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盲點「台灣門牌地址」比香港複雜,「白宮大樓」有「四維路 & 敦化南路」門牌,當然「敦化南路」門牌較值錢,漂亮。「敦化南路」門牌有時需「整編」成「段」;四維路業界有「名人巷」之稱。
至於張金鶚教授: 不用現在「30號為矩距」縮小5~10戶門牌,甚至標明「單&雙號」民眾更有辦法「解讀資訊」。假如這個是「三角窗大樓」有可能「多個不同門牌地址」,這邊是忠孝東路三段,那邊是復興南路一段,縮短「5~10戶」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辦法歸在「同一棟大廈」,知道沒有「解讀資訊」問題,只有建置「公寓大廈資料庫」讓地址透明,只是政府單位無實務經驗無建置而已。
你這些個資問題,是歸地政事務所管的。我覺得實務上「仲介業&代銷業」在乎「行情」方便說服買賣雙方,而政府資訊有其「公信力」促進成交,不需要知道「屋主是誰」,我們e樓網能去向政府部門報告一下,讓其了解業界應該不是在乎個資,因為一個人一輩子買賣房子次數,五根手指指數不完,更在乎「資訊透明度」才是重點。
這個硬體的話,我知道是基河路130號10樓成交,我的意思是「針對人」地政機關會把關,也只能領一類&二類謄本。
像他們講的有的不是在實務上,我看mail給你的自由時報,因為買賣房子,價金會沒有安全感那樣。
歸屬到公寓大廈資料庫「眾多地址其中之一」「眾多戶數其中之一」,是「成交行情」之一而已。
另外:政府無建置「公寓大廈資料庫」,「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交易物件,單筆條列當然民眾會有疑慮,
這個也是香港有他們的過往紀錄,這個在網站(「中原成交紀錄」搜尋&其他香港地產公司亦同)上都找得到。像這一些過往的記錄都很清楚,地址也都很清楚,過往成交紀錄針對「建築物『量體』內『各戶』買賣次數統計」,不是「某人」買賣次數。所以我們台灣不應該有這些困擾,「公寓大廈」多筆地址即使獨棟「透天厝」個資,只能到「地政事務所」查詢,而且「地政事務所」本來就有把關機制,我要講的是這樣。
e樓網「一站式平台」以此為己任,「小環境-『使用執照&實價登錄』建檔」「大環境-橋接『政府資訊』」持續努力中...
政府部會局處各司其職,都有建置「居家大環境」資料,但如此專業一般民眾常常「莫宰羊」而失之交臂。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潛勢溪流 https://246.swcb.gov.tw/
查詢 : 土壤液化 https://www.moeacgs.gov.tw/2016.htm
查詢:居家座標 地質 斷層(方向 & 距離)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整合查詢_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8/index.cf)
如果我們無可選擇世居在斷層上或土石流附近,想「改建&增建」房子時,安全為第一考量;重要珍貴物品可能託付親友,因知悉而放心平時準備或處理。
和「米崙斷層」是否有關,讓專家判斷。但購屋前應該讓一般民眾「有跡可詢」,政府努力「資訊建置」痕跡民眾可查詢。
對。大環境還是會需要,日常生活無所感覺,但地震&暴雨等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影響甚鉅。如20180207花蓮地震
我們這邊是仲介跟一般民眾,一般民眾要瞭解是「離斷層多遠&土石流」居家大環境,並不見得要買賣或者怎麼樣,是一般民眾關心「居家安全」跟仲介業希望提供「正確資訊」買賣雙方參考,縮短成交時間增加收入……
對,那個是代銷業,他們經營「頂級客戶」有「眉角」;如果怕建商製造「假行情」,追查過戶程序,有報「增值稅 & 契稅」嗎? 是否中途撤案等...
歸屬到公寓大廈資料庫「眾多地址其中之一」「眾多戶數其中之一」,歲月累積「單戶成交」成「社區成交行情」之一。
這個也是香港有他們的過往紀錄,這個在網站(「中原成交紀錄」搜尋&其他香港地產公司亦同)上都找得到。像這一些過往的記錄都很清楚,地址也都很清楚,過往成交紀錄針對「建築物『量體』內『各戶』買賣次數統計」,不是「某人」買賣次數。所以我們台灣不應該有這些困擾,「公寓大廈」多筆地址即使獨棟「透天厝」單一地址,只能到「地政事務所」查詢,而且「地政事務所」本來就有把關機制,我要講的是這樣。
對,那個是代銷業,他們經營「頂級客戶」有「眉角」;如果怕建商製造「假行情」,追查過戶程序,有報「增值稅 & 契稅」嗎?還是中途撤案。就有製造不實交易信息之嫌。
對。
對,這樣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做的是不一樣的。
我們這樣的話,像我們所講的,預售屋那一方面,你不登入,我贊成,因為像海悅那一些大的代銷公司,這個豪宅上億,我等了半年才賣一戶,你叫我公布,一公布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多困擾……人都有好奇心,何方神聖大手筆 ..
所以他們做的比我們還透澈。
香港這一部分也是這樣,整棟大樓所有交易就一筆一筆依序列現,地址1室、2室或、A室、B室清楚呈現。
香港這邊也有「每戶」過往的成交紀錄。假如台灣像香港這樣的話,可以登記在「建物謄本」上,但是那個又是一個大工程,這個是他們所做的,就是有「過往成交紀錄」知道前屋主當初「購屋金額」,你隨便點進去就會有這麼一個「過往的成交紀錄」框框,這個是房地產「各戶」獨自累積資料,並不是對「所有權人」累計買賣次數。
8樓本身「200號8樓正門牌」是否「8樓之?」並不顯示。
對。但是我們「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沒有顯示到「之幾」,顯示「正門牌 & 樓層」如中正路200號8樓。
對,就那一樓層的1室、2室或 A室 B室。
,所以香港相對地址比較單純;用「屋苑名稱」登載,且「過往成交紀錄」都有出來,因此這個是針對「建築物的量體」,並不是針對人。
台灣用「27樓之1」一樣。
交易紀錄:屋苑名稱 粉嶺中心 1期 A坐 27樓1室。顯示成交地址「全都露」不是用「地址表示」;「27樓1室」如同
這個是香港的,香港的地址比我們的單純,我們以前都談過,因為我妹妹以前住這邊,我比較清楚,這麼A座~J座多棟裡面,他們只有一個「粉嶺中心」地址:新界北區新運路33號
當然「新成屋」成交價有可能是當初「預售屋」時成交價,eb31希望提供,多類「搜尋 & 數據」當參考與事前功課為前提。
合理與否,就需「位置」比對,是大安區邊緣與萬華區精華地段,「現場勘查」也頗需重視。
我想一下,這邊有「進階搜尋」,就是複式搜尋可以用107年加「行政區 & 街道」去搜,你有建案可以去比價;如預售屋大安區、信義區、萬華區107年「新成屋」成交價,類推預售屋開價。如「大安區 & 萬華區」預售屋同時「開 9字頭」,
這個預售屋的話,也是可以用這一種來比較,你可以用這個,因為蓋在哪裡有一定街道可以去搜,而且可以用屋齡或者是樓高,同樣是15樓,去年交屋是106年多少錢,你現在開多少錢,可以去比價,這個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