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收到昨天的mail嗎?
-
有。第一個是地方政府,第二個是新修法的時程?
-
我不知道我給你的報紙上,是不是已經定案了?
-
都還沒有,現在都還在討論。
-
還有機會嗎?因為我今天準備這一些資料,就是說;我們跟香港不一樣,因為我們的「地址複雜」,這還不是最多地址的社區,這個地址是130號至140號,譬如130號8樓之1~8樓之15。但是在「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所公開的「成交地址」只顯示「130號8樓」,並不會顯示8樓「之幾」的號碼顯示「哪一戶」成交。
-
在這個「130號~140號」社區交易「50筆」紀錄:有「132號6樓 & 138號9樓」等等。只是顯是「130號~140號『大樓行情』」,無關「個資問題」。當然歷史資訊越多:8樓有30筆紀錄,從102年至今,更可精確知道8樓漲幅 & 「行情」所在。
-
是說130號等?
-
對。只是社區「所有戶數」中單一一個「地址 & 樓層」號碼在成交,是比較沒有個資的問題;因為要了解詳細需到「地政事務所」查詢「所有權人姓名 & 住址」。
-
「地政事務所」早已規範: 第一類謄本(本人或依法令得申請者) & 第二類謄本(已經去識別化,顯示『姓氏』每個人可申請)。eb31網站:營建署「使用執照」是建築物量體:產權「基本資料 & 地址」和產錢「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交易物件金額。
-
而「地政事務所」是建築物量體使用者「權益登載」才有「個資保護」之需。
-
新制「第三類謄本」104年2月後施行稱「隱匿謄本」,只給予利害關係人申請,是OK的配套措施。
-
我出「不動產實價登錄解密」書籍,為了要確定「台南市仁德區德倫路21巷1~30號10樓」交易,將「21巷2~8號10樓」「本號 & 之號」領「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所有的謄本,要確定哪一戶是成交的,當然有時很幸運謄本登載「交易日期103/7月」吻合,當天心情就很愉快,不用繼續花錢領謄本驗證啦。
-
「地址全都露」歸檔到「公寓大廈」,就是「總戶數」其中「1戶」成交,累積成「社區行情」。「個資」是屬「地政事務所」管轄,已經把關多年啦...
-
這邊是公寓大廈案例,我用這個來驗證其實「台灣的『地址』比香港複雜」。我有一個比較圖表說明兩者不一樣。
-
e樓網的努力有一個主旨:「居住正義讓資訊透明」是仲介口中「小環境 & 大環境」
-
「小環境」就是自己居家範圍、設施(如社區巴士)大小公設 & 管委會等,大致能力能及「居家硬體」;e樓網「居家軟體」其基本資料: 戶數 地號 起造人 建築師等資料。
-
「大環境」是「居家軟體」外;e樓網將:居家座標、地質、斷層(距離&方向)、土壤液化、土石流潛勢溪流等「一站式平台」完整資訊服務。讓居住正義:「資訊透明 & 正確抉擇」能落實。
-
我現在「使用執照」建檔:「基本資料 & 地址」;如實價網站交易物件「產$& 地址」公開,eb31「地址」都沒建檔,交易建築物地址,無處歸檔,是e樓網在營建署「使用執照」Data取得尚需突破處。
-
我所謂的社區行情,就是「eb31一站式平台」,用「進階(複式)搜尋」做行情的比價。這個街道有巷弄,我假設查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6巷,以前太平洋蓋的大樓,你就四段216巷去查,如果這邊有建案的話,你可以用「107年+里(街道巷弄)」搜尋,這「區域」附近的行情是多少,如是去年交屋107年的房子,一坪才200萬元,現在預售屋開到300萬元是否合理。
-
等於是在消費者這邊掌握比較多,不會只有同一個建商去比較?
-
對,可以用「進階搜尋」複式比較,「街道巷弄、屋齡、樓高」,又或者是行政區如中山區、大安區,像我住在中山區,用「中山區」搜,在新生北路那邊有高架橋比較不ok,松江路那邊的辦公大樓區等,新建案或中古屋比較開價行情,同街道「同屋齡&同樓高」社區「松江路上10年屋齡&松江路上12樓高」條件相同者去比較,建置「社區行情」有其急迫性。
-
這個預售屋的話,也是可以用這一種來比較,你可以用這個,因為蓋在哪裡有一定街道可以去搜,而且可以用屋齡或者是樓高,同樣是15樓,去年交屋是106年多少錢,你現在開多少錢,可以去比價,這個是這樣。
-
我想一下,這邊有「進階搜尋」,就是複式搜尋可以用107年加「行政區 & 街道」去搜,你有建案可以去比價;如預售屋大安區、信義區、萬華區107年「新成屋」成交價,類推預售屋開價。如「大安區 & 萬華區」預售屋同時「開 9字頭」,
-
合理與否,就需「位置」比對,是大安區邊緣與萬華區精華地段,「現場勘查」也頗需重視。
-
當然「新成屋」成交價有可能是當初「預售屋」時成交價,eb31希望提供,多類「搜尋 & 數據」當參考與事前功課為前提。
-
這個是香港的,香港的地址比我們的單純,我們以前都談過,因為我妹妹以前住這邊,我比較清楚,這麼A座~J座多棟裡面,他們只有一個「粉嶺中心」地址:新界北區新運路33號
-
交易紀錄:屋苑名稱 粉嶺中心 1期 A坐 27樓1室。顯示成交地址「全都露」不是用「地址表示」;「27樓1室」如同
-
台灣用「27樓之1」一樣。
-
,所以香港相對地址比較單純;用「屋苑名稱」登載,且「過往成交紀錄」都有出來,因此這個是針對「建築物的量體」,並不是針對人。
-
不過「1室」跟我們「之1」是不一樣的意思嗎?
-
對,就那一樓層的1室、2室或 A室 B室。
-
跟我們的之1、之2是一樣的?
-
對。但是我們「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沒有顯示到「之幾」,顯示「正門牌 & 樓層」如中正路200號8樓。
-
8樓本身「200號8樓正門牌」是否「8樓之?」並不顯示。
-
等於香港他們有顯示到之幾?
-
香港這邊也有「每戶」過往的成交紀錄。假如台灣像香港這樣的話,可以登記在「建物謄本」上,但是那個又是一個大工程,這個是他們所做的,就是有「過往成交紀錄」知道前屋主當初「購屋金額」,你隨便點進去就會有這麼一個「過往的成交紀錄」框框,這個是房地產「各戶」獨自累積資料,並不是對「所有權人」累計買賣次數。
-
香港這一部分也是這樣,整棟大樓所有交易就一筆一筆依序列現,地址1室、2室或、A室、B室清楚呈現。
-
而且實坪、虛坪都有,瞭解。
-
所以他們做的比我們還透澈。
-
確實。
-
我們這樣的話,像我們所講的,預售屋那一方面,你不登入,我贊成,因為像海悅那一些大的代銷公司,這個豪宅上億,我等了半年才賣一戶,你叫我公布,一公布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多困擾……人都有好奇心,何方神聖大手筆 ..
-
空間比較小。
-
對,這樣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做的是不一樣的。
-
當你是第二手的時候,你就不是建商了,你是屋主。
-
-
你的考慮跟建商在第一手的考慮是不一樣的。
-
對,那個是代銷業,他們經營「頂級客戶」有「眉角」;如果怕建商製造「假行情」,追查過戶程序,有報「增值稅 & 契稅」嗎?還是中途撤案。就有製造不實交易信息之嫌。
-
我們這邊是仲介跟一般民眾,一般民眾要瞭解是「離斷層多遠&土石流」居家大環境,並不見得要買賣或者怎麼樣,是一般民眾關心「居家安全」跟仲介業希望提供「正確資訊」買賣雙方參考,縮短成交時間增加收入……
-
即使不賣也想要瞭解?
-
對。大環境還是會需要,日常生活無所感覺,但地震&暴雨等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影響甚鉅。如20180207花蓮地震
-
和「米崙斷層」是否有關,讓專家判斷。但購屋前應該讓一般民眾「有跡可詢」,政府努力「資訊建置」痕跡民眾可查詢。
-
如果我們無可選擇世居在斷層上或土石流附近,想「改建&增建」房子時,安全為第一考量;重要珍貴物品可能託付親友,因知悉而放心平時準備或處理。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整合查詢_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8/index.cf)
-
查詢:居家座標 地質 斷層(方向 & 距離)
-
-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潛勢溪流 https://246.swcb.gov.tw/
-
政府部會局處各司其職,都有建置「居家大環境」資料,但如此專業一般民眾常常「莫宰羊」而失之交臂。
-
e樓網「一站式平台」以此為己任,「小環境-『使用執照&實價登錄』建檔」「大環境-橋接『政府資訊』」持續努力中...
-
這個也是香港有他們的過往紀錄,這個在網站(「中原成交紀錄」搜尋&其他香港地產公司亦同)上都找得到。像這一些過往的記錄都很清楚,地址也都很清楚,過往成交紀錄針對「建築物『量體』內『各戶』買賣次數統計」,不是「某人」買賣次數。所以我們台灣不應該有這些困擾,「公寓大廈」多筆地址即使獨棟「透天厝」單一地址,只能到「地政事務所」查詢,而且「地政事務所」本來就有把關機制,我要講的是這樣。
-
另外:政府無建置「公寓大廈資料庫」,「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交易物件,單筆條列當然民眾會有疑慮,
-
歸屬到公寓大廈資料庫「眾多地址其中之一」「眾多戶數其中之一」,歲月累積「單戶成交」成「社區成交行情」之一。
-
對,那個是代銷業,他們經營「頂級客戶」有「眉角」;如果怕建商製造「假行情」,追查過戶程序,有報「增值稅 & 契稅」嗎? 是否中途撤案等...
-
我們這邊是仲介跟一般民眾,一般民眾要瞭解是「離斷層多遠&土石流」居家大環境,並不見得要買賣或者怎麼樣,是一般民眾關心「居家安全」跟仲介業希望提供「正確資訊」買賣雙方參考,縮短成交時間增加收入……
-
即使不賣也想要瞭解?
-
對。大環境還是會需要,日常生活無所感覺,但地震&暴雨等極端氣候日益頻繁,影響甚鉅。如20180207花蓮地震
-
和「米崙斷層」是否有關,讓專家判斷。但購屋前應該讓一般民眾「有跡可詢」,政府努力「資訊建置」痕跡民眾可查詢。
-
如果我們無可選擇世居在斷層上或土石流附近,想「改建&增建」房子時,安全為第一考量;重要珍貴物品可能託付親友,因知悉而放心平時準備或處理。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整合查詢_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8/index.cf)
-
查詢:居家座標 地質 斷層(方向 & 距離)
-
-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潛勢溪流 https://246.swcb.gov.tw/
-
政府部會局處各司其職,都有建置「居家大環境」資料,但如此專業一般民眾常常「莫宰羊」而失之交臂。
-
e樓網「一站式平台」以此為己任,「小環境-『使用執照&實價登錄』建檔」「大環境-橋接『政府資訊』」持續努力中...
-
這個也是香港有他們的過往紀錄,這個在網站(「中原成交紀錄」搜尋&其他香港地產公司亦同)上都找得到。像這一些過往的記錄都很清楚,地址也都很清楚,過往成交紀錄針對「建築物『量體』內『各戶』買賣次數統計」,不是「某人」買賣次數。所以我們台灣不應該有這些困擾,「公寓大廈」多筆地址即使獨棟「透天厝」個資,只能到「地政事務所」查詢,而且「地政事務所」本來就有把關機制,我要講的是這樣。
-
另外:政府無建置「公寓大廈資料庫」,「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交易物件,單筆條列當然民眾會有疑慮,
-
歸屬到公寓大廈資料庫「眾多地址其中之一」「眾多戶數其中之一」,是「成交行情」之一而已。
-
其實這一份都還在討論,因為我們當時在政務會議上也有出現過像現在去識別化的一個區塊,或者把這個區塊縮小,或者是跟香港一樣,連「之1」、「之2」都要登錄、公布,當時等於有這一些不同的案子。
-
確實來來回回過很多次了,所以依我瞭解現在還在討論中。
-
像他們講的有的不是在實務上,我看mail給你的自由時報,因為買賣房子,價金會沒有安全感那樣。
-
這個是習慣、不習慣的問題,其實當時實價登錄的時候,也很不習慣,這個是社會的過程,大家要瞭解到,其實你剛剛講了一句話很關鍵,這個是「針對那個空間、建築物,而不是針對人」,其實說真的,你並沒有個資的揭露,被揭露的是這一個硬體,這一個硬體其實是社會共同瞭解會比較好的,並不是前後手瞭解會比較好。
-
這個硬體的話,我知道是基河路130號10樓成交,我的意思是「針對人」地政機關會把關,也只能領一類&二類謄本。
-
對,已經去掉個資才給你的。
-
你這些個資問題,是歸地政事務所管的。我覺得實務上「仲介業&代銷業」在乎「行情」方便說服買賣雙方,而政府資訊有其「公信力」促進成交,不需要知道「屋主是誰」,我們e樓網能去向政府部門報告一下,讓其了解業界應該不是在乎個資,因為一個人一輩子買賣房子次數,五根手指指數不完,更在乎「資訊透明度」才是重點。
-
這個我有聽懂。
-
至於張金鶚教授: 不用現在「30號為矩距」縮小5~10戶門牌,甚至標明「單&雙號」民眾更有辦法「解讀資訊」。假如這個是「三角窗大樓」有可能「多個不同門牌地址」,這邊是忠孝東路三段,那邊是復興南路一段,縮短「5~10戶」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辦法歸在「同一棟大廈」,知道沒有「解讀資訊」問題,只有建置「公寓大廈資料庫」讓地址透明,只是政府單位無實務經驗無建置而已。
-
因此盲點「台灣門牌地址」比香港複雜,「白宮大樓」有「四維路 & 敦化南路」門牌,當然「敦化南路」門牌較值錢,漂亮。「敦化南路」門牌有時需「整編」成「段」;四維路業界有「名人巷」之稱。
-
問題不是「縮小門牌矩距」而是「公寓大廈資料庫」的建置,這個是我們不動產業界實務上認知。所以門牌比較漂亮這一棟,像忠孝東路或者是信義區「松」字頭門牌,即使是巷子都是「燙金門牌」。
-
就像這裡專門去請「仁愛路三段99號」,因為大家比較找得到,這個是人之常情。
-
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個資的問題,就像我那樣,出那「不動產實價登錄解密」就花了1、2萬申請謄本,因為我做南部的案例,是大量體「大樓」,總戶數上千。有時候是一個樓層「本號 & 之1~之80」只能「之1 之2 之3」逐一請領謄本,確定成交戶。
-
這個我瞭解。你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沒有個資問題,這個我剛剛講了,第二個是民間要投入成本,透過二類的謄本來做,其實也可以拼到一個程度,只是說何必讓民間重複耗費這個成本,其實從公家機關來講,二類謄本本來就已經去除掉個資,所以理論上在實價登錄這邊連起來才對,這個概念其實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了。
-
如果法有明訂的話,以我的瞭解,實價登錄的網站,內政部其實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他們就是需要法律給他一個授權。
-
我的意思是,我寫公文給「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他們,解釋說其實你是單一的門牌,無資料庫歸檔成「行情」,而民間有此需求Data資料,e樓網更希望未來能橋接。
-
其實你寫給他們,他們很可能跟你的看法是一樣的,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在他們的頭上,而是怎麼樣去說服業界這樣長期下來對大家有沒有壞處。
-
我覺得內政部「預售屋即時登錄」撤下,假如景氣不好又或者是高單價應該會有一點難處,可以理解。
-
是,是很困難。
-
其實應該要分開的,我們這邊是一般民眾與不動產仲介業(估價業),無法取得Data資料,以e樓網而言,意味無法聯結「政府地質資訊」,民眾喪失對「居家大環境」知的權利。
-
代銷業的預售屋市場只是不動產之一,推行個案銷售;和普羅大眾中古屋市場應該分開。
-
「不動產交易金額高,難免擔心售屋金額曝光」,真是多疑慮啦,指標性的建案,或信義區的豪宅群,帝寶號稱「豪宅村」
-
每戶都是「億來億去」,有無買賣都有其「行情」。
-
有危險的事,是直接針對人,並不是針對房子,他買賣會有什麼疑慮那樣,我們在買賣豪宅,很多狀況他們都是財務長、會計出面,他們本身不出面,而且那一些售屋款項是在銀行裡面轉帳的。
-
他們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會談設定,就是2億的房子,只拿2,000萬,好像很多,其實總價款1/10,你錢沒有給我,就是會反設定,就是還欠我多少錢,銀行撥款的時候一起設定塗銷同時辦理,所以有一些特殊性。
-
今天的結論是這個讓你知道。
-
這個我知道。
-
如果需要的話,像我們業者或者在做的時候,像香港的資料都有接觸,比較能夠找資料,讓他們參考實務其實香港已經做得很仔細了。
-
你這個有電子檔嗎?
-
-
都寄給我吧!這一些都是公開資料?
-
-
是不是拍照或者怎麼樣寄給我,我就跟這一份逐字稿一起公開,等於未來有一個網址,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因為現在其實我也很坦白講,重點並不是主管機關怎麼看,而是立法委員能不能瞭解到這個是社會上已經覺得談到差不多了,因為如果立委朋友這樣的話,現在這個會期,再到下面那一個會期,之後的法案就要重新提了,就是屆期不續審,因為立委要改選了,所以要說服這個是社會上有一定的共識的這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
因為明天休息了,我會去拜訪一下鄭運鵬立委,因為他上次有幫一些忙,我會跟他解釋這一些,他們那邊也要push一下,事實上我們講的也沒有錯,看能不能比較ok。
-
好啊!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溝通的工作,我覺得實價登錄從2012年到現在也已經七年了,我覺得大家慢慢開始比較習慣了,如果當初2012年要推這一整套是推不動,現在剛好是大家想實價登錄下一步的時候,真的很謝謝你的貢獻。
-
是不是能夠趕快?因為當初協會在講說,工程師來的時候,營建署那邊就像我講的,90年以前就要每個縣市,一一索取「使用執照」資料 ……
-
其實根本不在他們那邊。
-
但是網站上找得到,為什麼找得到,為何他們那邊找不到?
-
因為網站上是大家分別填報、分別寫,而是在各個縣市政府的資料庫,但是格式不一樣。
-
想說一次就ok了,就不用這樣,API都沒有做。
-
對,我上次跟你說過會碰到這個問題。
-
我想營建署應該就是那個……
-
後面才是。
-
如果這個事情可以處理好,沒有辦法就上爆料公社來處理,假如這邊還可以溝通……
-
-
營建署「使用執照」查詢網站更新版,查詢結果限制「200筆」,讓需用「部分地址 樓高 發照日期」查詢交易物件「地址」所在,限制200筆後無法用網站查詢,而「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又不公開「地址」業界難接受。
-
是以到「爆料公社」標題 : 內政部扼殺業界 絕不手軟
-
其實只是政府「資訊不公開 & 不透明」。
-
我也覺得你可以跟鄭委員談一下,他可能有一些很創新的想法。謝謝。
-
謝謝。
-
單戶成交是「成交行情」之一而已。
-
其實這一份都還在討論,因為我們當時在政務會議上也有出現過像現在去識別化的一個區塊,或者把這個區塊縮小,或者是跟香港一樣,連「之1」、「之2」都要登錄、公布,當時等於有這一些不同的案子。
-
確實來來回回過很多次了,所以依我瞭解現在還在討論中。
-
像他們講的有的不是在實務上,我看mail給你的自由時報,因為買賣房子,價金會沒有安全感那樣。
-
這個是習慣、不習慣的問題,其實當時實價登錄的時候,也很不習慣,這個是社會的過程,大家要瞭解到,其實你剛剛講了一句話很關鍵,這個是「針對那個空間、建築物,而不是針對人」,其實說真的,你並沒有個資的揭露,被揭露的是這一個硬體,這一個硬體其實是社會共同瞭解會比較好的,並不是前後手瞭解會比較好。
-
這個硬體的話,我知道是基河路130號10樓成交,我的意思是,今天假設要去知道10樓哪一戶成交,這個就歸地政事務所了,地政事務所就有一、二類謄本了,「第二類謄本」只顯示所有權人「姓氏」因為「地政事務所」 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了就是「第一類謄本」本人 & 本人委託才能申請,最新「隱匿謄本」等,只是「隱匿謄本」要主動申請辦理。
-
對,已經去掉個資才給你的。
-
你要這一些個資問題時候,其實是歸地政事務所管的。我覺得實務上「仲介業&代銷業」在乎「行情」幫忙成交,沒有需要知道「屋主是誰」,我們e樓網能去向政府部門報告一下,讓其了解業界應該不是在乎個資,因為一個人一輩子買賣房子,五根手指指數不部完,更在乎「資訊透明度」這樣用的;「屋主」個資 「地政事務所」依法執行多年。
-
這個我有聽懂。
-
至於張金鶚教授: 不用現在「30號為矩距」縮小5~10戶門牌,甚至標明「單&雙號」。他們說那個盲點,假如這個是「三角窗大樓」有可能「多個門牌地址」,這邊是忠孝東路三段,那邊是復興南路一段,縮短「5~10戶」的時候,我還是沒有辦法歸在「同一棟大廈」,我只能知道大概是這樣,就是相同「樓高」或「屋齡」來判斷參考,就是這一些。
-
因此盲點「台灣門牌地址」比香港複雜,「白宮大樓」有「四維路 & 敦化南路」門牌,當然「敦化南路」門牌較值錢,漂亮。「敦化南路」門牌有時需「整編」成「段」;四維路業界有「名人巷」之稱。
-
問題不是「縮小門牌矩距」而是「公寓大廈資料庫」的建置,這個是我們不動產業界實務上認知。所以門牌比較漂亮這一棟,像忠孝東路或者是信義區「松」字頭門牌,即使是後面巷子,都是「燙金門牌」。
-
就像這裡專門去請「仁愛路三段99號」,因為大家比較找得到,這個是人之常情。
-
這個我認為是沒有個資的問題,就像我那樣,出那「不動產實價登錄解密」就花了1、2萬申請謄本,因為我做南部的大量體「大樓」,有時候是一個樓層「本號 & 之1~之80」。
-
這個我瞭解。你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沒有個資問題,這個我剛剛講了,第二個是民間要投入成本,透過二類的謄本來做,其實也可以拼到一個程度,只是說何必讓民間重複耗費這個成本,其實從公家機關來講,二類謄本本來就已經去除掉個資,所以理論上在實價登錄這邊連起來才對,這個概念其實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了。
-
如果法有明訂的話,以我的瞭解,實價登錄的網站,內政部其實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他們就是需要法律給他一個授權。
-
我的意思是,我寫公文給「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他們,也是跟他們解釋說其實你是單一的門牌,無資料庫歸檔成「行情」,而民間有此需求Data資料,e樓網更希望能橋接。
-
其實你寫給他們,他們很可能跟你的看法是一樣的,現在的問題並不是在他們的頭上,而是怎麼樣去說服業界這樣長期下來對大家有沒有壞處。
-
我覺得內政部「預售屋即時登錄」撤下,假如景氣不好又或者是高單價應該會有一點難處,可以理解。
-
是,是很困難。
-
其實應該要分開的,我們這邊是一般民眾與不動產仲介業(估價業),無法取得Data資料,以e樓網而言,意味無法聯結「政府地質資訊」,民眾喪失對「居家大環境」知的權利。
-
代銷業的預售屋市場只是不動產之一,推行個案銷售;和普羅大眾中古屋市場應該分開。
-
「不動產交易金額高,難免擔心售屋金額曝光」,真是多疑慮啦,指標性的建案,或信義區的豪宅群,帝寶號稱「豪宅村」
-
每戶都是「億來億去」,有無買賣都有其「行情」。
-
有危險的事,是直接針對人,並不是針對房子,他買賣會有什麼疑慮那樣,我們在買賣豪宅,很多狀況他們都是財務長、會計出面,他們本身不出面,而且那一些售屋款項是在銀行裡面轉帳的。
-
他們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他們會談設定,就是2億的房子,只拿2,000萬,好像很多,其實總價款1/10,你錢沒有給我,就是會反設定,就是還欠我多少錢,銀行撥款的時候一起設定塗銷同時辦理,所以有一些特殊性。
-
今天的結論是這個讓你知道。
-
這個我知道。
-
如果需要的話,像我們業者或者在做的時候,像香港的資料都有接觸,比較能夠找資料,讓他們參考實務其實香港已經做得很仔細了。
-
你這個有電子檔嗎?
-
-
都寄給我吧!這一些都是公開資料?
-
-
是不是拍照或者怎麼樣寄給我,我就跟這一份逐字稿一起公開,等於未來有一個網址,大家都可以看得到,因為現在其實我也很坦白講,重點並不是主管機關怎麼看,而是立法委員能不能瞭解到這個是社會上已經覺得談到差不多了,因為如果立委朋友這樣的話,現在這個會期,再到下面那一個會期,之後的法案就要重新提了,就是屆期不續審,因為立委要改選了,所以要說服這個是社會上有一定的共識的這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
因為明天休息了,我會去拜訪一下鄭運鵬立委,因為他上次有幫一些忙,我會跟他解釋這一些,他們那邊也要push一下,事實上我們講的也沒有錯,看能不能比較ok。
-
好啊!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溝通的工作,我覺得實價登錄從2012年到現在也已經七年了,我覺得大家慢慢開始比較習慣了,如果當初2012年要推這一整套是推不動,現在剛好是大家想實價登錄下一步的時候,真的很謝謝你的貢獻。
-
是不是能夠趕快?因為當初協會在講說,工程師來的時候,營建署那邊就像我講的,90年以前就要每個縣市,一一所取「使用執照」資料 ……
-
其實根本不在他們那邊。
-
但是網站上找得到,為什麼找得到,為何他們那邊找不到?
-
因為網站上是大家分別填報、分別寫,而是在各個縣市政府的資料庫,但是格式不一樣。
-
想說一次就ok了,就不用這樣,API都沒有做。
-
對,我上次跟你說過會碰到這個問題。
-
我想營建署應該就是那個……
-
後面才是。
-
如果這個事情可以處理好,沒有辦法就上爆料公社來處理,假如這邊還可以溝通……
-
理解。你剛才提到說,想和鄭委員談一下,他也可能有一些創新的想法。謝謝。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