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委好,喜馬拉亞是他負責推動;智慧醫療是張學長。因此我們這次有醫界的院長,也有唐院長,還有公衛體系郭前校長,他們兩個是同伴,是陽明第一屆的,現在又跑到華碩,算比較有投入在資訊醫療方面,可能有一些政策上的問題,也就是推動到今天的主題,應該是醫院 HIS 系統,怎麼樣有突破的政策,政府要有政策的改變,尤其數位部將來扮演這樣的角色,未來衛福部也要辦理這樣的角色,健保卡是從張學長開始的,他很瞭解,因此首先請張學長簡報。
-
防疫這兩年半,我們跟健保系統有非常多的互動。
-
在我們部會裡面,大概很少人像你這麼瞭解系統,請施學長帶我們來拜見您。
-
這個其實是大綱,我也有見過薛部長,他們當然是重要的,這兩件事都在安排,時間安排在上個禮拜。
-
簡單的概念是,臺灣整個醫療資訊的基礎,簡單來講事實上是因為全民健保而起,而來是 IC 卡,但是 IC 卡之後,我們並沒有太多的進步,所以我們算是老的系統,我們走在很前面,當年很進步,但是現在卻是老的系統,而這個老的系統名聲最強的時候,白宮衛生顧問的老朋友已經離開我們,他曾經在 2008 年看到健保卡的系統,來到臺灣,總統接見他、給他勛章,他覺得到臺灣感到謙卑。
-
我們看一下美國,當年來臺灣的時候,美國所謂的 EHR,也就是電子病歷,事實上還在很早期的階段,大家看一下這個年代就知道。看到成長這麼快,這裡面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就是這一家公司 Epic,為何要特別提這一家公司?因為新加坡剛決定用 20 億美金,要用它的系統,把公立醫院未來五年要升級,也就是 600 億台幣的概念。新加坡只有大概 10 家左右的公立醫院,臺灣光公立醫院就差不多有 50 家左右,私人醫院還有差不多 400 家。
-
Epic 經過這幾十年來的發展,現在已經到了所謂次世代的平台,所以上面全部都是用 App 在提供這一些服務,他們已經做到了,雖然他的系統很貴、很複雜,但已經走到這一步。背後還有第二家很大的叫做 Cerner,但是它剛被 Oracle 買掉,這我是在講 HIS 系統,如果看遠距醫療報告,我簡單用兩個故事,也就是美國所有的大企業都進來做跟醫療相關的事情,我沒有準備一些 slide 來煩大家了,因為這種故事是每個禮拜都有的。
-
美國的醫療資訊怎麼起來的?我今天不講這麼多的背景,我講兩件事,一個是 HIPAA,大家都很清楚,但 HIPAA 立法的時候,差不多是我們全民健保的時候,所以那個是在網路才剛出來的時代,那個技術跟今天是不能比的,但是那個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基金會,這個基礎是很強的。
-
接著是要講 ACA,你看不到一個章節在講資訊系統,但是如果你去把它看裡面的細節,它都講一件事,叫做「數位健康系統的 mandate」,他只做一件事,其實這一件事跟臺灣健保早期有關,如果用電子申報,我給你的給付比你不用電子申報可以給 5%,美國人的 5%是不得了的多,我們剛剛講說臺灣的 5%是不少的,如果今天政府可以像美國一樣,以後轉到次世代的資訊時代,健保給付 5%,所有的醫院就立刻進來。
-
這個是 FHIR?
-
他講的很簡單,你們的資料必須給。
-
沒有指定是誰?
-
沒有指定是誰,所以美國就大爆發,然後剛好遇到 COVID,所以 FHIR 是我們現在的。我最近講這句話的時候,有些人覺得很不服氣,說我們不是全民健保,郭大使講說問唐部長最清楚,因為在國外,我們做的光鮮亮麗,我就講一些小事,你一定知道,我們的傳染病通報系統跟健保系統是不通的。
-
我進去簽了三張 NDA,才開始調參數,因為程式碼原本彼此是不通的,所以變成在我腦裡通了。
-
最近新聞比較大的是楊院士講的,當然有一個新聞出來,全世界最近有人弄了一個智慧醫院,臺灣沒有一家上榜,當然很多人很不服氣,但是我不太意外,他當然講三大問題,像基礎建設過時、大家的規格不相容、我們缺乏全面的,但是其實他講的這一點,衛福部的石次長讀過這個文件,他們最近 7 月份的時候去公告,我說這個非常重要,也就是衛福部 7 月公告這整個資訊系統可以外包、上雲,用 FHIR,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還缺一些元件。
-
世界衛生組織的 handbook 講得很清楚,世界衛生組織以前認為很多東西是給第三世界國家為主,以前講說在任何 stage 的發明都可以用,所以其實把加拿大的系統、愛沙尼亞的系統都拿出來,跟大家講說這有什麼長處、缺點,在他的這張表完全點出來我們系統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一個個說明。
-
為什麼現在資訊系統必須要讓政府出面?第一個,因為 HIS 是苦功,所有的資訊廠商都知道 HIS 是苦功,那一天在喜馬拉亞平臺請衛福部的龐處長去演講的時候,家事達的總經理說是苦功,所以不做,因為苦功,所以沒有商業模式,現在連聘好的人才都有問題,也就是資金進不來、人才進不來,所以看不到市場在哪裡,都變成每一家醫院自己去開發,我想這個部長很清楚。
-
我們都認為 HIS 是基礎建設,WHO 就直接講說 INFO 基礎建設,由政府帶動產業發展是必要的,臺灣的 HIS 簡單來講,成也是健保,當時成也是健保,現在被健保綁架住,大家跳不出來,醫院沒有急迫感,只要可以運作就,有能力的大醫院就會在現在的架構上做一些東西,中小型跟基層醫院完全沒有能力,如果沒有這個現代化的架構,最鬱悶的人是吳政忠政委,因為他推智慧醫療推得太成功了,我最近講說:「你這個成功的下一步絕對有問題。」他會覺得已經做了這麼成功了,怎麼還會有問題?因為台大的系統,榮總不能用,榮總的系統,長庚也不能用,都只能在自己他們家用。
-
政府怎麼做?我請教大家,這只能當成拋磚引玉,我覺得這需要開放式的 HIS 平台,至於為何是開放式的 HIS 平台?這是最困難的課題,今天剛好有華碩跟宏碁在這邊,說不定可以稍微看一下。
-
我覺得政府至少要做一件事,也就是要出來領導,領導是兩件事:一個是舊醫院,舊醫院怎麼樣升級;另外一個是像唐院長,陽明交大醫院捐了在這個校地蓋醫院,公立醫院這一點衛福部同意,他們說公立醫院整個就一個標,然後去做一個標案,私人醫院要怎麼樣鼓勵,這一件事當然有一點超過衛福部的能力,我也找了龔明鑫主委,因為我剛好跟他在台杉同一個董事會,那一天我去找他,他好像送了一個很重要的幕僚來你們部,所以那一天他們都有聽我在講這一件事。
-
開放平台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講,如果不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有市場的話,就沒有辦法產生商機,cost 就沒有辦法被 share,產業不會進來,就永遠像我們現在每一家醫院自己去弄一塊,他們的資訊人員,其實水準都不會太好,以後這些人退休也不知道怎麼再找下一代,所以怎麼樣弄一個平台,這我覺得是部長可以帶領大家的,我們怎麼樣去發明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之下,資訊的廠商可以進來,一旦是一個 open 的平台,接下來大家就可以客製化,並不會健保光要新制的 table,臺灣所有的醫院要搞三個月,我想您很清楚。
-
這就是用 100 個醫院來看,我就不講這一些事,目前的方法是,你縱使 FHIR 拋上去,你要寫下來都是這個樣子,但如果你是把它當成幾百家醫院,當然這個努力就是非常有效率,這個的確未來必須要這樣子,所以我們現在要怎麼樣走到那裡。
-
一個 idea 是華碩,因為徐副董事長在這裡,華碩是不小心進到這邊來,所以現在有個 team,最近黃博士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快要陣亡了,所以他當然也是中間要有一個架構,其實加拿大現在那個架構是不是可以走遠,加拿大是把下面的 DV unif,加拿大的健保是各省的……
-
很像美國的房仲聯賣?
-
對,但是是不是走得遠,我不知道,還有一個是 Acer 跟中華電信的架構,這個是陽明交大醫院未來的 Digital 的架構,我只是想說我們要一點點 player 在做什麼事,我也沒有舉所有的,我今天只是舉是有雙 A。
-
我想您很清楚衛福部系統的 limitation,也就是成也健保、敗也健保,我們不要說醫院本身不互通,你今天要推的東西,家裡所有東西、IoT,像現在的架構都不通,你比我更清楚,所以我只能講說期待你可以進來領導我們,不管整個醫療界或者產業界,而這個系統如果起得來,我相信臺灣有可能 provide,也就是真的 Affordable 的系統外銷到東南亞或者是全世界,因為現在全世界的系統都很貴,這個 vision,我今天很榮幸代表幾位學長跟前輩來跟你報告。
-
謝謝。看老師們有沒有要補充的?
-
我們拜訪幾家比較好的,當然 Asus 也很好,醫院有自己的使用者,所以弄出來之後,有一個是醫事部,在這個資訊工程當中有需求、supply,但是把這個拿出來給 Asus 來用,他們就是在那邊,弄完以後關掉送到這邊來,Asus 做得比較好,新舊都合在一起,所以比較有彈性,很像是這樣的架構,比較適合來推這個東西。最終的目的是,我們前進東協。
-
退休之後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個,當時的想法是從一個公司,把所有大醫院的資訊部門砍一半的人留在醫院,另外一半的人到這個公司來做這個平台,然後其他的人來字差異化的東西,我一想到公家的醫院很難處理,我找國泰,談了一下子,就覺得這個太大了,所以就完全放棄,不敢碰了,所以張學長就從政府來領導,這是很難得 IT 的人才,我們弄一個新的生態,讓他們可以發揮。
-
而且我最近也提出我們最大的內須可以帶動外銷,外銷的需求會非常非常大。
-
我是外科臨床,現在已經退休了,我很瞭解到醫療的問題,現在的問題為了健保,在 1999 年我也作健保體檢小組的成員,當時臺灣就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核四的問題,一個是健保的問題,健保的問題不單是財務的問題,還有整個結構,因此當時長庚的莊先生看臺灣是要單一或者是像美國的 HMO,我是負責醫療支付跟整個品質的架構。
-
我從事醫療 40 幾年臨床,作管理做 25 年,院長做了 10 幾年,我當時是說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但是臺灣面臨一個問題,沒有辦法整合,臺灣是黃金比例很容易整合,但是並沒有一個頭,頭不是很懂,但是剛好唐部長起來,這個是一個機會,把它整合起來,臺灣可以用所謂醫管服務帶動產業走出去,因為臺灣的概念沒有醫療,也就是看診、開刀、住院,就是這樣子,健保給我 8,000 億,大家搶著分,並沒有大的宏觀要做到世界去。
-
你要走到世界去,一定是要特別的,最好的是 ICT 跟醫療,你說其他的產業,像 X 光、西門子、飛利浦都已經有了,你沒有辦法,所以我也覺得如果唐部長來整合,因為現在地區醫院、醫學中心都各自為政,我發現這整個衛福部的醫院都沒有辦法整合,因為以前大同那一些舊系統,根本沒有辦法,想做但是又不曉得怎麼做,薛部長很清楚,他當處長的時候,我都有講了很久。
-
因此我大概講的是,如果可以把診所、醫院的長照,像長照也是,沒有辦法連線,還有現在臺灣以前留下來的衛生所,衛生所事實上都有功能,但是連結不起來,因此力量很小,因此我一直覺得 IT 很早就可以做,我 64 年就在台北榮總,台北榮總到省立機構,我覺得都沒有辦法,都是打步槍。
-
臺灣有幾個變革:第一,高速公路變革,高速鐵路也變革,但是有醫療,如果有高速的神經系統,也就是比較新的可以整合起來,我覺得可以把臺灣的醫療服務帶動產業走到世界,否則臺灣如果只有在整個島內,我常常講一句話「死路一條」,這樣的島國沒有走出去,沒有辦法。就像新加坡、以色列他們小國一定要走到世界,這個是我的看法。
-
醫界都稱我西進南向,如果醫界不跑出去,爭一口水就是衛福部的 8,000 億,大家一定會內鬥,最後都死傷,如果可以帶動出去,我也很欽佩施學長,因為以前 CEO 論壇都是他帶動,但是一定要有政府一起來把產業帶動起來,才會成功,以上跟唐部長報告。
-
謝謝。
-
從技術的觀點來說,施先生之前要我去研究新光醫院的再造,我也去調查過中榮的系統,有一些還是 DV 型的,每一個都不同,光一個醫院、不同的廠商,A 不一樣、格式不一樣,coding 語言也不一樣,真的很難整合,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
第二個,作醫院的系統,最可怕的是沒有人拍板,醫生都很厲害,醫生都是高材生,每一個都有意見,沒有辦法對一個系統,光一個掛號系統、藥品系統,或者是血庫、檢驗系統都有意見,很難驗收,因此說要不要做,我說不要做,因為只有 2,000 億,我評估要 1 億,如果要虧 8,000 萬為何要做?一定要有人出來拍板。
-
第三個,我們建議政府要出來立一個公版,這個公版我們有提出一些技術的建議,像微服務的架構。
-
是給診所用嗎?
-
我是立數位新冠病毒的內容。我們自己也建了 FHIR,像疫苗護照跟 PCR。
-
美國跟歐盟都通了。
-
這個部分我們也可以做,只是 HIS 太大了,5、60 個系統,每一個都很重要,要是沒有政府單位來立的話,我看真的很難,而且我特別要提的,上面是「移轉機制」,因為現在 database 的資料都這麼老舊,如果沒有這麼確認,或者是做移轉相關的工具,讓他們移轉到新的,先建好的東西,如果沒有移轉的話,他們也不願意,因為大家也不想出事,未來政府如果要出來立的話,我覺得移轉非常重要。
-
您想連前面資料蒐集層都要轉嗎?剛剛提到加拿大模式,是後端資料庫那邊。
-
各家都不一樣。
-
是希望蒐集的時候就……
-
一步步來轉,所以開發可能是兩、三年,如果要轉五、十年都沒有關係,這樣才有未來。
-
政委是這個專家,一個 AP 最重要的是 DB,DB 就是心臟,因此如何把這一些非常老舊的資料轉到新的格式,這個是很重要的。
-
像疫苗憑證的系統,著作權應該是衛福部的,所以衛福部要採取「版權沒有,翻印不究」,聽起來第一步必須要這樣?
-
維護要錢。
-
但是如果程式碼都公開出來了,理論上別人也可以維護,我們知道軟體大部分是後面的維護,就是依賴關係。但是如果剛剛講到不只 Open API 也要開放的話,大家都要來維護,這個是第一步要做的?
-
我們做了 verify,那個時候部長很好的是叫我們先預產,我們這一次也沒有相關的處理。
-
當時這樣子,是因為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想要自己簽章、驗章,採取開放協定,這樣子才能做成實際上的標準,因為價值是標準才有的價值,並不是省一點成本之類的。
-
平台本身還是有人維護,也就是分工有幾個人,但是 opensource 出來沒有人維護,平台一定要有人來維護。
-
沒錯。主管機關在這裡是衛福部,要確認之後每一年是公務預算,並不是科技預算來轉譯之類的,其實剛剛講公共財就是這樣子。
-
-
我們都期待這個機會有沒有辦法成立,很期待數位部成立。其實過去的概念是,這樣的事大概是在衛福部來解決,但是我們其實非常清楚,這已經不是衛福部可以單一解決的問題,這個時機當然很好,因為一來部長因為防疫的關係,你也很瞭解,所以我們很期待這樣的機會。
-
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我想等一下還可以再說明一下,很多人問說,新加坡願意花兩個 billion 的美金來導入,英國跟很多的國家都導入,他們為何要花這麼多的錢?基本上是為了他們的國際醫療,還是必須要跟全世界接軌,把他們的形象拉到全世界,有很多戰略的目的。
-
我們也在醫界談,找一個醫院來導入,這樣子馬上就有醫院的形象可以拉起來,因此馬上就可以挑戰智慧醫院的情況,以前 250 名的醫院沒有一家是臺灣,包含新加坡、日本、韓國都有,我們就是沒有,沒有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真的是太老舊了。
-
問題是沒有一個醫院,即使是台大榮總或者是長庚都沒有這樣的資金可以投入,所以其實資金界的人也開始講,因為新加坡沒有我們這一些人才、資訊產業,我們確實是有的,所以為什麼不能集結一起?在政府的號召之下,能夠有這樣的公版基礎,同時如剛剛所說的,最重要的是為了展現臺灣的活力要往新南向走,其實這個會變成最基本的一個東西,有一個概念是很顯然的,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有那個能力去導入這個系統,因此很像我們需要 Android 版的 Epic,臺灣有能力來做,但是需要政府某種程度的允許,而這個允許可以很多種,不需要政府馬上跳進去,但是假設像高鐵 BOT 的概念,政府允許健保進來跟廠商合作,說不定就有興趣了,以一個類似社會企業半公益的方式來做,我們覺得在過去這個時機跟這個談、跟那個談,有些聽不懂,有些也沒有興趣,我們確實很期待,藉今天這樣的機會跟唐部長報告,當然也謝謝,因為部長到陽明大學一個 talk。
-
這邊其實都是交大畢業,但是是陽明的老師,也是董事,Ted 是台大,但 EMBA 也是交大。
-
報紙說我跟施先生是最佳啦啦隊隊長,我是不錯的中繼投手,確實就像剛剛施先生所講的,合校本身並不重要,而是要如何價值出來,合校是小英政府很重要的政績,應該要利用合校的這一股力量結合陽明交大的力量來做出什麼,我想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大概就是那個東西,其實是需要有人出來整合,但也都是衛福部的老員工,所以我們知道他們現在沒有能力做這個事情,絕對沒有能力,假設沒有數位部從國家戰略,看成是國家數位基礎建設最重要的一環來做的話,我覺得就不可能,所以這個是很好的機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跟部長建議,謝謝。
-
剛剛提到公益創新,我這幾年一直跟施老師學習,也就是把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想辦法從政府的帳上看得到,以前都看不到,以前只有 ROI,沒有 SROI。因為我們有一個產業署叫做數位產業署,但經濟部工業局還在,很難縱向切割,不可能產業數位化跑來這邊,然後工業局就變成類比工業局…
-
所以呂正華來就是要做這件事?
-
數位產業署是「Administration for Digital Industries」,也就是所有的各行各業的數位化,也就是說,他們那邊算產值,我們這邊算社會價值的產值,社會價值當然包含剛剛大家提到的省去重複開發的時間,省去不同系統轉換的時間,省去到處碰壁的那一種機會成本,這個其實是可以算的,你省個時間、花費,每個人的精神等等,乘上時薪什麼的,總有一個算法,雖然經濟部創造 1,000 億的產值,我們創造 1,000 億的社會價值,這個是可以貨幣化,不管是國科會、國發會可以證明數位產業署是縱向的,並不是把本來的搶過來,因為那口井就這麼大。這個是第一個概念。
-
第二個概念,因為我們有一個數位政府司,本來的資管處,跟剛剛的想法一樣,完全是用全球民主聯盟的角度來做資訊系統,像北歐就有 NIIS,並不是我們打疫苗的那個,也就是「共同系統的北歐研究院」,愛沙尼亞解決這個的方法是邀請冰島、芬蘭也好,都用同樣的共通系統,等於這個就是有一個賣點,並不是本來公務員時間的節省,而是可以把跨國的文件資料跟國內那麼容易,因此就說服另外兩個國家進來,這個概念叫做「Public Code」,這個叫公共程式。
-
Code 也包含像公文程式,也就是如何導入一個既有像健保這樣子很多條框的方法,那個也算 code,這個 Public code 的概念有點像剛剛所講的,我們先講國際上誰有同樣的需求,然後我們有辦法把一個現有的標準,變成剛剛講的這一種公版,從第一天就是跨國的,我覺得這個在臺灣目前地緣的情況之下是特別有賣點,因此大家特別要瞭解資安要聯防,也就是國際上要變得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個是有政治上的要求。因此用 Public code 的概念再證明社會價值,這兩個概念加起來,這個題目是有機會做的。
-
華碩會做這個是意外,我們做 AI,AI 是要落地,但是就碰到很多 HIS 的問題,先找幾個醫院示範要來落地,所以要找台北慈濟醫院做,也就是花了九個月,先做 CPOE,我當初其實低估這個問題的難度,我當初的想法很簡單,要換整個系統是難的,但是如果 Model 去換是有機會的,我們可以一個個 Model 放進去,然後跟現有的 database 是共存,可以共存的原因是病人看病並不會一個時間很多個出現,但是 timelimit 是 5 分鐘或者是 15 分鐘,兩個其實是做得到,而且並不會太大,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是可以 Model 跟 Model 進去,醫院某一些科、部先用原來的互通,我原本想的是這樣的方式。
-
如果一個醫院成功,我再搭配其他的醫院,就一個科、部慢慢這樣子做,然後 IPD,也就是慢慢這樣推,我最後可以推出一個完整的系統。現在碰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醫院的 IT,其實一方面很老舊,一方面其實說不清楚他們有多少的 spec,幾十年來放在裡面的 rule、計價跟管理,都在 code 裡面,所以問他是不是可以開 spec,其實大部分的醫院都沒有辦法告訴你,就要花時間去 reverse,這個就非常耗費人力,醫院也不可能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做這件事。
-
第二個,我本來想說這樣子也還好就逐步往前走,但是現在又碰到一個問題,就是張董事長所講的,工程師說要做這個 HIS 系統,就遙遙無期,我去年有大量優秀的工程師,就被 Google 帶走,所以我沒有辦法擴展我的人力、物力,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實際上就變成不能運作。
-
我現在要提一個 HOW 的問題,我在年初有找一個郭校長,我就談 USB 好了,你想像在 USB 以前的時候,你有各式各樣的介面,這時 USB 有一個 NPO,當然有人會去 host,功能包含有充電,但仍有各式各樣的要求,在一個介面上發生,下面必須要有 working group,也就是 SSD 準備怎麼做,這個東西不可能是 USB 的人講,他們這些人會去訂,所以我當初跟郭校長談說是不是有機會組 NPO,就是一個 working group,找臺灣的有志之士來組,我們可以共同確認一個基礎建設,這個給大家使用。
-
華碩可以解決共通的問題,但是所有的每一個 group,不要大家覺得我的門診系統要怎麼做比較好,健檢系統要怎麼做比較好,不是我來說,因為我沒有辦法,我也沒有這麼多的人力、物力,必須要有 working group,必須要找最頂尖的,像振興的心臟科很厲害,也不只是他,他的 working group 訂好以後,這個東西大家就可以 implement,當初我們本來想說成立基金會來做這件事,結果大家都興趣缺缺,我們找中國醫藥大學他們覺得這個太天真、這個專案太大了,大家也沒有把公益性質的 know how 放出來,其實在國外有很多這種成功的例子,雖然有廠商在領導,但是那個 forum 其實是給每一個人,每個人貢獻最好的 domain know how 訂下來之後,接下來就是 impletation,沒有那一些驗收的問題,其實不籌沒有人做,那就是專案的問題,也就是一個個專案包出去,那就可以做,做好以後就跟現在的 USB 一樣,就自動連了。
-
我們當初想要推,但是力量不夠,這個是一個參考的模式,但是怎麼樣凝聚大家的意願,因為我覺得並不是一個公司可以達成的,這必須是合作的方式,任何一家想要做,投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沒有用,這個是我過去兩、三年的經驗。
-
但美國好像也沒有完全互通?
-
沒有,美國直接走商業模式。您剛剛有特別提到診所,診所是完全沒有能力,所以如果要試辦,說不定從小醫院、診所試辦,這個是很好的方法,像美國可以用 Industry,但是我覺得臺灣一定要有這樣的力量來講幾句話,這個聯盟才會成,尤其是醫療,如果衛福部、數位部沒有站出來說這個是不是我們要做的事,醫院也出不來,這個也給您一點看法,請唐院長講一點想法。
-
剛剛吐了很多的口水,陽明交大合併之後就要變成新的醫院,就會有新的想法,台北榮總到宜蘭當院長的時候,還系統都是非常辛苦的事,因為我們還不夠大,我很幸運的是 digital 處理,我自己那時寫了一個科技部的計畫,我後來發現要做 digital twin,那個是很舊的模式,以前的 data 都是基礎建設的 data,我們後來想說是不管 Google cloud,我們為何要自己去弄?我們現在想說從一開始就用這個系統,然後這個系統所產生的 data,有點像 common data,才有一個可能,我們最大的好處是沒有舊的資料,不然像剛剛薛董事長講的,一方面講說新的資料還要餵回給舊的系統,而且舊的系統就像剛剛所說的,像我剛剛最後離開醫院的時候,也就是捨不得換,我們覺得這個醫院應該是有機會從新的開始,讓我自己覺得不單是數位流程的部分。
-
剛剛講到找最好的一群人來,像振興的心臟科,醫生的思維也要改變一下,在過去健保的制度之下,有一點是 shadow,你不需要用老經驗,不行的話也可以弄上去,確診也可以弄上去,但是事實上醫學應該是醫生把這整個想法變成你的想法,這個想法跟你的資訊系統有非常大的關係,因為在過去資訊系統,我們設計是如何去取得更多的健保給付,因此包含 ICT,其實講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醫療,花了一些 key word,因此我覺得一開始的動機,做了這麼久應該要改變,像臺灣過去這樣子,我們覺得做得很好,但是醫生沒有很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像整個制度都有關係,因此找一些年輕的醫生,我們現在是說精準醫療,但是怎麼可能一套東西給所有的人,如果考慮到其他的部分,醫生一定是要有好的 IT 系統蒐集起來的話,不然是沒有辦法的。
-
Epic 比較像舊的系統,比較像舊的 windows,2 萬多張的問卷去填,創造一個系統出來,這一種做法的話,要花很長的時間,然後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要走那樣的一條路是不太可能,也就是複製的話,那個是沒有辦法的,比較偏向雲的想法,Microsoft service,所以為何需要一個部來推,把這個骨架弄好以後就自己長肉了,這個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
這個是累積過去十幾年的功夫做到的,也是用在所謂的舊架構,只是舊架構比我們新,所以我們應該要跳到那邊。
-
把一些 API 開出來,所以 API 導入都要 100 個 million 以上。
-
現在碰到這一些人才在流失,真的會看不到未來,今天需要國家給這一些年輕人有希望,而且做成是一個偉大的事情,這樣的人才可以留得住,不只是錢的問題,
-
剛剛有提到 NPO 的問題,也就是社會企業的角度,不是以企業的角度來思考,第二個是股東像國發基金,這個定位變成連結的企業,讓有興趣的人,大家都來參與。
-
這個社會企業是需要衛福部或者是科技部有每年的預算來支持;第二,整個產業要大家來分工,也就是社會企業來分工,因為是一個企業,所以那一些人才的問題,也會因為未來有這個不大不小的市場,還有國際化的機會,像我剛剛聽到,我們定位未來希望可以做到世界最 lead,也就是比美國還領先的系統在當中,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我們是不是討論一下,然後再把我們的想法具體提出來。
-
我們先回去討論一個架構。
-
資金多少、政府要考慮怎麼樣,還有部立醫院如何允諾市場或者是健保當中的優惠模式,看怎麼樣比較具體,也就是看如何一步步往上,這個計畫看是 5 年或者是 10 年的里程碑,看怎麼樣。
-
剛剛部長講得很重要,也就是從第一天要開始想到跟國際接觸,因為一來小英推新南向已經幾年了,其實很多人都跟我講喊口號的成分大,我對這一點非常清楚。
-
另外,最近因為中東歐的投資,像鴻仁也是在台杉的董事會,負責的人也是好朋友,他們現在也在找題目,所以其實假設把這一件事連結,國家推起來還有從事做這一件事的人那一種感覺會不一樣,會覺得他們願意投入,其實並不是賺很多錢也願意投入,因此剛剛部長講說從第一天就要跟國際結合。
-
除了北歐在找的,立陶宛也在找題目,這些很重要。
-
剛剛評論一下 Epic,如果第一天往國際化,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像剛剛郭大使所講的,我們是要超越 Epic 的 Android 的系統,我們希望是開放式的,可以分享的,可以使用的。
-
我簡單講一下東南亞,東南亞會進入未來二、三十年大量蓋醫院,很像過去大陸二十年,很像從長庚 1970 年代到全民健保的二十年,因為經濟起來,醫師人口比跟病床人口比低到不行,他們只有最頂級會用 Epic,那一些醫院需要臺灣的系統,我們的 vision 在竹銘醫院有,但是再推出來會太慢,等於是陽明交大有一個專案在進行,但是要五年之後才看得到系統的樣子,今天政府如果先出來,我們就多了這五年的時間,因此等到五年之後,我們有一個 digital native 出來,所以我說這個時間點才拜託施學長帶我們來,今天才會作這麼重要的拜會。
-
完全同意,剛剛講的國際化、原生等等,我想大家都理解它的重要性。
-
我只分享一個,我們之前做 1922 疫苗平台時,大家的緊急的感覺是很強的,不管是不是願意打什麼品牌疫苗,就是要儘快打到疫苗,當時我們就發現診所願意或者是小醫院,也很願意投入心力來對接,如果不是這樣的話,用原本分配的那一個方法,像當時還有殘劑的問題,到最後都覺得不會再有診所的空間了。但當大家有同樣的急迫感,也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做到 75%的人打到一劑的疫苗,有很強烈的使命感,因此沒日沒夜去使用,那個 overhead 比較小。
-
日後無論是要去中東歐或者是新南向的情況,也就是小診所是會比較像的,跟大醫院比較不像。我覺得如果大家要吸引年輕人來做這一套,並不只是向下相容的做法,其實還要有一個 vision,像剛剛講 affordable healthcare。
-
我們回去再做功課,謝謝部長。
-
謝謝。