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長官大家好,我是工研院的張舜翔,今天來為大家簡報,我們對於政府服務平台諮詢委員會與工作推動小組的規劃,今天要報告的內容包含工作小組架構草案、想請政委幫我們指導,另外有些協調事項,也想請政委幫忙。

  • 首先這個背景其實源自於我們有個關於政府提供企業線上服務介面優化的計畫,希望打造政府一站式服務平台,目前的名稱暫訂為「SME PASS」,也就是中小企業一站通的概念,中文的名字目前還沒有取好,我們希望這個一站通打造政府對企業很多服務之間的串聯。

  • 讓企業在使用政府服務的時候,感覺只對一個政府單位,這個單位可以串接不同單位的申請、流程。但因為目前各服務是屬於各部會,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協調上的難處,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個小組討論目前串接上可能有哪一些問題、問題發生在什麼點及如何解決,這個是諮詢小組想要解決的問題。

  • 政府對企業的服務由許多政府單位提供,本頁簡報所示開辦階段就這麼複雜。從企業生命週期來看,創業經營經歷這麼多的服務,每個服務來自於不同的單位,每個服務流程又有非常多的文件,且每個服務的單位,數位化進程跟程度也不一樣。

  • 對企業來講,要重複填寫非常多的資料,這不只在開辦,也包含資源申請。企業遇到的問題是不一定知道現在有服務在推動,可去申請;也不知道這個服務自己是不是符合資格;申請資料並不是找不到,而是要花非常多的力氣去找。就政府單位而言,需要企業遵循流程,要花很多時間審核申請資料、比對A文件跟B文件的資料是不是一致,這些資料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 因此我們推出SME PASS,裡面有勞健保開辦及相關企業的服務,透過SME PASS串在一起,不需要一個個做,而是透過一站式來完成。

  • 我們也希望這個服務不只是完成服務而已,甚至會累積非常多的企業跟政府間往來的行為,而行為可以產生給第三方的應用服務來加值運用。

  • 我們用開辦的流程來看,假設企業要申請開辦,要了解申辦的注意事項、填寫基本資料與文件、將文件交給承辦窗口。企業在申辦的每個流程,都不知道進度,最後只收到yes or no。這個過程應該要很透明,只是以企業的角度,看不出這些進程內容。

  • 如企業要看自己申辦進度,企業可以透過SME PASS,知道每個申辦流程的進度。又如企業要進行營業場所登記,可透過SME PASS就知道需要做哪些事;而不是到了申辦單位才知道需要做什麼,只能從頭再跑一次。對企業來講,透過SME PASS,每個企業看到的畫面跟介面、流程進度都是專有的。

  • 我們預期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串接的過程,等一下會跟大家說明實際上的研究結果。

  • 接下來說明委員會跟工作小組,我們希望透過跨部會的整合來解決這個問題,大概會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院級的,第二個層次是跨部會的工作小組。院級的層次是希望召集各部會討論未來需要串接服務哪些資料。

  • 第二個層次是需要協調,因為跨部會其實會有資料不一致,目前跟財政部、商業司的討論,就有看到很多的事,了解到有一些gap需要溝通,也就是下面的層級要討論。也許溝通後就解決了,解決不了的就會到諮詢委員會,希望請政委幫忙協調、找出解決方式,也許最後的結果仍是無法解決,但我們起碼可掌握哪些服務是無法解決的。

  • 跨部會的工作小組由中企處帶領執行團隊一起來進行。因為有很多的服務要串接,如簡報所示分成三個組,第一個組是企業規範組,這個規範組做的事是企業有義務要對政府提報的程序,這些都跟義務有關,也就是企業要營利、成立公司的登記,就必須要完成開辦流程,就要去辦勞健保、環保等相關事項。

  • 第二個team是籌備資源組,對企業來講是選擇,也就是政府目前有很多的補助、輔導案的資源,政府鼓勵企業申請,運用這些資源讓企業更茁壯。企業並不強迫要申請,但很多資源是企業蠻需要的,只是他們不知道流程要怎麼跑;這個流程來自於各個不同的部會,像經濟部、科技部、國發會及教育部等等。

  • 第三個team是跟稅有關的組,這個是非常特別的單位,是稅務跟關務。

  • 這三個team會各自去討論,也就是分組帶開自己負責串接的工作;每個組串接的服務不會只有一個,可能會有很多個。每個team會於諮詢委員會每季召開的會議來報告進度。

  • 如果很順暢、串接就完成了;如果串接不順暢,有爭議,就會到諮詢委員會拍板定案。

  • 跨部會工作小組進行的方式,一開始會先進行服務現況的問卷調查,等一下會給大家看問卷調查大綱,問卷調查是為瞭解各個服務目前串接的現況,有助於縮短跨部會工作小組所談的問題。

  • 希望每個跨部會的工作小組,最終每個服務都完成串接共識,也就是這個服務都是串到什麼樣的地步,釐清串接方式是用API、點對點? 資料格式與更新頻率為何?資料是不是可以繼續拿去運用?法規是否要調整等問題。這個串接公司有點像拍板定案,未來就是用這個方式來串接,也就是變成跨部會工作小組會議紀錄的一部分,依照串接公司規定的藍圖來進行。

  • 如剛剛所說諮詢委員會討論的議題,第一場我們預計是領頭羊,也就是最快可以進行的,我們希望委員能夠來主持,現階段是負責人盤點現況。

  • 我們預期有可能邀請來的部會參與人員不一定正確,不一定這麼瞭解討論的議題,我們希望他能夠將討論內容帶回去後,改由正確的人選於後續工作小組參加討論。除了第一次的會議之外,每一季都會召開追蹤會議,檢視三個組目前的串接進度及障礙,與適法性、技術性及缺資源,大概用這種方式來進行。

  • 跨部會的工作小組會討論三個議題,如本頁所示第一個議題是目前串接服務平台的現況,會由工研院先發放調查問卷,由我們在會議上報告調查結果。

  • 其次是要串到SME PASS的時候會遇到什麼困難,這些困難並不單純僅是技術、介面問題,還有一些適法性問題如資料運用是不是容許等等;如果要用資料,也代表著有些資料要倒到SME PASS裡面,讓我們保存。

  • 知道問題後,最困難的是要如何解決。有時雖有解決方案,但暫時卻無法解,因可能涉及到修法,修法的程序時間就會拉到比較長。因此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機制,能夠把每個服務串接的問題、解決方案釐清楚。

  • 我們已經針對開辦進行初步盤點,用這個圖(企業開辦流程現況圖)為範例,展示給大家看。在此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部會會涉及企業開辦的流程,包含經濟部、外面的銀行及各縣市的國稅局等;有許多文件要跑,時間都花在這裡!以我們作流程設計的人來說,有些流程可能不太合理,我們希望瞭解原因,也會把盤點的問題放到討論議題。

  • 這頁(匯款的例子)是我們展開來的議題,內容非常多,這邊就不贅述。像為何需要匯款三天才可以拿到存款餘額的證明書,這是我們調查之後覺得很奇怪的地方,希望在這個會議可以解決。

  • 簡單來說,工作小組最後完成的串接,並不單純僅是資料的串接而已,我們也希望可以改善目前各部會的服務流程、進度。

  • 另我們也初步盤點籌備資源,也就是輔導案或者是補助案的資源。我們發覺跟企業要開辦這種必要的程序不太一樣,必要的程序是明確知道哪個部會來辦文件,但是資源並不一樣,輔導案或補助案金額如100萬、200萬或者是300萬不等,對企業來講,最頭疼的還不是後面的申請作業,而是根本不知道有這個資源存在。對資源執行的團隊而言,困難之處是要找很多的企業案源。我們盤點了許多籌備資源的困難,陳列於此頁。我們希望SME的平台可以做到很便利的服務,並且能解決社會問題。

  • 像在申請的時候,要填很多資料,我們希望這些資料可用某些方式填寫,如填到資本額可自動帶入,甚至是有智慧指引填寫除錯的功能。我們希望可以提供企業過去申請且執行計畫的成績;對計畫執行團隊來講,審核、篩選這些入選的企業也有幫助。我們也希望主動媒合籌備資源給企業,當企業不知道申請哪個資源的時候,透過平台主動媒合,就可知道那些資源適合申請、推薦申請。

  • 這頁是問卷的架構,問卷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各部會串接的現況,我們會先問目前的服務系統、使用的介面流程,如本頁簡報列出的這些問題。我們在跨部會的工作小組之前會先發問卷,並於第一次的會議公布調查結果,有助於瞭解想要串的服務現況。

  • 我們的簡報到這邊是最後一頁了,希望唐委員可以幫忙行政院小組來召集,召集人的任務有三件事,第一個是召集,第二個是協調跨部會串接時的爭議,目前的爭議有哪些?我們沒有很清楚羅列給大家看,但是我們希望事先盤點,掌握可以先知道。

  • 第三個是督導,也就是串接小組在今年都有完善的結果,有串接共識。我們的簡報就到這邊,謝謝。

  • 跟政委報告一下,科會辦在去年交了G2B這艱鉅的任務,也就是希望由中小企業處做這件事,各部會都會來支援。

  • 這個是第一年。幾年要做完?

  • 一樣是四年去處理的,所以我們剛剛講盤點了10項,中小企業覺得比較重要的服務,也就是之前有盤點過,大家覺得跟政府往來比較多、比較繁瑣的一些流程部分。

  • 今年是第一年,我們與工研院一起合作,思考要如何起步,對政府跟企業的運作是很順暢且很有幫助的。

  • 像簡報第7頁提到哪裡可以改善服務流程,也就是希望讓大家在申辦的各流程都能知道辦理進度,然而要解決的,可能不是只有這些,例如對企業而言而一個服務已經填了很多的資料,我的資料都在你政府手上,為何還要重複提供相關的佐證資料等等,所以這樣命題的定義上,其實還要更精確,當然就會牽扯到究竟哪些政府服務需要被定義問題,我們寫了這十個命題,但是從怎麼樣的角度建置對外的中小企業服務平台,我們希望在辦理之前先跟政委報告,看看要怎麼樣處理較佳。

  • 是要十個軌道一起處理,然後有個行政院級的委員會統籌檢視,或是先處理一小部分,有一些戰功,再繼續擴散,所以就看要如何開展,因此也不見得要成立行政院級的諮詢委員會,而是要以課題來解決,這個部分也要請政委給我們一些想法。另外,有關參與的部分新創,像政府開辦這樣的工作,我們看了美國的經驗,很多東西是新創企業來協助做,並不是全由政府自己做,該怎麼樣拿捏比較好。麻煩政委指點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要先注意,或以平台建置後,如何讓新創介接政府的資料、服務,以更有效率的開展。

  • 謝謝。我聽起來這裡面的痛點,也就是類似當初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也就是年輕的設計師把朋友的怒氣變成共同創作的動力,列了這麼多,我不知道哪個會是主要的切入點?就是線上連署或者是上街頭的,通常像到那個情況,向山致敬的例子,為何是用開放的方式來協調,就是因為本來推出一站式的網站,但是可以輸入要爬什麼山,就開四個新視窗,就被罵翻了,因為是本來就有這四個新視窗,只是要有代辦服務,但是一開始並不是這些用本來的介面,也不會有種感覺是覺得需要一站式的登山,也不會有像向海致敬的網站。

  • 我們這邊的困難是,存在哪些覺得要跑紙本就很不舒服的人?已經有認識這樣的人嗎?在哪個環節會特別不舒服,可以先知道嗎?如果沒有這樣相對的,你要請新創的來幫忙做,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很容易,其實也是社創進駐團隊,像健行筆記,也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也就是營業模式,所以讓他的營業模式更永續,不用猜政府的網站,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在這邊,如果有一些代辦,感覺上除了會計師事務所之外,好像沒有誰來解決痛點的,因為以前不被認為是痛點,一開始對外,先不要講對各部會,而是對外面有沒有一個或者是一、兩個,也就是大家看到可以覺得更好的?

  • 外國人覺得為何要蓋章、為何要蓋很多章,或是去銀行開戶的時候,當然開戶只能是銀行端的事情,但就是以蓋章的這件事,業者會覺得非常繁複。

  • 其實我們有深度訪談20家企業,有針對100多家企業去作問卷調查,企業常有的心聲包含明明是個政府,但是在不同的單位,像是公司開辦業務,商業司、勞保局要填這些重複的基本資料,企業常常覺得明明是同一個政府,不能後台自己串接一下嗎?

  • 都是新創嗎?

  • 問卷調查100份不見得是創新,但20家訪談幾乎都是在新創。

  • 所以我聽到的意思是,在開公司的過程中,除了經濟部這邊,其實我覺得之前往一站式的部分有一些協調,但是在經濟部之外的部分,也就是當時還沒有協調到可以用電子簽章或者是其他的方式來蓋章,還有在外面有些地方要蓋章,也就是對木頭要做的事,是比較大的痛點?

  • 那我們就先專門來做「向章致敬」?

  • 公司設立是商業司就可以協調的,我們想說是不是自己經濟部內部來做可以整合的部分,然後要跨到跨部會的,就真的要有跨部會的小組來開展,也就是大家要看看如何解決哪一類的問題。

  • 我們也是希望針對中小企業,也就是類似APP,在申辦所有部門,不管是補助也好,或是環保的問題也好,都可以透過APP進去之後,很多的東西、資料都已經倒進去,像環保申報的事項裡面,就已經有申請書幫忙填好,類似這樣子。

  • 但是能夠幫你填的,也就是你告訴他的,所以可以幫忙填的是基本資訊?

  • 等於一站式登入,然後代填幾個資料,這個是相對容易,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像以我的理解,比如像新的公司法上路之後,要上去維護公司的一些公示資料,像選擇新公開等等的部分,像除了用電子簽章的憑證之外,其實也不用再蓋章、做任何的事,其實都是線上自助辦理,像商業司的平台應該是可以用的?

  • 也就是無論如何應該可以先登入,登入之後再帶到別的地方再說。

  • 聽起來目前講的第一個痛點,也就是開完、一定要辦的那些手續來講,感覺上都是商業司的平台可以解決的事,只是要擴增平台而串接的服務,並不是打掉平台重練,也就是中小企業不要去商業司登記。

  • 部內的話,我技術上可以作一些協助,但是有弄到需要行政院級的協調會嗎?

  • 如果目前還沒有跨部會協調的事便不需要。政委建議我們是要一步步走,或者是同時要展開?像答應科會辦10個政府申辦項目問題的時候,本來的想法是經濟部先做,然後再做到跨部會的東西,如果要全部一起展開的話,也是一種選擇,不過我們現在是選擇自己部內來處理。

  • 一起展開的意思是要外面有那些利害關係人,就很像印章一樣對另外的事感不便,這樣才有具體要如何重新改造流程的狀況,事實上你問政府各單位,當然都說本於職責辦理,所以你真正要問的是解決很不方便,而當作營業模式的新創,或者是目前還找得到人幫忙,要準備連署或者是走上街頭的酸民,除非有這樣的角色已經存在,不然已經解決10個重大問題,像在桌上的人沒有幾個人正在做這件事,我不是很確定怎麼做。

  • 是不是有可能你們往商業司的這個部分,其實有點像向山致敬或者是向海致敬的做法,我們這邊通常的做法是,因為現在是有開放政府的協作會議,每個月其實每個部會可以自己提案,像上個月教育部提了青聚點,也就是前瞻地方創生往青年轉型,所以他們有個「向青年致敬」,也就是以青年為主來作地方創生的案子。

  • 因為這個是教育部青年署就可以搞定的,但需要做一些方法論的幫忙,幫忙他們把本來有點像競爭關係的地方政府,想辦法弄成競合關係,也就是做一些橫向協調,也就是在每個月提案那邊,其實也不用投票,也就是提說想要結合各部會的力量,一起來看這個流程怎麼樣做得更好。這個部分我們通常是會做包含剛剛講利害關係人的訪談、基本的議題手冊,會把看不順眼印章的人邀過來,會凝聚成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但是並不是行政院的裁示,而是要回到部裡協調,但是如果是開公司的話,其實部裡協調也足夠了,所以會覺得是不是先做可行且方法論明確的,大家都清楚這個方法論之後,也就是擴散後怎麼用的做法,不然就會變成在藥局賣口罩,就會協調四大超商,不知道如何協調四大超商的情況。

  • 或者是問卷的問法跟政委講的一樣,是要問誰?是要問新創或是列舉出來那十個命題;大家覺得不方便,是哪裡不方便,可能要講具體一點。

  • 像第15頁的問卷,問題是在請供給方去逆推需求方的需求,就很像不在教室裡的人請舉手的問法,當然也未必問不到東西,因為總是有人知道同學翹課,但是畢竟是看運氣,除非知道狀態,不然請問貴單位的功能是否包含完整的服務,難道公務員會告訴你嗎?

  • 不會,可能會覺得該做的都做了。

  • 難道會說「敝單位的服務很不完整」嗎?不可能有這個答案(笑),幾乎還沒有送出,就知道這個答案是什麼的。

  • 同樣的,如果有開放資料或者是開放API,其實到data.gov.tw本來就找得到,如果找不到也知道沒有,我的意思是這些有點像修辭性的問題,也就是問的時候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除非知道下一步要拿來怎麼用,像知道有規費,就是要廢除規費,但是下一步要拿去哪裡,也就是有跨部會工作小組,如果上位的政策是說這種事不應該收規費,但是應該面對面收,而這種事應該收規費、但是不應該蓋章收,在家裡應該要刷卡改名字之類的,也就是有很上位,也就是一回來就會變成這樣子,不然這樣子問,我如果是承辦人,就會覺得是修辭性的問題。

  • 事實上剛剛提到做一些深入訪談跟問卷調查所瞭解到一些企業的痛點,不見得是新創企業,像剛剛要提的,其實像第4頁,也就是以企業的生命週期來看,像開辦到轉型,或者是要結束清算,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法遵的義務,企業其實是不清楚的,以至於常常遭到懲罰、罰鍰,或者是就會覺得很多委屈的規範,現在就是想以企業的視角來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 今天跟政委demo是開辦的部分,但是在整個經營的過程中,企業都有給我們一些回饋,像哪一些東西很難用,例如廢棄物申報的三聯單,他們就說很不會填,這些線上的申報,實在太難用,像UI、UX。

  • 這個是廢棄物申報?

  • 對。另外有些企業的營業稅是兩個月報一次,有些人是三個月,有些人是每個月,從401到408,其實搞不太清楚自己適用的規範、時間的限制,所以常常造成對他們的一些懲罰,他們很希望政府如果可以適時提醒我可以做什麼事,在這個APP就有自己的行事曆for這個產業、規模、員工的人數,我就可以做哪一些事,甚至跟政府的交往越多,越可以把他的輪廓畫出來的時候,可以主動提供補助、輔導及相關的資源,來引導他做一些申請,甚至未來可以給他一些相關的競爭力分析,或者是一些相關的國際趨勢資料,這個是我們希望做的。

  • 後面不能算痛點吧?有人跟你說看不到國際分析嗎?

  • 還沒有,那個是最後我們期待提供給企業附加價值的部分。我們為何會說希望現在可以有一些跨部會的平台,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東西並不是第一年就可以產生成果,但是現在如果不開始進行,在第二、三、四年是根本不會有成果的。

  • 我問個很現實的問題。像服務型智慧政府的計畫,國發會有些自己想做的,有些是部會想要做的,如果部會瞭解到想申請是瞭解科技基金跟科辦的錢,我是環保局的角度,我加入你這支,是真的會撥錢給他嗎?

  • 不見得。但如果我們把問題、痛點釐清之後,下定決心要去優化和改善,就會比較有依據去申請科技專案的預算來執行。

  • 所以你的意思是,可以找到服務優化的依據。

  • 但是服務優化應該是他們自己加做,並不是我們做的。我們計畫的重點是在串接,像很具體的需求如數位點數平台這件事,就會串接到財政部、勞動部的資料,因為沒有辦法更好的服務,所以我們有串接的需求。

  • 但是是從G2G的串接,並不會因此有新的服務,對你來講是點數平台,並不是透過你的點數平台固定被推送到其他的地方做事。但是這個場景是加入這個平台之後,每天推送或者是告訴他說開始申報廢棄物了,這個是兩件不同的事。

  • 而是問題更清楚之後,才知道要跟誰要什麼資料。

  • 但是如果剛剛講終端場景,並不會忘記廢棄物的檢驗、申報之類的,但是最後去環保署做這個動作,這樣的話,其實你不需要任何資料,你懂我的意思嗎?我們要的是機車定期檢驗,就是要大家彼此同意匯流推送的平台,也就是告訴環保署說這邊有些人,固定告訴他有這個時間或者怎麼樣,從環保署的角度來看,本來就有個網站,現在只是需要把網站做成OpenAPI,而是讓排程服務,可以運行,但是不需要知道這家公司的廢棄物申報的情況,這個並不是資料交換的議題。

  • 如果只是把現有的網站變成API,這個倒是100萬之內就一定可以解決的,等於寫個機器人看自己的站,最壞的情況就是這樣子而已,向山致敬最後的協調狀況,也就是入山不管是山屋的登記抽籤或者是國家公園的許可或者怎麼樣,網站都還在,一個都沒有消失,但是邀請他們的部長可以採購出去的條子,希望所有的人看的都可以變成機器可以看,也就是一站式的服務申請,像從民間寫跟公部門都一樣,都沒有差別,這個跟G2G的資料交換完全無關,因為也不知道登記什麼資料,最後只是分批把它介接到這些地方而已。

  • 如果介接到這些地方,其實只要這個首長知道要求他的系統整合商做這件事,或者是做不到的話,其實按照契約範本可以說,但是可以找一個新的團隊來做,因為不需要控本來的網站,所以新的團隊一樣是拿80萬,但是就做到了這個工作,也就是類似搶票機器人的工作。

  • 你也不需要經過他們的同意,他們只要不反對你去串接就可以了,所以理論上這些事情你不一定需要他們top down來改後端系統,只要改後端系統跟資料介接就要有依據,現在是把前端系統串在一起的話,你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

  • 舉例來說,因為其實每家公司都會有公司登記地址,公司的汽車、不動產,也都會做一些地址的登記,今天企業如果去商業司做了公司地址變更登記,相關的監理站或地政機關就知道汽車不動產登記的地址已經變了,或者是哪一些地方,也就是相關的單位就可以接到通知,主動讓這些企業知道有那些是需要申辦變更登記的,就不會因為疏忽被罰了。

  • 但是並不是幫他做?

  • 只是資料交換、訊息交換的推播通知,像公司法有規定,公司任何的變更都要在15天完成登記,否則就要開始被罰錢,每遲延多少天,罰的錢就不一樣了,相信很多法規都一樣有相關的規定。站在經濟部的立場,我也不知道財政部應該有一些什麼法遵義務跟交通部有什麼法遵義務,所以就是想透過這個平台,大家可以做資料交換。

  • 並不是真的要他去改後端的業務改掉。第二個是縱使你通知這個營業人,也一樣在14天之內做某件事,還是去好比像財政部的網站做,並不會在這個網站完成,而這個網站只是通知他,是不是這樣?或者是覺得就替代掉?

  • 當時的討論是希望更簡化,我舉一個我們想像未來場景的例子,也就是這家企業是開雲端發票,兩個月要申報一次營業稅的時候,也許只要透過這個平台進來以後,就可以連結,因為是電子發票,而這些東西都已經有了,企業只要確認這個是正確的資料,一鍵出去就可以線上繳稅完成申報了。

  • 但是這個功能,是因為財政部多因為這個案子提供的,或者是財政部都不用寫,你要幫他寫?

  • 不可能幫他寫。

  • 不可能幫他寫,但透過串接基本資料都有了呀,他們不用重複登打,只要進行「確認」資料正確性就可以線上行動支付繳稅申報了。

  • 連過去沒有問題,1秒鐘就好了,但是這邊有球要接,雖然是現有的網站,但是不用改後端程式,而是有80萬比較簡單的介面,也就是拉皮的工作,還是要做,但是這件事如果現在做的到底誰會過來,現在並沒有方法論給他,並不是做了以後會有源源不決的人來。

  • 我們也希望有一些創意的發想,也就是希望有一些創意的團隊可以幫這些小企業服務,我們想到的這些不見得是企業想到的服務,而是企業希望這樣的服務,如果有團隊,然後願意來幫這樣的部會設計80萬、100萬就可以做到的東西就太棒了,我們會希望可以open出去,讓大家一起參與、一起想。

  • 像美國報綜所稅有好幾個軟體,但是慢慢收斂成一個。我會需要知道兩個,四年之內覺得利害關係人的規定不合理,是不是需要這樣做法規調適?因為一旦需要做法規調適,後端要整個改,如果放鬆一個要求,我的後端就是重新驗證,這並不是80萬可以解決的,所以如果你到第三年、第四年真的打算做這件事,這個是一開始就要講的,這個沒有錯。

  • 第二個,聽起來現在取代掉印章、面對面等等的話,其實不是現有的電子簽章法就已經可以滿足的,真的需要財政部再弄一個要點或者是調整什麼標準嗎?

  • 現在就是不知道,不確定,不知道要如何整理到多寬廣的範圍。

  • 現在就是不方便,到底要如何討論跟協調就是要想。

  • 第一個,當我們確定有其他的部會需要做他們內部法規調適或者是如果動得比較大,甚至要提法律的修正案等等,我們確定有這欄出現之後才有這個院級的必要,這個是很明確的。目前聽起來是概念,並不知道是不是會動到作用法或者是要點,說不定全部都用演算法就解決了,這樣的話設立院級的組織,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 是碰到了再來設?

  • 對,你碰到了,我去幫忙找某個部長來是非常正當的理由,民間有很多人覺得這個法規擋到他們的路了,說不定也覺得這個是結構性的問題,現在有個方法可以解決它,是不是要加碼之類的,這個可以講,但是現在其實你剛剛講關於印章或者是有關於廢棄物登記的,我聽起來都是在前端的介面修改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好像不需要動法律,像公司法那波我們已經動完了,所以我會覺得這個部分是不是服務串接平台,就先從設立公司開始,然後你在設立公司的這個pilot裡面,盡可能把對別的也看不順眼的利害關係人抓出來,然後就滾動它,也就是這邊推出一個拋磚引玉一定很不怎麼樣,大家再來給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的意見。

  • 他們發現這些API可以做得更好或者是推送之類的,我們並沒有一定要與民爭利,只是確保這個平台不要被擋掉,反而是我們覺得這個穩定、沒有擋掉,然後再拿這個成功經驗來說別的服務也要用這個方式來處理,這樣至少你不是憑空講,而是有個很完整類似規劃履歷,可以告訴財政部的人說我們開商業司的方式,我們有個什麼步驟,是不是也可以用這個步驟做,而不是像現在我們這邊剛要開始,也不知道怎麼走,但是你就先來一起走,好像哪裡怪怪的。

  • 所以我們目前先找政委,暫時不敢找其他部會。

  • 如果是要累積比較完整跟民間協作,哪一些API適合由民間來寫,或者是民間可以改等等的確認,確實可以走向山致敬等等的模式,請你們經濟部的開放政府聯絡人的案子,我們就來處理,這個是院級,不會一下子跑到別的部會。

  • 不是立刻成立正式的組織。

  • 本來就有開放政府聯絡人網路,是正式的組織,所以我建議先走那個網路,裡面如果發現沒有開放資料或者是規費有問題等等,但是不用改到法律或者是要點,我們也有另外一個系統,也就是開放資料諮詢委員會的系統,也可以走委員的系統來解決,如果是服務設計沒有辦法解決、開放資料無法解決,而真的需要改要點等等,我們再來討論院級的可能性。

  • 問卷應該就不用。

  • 對,我覺得現在大家看到,然後又沒有下一動的時候,會覺得非常奇怪。

  • 吳副召希望T大使可以凝聚向心力,像有個APP,比如有獎徵答的時候,是不是有「我在這裡」可以搶答的方式,也就是彼此的時點在哪裡,要怎麼用還在思考。

  • 我們目前已有500位青年在培育中,未來可以借重這批青年的力量來招募更多學弟妹進T大使計畫,持續滾動推播更多青年參與。另外短期可瞭解目前的動態,也就是透過線上聊天室或者是線上會議,可以集結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另外長期考量有個數位青年的APP,建立溝通管道讓青年可以透過APP來互相溝通。

  • 用APP來處理的話,我們還可以把現在學子的行事曆或者是通知等等的資料放在上面。

  • 你剛剛講的這個都有,這邊都有。為何不用現成的teams就好?

  • 那時候考量teams是短期的做法,因為副召當時有點期待,像有個臺灣地圖,像青年的位置在哪裡都可以呈現,也可在院會也可以呈現,吳副召的想法是此樣貌,當時在討論,也就是當時短期用line加teams,也就是大家有個快閃活動可以即時上線,然後來作呈現。

  • 但是因為我不確定teams,是不是可以有臺灣地圖來呈現狀態。

  • 也就是被定位的感覺。

  • 我們也擔心隱私等等的議題。

  • Teams也可以即時定位打卡功能。

  • 現在年輕人對每天要打卡已經不開心了,如果用一些比較好玩的活動,可能比較能激發年輕人的意願。

  • 如果有些具體的,像對我們的行政方面還可以改善的部分,因為我理解我們第一次辦的時候,中間有個幾次轉折,有些是匿名的,我也不知道找誰。我的意思是,如果這邊是匿名花爆料,我想參與度會非常大。

  • 現在有Dcard大賽,就可以知道他們在哪裡了(笑) 。

  • 以我的理解,在院會是一次性的,並沒有未來要繼續推送行事曆跟進度查詢的意思,這兩個好像你用同一個來解決好像有點奇怪。

  • 當時執行單位是規劃短期或者是長期,怕的是不定時要⋯⋯

  • 哪天院會,也就是要在10點10分說在這裡打卡。

  • 也就是用APP通知。

  • 通知完之後來打卡,我們show地圖,但是打卡還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我們除了看到現在誰在哪裡之外,也沒有別的,但是以我的理解,像副召提這個想法是擴散性,並不是只給院會的人看,像親朋好友或者是任何人看,也就是社會性的活動。

  • 這個社會性的活動就像你所講的,因為這樣的關係,在社會上,也就是相對位置會比較高,也就是可以炫耀的東西,或者是不滿的東西可以因此改善,除了有這兩個誘因之一,不然為何要陪你玩。

  • 你們有打卡抽獎嗎?打卡觀摩院會嗎?或者是來院會報告嗎?

  • 政委開clubhouse,他們會比較喜歡。

  • 我比較想試看看Twitter Spaces。(笑)

  • 我們真的要在院會上跟他們直播嗎?

  • 我們內部討論,第一個是院會的時間非常緊湊,再加上院會本身的網路環境,像風險有點大,所以我們自己是不建議在院會做這件事。

  • 那就是科辦的週會。但是還是一樣的,風險沒那麼大。

  • 禮拜三也有提到要請二代大學校長來做快閃的活動。

  • 副召認為離青年的年齡層太遠了,要符合青年的喜好為主,因此方向就會有調整。

  • 他們有LINE群組嗎?

  • 他們每個受訓的梯次都有組LINE群組。

  • 也許分成1、200人一批?

  • Teams是功能比較強的。

  • 如果後面要做這些多的,都還行,但是現在如果只是想要安排讓副召及科辦同仁可以看到100個人的臉,用LINE還是做得到,而且也不難、也比較不會爆炸,錄起來之後都可以播放。

  • 所以我的意思是弄成像見面會的事,大家可以好比像漏臉,也就是所有的人看到所有的臉。

  • 我們當時想說可以辦快閃的活動,像快閃5分鐘,類似這樣子,因為等於是用最現成的東西、最不花錢,也是最沒有風險。

  • 你專門寫APP,然後Dcard就200則,我說真的啊!

  • 我們內部討論也擔心APP長期維運的問題。

  • 如果要長期維運就用既有的teams的帳號,反正微軟應該是共同策動的,應該可以付得出這個錢,我建議一次就是50人、100人左右,就類似用視訊分享會,真的是在科辦週會前後等等,也就是大家看到打個招呼,大家如果有什麼比較想要分享的,像副召或者是我的題目,就先點菜,建議不用特別長,其實主要還是確保這些人真的存在,所以我覺得這個對價是大家設定一些議題,我們聊個5分鐘、10分鐘,來換大家黏在手機前10分鐘,這個還過得去,不會浪費太久,這個也有社會性,從他們的角度來看,也就是跟唐鳳或者是副召視訊,好像也不錯,因為他的時間負擔不大,但是現在是要他的時間負擔一大,就會說為何要陪你玩?

  • 我建議往短的去修,像有個做法是,先用現有個網站,也就是先用登入的功能,也就是TWA的技術先弄成APP,至少T大使網站暫時不會倒,所以把這個網站做成APP,比你去測Android的版本相容性容易,如果是要用聊天室,並不是用web來解決,這個用teams來解決就可以了。

  • 我們要點趕快出來,請政委幫我們協調一下。

  • 財資我沒有問題,勞保局web ir最主要是要簽協議書,那個你們簽應該也不是問題,我現在只是協助溝通,加速作業。

  • 對,就是加速作業,他們的要求是我們就會加速,如果沒有的話,就是正常處理。

  • 依據儘量下個禮拜三給我,我下個禮拜四可以說,如果沒有的話,就是某個禮拜三即可,因為每週總是有院會的。

  •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