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營建署應該就是那個……
想說一次就ok了,就不用這樣,API都沒有做。
但是網站上找得到,為什麼找得到,為何他們那邊找不到?
是不是能夠趕快?因為當初協會在講說,工程師來的時候,營建署那邊就像我講的,90年以前就要每個縣市,一一所取「使用執照」資料 ……
因為明天休息了,我會去拜訪一下鄭運鵬立委,因為他上次有幫一些忙,我會跟他解釋這一些,他們那邊也要push一下,事實上我們講的也沒有錯,看能不能比較ok。
都是公開資料。
有。
如果需要的話,像我們業者或者在做的時候,像香港的資料都有接觸,比較能夠找資料,讓他們參考實務其實香港已經做得很仔細了。
今天的結論是這個讓你知道。
他們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會談設定,就是2億的房子,只拿2,000萬,好像很多,其實總價款1/10,你錢沒有給我,就是會反設定,就是還欠我多少錢,銀行撥款的時候一起設定塗銷同時辦理,所以有一些特殊性。
有危險的事,是直接針對人,並不是針對房子,他買賣會有什麼疑慮那樣,我們在買賣豪宅,很多狀況他們都是財務長、會計出面,他們本身不出面,而且那一些售屋款項是在銀行裡面轉帳的。
每戶都是「億來億去」,有無買賣都有其「行情」。
「不動產交易金額高,難免擔心售屋金額曝光」,真是多疑慮啦,指標性的建案,或信義區的豪宅群,帝寶號稱「豪宅村」
代銷業的預售屋市場只是不動產之一,推行個案銷售;和普羅大眾中古屋市場應該分開。
其實應該要分開的,我們這邊是一般民眾與不動產仲介業(估價業),無法取得Data資料,以e樓網而言,意味無法聯結「政府地質資訊」,民眾喪失對「居家大環境」知的權利。
我覺得內政部「預售屋即時登錄」撤下,假如景氣不好又或者是高單價應該會有一點難處,可以理解。
我的意思是,我寫公文給「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他們,也是跟他們解釋說其實你是單一的門牌,無資料庫歸檔成「行情」,而民間有此需求Data資料,e樓網更希望能橋接。
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個資的問題,就像我那樣,出那「不動產實價登錄解密」就花了1、2萬申請謄本,因為我做南部的大量體「大樓」,有時候是一個樓層「本號 & 之1~之80」。
問題不是「縮小門牌矩距」而是「公寓大廈資料庫」的建置,這個是我們不動產業界實務上認知。所以門牌比較漂亮這一棟,像忠孝東路或者是信義區「松」字頭門牌,即使是後面巷子,都是「燙金門牌」。
因此盲點「台灣門牌地址」比香港複雜,「白宮大樓」有「四維路 & 敦化南路」門牌,當然「敦化南路」門牌較值錢,漂亮。「敦化南路」門牌有時需「整編」成「段」;四維路業界有「名人巷」之稱。
至於張金鶚教授: 不用現在「30號為矩距」縮小5~10戶門牌,甚至標明「單&雙號」。他們說那個盲點,假如這個是「三角窗大樓」有可能「多個門牌地址」,這邊是忠孝東路三段,那邊是復興南路一段,縮短「5~10戶」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辦法歸在「同一棟大廈」,我只能知道大概是這樣,就是相同「樓高」或「屋齡」來判斷參考,就是這一些。
你要這一些個資問題時候,其實是歸地政事務所管的。我覺得實務上「仲介業&代銷業」在乎「行情」幫忙成交,沒有需要知道「屋主是誰」,我們e樓網能去向政府部門報告一下,讓其了解業界應該不是在乎個資,因為一個人一輩子買賣房子,五根手指指數不部完,更在乎「資訊透明度」這樣用的;「屋主」個資 「地政事務所」依法執行多年。
這個硬體的話,我知道是基河路130號10樓成交,我的意思是,今天假設要去知道10樓哪一戶成交,這個就歸地政事務所了,地政事務所就有一、二類謄本了,「第二類謄本」只顯示所有權人「姓氏」因為「地政事務所」 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就是「第一類謄本」本人 & 本人委託才能申請,最新「隱匿謄本」等,只是「隱匿謄本」要主動申請辦理。
像他們講的有的不是在實務上,我看mail給你的自由時報,因為買賣房子,價金會沒有安全感那樣。
單戶成交是「成交行情」之一而已。
謝謝。
其實只是政府「資訊不公開 & 不透明」。
是以到「爆料公社」標題 : 內政部扼殺業界 絕不手軟
營建署「使用執照」查詢網站更新版,查詢結果限制「200筆」,讓需用「部分地址 樓高 發照日期」查詢交易物件「地址」所在,限制200筆後無法用網站查詢,而「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又不公開「地址」業界難接受。
營建署網站 http://cpabm.cpami.gov.tw/twmap.jsp
如果這個事情可以處理好,沒有辦法就上爆料公社來處理,假如這邊還可以溝通……
是不是能夠趕快?因為當初協會在講說,工程師來的時候,營建署那邊就像我講的,90年以前就要每個縣市,一一索取「使用執照」資料 ……
我的意思是,我寫公文給「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他們,解釋說其實你是單一的門牌,無資料庫歸檔成「行情」,而民間有此需求Data資料,e樓網更希望未來能橋接。
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個資的問題,就像我那樣,出那「不動產實價登錄解密」就花了1、2萬申請謄本,因為我做南部的案例,是大量體「大樓」,總戶數上千。有時候是一個樓層「本號 & 之1~之80」只能「之1 之2 之3」逐一請領謄本,確定成交戶。
問題不是「縮小門牌矩距」而是「公寓大廈資料庫」的建置,這個是我們不動產業界實務上認知。所以門牌比較漂亮這一棟,像忠孝東路或者是信義區「松」字頭門牌,即使是巷子都是「燙金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