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從「一」開始起點。
所以我說零方案不討論就是這個意思。
老師們沒有分派,老師覺得第1條、第23條要修,但是社企界也覺得要修。
委員會也是說這個就跟英文名稱,他們在建議書裡面就說社群怎麼講,我們就怎麼做。
已經釐清了,我們已經回商業司了,這一個簡報之所以會商業司是……
對,但委員會現在是方老師代表。
對啊!
當然看你個人風格,之前有主持人「爭議」的部分再放大講的話,就會有人說「現在非發言不可,不講就完了」之類的。
爭議的部分甚至可以不提,你就可以只唸可接受的部分。
「爭議」的意思是:同一件事是有人同意、有人反對,如果是之前的主持人,通常會是這一些留待後續討論,或者是太有爭議了,所以我們瞭解到大家還可以在線上繼續表示意見,意思是不要再放大爭議的意思;然而「可接受」的部分是:大家都覺得這個階段不適合做什麼,我們這個階段適合做什麼,這個就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講。大概是這樣。
接下來是建議的層面,也就是要如何做下去的層面。建議的層面是:雖不滿意、但可接受方案有哪一些,可接受的部分,這個是大家可接受的;這裡的「可接受」還有包含負面表列,也就是我們就是不要做什麼東西,那個也是大家的共識。也就是說,我們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這個都是大家可接受的範圍。
我們通常的法是:我們通常會有所謂「粗略共識(rough consensus)」。策略共識分成兩個,也就是大家共同認知到的事實,好比像臺灣的社企有各種型態、百花齊放,這個是比較快帶過的,接下來是共同感受,這個是大家對於這一次《公司法》的修法,都覺得有其必要,但不宜過度嚴格,或者都要非常嚴格之類的,這個是大家的共同感受,但是這個是事實感受層面。
對,在這一個階段不可行。
對,或者是說根本就不可行。
最後通常做審議式民主的話,主持人的總結是:聽起來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部分,聽起來大家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部分,但有一部分絕對不能接受的,我們根本不會在總結講。
如果還是在開花狀態,那就沒有辦法,就靠主持功力在第二階段開始收(笑),我們這一次不需要收到一個精細的共識,我們希望收到的是大家都充分地把對於不同方案的感受表達出來,並且有一個綜合感受,我們如果退到某一個程度,不會真的傷害到某些人不能接受的程度——所謂的「粗略共識」並不是大家都支持,而是大家都沒有反對。
第二個三十分鐘,當然一部分是希望還沒有講話的人講話,二方面是希望講的時候,聚焦在聽起來大家至少有最粗略共識的地方,大家來做可行性的評估。也就是說,如果大家討論到這裡,已經把「四」排除掉了,主持人就要提到如果有人要提「四」的話,現在就講,如沒有的話,我們就不討論這個了,就討論「二」、「三」之類的。
如果部會有講的,好比像如果學者第一輪沒有發言,或者是部會講完之後,學者覺得這一個部會講得可能不夠清楚,我們禮貌性問一下老師們有沒有要補充的,如果老師有的話,他們也會再講話,在交流討論第二個三十分鐘,如果老師們有要講的話,還是回到老師們,然後再回到社群。
對。就左邊這裡。
他們自己現在都很乖會控制時間,不會高談闊論,所以應該十分鐘沒有問題,而部會回完之後就部會回應了實質,接下來就要開始往比較收斂的方向走。
這樣的話,我們從經濟部拿了五分鐘,所以我們就先有五十的第一輪討論,那會有十個人講到話,可能是二、三個人講到話,這個時候我們通常主持人會記下,現在有筆記更好,就是哪一些部分是需要部會回應的,好有人會問勞動部目前的補助或者是非公司型發展到什麼程度,問商業司現在公司要做一個專區要怎麼設計,因為不想變成來回辯論,所以中間有一段時間是「以上需要部會回的部分,我們開始cue部會回答」,這個是主持人裁定,不需要剛好在五十分鐘的mark。你就會覺得第一輪差不多,我們收斂一下,但是先聽一下部會怎麼想。
OK,太好了。
不管一個人幾輪發言,儘量確定他講的是五分鐘,最多到十分鐘,不能再多了,不然其他人就講不出花了。
好啊!我們就是把要筆記、要投影,但是不要按鈴、不要拍肩膀,好,沒有問題。
我們有一台完全多的,可以從今天開始送你,你就開始試試看(笑)。
你如果覺得ok的話,我們可以有……
……等於所有的人都在看你的筆記。
你會用類似這一種白板投影的方式嗎?之前我們有用過有人一面講的時候,我們一面在這個上面快速綜整他的意見,主要是下一個人講的人知道上一個人的主論點,但是我不知道平常你有沒有寫筆記的習慣?
好啊!我覺得這樣很好啊!我們就不按鈴、不拍肩膀。
就是快速收一下他的點,然後給下一個人。
這樣的話,接下來的發言其實就是控制時間的方法,你會希望有人幫忙按鈴或怎麼樣?我不知道你們平常是怎麼樣?
對,這個是另開戰場,你可以先問,有人認為是社企型公司、兼益公司、公益公司、社會使命公司,這樣唸一串,我們知道討論的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這一次的重點是我們要不要寫入公司裡,如果大家覺得要「三」(專章),或者不但要有專章,還要寫在「四」(公司名稱),這樣我們公司名稱就另外開戰場,我們今天不討論這一個。這樣可以嗎?
兩個其實是同一個考量,只是看你在利益關係人的哪一邊。
對,但是有人覺得這會引導本來的公司型態來經營社會使命,這樣很好,是把豆腐做大(笑)。
這個是反面的講法,每一個詞都有正反兩面。
然後陽光基金會就不是社企了,因為社企公司都已經入法……
如果叫做「社企型公司」的話,有一派講法是吃非公司型社企的豆腐,因為未來就好像變成只有社企公司才是社企了。
因為以前馮燕老師在定義社會企業的時候,有「NGO型社企」、「公司型社企」。
……但也有一派說法是,「社企型公司」就是獎勵公司型社企,你知道我的意思嗎?
對啊!這樣講的人就會叫「社企型公司」或者是「社企公司」。
民眾完全不重要。
對。
好像是因為目前社企界只要講到特定名字,他講的就是在抄特定的模式。
是一樣的。
不然兩個小時討論這個就好了,不用做別的事情(笑)。
對,可以看你的公司名稱裡面必須有這幾個字的話,我們另外再開一個會討論八字筆劃或什麼東西的,這樣可以嗎(笑)?
對。所以我們就開一些討論區,也就是兼益公司、公益公司、社會使命公司,也可以一口氣唸十個(笑)。
好。
會另開戰場,所以我的具體建議是:如果「四」的話,甚至你一開始的五分鐘就說「四」要放在公司名稱裡的話,我們瞭解到目前各個的提案,像兼益、社企或什麼東西,都有覺得怪怪的人,我們今天不要花在名稱上,如果「四」真的有必要的話,我們在接下來工作組的會議中,再用集思廣益的方法,可能要查筆劃,把子維什麼之類的東西找到正確的名稱(笑),但是今天不討論這一個,我自己會覺得這樣比較productive,但看你。
不過名稱問題大家花一小時,也討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