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剛剛氣象局問的是?
剛剛我們找地震報告下架說明,就有非常詳細地定義什麼叫做「地震報告」、「地震速報」,我幫氣象局說明一下。
但是公共電視說有。
像我們也誤會了,中央氣象局的網站,並不是叫做「中央氣象局網站」,而是有專門放另外一個地震之類的,希望大家儘量補充讓這一張圖更完整。
所以像剛剛的問題就非常好,其實我們一開始整個誤會了,消防署的EMIC並沒有介接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可能也不是叫「EMIC」,而是另外一個平台,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儘量提供類似的訊息。
我們會把解法全部貼出來,並且在每一個解法上寫下困難點,然後以便當天要討論,大家集思廣益的時候可以知道有哪一些限制、解法,困難點是紅色的貼紙。
這個提問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在做心智圖是為了要讓當天與會的業者、民眾來理解整個的流程,以及這個流程上可以看到每一個綠色的貼紙,其實是有可能的解法,如果我們直接看「Join」平台上的民眾提案,我們會以為是要走有線電視的蓋台,這個是一個解法;第二個解法是,消防署這邊跟各位業者努力做的,也就是自動努力轉台到公視的解法,接著是無線電視的解法。
會前會的目的是要盤點大家手上的資料,到底是誰對、誰錯或者是加在哪裡之類的,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這一個部分先到這邊。
OK。
我們只是要確認有這個東西。
不好意思我追問一下,你剛剛有提到規範,規範的全名是不是可以提供?像細胞廣播四級以上才發的規範,那個是公開在哪裡的東西?或者是沒有?
現在無線電視有兩個問題,一個是要轉的機制是沒有的,另外一個是你轉了,到底可不可以框台北要轉,然後新北市就不要轉,到底有沒有辦法做到?這個是我剛剛聽到目前為止的一些疑惑,謝謝。
第二,假設今天是走無線的話,有沒有可能做到地區性的這一件事?有線我們可以知道,因為有線電視業者知道收視戶的業者在哪裡,像台北只有二級,可能不到剛剛所講不知道訂在哪裡示警的條件,可以不用轉。
第一,地震到底是幾級才要做警報,這一件事目前我不確定有沒有一個規範,但是在中央氣象局那邊,我聽說有一個相關的分級,但是這個東西有沒有是四級以上一定要報,像台北市三級(本地),有沒有這樣的規範?是在哪一個法律裡面?
還有一件事,像剛剛NCC的同仁也有提到,像地震的等級,比如像剛剛有提到的是,有一個地方發生地震,我們在台北只有一級,你在這裡切我畫面,我當然會生氣,這個沒有問題,但是這邊有幾個問題:
早上去訪談公視的時候,公視那邊是說基本上他們是屬於無線電視的頻道業者,所以其實剛剛看到有線電視第40條是不適用的,所以中間有很多關卡,每一個關卡是否適用都要釐清一下,像強制轉台的動作有沒有法源依據?像中嘉、凱擘被強制轉台的時候會不會被抗議?頻道業者是屬於有線電視頻道或者是無線電視頻道,他們有沒有法源依據,他們也要拿東西來擋民眾的客訴,又或者是要播送他們廣告時的內容。
請分享一下你們那一組的討論。
或者那個憑證只能來領一次。
實體卡是會把卡帶走,卡不在醫生手上就讀不到資料,虛擬卡你授權讓他讀之後,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或者是虛擬卡的樣子是不會變,就可以永久讀你的資料,類似像這樣的疑慮。
我們好像沒有講到不斷輸入密碼很麻煩。
是虛擬跟實體卡分開。
對。
投保跟退保。
另外就醫是沒有網路的情況之下。
比如資料外洩或者是怎麼樣之類的整個究責路徑的規劃。
一定要有實體卡,如果有虛擬卡的話,一定要有責任歸屬的完整規劃。我們認為實體卡沒有退場,所以根本沒有討論退場機制。
另外,剛剛有提到一定要有實體卡的題目,我們這一組的結論是,在還沒有很完整的安全規範及究責規範底下的話,我們是不同意有虛擬卡;就算有了,也是雙軌併行,也不是虛擬卡的機制,謝謝。
非就醫用途的部分,我們留下一個,也就是本來就不應該在非就醫用途使用。
剛剛提到虛擬卡看雲端資料很慢的話,我們希望虛擬卡上面可以儲存部分的醫療資訊。
以前我們用實體卡的時候,醫生插卡就可以讀到我的資料,拔了之後就不能讀到我的資料,但是用虛擬卡的話,如何讀?假設是QR code好了,這個是不是就一直存著?你人走了之後,這個資料,說不定醫生還可以繼續讀,這個是我們在就醫流程思考到的問題。
像虛擬卡跟實體卡同步的問題,像我們有講到早上看一間、下午看一間,早上用實體卡、下午用虛擬卡,大家知道實體卡會儲存前幾次的醫療資料,如果有的話,如何跟前幾次的醫療資料同步。因為實體跟虛擬雙軌併行的話,怕會增加第一線人員的負擔。
實體卡是上面有照片,但是十五年不換,但是至少上面有照片,如果沒有照片的話,你如何做人員的辨識?
但是就醫的部分,因為我們分配到的是門診,如果大家覺得有虛擬健保卡的話,唯一的好處是方便,憂慮非常多,虛擬卡儲存雲端資料的時候,跟實體卡很慢,這個是擔心的。
遺失換發的部分,其實我們這邊有一些想像,假設虛擬健保卡可以綁帳號密碼之類的東西,在遺失換發的時候會非常方便,因為知道帳號密碼就可以馬上申請一個虛擬的健保卡,但是同時也是會有忘記密碼之類的問題存在。
接著是裝置綁定的部分,希望綁定的時候,同時可以跟手機本身的機碼或者是門號之類的東西可以綁定,這部分完全是安全性的考量。
其中有一些想法,像可以用自然人憑證來證明你是小孩的監護人之類的,又牽扯到其他的憂慮,像如果你是外籍人士,你沒有自然人憑證,該如何做?
接著憂慮的部分,以前我們在投保的時候,可能需要給要幫我們投保的代理人一些資料或者是資訊,現在如果是虛擬的話,大家在先上按一按就可以了,這樣要如何授權給代理的那一些人?這個是他們的疑慮。
接著是投保的部分,目前如果是虛擬卡的話,民眾希望可以在線上投保,投保跟退保可以一次完成,並不是可以跑兩個地方,接著是可以個人作為投保單位,我對健保不是很熟,但是現在的投保單位是全臺有固定幾個可以投保的單位,如果有虛擬卡的話,是以個人為單位來投保。
我剛剛有試圖詢問大家說你覺得要做到怎麼樣,你的疑慮才會消失?他們說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一些做法,像拿美國的認證來說是用某個機制,然後就可以被說服,但是比較不相信說自己做得多好,大概是這樣的東西。
這個憂慮從頭到尾都存在,大家認為認證及控管機制都沒有成熟,因此是不是要換發,其實大家一直存在一個疑慮。
有關於第二階段,像全面換發的事,大家想像中的期待要怎麼做?其實希望多一點的資料可以一次到位,如果要全面換發的話,可以把一些相關的資料放進去。
等一下請醫生補充(笑)。
另外,提到雲端資料庫的部分,還是擔心讀取的時間是不是很慢,這個是大家共同擔心的地方。
我們有提到另外一個希望,新一帶健保卡的功能,雲端健保資料庫存了很多資料,實體的健保卡上面也存了一些資料,但是據第一線的經驗是實體健保卡的欄位其實是鎖住、不讓人讀取、寫入之類的,希望把這一些限制可以解開。
生物辨識有幾個沒有提到過,當生物辨識被留下來之後,有可能被用到其他的用途,我們剛剛這邊也有提到一個比較敏感的案例,像你去醫院抽血,那個血沒有用完,那個血會被醫生拿來作其他的實驗,這其實是另外一種用途,如果你的生物辨識存在卡片裡面的話,很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誤用。
接著是授權機制的部分,授權機制是年長者跟小孩是非常需要這一個部分,像失智及昏迷的人是需要的,希望在授權的過程中,必須有本人出現或者是有同意書出現。這其實是互相的,他們希望有一個同意書的機制,而且能授權的,可能是現在健保卡可以授權的一些監護人或者是代理人的角色,才可以授權。憂慮是如何防範冒用的情形,前面幾組有提到過。
讀資料的時間很長,他們擔心在非接觸式或者是行動化的時候,這個時間依舊這麼長,這個是需要考慮的部分。
接著是非接觸式與行動化的部分,大家知道如果轉成非接觸式或者是行動化的話,有一個優勢就是不容易壞掉,這邊的憂慮是大家提到接觸式健保卡,其實在讀卡機是用一種特殊的規格,可能比一般坊間看到的讀卡機還要改,如果改成非接觸式或行動化,希望不會被綁定在一般的規格上,希望一般的機器都可以用。
再者是當虛擬卡片出現的時候,要如何做身分確認,沒有網路的情況下要如何做?沒有網路的情況跟現在實體健保卡有一點像,這個是「例外就醫的程序」,如果是虛擬程序的話,是要另外制定一套程序。
虛擬卡片的部分,我們覺得是一個未來的趨勢,有很多的實體都會變成虛擬化,但是我們的憂慮是,這個有呼應到最後一題,也就是必須要與時俱進,不能只有虛擬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