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可以從這種方向,也就是選舉等等的。
公民參與不夠友善的部分,不夠友善會包括到我們的成長環境,其實大家不鼓勵談政治的,又或者我們的投票行為是不夠友善的,對於20至29歲。
不是。
對,目前是這樣子。這種問卷比較是這樣子,更貼近政策或者是勞動的狀況,就會持續發文等等。
轉分享這一種概念算嗎?
然後大家填回來。
不只是一個連結撒出去。
滾動式的。
不過還在進行中,到時……會是,對。
會。
其實會透過記者會的發布,然後回應青年在安全空間的這一件事來做各種不同面向的回應,也許也有中央跟地方相關單位等等,又或者是民選候選人可以來作回應等等。
因此前五個的部分是加權過後比較前面的,像第一個是教育培訓、就業中間應該互相關聯的事,然後還有包含就業勞動等等的這一些。目前來填這一些的,像學生或者是就業的狀況,大概是一半、一半,後面是基本資料的部分。
接下來的下一個,也就是政策排序的部分,這個部分的選項是以青年為主體的聯合國政策建議方向,然後把它排出來,讓大家覺得你覺得哪一些是重要的、要如何排序。
最後一頁是跟研究有關的議題,其實跟剛剛提到的是有關係的,目前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或就業服務站,青年實際的收入狀況等等大概跟目前我們初步瞭解到的一些,算是滿符合的。
我自己覺得很有趣的是,有相關的機制,而且學生能夠參與,其實是一半一半,有想要表達意見的學生來表達,其實是比較多的,他們也不認為學生或青年的意見會受到充分重視,但是他們相信學生跟青年會這一項政策。
有趣的是我們認為可以用這一些空間來做哪一些事,我們把它列出來,做哪一些事不會感覺到不舒服、不歡迎,有任何的空間來做這個服務其實是比較歡迎的,其他相對分數是比較低的,其他是像政治參與的問題。
對。往那個方向去的話,這個問卷會做不完。再來是社區空間、公共空間,又或者是公民參政空間的部分,為了大家提供這些空間,也就是提供服務訴訟需求的指標。
這個部分有另外一種,他可能是歧視那一方的人沒有感覺到這一件事,因為這個是他認為他看到、感受到的。
學業是最高的,然後再來是性向、心理特質。成長環境跟身心障礙是比較高的,其他後面是比較低的。
接下來我們在談的是一些不公平、不公正對待的這一件事,也就是有一些年齡歧視的經驗,大概是在幾歲的時候,我們會選在經驗裡面,你覺得哪一些部分會被歧視或者是受到不合理的對待,其實是滿有意思的。
對。
目前問卷的部分,我們目前現行的結果、方向讓政委可以參考,因為分成幾個給青年安全空間,第一個是虛擬空間的部分,那時我們設定的是手機或者是網路的自主使用。
是不是大家一直覺得青發署自己把自己做小了?
我們是滿期待青年署是可以直接升格。
我們鼓勵地方可以成立,中央是不是也要有一個專責單位。
大家期待青諮會可以發揮多一點的角色與功能的話,就跟我之前所提的一樣,青諮會的角色變成要多元才變成讓這一件事是有可能性的,不然現在……也就是只有我跟黃偉翔不斷提這一類型的議題。
對。青年事務。
提案這個部分到底是算在他的業務或者是你的業務?
是可以的。
瞭解。
燃點之前來拜會的那一次?
我們目前應該是10點開始。
這一次要討論下一次的時候,也就是針對那個對象交換一下想法。
需要青諮委員帶著進入,這樣也不會太擴大到部會覺得害怕。
透過技術方式來討論出青年的圖像,而那個圖像是一些界限或者是他們面臨現在優勢、挑戰等等,我不知道那個政策是什麼樣族群的人有什麼不同類型的樣子,先把我們的政策對象共同想出來,或者至少我們確認是講同一群人或者是同樣那一群人,這樣會不會……可是我不知道這樣……我的想像理解上有那個之後,然後再來想一些其他的,也許是一些新興的政策上或者是發想上比較容易。
青年的樣子是什麼樣子,包含了什麼特色或者是面臨的挑戰、處境及優勢等等,我們共同描繪了青年的圖像之後再來對政策,這個是有可能嗎?剛剛那三個其實至少在名下或者是範圍上就是不一樣,大家要怎麼樣詮釋你做的青年是哪一個範圍。
有可能「藍圖」之類的嗎?
或者換另外一個方法,大家壓力會不會比較沒有那麼大,並不是都沒有做,而是有哪一些事應該要做,只是我說不重要,這一件事是國家應該要做,又或者大家可以提一些很明顯並不是部會要做的,但是是重要的,並不會有人跟你說這個不重要,提這個大家會不會比較放心?因為我覺得大家都很害怕提出一個東西。
因為我們這一些部分比較少投資,或者是投資錯方向,因此導致問題沒有被解決,大家好像也比較習慣提出我覺得比較執行好的政策,並不是實驗性、方案性,又或者是嘗試想要做創新性的方案,比較不太容易在這裡呈現,這樣的狀況怎麼被處理,我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剛剛的討論下來,接下來繼續的提問是,目前現有盤出來在哪一些政策上的討論,原本就被loss掉的那一些,就是缺的那一些如何被發現,然後他怎麼樣去補充?除了現有一些青年政策的結構、guideline來作參考的基礎,看到有哪一些缺口。
部會在填的時候,到底如何想像這一件事?
就像我剛剛所說健康的議題被分成五個、十個,其實就是某個健康,但有些並不是針對青年所專屬的,是for 全民,但是也沒有青年特別得多,卻被放在這裡,像心理諮商的部分,所以也許看青發署這邊可以提供一些原則或者是方法來協助大家調整,而政委辦公室可以協助大家,把結構的部分可以補一些既有或者是即使沒有既有,但是空著,我們就會知道哪一些東西是國際上討論,又或者是大家覺得重要,而我們國家卻沒有的,這個是我們最必須要面對的,這樣空下來其實是有好處的,這樣的建議我覺得會讓之後的討論比較順利。
我想要建議青發署及政委辦公室可以提供協助,在大家第一次提出來這樣的表之後,也許可以協助大家把高度或者是範圍齊平一點,因為上面寫的範疇差有一點多,有些是很具體的方案、有些是一個方向及想法。
我們以前都覺得是跨部會,但後來實際這一、兩年過後,我們發現同一個部會當中是跨本部及署就跨很大了,也就是二級單位跟這原來的這中間,也就是在原來的機制當中是可以討論的。
我覺得第一次被切還好,我們已經被切了那麼多年了,在切的過程中,其他人會提醒這一些是被切、這一些東西沒有辦法被解決,因此第一組的討論會之後,要把大家明顯看得到部會的整合是需要協調的這些另外拉出來,然後有一些做機制或討論,我覺得那個會比較理想,不會全部都不分,這樣跟大家的工作習慣會差太多,討論上也會有困難。
或者是想像不一樣,因為大部分比較不是這樣的背景出身,當我們在想像這一些族群的時候,大概很難比青諮告訴你那個是什麼回事,一起想到解決的方法來得更好,但過去我們比較少這些方法與機制,尤其不管現在的社會安全網或是機制,也許可以挑幾個重要類型的青年來試試看這樣的操作方式。
「邊緣化」或弱勢處境。
目前的方案來看,其實大部分都是還是在一些所謂的有使用資源空間類似的青年,但是國家也花了很多資源在邊緣化的青年上,又或者是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青年。
這一塊還是需要重視,不然花大部分的資源都在這一些地方,但是在盤點這一些政策的時候,卻沒有納入,尤其接下來是要面臨新的課綱、學習內容的時候,其實也很適合一起來盤點及討論。
剛剛聽到的是,如果教育做得好,不用在其他的地方收很多的多元,當然青年還是要多元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