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創新平台開發目前差不多告一個段落,即將要進入2020年的開發,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經院依據之前在去年開會的內容有做了相關的……

  • 對,就是社創會議的聯繫紀錄。

  • 比較想要確認一下,有關於這一年的看法及明年的期待,我想珮綺先講一下今年做了哪一些及想法。

  • 我們上次也是這邊的規劃內容目前執行的成果,社會創新平台是很創新的概念,扣合SDG 17創造更多的夥伴關係概念往前進行。

  • 我們整個社會創新平台其實跟大部分的這一種政府平台有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是,其實是共享、數位暖實力的共創空間,這個是我們對於平台的定義。

  • 除了有所謂的公民科技參與這樣的特質之外,也希望透過裡面所設計的主動拓源系統來協助社創組織,能夠落實他們的理念來發揮所謂實質的影響力,最後希望把這樣的解方可以呈現出來,讓世界看得到臺灣。

  • 我們對於今年度的營運規劃,108年度是以建置為主體,明年希望能夠做所謂的宣傳擴散,讓更多的人使用平台,在110年的時候我們希望讓整個平台來進行所謂的品牌化,今年一上線之後,陸續有接到許多的單位如何洽談、合作,未來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自評系統,讓社會創新組織能夠瞭解發展狀況並往前邁進。

  •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到達了4萬5,000人次的總瀏覽量,目前這個數字比較尷尬的是新創圓夢網那邊已經溝通,但是還沒有把那個通路關起來,目前還是雙向的方式,但是截止目前已經高達4萬5,000的瀏覽人次,這個是我們取得的數據。

  • 在總會員數的部分,除了既有的社會創新組織已經達到462個會員之餘,有關於座談會這邊有16個部會,一般公民的部分也自行申請了高達121個會員數量。

  • 我們對於這整個平台預計執行的目標包含了中小企業處希望把社創實驗中心的網站整合到社會創新的平台裡面來,我們預計規劃新增幾個功能,像活動、報名及成果櫥窗,這個是今年訪談社會創新組織所彙整的需求。

  • 另外,我們之前也有提到所謂的CSR報告書,因為目前很多縣市陸續自主提出VLR的報告,我們也希望跟各縣市鏈結,把它放在地圖裡面,讓大家一目了然臺灣社會創新走向。

  • 暫且我們希望能夠抓到的CSR報告書是希望明年度有機會達到100份,分別爬梳CSR的關鍵字並揭露出來,對於整個平台的規劃,我們這邊有一個新穎的想法,我們希望把整個平台打造出作業系統的概念,以Apple為例,我們希望整個平台就像iOS一樣,Apple是中小企業處,希望讓社會創新組織能像App一樣將好的東西上架到平台來曝光。

  • 此外,可以持續優化跟營運各平台的功能,這個是有關於平台的營運規劃。對於整個平台的整體架構而言,其實要創造所謂的社會影響力,通常會有四大構面,一個是社會創新組織,還有一個部分是政府單位,還有企業跟公民。

  • 在社會創新組織的部分,組織只有社會創新資料登記資料庫,我們因應各個社會創新組織的需求,未來希望規劃活動看板,還有報名的協作系統來曝光,這個是我們要預訂的項目之一。

  • 此外,政府又提供什麼資源?包含了社會創新發展地圖,除了22縣市的永續指標研析,還有社會創新組織的落點分布之外,也有把剛剛的縣市資源解釋報告書彙整進來。另外,等一下會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功能,也就是轉一個試辦的概念,我們再來作一個介紹。接著是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部分,也希望把功能彙整到平台當中。接著是既有行動的座談會,這個都是政府這一方面的資源。

  • 接著是有關於Buying Power的這一個部分,還有社會創新產品及服務採購型錄,還有社會創新合作獎,中間明年新增的部分是CSR的報告書,這個部分其實跟上次我們在這邊談到有一點不一樣的是,原本我們希望把目前上市櫃或者是大型企業的CSR報告書搜羅進來,但是後來我們去瞭解之下,有很多的法人、醫院或者是學校,其實有很多CSR報告書,所以目前的規劃是不限類別,有新的報告書就先從近期的部分來收錄,是以100來作為我們的目標。

  • 以一般公民而言,大家怎麼樣來去參與這個平台的成長,大家都可以分享觀點的功能,都可以來分享想法及企業的理念。

  • 其實透過社創大調查發現,其實政府都有做所謂的社會創新,社會創新組織也陸續成長,但是民眾對於社會創新的認知度是逐年降低的,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來透過永續專題企劃,像大家參與過的漁光島及減塑議題,或者是教育翻轉的議題,包含從專家這邊導入,還有跟臺灣政府如何做,也就是有相同的事情,我們已經完成了三個專題計畫。

  • 接著有一個重點是專案募集,把特定的需求反映在平台上,能夠快速直接媒合,這個是在專案募集的部分。

  • 整個平台有哪一些效益?大家可以透過平台來做號召投入的功能,也可以幫社創組織來解決想解決的事情,還有一個及使串聯性,不管是要做政策的布達,或者是有需求提出的即時性,還有在議題探索的部分,我們希望剖析國內外的議題,尤其圖像化的方式,尤其是民眾或者是社會創新組織來瞭解趨勢及目前所關注的焦點。

  • 接著,其實平台擔任了很重要的行銷廣宣功能,也就是慢慢有接到一些來電,也就是可以購買社會創新組織的產品。有關於研究科技的部分,是希望把研究成果傳達出去,希望透過這樣的概念來做。

  • 這個是我們想要對於平台上的一些功能及對於其設定,耳熟能詳的是,我們原本是在規劃地圖的研析,在地圖上其實我們提到除了把調查數據、各部會的公開資料圖像化之外,還有發展導航,這個是怎麼回事?這個是列舉了SDGs,這個包含了正指標、反指標,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地方政府可以快速連結在社會創新組織,如果有這一些社會創新組織,做的內容剛好是扣合SDGs,大家可以快速尋找接下來發展的區域。

  • 另外有一個很特別的部分是新創展示空間,這個是一個社創組織看了平台之後跟我們聯繫的,他們想要知道做的是地方創生或者是區域發展的事情,有沒有機會跟平台來合作,像我點這個是北投區,在裡面有一些提案,會在這邊顯示出來,或者是有一個牽小狗的人是區長或者是里長或者是鄰長,就是在裡面顯示出來,這個是互動式的。

  • 像小閣樓也會有社會創新組織,在當地都會劃定進去,也就是有沒有機會,讓整個平台作為線上展示空間,像前面提到數位的部分很有限,所以這個部分是不是可以展示?因此在這個平台上訂了一個目標,只要是跟平台目標扣合,我們就呼應這整個公民科技的概念,也就是達成資源共享的線上展示櫥窗,這個是對於社會創新發展地圖的規劃及現況。

  • 在分享觀點的這一件事上,平台不會只是政府的布達工具,但是是雙向式的,也就是大家交流、灌溉的空間,對於這樣的經驗模式,是很多人願意把資訊放上來,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在經營這一塊是比較辛苦的,我們想要跟各大平台討論的時候,有沒有機會做文章的交換,因此花很多的時間找出目前的關鍵議題、撰寫的文章,這一些部分也有一些回饋,像彰化社區發展協會看到某一篇社創組織文章,然後就打電話來說發現老人平日在社區的頂樓有沒有機會種菜的解決方案,然後就聯繫說想要購買這個產品。

  • 此外,在台中市慈濟護理之家的部分,就想說在做這個設計,所以他們的董事長聯絡他們的營養師跟我們聯繫有沒有機會跟這個5%做結合,瞭解如何來合作。

  • 除此之外,我們自產的文章就被台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榮譽總會長來分享,因此在這一個部分也花了很多小心思在裡面,不管是文章的觸及率放關鍵字,或者是希望把一些艱澀或者是研究人員懂的內容來口語化敘述,這個是整個觀點分享的部分。

  • 目前做得很特別的是,所謂的永續專題企劃,我們把整個內容圖像化,透過了淺顯易懂的圖文說明,或者是透過專家的說明,至少訪問了六個專家在這個面向導入這個議題的核心轉檢。

  • 對於國際的部分,我們搜羅了對於這個趨勢導覽比較領先國家的目前做法,讓社會創新組織理解目前國際怎麼做的。

  • 此外,我們也結合了實體的活動,來協助企總把那樣的實體活動來做線上的布達,在這樣的架構下呈現的方式,像政大有來問是不是可以把這個作為上課的教材,這個是滿正向的鼓勵,其實會對於民眾促進社會創新的認知度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個是在整個議題的專題企劃的部分。

  • 剛剛提到的部分是專案募集,其實我們跟沃草花了很多時間設計一個淺顯易懂的版型,因為我們發現很多社會創新組織其實沒有多餘的人力來處理所謂的視覺美化或者是文字美化的動作,但是透過我們設計的版型,只要把規劃的東西之一上傳,甚至在區域的部分來作勾選,他們其實可以跑出一個非常有型的版面。

  • 上面有很多淺顯易懂的資訊,像上面會連結我們的社會創新資料庫,如果有做登記的話,台經院就會做專業的分析,更瞭解在地的現況。

  • 在簡易的上傳操作過程會把這樣的資源來做構思,並且傳達清楚。甚至是透過所謂的公開透明進度管考,像假設這個偏鄉小學有需求,比如我們有某個出版社來捐助課本,就可以在這邊寫清楚,這邊的檔案是可以包含文字檔或者是圖片檔或者是連結,把所有的過程公開透明地放在上面,甚至是做一個結案的話,我們就會挪到成果的部分,這個是一系列公開透明的檢視。

  • 可能不需要到104找夥伴或者是想辦法募資,其實可以在這上面一次完成所有的需求,然後把這整個事情公開透明化,也就是更清楚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需要,我們應該怎麼樣來投入協助,所以在明年的部分,我們會有所謂的成果櫥窗,也就是結案的部分會往這個部分來設置。

  • 此外,就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明年有機會達到40個提案在線上募集當中,這個專案募集的部分。

  • 有關於這個平台看不到的部分是我們建立了共享的計畫協作平台,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社創組織可能各位有接觸到的包含企總,還有台經院的八所、三所,以及可能是實體空間,像資策會、KPMG。

  • 很容易瞭解到一個狀況是一通電話打進來,要處理的方式很多,可能過往是靠口耳相傳或者是靠email來串接,只要在後台做簡單的諮詢紀錄來勾選對口窗口之後,系統就會發信通知到窗口,然後把每一個諮詢紀錄都記錄下來。今天接一個來電,比如說是某某公司,之前有打電話過來請幫忙,如果輸入統編或者是資訊,任何一個關鍵字就可以知道到底發生怎麼一回事,所以會是一個幫我們各個分散的組織成立一個組織化的艦隊來運作這一個系統,所以這個是前台看不到的功能,但是從後台建置起來。目前是有5、60張在這上面的資料庫建置與串聯的動作,這個是後台的部分。

  • 這個是整個社會創新平台實質上做了哪一些事?我們做了所謂的宣傳擴散,我們會盡可能在溝通的過程中請各個創新的組織把理念或者是商品來作介紹,還有所謂的轉介與媒合,在溝通與介紹的過程中,慢慢有一些電話是到現場,他們跟我們說是不是可以傳福音,我們說好,如果人數足夠,就去介紹,目前已經高達21間社會創新組織是透過我們平台來轉介進行登錄,至少已經有7間完成所謂的登錄現況。

  • 除此之外,我們也收到一些大型企業,像緯創通知我們在做數位醫療的,問有沒有提案是研發能量的需求,想要解決所謂的問題,可能發生在老人比較多的場域,或者是需要被關注的嬰幼兒的場域,就可以投入所謂的研發資源,可以怎麼樣來跟平台配合,像陽明醫學院、振興醫院都有來聯繫,希望在提案的部分有合作的機會。

  • 此外,在品牌合作的狀況下,政委有協助我們通通串聯進來,入口網也有拜訪我們的連結,像社區中心等等的,還有包含日本加賀都跟我們來合作來做所謂的文章交換,因此為了產出質量文章的部分,我們也花很多時間去作所謂撰寫內容。

  • 提到CSR報告書的這一件事,我們會透過跟CSRone的合作,我們的想法是這個平台其實是共享、共創的空間,就不做與民爭利的事,就是看看有沒有機會,用線上的概念,把已經做好的事情公開到我們的平台上。

  • 在採訪的部分,我們也有投入的項目之一,目前是以企總有做的實體業務為主,也有一些企業來詢問有沒有機會透過文章或者是在社會創新組織的平台來做,不管是文章的曝光來做所謂的形象包裝或者是操作,這個是其中的一塊。

  • 接著是資訊分析的部分,我們會透過在平台蒐集到的部分來做大數據,主要是讓整個計畫的夥伴或者是中小企業處有所謂的政策參考依據,我們會分析使用者的狀況或者是熱門的網頁有哪一些,這個部分我們會不定期提供資訊到中小企業處去。

  • 以上是就目前為止我們的規劃,有沒有需要我再作補充?

  • 看起來是非常清楚的。看子維。

  • 我們一個個討論,我再講好了。

  • 要回到哪一個部分?

  • 我們還是直接開始講?我有幾個建議,如果已經做,就掠過我,沒有關係。

  • 剛剛你前面講說我們有600多個使用者,我的意思是,因為現在又要改版,聽起來這樣,對不對?也就是明年會有一個新的。

  • 就是有一些調整。沒有要重寫吧?

  • 因為理論上他們是最密集的使用者。

  • 主要的使用者訪查是落在社會創新組織的身上,我們有三十幾個訪查紀錄,比較活躍的是到底對於使用者有什麼樣的期待、功能需求,所以其實像我們這邊提到的,在活動的部分是其中一個,另外一個是報名系統,因為現在都是用Google表單,如果有機會建置一個,這個平台很特別,是TA非常精準的平台,有一個預期心態才會到這裡來蒐集資訊,他們提到都已經做這樣子了,其實東西很多,是不是有機會補強,然後在裡面補足。

  • 我們後來想出來的,還有透過社創平台協助社創組織建立對外的信用評價參考,我們有一個登記資料庫,原本是寫營業額、員工人數等等之類的,最下面的部分新增一個功能,上面有的提案跟文章都會收在下面,因此在上面就可以建構自己的社創履歷,做得越多,下面就越清楚,也就是在專案募集的部分,希望能夠收到更多的資源挹注,就有義務在寫什麼弄清楚,這樣資源方就會有意願到這個平台來投入,不管是文章或者是再提案的部分,這個整體系統規劃的想法。

  • 所以你們有做訪查,我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就不勉強,畢竟是不同的使用者,因為是個人或者是政府,你們還有沒有時間?因為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 你剛剛說紀錄會放上去,主要是巡迴座談的部分,是不是?你所謂的紀錄是哪一些?除了巡迴座談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

  • 還有另外一個,現在看到的是都是屬於台前的部分。另外一個剛剛提到一致性的服務,這是在後台,也就是今天接到一個社創組織來電或者是任何一方來電都能了解過往的狀況。

  • 這個我知道,就是電話紀錄卡。像社創聯繫會議的紀錄是不是可以放上去?

  • 因為我們從下一次開始,也就是12月27日會把總統盃黑客松的進度,有一些書面、口頭,也會放到聯繫會議當中,我本來想說都有一個檔案了,你只是把它放上去。

  • 好啊!沒問題。

  • 因為這個應該是滿簡單的事情。你剛剛有提到CSR,看起來是其中一個KPI,你希望有越來越多的CSR加上VLR放到你的平台上對不對?或許你們有很多來源,我的意思是KPMG搞不好會非常多,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問他們。

  • 我報告一下,因為其實大家都知道臺灣會計公司主要是四大,包含KPMG,還有PwC……

  • 你是怕找他,其他三家都要找?

  • 因為他們的客戶是不重疊的,如果要找的話,我們發現有一個組織是叫做CSRone,他是社會創新組織,是一個公益的角度是搜羅了各間公司的CSR報告書,問題是我們要投入的能量,是要把關鍵字放上來。

  • 這個永訊智庫做過了,為何要你們做?

  • 他是我們的進駐團隊,也就是永訊智庫就是做這個的,他們的工作是專門用AI打CSR報告,已經做到你有量化報告,跟你想要你的股東感覺怎麼樣,就幫你寫出一份永續報告的境界,你們自己開發也不會比永訊好到哪裡去,因為這是他的本業。

  • 沒問題,我們跟他們合作。

  • 因為這邊講的內容大部分是以台北社創中心為主,是嗎?

  • 像桃園、台中……

  • 澎湖、金馬都有。

  • 當然。而且寫出VLR,上面就會給你看專門寫VLR的專頁,對不對?所以現在新北、台北都會放上來,明年當然桃園會上來,我們希望造成同儕審閱的動力,讓大家都慢慢願意做。

  • 但是這邊我們還要再接洽各縣市,因為還沒有找到窗口。

  • 窗口就是研考會。

  • 桃園的我有。

  • 感謝,我們就趕快來聯繫。其實我覺得平台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概念,是作為共有的線上展示空間,也就是做CSR的報告書,專門組織做的成果,我們都希望可以放上來,類似把平台當作是共享、共創的空間,如果有機會往上放,就會幫大家把東西丟上來。

  • 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跟我們說,我們可以趕快處理。

  • 很棒。看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詢問或者是討論的?

  • 所長有沒有要跟大家說明或者是分享的?

  • 因為我們想的是公民平台的運作,就像簡報所說的,前一、兩年都是在打底,在打底的過程中,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整理,因為品牌還沒有出來,沃草那邊也幫非常多的忙,因為我們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跟沃草溝通,其實我們在看臺灣很多政府部門的網頁,style跟其他政府部門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

  • 有領先時代了。

  • 因此這一件事就會涉及到接下來運作上的資源處理,因為在整個細節面其實執行上要花很多的人力跟成本來處理。

  • 所以大部分都不要自己做,解決方法就只有這一個。

  • 現在問題是,像前兩年到第三年都花了很多人力,接下來可能會遇到一個困難,在這個議題上會有一些困難。

  • 我想我就專門先回應這一個部分,這裡面有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這個網站本身的普及性,也就是它的辨識度,尤其在新創圓夢網還在的情況下,其實你要有辨識度,幾乎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因為新創圓夢網是存在非常久,而且大家都已經知道它的意義何在,雖然我最近才說既然國發會弄了一個很漂亮的雙菱形,說不定電燈泡也可以……品牌強過我們的品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也不會改變,我誠實來說,我們的風扇也沒有比那個好看,我覺得在記憶點上或者是什麼樣上,很難說取代其他的品牌,我們唯一的做法是聯合品牌的方式,我自己是這樣想。

  • 聯合品牌的部分,我很具體講是三件事:

  • 第一,其實最早也是第一個用這個結合品牌的計畫,也就是永續發展目標,下面寫「Taiwan Can Help」,不管是這個或者是其他部會的用法,大概都不是現在的用法,所以我還是覺得我們一定程度上把17色環的這個品牌當作我們的主要co-branding會比較好一點。

  • 大家知道有一個網站是 globalgoals.org ,我自己覺得非常棒,因為在手機上的體驗非常好,然後有非常好的動畫,也有非常棒的具體目標,也有立刻可以邀大家做行動的部分。尤其是以手機網站的設計來講,很難做到比這個好太多,這真的是非常好的網站。

  • 目前有一家社創,也就是「好氏社企」的邱鈞評,他們現在已經把這一整套翻成繁體中文或者是正體中文,他會放在 globalgoals.tw 上。他前幾天來找我,就是告訴我說他做的情況,最需要的是你進了每一個SDG之後,問你有哪一些事情可以做,也就是actions,還有跟關於這一個actions有哪一些新的發展的這兩塊。

  • 很幸運的是,社創平台剛好是提供這兩塊,一個是所謂的專案募集跟提議,另外一個是分享觀點跟新聞,所以我當時是告訴他說,他在找他的策展夥伴之前,為何不直接接我們這邊的內容,他就可以做過去了,這樣的話,有人如果碰到一些問題或者是什麼,他可以不要消化你這邊的維運成本,像layout的這一些東西,都可以由社群吸收掉。

  • 當然有兩個問題,一個是CC授權,是不是包含文章跟提議的內容,是不是全站都落在這個CC授權底下,如果是的話,才可以去用;第二個是,有沒有辦法穩定給他接API的點。

  • 第一個就是跟永續發展目標多做一些聯合品牌,比較不需要繼續打這個單獨品牌。

  • 第二個是,當然我們這邊有一些手機的速度稍微慢一點,網站就會長這樣,大家在手機上很快可以看發現有一些可以做的事情的這個動線,我會建議如果你們還有力氣做使用者訪查的話,可以多想一下,如果不是從首頁進來,而是因為一個專案的分享,或者是一個社會創新組織的分享,目前像他們的分享,一進來就是這一頁,而且是手機的話,體驗我覺得順序都可以再想一下,手機版是不是要桌面版的縮排的事情。

  • 像這一頁在社群網路上,大家是不是願意分享,很大一部分是在社群網路上會長什麼樣子,如果現在我是首頁,當然很漂亮,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如果是單頁的話,我在社群網路上長得樣子,也就是非常不如人意,事實上如果是長這樣的話,大概不會想分享了,所以第二個是要跟裡面的每一個單頁的權利關係人去做聯名品牌。

  • 第三件事,剛才的簡報裡面,特別講的一件事是接下來會有一個共用的後台,我覺得新的年度社創營運團隊在台北也會換人,也就是接電話的人也會不一樣,不管是哪一個人得標,現在已經確定了,只是在議價,他們的社群擴散力都比教研所稍微好一點,所以這個時候我覺得他的人力,你應該要盡可能到他們那邊去,尤其是訪查或者是訪談的部分,因為說真的,因為他們的人就真的比較有彈性,可能過去教研所會以那個場域的使用、規劃及策展為主軸的狀況會有所改變,我們這邊盡可能把人流放出去可能也比以前好做,也就是新的團隊是做co-branding,以上是三個方向。

  • 剛剛政委提到那幾個方向,我們是沒有問題的。

  • 有一塊,有關於專題企劃不會再更新,想要瞭解最右邊的這一個部分嗎?

  • 不能變成觀點嗎?現在沒有除了文字以外的東西?

  • 訪查之後覺得字太多,也就是教育的部分改成新的版本,原本是希望把所有的版本改成像教育的專題。教育專題就變成圖多字少,所以我們想要瞭解的是,這一方面不再繼續執行,也就是這邊會有比較多的經費比例,剛剛政委的建議是把內容轉到觀點去,這一個部分就先close掉。

  • 這個切比較小塊放文章那邊,這個是一件事。

  • 人家的版型真的滿漂亮的,也就是讓人感覺上會動的感覺。

  • 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提供像你剛剛所說圖文的固定API,或者開放的資料,我我自然會請鈞評對接,也許他們就擔心排版的事情,就繼續做開放式的內容,你要全部放在分享觀點裡面,其實我沒有什麼意見,我們這邊越花力氣來做排版,我就覺得越難讓排出來的東西,讓不同的媒體使用。

  • 但是反而我們這邊只給markdown的一堆圖,不同的社群平台會有不同的用法,這個才是公民科技的意義,你做得很完美,除了拍手之外都沒有辦法做什麼,你如果給素材的話,大家都沒有辦法給什麼事情。

  • 目前這一年這樣子協助平台,想問的是明年這一個平台是誰主hold。

  • 這可能要問子維。

  • 我有一點聽不懂。

  • 明年是由誰來主hold這個平台的成長、開發等面向?

  • 這個要讓我問一下。坦白來講,我們沒有這個答案。

  • 我們當時的目的是,我們希望每一個有參與社創行動方案的朋友們,包含像新作坊也有資料庫,有案例、分享,也做得滿好的,我們希望至少先做一件事,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改成CC授權,就算是最嚴格的,也就是大家都用、你們都用的授權都好,大家都改完授權之後,你就不一定需要一個主holder,你在新作坊做就好了,或者是在社會經濟平台做就好了,部會有很多個。

  • 「si.taiwan」的唯一壓倒性優勢就是他的網域,他的網域代表著全臺灣,而不是一個部會跟地方政府,所以這個網域名稱最有正當性集成所有人的CC授權內容,只要大家符合類似的格式到同一個展示平台,所以我在社創會議上的想法只是這樣子而已。

  • 至於技術上要誰來負責,這個是一回事,在日常維運上誰執行願景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技術上你只要越API化,就像你目前設計的方法,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我比較不擔心。

  • 滿足營運上的規劃,尤其是要跟所有的輔導團隊聊天,這個才是最花人力的部分,中企處要如何處理,子維會處理。

  • 但是如果完全沒有人承擔的話,那接到社創中心營運的團隊,還是必須得做平常做的事,如果都沒有人做的話,他們還是得做,也就是你要找比較有策略性的人來做更上位的統合工作,並不是每一天有人打電話來幫他上稿的工作。

  • 我現在看到的問題是,我需要先跳脫一下自己的角色,因為目前是我接台經院的案子。

  • 在過去這兩週的時間內,明年的合作規模差不多確定了,三所的經費有受到調整,所以我們也有相對應調整,那個已經先談好,跟我後面所談的無關。

  • 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是,像剛剛所提到的是,我們希望讓這整個生態系更加蓬勃發展,又或者是光SI的網站繼續往下,使用者也是來自於臺灣各地,這個是使用者是來自臺灣的世界各地,像輔導企業、訪問企業,還有哪一些需求,或者專題企劃到CSR的報告書蒐集及談合作。

  • 我現在會擔心的是沒有人做這一件事,現在很實際的是,我所看到的合作夥伴三所已經用完經費情況下,可能自己也會變成要縮編,所以為了讓這整個案子變好,是不是有人來統籌這一件事,因為以三所的能量,我所感受到的是,他們會被迫於現實可能會……至少2019年我看到他們投入非常多,也輔導很多的企業來如何使用,這個是花日常的人力。

  • 這個服務信箱,現在是三所在接嗎?

  • 對,總代表也是我們家。比較複雜的是,網站上的功能我們都要學習如何說明跟解釋,比較多的部分是,大家對於這個平台是好奇,就會變成我們在外面一個個跑,因為我們會發現登記社會創新組織這一件事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很多人是可以來登記的,但是他們還不知道這一件事。

  • 例如像沃草,就還沒登記(笑)。

  • 其實三所就會說,如果湊滿幾個企業想要加入平台的話,就會派工作成員去教學。但目前看起來,在現有的狀況變成是三所可能沒有辦法承擔這一件事,而我也不確定有沒有一個領頭羊來做這件事。這也很實際,如果沒有這個leader,可能很難期待蓬勃發展。

  • 這個我同意,絕對是這樣。

  • 這個是我看到的狀況。

  • 新創圓夢網的專區,除了政府資源之外,現在已經全部重導向了?

  • 我們現在已經通知新創圓夢網,只要那個社創平台的部分,幫我們把按鈕的圖案換成電風扇,那個部分也感受社會創新平台,那個點下去,直接導到我們這邊,但是還需要一點時間操作,所以我們還在等完全shot down導進來,所以往後社會創新的部分,就會直接進大平台當中。

  • 好啊!現在的問題是,暖風扇跟Buying Power的連繫比較強,但是跟這個平台比較弱。大家會看到暖風扇的地方就是Buying Power。

  • 原本的計畫是,今年打底,明年要宣傳推廣,我主觀覺得可能做不到這一件事。

  • 所以你的訴求?是直接換成暖風扇嗎?

  • 我們是有向圓夢網提出建議,但我們的業主是中小企業處,也看他們有沒有什麼想法,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相關的回應,既然視覺要被品牌化,就像政委所提到的,要不停出現,也就是這個概念這個暖風扇是如何轉動社會創新的這一件事。

  • 我昨天才跟秀玲提,也就是走路的電燈泡是不是要換成這個電燈泡,也就是昨天推出的「Startup Island TAIWAN」的概念,這裡面有四個顏色,也就分別對應到四個新的icon。

  • 這裡面的燈泡,至少概念上可以跟中央政府各部會未來的共用識別是一致的,我們出去會展的時候,他們現在也會大力推廣不管是「startup taiwan」、「TSS」等等,你不一定要用整套視覺,因為整套視覺不好用,說真的,但是你用裡面的一部分,這個很好用,你用一個電燈泡之類的,這個還不錯,所以現在會變成一個我們也要想一下我們的品牌跟這個要不要產生任何的關聯問題。如果要產生關聯,像新創圓夢網的電燈泡很實際的就可以換成這個電燈泡。

  • 同樣的,社會創新的暖風扇也許也可以想一想要不要直接用17色環,又或者是要用startup island taiwan裡多元文化的部分,因為是一個愛心。現在是還沒有什麼識別度,但是這四個是至少中央政府會共用,這也許是一個可以想的事情,但是這個都是我會再跟中企處討論,並不是在這邊決定,這樣就可以有效讓我們的品牌壓力減輕,因為無論你是用17色環,或者是國發會的這組,都有很多人幫推,這個是另外一個可能性。

  • 我們是不是儘量每當一個有新的東西,這邊就自動出現,如果有人有什麼新的倡議,這邊也自動出現,但是我們就不再好像一定要策展,因為策展真的是很累,而且就像教育專題,我覺得真的做得很好,排版也很棒,但我可以想像大量的資源都放在這個版型跟策展上。

  • 但是其實你看雜學校的展,其實有很多人正在投入這一些資源,你只要說服CC授權,其實這一些東西都是你可以運用的。

  • 這邊等於需要有一個組織、資源派人力去談。

  • 就是媒合。

  • 我擔心沒有這個組織跟資源。

  • 這個請子維幫忙確認,這個去傳教跟在後台接電話的不一定是同一組人。但至少兩邊要共用一個後台,否則談回來沒有寄到裡面,就沒有用了。

  • 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我很擔心這個會變成比較沒有在動的平台。

  • 如果能做到介接的話,自動會有新的內容?

  • 明年或許要有人、有資源來做這一件事,現在好像沒有人。

  • 沒有人談介接嗎?不是沒有人寫API?這個是兩回事。

  • 對。比如原來我是期待三所。

  • 有沒被砍六成預算的,那就給他做。

  • 這個就需要政委協助指派。

  • 沒有問題,當然。我是覺得,為何大家沒有很強烈介接的意願,有部分的原因是,現在修正一點了,但是早期看這個平台,OG描述都是中小企業處的說明,總之有一個很強烈這個是一個處的平台的感覺,也就是一直都是新創圓夢網專區的形象。

  • 當然到最近幾個月,我看到你們有調整,有慢慢好一點,但是如果我是這邊的……

  • 這部分三所有提出相關需求讓我們調整。

  • OG應該最後還是你寫的,也就是這個東西,有改好了。

  • 但是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調整的部分,瞭解到這並不是中企處一個新創圓夢網的一個專區,要先有這個感覺,那個去談合作的人才比較不會一直付出說服的成本,如果沒有這個感覺,那就很難說服,這個是一定的,像我們那時推出「ci.taiwan」網域,這個是改版過的,本來很像科技部的介紹網站,改版完之後就很像介紹全臺灣的感覺,現在大家的logo都小小的,但是這樣的話,才可以跟這一些人說請把這個平台當自己的,當年這個logo很大的時候就另外一回事。

  • 我們這邊會需要長官協助的是,目前中企算公務部門單位有慣例遵循的流程,所以我們做的每一個動作,例如他們有請我們做網站的影片,原本最後才顯示中企處的logo,他們會希望我們把大的logo放在每一時、刻都顯示,如果要朝比較開放的方向來進行,就要麻煩先與中企處來溝通,我們是執行團隊,在收到業主需求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展開,讓平台更快速走向自營的狀況,現在是嬰兒期要成長,也就是放手到這一刻就可以好好前進。

  • 像這個畫面,如果壓中企處的logo,當然也表示這個影片中企處的朋友有幫忙,影片後面是筱婷跟Joke的拍攝理念,本來是讓大家重新認識社會創新組織,不只是中企處所轄的策展。很高興你們有反映這個需求,我們也會請子維再進一步溝通這一件事。

  • 簡單來講,中企處在這一個平台的視覺呈現,不要多過科技部在民生公共物聯網的平台,因為多過這個之後,各部會就不會覺得是自己的。

  • 如果這個長官可以幫助,那就太好了,很多單位都希望投入,但是又怕,因為怕被政府管很多,所以就不敢往前。

  • 如果看民生公共物聯網的例子,就是各個相關部會並排。

  • 現在的做法是能在自營的狀況之下,可以共好,也就是可以自己運作,成本降到最低,有新的項目可以再往前建置,也許在目前的階段,我們會繼續把它往前推進,盡可能依照剛剛的提議往前,這個是稍微介紹一下開會階段性的部分,這個是目前的建置方式。

  • 像剛剛有提到globalgoals的東西,就隨時通知我們,我們會很快銜接上,就不會有這個過程在等,因為政府會覺得這是政府平台,所以做每一樣的東西都會覺得一關關都是要流程。

  • 當然,因為網域是「taiwan.gov.tw」,代表整個政府,所以他們會非常地care。但是我覺得如果一開始彙集、確認授權,授權之後分享給好比說 globalgoals.tw 用,我們自己的維護成本才可以降到比較低,整個公民科技的精神其實就是幫彼此省錢的精神……省資源、省人力的精神(笑),我們自己也儘量往這個方向做。

  • 我們會希望至少再一年的時間,讓我們把所有的資源都串起來,期許到後年的時候,我們就放手,他們就有辦法往前,大概是這樣子的想法。

  • 理解。他們那邊要接你們資料的,就直接技術人員對技術人員,可以談一下。另外,現有品牌跟中企處的定位,子維會去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