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這個應該是我們揪松團第一次有專案想要特別來找你聊聊。

  • 你們要用投影嗎?

  • 我簡單講就好了。我們會開啟這個專案,是因為誠致教育基金會來找我們,希望可以在開源社群裡面做更多有關於教育的專案,我們本身對教育這一件事是很門外漢的,所以我們一直在探尋,怎麼樣在開源社群來做這一件事是比較好的方向,我們其實有找到一些,例如 Ronny 最近有想說開始做跟測識字量有關的系統 ,但是在做的當中,也有遇到一個瓶頸。( 零時小學校首頁

  • Liz 是這一方面的專家。

  • 有,她有說如果有問題的話,我們也可以問她。我們也有跟她稍微提過這一件事。因為之前在社群裡面,大家做得比較多的是字典之類的事情,其實這是我們其中一個方向,當然也有人在討論像遠距教學,或者是像我們之前做線上揪松,很多人開始會跟我們討論這一件事。

  • 對,這其實就是所謂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解決問題導向的學習,每一次黑客松就是一次大的 PBL,所以我想這一個部分是共通的。現在所謂的融入式教學,那也是最有名的,因為大家都關在家裡,這個是跟社群平時在做的事情比較有關的,我覺得硬要去扣合大考中心的東西,其實是滿難的,可能就要花很多的時間,例如一步步教大家什麼是素養之類的。

  • 一開始有想要打算瞭解,但是後來發現開源社群要做這一件事…

  • 要花半年熟悉。

  • 所以目前大家一起在黑暗中找方向的感覺。

  • 不過誠致有要求要做最後怎麼樣給出東西嗎?或者就是一個開放的實驗?

  • 他們期望的是開放性的實驗,所以我們會探尋大家對於這一件事的想法。

  • 充滿了Google.org的精神。

  • 目前有幾個,一個是識字量,因為現在學生實務上在做識字量的做法,好像是會拿 1,000 個問學生是不是認得,認得就有、不認得就跳過。比較缺少的是一些工具型的東西來幫助大家,所以比較難大量做。

  • 類似自助檢測的東西?

  • 偵測這一些東西都不是open data,也就是先用再說。這個部分可能會需要一些看能不能把授權確定,至少讓他變成 open data,就像教育部的 4,000 用常用字的順序,還有詞的部分,現在好像也很少用。

  • 如果純粹事實性的部分,比較沒有辦法主張著作權。

  • 這個我看過,這個是針對特定文本的。所以文本的蒐集,不知道是不是有著作權的?

  • 但是縱使文本有著作權,但是當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也沒有著作權,因為任何人的統計結果都是一樣的,而你不能主張創意的東西,這個不在著作權法的涵攝範圍當中。

  • 其中也用到教育部的字典,其實教育部字典……那邊就比較沒有問題。

  • 另外一個,我們常用的是現代漢語平衡語料庫,為何叫「平衡語料庫」?因為是盡可能照顧各種各樣方面,所以不會特別偏,不可能沒有 bios,至少 bios 的程度要小一點,要比較大蒐集,所以「平衡語料庫」是很常見的,這個都相對多人用,所以授權有清過。

  • 其他像單一特定大學,像師範大學是最常見的,他們會自己做一些東西。因為大學自治,教育部很難要求他們開放授權,就要單獨跟他們談。

  • 現在遇到很多資料都在大學裡面,因為教育部把專案開給各大學。

  • 經濟部找法人,教育部就會找大學。

  • 實在是太多大學了,目前很大的困境是,例如從老師端那邊,老師端很容易從教科書上得到資料,如果是大學的學生,也就是從大學裡面,但是非這兩類的人之外,就比較困難取用到這些資料了。

  • 可重用的部分在國教院,包含之前有分詞系統等等,大概都是國教院在維護,有些也不是他們在開發的,但經過幾次組改之後都變成他們維護了,要他們授權是可以的,像雙語詞彙也是跑到國教院的手上。

  • 我想如果你們沒有一一去跟大學談的人力,和國教院談是最快的。

  • 還有老師在做筆順的題目,想要幫助小孩子的部分,他們目前不知道教育部那個資料可以怎麼用,所以老師自己是人工在畫筆順。

  • 有很多人手動寫過,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大家每一天都要寫字,只是把它錄下來。

  • 教育部那個?

  • 對啊!就是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

  • 他們沒有開放授權。

  • 重點還是你要告訴他說你要最後做出來的社會影響力是什麼,有社會影響力,他就很容易談。

  • 筆順動畫目前應該是 NC-ND,可是教育部用 NC-ND 的用法跟別人不一樣,別人的 ND 是不能拿去做別人的作品,但是他的ND意思是不能改資料本身,就像「人」不能改成先寫「捺」,再寫「撇」,但是他外面的作品授權是什麼,則不去問。所以 ND 的涵攝範圍等於是資料本身,你不要把一個字,有兩個讀音,改變成三個讀音,他非常care,或者把「後」跟「后」都簡化成「后」。

  • 你只要不要做成這樣子,他不認為你的 ND 是違反,所以你去筆順學習網的話,你會看到 BY-NC-ND,這個是在常見的問題集裡。

  • 但是 ND 的解釋是像我剛剛所講的,不要改筆順的方向,但是要改做別的運用放到編譯著作裡等等,他都不認為在 ND,雖然有一些 ND 的人會主張這個是算 ND,但是教育部的人沒有這樣主張過。

  • 當初萌典筆順的部分,是誰在開發的?

  • Cassi、KC Wu。如果你要做商業運用,因為 NC 擺在那邊,NC 不會讓的,所以你要做商業運用的話,就要跟他處理,如果要說服的方面是有社會影響力,像那個時候蘋果跟教育部談的時候,他們的談法是如果你不授權我們,對不起,我們只能用新華國語規範字典,那對中華民國教育部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沒有別的選項,後來談到他們願意 CC 授權,因為沒有很好用,所以就用五南的,那個是另外一個故事。但是如果不是告訴他說跟你的施政目標扣合的話,一般的 NC 是不一定會放掉。

  • 陳老師的用法會調筆順。

  • 陳老師可能會調筆順,因為是針對特教的小朋友。( 參考:特殊教育多媒體教材彙整網站

  • 這樣得自己寫那一個部分。

  • 所以非常辛苦。

  • 用的是文字藝術師。

  • 是手動把一筆筆建上去。

  • 我知道。之前文總那邊也有老師是用電子毛筆。

  • 所以這個還是要用手動?

  • 因為人家教育部的目的是告訴你國字標準筆順,你要改,這個談不起來,想都不用想。

  • 但是會拆開。因為是要讓小朋友會,所以除了筆順之外,因為是拼圖打到右邊。

  • 那可以,那個部分沒有問題,ND 只是不能延後的順序相反。

  • 就是 1、2、3 不能反過來。

  • 小朋友自己拼?

  • 那沒有關係,不能改錯,不能重新發布。

  • 告訴他正確答案要跟教育部的一模一樣。

  • 對啊!因為所有的授權都在管你的重新散布,你不重新散布要怎麼做就怎麼做。

  • 所以萌典目前還有在持續開發?

  • 有,最近才剛把粉圓字體加上去。

  • 我有看到。

  • 所以可見還有在維護。

  • 看萌典是不是有跟小學校做什麼事,我們現在還在想像,但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東西來做。

  • 萌典的開發者非常多。

  • 除了你之外還有誰?

  • 比如貢獻者,可以看 github 你就知道了。現在的問題是萌典想要解決問題,已經解決差不多了,大家的力氣都拿去好比像台語的語音辨識、合成,像之前的 iTaigi ,因為那一些比較有趣,而且也比較多眾包的層面,g0v 的特色是你眾包越多,大家越花力氣下去,因為台語特別需要大家的集體努力,所以現在台語吸收了萌典大部分的開發者,但是還是算在萌典的延伸著作物裡。

  • 我們可以想一下,可能就是筆畫的部分。

  • 技術的部分我們可以再找 Cassi 再詢問。

  • 那個老師是用 JAVA?

  • 是用 Flash。

  • 最早教育部筆順網還是用 Flash。會變成能夠用 Canvus(音譯),都是 Cassi 撈出來的。

  • 所以資料要用什麼形式再轉換,那個都可以再問。

  • 你最近有跟老師們討論過遠距教學的這一件事嗎?

  • 很多是放在像考試的這一件事,比如學分取得等等,其他大概偶爾會有人來問視訊軟體的資安有沒有問題之類的,相信你也很多,大家都收到這一些東西,或者是我們自己架的 meet.pdis.tw。

  • 你自己架?

  • 對,自己架。

  • 自己架後會比 AWS 穩定嗎?

  • 我們放國網,所以主要是頻寬不要錢,沒有什麼別的好處,ping 值稍微高一點,但是國網頻寬不要錢還是滿有吸引力的,所以歡迎大家使用。

  • 主要是未來如果要整合別的東西,像即時彈幕、直播之類的,放在機器上能夠改完整的 code 是比較方便,因為國網在防疫期間,是提供社群可以隨意開機器都不用花錢的狀況,所以任何過程中我們辦防疫的活動,就可以把 Jitsi Meet 複製好幾個,然後每一個加不同的後端一些創新等等,自己架還是比用官方的好。

  • 我們 4 月 18 日、19 日那一週會有零時小學校的工作坊,我們會用全線上的方式來跟大家進行,希望跟老師們可以運作順利,上次大松是第一次跟所有的宅宅們,這一次是跟老師們,所以希望這一次有新的嘗試。

  • 因為現在老師們一窩蜂跑去用 Zoom。

  • 要做一些整合的話,我還是覺得 Jitsi Meet 比較好,因為在網頁端有已經抽象出來的抽象層,所以你要擺哪裡都可以。

  • 我們也會找 小蟹 幫大家解惑,也就是做一些阿美語萌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知道那一週你有沒有時間來參與?

  • 週末的話,我最多就是週六可以遠端,因為現在全遠端,所以變成比較有可能,你們大概是幾點開始?

  • 大概是下午2點到6點之間,一個小松的形式。( 參考:2020 零時小學校:第二次工作坊共筆 )

  • 我進來要做什麼?就是一直寫程式?像 3/14 大松那時 Isabel 是邀 Howard,她的梗是我之前跟 Howard 沒有見過面,事實上電話都沒有打過,純粹是打字,所以她促成第一次的網友見面會,那個是她的梗,這次活動不知道你們有要我做什麼?

  • 可能會有滿多的技術問題臨時想要問,不過 Slack 上也可以問。

  • 我們會在那一週找你。

  • 萌典的技術問題,Cassi 跟小蟹都比我熟了,如果他們有一個在,不是真的很需要我,我不知道具體上,我可以幫什麼,如果想到列點可以再 email 我的話,我們再來討論,我是大概 2 點之後有可能有空,但是現在還不確定。

  • 4 月 18 日。

  • 我不確定的原因,是因為那一天我生日,我不知道有什麼節目,說真的。

  • 最近很常用 jitsi 開會,因為我們自己大概是有二、三十個人就差不多。

  • 我們目前也沒有超過這個用量。

  • 現在還沒有一個整堂課的學生可以上線。

  • 像我們的情況,大型演講基本上是低延遲、直播加 sli.do,這個是非常穩定的,保證可以懂的做法。因為學生分別講話,其實二十人以上也是很吵的一件事,如果要留言的話,就去 sli.do,老師也不會應付即時留言,所以 sli.do 的好處是可以投票,像我剛從世新演講回來,他們投票高的我就先回來,所以當有sli.do 的時候,就把 jitsi 的動力削弱了很多,你就不如用 youtube。

  • 這樣還是會走一個稍微非即時的,會再隔一個。

  • 就是單向跟雙向的差別。Youtube是單向的,迴向就只有 sli.do 的。

  • sli.do 滿好的。它的好處是可以即時投票,我們在行政院裡常用,至少一個月會用一次投票功能,當然有一些比較奇怪的功能,我們還沒有一一測試,好比像發想的部分,或者是文字雲之類的,因為 sli.do 的中文翻譯是我在翻,所以每一次要推出新功能,我都會看到,因為我得先把字串翻起來。

  • 剛剛講 jitsi meet 架在國網的部分,現在有公開嗎?

  • 有啊!就是「meet.pdis.tw」,但是 ping 值比 AWS 差一點。你實際 ping ping 看就知道了,目前是 5 millisecond,當然這可以接受。

  • 可能針對這個案子小學校,有時會提出一些問題。

  • 沒有問題,反正 slack 上都找得到我。

  • 我們會在網頁上掛社群夥伴,想要問是不是可以掛萌典,也就是是不是可以跟你要 logo。

  • 那個 github 上有,而且好幾個,就跟 g0v 一樣,不同時代的,有一個目錄在萌典裡面就會看到 images,上面都有。

  • 今年做零時小學校的專案,今年有 summit,揪松也會有一軌是教育相關的軌,希望當時可以順利舉辦,目前只能希望這樣子,因為還無法預知。

  • 一軌是一整天?

  • 對,也會跟全世界 open call。

  • 如果沒有要跟公民科技有關的,誠致其實都有很多講者。

  • 他們還是希望稍微可以跟公民科技有一點關係。對於教育界的老師來說,例如像他們有這個均一平台,雖然接觸了很多老師,其實也發現老師都是被動使用,他們覺得老師可以真正理解這一件事很重要。

  • 我們會需要更多的例子,每事就可以揪團能動性的組織者。

  • 現在很分散,希望可以多鼓勵很多老師主動來參加這個專案,因為真的是花非常多的力氣在推坑,老師仍然會遲疑。

  • 但是保證不會遲疑的老師,像教小孩學程式,這不是你們的自然盟友嗎?

  • 是不是有 code.org?

  • 還沒有接觸。

  • code.org 的好處是要對國外去徵案,國際的連結能力滿好的,這個是可以考慮的事情,code.org 的筱婷,她應該有。

  • 我們找到很多是教程式的。

  • 看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提的?

  • 這個是我們上次在大松使用的東西,感謝你有來參加線上大松,所以就帶來了大松之寶(綠色乖乖)。之後就看看這個專案會怎麼發展,目前都很開放。

  • 現在是兩個,一個往國內教育界的話,後來有想到一些比較具體的題目或者是要談授權,就跟國教院一次談會比較省力氣,另外一個是 code.org,如果覺得可以往外發散的訊息。

  • 如果想找國教院,有什麼比較好的窗口嗎?

  • 其實國教院什麼都做,所以有很具體要談會比較好,之前也有一組人雙語翻譯,要達到 2030 年的雙語環境,在臺灣的外國人都對我們的翻譯用詞不會覺得很奇怪,他們發現很多人都是用國教院的雙語名詞網,好比像「core competency」變成「核心競爭力」那就是那裡來的。

  • 現在專案遇到比較難的是老師會推坑,有比較多的外務,到現在還滿多坑是在尋找坑主的狀態,例如 ronny 因此就會變成其中一個坑主。

  • 很棒,ronny 跳的坑立刻就變十倍大。

  • 我覺得如果是社群本來就在做的事,像線上會議的設計、沉浸式的教學,比如動手動腳調整客製化的視訊會議工具這一些,我覺得反而對老師來講比較有參與的動力,有一點像許願池,如果畫得出架構幫你做功能等等,這樣子感覺上是很自然的,因為老師本來擅長的是照顧在場的人注意力狀態,這個是他的本職學能,如果告訴你說這個學生透過投影、直播等等,會渙散,你不能禁掉他的手機那怎麼辦?這個是在他的本職學能裡面可以處理的,就是一個夥伴關係,並不是你是廠商的伙計關係。

  • 所以我會覺得一開始,多一些這種像示範性質的在家松讓他們體驗,並沒有像他們以前想像的用破破爛爛的設備,而是覺得這個體驗滿好的。

  • 第二個,大家即時的反饋,也會讓老師覺得這邊改系統也沒有很困難,他們的成就感可能就會變得比較高,但是如果一下子就跳進非常特定的科別,雙方的溝通成本就會很高。

  • 感謝。4 月 18 日如果有想出我能做什麼,請再跟我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