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這一些配套措施,所以才有本錢去開放讓重機在裡面通行,這個時候可能整個設計要評估,所以要加上一些新的設備,導致環評整個要重跑。
再來,整個公路總局會認為,因為我們要整體的來評估這一個隧道的設計,包含了像我們認為那時討論了非常多關於日本山手隧道跟臺灣公路的隧道不同,山手隧道其實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考量到讓重機通行,因此有包含排氣、水霧,這一些的設計都跟臺灣長隧道可能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如果這個東西進去,甚至連機車自己也要管制或者是流量的管制,這樣可能會造成的風險包含了我們如果用監視設備來抓違法的話,抓違法的監視設備跟防災的監視設備是不一樣的,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成本。
如果我們今天考量開放機車通行的話,有的人就是習慣機車騎很慢,後面的車子會塞車,所以我們要放最低的速限,還有流量的管制,像一氧化碳或者是溫度超標等等,我們要考量是否要禁止,不然人進去以後,就像瓦斯中毒,這樣就不好了。
如果試辦機車通行可不可以?我們有請機車人權促進會來說明可能的相關配套是哪一些?我們這邊可能會需要來顯示空氣溫度的這一些資訊供路人來作相關的決定,接著是我們需要制定蘇花改通行的規則,讓大家來遵守,以及我們可以考慮使用監視設備來抓違法。
機車路權促進會,建議希望有機會可以蒐集隧道裡面最極端的一些相關資料,以及空氣品質的相關資料,這樣大家未來才知道應該要怎麼樣改善。
原先的規劃設計是規劃兩條安全回家的路,包含了舊的蘇花公路及新的蘇花改,因此隧道設計就要考量相關的因素。假設今天要改變這個設計或者是當初的設計會考量根據不同通行的車種,要考量的相關設計是怎麼樣、車道是怎麼樣、緊急應變是怎麼樣、交通控制的相關方案可能是怎麼樣,當時的設計的客觀事實,也就是不允許機車通行。
我們就有問說是不是可以提資訊來讓政府選擇,讓民眾自己選擇進入雪隧相關的風險,這樣好不好?公路總局這邊會認為其實政府的施政不宜這樣子,因為在交通的規劃上還是需要先做一個全盤的考量。
吸一氧化碳的部分,目前也是超標,如果要安全一點就要在70或者更低一下,又或者是PM2.5是比較高的,目前沒有相關的法規來限制。
再來,當時的設計不允許,導致的結果是現在像雪隧沒有規劃讓機車通行,裡面的溫度只有控制在42度,根據研究,溫度只要超過37度,人就會不舒服。
一開始我們針對這一個問題,我們也再次確認大家的共識,大家其實都希望降低最大的肇事率,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我們都希望安全,除了車子,我們也認為應該要守規矩,只是公路總局提出來的說法是當初設計是不允許讓機車通行的,那時因為沒有允許機車通行的狀況下,涉及的只有一個快速車道,而且只有開放讓開放性的車子通行。
我們這一組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徐委員辦公室的主任有特別建議,我們是不是要直接先整理公路總局目前開放相關的理由,然後再看這一些問題是不是有辦法解決。
謝謝。
提到且分段是不是可以清楚說明一點?因為那個是專業的詞彙,是不是可以說明一下?
假設我們今天真的因為颱風來了或者是非常嚴苛的環境,導致蘇花公路無法通行的時候,那個時候有沒有辦法讓機車在蘇花改行駛規劃?
不好意思,剛剛有一個問題,他們剛剛有提到,我可能也忘記收攏,而你們也忘記回答。
另外,還有提到是否便於管理的狀況,所以不開放機慢車通行,以及有沒有相關的資料,未來可以進一步提供?
公路總局有沒有要回答的?
最後,您提到的是,我們如果今天是開放多車種通行,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是否要涵蓋到腳踏車?這個是您最一開始提到的。
您剛剛也提供另外一個說法,因為您認為公路總局會不讓機車或者是腳踏車進入蘇花改,可能是便於管理,這個是您的說法,您有請求另外的資料,也就是說,臺灣隧道相關的溫度、空氣品質與噪音的數字,這一個地方未來有沒有機會提供,又或者是未來在討論時至少有一個依據,這個數字也許可以、也許不行的,至少讓大家有一個討論的依據,這個有沒有辦法做得到?
其實您剛剛有幫忙解釋一些問題,平面道路肇事率比較高,因為車流混雜,有紅綠燈等等的狀況,同時也呼應快速道路對機車行駛比較安全。
不過也是要澄清,剛剛交通部有特別說明預算是獨立的,這個是交通部的觀點。
所以您的意思是因為西濱道路可以看到預算排擠,所以未來如果中華民國預算是有限的,我們應該要花錢專注行車安全,並且讓蘇花改用守規矩的方式來讓大家通行,這個對大家比較有幫助,這個是您的看法。
至於環評會議,剛剛已經確認瞭解了,可是您這邊其實還有提到從西濱道路的狀況,可以發現預算排擠是在交通單位這個地方是存在的,您希望交通單位可以面對,假設蘇花改跟蘇花公路預算時,請記得不要為了改善蘇花改的安全,卻忘記了蘇花公路機車行駛人的安全。
不好意思,我稍微收攏一下,您剛剛的意思是,您會建議交通部至少做機車行駛蘇花改的優劣分析,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至少要有一個東西幫助大家瞭解。
我們最後一輪發言,現在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快要12點了,如果大家都補充完畢,我們就會休息,我們下午會分組。
所以這個時候,環保署就會比較沒有辦法來說明。環保署真的沒有辦法干涉這個東西,我稍微跟您說明一下它的狀況。
這樣的狀況,這2/3的民間委員,理解到環保署真的沒有辦法管這一些東西,所以有民間委員決定把這個東西寫進去,來拘束未來的開放狀況。
我稍微補充一下好了,環評的時候其實是這樣子,環保署就一個會議,這個會議是從民間的委員,有一定程度是官方的官員,民間的人是過半。
再來,你們認為如果可以的話,你們也想設想願景,如果蘇花公路沒有大客車已經是安全許多,如果是常騎摩托車需要穿越這一段路的話,你們會規劃大路車讓大家使用,大家不要騎蘇花公路。
我彙整一下,你們認為重機現在國道上的肇事率可能是一個考量的因素,另外一個考量的因素是包含了溫度、空氣品質等等的這些問題,其實國外也有對這一些在改善,尤其是長隧道的部分。
您這裡有一個資料請求,是希望這一個數字並不是單純的數字比較,應該要跟同時在這一個平面的車種來作比較,你會認為這個數字代表的一件事是,雖然這個地方看到重機會出車禍,但是比起重機行駛在平面道路上來說,行駛國三甲、台64線還是比較安全的。
我們先記錄一下問題,所以這個地方的問題是,您認為大型重機在實驗的國三甲、台62線上,發生事故的死亡率是低於大型車?
所以我們有整理出一個共識,重機在用路,特別是公路時,要循一個方式來進行,這個是大家不爭的事實。
我來釐清一下,這邊的意見是,現狀確實有一些重機可能是不守規矩的,但是就機車權益促進會,我們聽到的想法是,他們其實並不是希望機車不守規矩,也希望可以強化規矩讓機車守規矩。
我收攏到這樣子,不知道你覺得ok嗎?
我覺得我們先把爭點釐清在這裡,也許我們下午可以針對這一個爭點來討論,看有沒有改善的一些可能。
他們認為蘇花公路的寬度可能沒有辦法改善或者是既有的到沒有辦法改善,因此危險性還是存在的。還有,這一段路要花非常久的時間,他們也有一個穿越的需求,因此希望可以走蘇花改。
這樣子分流的前提,常常有些車子不守規矩,導致車禍的狀況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提案方主要認為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不會造成這樣的風險。
一邊是認為交通規劃的關係,認為要分流,而宋嘉倫的意思是我們要透過嚴格執法的方式,讓機車來守規矩,這樣子分流,也就是所有的車輛都必須要守規矩,並且嚴格執法。
會這樣規劃的原因,是分流最容易出車禍的大貨車跟機車,大客車有觀光需求才會走這個地方?
所以蘇花改未來通行是大貨車、大客車、小型車,蘇花公路是觀光用的大客車、小型車、機車、腳踏車,這個是目前的規劃?
這個影片其實是腳踏車在行駛時,旁邊有一個大卡車突然開過去,我不知道未來蘇花公路可能有大客車可以開,這個問題還是會繼續發生,其實大家在意的是這一個寬度有沒有辦法再拓寬?不知道交通部這邊有沒有改善計畫或者是關於護欄的改善計畫?
不好意思,我想要瞭解一下,其實根據交通部提出的資料,我們知道蘇花改有非常多的改善,大部分的改善其實都是基於邊坡,但是其實蘇花公路這邊提出來的,大部分的危險除了落石以外……我們看一下這一部影片好了,這個是我們在網路上有找到的影片,有提到3分40秒的時候,其實是比較危險的,我們來看一下。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助理主持人林雨蒼。
今天謝謝大家來參與,如果還有後續的會議,我們會再通知大家,謝謝。
我們今天會議就先到這裡,因為時間真的不夠了。
好,嚴謹的利害關係人選擇,我們也把它收下來。
再來是對話的地位要對等、資訊要對等,儘量讓大家有充分的資料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