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附議人覺得這個問題的核心是這樣的命題嗎?或者是認為可以調整一下?
現在的寫法是「我國在國際上能見度有限」,這個是主要的問題,而這一個問題會影響到從屬關係,因此本身的寫法並不是要解決從屬關係的問題,而是因為能見度有限,因此會影響到從屬關係的認定,因此這個論述會變成「如何讓我國在國際上能見度再增加」的討論,不曉得各位有沒有針對接下來討論的命題有任何的意見,可以在這一個時候提出?
我快速綜整一下,時區並不是在同一個地方或者不同地方而造成不同國家的認定。
附議人是不是有一些想法要跟大家分享?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開放讓現在針對大家對於簡報的內容有一些問題,有一些想要對焦的部分,都可以在這一個階段提出。
不好意思,我們的時間已經差不多了,請各位回座。
這個階段歡迎所有的人走動、討論。
現在的時間是11點3分,我們討論的時間是到11點18分,同仁也都會幫助大家,如果有不知道接下來補充要如何做的話,同仁都會下去協助,15分鐘過後,各位就把您想補充的一個問題點補充在上面,等一下報告的時候就要說明那一個便利貼在哪裡,以方便統整所有人的意見。
我們接下來希望問題的部分,是針對問題補充的部分,如果其他解法,也就是「綠色」(便利貼)的部分,是下午階段的時候提出;我們歡迎大家補充目前上面沒有盤點到的問題,都可以提出討論。
用以上這幾個方式來分析問題的脈絡及不同的資訊為何,所以給大家15分鐘的時間反芻一下早上討論的問題。
「藍色」(便利貼)是事實的部分,因為有一些論述是需要事實補充,像剛剛交通部有提到「兩岸郵務量占比不高,不影響郵務合作」,但其實相關的數據是可以佐證這一個論述,因此藍色的便利貼功用是如此。
「橘色」(便利貼)是各主辦部會不管是簡報或者是說明的部分,都有用比較精簡的文字整理在這上面,可以幫助大家快速重新思考剛剛所提的這幾個意見,分別回應到主要哪一些訴求,也可以看到哪一些部會的回應。
接著是「桃紅色」(便利貼)的部分,建議解法是可以討論的風險,也就是正反跟反方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正、反方的意見為何。
解法有很多不同種,這個是我們下午討論的部分,早上還是focus在「問題」,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可以提出。
如果有其他的論述方式會是更好的問題論述,我們等一下會給大家時間補充。
而對應的「綠色」(便利貼)會是「把時區改成GMT+9」或不改,因此剛剛部會的簡報是針對GMT+9的解法來作相關可行性評估;如果大家針對這一個問題沒有要補充的話,我們就會進入下一個討論可行性方案。
「淺黃色」(便利貼)是問題的細節,我們有綜合正、反方問題的看法,因此我們有把問題變成是補充的方式,等一下請大家一起檢視最核心的問題,也就是「我國在國際上能見度有限,影響旅客主觀認定『從屬關係』」,這個在正反方都有看到同樣的問題。
「深黃色」(便利貼)的部分,是內政部一開始針對時區議題有分六個不同的探討,因此相關的面向是一個脈絡,而「深黃色」的便利貼是脈絡的主題即問題分類。
我跟各位解說一下如何看這一個內容,再交給各位15分鐘的時間來補充。可以看到有幾個不同的顏色分類及資訊:
大家如果上sli.do的話,第一個連結可以點進來數位白板,可以看到即時更新的部分,這個是事先整理好的,先印給各位,在看簡報的時候,可以搭配參考現在討論到哪一個重點。
謝謝金管會的補充,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給各位有15分鐘的時間,針對剛剛主辦部會說明的內容,以及可以搭配議題分析的脈絡來討論。
請問金管會是不是可以幫我們一下股市、資訊及媒體部分的影響。
謝謝國發會的說明。
謝謝交通部的說明,國發會是不是也有口頭說明?
謝謝經濟部的說明,我們歡迎交通部說明一下。
謝謝勞動部的說明,接著歡迎經濟部幫我們說明一下國內產業發展與外貿的評估。經濟部有口頭說明嗎?或者是後續補充?
謝謝衛福部的說明,我們接著歡迎勞動部。
我們接著歡迎衛福部幫我們說明有關於國民作息健康的部分。
謝謝教育部。
謝謝內政部的說明,我們接著歡迎下一個部會幫我們說明,接下來是教育部。
因為今天提案人沒有出席,我們先讓主辦部會直接針對之前所盤點到的這一些問題來作回應,等部會簡報完成之後,就會把麥克風交給在座的各位。
這個是下午討論的情況,討論完畢之後,會有兩組有10分鐘的時間,可以分別說明這一組的產出是什麼。
接著看解決的辦法如何處理及如何克服,因此我們在想這一個解決辦法是可以反思及更完整的,我們接著來想這一個單位來負責,可能是NGO或者是民間組織,不一定一個問題解決的單位是政府,但是我們知道要處理什麼問題、誰會負責後續推動。
等一下也會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如何用心智圖來整理這一些意見,我們最後會確認問題,接著開始討論可行性方案,這個是下午會用到的工具,先把問題寫在最前面,然後接著是解決辦法,可能是1至3不同的解決辦法都可以處理掉這一個問題。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針對這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被寫到紀錄上,都歡迎補充,當問題發散到一個過程,我們會需要收斂意見,我們把一個概念寫在便利貼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速移動,把相類似的概念放在一起,我們可以確保一開始進入的時候,並沒有遺失大家的意見,在整理的時候,也可以把對的相關意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接下來的這個圖,當箭頭往上是一個發散的概念,當箭頭往下是收斂的概念,而今天的共識是開放討論。
因為今天的會議只有五個小時的時間,因此我們會議的目標是要確認這三件事,但這一個會議並不是此議題的結束,後續還會做可行性評估,又或者是要挑出一些比較適合可以做的後續方案、設計測試及執行,這一個部分都會繼續交給部會滾動修正及研議。
接下來,再跟大家說明我們會用到的流程與工具為何,通常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其實會需要經過六個比較初步的階段:第一個,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即初步共識;第二個,我們會需要問題盤點;第三個,將問題歸納、定義,也就是發展可能的解決方案。
為何要讓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呢?大家一定會想說這一些問題都很熟悉了,但其實每個人知道的問題都不同,因為每個人的角色不同,今天的會議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也就是透過大家開放對話的方式來讓大家理解。
我們釐清問題之後,一張便利貼就代表一個解決方案,當時大家產出超多不同的解法,這樣會幫助我們思考大家這麼在意的解法當中,有沒有哪一些是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我們再來盤點。當然一開始建議的解法,我們還是可以一起納入討論,但是我們希望會議的目的是真正幫大家解決問題,並不只是回應單一的訴求。
過去跟各位分享一個解決過的議題,之前有一個議題是希望「全國漸近式禁止使用免洗餐具」,我們在開始討論這一個議題時,我們剛剛有提到要釐清問題的解決對應到的核心問題有哪一些,當時就幫大家一起盤點大家在意的問題有哪一些,包含「民眾沒有自覺的習慣」、「免洗筷取得容易且免費」、「免洗餐具造成垃圾增量、替代方案不足」,如果我們看到這一些問題,再回推解法時,會解決部分的問題,但也可能會遺失掉像養成習慣的這一些東西,需要解決的方案是可以治本的部分。
到最後維護階段時,在意見回饋的階段,比較不會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儘量徵詢大家不同的看法,這個也是為什麼今天協作會議希望走的流程是如此。
這樣的目的是希望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我們並不是把使用者放在最後面,而是把所有不同利害關係人放在最前面的階段思考,釐清到底在這一個議題當中,不同的人所看到的問題有哪一些,我們才會針對這一些問題去產出解決問題的服務、系統、相關政策及法規。
剛剛說完我們的程序,在早上的時候,我們也請各位做一下自我介紹,通常我們在開協作會議的時候,我們會考量的是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而這一些利害關係人包含了政府的部門、跨業務單位,有可能是議題相關的廠商或者是其他的單位,會有專家學者及末端使用者都會被考量進去。
今天的參與會希望大家可以聽別人說,也可以自己說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可以帶著不同的想法前來,帶著共識回去。
後續,剛剛致翔也有跟各位說過我們會產出完整的紀錄,後續進行任何可行性方案,都會回歸到相關的部會處理。
今天要做的事是有三件:第一個是會做問題盤點,我們會蒐集大家的問題,一開始在會議前期準備,我們就已經有蒐集一些既有提出的問題,我們今天會再跟大家作一次事實的確認;第二個是這一些事實都確認完畢之後,我們會把這一些問題作歸納、定義,因為一個問題的論述可能是一個問題的結果,但我們的論述要寫成是那個問題來源的原因,這樣才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第三個是會討論出可能的方案。
如果今天有兩個人有兩個不同的意見,我們會寫成兩張不同的便利貼,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去收攏相同的意見,也可以看是不是有不同意見的考量都有納入進來,這樣可以方便我們在歸納時可以更有效率。
接下來會跟大家說明一下實際上的流程是什麼,一開始先作程序的說明。今天為何大家會坐在這一個會議室?最主要的目的是一起協作、產出解決問題的共識,如果一百個人有同一個意見,我們會寫在一張便利貼裡面,也就是大家剛剛看到意見的整理。
這個議題其實是沒有附議通過,而是希望透過比較輕鬆的議題,讓大家瞭解我們協作會議的方式,其實我們之前幾場的協作會議都是有錄影的,但是通常處理的議題都是比較複雜,都會有一些技術門檻,不一定對所有的人來說比較能夠看懂這一個協作會議做什麼,所以做這一個影片的目的是先讓大家瞭解實際會議的氛圍、並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