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內政部的說明,我們歡迎勞動部幫我們說明。
謝謝提案人的說明,我們歡迎內政部幫我們說明有關於國定假日的部分。
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會再進到概念發展圖,而產出也都會有紀錄,我們接著把時間交給提案人,針對這一次議題的說明。
歸納的方式,大家可以看到把問題作分類,黃色(便利貼)是寫問題、綠色(便利貼)是寫對應到的解法、橘色(便利貼)是政府的回應,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楚今天討論的脈絡跟相關的思考邏輯
整理的方式是讓大家提出每一個人不同的看法,大家提出之後,就會把這一些意見都盤點、歸納,用心智圖的方式去歸納大家的意見。
今天蒐集問題、事實、對焦,這個是我們今天要做的部分,我們會收納大家的意見,然後再作整理。
解決問題是有六項,我們今天會以「共識形成」、「問題盤點、歸納及定義為主」,後面是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們就會繼續做。
我們瞭解今天是要處理什麼問題,這個議題脈絡下當中有什麼樣的問題是來自不同人的論述,我們最後會收斂並整理大家其實有一些問題點,是屬於在同一個脈絡,我們就會定義這一個問題,後續的方式是解決問題,又是一個發散的階段。
我們回到重點,其實今天就是要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有一個流程,我們必須要知道今天要解決的是,像今天的議題,今天大家來開會都有一個共識,今天議題是要處理勞工休假日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會讓大家對焦跟說明問題?每個人都知道問題有哪一些,但每個人的樣態及背景不太一樣,像剛剛商業總會王先生有提到勞工有非常多不同的面向,今天的利害關係人有來自政府、勞工團體代表及公會,其實每一個人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問題不同,沒有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大家對焦,所以我們今天讓大家理解彼此的難處及產出比較好的方案。
所以在會議的過程中,大家有不同的解法,每一張便利貼都是不同的解決辦法,就會知道解決辦法有非常多不同的樣態,但是我們可以討論這樣的解法怎麼做,我們討論的議題還是會按照原本的方向討論,但我們也會思考還有哪一些其他的方案,可以解決大家真正所在意的問題。
之前有一個提案是「全國漸近式禁止使用免洗餐具」,這個是意見的說明,而這一個議題我們必須要回推為什麼要做這一件事,所以我們在會議當中盤點到非常多不同的問題,比如民眾沒有自覺養成自備餐具之習慣、免洗筷取得容易且免費、免洗餐具造成垃圾增量等替代不足,我們回推之後可以發現有一些限制,比如民眾沒有自覺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這個是非常根本的問題,並不會因為一個外因的約束而開始有這樣的意識。
今天的會議有直播、逐字稿,都會被記錄下來,其實就是透明廚房的概念,可以讓大家有不同的利害關係人參與,讓我們一般的政策流程,並不是從政策的制定、流程、系統及維護法規去走,我們可以在一開始就把所有利害關係人所在意的問題點都盤點清楚,我們再來思考可以用什麼解決方式,可以用什麼服務提供給人民、系統發展、政策檢核,法規才會用這樣的流程走下來,到後來的意見回饋,才不會像意見的流程到最後,而是把所有利害關係人拉到最前面思考問題與意見。
今天的參與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並不是聽別人說,也不是只說自己的想法,而是可以互相溝通,大家可以帶著不同的想法前來,帶著共識回去。
今天的事情都會完整紀錄,都會有直播、逐字稿及大家拿到便利貼即數位白板的產出,我們都會同步更新,大家會後都會繼續追蹤跟討論,部會也會拿此產出繼續研議。
我們今天要做什麼事?我們會先蒐集大家認為的問題、初步的建議,我們接著會針對這一些問題與建議作事實的確認,並同時進行對焦。
如果兩個人有兩個不同的意見,那就會有兩張不同的便利貼,也就是我們容納多元意見的前提是,我們會聽到不同人的聲音,如果一百個人都講同樣的意見,其實同樣聚在實體的會議,其實是比較沒有意義的,因為產出並不是聽大家的聲量,而是聽意見的多元性。
先作程序上的說明,關於協作會議為什麼今天大家會在這邊,協作會議很重要的前提是大家要一起協作並解決問題。在多元意見的部分,其實關於參與人數的實體限制,是因為我們這一個地方的確沒有辦法容納所有的人,但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我們容納多元的意見,如果今天100個人有同一個意見,他的意見會是一張便利貼,也就是我們今天有幫各位整理。
接著就剛剛的影片,等一下會放幾張截圖跟大家解釋每一個議程需要做什麼樣的事。
雖然這一個議題是沒有成案的議題,但是我們拿這一個議題從事實釐清到概念發展,都有實際部會人員的參與,用這樣的影片方式來跟大家說明。
我們進入議程會議的流程說明,讓大家理解我們的流程怎麼走之前,我們先放開放政府的影片,讓大家知道知道通常開會的方式如何進行,這個是以沙威瑪的提案來當前導。
謝謝各位與會者的介紹。
我們接下來就讓各位自我介紹,是用傳麥克風的方式,讓大家自我介紹,為了節省時間,我們自我介紹希望簡短,每一個人都還是有發言的機會,所以自我介紹的方式,請大家說明您的名稱、您的單位,及與這次議題的關聯性,請開始。
可以分組討論的前提是,我們可以確定問題的核心,且非常清楚,可以延伸發展解法方向的討論性是很高的,我們會讓大家有更多的接觸,可以分兩組並面對面討論,以上是議程說明。討論完畢之後,會讓大家有分享及交流的時間。
如果這一些爭點都釐清完之後,我們有一個確定的解決方向,要針對那一個解決方向作更多的交叉討論,等一下分組協作都會分兩組,都會有不同利害關係人的代表,來作兩組的分配。
我們就會用這樣的方式確認事實及釐清爭點,釐清完之後,我們就會讓大家用餐,但這一個議題我們在問題點上的對焦需要比較多的時間,所以此頁的「7」項還沒有確認完問題點及意見陳述的話,我們就會做這一些事。
桌上每個人都有拿到兩份彩色資料,而彩色的資料,等一下可以方便大家聽提案人及簡報部會的過程中,知道他們現在講的內容是到哪一個脈絡,我們就之前部會及提案人溝通的一些問題點,我們已經有照不同的脈絡先列下來,也把部會要說明的部分簡要寫在上面,等一下大家可以搭配著看,可以比較清楚來討論脈絡,看哪一個地方需要補充,可以直接在上面筆記。
大家早安,先跟各位說明一下今天開會的議程,每一桌都有放細部的紙本,跟各位說明一下等一下會讓各位來賓自我介紹、方便交流。接著會有十分鐘的時間,我會介紹一下協作會議怎麼開,我們有什麼流程及何工具,接著會讓提案人有五至十分鐘的時間,並搭配這次的簡報來口頭說明,我們接下來就會讓內政部、勞動部針對此議題說明。
我再針對剛剛所說的橘色部分,其實並不是指部會的正式回應,如果今天正式來看這一個問題時,還有沒有一些潛在方式的可能性。
我們還會有一次會前會,是不是可以在那一次討論?
所以也許我們可以在制定《國定假日法》的建議解法,在左邊貼說現在政府內部已經有在做,或者是可能有的方向或空間,可以寫在那邊,那就會變成會議會討論的一些主軸。
雨蒼的問題,是勞工休假不足,下來的這一條其實並不是真正能夠解決這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需要?
這樣很清楚知道邏輯是這樣走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是不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並不是陷入原本那一條邏輯的限制中。
看完這張圖,我們再回去看核心問題跟解法是沒有對上的,因為下面是所有的人,但其實核心是要解決勞工休假的不足。
休假日不足跟還七天假的脈絡,這個是原提案人的脈絡,但休假日不足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所以這一個部分……
相關規定可以用藍色的卡補充,這樣的資訊會比較清楚。
其他如果沒有紅色寫「議題分析表原始內容」,這個是雨蒼協助增加的部分,所以看看主責部會有沒有看看希望刪除或者是調整措詞?新增上去是確保大家為了要討論的時候,我們可以盤點一些初步的資訊是內部覺得ok,而不是現在現場提案人提出來,我們要再幫他順過句子,然後再補充。
澄清一下,紅色標籤的部分,是部會從議題分析表出來的,因此紅色是原本收到資料這邊就會記錄的。
過去的討論比較難讓大家有機會去討論到底這一些困難點的脈絡是什麼,所以大家都會用意識形態的方式,從他的角度去抒發,這樣的討論會造成大家沒有辦法很快速共識的情形,因此我們在這一場會議,已經超過休假不足,然後到《國定假日法》脈絡之外的問題,只要還是在勞工條件不佳的大主軸下,相關的問題我們還是會寫下來,但是我們不會說馬上就要給它一個解法。
我先回應一下副司長的考量,上面盤點到這一些問題點,其實是我們用徵集意見的方式來盤點,其實這一個會議只有到3點,我們不可能在這一個會議的時間討論所有問題的解法,因此我們這一個會議比較是放在徵集大家考量的問題點,並盤點出來。
因為下一個議程就是討論上面的內容,因此我們直接進入這一個部分。
請問在座的各位先進有沒有對於這一個會議事項有任何的問題提出?
我們這個會議是接納多元的意見等等,請姵吟在開會前說明一下。
接著是與會者的期待管理,劉姵吟來信說明有發一份文件或者是影片,針對與會者說明開會的這一些期待管理?
第二個部分,提案人口頭說明搭配文件或是簡報,這一個部分目前在聯繫上,提案人有沒有說明?
議題分析表的部分,因為我們通常都是內參、研議討論,如果勞動部PO跟內政部PO對議題分析表有公開疑慮的話,我們就可以討論這一個部分,但是基本上簡報是會公開的。
接下來進入確認事項的部分,協作會議的過程當中,提案人跟部會的簡報,基本上都會公開,所以我們可能會需要討論一下,如果部會有不能公開的部分,會建議把那個部分拿掉並公開。
第三點是所有的思考、問題整理及建議解法的不同資訊都會被記錄,在開會過程當中有增加的部分,也都可以增加上來,這個是增加往後的討論可以累積討論。
用這樣整理資料的方式,是幫助所有的與會者清楚知道脈絡是什麼,因此我們可以依據那一個脈絡去討論,並不是跳著不同的主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