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晚一點點開始,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是就開始。
-
今天有幾位委員身體不舒服,理論上還有另外三位委員,目前在來的路上,也可能請假,我們先作一般必要性的說明,如果有必要的話,等一下再說明。
-
很高興今天來討論青諮規劃的說明,這個東西的來由是上次的提案時我提的,也很感謝大家附議。
-
目前是以會議的第一次至第三次大會紀錄為主要的呈現內容,我自己覺得比較沒有兩個部分:
-
第一個是關於每一位委員關注的事情及提案歷程的介紹,我覺得這個是有缺乏的部分。
-
另外一個部分是有一些委員的提案,其實院長有裁示下去的都會動,或者是這一個東西應該要在某個期程之內做到什麼程度,委員們理論上也會繼續參與這一個部分的進度當中。
-
但是從外面的角度來看,其實完全不知道哪一些提案其實會動、哪一些沒有動、哪一些有進度、哪一些沒有,所以在人的部分或者是提案的部分,都有一些精進的空間。
-
我們也很感謝幕僚單位青發署幫忙做一些規劃已經做了初步規劃,想聽大家的想法。
-
今天人沒有很多,就不開sli.do了(笑),逐字記錄一樣是十個工作天後公開。發言原則就是舉手發言,請青發署簡報,謝謝。
-
首先議程部分的「報告事項」,依據我們上次提到青諮會第二次會議決議,「請教育部能夠儘速召開會議研商青諮會成果報告事宜,並邀請唐政委及青年委員出席,以確認階段性成果之呈現架構與方式」辦理。
-
「討論事項」的「案由:有關『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階段性成果呈現架構與方式案,請討論。」
-
「說明:一、為利民眾了解青諮會運作成果,有關青諮會階段性成果將規劃於青諮會網站公布。二、青諮會網站規劃分為4大區塊,分別為:『認識青諮會』、『青諮會成員』、『會務資訊』及『重要成果』(網站各專區規劃詳見議程附件)」。
-
首先,請大家可以看到簡報。(簡報第2頁)「認識青諮會」、「青諮會成員」、「會務資訊」、「重要成果」。
-
因為(投影機)聚焦的問題如果看不清楚的話,可以看紙本,我們會說明青諮會的緣起、設置要點、運作方式及委員會名冊,不過這四個部分其實在青諮會的網站上已經揭露了。
-
接下來第二大部分是青諮會的成員,我們會放院長是召集人,政委是副召集人、另有一位青諮委員是副召集人,還有教育部、經濟部及勞動部部長相關介紹,還有另外二十四位青年委員的介紹。
-
目前的會務資訊是有活動及會議的相關訊息,等一下做說明。
-
最後有關於重要成果,我們會把委員的關注議題分類,還有相關青年委員參與部會情形進行成果的統計。
-
青諮會緣起的部分請大家參考,這個在現在的網站上有一些說明、設置要點、運作方式及委員名冊,這個都是公開的事項。
-
第二大部分,我們會介紹青諮會的成員,院長、政委及各部長的介紹,目前的規劃是摘錄行政院的網站及各部會的網站,對於這一些首長的介紹及照片。
-
在二十五個青年委員的部分,我們會先採用委員上次提供給我們相關的照片,之前有彙整過學經歷及關注的議題,還有委員關注的部會等資料,我們會放在網站上。
-
不過這一些東西在上網之前,我們會再跟委員確認一次,看是否適合揭露這一些訊息,也會再請大家協助更新一些資料。
-
接著是會務資訊,會先揭露會議資訊及活動訊息,我們會揭露歷次大會議程、會議照片及會議紀錄,這個是目前在網站上已經有的,接著我們也會連結逐字稿的部分,我們會再把它放進去。
-
接著是各部會如果有召開相關的會議,我們目前請各部會能夠在每一季提供給我們,他們邀請青年委員參加會議的情形,以及會議進行的委員發言情形,並請他們提供給我們相關的資料,彙整並做一些資料摘要之後,也會放在網站上,因此這部分會由各部會來提供。
-
接著一樣是有活動的訊息,是委員受邀請參加相關的開幕活動、頒獎活動或者是各式的宣傳活動,一樣由各部會提供這部分的資料。
-
(簡報第11頁)接著是會議的預報,這是目前委員們間有一個Google行事曆,都會放在行事曆上,委員如果同意的話,看要不要做這樣的連結,也就是委員將會參加會議的訊息,其實也可以開放讓民眾知道委員們最近參加哪一些會議、關注哪一些議題,這個部分跟Google行事曆作連結。
-
(簡報第12頁)這個是重要成果的呈現架構,我們會從委員們關注的議題,再把它作分類,並截取重要的成果。
-
另外一個是委員參與各部會會議及各活動統計情形。
-
接著是委員關注的議題,如果以第二次大會來說明的話,像委員們有提到一些,像內政、勞動及教育的議題,我們會依主責的部會先作議題的分類,到時候呈現的方式是以提案時間軸的方式呈現各議題目前重要的內容及重要的進度。
-
比如首先是委員提案的部分,我們會揭露委員提案人、連署人、提案名稱、提案時間、提案具體說明及內容,其實這部分在目前的議程上就已經有相關的資料。
-
接下來第二塊是開始有議題之後,開始進行交流及討論,針對委員們提出來的大會議題,各部會會開始邀請委員參加相關的會議,會議時間、結論、摘要及交流活動就會在這一個部分呈現,最後產生協作的成果會放在具體成果的這一個部分。
-
有關於成果統計的部分,我們會以部會跟委員為統計的基準,目前是希望看每一季都可以圖表的方式來呈現委員參與各部會政策會議活動的情形。
-
像左邊是106年1至3月青年委員參加會議及活動場次,這個數據是假設的,比如魏宏旭委員參加幾個部會的會議,或者是什麼委員參加什麼會議,我們都會作像長條圖的部分,來作揭露。
-
像幾月至幾月間參與的部會的情形,上半部是部會辦理了幾次的會議,總共有幾個委員參加,這一個部分用動態的方式呈現,如果使用人放在這個長條圖上,會跳出小的對話框,除了數據統計以外,也會呈現會議名稱、參與是哪一些委員、會議摘要等內容。
-
以上說明,謝謝。
-
非常感謝,在座委員不曉得對於這樣的規劃有沒有什麼想法?這一個想法可以是關於任何一頁,就只要說第幾頁,我們就聚焦在那一頁上討論,或者是對於這整個資訊架構,又或者是更新的方式有任何想法就馬上提出,謝謝。
-
大家好,我是泰翔。
-
請看到第13頁「委員關注議題」這部分,我的建議是,我們現在的規劃可能是用主責部會予以分類,像內政、勞動、教育等等,因為可能是外部的人,因此不一定外部的人知道那一些議題分類在哪一個部會當中,像第一次列了六大議題,先用議題分再用外部分,這樣外部的人比較能夠抓到議題的方向,不然不知道各部會的權責分布等等。
-
另外一個問題請教,像這一成果會不會有開會的主管機關自己上傳內容?目前的規劃是這樣,青諮委員是不是在上傳之前也有先一步瞭解狀況或者是同步填寫?以上。
-
目前規劃是請各部會提供資料,我們作整理後排板上架,大家可以討論是不是要協作的方式?
-
目前來講是CMS,也就是人工的後端,並沒有共用後端的規劃,聽起來比較是靜態頁面,會用email的方式,有一個審閱的程序,我們看過之後再上架。
-
當然,這個好處是大家不用花任何時間,除了跟你有關的部分看過一次之外;如果大家願意多花一點時間的話,就像剛剛泰翔講的方式,大家可以共同編輯的後台,大家到後台上可以隨時更新自己的資料,如果部會寫的東西,你覺得有要補充的,你就上去補充就是了。
-
當然這個前提是要跟部會有一定的默契,不然就會像維基百科一樣,出現編輯戰的情況,如果有編輯權的話,那個規則要討論一下。
-
我是覺得兩案沒有什麼不好,看大家實際上會不會想要上去更新自己的資料或者是會議的資料?
-
最主要是大家各自參與的會議不同,可能累積下來的會議很多種,以目前會議在整個上傳之前,就讓與會的委員知悉資訊,可以提供一些建議或編輯,這樣就好了。
-
還是批次?不是共筆式的?
-
-
大家有沒有想法?
-
(與會人皆無意見)
-
那就按照原本的規劃。
-
關注議題上的視覺建議,是不是一定要以部會?可能某案有一個主責跟七個協辦,如果用部會分的話,中間有很多相互重疊之處,好比六個大議題方面去分的話,可能感覺上好像比較進入狀況。
-
像國發會這一種非常跨部會的東西,主責的其實也不知道是在哪一個分項,說不定到最後點一個國發會,但其實六類都有,這時不如用六類分,這樣可以嗎?
-
(與會者點頭)
-
不知道還有沒有什麼想法?不管是使用體驗上或者是視覺上的?
-
我是適任,我先問一個小問題:在提供我們資訊的時候,我們的聯繫資訊也會一併提供嗎?像email或者是其他的?
-
揭露email的部分,手機可能我們就不提供;還是委員們覺得……
-
我覺得很好,因為我很忙,有一些提案我沒有辦法提,但外面相同領域的人可能有一些問題,因為後面會寫我們關注的議題,所以會聯繫這幾個委員說現在有這一個現況,因此揭露是好事,所以我才要問會不會揭露我們的email。
-
目前暫訂用email的方式。
-
謝謝。
-
請教一下:我們是否有規劃可以讓線上的人可以留言或者是提供意見之類的?
-
(搖頭)
-
我們的想法是像立法院的網頁,如果提供意見,是把事情提到立委提供的聯絡場域,而不是在立法院網頁上直接進行討論。
-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我當然也很歡迎,本來的想法是這樣。
-
原來規劃滿好的,如果原本留言板規劃的話,之後就會變成掃機器人,永遠都掃不完。
-
我想另外提一個,因為這一個頁面基本上會是現在行政院裡面一個比較以青年政策為主軸的討論頁面,是不是有可能可以增加除了委員們可以關心的議題或其他的議題外,另外一個各部會所有青年政策相關的彙整?又或者是包含之前青年好政的追蹤等等之類的?
-
除了我們關心的之外,各部會正在推的,也可以讓青年們知道,這樣也會有利於關心一些政策的時候,讓各部會知道做了什麼,讓我們可以作進一步的建議,並不會有做了,而我們並不知道,這個包括委員跟其他的青年,以上建議。
-
如果這一台投影的機器可以上網的話,大家有一個視覺比較容易想像。我本來想要開報導者上一個「蔡英文勞動政見追蹤平台」(文章),那一個就寫得很好,而且是開放源碼的東西,所以是可以直接拿來用。
-
可以google「蔡英文勞動政見追蹤平台」或者「勞動政見追蹤平台」應該就可以查得到了。請等我2秒鐘一下。
-
(唐鳳協助處理會議室網路連線問題)
-
剛剛有同仁說開手機板比較好看,我也覺得比較好看(笑)。
-
委員這邊具體的詢問是,有沒有一個比較像這一個,也就是這一任政府對於青年政策的承諾,以及可能不一定是總統的政見,也許是一些國際上的公約或者是要求的一些事項,對不對?
-
-
而每一個東西「有動作」、「進行中」、「卡住」、「部分落實」、「完全落實」及「政策破局」的情況,設計是點開就可以看到具體的理由。
-
因為我自己看了一下青發署的網站,它本來就有一個青年重大政策的年度施政目標、重大政策及調查研究,但那一個東西感覺上比較不是這種類似列管或者是管考的感覺,那比較是方案介紹的感覺;但也許你們有類似的介面,但我還沒有看到,所以請青發署回應一下嗎?
-
謝謝……如果有的話(笑)。
-
好比像總統青年政策,或者是國際上對於青年的一些政策要求,跟我們目前現在正在各部會進行的青年相關計畫間的對齊,這就像國發會很會做的,國際評比跟國內推動方案中間的關聯。
-
我也很好奇,這算是青發署的業務嗎?
-
不是,那個是跨部會的。
-
目前有任何一個跨部會的單位在處理嗎?
-
之前有一個青年發展政策綱領,但是會再請各部會提供目前最新的政策。
-
我想在這裡跟政委、各位委員說明一下,過去行政院裡有一個「青年發展政策綱領」,這個綱領就是以六個議題來當作行政院對於青年發展綱領的主軸。
-
在這些主軸底下,各個部會青年相關的政策計畫是由各部會來提供給我們加以彙整,所以那時一共彙整了一百多項計畫,但並沒有做各項計畫的管考,因此這一個部分如果未來要做這一個的話,也就是要結合相關部會,像國發會有一些管考列管的事項,就是要回到系統當中處理,以上說明。
-
事實釐清一下,六個部分是「健康」、「創學」、「公民」、「全球」、「就業」、「幸福」?
-
-
雖然網頁有一個是各部會自行填報,但我剛剛講的比較像是計畫列表。
-
因為他們看起來都只是一個連結,連回他們部會某一個計畫的核定版,差不多都是這樣。
-
這個部分還有沒有更新?
-
到105年為止我們有請他們作相關的更新,也就是到105年的時候還有,如果要做的話……
-
……意思是你們問了,他們才動?
-
-
不是定期的情況?
-
以前是每半年要統整一次各部會所做的情形,到了去年以後就沒有再做這一件事。
-
瞭解。我不曉得政哲對這一件事的想法?
-
其實我有看過這個(蔡英文勞動政見追蹤平台),這也是夢想,不敢現階段就可以做到,但初步可以做到彙整跟初步的管考,也許可以參照以前的青年政策發展綱領。
-
不過那個是前一個政府時期,我也不確定新政府是不是要調整青年政策方向,也許這一個部分可以一併討論的情況下,或者是先上這一個。
-
各部會目前先就現在青年政策先作彙整,至於怎麼樣分類或者是呈現,我覺得都可以再討論。
-
我覺得也可以延續在之前的提案,也就是青年法的提案,有一個提議是有一個小組來彙整一些政策,我想這一個小姐可以做這一些事,也沒有目前各部會討論的彙整小組。
-
政哲有兩個具體建議:
-
第一個是,檢視2015年青年政策發展綱領,看一下跟目前蔡總統競選政見有沒有不對齊的地方。
-
第二個是,把實際執行的狀況,之前每半年一次的機制。順便問一下,那一個機制原本是哪一位政委或者是部長處理?
-
以前是馮燕政委。
-
所以意思到這一個政府,應該是萬億老師?理論上(笑)。
-
行政院有一個青年政策,所以應該是您來處理。
-
不管是誰來做,基本上還是要院長kick off這一件事。
-
但如果大家都覺得這一件事是有意義的——也就是馮老師做這一件事是有意義的——可以問院長要不要做做看?
-
事實上做到去年底,我們沒有做了,這裡頭六個主軸,各項策略計畫可以作滾動調整。
-
但我想先暫時不要動綱領,我們先把各部會盤點六個主軸底下,計畫有沒有調整或新加進去的,我想青年署可以先做這一個部分。
-
因為那一個計畫沒有訂定目標是什麼、達到多少的目標,可能沒有很細,如果要做進一步跟各部會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想法,再納入管考或者是哪一個系統,並作瞭解。
-
因此我具體建議:青發署是否要請示院長?我想就不用,就按照政策綱領的行政主責幕僚單位把各部會權責計畫後續,繼續看看有沒有調整或者是有沒有新加進去的部分,青年署先作盤點以後,我們再跟政委請示看看後續如何處理。
-
好,分兩個階段:
-
第一,這六個力跟後面本來推動策略,先完全不改變的情況下,至少先知道各部會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
第二,確實這一個政府的青年政見跟之前有一些不同,另外一群人,像政哲剛剛講的那一組可以協助;政哲自己會幫忙嗎?
-
-
有人跳坑了,那就非常容易了(笑)。
-
這兩個也不一定是前後關係,對不對?也可以是平行的,政哲這組先看一下綱領,或者有沒有跟政見不對齊的地方。
-
或者用對象,就是不同的青年來單純分類的部分。
-
對,這邊就請政哲這組來研究,但這是上位的。
-
……政委,事實上上次政哲委員提出來說要去研究,是不是要訂定青年發展法,院長有指示我們先作一個專案小組,邀請學者、專家,是不是就併到那裡處理,不要這裡一個、那裡一個。
-
當然,你們同意就可以。
-
可以,各部會跟專家小組。因為從上次到現在都沒有收到消息……
-
已經找好教授,最近會聯絡。大家先蒐集世界各國相關的青年政策及訊息,改天會邀請幾位委員來參與這一個會議。
-
你們通常請各部會填報回來,大概是多久的時間?
-
大概一個月吧!儘量看看。看政委有沒有其他裁示?
-
我沒有其他的,我不下裁示的(笑)。
-
如果已經約到這些教授,本來打算第一次kick off這一次會議會是什麼時候?
-
這我會再瞭解一下。
-
如果有部會的資料進來的話,就先列給老師們當作參考資料。
-
至於青年發展法kick off會議的議程裡面,我們今天如果大家不反對的話,也許就做成決議,至少把剛剛政哲提的那個案子併進去,變成第一次討論的事項。
-
這樣可以嗎?
-
(點頭)
-
就看第一次討論的方向及實際彙整的成果,如果覺得需要更接近「蔡英文青年政見追蹤平台」這樣的東西的話,那我再去問院長,不然就是以你們現有的職權來處理,好不好?
-
(點頭)
-
有沒有其他委員有想法?線上好像也沒有call-in(笑)。
-
我們確認一下大家的想法,剛剛泰翔建議用議題的方式,大家會比較期待議題是用行政院六處的議題分類,或是用「青年發展政策綱領」,好比幸福力、公民力等。
-
大家對於議題是希望用什麼樣的方式做?
-
那個什麼「力」,我剛剛是第一次看到(笑);我剛剛看了一下,可能比較難抓到直接的方向。
-
另外,我記得之前第一次開大會有結論出幾個主要的議題大分類,我記得有五個還是六個,我覺得這個都可以討論。
-
我們再確認。
-
我想補充一下,委員們的提案,其實可能只有政哲委員剛才提的(青年發展法)是主要跟青年有關,其信包絕大部分不是以青年政策為大家關注的東西。
-
即使政哲提的案子也是廣泛的,不只是青年適用,所以我們可以說關心的部分涵括青年,但並不是以青年為主軸,所以不是很適合青年那六個「力」來分,不然都會分到雜項去,原本六個都很少,然後都在第七個。
-
具體看一下第一次會議的逐字稿,我當時有很快速整理出一些分類來,如果覺得不太好分的,就是參考院裡面的各處編組,那個一定不會錯的,就是他那兩個加起來,就是院的業務囊括進去,好不好?先試著這樣。
-
我想請問一下,如果跟其他的部會有進行一些座談,或者是之前提出來的議題作後續的延續討論,但他們那邊的承辦並不知道原來這一個資料需要上呈到青年署作中央集中管理,這一個聯絡的窗口是哪一位?
-
目前各部會,定期索取資料都有聯繫窗口,第一季的資料部會都已經回傳回來了。我們之後再陸續請各部會提供資料時,他們提供資料的機制裡面,會請他們再陳報出來之前,也把提供出來的資料讓委員看一下,因為他們都會摘要委員發言的內容,因此再確認一次是不是符合委員的意見,如果是的話,就請他們回傳給我們,我們會做最後的彙整及上稿的工作。
-
現在有一個問題搞不清楚的是,承辦人很多個,跟我們對口是A,跟你們對口是B或C。
-
像教育部有一個總窗口,總窗口會轉文到各單位,各單位填報之後再回傳到總窗口彙整。
-
所以我們簡單跟他們說需要將這一次的會議紀錄必須要發送給哪一位呢?就是說我們如果到各個部會去開會,然後我們跟他們說今天的會議紀錄,因為我們用青諮會的名義出來,因此請記得將資料上傳給哪一位整理?
-
不會是部會每開一次會就給我們紀錄,而是我們有一張彙整表,部會會彙整給我們會議時間、開會名稱或活動名稱、會議地點、委員發言摘要及參加的照片,我們都會請各部會提供,因為這個將來都要公開上稿,我們將請部會跟委員們再作確認,如果資料沒有問題,就全部彙傳給我們幕僚單位。
-
我不知道這樣的解釋適不適當?
-
我們想要知道所屬的人是誰?像我是到內政部去,但他們又會分到署,然後署下聯絡的窗口,我不確定他們是不是知道這一件事。
-
因為現在是單方向,你們給我們什麼data,我們就吃什麼東西,但我們並不知道有沒有部會會不會上傳上來,因此就不沒揭露出來,會有這樣的落差。
-
我報告一下,基本上行政院任務編組的運作機制:青發署是教育部負責青諮會的幕僚機關,各部會有窗口,像筱玫在第二次會議當中關心消防的案子,院長裁示請消防署的同仁邀請委員來實地了解,也要求消防署向委員說明,消防署就會依照院長的裁示做。
-
之後消防署會將辦理情形彙總到內政部的窗口,窗口會定期把進度跟教育部回報。剛剛馬科長所說的,我們會要求消防署做了那一些事之後,要提供哪一位委員來、開什麼會、講什麼話跟提供照片。
-
委員要幫忙的是,將來青發署上稿前,委員要確認他的發言是不是真的是這個意思、有無要補充其他的意見,或者可以提供其他照片補充,如有,就跟教育部講說有調整的必要,調整後就會確認上稿,因此是可以扣合的。
-
比方院長有一個裁示或者是委員有提議,他們就會管考,就會列入各部會的窗口,執行上會扣合,不曉得對於剛剛這樣的機制運作,有沒有要再補強的必要?
-
因為中間有一連串窗口接到哪裡再到哪裡,每個人是什麼樣的職位的人會承接這樣的事情,可能會有一些loss掉,又或者沒有loss掉,但是我們遲遲還沒有被通知。
-
又如一個情形,比方院長有一個裁示下來,像政哲上次提的青年發展法案,青發署自己開始做幕僚作業了,我們剛剛知道青發署已經開始組成專案小組,已經請了教授了,只是還沒有正式跟委員說進行正式的討論,但是幕僚作業已經依院長的裁示開始作業,會落在業務單位,業務單位收到院長的裁示之後就開始做了,這個承辦人就像筱玫剛講消防署的承辦人一樣。
-
我基本上就請他記得把這一些訊息做哪一些paper work、照片及文字留下紀錄。
-
業務(承辦)單位的人辦完,就像您講的,可能是消防署某某組的承辦人跟您聯絡並開會之後,基本上會把相關的東西,依剛剛科長講的要求,透過內政部的窗口彙整給教育部,也就是內政部消防署辦完這一個業務的人,會把相關業務資料傳送給內政部的窗口,透過內政部的窗口,然後再送給教育部。
-
基本上行之成年,每一個任務編組據我所知都是這樣運作。
-
初步來看,就尾端教育部所收到的資料,基本上都是實際上透過那一個部會的窗口,回溯到那一個部會的業務單位,瞭解他的執行狀況,這樣一脈過來的。
-
謝謝,因為我不是公務員,所以我不知道這樣的流程。
-
我補充林筱玫的想法,我們過去都有發現我們跟部會間聯繫的資訊可能沒有那麼對等,各部會知道我們所有委員是誰,但至少我們不知道各部的PO是誰,有沒有可能知道是誰?
-
大家各自提的專案或者是承辦人的窗口,不用很固定,就看誰適合做這樣的窗口,像科長級或者是往下等等,我覺得也許可以有這樣的人,這樣各個委員如果有實際的問題想要請教時,也不用每次都透過簡德源或政委,可以嘗試跟部會溝通;聽了之後,有一部分是我自己的想法。
-
簡單來講,希望「窗口的窗口」可以慢慢……
-
好比委員關心的事,常常委員是被動等部會來找,今天是委員主動說這一個事要關心,因此可能落在例如教育部裡面高教司又或者是技職司,每一個部會的風氣不一樣,承辦人未必有經授權向委員回報,政哲所講的是不是科長級以上?
-
各部會自己決定這一個提案要出誰。
-
有一個折衷的方法,藉由吳政哲所講的,如果把觸角伸下去,這一個被授權的人會有他的疑慮或擔心,但如果是透過開放政府聯絡人(PO)下去,也就是帶著問題下去,幫你找到窗口跟觸角,在部會內盤整過一次,這一個單位要派誰為對口來跟委員接觸,政委如果覺得這一種透過PO方式下去的話,也可以討論試試看。
-
我們每個月都會開會,最簡單的方式是我們把委員的這一個需求,直接在PO月會上提出討論。
-
因為PO有一個通訊錄,其實也有一個聊天室,就跟委員有一個聊天室一樣,但到底是不是一下子可以混合成一個聊天室?這是可以討論的。
-
雙方知道彼此通訊錄的事情,至少這個是對等的。坦白說PO不見得跟各位關心事務的承辦有聯繫,但至少是有得到足夠的授權,他是可以聯繫的。
-
對我來說,我願意把這個提出來PO討論,但每一個PO是否願意擔任這一個角色?我知道蒙藏會一定願意(笑),但其他部會的我們就要問其他部會的意見,我原則上是鼓勵這樣的狀況。
-
剛剛提案有兩個情況:
-
第一,委員已經提案的後續追蹤,這樣每一個案都會有承辦,就像您剛剛提到的可以直接對口瞭解狀況。
-
第二,貢丸(指簡德源,兼蒙藏會PO)剛剛提到的是還沒有提案,但是針對這一個議題跟機關有興趣。
-
因此以這兩個狀況來說,以第一個提案的窗口,我們希望可以知道。第二個狀況是各機關、各部會的PO,也希望可以有他的聯絡方式。
-
前面的部分,在實際的操作上會不會有什麼困難?比如承辦要回應委員提案的時候要簽核之類的?
-
-
因為前面的部分也是立法委員也會瞭解的事情(笑)。
-
現在是私下聊天(笑)。
-
這裡的層級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如果承辦其實並沒有授權對外說明這一個案子處理的狀況,如果問他的話,還是要上簽。
-
每一個案提出一個足夠授權的窗口,如果推出PO也ok啦!就像按照泰翔所講的。
-
之前青年顧問團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問題?
-
我們都是靠每一次大會決議之後,會作列管分辦,就會行文給各部會,會彙整回來之後,我們把它當作下次大會的議程,然後作追蹤上次大會決議的事項,我們是靠這樣的方式。
-
這完全是批次處理的架構,也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批次處理架構。
-
現在委員比較想知道的是,如果在中間有一些進度上的問題,又或者是需要一些即時的資訊,好比是開完一次會做到哪裡,希望有人可以問。
-
是不是這個意思?
-
會議是做最後作成決議,或者是談不好等主席裁示,但是會議前有很多東西,可以在會前工作就在會前工作,不然每一次都要等到下一次會議,如果下一次會議……有些會議來的人會說會錯意思,然後就下次再來,期間三個月就會過去。
-
因此在某些程度的情況下,因此可以在會議中間,可以讓我們跟承辦的業務單位有一些細節上的溝通,確保我們的想法是接近的,又或者是可磨合的情況下可以磨合,因為會議上並不是從頭到尾討論……
-
……所以這邊剛剛提到的具體需求是,不一定需要某個承諾,層級不夠高沒有關係,但希望能夠即時有一些互通有無的事實訊息分享,並不是中間會給壓力——雖然中間或許也會給壓力,這我不知道,但並不是需要決行的層級。
-
我不知道實際上的操作會不會有困難?
-
分成兩個部分來講:
-
第一,提案的部分就不用擔心,既然提案了,院長也裁示了,我們這一些都會列管,相關承辦的人都很瞭解,大概都會定期回報。
-
第二,倒是剛剛政委所說的,如果某些議題委員很關心,而部會當中也找不到部會的人,如果談起來,政委如果覺得可行的話,就把各部會這一些聯絡的窗口,我們跟各部會的窗口聯絡一下,如果委員某些議題想要瞭解部會的議題,或者是委員被邀請參加到某一些政策計畫的諮詢,這一些時候可以後續進行下面溝通時,是不是允許窗口再把它轉介到各個業務單位?
-
我想青年本來都有意見跟政府溝通,因此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由主管業務單位再跟委員們作後續的對話,可以彼此瞭解政策及各項計畫推動的形成過程。
-
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我們再來跟各部會的窗口拜託。
-
我釐清一下:假設現在有兩個提案,各自在不同的三級單位,但你們彙整的窗口是同一個二級部會的窗口?
-
-
剛剛委員們提到的是,他們往往想要知道三級的人,而你這邊的具體建議是,這邊提供二級窗口的聯絡方式,但你當然也會問他願意不願意被揭露;假設他願意了,他有兩個選擇,再問他的三級願意不願意給委員聯絡,不然就要轉介給適合的主管或者是通訊管道,是這樣嗎?
-
我想不是去問願意不願意,只要是行政院有這樣的指示,各部會都會很樂意配合這一件事。
-
好啊!那開放政府聯絡人這邊仍然限於PO自己想要討論的,也就是月會或其他方式提出的一些案子,那些其實青諮委員們也有相當大的貢獻,所以那部分的追蹤、聯絡,當然還是可以問遇到的PO。
-
但是委員們自主提案的部分,我們還是回到青年署這邊來,也就是青年署彙整的窗口,不是請問了,而是請他們……剛剛是說請求嗎?請求他們提供聯絡的方式,如果中間對於三級機關的處理狀況或者是實質的進度有一些詢問的時候,可以直接詢問這一些窗口,是這個意思嗎?
-
清寶,你們在這一個過程當中,院裡面有什麼建議?
-
因為先前教育部都會定期調查各部會有關青年諮詢委員參與該部會相關會議的情形,所以,其實各部會都會有一個收件的窗口,來彙整該部會各單位的相關資料,而這些各部會的聯絡窗口,都會有姓名、電話、e-mail等聯繫方式,我想教育部青年署應該也經常跟他們聯絡。
-
所以,如果將這些各部會的窗口做成一份通訊錄,好比涉及內政部的,就可以先請教這一位窗口;涉及教育部的,則可以詢問那一位窗口……,這樣就可以比較明確找到適當的詢問對象。而通常這些部會收文的窗口,往往都是各部會中的綜規司或之類的單位。
-
我剛剛聽筱玫委員的意見,是在想,這是不是在擔心會有漏掉的問題;好比說,如果青諮會委員到內政部營建署開會,並做成很大的結論與貢獻,但營建署這邊卻不知道要回傳到內政部及青年署……。
-
當然我們都知道,當教育部青年署發文給內政部的時候,內政部這邊就會再去調查內政部營建署這邊的開會情況,但實際情況,卻可能是營建署承辦人一忙、或是沒有收到信,而導致這中間可能會有一些遺漏的狀況。
-
那提供這份通訊錄的好處,就是好比筱玫委員去營建署開這一個會議時,可以提醒營建署的承辦人說,內政部有一個總窗口,等開完會議之後,內政部可能會跟他們索取一些發言紀錄、會議結論或是照片等,這可以提醒營建署他們有個心理準備。我想,通訊錄應該是有這樣的效果。另外,確實過去在建立各部會聯絡窗口這樣的通訊機制時,其實是不會事先再特別去徵詢各部會的意見。
-
也就是說,如果院裡的政策決定要這麼做,就會請各部會提供或確認這個窗口是誰,然後留下他的名字、電話及email等資訊,然而就將這些聯繫資訊提供給青諮會委員一份;當委員們針對某部會的業務有相關需要或疑義時,該部會的綜合規劃單位通常對整個部會的業務也都有一定程瞭解的。
-
因此知道一個,就知道這個是營建署或者是消防署的業務,就可以直接找到對口的單位,因此我覺得這樣本身就是滿好的溝通橋樑的機制。
-
具體的講法,是請他們提供姓名、電話跟email資訊給所有的委員。委員開了一次會之後,如果寫一封信給承辦人,說不定可以cc部會窗口,或者至少告訴他說窗口是誰,未來如果詢問詢問或者是主動提供的話,那就是找這一個人,是不是這樣子?
-
-
筱玫可以接受嗎?
-
非常感謝,想問的問題有被解答到,非常感謝。
-
剛剛講的是兩種聯絡網絡,一個是靜態的;簡單來講,剛剛清寶跟署長所講的是靜態網絡。
-
一個是動態網絡,也就是針對各案的需求下到三級機關,如果剛剛所提的靜態,也就是既有的網絡可以達到委員的需求,就依照這樣的做法。
-
剛剛政哲有提到希望動態下到每一個個案狀況的話,我不曉得既有的網絡是不是能解決政哲的問題?亦即以現在既有的靜態網絡,再去搜尋每一個個案的狀態是誰,這樣能不能達到你的要求?
-
剛剛對於已經提案的假設,我滿存疑的啦(笑)!
-
已經有確定提案的,所有的承辦人都一定會在會議上充分理解委員的意見,然後充分去執行院長的指示,這中間就不用過多的溝通,我是有一點存疑的,不過也是可以留著,下一次會議看看就知道這兩字會議當中都沒有什麼聯絡跟什麼後果,如果覺得不太順,可能還是得要未來每一個提案要有一個窗口出來。
-
而該窗口不管是要用哪一個靜態或動態都ok,反正就是出一個給委員作後續的詢問跟討論就可以了。
-
我提一個折衷案,好不好?
-
其實每一個青諮委員提案,當然院長如果裁示說要等一等再做,那就先不算,但如果是院長裁示要執行的,其實在每一個部會就像剛剛所說的,每一個部會是有不同文化的。
-
如果政哲覺得這個案的執行過程不只是對結果有要求,對這一案的執行過程有要求。我的具體建議應該是寫在提案裡,這一個提案的執行過程裡面,包含你剛剛要求的,是部會針對此案,填報一個承辦或者是什麼窗口,至少跟提案的幾位委員有一個協作管道、頻率等等,關於那一案就會變成院長看這樣是不是合適。
-
如果院長裁示可以這樣的話,就可以用這樣的程序來走。如果別的案可以用靜態程序的話,似乎也不用加重別的案的負擔?這個是具體的建議。
-
我不曉得政哲這樣可不可以?
-
我順便補充一下,剛剛針對政哲委員的意見,其實現在都會請各部會填辦理情形回來,以往大家不會留說這一個意見是誰寫的,因為大家怕尷尬。
-
但是我建議,也許我們除了填辦理情形之外,底下可以換行再註記,知道辦理情形有問題,像青年署給我的東西,我看到經濟部這一個打法很奇怪,想要問經濟部的承辦人,或者是覺得教育部填的,因此會想要詢問。
-
留下的方式不只對業務單位確認的內容有什麼,如果委員本身有疑義,也可以跟他討論。
-
雖然委員的提案字面上看得到文字,但有時候不一定能夠瞭解背後的真意,如果部會寫了,字面上看起來沒有問題,也許委員有其他的想法,希望透過電話跟承辦人間再說明清楚,可以答得更能夠對焦,我覺得應該滿有幫助。
-
因此,我建議各部會填辦理情形同時,也可以加駐聯辦窗口的位置,好比人名及電話等等,大家可以有多項的溝通。
-
好,我想有email的話也要提供email。
-
這也就是把我剛才提的折衷案變成通案的意思,每一案都留聯絡方式。
-
我不曉得在操作上有什麼預想到的困難?
-
在歷次的決議事項分辦表,我們會請各部會提供他們這一個提案的聯絡窗口,就會彙整回來。
-
下一次大會上,呈現辦理情形時,就可以看到這一個案的主責部會聯絡窗口是誰。
-
這一案有這一案的窗口,這個部會有我們剛剛講靜態彙整的窗口。
-
兩個說不定碰巧是同一個,但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
-
基本上靜態回覆的期程,例如部會回給教育部的時間,可能是教育部說準備要開會了,現在辦理情形如何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動態,但其實是定期靜態的,基本上可能是兩個月一次或者是三個月開會前的一次,我的想像是這樣,並不會像每一週或者是……
-
……這就是靜態了。
-
對,你知道窗口,當然就可以常常去關心他了(笑),例如這一案在這次沒有解決,第二次開始就可以常常關心了。
-
我自己覺得這樣比較好,光是部會裡面要找一個常設的窗口,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很難提案一下來,院長一裁示就生出一個窗口來。
-
所以如果中間有一次大會到下次大會的時間差,如果政哲覺得ok,就試著通案辦理;如果試一試發現有窒礙難行之處,我們再來調整,可以嗎?
-
(政哲點頭)
-
剛才靜態彙整資訊窗口的聯絡名單仍然成立,所以現在有兩個具體可行的事項。
-
剛剛聽起來是講提案的部分,廷卉委員在凱道,我不知道這個部分剛剛有討論到,因為提案是委員自己就那一個議題的熟悉度來提案。
-
我們可能涉及的團體或是對象,是就我們所瞭解的部分,她想如果未來有一個網站出現,可能會有更多的青年對這一個提案有更多的意義或者想要增加一些討論。
-
廷卉提出是不是有一個平台?也就是促進對這一個提案的討論,她的觀點是有所謂區域性的意思,因為委員大部分都在台北,有一些是台南或者是其他族群,可能對某一些防災的提案有一些想法,而對這一個提案是沒有看到的,是不是透過網站並在上面回應,增加的內容?類似是這樣子。
-
我們剛剛討論過這一件事,並不是決議,但先前情提要一下。
-
我們的想法是每一個委員可以留下自己想要被聯絡的方式,像大部分的人email都可以提供,少數人願意多提供FB或者是其他這一種網站。
-
如果個別委員覺得他的提案在某一個平台,不管是臉書群組或者是什麼東西討論的話,可以在他的個人頁面上揭露,大家討論是去那邊討論;如果沒有揭露的話,至少是寫信給這一位委員討論,比較像是立法院網頁的想法。
-
但是,比較不像每一個議題都開一個討論區,因為我們並沒有足夠的量能去作板主管理的工作,就會變成討論的質量完全要靠關心這一個議題的委員及連署委員去維護,這也許會增加委員的負擔,剛剛討論到這裡,並不是就決議了。
-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什麼想法?
-
我補充說明一下,其實政委已經說明了,透過委員留下email的方式,如果青年有意見,可以透過臉書跟大家聯絡。
-
但如果有其他提案的話,像國發會有「提點子」平台,那個平台跟我們一模一樣,如果真的有討論好東西,在那邊提出構想,在那邊經過連署的過程,然後就成立;因為本身先有那一個機制在,因此兩邊可以互相互補,謝謝。
-
這裡的具體建議是,在委員提案的同時,也可以去「提點子」提一模一樣的提案,附件也是一模一樣的附件,就說如果感興趣的話,就去那邊表達自己正面、負面的意見,在那邊都有拘束力,好像也是一個滿不錯的建議。
-
確實立法院有位提「數位經濟基本法」的某位委員好像也是這樣操作的(笑),我們已經有一個立法院的先例。
-
不曉得哲豪覺得ok嗎?
-
可以。
-
經過大家的討論,定期在委員跟政委間有這樣的會議討論行政事項或者是運作上,可能是必要的,因為除了有其他各部會非常大的院長會議之外,我覺得這樣的會議有存在的需要。
-
剛剛原本是討論架構跟方式釐清,剛剛也有討論很多運作上的問題,因此我們建議可以在一次與一次大會中間或者是接近前,開會的時間點可以討論,可以加開這樣的會議,這個是我的提議。
-
其實每一次大會前,青發署都會跟我們有個會前會。
-
這裡的具體建議,是把感興趣的青諮委員請進來就好了,這個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
-
我們通常是在大會前,好像兩到三週前……
-
對,兩到三週前,因為委員會提案,部會會作初步回應。
-
感興趣的委員可以看初步的回應,然後也可以提出行政意見,這大概會發生在某一次大會前的三週左右;這樣就不用再額外開會(笑)。
-
我剛剛針對上一個提案就結束了,我這邊還有一個小想法。
-
未來會有一個網站,因為在設置要點裡面看不出委員的性別比例。
-
像我同學很好奇裡面的族群多樣性等等,剛好這一屆的委員有兩個原住民在裡面,以往我不曉得有沒有,大家會想瞭解它的樣貌。
-
另外一個是性別,可以凸顯青年委員在討論很多青年議題,我不知道是男生多或者是女生多,這個我不太知道,像這在網站上呈現,其實也滿豐富的。
-
所以這個具體建議是簡報第9頁,除了委員的姓名、照片之外,委員的認同,不管你是認同任何東西就自己填進去。
-
不管是族群或者是性別或者是……我也不知道……理念的(笑),任何自己想要下的標籤就可以自己下下去。
-
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主意,在委員姓名跟的中間,有一個欄位,是可以大家自填或者是選填寫的狀況。
-
自填。
-
是不是可以加性別、族群或者是自我介紹,也就是你們要如何介紹,也就是讓大家認識你們的方式,都可以。
-
另外一個建議,也就是把「學經歷簡介」直接改成「簡介」。
-
你可以不寫學經歷,你可能覺得學經歷是不重要的,但是你的立場或者是認同是最重要的。
-
因為本來這段就會讓每個委員重新確認,重新確認的過程當中,可以把學經歷刪掉或者剩五個字,絕大部分填上你的主張或認同。
-
這樣可以嗎?
-
OK。
-
至於族群或姓名的部分,就是用這一張卡片的某個角落來呈現,這樣可以嗎?
-
可以。
-
是類似可搜尋的文字頁面吧!
-
不會是一張圖。
-
不要是一張圖或者是上傳各種的PDF。
-
因為目前的要點或名冊是用上傳PDF的方式,但無法被搜尋,因此建議用頁面或者用文字可搜尋的方式;我不會講得更專業了(笑)。
-
簡單來講就是Google打那一些字要找得到,而不是一張圖;我不知道技術上是否需要支援?
-
如果有困難要講,拜託(笑),我們PDIS可以提供技術支援。
-
可以。
-
那就很好。
-
除了照片、PDF的純文字之外,其他都可以搜尋得到。還有沒有其他別的?
-
有一個小小的細節請教一下,因為上面的行事曆,現在青諮委員們也有一個,這兩個是串聯的嗎?
-
對,希望是用串聯的,讓大家可以知道委員近期參加什麼會議,這是公開的。
-
那個是可以自己增加的?
-
對。因為現在有一個既有的,如果是可以串接的,那就沒有問題。
-
大家在看得出來我們有在做事(笑),不然每三個月才更新一次。
-
好,不曉得有沒有別的想要討論?
-
(與會者皆無意見)
-
如果沒有的話,就真的謝謝大家,下一次的會前會再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