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們跟中企處及勞發署先有一個內部會議,有關於亞太論壇的事,逐字稿都有傳給你們,你們都有看過。

  • 在這個基礎上,唐鳳在這個禮拜的政務會議有跟院長提過這一件事。

  • 院長在今天開幕時,基本上已經表達行政院全力支持這一件事,所以等於院長已經率先幫我們作背書,應該這樣說。

  • 所以我們要不要就從社企流開始,跟大家講一下你們過去辦的經驗,還有另外如果有意願合作的話,未來希望我們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 我們過去五屆論壇,形式都滿不一樣的,所以其實比較難用單一論壇去判斷預算的範圍,因為擺攤,辦幾場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過去五屆辦過四個場地,各有優點,但其實我們自己覺得辦論壇來說,最好的場地是決定一半的關鍵,因為我們過去大部分的限制都是在場地,我們要決定場地之後才有辦法想要做這一件事。

  • 場地上的限制是?

  • 比如一開始是中油國光廳、新北市政府,只有一大廳,前三年基本上很難做到像SEWF,有很多場次,台大體育館也是一大廳,當時想嘗試自己架舞臺的感覺,後來記取教訓。三創是最近我們想像的有好幾廳,不用自己架設備,又可以互相交流,還可以擺攤。

  • 所以其實我覺得好的場地並不是非常好找,尤其是要比較活潑一點的,如果辦在市貿這一種的,會比較制式,花博是要全部自己搭舞臺,而且花博的干擾很嚴重,這邊在講,那邊在擺攤什麼的,因為我們前幾年都有合作的單位,但是他們覺得花博不好辦。

  • 原則上我們希望每一年都有一千人,所以其實類似的場地滿難找的,所以場地我覺得會影響很多的關鍵,能使用的場地有多少,就會影響怎麼安排議程,這個第一個。

  • 第二,過去的形式是從傳統的演講一路進展到也會做工作坊跟擺攤,效果都滿好的,只是成本會跟著增加,我覺得大眾是喜歡不要一直聽講,這也是從我們過去的回饋一直修正。

  • 過去其實差不多都將近一千人,甚至有到一千四百人、一千五百人,其實就看場地。我們之前是自籌經費,講者的邀約來說,沒有辦法來自很多國外的講者,第一屆是大中華、第二屆是亞洲,第三屆是東北亞跟歐洲,第四屆是最多外國人的,我們自己能支付的是四個外國人的費用,下面的成本結構,其實就是看場地跟講者,如果今天講者如果要像SEWF那麼多外國講者,成本會提高非常多。

  • 籌備時間就是給大家參考,其實我們在四、五週年論壇之前都沒有全職負責的人,只有Michael兼著在做,我們第一屆全部都是志工,那時還沒有成立公司,所以抱著一種玩樂的心情,第一屆就是這樣。

  • 我覺得辦論壇,其實只要場地、講者、預算等,大概四、五個月之前確定好,剩下的行政細節都可以慢慢弄,所以其實我們內部在籌備上,像二、三週年都是在過年後,所以我們幾乎10月就會確定講者是誰了。因為之前的論壇,一大廳的人就很好處理,全部的人都在這邊,之前的論壇並沒有花非常多的時間籌備,是一直到五週年論壇會有一百個講者,每一個都要一個個通知,所以才會掛上全職的人力,其實也不只四個月,大概有五個月,因為是一百個講者,也就是四個場地,加上擺攤,如果是一大廳的話,其實是滿容易的,但如果是跨廳的,就要想到人流這一些的,所以五週年論壇對我們來講是比較新的嘗試。

  • 我們之前辦一天,五週年是辦兩天,五週年是馬拉松式的,所以刻意把一些精彩議程放在第一天,有一些放在第二天。

  • 其實場地跟講者,佔了支出最大,也是變動最高的支出,像第一週年論壇的時候,我忘記那時候其實也很貴,那時候就要2、30萬,後來辦在新北市政府比較便宜,但就比較制式。

  • 台大體育館其實一切都很free,但光是場地,我們就比像之前新北市這一些多花了將近100萬,因為是整個體育館要建起來,三創其實場地費非常貴,但後來有跟產發局合作,所以比較便宜,主要就是這兩個變動。

  • 我們自己覺得最有把握的是開發講者,可能因為過去的累積,還有我們的育成計畫是取得英國社會企業育成計畫UnLtd授權,在他們的全球網絡之下,我們幾乎是認識每一個國家在做像社企流的組織,所以其實邀請講者來說,對他們來講只要時間可以,就幾乎都會來。

  • 只要機票錢不是問題,他們都願意來?

  • 對,我們幾乎都可以約得到,像荷蘭有失智村的人,他開的講費是一週的工作所得,我們完全負擔不起,大概是2、30萬之類的。不含機票,但那時我們就負擔不起。

  • 我們之前邀一個是做電力足球的,就是用電力足球去協助其他國家的小朋友,那也是非常有名,邀他的時候,就說本來要坐商務艙,他的助理要坐豪華經濟艙,如果費用不是問題的話,邀講者就有把握。

  • 沒有到無上限的地步,但如果你們覺得某幾位特別重要的話,那不是問題。

  • 就開幾個VIP。

  • 最難找的是場地,其實過年後是一個很好的時候,以前都不這樣覺得。

  • 農曆年過後?

  • 大概是過年後三至六週,這個時候是大家最不會辦活動的時候,就會覺得籌備卡到過年之類的,但像現在十月份就是非常不好的時候,因為大家都卡在這個時候。

  • 年底要卡業績。

  • 場地也很不好找,當時有考慮華山、松菸,產發局有建議,但是其實一年半前都被預定走,變成我們沒有辦法連動的狀況下,不可能讓論壇擺攤在很遠的地方,演講又在這邊,所以其實暑假檔是非常競爭。

  • 再來是講者非常容易休假,五週年不能來的都是出國渡假,所以具體來說,我們之前有辦過2月初、4月中、3月中都有,每一年都不一樣,抓過年後的三週,其實現在就要確定場地、講者,也就是大致的都要確定。

  • 假設明年過年是2月上旬,所以最好的說法是3月底、4月初?

  • 會有一點趕。

  • 3月底、4月初,但4月真的太趕。

  • 現在才啟動太趕,場地也借不到。

  • 我們要往5月去想。當時是說6月底期限,到7月就太晚了。

  • 這個部分沒有問題,5月……哪一個月比較好?

  • 社企流原本要辦的是什麼時候?

  • 每一年都是在第一季,後來配合育成計畫的發表,所以是在7月,以前是辦2至4月間。

  • 明年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一方面雖然沒有特別設定,但也覺得2至4月太趕了,跟著前一年的期程。

  • 現在也有企業在找我們合作,他們希望如果要做一些合作的話,大概是在6月或者是8月,因為他們自己7月有事,所以希望避開,我們也還沒有決定要怎麼樣,但是2至4月是非常趕,以現在來說。

  • 8月開展有一點……

  • 離SEWF太近了,不容易和他們談合作。

  • 我們還沒有特別決定是什麼時候。

  • 你聽起來5、6月是我們的交集,也就是這一段是我們的可行性。

  • 講者是有把握,也是第一件事要做?

  • 沒有,場地是第一件事。場地、議程及講者,是這樣的順序。

  • 過去五年的年會都是以台北市去挑。

  • 雖然現在沒有說死,但有非常高的可能,應該不會在台北市辦,我們應該會在中南部的縣市,我覺得這一點的機率非常高。

  • 就是從遠的地方辦,再往上。

  • 兩個考量,第一個是現在的院長,而且包括我們自己對社會創新、社會企業的重視,應該要從中南部開始,過去在台北的資源,包括像空總的社會創新基地,台北已經有非常高的能見度、舉辦國際活動的經驗,但是中、南部的朋友並沒有這麼高的機會參與。

  • 另外,這個活動不管辦在哪一個縣市,我們會希望得到地方縣市的支持。

  • 我想包括像桃園、台中,甚至院長今天講,非六都縣市,好比屏東。

  • 不過,屏東要有世貿、高雄展覽館等級的場地,事實上不太可能;所以我覺得還是像子維說的,即使在六都辦,但我們盡可能結合旁邊的非都縣市進來。

  • 逐字稿裡面有提到,之前辦很容易變成某種組織形態為主、其他的型態為輔。會優先考慮社企流,是因為你們是最平衡的。

  • 同樣的道理,也希望能衡平考慮、結合旁邊的非都縣市。

  • 在場地的思考上,如果你們沒有很排斥這一點的話,辦在台北以外的,唐鳳就帶隊拜訪其他縣市政府,也許他們會開出很多我們沒有想到的條件。

  • 我們去台南的時候,台南有很多社會企業家,他們很多甚至都有自己的建設公司或者是飯店,他們自己辦台南文創社企的時候,場地都是用飯店,除了多廳,又有大廳跟挑高。

  • 我們再想一下,這個也是今天會議週年最需要確認的。

  • 如果跟政府要做這麼緊密合作的話,這會是一個售票或者是非售票的活動?

  • 因為在非售票在非台北的地方非常難推,當時說可以拉到台中辦,宜蘭傳藝也說可以辦,但我們不敢去,對參加民眾來說,這個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雖然都一直有外縣市的邀約,但一直不敢做這樣的嘗試,因為覺得太大膽了。

  • 講者及本身的行政成本也會增加很多,這個也是一點。

  • 你們要收費的原因,是如果這次不收費,之後下一年就會更難收費?

  • 好的。但價格是不是可以調整?

  • 我覺得臺灣民眾參加這一種知識型的,而不是理財型的活動,我覺得有一定的上限。

  • 差不多1,500元,一天大概是1,000元至1,500元。

  • 500元會打壞你們的行情嗎?

  • 我不確定,我要想一下,因為真的不知道(笑),我們從第一年到現在差不多票價是這個價位,也就是絕不砍價。

  • 也許一種票是參與式的工作坊,也就是真正的課程跟演講,而另外一種票是聽演講。這個也是我們之前辦活動很常見的分別訂價。

  • 其他縣市是成本會增加,以前我們的考量是成本增加,但是收入也要增加,我們過去去中南部辦活動,反應很差,連免費的活動,都沒有人要來。

  • 幾個點可以思考:

  • 第一,行政成本,一方面我們會覺得離開台北的行政成本增加,但是如果那個地方的縣市政府投入,可以幫我們處理很多事情,像場地等等。

  • 第二,剛剛提到售票的部分,剛剛唐鳳有提到行情的部分,但行情就是由你們決定,但是如果只是損益平衡的話,我覺得這一次或許政府可以幫忙cover這一個部分。當時不管是透過預算、基金或者企業募款,如果因為離開台北而導致這一場活動的收入降低,我覺得我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彌補,也就是照上面的數字來談,我覺得是滿有機會的。

  • 或許這一件事可以先放在這邊,你們回去再思考一下,如果你們完全不考慮台北以外的地方,當然我們再來看看怎麼辦。

  • 但如果可以的話,或許我們可以先看地方政府願意提供到什麼樣的程度,那個時候你們再來考慮。

  • 我這一次去基督城,之前是到威靈頓,當然設備不能比,但是辦在基督城的好處是沒有那麼大的「紐西蘭門面」的感覺,更多的是跟當地的社群、毛利族群互動。

  • 那一些元素擺在威靈頓感覺像點綴,但是在基督城,那就是他們的主場。這個是一個可以考量的部分。

  • 關於行情的部分,完全尊重你們。但辦在別的地方,門票比較便宜一點,如果未來辦回台北訂價再高一點,像台南小吃在台北賣會比較貴,那也是有一套說法,但不是說一定要怎麼樣。

  • 場地先這樣子,講者的部分是,你剛剛說先確認場地之後就可以邀請講者?

  • 就可以想說怎麼做,然後才有議程,也才有辦法邀講者。

  • 好啊!我比較好奇的是,講者的database,主持人的地域是?

  • 地域幾乎全球都有,英國當然最多,因為我們跟英國連結最深,現在的大社會資本執行長以前是UnLtd執行長,所以跟他滿好的,也一直有想說可以邀請他來。

  • 因為UnLtd的關係,我們之前認識了幾乎全球的……因為UnLtd有五六十個會員國,像是Alex Hannant也是,他們是澳洲負責做UnLtd的國家,以地域來說,幾乎是全球,除了非洲比較少以外。

  • 我會問這一個的問題是,我們自我的設定,還有另外一方面也不要讓SEWF覺得對他有取代性,所以我們自己的定位是亞太區域。

  • 另外一方面,當然不是完全排除,也就是比例上,如果能夠多一些來自於東南亞、紐澳的話,我覺得到時候可以跟所謂的新南向政策結合,這個結合並不只是意向上,可以從外交部或者是其他的機構得到更多的支持,我們在邀請講者的時候,可以納入思考。

  • 這個ok,我們認識非常多東南亞的人。

  • 我是看會議紀錄,還沒有搞清楚大原則,也就是這一個活動主要的主辦單位,是社企流還是政府單位?會是以社企流論壇作為名義嗎?也就是是以我們的品牌為主?

  • 如果你們跟SEWF有談出一個co-brand,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狀況,不然「社企流年會」就好,到這一步,也是他們已經答應的。

  • 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還是是社企流,但是政府會協助你們、儘量提供你們所需要的服務。

  • 有一點像Ākina跟紐西蘭政府的關係。

  • 所以講者來說,都要早一點約,通常十個裡有一個會開出一些特殊的價碼。

  • 我們先找適合的場地,然後依照場地設定課程,找講者,然後再開需求,這個時候就可以從軟硬體方面得出辦這一場活動所需要的錢。

  • 其實場地出來之後,預算就出來了,場地決定很多事,議程出來差不多就可以決定了,有多少外國人、翻譯,也就是比較大眾的費用抓一抓就差不多,我們通常都會先假設每一個講者的旅資費高於實際的花費,因為你也不知道他會怎麼花,如果這個講者不來,我們就邀下一個備案,假設我們之前預定要邀五個國際的人,我們就會邀到五個國際的人,這個不來,就邀下一個。

  • 在你們的設想裡面,還是兩天一夜嗎?

  • 沒有特別覺得要怎麼樣(笑),一方面是辦兩天一夜很累,但是兩天一夜可以做比較多的變化,對我們來說沒有要辦一天或者是兩天,我們就看場地跟議程。

  • 他們做參與式工作坊滿好的,但是要求滿高的,也就是真的很想學就去參與式工作坊,不然就去擺攤,上午聽,然後下午就去工作坊跟逛攤位,這也是一個方式,一天是這個形式,另外一天是嘉年華,這個是一個可能性,或者兩天都是這個形式,第三天是嘉年華。

  • 我之前參加WCIT的時候,主議程是單軌,而且只在一個廳,但是旁邊有一堆的平行議程在發生,這也是一個可能性,你們是主辦,也有共同策展人在旁邊按照不同需求去辦工作坊,場地夠大的話,這個是可以減輕行政負擔的具體辦法。

  • 所以我們沒有特別覺得一定要怎麼樣。

  • 決定一、二、三天……

  • 三天太多了(笑)。

  • 你們在中南部有沒有看過比較適合的場地?

  • 我們之前看到一些研討會會辦在南山人壽中心(台中),很多是學校,比如大學,因為我們沒有實際去過,可能要看一下。

  • 最重要還是回歸到政委這邊……

  • 今年設計展在台南,也就是台南原本的舊市來做,由成大為中心,放手去做。

  • 回歸到這一個研討會跟論壇也好,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展示跟擺攤,就是要空曠的地方,但是如果是以工作坊為主的話,就是要集中的教室或者是會議室的場地。

  • 如果是步行距離5分鐘之內有不同形式的場地,這樣是最好的。

  • 我自己覺得最理想的場地,我覺得是香港MaD場地,是在一個劇院,但是那也不是在香港市中心,而那個劇院本身很大,所以基本上就是把那個劇院包下來,劇院外面就可以包下來,劇院本身最大可以坐一千五百人,所以開場是一千五百人,不同的section就擺在各排演室,他們的訴求主要是針對年輕人,所以也會帶年輕人做田調,我當時參加的一個場次是在最大廳的後台,因為太大了,所以後台可以有一個section,前台也可以,同時有五、六個場次在進行,但很有整體性,也就是大家卡在這一個劇院來互相流動,整體都非常完整。

  • 之前義大利的SEWF是在校園裡面,很像在上課,中間休息階段都在趕路,所以我覺得香港在會場比較精進,香港這個場地是我們最嚮往的,之前也有想借過國家戲劇院,但是借不到(笑),一定要藝文活動之類的。

  • 其實大學也沒有不好,因為滿多研討會是辦在大學,場地要夠集中,不要讓大家覺得很鬆散。

  • 如果是在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 福華是很適合辦會議。我自己在福華教過非常多次課,那邊當然是交通方便,而且有非常多放周邊議程的位置。

  • 另外有一個想法是桃園,像體育園區站附近,有一個好處是它是機捷的站,所以從台北的角度來看,是搭捷運就可以到的地方。

  • 這個我還沒有去過。

  • 我們繼續講。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們不排斥走出台北的話,地方縣市政府想到的場地會比我們想到的多,因為那個是他們的主場,你只要開出你剛剛講的需求,比如你希望在一個連接大的建築物,比如五百人的主場地。

  • 最好還要有擺攤場地。

  • 他們去想會比我們想得還快,因為他們的都發局可以想得地方,都比我們想得還多。

  • 過去辦的一場總費用是多少?

  • 每一年不一樣,去年差不多就要500萬,因為有一些有擺攤、有一些沒有擺攤,所以很難講。

  • 因為我們每一年都在嘗試不同的形式,今年是在聯絡講者這一件事,然後還有跟場地的協調。

  • 我們會聚焦,先把場地,我們先try過。

  • 你們除了上述的考量之外,有沒有自己想要的主題?比如六週年跟五週年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 五週年以臺灣為主,六週年就想做一個跟亞洲相關的主軸,主題上的不一樣就是在這邊,因為今年我們也做了國際化的網站,所以我們也一直覺得這個是里程碑,五年回顧是對臺灣的回顧,因此六週年不要一直強調臺灣,鼓勵大家走出去、國際化,看看亞洲能做什麼,大概這一種類型的。

  • 這一個類型也是跟臺灣民間想合作的企業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以亞洲為範疇,所以我們目前是朝這一個方向邁進。

  • 即使是社企流把「亞太」放在論壇名稱裡面,你們不反對?

  • 對,不反對,因為講得太少,看不出來,其實我們第二年就在訴求亞太,第一年是大中華區,我們內心有一點設定,第二年國際的講者太少,第三年是亞太,加一點英國,第四年是全球的各洲,我們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東西。

  • 像Ākina這次是用參與式工作坊,一個section的panel就五個人,想辦法弄五個國家,這樣一看就超級聯合國。

  • 我們也想要試圖做到這樣。

  • 如果以亞太為主,放在名字裡面,我覺得跟去年是很大的反差,這樣我覺得很好,和新南向也有呼應。

  • 這樣聽起來重疊率滿高的。

  • 所以目前主題上大概就是這樣。

  • 上次有把討論的資料帶回去給你們參考,第一個是時間的關係,也就是5月中到6月,第二個並不是在台北市,因此就有場地需求要跟地方政府確認,本來想說有講者的想法是都要確定之後,才可以做講者的邀請?

  • 主題可以先同步進行,好比六週年想要傳遞什麼想法,但是到跨出講者要約的這一步,也就是時間、地點要確定,還有要待多久,所以像我們之前有時會幫他安排一些前後的行程,所以這個是邀他的時候,這一些都要講清楚。

  • 5月中到6月中的時候,你們的時程什麼時候要訂?

  • 12月底,就是講者要全部確定,不然我們就會很難過年(笑),像有一年是4月辦,但有很大的講者不確定,所以那時整個過年都在想要找誰,也就是一直在想備案要找誰,因為過年大概會停滯一個月左右。

  • 其實12月邀也很不好,因為聖誕節,歐美講者都在放假。

  • 你們以前是只限邀請者知道嗎?會公開嗎?

  • 不會。因為要沒有被臺灣其他單位邀請過,這個我們很堅持的,我們從不邀其他單位已經邀請過的人。

  • 第二個,我們通常會邀跟他親自講過話的人,好比在國際任何場合,大咖很難邀請,所以我們會肉搜他的影片。

  • 因為其實講者是整個論壇的靈魂,如果他講的很不好,因為我們是售票活動,我們都會去做講者的專訪,這個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基本上不會做call for speakers……就是邀我們直接或間接認識的。

  • 所以也是要別人沒有邀過的。除非是比爾蓋茲,那就無所謂(笑)?

  • 對,通常我們也會靠關係。

  • 像現在大社會資本執行長認識非常多人,我們也跟他滿好的,叫他幫我引薦一些人,也就是靠關係。

  • 反推回來,11月底要把邀請函發出去,而且最好更早,我們就往11月底去想。

  • 聽起來要做的事是,先請社企流回去思考,如果在台北以外,你們會想要跟哪一個縣市政府先瞭解、討論並提供到什麼樣的支持,可以把名單拋出來,好比你最喜歡在台中……

  • 或是新北,桃園……

  • 新北跟台北有什麼不一樣?

  • 子維在想的,是需要連任的縣市長。

  • 桃園跟台中?

  • 其實台北也是,這些是連任組。

  • 如果我們的定位是國際論壇,也就是規格上的定位,像我們現在邀外國的講者,但是我們的聽眾跟參與者是本國人,又或者是講者是多元的,但是來參與的人,像這一次參加SEWF的,也是國際的?

  • 對,我們在規劃上來說,參與者也希望是區域性的。

  • 以原生社群來說,大部分都是臺灣,但這兩年有十個到一百個是來自大中華區,這個是原生的,並沒有刻意跟中國大陸合作,他們自己來的,如果要延伸到其他區的話,整個規格要非常國際,也就是要英語友善的環境。

  • 口譯這個,是用錢可以解決的事。

  • 另外一個,是SEWF唯一真正可以幫忙的,是到他們的網絡來宣傳,在愛丁堡之前,說在亞太會有一個論壇,有空來報名。這個不花他們的時間,所以可以做。

  • 因為我們過去所有的宣傳都是中文的,也沒有在做英文的,所以我們自己的社群都是中文。

  • 這樣的意思是,如果以過去經費的是辦這樣,如果要辦國際跟亞太,經費是更大。

  • 感覺上是乘以2。

  • 再來是後續的行政,看要怎麼樣去幫忙,因為到11月底,其實是很非常非常挑戰的事,這個在行政的處理要……(笑) ,看是不是要盡早規劃,現在是10月18日了。

  • 第一件事,是麻煩你們開希望的縣市名單給我,我們就按照順序,然後就聯絡安排,然後請你們跟我們去跟當地的縣市首長及副首長來談這一件事。

  • 我們希望最慢是在11月中可以決定場地,也就是一個月內可以決定場地。

  • 這樣可能會來不及。

  • 決定場地跟邀講者不會太久,因為決定場地的同時可以同時討論議程,如果我們開出場地的話,比如要擺攤什麼的,所以我們可以大概知道如果工作坊就是要這樣,然後這個講者就是早上講,然後帶工作坊,跟場地可以稍微同步進行,只是要做出邀請函的部分。

  • 11月中先確認場地,11月底把講者名單寄出去,我們設定明年舉辦,會落在5月中至6月中這四個禮拜至五個禮拜的範圍,基本上是這樣。

  • 所以跟SEWF合作掛名的作用是什麼?

  • 有兩個意義:

  • 不是要跟他別苗頭,這個是最主要的意義,並不是要開始用一個和SEWF打對台的網絡。

  • 像如果經濟部對B型企業有更多工作的話,我們並不會說只有哪一個sub-movement要長起來,而是大的傘都願意一起合作。

  • 第二個是,他們在愛丁堡之後,他們也想要辦在區域研討會的想法,是辦在4、5月左右,但是在那之前,也就是明年還沒有這一個做法,可能從後年開始,他們4月這樣子辦,所以這也是試水溫,也就是臺灣區域研討會的方式還不錯的話,他們未來也可以說像這樣子辦,別的地方有沒有興趣,這個是對他們的好處;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等於也有他們的背書,有一點像TEDxTaipei,主要是曝光跟國際參與者的資源。

  • 如果你們評估之後,這不work,那就不聯名。我們只是說有這一個選項。

  • 我們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SEWF在臺灣滿不有名的,連在社企圈都是。

  • 現在是說整個東南亞或亞太區。

  • 那為什麼之前要參加這麼多年?

  • 早期都是參加AVPN,後來是政府參加SEWF,才聽過。

  • 因為SEWF的特點,是沒有往哪一個利益關係方偏太多。

  • 別的活動,往往是一聽就知道是CSR來的或者是impact investing那邊來的之類的,所以是絕不會讓人覺得政府在偏重誰的、安全的conference,要這樣說也可以。

  • 臺灣要自創品牌也是一條路。

  • 它是滿中性的,可能會加一點分,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知道。

  • 起碼協辦單位,稍微掛個它,換他願意來幫忙的人。

  • 把「社企流」就是變成國際品牌。

  • SEWF的部分現在還不用擔心,等到場地都決定好,再來想這一個問題,那個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等社企流這邊提供,你們回去稍微想一下,然後把縣市你們希望的優先順序傳給我。

  • 這份逐字稿裡有你們的需求,你們就稍微摘出來。

  • 我們剛剛大致討論了接下來的流程,先確定場地,接著規劃議程及洽邀講者。

  • 適才也提到下一步可以跟外交部或其他機構尋求支持。考量到跟行政部門的溝通的往來時間有一點長,如果資源比較晚才確認,會影響到後續執行上的問題。

  • 其實像這種大型論壇我們執行上已經行之有年,我們就先根據經驗列出需要支援的大項,前期就可以先討論哪些項目需要支援,這個部分同步執行。

  • 最後按照場地需求,要刪或者是加,就是在那個架構去做,就不用從頭做。

  • 很棒,謝謝你們。

  • 好比之後的經費要如何運用,我想就一起進行。

  • 當然,現在有一些政治意志,所以我們可以和各部會談。

  • 比如台北比較容易賣票,你們思考的是從桃園比較容易賣票。

  • 都可以的。因為畢竟社企流是主辦方。我們沒有要決定議程,都是看你們的需求,就是有需求來處理。

  • 其實子維剛剛提到選場地的要件:

  • 有一個滿打動我的,也就是走出台北的這一件事,跟社企界常常接觸的過程中,在離開台北之外的世界,其實也是很有生命力,這個是我的感受。

  • 第二個是,只要考量到明年地方政府的生態,其實除了要連任之外,還有一些是可以考量的,為什麼我剛才會這樣講?像有一些沒有連任壓力的,並不代表他不具有可行性,像台南市,我覺得跟中央政府的合作度是高的,成大的國際會議廳就在火車站旁邊,旁邊也有飯店,也在操場旁邊,不論是供社企擺攤,或像今年在基督城中午午餐的餐車,都是具有空間安排的彈性,這些都可供主辦方設計,因此我覺得除了連任的縣市政府之外,也可以考量一下備選人的地點及交通。

  • 還有另外一個是台中劇院,如果台北劇院沒有可以用的話,台中劇院也可以。

  • 社企也有跳舞的。

  • 我覺得是這樣:你們提出來的場地,我們就會去談。要是不行,我們就往下一個順位,直到可以為止。

  • 鄭部長有一句話讓我滿印象深刻的,「越在地,越國際」,這句話很有意思,即便是走出台北,雖然有很多產業是比較偏農業、在地,但臺灣有一個特色是科技,因此鄭部長這一句話聽起來在臺灣就很可以發揮。

  • 我覺得本次去基督城的經驗,發現很多東西是可以用科技去協助解決行政流程,這在我們主辦時就很可以結合在地與科技,發揮臺灣的專長來讓會議更順利,也更具特色,這個給社企流的朋友在規劃時可以考慮。而唐政委是這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後續在設計或者是規劃時都可以找本辦參與協作。

  • 因為今天是禮拜三,或許回去你們討論兩天,如果可以的話……

  • 下周政務會議,這件事又會出現,禮拜一上午要報告,所以希望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有材料。

  • 因為我們做任何動作都要先讓院長知道,所以在院長記憶猶新的時候,先跟院長說一下,包含了場地要求、規劃,還有主題設定的部分。

  • 如果你們有材料,子維就可以寫政務會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