資料都在那邊。
-
我覺得這裡的重點:會來看這個網站的有幾個,一般消費者想知道離他家最近的相關數據,及關心最多未來一週的目前狀況,這個東西確實是你們剛剛那幾張圖裡面可能只有一、兩張有相關,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利益相關者,有農民、盤商及所有的交易者,有一些人確實是看Bloomberg Terminal,也就是所有完全相關的東西放在幾個大螢幕,然後有一大堆快速鍵,像你們儀表板的概念。
-
但是事實上這個在民間也是有需求的,現在的問題只是大家各憑本事,能夠抓到多少就多少。如果現在釋放出這一些開放資料及決策用的判斷標準,我們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說:我們之所以做出這一個決策,是看了這一些東西之後做出來的。您的考量是,如果大家知道我們決策看哪一些資料,一方面是可以逆推我們決策的邏輯,二方面是放在官方網站上,可以拿這個告訴或是創造預期心裡,這個我們也瞭解。
-
事實上這兩個是分開的,一個是技術上,我們剛剛已經講了,構成這一些開放資料,一天之外,都可以轉成開放資料,我覺得我們先把這部分確保,先確定我們的雛形不管要怎麼樣搭配,我們是顯示得出來。
-
接下來我們可能跟院長或者是平抑物價小組的朋友們討論一下,哪一些覺得政治上不適合一進來就讓大家看到這幾個view,但是絕對不能在介面設計上去阻止別人組合成這一個東西,然後把它分享出去。因為我們阻止,就會造成「史翠珊效應」,即越阻止什麼東西的構成,媒體就會越報導說政府黑箱之類的,本來對這一個沒興趣的,就會突然感興趣了。
-
我的意思是,我們能夠很平時把這一個Open Data做出來,然後做一輪比較像是使用者體驗調查,這個是消保處的專門了,會關心的包含零售這一些到底是什麼東西,我們在對外的時候,先從這幾個view開始做。圖內如果覺得影響太大的,就不會放在第一波預設的檢視裡面,但是不能阻止民間的朋友們自己拿Open Data拼回來,可以嗎?
-
可以。
-
有沒有要補充的?
-
完全接受政委的指導,儘量朝開放,如果政府的那個沒有太大意見,我也贊成open。剛剛副組長講的是,事實上農業很復雜,也就是生產者、中間商及批發市場的承銷商,我坦白講,大家都各懷鬼胎,反而公開是好事,可能會減少以前有的沒的,我覺得比較好。
-
大家懷的至少都是同一個鬼胎(笑)。
-
對,對(笑),所以委員所講的,未來弊端會比較小,所以我個人是贊成的。
-
去年我被長官高度關切,所以我有幾個心得跟院裡的長官們消保處、經濟會及國發會的長官說明。如果在汛期的時候,像如果有平台時,是不是有一個政府公開訊息或見解,讓消費者及媒體知道,譬如我剛剛有提到蔬菜有四大類,葉菜類沒有問題,一個月就可以供應,農民很勤奮,從苗場買了苗,一個月就可以供應(如:小白菜、菠菜),但是高麗菜要六十天以上,小黃瓜與番茄則需四、五個月的時間(才能收成)。
-
政委,我希望將來公開的時候是按照四類(公開),不要講蔬菜,希望分四類,「大宗蔬菜」、「「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這樣壓力比較小,不然貴都貴在小黃瓜、番茄,我的壓力很大;(事實上同時間,)我的葉菜類很便宜了,所以我跟政委請求,是不是將來對外發訊息的時候,不要講蔬菜,而是用四種來講,這樣是不是可以幫政委卸除壓力?
-
如果平時就分四類,而且平時就有栽種各種各樣的資訊,大家會好好聽你講(笑),災時會沒有耐心(笑)。
-
以前都打成一個,所以我百口莫辯。
-
因此我們在颱風還沒有來以前,連低氣壓、高氣壓都不是的情況下,我們先來分類哪一些是描述的資訊,就是讓大家很習慣進來網頁就是看到這個,或者每天產生報表,報表第1頁就印這個,大家才會覺得本來事情應該就是這樣,(農災)來時才不會覺得政府卸責,然後分成四類。
-
這樣4月底真的就得上線了,不然會變成好像有狀況的時候才處理。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技術上或者是政治上需要我們幫忙的,就隨時跟我們講,好不好?
-
謝謝。
-
第二,上次院長有關切,一直痛罵胡蘿蔔,我們4月開始收胡蘿蔔,產地大概不到10元/台斤,但去年颱風過了,真的有賣到5、60元/台斤,難怪院長生氣了,我想這一點消保會政學兄也在,看今年要如何預防,風災之後是需要胡蘿蔔,將來看是透過什麼方式,或者是政委召集我們,我們來推算。
-
4月的時候在產地收10元/台斤,如何賣到5、60元/台斤,這真沒有道理,我們要替消費者著想,這個是農糧署力有未逮,這個先跟政委報告,請政委或者是哪一位長官主持,政府對外公開說明(賣到5、60元/台斤)是不合理的。
-
剛剛不知道哪一位同仁說消費者若問說買什麼,我願意講,但是要有道理,如果我叫大家去買胡蘿蔔,是不合理的,4月份10元/台斤,到10、11月變成5、60元/台斤,這樣真的不合理,因此我們希望有一個機制由政府來對外說明,將來消保處也希望幫我們講話。
-
像上個月香蕉很貴,一直被罵,香蕉需要很長時間(栽種),消費者賣政府卸責,認為風災已經過很久,卻還講說是因風災影響,(即使)是事實,(仍)罵政府沒有作為,報告政委,但是我不能有作為,比如我開放高麗菜進口的話,台灣會完蛋。比如:香蕉有很嚴重的病,稱「黃葉病」,我們到今天一根都不能開,所以請消費者忍耐。
-
如果這個平台4月上線,請政委支持我們,是不是有什麼方式跟外界講,好比香蕉不能開放,為了保護台灣農業安全,因此把這一個重要的情況讓消費者知道,不要讓大家覺得政府無能或者是卸責,我們對這一個平台的冀望很高,希望將來有一些重要的訊息可以讓消費者及媒體知道,這樣我們的壓力會少很多。
-
點到那一類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那一類的澄清訊息。
-
今天有逐字稿的關係,十天之後大家都可以看到這一段辯駁文章。
-
今天沒有錄影,下一次如果您願意用3分鐘的時間具體說明的話,我們可以把那一段短篇放在網站入口上,還自動播放,這個滿有用的,點進去大家就會聽到說明,不是在開您玩笑(笑)。
-
有沒有別的想法?
-
剛剛署長有提到胡蘿蔔的部分,藍色線是甘藍、紅色是胡蘿蔔產地的零售價格,過往我們一般對外說可以買胡蘿蔔,其實還滿有道理的,也就是一直都有維持在穩定的狀態。
-
去年確實零售價都是上漲的,如果我們對外發布相關資料時,以文字狀態,一般大眾滿難理解的,如果我們有類似這一種圖表呈現,其實對他們來說,他們可以查詢或者是接受到這一些資訊的話,他們的接受度會相對提高一些,也就是以圖表模式來呈現。
-
關務署補充說明,對於「菜價公開資訊整合平台」揭露蔬菜進口量部份,如規劃放置通過檢疫之數量或重量,可能與實際進口量有落差;如關務署配合提供實際進口量,因海關通常以稅則為條件提供資料,同一稅則可能對應數種進口貨物,因此與檢疫局資料亦有落差,如將完成檢疫之通關放行案件,逐日回饋請農糧署比對後揭露,應屬可行,相關的細節可以由資訊技術人員討論。
-
不一定要做到4月底,做到最好的resolution,不一定是每一天晚上五點前截稿,對不對?
-
就我所知,每週都有回饋相關稅則的資料給農委會,要先確認網站要揭露到什麼程度。
-
我們分兩個,一個是技術上可行,技術上4月底之前來不及改成每一天,我們就說每週先上線,然後往每天角度去改,是不是每天發布會跟另外天每天發布產生混淆的狀況,我們用充分說明或者改字來解決,我想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
建議一套就好,完成檢疫跟實際通關放行,會有時間落差,雖不致有太大落差,因為檢疫完成之後,海關會儘快作放行的動作,如果真的care落差的話,當然是以放行的資料最準確。
-
理解。大部分打個九幾折,其實不會砍半,那時我們會有更大的問題要處理,不會是這個問題了(笑)。事出延遲一週的話,我覺得延遲到一週的話,可用性是受到影響,因此看如何盡可能縮短它,看4月底前能做到多少就多少。
-
如果後來發現真的得延遲一週,我們可能還是要用另外一個名字去釋出逐日或者前日,這個是細節的部分,就看接下來如何處理。
-
剛發言的是關務署的,本來應該在穩定物價小組討論,您在,我也順便請教您。
-
進口商的資料到底可不可以給警調或者是公平會?
-
我的意思是當菜價高漲時,可不可以有個簡便方法就可以讓外部單位運用這些資料?你們帶回去討論一下,好不好?
-
其實公平會或者是相關檢調單位在汛期的時候,也會跟我們要很多進口商的資料,受限於關稅法第12條的規範,可能不能憑函或者是公文開放授權。
-
對不起,我真的再過兩分鐘就要去立法院了,真的不好意思。
-
當然從我站起來開始,就沒有逐字記錄了,如果要釐清權責歸屬或者是其他技術上的細節,像剛剛有提到技術細節交換的話,就歡迎利用這個空間。
-
政委,最後一個小問題,今天有氣象局跟高雄市政府的朋友,將來如果採Open Data格式的話,有一些資料,他們現在沒有公開的,能不能採用開放的方式,能不能用Open Data的格式?
-
應該是說目前有公開,只是沒有在開放資料平台上的結構化資料,所以這個是屬於剛剛講資料可用性的部分,那就麻煩帶回去詢問一下,看有沒有可能變成結構化的資料;如果即使是在4月底前變成結構化的資料,這個公開的東西,我們接下來就要拿來用了,也不要把它撤下來,這個是最低程度的祈求。
-
高雄市政府網站上,於上班日均有零售市場蔬、果、魚類之行情資料,屬公開資訊,應該可以直接使用,謝謝。
-
謝謝。
-
氣象局報告,事實上在Open Data平台,我上去看有297筆,當有需要的資料沒有在Open Data上面的話,請跟我們溝通,基本上都可以放上去。
-
氣象局沒有營業秘密跟個資的問題,是最不會有問題的開放資料(笑)。
-
我想我們今天就到這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