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還在聯合國工作,他是現任的。
不是,是一個男。
是不是可以翻到我推薦委員的名單?是他嗎?應該不是,我現在推薦的是現在一個還在UNDP的人。
第二個,像人數是不是要多一點?因為我覺得這個是很好的機會,讓國際的人士來參與臺灣的東西。現在是寫5至7人,這個數字有點太小了,就是儘量讓國際人士來參與,這個是很好的交流,我們可以請外交部推薦一些人來,這個都是很好的機會,大家可以參考,像我想推薦現在在聯合國在做督察員的人,像這種就是很好的機會,大家可以聚在一起。
因為我看不懂斷點,因為以為「松」是日本的姓。
因為在google上找不到這個詞。
「明」是什麼意思?
文字稿9-1頁,什麼「國際松明文化」,那是什麼意思?
如果踩到雷的話⋯⋯但是我覺得這個是好事,但是我的意思是好事的中間拿捏要注意一下。
所以我的意思是,因為他們每個組織不一樣,像Google是整個亞太在處理的,他們的視野就比較高,像Microsoft就非常接臺灣,因為他們長期在臺灣,AWS是每個小部門都是在獨立作戰單位,所以是很小的單位,這個是很小、但人家在跟你談很大的事情。
我跟這些外商很多交流,這些外商都有不同層次的問題,像AWS的小動作比較多,所以我是說如果要這樣的話,就要考慮每個外商對每個事情的態度長什麼樣子,這就變成很嚴肅的題目,萬一本來是善意,會不會變成不必要的。
我的意思是,其實看的口罩也不想在臺灣辦,而是其他國家的總統盃。
那要請問一下,這個總統盃是哪國的總統盃?
請問一下,這個東西會不會送給外國的朋友?
是不是可以先用十國的語言來講,唐政委可以用十國語言表達,如果可以找出十個亂的字,這個也是很好的方法,讓唐政委來比較。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讓當事人自行處理就好了,因為沒有辦法闡釋出意境。(笑)
我的意思是,因為用這種灰色的語調來講的話,「但」就聽不出來,可能比我講話更平淡。
問題是在口白的人,也就是講話的調性太灰色了,就是講話很平,字就很像那種⋯⋯我不知道黑客松是不是要用這種情緒?
所以我們一直在討論follow up的案子,也就是15個案子走到什麼程度了,或者是自己就走出去了,如果有一些描述,其實對參與的人是非常touch,就是給一個建議。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follow up,這個意思是過去這三年的案子,我們對它的關注及狀況,因為所有的參與人希望被關心,以前的人會不會重新來,或者是政府對於以前這些東西,到底怎麼follow up,如果有的話,人家才會覺得政府真的有重視這件事。
第4頁,現在是講用FB直播,但是30歲以下的人不用FB,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我們的target觀眾就會變成50歲以上的,這個要怎麼處理?因為「松」這個東西,應該是年輕人比較喜歡。
剛剛政委講到最後一個,大家修正Milestone,有三個亮點,分別是質化指標、量化指標,量化指標是以院跟部的層級來寫,就這樣,麻煩,謝謝。
那就是國網要關掉了(笑)。
國網是不是做得不夠好?
人家為了做這一些監測網是某一個目的,因此我還是希望可以把這一個稍微釐清一點,就是重新再整理一下,也就是效益的點在哪裡,謝謝。
像水資源跟效度,這一定要定義清楚。我舉一個例子:像ZARA的這一家成衣廠,為何要導入IFRD的技術,原因是要打擊庫存,實際的效益是多少?導入之後的庫存量降低了8%,間接的人工降低了,也就是處理這一些庫存的人工,大概降低了一成多,這就是效益。所以如果你說導入系統之後,水的有效資源會提高多少,其實是會被評估出來的,我們才有辦法做這樣的事情。
這個Milestone前幾天看到的時候,我真的不太懂,我要理解,你在說明的時候,我才有辦法理解,因此對長官來講……我都看不懂,長官一定看不懂,所以麻煩一下。
第二個,李老師講說Open API的這一件事,各個部會都說他的頻寬不足,沒有辦法介接等等,這裡又做Open API,等一下NCDR那邊跟你的API不一樣的話,這個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問題很大,所以為何要把這一些東西都統合在同一個單位下,就是大家都同一個系統,如果今天要開Open API沒有關係,最好跟兩個單位一模一樣,所以你們一定要協調好Open API跟其他兩個單位是一致的,即使要開也沒有關係,至少是一致的,不管誰是備援、誰是主動的,這沒有關係。
所以這一件事,是不是回去再想想看,我們要花多少的力氣來建這一件事,然後沒有人用,這個效度不好,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找其他的業者或者是社群來做這樣的事,我們協助他來做,我們只維持一個基本款就好了,其他的我們就說連結部位有很多人在用,這個很重要,這個是我的第一個建議。
所以G2C的這一件事,政府來做的非法定的G2C,政府來做好嗎?其實我一直很疑惑這一件事,我們是不是在非法令的部分,是不是應該找外面的社群或者是企業來做這樣的事情才是對的?因為不會更新,那就沒有辦法符合群眾要的需求,老百姓可能這樣看比較舒服,你就設計成那樣子,那就不舒服,因此就不要用。
災害情報的這一件事,民眾的使用度不是很高,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是政府做的,使用度一向很差,很久才會更新一次,沒有預算就不會動。
幾個建議:
是不是可以真的好好坐下來問部會或者是公協會來討論這樣的事,這一些資訊對他們來講哪一些是有效、沒效,做到這樣的話,但對產業都沒有用,我們真的太對不起自己的工作了,這個就差最後一哩路而已,希望把這一塊拉出來。
一個建議:像這一種東西跟產業的活動很重要,但是我們這麼大的資料慢慢匯流之後,我們沒有辦法看到金融保險或者是農業這一些的互動到底是什麼。
像對臺灣經濟活動產業比較重要的部分,應該當作優先的切入點,這麼大規模的資訊在回流的時候,比單一的現地型有效果。
另外,使用者跟產業加值的部分,這個對我們的工作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產業加值的部分有沒有比較重要的action,舉一個例子,也就是跟台積電所有的場,直接透過這一個模式來介接?也就是透過你的機台來接訊號了?是不是民眾比較有感的點來當作切入點?
這個非常重要,最後是以中央氣象局為準。
第一,跟中央氣象局這部分的訊號有沒有連結?
兩個建議:
另外一個是,既然對台北市是有效的,台北市是否認知這一件事?這一個計畫要連結台北市,因為地利他,所以麻煩你去連結台北市(及新北市),那麼台北市就會連結我們對他市民的貢獻,不然我們只是講,而台北市沒有參與,就沒有貢獻,因此我的建議是邀請台北市來參與這一個部分,也就是台北、新北等幾個地方,謝謝。
像剛剛講到海嘯這一件事,是不是應該把這個東西變成3D科普的動畫來教育老百姓,不能說從日常生活或者是教育面下去讓這一個東西有效果,也就是讓大家說拍VR,然後就可以知道海嘯是1秒、10秒來會長什麼樣,結合臺灣的地形跟地貌,這個就非常有感,這個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我再補充一下,我舉一個例子,像唐政委講的,因為這個是非常基礎的,也就是外界很難說有很強烈地感覺,我還是建議一下。
第二個,剛剛提到整體效益,看起來都非常重要,但似乎少了一個連動,我舉一個例子,像大屯火山對台北都會區跟核能電廠是非常重要的,但這個東西我們要如何讓它連動起來,也就是台北市政府跟台北市民怎麼知道做了這一件事對他是有效的,也就是透過現在地震速報或者是火山怎麼樣,又或者是核能電廠要如何連動,現在核能電廠連動應該是被動的等等,也就是有直接效益,並不是做這一件事有效益,而不知道如何連在一起。因此這裡面有幾個項目,其實是沒有連結線的。
而是做這一些東西會產生什麼效益,這個是長官比較care的,也就是action item不是重點,而是後面產生的才是重點。
第一個,Milestone不要寫委託研究案幾個,老闆不會care,他會說這個是你工作項目,不是你達成的東西。
這個案子數字很大,只是建幾百個感測器,真的很沒感,再想一下。
如何推到那裡,我不曉得,我只是個建議。
我的意思是,像這樣的效益就很清楚,為什麼呢?因為代表你把硬體的部分跟環保署能夠建置的這一些軟體的部分,能夠重新打包成一個,讓業者進來介接走,東南亞的空污又是很嚴重的地方,所以我們就做產業輸出,這一個案子就非常成功,也就是從國土治理、老百姓的幸福都cover得到,這個是大案子的Milestone。
舉一個例子:如果環保署的計畫,到最後在臺灣可以產生一個空品的SI公司,可以在東南亞設定一個移轉,我覺得這個就成功了,花了這麼大的一筆錢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